海南國際旅遊島規劃
1.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是哪一年提出的
2001年12月 建立海南國際旅遊島框架建議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提出 概念提出
2002年6月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撰寫了《建立海南國際旅遊島可行性研究報告》
2007年4月 海南省政府向國務院行文申請設立海南國際旅遊島綜合試驗區 首次申請
2007年6月 海南國際旅遊島綜合試驗區聯合調研工作座談會在三亞舉行,聯合調研組由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公安部、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旅遊局等部門組成。
2008年3月5日 國務院辦公廳以《關於支持海南省發展旅遊業有關問題的函》函復海南省政府,原則同意海南進一步發揮經濟特區優勢,在旅遊業對外開放和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要求國務院各有關部門對海南發展旅遊業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批准在海口、三亞、瓊海、萬寧四市各開辦一家市內免稅店等更加開放的旅遊政策。 國務院原則同意
2008年4月25日 省政府首次發布《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行動計劃》 正式啟動
2008年7月29日 全國政協和海南政協組織的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專題調研正式啟動
2008年9月20日 海南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意見》 實質運作階段
2008年10月9日 人民政協報刊登專題調研記行,全國政協表示全力支持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2008年11月10日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總體規劃大綱(初審稿)刊登,徵集社會各界意見。 大綱完成
2009年2月11日 海南副省長在全省旅遊工作會議上稱,09 年爭取將國家給予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政策落實下來新政策有望出台
2009年3月9日 全國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張維慶做《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發言。
海南島風光
2009年4月20日 海南省副省長陳成博鰲論壇發言透露中央政府將很快組織研究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優惠政策
2009年8月18日 海南省旅遊委機構大改革
2009年9月1日 海南首家市內免稅店—由中國免稅品(集團)公司投資興建的三亞市內免稅店正式對外營業
2009年9月17日 海南省旅遊客運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加強對新組建的旅遊汽車客運服務公司的監督
2009年11月5日 2009中國(昆明)國際旅遊交易會海南網上展館正式掛網
2009年12月31日 國務院辦公廳12月31日發布了《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年1月2日 海南省委宣傳部通過網路向省內外徵集海南國際旅遊島主題宣傳口號及其他宣傳口號
2010年1月6日 為向國內外宣傳推介海南國際旅遊島,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於1月6日在北京召開海南國際旅遊島新聞發布會。該新聞發布會將在1月6日上午10時通過電視、廣播與網路現場直播。
2. 請問誰有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的資料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摘要)
序言
2009年12月,《國務院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標志著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海南發展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為全面貫徹落實好《意見》精神,海南省委、省政府組織編制了《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按照《意見》明確的指導思想、戰略定位、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全面分析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的基礎上,從空間布局、基礎建設、產業發展、保障措施、近期行動計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篇 總體思路
第一章 發展背景
第一節 發展基礎(略)
第二節 比較優勢
——區位優勢。
——資源優勢。
——體制優勢。
——生態優勢。
——產業優勢。
專欄1:資源概況(略)
第三節 制約因素
當前,海南總體上仍屬於欠發達地區,經濟實力不強,城鎮化發展不足,經濟結構層次偏低,產業整體素質不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對外開放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國際貿易、利用外資和入境遊客規模偏小;重大交通設施發展滯後,快速通達周邊地區的出島通道亟待完善;旅遊產品創新不足,配套服務不完善,國際知名度不高;城鄉管理水平較低,社會綜合素質需要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相對脆弱,風暴潮等災害時有發生,可持續發展的任務比較艱巨;旅遊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培養、引進和儲備不足,人文社會環境有待改善。
第四節 發展機遇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上升為國家戰略。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國內旅遊消費開始進入大眾化、多樣化快速發展時期。
第二章 發展思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遊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遊產業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發展、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第二節 戰略定位
