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遠大旅遊
㈠ 旅遊對旅遊接待地社會文化變遷造成的影響
一、旅遊業對接待地傳統文化的正面影響
近年來,旅遊業促進了麗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隨著時代的步伐,麗江這個響亮的名字,已是舉世聞名,成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遊點之一。但旅遊業對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遊業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復興
隨著成千上萬遊客源源不斷地湧入,帶來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對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的需求,使得許多瀕臨失傳的傳統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在旅遊大潮的觸動下得到復甦,並已融入旅遊市場,得到了重構和新生。例如:許多人文景觀得以修復;東巴文化和納西古樂的保護被提到了法制化的高度;東巴造紙技術被恢復;打銅、打銀、制陶等傳統手工業獲得新生;民間的傳統飲食涼粉、發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頗受遊客喜愛的風味食品。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東巴文化,作為麗江納西族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涵蓋了納西族社會生活、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以及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被譽為「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但隨著社會和政治制度的急劇變遷,自20世紀50年代後東巴文化便逐漸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機之中。直到80年代以來,隨著國內形勢的日趨好轉,尤其是當地旅遊的開發,給東巴文化的恢復帶來了契機。原本僅限於學術界研究而被人們視為神秘深奧的東巴文化,現已飛速步入市場,成為當地一道最為亮麗的人文景觀,發展為推動麗江旅遊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的需求,增強了人們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
旅遊業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條件,當地居民在享受旅遊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逐漸發現了自己傳統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從而消除了過去面對所謂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來越倍加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由衷地產生了維護傳統文化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覺意識不斷增強。傳統文化正以各種方式得以保護和傳承。如麗江的地方政府、民眾、企業通過旅遊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遊收入返還於古城修復、文化保護和搶救、整理傳統文化,從而推動和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還有在納西族知識精英大力呼籲和倡導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為東巴文化的復興與傳承建立的學校。如納西族知名學者郭大烈先生在黃山鎮宏文村開辦的「東巴文化傳習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山鄉組織的「納西文化研習館」以及東巴文化博物館和東巴文化學校等等。1999年、2001年又先後成功舉辦了99中國麗江國際文化藝術節和中國麗江國際東巴文化旅遊節,更使東巴文化這一古老的文化瑰寶重新煥發璀璨的光芒。
二、旅遊業對傳統文化產生的負面影響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利弊的兩重性一樣。旅遊活動的開展,在促進傳統文化復興的同時,也給當地的傳統文化帶來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旅遊給傳統文化帶來的影響較之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更為廣泛、更加深入,進而將影響到當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應受到我們的更多關注。
(一)傳統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隨著旅遊的發展,在異質文化的強力沖擊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風貌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從衣著、建築及生活方式到語言文字等都與外來者日益趨同,當地固有的傳統文化被逐漸沖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變形」。
[1]如作為一種民族文化重要載體的民族語言。由於旅遊所引發或加速的「文化一體化」進程,其功能在不斷地被減弱,並逐漸走向消亡。與10年前相比,現在麗江城區和壩區,講本民族語言的人越來越少,從小就教小孩學說漢語已成為風氣。約70%的當地居民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說納西語。在街頭巷尾或公共車上,隨處可聽見父母之間講納西語,而父母同子女之間卻講漢語的怪現象。如今,講納西語已不是「納西族」的識別標志,而成了「農村人」的一個識別標志,就是在那些會講納西語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納西語詞彙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現了「用母語能妙語連珠地向後代傳授傳統文化知識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輩,現在只能與僅會講漢語的孫輩結結巴巴對話的況」。
[2]旅遊的開發使大批遊客持續不斷地長期湧入,每個遊客所逗留的時間並不長,但對於旅遊目的地民族——納西族人來說,每天都在接待遊客。因此,這種接觸與沖擊是持久的。「一般而言,來自文化強勢地區的旅遊者對相對處於文化弱勢地區的接待地居民會起一種示範效應,其所帶來的思想及文化由於成為當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所爭先效仿的對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地在改變了他們的日常行為及價值觀,從最初僅在裝束打扮及娛樂方式上的盲目模仿,發展到後來的刻意追求,並開始對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感到厭倦,以至發展到最終的完全拋棄」。