——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第三節 發展目標
——到2012年,用3年左右時間打牢基礎,優化環境,落實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各項工作部署,謀劃並開工建設一批重大旅遊基礎設施和特色旅遊項目,實現旅遊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旅遊服務質量大幅提高,海南旅遊的國際吸引力、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316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314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5%,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39%。
——到2015年,旅遊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旅遊產業的規模、質量、效益明顯提高,旅遊對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476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54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9%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0%以上,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45%以上。
——到2020年,旅遊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全面接軌,海南旅遊的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大大提高,旅遊產業的規模、質量、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接待國內外遊客達到7680萬人天次,旅遊總收入124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力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專欄2: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主要經濟指標
第四節 建設發展原則
——堅持國際標准,打造精品。堅持大產業布局、大企業進入、大項目帶動,積極培育本土特色品牌,加快引進國際知名品牌。
——堅持強島富民,普惠民生。讓老百姓充分享受到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成果,將海南國際旅遊島打造成為中外遊客的度假天堂和海南百姓的幸福家園。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環境。把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能源資源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位置。
——堅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打破體制障礙,破解發展難題,有效整合資源,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建設開發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
——堅持規劃引導,扎實推進。科學規劃,合理安排發展步驟,優化空間布局,預留發展空間,有序推進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
——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統籌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促進旅遊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統籌旅遊開發與城鎮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統籌旅遊業與社會事業發展,構建和諧文明的社會環境;統籌旅遊資源的商業性開發和公益性開發。
第二篇 空間布局
第三章 空間布局
按照「整體設計、系統推進、滾動開發」的空間發展模式,科學確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的功能組團和海岸帶功能分區,加強對主要旅遊景區和度假區的規劃控制。
第一節 功能組團
北部組團。以海口市為中心,包括文昌、定安、澄邁三市縣,面積796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3.37%。重點發展文化娛樂、會議展覽、商業餐飲、高爾夫休閑、金融保險、教育培訓、房地產等現代服務業和汽車製造、生物制葯、食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產業。根據條件適度集中布局特色旅遊項目,培育發展一批定時定址的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海口市要發揮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功能和旅遊集散地的作用,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步伐,增強綜合經濟實力,帶動周邊地區發展。文昌市將逐步建設成為集衛星發射、航天科普、度假旅遊於一體的現代化航天城。
南部組團。以三亞市為中心,包括陵水、保亭、樂東三縣,面積6955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0.41%。重點發展酒店住宿業、文體娛樂、療養休閑、商業餐飲等產業。根據市場需求,適度布局建設特色旅遊項目,培育一批文化節慶、會展活動和體育賽事。建設好三亞熱帶海濱風景名勝區,將三亞打造成為世界級熱帶濱海度假旅遊城市。發揮三亞熱帶濱海旅遊目的地的集聚、輻射作用,形成山海互補特色,帶動周邊發展。
中部組團。包括五指山、瓊中、屯昌、白沙四市縣,面積7184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1.07%。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在加強熱帶雨林和水源地保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熱帶特色農業、林業經濟、生態旅遊、民族風情旅遊、城鎮服務業、民族工藝品製造等。重點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和黎族苗族文化旅遊項目。
東部組團。包括瓊海、萬寧兩市,面積3576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10.49%。發展壯大濱海旅遊業、熱帶特色農業、海洋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等。根據條件,適當布局特色旅遊項目,打造文化產業集聚區。將博鰲建設成為世界級國際會議中心。