[3]如世居雲南省寧蒗縣的摩梭人,是當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擁有豐厚的民族文化,其獨特的摩梭文化體系支配著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隨著旅遊的開發,古老平靜的摩梭社會也發生了震盪,漢化現象逐漸嚴重。他們為了迎合遊客的喜好,穿著輕便靈巧的漢族服裝,操著普通話,古樸蒼勁的摩梭民謠與現代流行的漢族歌曲同時回盪在瀘沽湖上。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遭到沖擊,外出打工的人願意在外安家,摩梭少女也願意嫁出村寨。諸如此類的例子還不在少數,越來越多的旅遊接待地中,建築、服飾、語言、飲食、節日甚至風俗習慣等漢化現象日益嚴重,「令人直把邊寨當杭州」。
(二)傳統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遊市場上,因片面追求旅遊效益,而不顧當地社會人文資源的特性,進行完全趨從於旅遊者口味的運作,以現代藝術形式包裝民族文化,將其傳統的舞台藝術化、商品化是目前旅遊開發的主要手段。雖然它在特定的時間和環境里,能有效刺激遊客,使之產生旅遊消費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點就是使民族傳統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日益商品化。大多數旅遊者對接待地發生興趣往往不是真正的關注那種文化的價值,而是受獵奇心理驅使。對遊客來講,有新鮮感的、令人稱奇的、來之不易的、在別的地方見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他趨近什麼,購買什麼,就在它們中間選擇。「接待地內但凡一切能吸引遊客的事與物均被標上價格『待價而沽』,傳統文化也僅僅只是簡單地為經濟服務,而真正的內涵卻常常被人為地肢解、閹割甚至偽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價值完全被商業價值所取代,出現了一個個專為迎合旅遊者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所謂『民族服飾』、『民族歌舞』、『民族禮俗』等,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時間、地點及場合,並按傳統的內容和方式才能舉行的各種禮儀、禮俗,屢屢應邀打破規矩而頻頻登台亮相,一切都變得那麼有模有樣,氣氛熱烈甚至場面壯觀,但從實質而言已毫無特殊意義與價值。僅僅只是一種舞台化、程式化、商業化的表演而已」。如放河燈本是納西族人民祭奠亡靈的一種民俗形式。現在已被改造成許願寄託美好祝福的游戲,天天給經營者帶來財富。從表面上看,接待地傳統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部形式上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但實際上其存在的目的與過去已有了根本的區別。
就拿納西族傳統文化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東巴文化的復興來說,已經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東巴文化的恢復。昔日的以東巴教為重要載體的東巴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是納西族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千百年來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響力構築著納西族的精神世界,是納西族神聖的靈魂所在。而現在的東巴文化的復興,已不再是為了滿足納西族精神生活的需求,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國內外遊客,而遊客並不信仰東巴教,只是想了解東巴教,甚至有的遊客只是出於好奇的心理。於是就缺少了那種宗教信仰賴以存在的至關重要的情感基礎。所以「東巴文化的復興,其實質只是一種文化產業的興起」。東巴文字被譽為「世界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極富裝飾性,所以許多人把東巴文化當作賺錢的工具。山裡的農民伐木做成木盤,賣給城裡的匠鋪,工匠再把成品批發給商販。木盤上所雕刻或繪制的蛙神、鷹神以及東巴文字,在傳統社會都被視為神聖的信仰對象,如今卻被排成行地懸掛在古城的大小店鋪中,等待著遊客們購買。由於缺乏對文化產品的權威認證機構,街頭賣得紅火的各種東巴文化衫,壁掛等飾物謬誤百出,甚至連店主都不知所雲。這樣不僅造成眾多遊客受騙上當不說,還直接導致東巴文化的膚淺化、庸俗化,從而給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埋下了致命的隱患。
(三)生活環境及方式的改變(以麗江古城為例)
舉世聞名的古城承載著麗江悠久的歷史文化,是納西人民智慧的象徵。但在旅遊浪潮的沖擊下,古城不得不迎合遊客的需要,變得日趨商品化。麗江古城僅僅3.8平方公里的狹小區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戶商家。門市林立、人聲嘈雜,破壞了原有的寧靜與古樸,而且70%以上的店鋪或客棧,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賃經營。盡管外來人員的湧入給麗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沖淡了古城那種極具特色的傳統文化氛圍。這些身著納西族服裝的外地商客操著各式各樣的口音吆喝著,競相招攬遊客,毫無民族特色的外來商品則擺滿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靜的傳統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嚴重沖擊,而導致原住居民不願在古城內生活,帶著留戀與無奈遷出了祖祖輩輩居住的老屋。
利益的沖突,生活和需求空間的被掠奪,納西人生活的家園悄然在置換。千百年沿襲下來的傳統文化將不復存在,文化主體的轉移和失落,麗江古城就完全失掉遺產申報時的文化優勢。麗江古城可以另闢新址按原來的模樣復制和建設,但缺少納西人這一道風景線,無形的傳統文化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逝並不可再生。離鄉數載歸來的遊子在驚嘆古城的繁榮時,也感覺少了些什麼,一樣的五彩石板小巷,一樣的小橋流水,卻再難尋回兒時記憶中的古城。一個不是旅遊區,而是家園的地方。我們可以設想一下,走在復制的古城街道上,身著納西族服飾,操著各地口音的人們。讓我們看到的將會是一幅與真實納西生活無關的經過包裝和處理怪異的社會文化現象。「因此,雲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著名納西學者楊福泉指出:『古城的靈魂,不在小橋,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於這一民族的文化』」。
(四)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退化甚至遺失
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雖然各少數民族文化價值觀的差異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價值觀。如熱情好客、淳樸善良、重義輕利等。但是隨著旅遊活動的開展,遊客的大量湧入,有意無意地帶來了各自不同的價值觀,引起了以往相對封閉的接待地居民價值觀念上的急劇變化。其中也有進步的積極因素,但也引起了當地居民傳統文化價值觀的退化甚至遺失,從而導致一些諸如傳統失落,道德失范的現象發生。極大的損害了接待地原本良好規范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如麗江人把水視做生命,愛護水、珍惜水、保護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燒茶煮飯,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的水搓衣洗腳是不成文的規矩。不準往河裡丟雜物,倒臟水,不準在上游洗衣服是約定俗成的習慣。這些愛河護水的公約不知沿襲了多少年。可是隨著麗江聲名大振,大量人流的進入,也帶來了陋習。往河裡扔垃圾,倒臟水、吐痰等現象隨處可見。麗江上了年紀的居民痛心的說「過去我們可以從河裡取水喝,現在不行了,明天怎麼樣?更不敢想像。」