西部組團。包括儋州、臨高、昌江、東方四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面積8407平方公里,占海南島面積24.66%。依託洋浦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集中布局發展臨港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把儋州建設成為海南島西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規劃建設東坡文化園。積極發展生態旅遊、探奇旅遊、工業旅遊、濱海旅遊等。
海洋組團。包括海南省授權管轄海域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鞏固提升海洋漁業和海洋運輸業,做大做強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采和加工業,大力發展海洋旅遊業,鼓勵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在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標准規劃建設特色海洋旅遊項目。
專欄3:功能組團和重點旅遊景區(度假區)布局圖(略)
第二節 海岸帶功能分區
根據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將海南島海岸帶從功能上劃分為六大類型:臨港經濟區、城鎮生活區、旅遊休閑區、生態保護區、農業和漁業區、其他區。
——臨港經濟區。主要功能:建設港口和臨港產業,實現港區聯動,形成臨港產業集聚區。這類海岸帶開發要堅持效率原則,通過大企業、大項目帶動海岸帶土地資源的高效開發。適度發展工業旅遊、休閑漁業等。
——城鎮生活區。主要功能:用於城鎮發展,配套完善基礎設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為居民提供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和景觀。對該區域尚未開發的海岸線,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外,嚴格限制其他設施建設。
——旅遊休閑區。主要功能:用於發展觀光旅遊和休閑度假旅遊,配套完善服務設施,重點發展酒店住宿、商業餐飲、文化娛樂、運動休閑等產業。
——生態保護區。主要功能:用於保護海洋資源、森林資源、濕地資源、生物物種和自然歷史遺跡。這一帶的旅遊開發必須在保全自然保護區面積、不影響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不破壞沿海基幹林帶等生態隔離帶的前提下,實行保護性開發。適度發展生態旅遊、科普旅遊等。
——農業和漁業區。主要功能:用於農業生產、海水養殖和海洋捕撈,發展休閑農業、休閑漁業和鄉村旅遊。
——其他區。主要功能:用於科研、軍事和其他等。
第三節 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開發建設
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統籌規劃原則。將全省重要旅遊資源的規劃權和重大旅遊項目的審批權集中到省一級。
——政府引導原則。原則上由省、市縣政府主導土地一級市場開發,根據規劃和審批的建設項目有序供應土地。用於規劃建設的濱海、濱河、濱湖等優質土地資源,原則上主要用於度假區和酒店及旅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
——環境協調原則。
——差異化發展原則。旅遊景區和度假區開發建設要結合資源特色和區域功能,合理定位,突出特色,進行差異化開發,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開發強度控制原則。按照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對旅遊區的開發強度實施分類指導和嚴格控制。新建濱海度假區的建築物與沿海最高潮位線最小距離原則上不低於100―200米,200米范圍內既有建築物不得擴建。
專欄5:重點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一、海口國家地質公園。依託海口國家地質公園,建設融知識性、娛樂性、參與性、互動性於一體的旅遊觀光游樂景區。二、海口國家濕地公園。規劃建設集紅樹林沼澤、濱海濕地和湖泊濕地於一體的國家級濕地公園。三、文昌航天科技主題公園。四、文昌木蘭頭國際體育休閑園。五、定安南麗湖/白玉蟾風景區。建設以湖泊為主題、生態為基礎、以文化為核心、以休閑為載體的融合居住、旅遊、商務、養老、療養多功能的休閑度假區。六、瓊海博鰲國際會展及文化產業園。依託博鰲亞洲論壇品牌優勢,大力發展國際會展和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國際會展和文化產業品牌。七、萬寧石梅灣/神州半島休閑度假區。建設集旅遊度假、休閑療養、現代服務於一體的國際旅遊度假區。八、萬寧興隆旅遊度假區。進一步提升改造,打造成集溫泉療養、歸僑文化、農業科普、演藝娛樂於一體的旅遊綜合度假區。九、陵水黎安港旅遊區。突出資源和區位優勢,開發建設以體育、動漫、演藝等產業為主題的特色旅遊項目群。十、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休閑度假區。建設成為世界級的集濱海度假、休閑娛樂、療養休閑等為一體的濱海度假區。十一、三亞亞龍灣國家旅遊度假區。完善配套度假設施,提高配套服務水平。十二、樂東鶯歌海度假旅遊區。打造成為集濱海度假、國際會議、運動休閑、購物美食、高檔地產、旅遊小鎮、低碳經濟示範、信息產業於一體的旅遊城鎮。十三、昌江棋子灣度假養生區。發揮資源優勢,把棋子灣建設成為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養生區。十四、昌江霸王嶺旅遊區。把霸王嶺建設成為集生態旅遊、休閑度假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旅遊區。十五、儋州東坡文化園。依託東坡書院,深入挖掘、保護和提升東坡文化。十六、五指山民族風情園。深入挖掘、保護、提升黎族苗族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文化景區。十七、保亭七仙嶺溫泉旅遊度假區。繼續完善服務設施,建成以溫泉療養、森林旅遊為特色的旅遊度假區。
第三篇 基礎建設
第四章 生態文明建設
第一節 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加快推進以天然林保護、重點生態區域綠化、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三邊」防護林建設、自然保護區建設、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為重點的生態保護工程建設。2015年,在穩定森林覆蓋率60%的基礎上,逐步提高森林質量。退化土地(水土流失、沙化、采礦破壞)恢復率達到70%,生態公益林覆蓋率達到23%。全省陸地自然保護區面積占陸地總面積的比例不低於9%。
專欄12: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