在商品交易方面,納西人民一貫注重坦誠無欺,公平交易的倫理道德,可是在遊客蜂擁而入購買旅遊產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經營方式的誘導下,有些納西居民開始背離本民族的道德規范,將偽劣工藝品高價出售給遊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現了坑蒙拐騙,強買強賣等事件。這不僅損害了遊客的利益,也損害了當地的名聲,造成十分惡劣的社會影響。如有的外地商戶製作劣質的麗江粑粑,使得遊客以為麗江粑粑就只有這樣的水平,嚴重影響了納西族的名聲和古城的形象。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諸如賭博、色情等違背傳統文化觀念,為社會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攬活動,大大惡化了當地的社會風氣,使各種犯罪率有所上升,進而嚴重影響了接待地社會秩序的安定。
納西族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可是隨著旅遊的開發,旅遊者的大量湧入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礙和干擾,使其產生排外情緒。居民對旅遊者的態度從起初的友好熱情轉為不滿甚至怨恨,他們在心裡豎起了一道牆,把自己和遊客隔開。三年前的遊客可以任意走進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賞主人的園藝,跟主人攀談,而現在居民對這樣的交往已經不感興趣,很多人家為了安全和不被打擾的需要,改變了長期以來形成的白天不關門的習慣,用禁閉的大門把自己和外界隔開。
(五)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降低
納西族具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據雲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納西族文盲、半文盲27.41%,低於漢族32.7%。納西族是每萬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於漢族的5個民族之一。然而近年來隨著旅遊業的發展,經濟水平的提高與教育的進步並沒有成正比,現實是納西族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反而相對降低了,表現在初高中學生輟學情況較嚴重。與前幾年由於收入低,不能負擔教育費用或家庭勞動力不足所致的失學不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進程中,就業機會的增多。因為旅遊經濟所創造的服務性就業崗位對文化程度要求不高,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機會,致使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及支持程度削弱,學生厭學後即棄學,或完成一階段的學業後不再升學,或乾脆棄學打工。據筆者在麗江白沙鄉了解的情況,近幾年小學、初中、高中第一次升學失敗後再次應考的人大大減少,大都能直接就業。從崗位來看,集中於旅遊景區的打跳隊,餐館、酒店的服務員等,其中女性佔大多數。對教育的重視程度相對降低,將不利於提高民族素質,不利於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三、保護傳統文化的對策及思考
傳統文化是促進麗江旅遊發展的催化劑,納西族的人文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點。麗江保存了完整而豐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級的人類文化財富。文化資源是麗江最大的優勢資源,麗江最大優勢也就是文化優勢,如果喪失了這一點,麗江旅遊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世界文化遺產將會名不副實。因此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勢在必行。
(一) 加強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增強納西人民的自我保護意識
保護傳統文化的途徑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增強納西人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尤為重要。在世界一體化的今天,納西人民在享受現代文明的同時,也要考慮怎樣使傳統與現代整合,怎樣才能使自己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保護、發展和傳承。但只有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必須喚醒納西人民的保護意識。首先,在各機關單位、農村和學校加強民族傳統教育,培養納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強農村學校的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漢語的同時,更加豐富自己的母語詞彙,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三是通過社區的教育,鼓勵家長主動承擔起向子女傳承文化的責任,鼓勵人們以講納西話為榮,以維護傳統文化為己任。四是通過有關部門開發和規范民族傳統節日和服飾、歌舞、飲食等,使納西族燦爛的民族傳統文化得以進一步的發揚光大。
(二)進一步規范旅遊市場,嚴控無度的文化開發
旅遊業波及的地區,作為旅遊資源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被商品化。雖然麗江依託文化創出了品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也引來了更多的外來開發商打文化的主意,使當地文化商品化的趨勢愈演愈烈,文化也就被大量的塗改,變得面目全非。作為納西人,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開發商以優勢文化的習慣整理、加工、包裝民族文化,使民族傳統文化舞台藝術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這實際上是對民族文化進行掠奪式開發,已成了一種假造的民族文化,從而破壞了民族文化的變遷軌道,極不利於民族地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文化開發必須嚴格控制,有關部門應該作好以下工作:一要規范旅遊市場,堅決杜絕短期行為的所謂「文化」開發。二要正確引導,讓當地人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旅遊之中,自覺擔當起維護傳統的使者。三是繼續發揮好民族研究專家和學者的作用,為政府進一步規範文化市場獻言獻策。
(三)保護古城,保護古城的人文景觀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傳統聚居地,是納西族傳統文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載體。數百年來,納西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享受著寧靜安詳的生活。這座「活」著的歷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為家的居民們創造出來的,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構成了獨樹一幟的「活」的古城文化。因此保護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當地的土著居民。之前政府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辦法都是較有效的,但這項工作必須抓住以下幾個方面:一要動員社區參與,把社區居民作為旅遊發展的主體進入旅遊規劃,旅遊開發等涉及旅遊發展重大事宜的決策、執行體系中。將社區的環境、社會和文化背景都納入旅遊發展規劃之中,使旅遊發展的整體目標和重點與本地居民的目標和重點相互協調一致,正確引導當地居民在依靠旅遊獲得利益的同時,自覺維護傳統習俗和生活習慣,主動參與到維護傳統的行列中。二要關注古城居民的生活狀況,切實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如果對古城居民的要求和困難視而不見,讓大多數居民眼睜睜看著旅遊經濟所帶來的種種好處自己不能從中受益,反而還要忍受由於旅遊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及承擔旅遊發展的各項成本(包括環境、社會成本等)。這種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抵制、消極和敵對情緒。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願望、要求、態度、看法和權利,從他們的切身利益出發,要尊重當地的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通過運用當地的知識,吸納當地的做法,將當地的文化價值觀和傳統與民俗旅遊開發相結合,使推出的旅遊活動能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同與支持。不斷地征詢並採納當地社區的意見和建議,使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使居民都能從旅遊收入中體現出在古城居住的優越性,成為旅遊開發的主人,而非旁觀者或受害者。三要不斷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質和商品經濟意識,逐步增強他們適應市場和保護自己文化的能力。
(四)宏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傳統道德教育
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使納西族傳統道德倫理體系受到了強烈沖擊,導致一些諸如傳統道德失落、秩序失控的現象發生,給人一種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的消極印象,極大地損害了麗江原本良好規范的旅遊氛圍,直接影響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應大力發揚民族精神,使納西族傳統道德得以恢復,使納西族的優良傳統能夠繼續傳承和發展。在弱小民族面臨強大主流文化進入而處於困惑時,宏揚民族精神,加強民族傳統道德教育的工作顯得更加重要。應與時俱進,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與傳統美德教育相結合,用良好的道德風尚樹立納西人的形象。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生存危機,同時也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導致了信仰危機、道德危機、情感危機、家庭危機。納西社會卻是一個重視情感生活的社會,老人受到愛戴,親情與友情是維系社會存在發展的基本手段,它營造的溫情籠罩著每一個社會成員,使他們從生活中找到幸福。人倫與親情是人類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喚人與人之間的愛,應該是人類永遠的精神財富,而納西文化卻恰巧具備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品質,是對現代文明的重要補償。因此,發揚民族精神並不是回頭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與選擇,將會有利於麗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重視教育,不斷提高納西族的整體素質
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自古以來,納西人民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歷朝歷代的傑出人物和「天雨流芳」的牌坊,給我們留下的不是吃祖宗飯,走回頭路,而是一種警示和激勵。在所謂納西族先進、文明的贊譽聲中,我們應該多關注農村教育,重視各中學的輟學現象。一是進行升學教育,激勵學生熱愛家鄉,熱愛民族,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二是不斷提高旅遊業的服務檔次,提高用人的標准和要求,逐步提高人們對教育的長效投資與現實經濟利益的認識。
㈡ 具有「歲寒三友」品格的人物事跡
1、文天祥
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說土星冒犯帝坐星,懷疑有變亂,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
京城也有未署名的書信,說某日火燒蓑城葦,率領兩側翼的士兵作亂,丞相就沒有憂慮了。當時大盜剛剛暗殺了元朝左丞相阿合馬。
於是命令撤除城葦,遷徙瀛國公及宋宗室到開平,元朝廷懷疑信上說的丞相就是文天祥。元廷召見文天祥告諭說:「你有什麼願望?」
文天祥回答說:「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願賜我一死就滿足了。」然而忽必烈還不忍心,急忙揮手要他退去。
有的說應該答應文天祥的要求,詔令可以。不一會兒又下詔加以阻止,文天祥已死了。文天祥臨上刑場時特別從容不迫,對獄中吏卒說:「我的事完了。」向南跪拜後被處死。
2、劉胡蘭
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反動村長石佩懷處死。閻錫山匪軍決定實施報復行動,大舉進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
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
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
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3、岳飛
岳飛義正詞嚴地面對審訊,並袒露出背上舊刺「盡忠報國」四大字,主審官何鑄見此,亦為之動容。何鑄查得岳案冤情,如實稟告秦檜。
秦檜卻說:「此上(趙構)意也!」改命萬俟卨主審此案。萬俟卨用盡手段,也無法使岳飛三人屈招一字。岳飛寧死不自誣,乃至以絕食抗爭,經其子岳雷照顧,才勉強支撐下來。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紹興和議」達成:由宋向金稱臣,將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劃歸金國,並每年向金貢奉銀絹各二十五萬兩匹。和議雖已達成,但岳飛始終未能被釋放。
萬俟卨等逼供不成,為了坐實冤獄,又為岳飛羅織搜剔了所謂「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數條罪名,欲將飛一舉定為死罪。
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以飛為無罪,與萬俟卨竭力爭議,均遭罷官處分。布衣劉允升上書為飛申冤,被下大理寺處死。