一、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熱帶天然林的封山護林和封山育林工程,使全省天然林覆蓋率穩定在19%。二、重點生態區域綠化工程。對沙化土地、水土流失地、西部荒漠化土地、25度以上的山坡地等重點生態區域實施造林綠化和還林。三、沿海防護林建設和保護工程。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深化對海防林體系建設的研究,對海防林盡快展開功能分區、樹種選育、撫育間伐、生態效益、更新方式的研究,增加海防林營造、養護的科技含量,提升沿海防護林的質量和生態功能。四、「三邊」防護林工程。加快建設兼具防護、景觀、綠化和經濟作物功能的水邊林、路邊林、城邊林建設。五、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在建設好已有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基礎上,新建一批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實施濕地恢復示範工程,加大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六、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建立生物多樣性信息和監測網路,建設珍稀瀕危物種和種質資源遷地保存與繁衍基地。加強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生境的保育與恢復。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立法。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強化動植物檢驗檢疫工作,有效防控外來生物物種的入侵。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三同時制度。
第二節 污染防治
重點加強工業點源、農業面源污染、城鎮生活污水和大氣污染的防治。建立產污強度准入制度,重點防治工業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實施農村清潔工程,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進一步推行改水改廁,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1%,農村飲用水全面達標。完善污水、垃圾處理費徵收政策,建立健全治污設施正常運營保障機制。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8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100%。
開展入海河流、直排污染源和南海海域環境監測。嚴格水功能區管理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
第三節資源循環利用
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推進昌江國家級循環經濟工業區循環經濟試點,爭取將海南建設成為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區。
第四節低碳技術應用與推廣
提高清潔能源比重。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進核電、液化天然氣、燃料乙醇、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項目建設,實施太陽能利用和建築節能工程。到2020年,全省清潔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汽車尾氣排放標准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執行環境准入制度,嚴禁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發展,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堅決淘汰落後產能。2020年基本形成以低碳技術為特徵的工業、建築和交通運輸體系。
推廣應用低碳技術和產品。加強蓄能、變頻、潔凈煤、新能源汽車、節能燈、建築節能等低碳技術及產品推廣應用。大力發展綠色建築、綠色交通,倡導和培養低碳生活方式和旅遊方式,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第五章 和諧旅遊島建設
第一節 人力資源開發
合理控制人口規模,繼續優化人口結構,大力實施優生促進工程,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優先發展教育。力爭2015年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並逐步實現中職免費教育。加快規范化學校建設,每個市縣要辦好1―2所普通高中學校,每個鎮至少辦好1所寄宿制中心學校和1所中心幼兒園。加快縣級職教中心、國家級和省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及實習培訓基地建設,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
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加強高校特色學科和專業建設,加快培養海南新興產業發展的急需人才。提高海南大學「211工程」建設水平。
加強旅遊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吸引國際知名旅遊院校來海南合作舉辦旅遊院校,引進優質旅遊教育資源。依託現有教育資源,組建「海南國際旅遊職業學院」,建設海南特色旅遊人才培訓基地。設立「海南省旅遊研究院」,加強海南旅遊發展基礎理論、政策法規和規劃研究等方面的能力建設。
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引進。出台落戶、住房等優惠政策,吸引和留住高層次的各類經營管理和專業人才。
第二節 公共文化體育
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省、市縣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社區公共文化設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集中建設一批適合於四季訓練的運動場館,加快推進省體育中心、海口江東體育訓練基地等項目建設。
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展國家南海博物館、南海水下考古中心、五指山黎峒大觀園、東坡文化園等項目的前期論證工作。加強海南黎族、苗族傳統民居、村寨保護,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陳列傳習設施,保護黎族苗族文化。保護性開發海口騎樓老街,打造成特色旅遊風情街區。
第三節 公共衛生體系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海口、三亞兩個省級醫療保健基地和儋州、瓊海、五指山三個區域性醫療中心的建設。建立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完成省中醫院和區域精神病專科醫院的改造,新建省腫瘤醫院、省眼耳鼻喉科醫院。每個鄉鎮辦好一所公立鄉鎮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一所衛生室。全面實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
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全省23個疾病控制中心的能力建設,逐步健全全省和區域公共衛生檢驗檢測中心。健全婦幼保健三級服務網路。加快建立完善醫療急救體系,爭取將海南納入國際醫療救援機構(SOS)網路。建立健全海南與各省(區、市)異地醫保互認制度,推進解放軍第301醫院海南分院建設。
第四節 就業和社會保障
積極促進就業。依託項目建設大力開發就業崗位。確保每個零就業家庭、失地農民家庭和貧困戶至少有一名適齡勞動力就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培訓力度。
加快完善覆蓋城鄉惠及全民的社會保障網路。建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動態增長機制,確保低保補助增幅不低於物價水平漲幅。加快完善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提高五保戶供養標准和水平。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10年啟動農村新型養老保險,率先實現60歲以上農民全部由政府提供基礎養老金。2020年初步建成城鄉一體的社會保障體系。
第五節 城鄉一體化建設
提高城鄉規劃和建設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以國際旅遊島規劃為基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及城鄉規劃相互分工、配套銜接的規劃體系。統籌城鄉交通、防洪減災、供電、供水、燃氣、通信、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推動城市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向農村延伸。
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各級財政用於民生的投入增長幅度不得低於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著力推進教育、就業、公共衛生、文化、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民增收以及生態文明等民生工程建設。
建設一批特色旅遊小鎮。按照「規劃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群眾受益」的原則,推動海口演豐鎮、雲龍鎮、文昌東郊鎮、定安龍門鎮、瓊海博鰲鎮、會山鎮、萬寧興隆鎮、陵水新村鎮、三亞天涯鎮、屯昌楓木鎮、保亭三道鎮、五指山水滿鄉、瓊中營根鎮、白沙牙叉鎮、澄邁福山鎮、臨高新盈鎮、樂東尖峰鎮、鶯歌海鎮、昌江昌化鎮、儋州藍洋鎮、中和鎮、東方天安鄉等一批特色旅遊小鎮的建設。
後面還有,發不上來
3.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需要從哪幾點下手
這個肯定要看政策,看政府。首先海南人才少,還有行業產業都很落後,所以想建設發展需要政府從人才,和引進的經濟項目下手。個人觀點
4. 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1、環境治理好
2、硬體設施和軟體設施加強
3、治安問題
4、民族問題
5、政策問題
6、民生問題
7、景點項目的包裝和規范
8、飲食安全與詐騙行為的監督管理
5. 關於支持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若干意見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科學發展之路;積極發展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生態型經濟,形成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著力提高旅遊業發展質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旅遊產業體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加快推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生態環境優美、文化魅力獨特、社會文明祥和的開放之島、綠色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
[編輯本段]戰略定位
——中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
充分發揮海南的經濟特區優勢,積極探索,先行試驗,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推動海南旅遊業及相關現代服務業在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魅力海南——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
充分發揮海南的區位和資源優勢,按照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推進旅遊要素轉型升級,進一步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開發特色旅遊產品,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堅持生態立省、環境優先,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發展之路,使海南成為全國人民的四季花園。魅力海南——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發揮海南對外開放排頭兵的作用,依託博鰲亞洲論壇的品牌優勢,全方位開展區域性、國際性經貿文化交流活動以及高層次的外交外事活動,使海南成為我國立足亞洲、面向世界的重要國際交往平台。
——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
加大南海油氣、旅遊、漁業等資源的開發力度,加強海洋科研、科普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使海南成為我國南海資源開發的物資供應、綜合利用和產品運銷基地。魅力海南——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充分發揮海南熱帶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熱帶現代農業,使海南成為全國冬季菜籃子基地、熱帶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種基地、漁業出口基地和天然橡膠基地。