已賦閑的韓世忠因岳飛入獄之事質問秦檜,秦檜回答:「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趙構下達命令:「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岳飛在大理寺獄中被殺害(宋代史料並無「風波亭」的記載),時年39歲;岳雲和張憲被斬首。岳飛的供狀上只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岳飛的死訊傳出,百姓們都為之哭泣;消息傳到金國,金國大臣們為此酌酒慶賀,並說:「和議自此堅矣!」
4、魏徵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下曲陽(今河北晉縣)人,從小喪失父母魏徵,家境貧寒,但喜愛讀書,不理家業,曾出家當過道士。後經歷波折,被太子李建成引用為東宮僚屬。
魏徵看到太子與秦王李世民的沖突日益加深,多次勸建成要先發制人。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由於早就器重他的膽識才能,非但沒有怪罪於他,而且還把他任為諫官之職。
並經常引入內廷,詢問政事得失。魏徵喜逢知己之主,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據理抗爭,從不委曲求全。
魏徵病逝後,太宗親臨弔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留有《魏鄭公文集》與《魏鄭公詩集》,《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
5、鄒韜奮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5月,發生了「新生事件」,國民黨政府封閉了《新生》雜志,並逮捕了主編杜重遠,鄒韜奮對此深表不滿,故於同年8月離開美國回到中國。
同年(1935年)11月16日,他在上海創辦了《大眾生活》周刊。不久,一二九運動爆發,《大眾生活》對這場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運動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援。
鄒韜奮在報刊上接連發表評論,痛斥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並對學生的愛國救亡運動,進行大力宣傳和熱情支持。
他高度贊揚了學生救亡運動:「這是大眾運動的急先鋒,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他呼籲凡是確以民族解放斗爭為前提的人們。
應該「共同擎起民族解放斗爭的大旗以血誠擁護學生救亡運動,推動全國大眾的全盤的努力奮斗!」該刊因此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
同年12月時銷售量達到20萬份,超過原來的《生活》周刊,創造出我國雜志發行的最高紀錄。也是在12月,他又與沈鈞儒等人,組織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國會,他當選為執行委員。
一系列正義言行,再度激起國民黨政府的惶恐。反動派對鄒韜奮本人進行人身攻擊,並嚴格限制《大眾生活》,禁止它在各地發售及從郵局郵寄。
他們還接連派出政壇說客,拉攏、利誘鄒韜奮屈從就範。對此,鄒韜奮明確表示:「不參加救亡運動則已,既參加救亡運動,必盡力站在最前線,個人生死早置度外。」
㈢ 中國PTA產業經濟50人高峰論壇將在杭州召開,本次會議有新湖期貨公司和遠大物產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
我是沈陽的,很想參加這樣的會議,請問路費給報么
㈣ 浙江省內圖書批發
諸暨市店口學仕書店
地址:店口鎮湄池江東路
負責人:蔣關平 電話:7061574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出版物
浙江耀信文化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文一路9號
負責人:蔣磊 電話:87922180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教學成果展覽、推廣及應用;文教用品、教學儀器、教學設備、玩具、禮品的銷售;計算機
浙江星燎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朝暉路182號國都發展大廈1幢6層A號
負責人:吳艾倩 電話:8580888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版圖書,報刊批發零售,包裝設計,產品營銷策劃,多媒體製作及網路技術服務
浙江新南方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教工路3號
負責人:吾曉紅 電話:88078624-257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的批發,零售
浙江現代教育報刊發行有限公司
地址:文三路求智巷3號
負責人:張序炎 電話:8880279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版(除港澳台)圖書,報刊的批發,零售
浙江溫州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永中門市部
地址:永中羅東錦苑8幢114-120號
負責人:李武 電話:8688567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圖片、磁帶
浙江紹興市新華書店有限公司
地址:蕺山街道勝利東路113號
負責人:孫東 電話:5137112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批發、零售: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音像製品、銷售:文化用品、圖書展覽、自有房屋
浙江瑞安新華書店有限公司莘塍門市部
地址:莘塍鎮富民北路6號
負責人:高文楷 電話:65528751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銷售圖書、文化體育用品
浙江全新課程教育書店有限公司金華分公司
地址:義烏街619號
負責人:楊曉法 電話:246452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書刊零售、軟體開發、文教育用品、紙張、辦公自動化設備的銷售、信息咨詢(不含證券、
浙江孟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暨陽街道高湖路江東公寓A幢11#-15#
負責人:孟建平 電話:783085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出租:書刊、音像製品租賃
浙江今明教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地址:玉古路173號中田大廈七樓E座
負責人:楊益民 電話:8893020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版(除港澳台)圖書報刊批發零售(有效期至2005年12月31止),教育會展咨
浙江教育報刊社蕭山通訊發行站
地址:人民路203號
負責人:邵宏 電話:8263080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向教育報刊提供教育聞和有關信息,發行有關教育報刊
浙江大家報刊發行有限公司
地址:新壩21號5-7樓
負責人:張蔚青 電話:85804816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籌建:報刊發行;批發零售:國內版圖書報刊,電子計算機及配件;服務:速遞業務;其它
浙江百強書刊發行有限公司
地址:武林路357號
負責人:陳志鈞 電話:8510880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版(除港澳台)圖書,報刊批發零售,紙張,印刷材料,日用百貨的銷售