[編輯本段]發展目標
——到2015年,旅遊管理、營銷、服務和產品開發的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8%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47%以上,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45%以上,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中上水平,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綜合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水平。 ——到2020年,旅遊服務設施、經營管理和服務水平與國際通行的旅遊服務標准全面接軌,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勝地。旅遊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2%以上,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60%,第三產業從業人數比重達到60%,力爭全省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綜合生態環境質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二、海南旅遊的發展狀況與發展國際旅遊的機遇和挑戰
1.海南旅遊發展現狀
憑借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遍布島內的400多家旅遊飯店,和眾多旅行社的努力,海南旅遊業在20內迅速崛起。根據下表數據分析,與1987年建省前相比,2007年海南接待國內外遊客1845.51萬人次,是1987年的25倍,旅遊總收入171.37億元,是1987年的150倍,國際旅遊收入是1987年建省前的25倍,而境外旅遊人數是1987年的4.35倍。
2.海南發展國際旅遊的機遇
(1)國家對於海南發展國際旅遊的特殊優惠政策支持。2000年底,國務院批准對21個國家的旅遊團實行從海南開放口岸入境,在海南居留15天內免簽證的優惠政策。隨後海南省又實行了對台灣同胞的特別簽證,擁有了全國有權為台灣居民審查簽發一次性有效簽證的四個口岸中的兩個城市。從2002年4月1日起,海南島實行了面向全球的落地簽證,所有來海南的旅遊團,都可在海口、三亞口岸簽證機關辦理即落地簽證。2003年3月24日,中國國家民航總局正式批復將海南作為中國民航開放三、四、五航權的試點地區。
(2)國際賽事於會議,旅遊節慶的舉辦。2001年2月26日,來自亞洲和澳大利亞的26個國家的代表在海南舉行了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大會。博鰲亞洲論壇的成立,以及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舉行,亞洲的崛起和活力使世界的目光投向了海南,隨之而來的外國資金、技術與人才進入海南島。進一步塑造了海南「國際商務會展旅遊地」的新形象。
2002年世界小姐組織機構宣布將在海南三亞舉辦第53屆世界小姐總決賽,從此三亞拉開了「美麗」的序幕。三亞分別於2003年、2004年、2005年連續舉辦了三屆世界小姐總決賽,這是世界上第二座連續舉辦三屆世界小姐總決賽的城市。
1996年開始舉辦的中國三亞天涯海角國際婚禮節已經成為集婚慶、旅遊和度假於一體的大型國際性旅遊節慶活動,每屆都吸引了數百對海內外新婚或紀念婚夫婦前來喜結良緣或重敘溫情。這些國際會議、賽事和旅遊節慶的舉辦,吸引了來自全球的目光,使海南知名度大大提升。
(3)游輪經濟對海南國際旅遊發展的影響。從2001年到2005年,全省共接待國際游輪1104艘次,出入境旅客達51.6萬人次,其中出入海口市口岸898艘次,出入境旅客28.6萬人次,當然,主要是海口至越南的短程航線;出入境三亞口岸206艘次,出入境旅客23萬人次。據統計,2008年1月~3月份,三亞海港口岸郵輪船舶入出境50個航次,旅客入出境42898人次,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27%和320%,比去年全年增長120%。創三亞海港口岸歷史紀錄。這些旅遊多為來自歐洲地區的高端遊客。
3.海南發展國際旅遊的挑戰
在南北回歸線之間,與海南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相似的島嶼星羅棋布,夏威夷、巴厘島、普吉島、大溪地等世界著名島嶼競相輝映,這些島嶼的旅遊資源與海南島的旅遊資源有很強的相似性。海南島在國內旅遊市場中最有特色的熱帶海洋旅遊優勢,在國際旅遊市場中並沒有出彩之處。海南發展國際旅遊,需要面對的是眾多同質旅遊地的競爭,而海南旅遊產業起步晚,旅遊產品缺乏文化內涵,文化教育基礎相對落後,旅遊企業規模小、經營水平低、服務質量差、效益差,而其他國際著名旅遊島嶼均已具備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以及較成熟的營銷網路。
海南旅遊產業現有問題簡要總結如下:
(1)旅遊宣傳促銷力度不夠,促銷主題不明確。海南境外客源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國際知名度不高, 西方發達國家對海南島知之甚少, 這與海南對外宣傳促銷力度不夠,以及缺乏鮮明的營銷定位和品牌是有很大的關系。
(2)旅遊產品文化內涵的深度與廣度不夠,缺少具有文化底蘊的旅遊景點,沒有將海南特有的海洋文化、熱帶原始森林文化、黎苗少數民族文化充分挖掘。
(3)海南旅遊業缺乏對海南旅遊業定位、發展方向與階段的客觀認識和准確把握。在旅遊產業規劃上,片面開發低檔次的觀光旅遊產品,從旅遊線路組合、旅遊飯店、旅遊景點的開發規劃和城市規劃都體現出產品開發與資源特色的不協調,形成了旅遊資源的高品位和開發產品的低檔次的嚴重錯位。
(4)旅遊企業管理不善,規模小,經濟基礎薄弱的通病相當突出。在缺乏統一管理的情況下,低水平重復建設,惡意破壞生態環境,價格競爭帶來的普遍服務質量低下等情況屢見不鮮。
(5)旅遊區布局不合理,旅遊相關配套設施不健全,旅遊交通相對落後,國際航線少。
6. 海南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原則是什麼
發展原則參見以下
第1條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應當著力構建以旅遊業為龍頭、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特色經濟結構和更具活力的體制機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將海南建設成為我國旅遊業改革創新的試驗區、世界一流的海島休閑度假旅遊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應當堅持擴大開放,深化改革,先行先試,環境優先,統籌協調,強島富民的原則。
第2條成立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領導機構,負責組織推進《若干意見》和《規劃綱要》的貫徹落實,制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重大政策和重大舉措,決定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重大事項,審批、審定重大旅遊規劃和重大旅遊項目,督促檢查貫徹落實《若干意見》和《規劃綱要》的工作情況。
省旅遊規劃委員會是省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領導機構的工作機構,負責審查並組織實施全省重點旅遊景區、度假區、旅遊開發區的發展規劃,重大旅遊項目規劃和重要旅遊資源開發的規劃以及與旅遊直接相關的專項規劃。
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牽頭負責國際旅遊島建設規劃編制、旅遊資源管理和旅遊項目審核的統籌協調工作。
第3條省人民政府及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工作的領導,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年度計劃。
省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加強協作配合,主動與國家有關部門溝通聯系,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和項目的落實。
市、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省人民政府統一部署,具體落實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各項工作。
第4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及公民應當積極參與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提高服務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質,營造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
7. 如何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
現在沒動靜了,估計跟90年代初一樣,又黃了。
開始說建設旅遊島鬧的最凶的時候,是聽說有2個優惠,一個免稅,一個博彩。
免稅現在還是沒鋪開,就三亞弄了兩個商場意思下。
博彩更是被否決,辛酸呀,謠傳的海口賽馬場附近我還有套房子呢,還以為可以跟香港的跑馬地媲美。白開心
都黃了,都是外地的政客過來弄弄泡沫經濟,弄弄GDP。渡個金又回大陸了。
8. 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意義以及優勢是什麼
一、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
1、 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材料說明我省正在繼續堅持那些基本國策、發展戰略和發展觀?
答: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保護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
2、 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有哪些優勢?
答:擁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和國際一流的生態環境;熱情、淳樸好客的海南人民;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和風情;一流的度假設施,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還享有免簽證、落地簽證、航權開放等政策優勢。同時,海南旅遊業已經具備了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巨大的發展潛力,具備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基礎和條件。
3、 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有什麼重要意義?
答: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有利於海南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有利於提高海南旅遊品質,促進經濟發展,增加人們的收入,有利於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時,也有利於推動海南文化、教育、社會等全面發展。
4、 為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我們青少年應做些什麼?
答: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特別加強禮貌禮儀、待人接物等文明素質的培養,准備更好的迎接四海賓朋。保護海南資源、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積極宣傳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為提高海南的知名度盡一份力量,就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積極向有關部門建言政策等。
5、 請你為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提幾條行之有效的建議。
答:利用好海南的熱帶氣候條件和自然條件,真正把海南島建設成為全世界人民美麗的四季大花園,吸引更多的遊客;更好的打造海南特色文化;例如,印象海南島、海南本土特色民族文化節目等,建設更多有吸引力和特色的文化品牌;優化旅遊產品,在生態游的基礎上發展森林游、溫泉游和民族特色風情游,積極引進和扶持郵輪游;進一步擴大來瓊國際旅遊客的免簽證范圍;加強海南島全民素質建設,特別需要加強旅遊行業誠信建設等。
希望對你有些用處!
9. 請根據國家將海南島打造成國際旅遊島的政策,分析未來海南島經濟的發展前景
我住在海南島 對於風土人情比較了解 海南雖然是打造旅遊島 但是海南本地人的生活習慣有點不上檯面 但是由於香港人管理 那麼會按照地域性劃分369等 有錢人花紅酒綠 當然 隨著賽馬和服務業的興起 海南勢必會開放很多政策 那麼由於這些政策的推動海南早晚要成為一個國際旅遊城市前景非常廣闊 企業在這里享受稅收政策 博懊亞洲論壇投資者絡繹不決 再加上海南島美麗的景色 無不讓人認為這里是天上人間 所以發展前景非常廣闊
10. 海南成為國際旅遊島之後的發展前景
我也是海南學生 雖然我年紀不大 可是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海南這個地方一直是旅遊勝地 國際旅遊島建設會大力推動海南現有旅遊業的發展 但是有好有壞 比如環境問題將不可避免的出現 你說的房價那是全國市場的共性 這個不是一天兩天能夠解決的 我們還小 可是我業對以後房子問題感到憂心 中國房價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為我們這種小市民所接受 至於收入 那是看能力了 有能力的人不會存在低收入問題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