義烏市綉湖書店
地址:城中中路173號-1
負責人:李雲娟 電話:531993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書刊、文具、日用品零售
溫州文樂圖書有限公司東門門市部
地址:環城東路東門大廈一層2-3號
負責人:徐余芬 電話:88629796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期刊零售。
溫州市韶華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時尚書店
地址:廣場路204號(溫州大戲院西側店面)
負責人:王侃 電話:8823797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書、報刊零售。
溫州市藍登圖書有限公司圖書發行部
地址:飛霞南路33-3號
負責人:李曉峰 電話:8862367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板(除港澳台)圖書報刊批發零售。
台州市新華文化產業有限公司
地址:西路橋大道152-1號
負責人:童西林 電話:2175671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含期刊)、電子出版物、辦公設備、百貨、家用電器零售
紹興炎黃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經濟開發區塗山東路33號
負責人:方燁 電話:8642371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批發、零售:國內版圖書報刊、辦公用品、文具用品、工藝美術品。
紹興縣越洪紙品有限公司
地址:福全鎮新迪埠村
負責人:洪關林 電話:402498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經銷:紙品。
紹興縣學為貿易有限公司
地址:柯橋街道育才路
負責人:許文輝 電話:4131867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圖書、辦公用品、玩具。
紹興市亦堯茶道有限公司
地址:東浦鎮錫麟路1號
負責人:沈國榮 電話:5199676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具茶展示;零售:茶葉、工藝美術品
寧波市鄞州區新華書店莫枝門市部
地址:東錢湖旅遊度假區東錢湖鎮
負責人:羅月海 電話:87714327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電子出版物、文化用品零售、批發
寧波市鄞州區新華書店高橋門市部
地址:高橋鎮馬浦
負責人:呂家珍 電話:87714327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圖片、書籍、磁帶、音像製品、文化用品零售
寧波市鄞州姜山獅山圖書文具商店
地址:姜山鎮人民路54號
負責人:鄭國良 電話:88453674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書刊、文化用品、體育用品、工藝品、五金交化、刀量具、服裝的零售
寧波海曙二十一世紀聯合報刊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永豐路32號
負責人:孟偉 電話:87282770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電子出版物、書、報、刊零售、百貨、工藝品、辦公設備、軟體、電線、電纜批發、零售
景寧畲族自治縣陽光教育服務有限公司
地址:鶴溪鎮人民中路118號
負責人:林小華 電話:5081346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學校辦公用品、文娛體育用品、學生學習、生活用呂購銷。
金華市抱虹畫廊
地址:蘭溪街45號二樓
負責人:趙挺華 電話:238510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書畫零售,茶水供應(凡涉及許可證和專項審批的憑證件經營)
杭州遠大印務有限公司紙製品門市部
地址:佑聖觀路201號
負責人:石霞先 電話:85356205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批發、零售:紙製品
杭州餘杭區塘棲文友書店
地址:塘棲鎮西小河街3營10號
負責人:黃力壯 電話:8638900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國內版書刊、文具用品、日用百貨零售
杭州餘杭區成功書店
地址:臨平街道丘山大街56號
負責人:王兵 電話:8614525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的零售
杭州醫博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直大方伯56號商鋪
負責人:錢文根 電話:87793151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的零售:文化用品的批發、零售
杭州新超越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
地址:長河鎮江邊
負責人:徐宏才 電話:86870008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批發、零售:圖書、報刊、文化用品
杭州翔華圖書有限公司新安江購書中心
地址:新安江新安路143號
負責人:蔣衛平 電話:6472424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及其它文化用品的零售
杭州喜士多便利連鎖有限公司山水人家分店
地址:天目山路山水人家詩家谷4座3、4號
負責人:徐玲美 電話:8847885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報刊,國產卷煙,食品,冷凍飲品,糧油及製品;批發零售:日用百貨,通信設
杭州團結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登雲路639號(文化商城一層A區112號)
負責人:陳中富 電話:88256043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文化用品的銷售
杭州書墨聚文化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環城北路30號
負責人:吳忠 電話:85456496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刊,電子出版物。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
杭州市上城區希望書店
地址:皮市巷129號5單元101室
負責人:邊慧娟 電話:87211414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的零售,出租;工藝品,文具,玩具的零售
杭州錢塘書報刊有限公司第一百二十五書報亭
地址:曙光路陳經倫體校對面
負責人:汪卓群 電話:8770851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報刊
杭州錢塘書報刊有限公司第一百二十四書報亭
地址:保俶路32號環保局前
負責人:汪卓群 電話:8770851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報刊
杭州錢塘書報刊有限公司第一百二十六書報亭
地址:玉古路第十五中學大門南側
負責人:汪卓群 電話:8770851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報刊
杭州每日便利連鎖有限公司文一店
地址:文一路226號
負責人:田春燕 電話:87245230-8001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刊,定型包裝食品,日用百貨,其它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
杭州慧林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登雲路639號(文化商城二層B區213A)
負責人:羅德怡 電話:85600450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文化用品的銷售
杭州方圓教育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朝暉七小區93幢東側1號
負責人:蔣愛英 電話:87062902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零售:書刊。其他無需報經審批的一切合法項目.
杭州大家庭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東糧泊巷29號
負責人:羅亮豐 電話:8883882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報刊、雜志、電子出版物的零售
杭州彬潔圖書有限公司
地址:和睦新村20幢北
負責人:張斌 電話:85906859
經營范圍/企業簡介:圖書,文具用品的零售
㈤ 全國旅遊高職學院有哪些
樓主自己看吧只是所有學校,高職就是有學院兩個字的。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資環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東方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長城旅遊學院
北京國際商務學院 北京勁松職業高中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中
北京振華旅遊學校 北京市財經學校 北京市東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天津市: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商學院
天津鐵路工程學校
上海市 :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市群益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春申旅遊進修學院
重慶市: 西南農業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重慶工學院 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 :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學院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大學
吉林省: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長春大學
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延邊大學
遼寧省 :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沈陽師范學院 大連大學 沈陽大學
大連民族學院
河北省: 河北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餐旅系 燕山大學
承德旅遊職業學院 石家莊旅遊學校
山西省 :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大學 太原旅遊職業學校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財經學院 內蒙古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大學
青海省 :青海師范大學
江蘇省: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金陵旅館管理幹部學院
南京經濟學院 蘇州大學 蘇州市旅遊學校 蘇州科技學院
揚州大學 常州旅遊學校 江南大學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省 :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旅遊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 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寧波大學
浙江林學院 遠大專修學院 求是職業技術學院 金華市第一中等職學校
安徽省 :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大學 合肥學院 阜陽師范學院
合肥市華夏旅遊學校 黃山旅遊職業學校 黃山學院
福建省 : 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 廈門旅遊職業學校 福州旅遊職業學校
福建師范大學 閩江學院愛恩實達學院
江西省: 南昌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九江學院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江西省旅遊學校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山東省 :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旅遊學校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魯東大學 濟南職業學院 煙台市旅遊學校
河南省 :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南陽師范學院 河南師范大學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財經學院 鄭州旅遊學校 河南省經貿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襄樊學院
湖南省 : 湖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南林學院 吉首大學 湘潭大學
長沙學院 長沙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商學院
廣東省: 中山大學酒店管理系 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華南師范大學 暨南大學 深圳大學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商學院 廣東省旅遊學校 廣州大學 廣州市服務旅遊技工學校
惠州旅遊學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省 : 海南大學 海南省旅遊學校 海南師范學院 瓊州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京市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 北京林業大學資環學院 北京交通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旅遊學院 首都師范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東方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長城旅遊學院
北京國際商務學院 北京勁松職業高中 北京外事服務職業高中
北京振華旅遊學校 北京市財經學校 北京市東城區職業技術學校
天津市: 南開大學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財經大學 天津商學院
天津鐵路工程學校
上海市 :復旦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上海師范大學 上海海事大學 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上海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上海市群益職業技術學校
上海市春申旅遊進修學院
重慶市 西南農業大學 重慶工商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重慶工學院 重慶社會工作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 東北林業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哈爾濱學院
哈爾濱師范大學 黑龍江大學
吉林省 吉林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吉林師范大學 長春大學
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 延邊大學
遼寧省 東北財經大學 遼寧師范大學 沈陽師范學院 大連大學 沈陽大學
大連民族學院
河北省 河北大學 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 河北師范大學餐旅系 燕山大學
承德旅遊職業學院 石家莊旅遊學校
山西省 山西師范大學 山西財經大學 山西大學 太原旅遊職業學校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財經學院 內蒙古大學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大學
青海省 青海師范大學
江蘇省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師范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金陵旅館管理幹部學院
南京經濟學院 蘇州大學 蘇州市旅遊學校 蘇州科技學院
揚州大學 常州旅遊學校 江南大學 鎮江市高等專科學校
浙江省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旅遊學院 浙江工商大學 杭州市旅遊職業學校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寧波大學
浙江林學院 遠大專修學院 求是職業技術學院 金華市第一中等職學校
安徽省 安徽財經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大學 合肥學院 阜陽師范學院
合肥市華夏旅遊學校 黃山旅遊職業學校 黃山學院
福建省 廈門大學 華僑大學 廈門旅遊職業學校 福州旅遊職業學校
福建師范大學 閩江學院愛恩實達學院
江西省 南昌大學 江西財經大學 江西師范大學 九江學院 江西旅遊商貿職業學院
江西省旅遊學校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 江西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山東省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山東師范大學 青島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旅遊學校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魯東大學 濟南職業學院 煙台市旅遊學校
河南省 鄭州大學 河南大學 河南科技大學 南陽師范學院 河南師范大學
信陽師范學院 河南財經學院 鄭州旅遊學校 河南省經貿職業學院
湖北省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湖北大學職業技術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襄樊學院
湖南省 湖南大學 湖南師范大學 中南林學院 吉首大學 湘潭大學
長沙學院 長沙工業高等專科學校 湖南商學院
廣東省 中山大學酒店管理系 中山大學旅遊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
華南師范大學 暨南大學 深圳大學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
廣東商學院 廣東省旅遊學校 廣州大學 廣州市服務旅遊技工學校
惠州旅遊學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海南省 海南大學 海南省旅遊學校 海南師范學院 瓊州大學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桂林市旅遊職業中專
廣西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桂林工學院
四川省 四川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教育學院 成都大學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省旅遊學校 四川師范大學 樂山師范學院
貴州省 貴州大學 貴州財經學院 貴州旅遊學校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省 雲南大學 昆明大學 西南林學院 雲南財貿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玉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西藏藏族自治區 西藏大學
甘肅省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商學院
陝西省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外國語學院 陝西師范大學
陝西省旅遊學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旅遊職業中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
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 桂林市旅遊職業中專
廣西大學 廣西師范大學 桂林工學院
四川省 四川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教育學院 成都大學
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 四川省旅遊學校 四川師范大學 樂山師范學院
貴州省 貴州大學 貴州財經學院 貴州旅遊學校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省 雲南大學 昆明大學 西南林學院 雲南財貿學院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玉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西藏藏族自治區 西藏大學
甘肅省 蘭州大學 西北師范大學 西北民族大學
蘭州商學院
陝西省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外國語學院 陝西師范大學
陝西省旅遊學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安旅遊職業中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大學 新疆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