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鄉愁旅遊
❶ 海外遊子思鄉的文章
望鄉台-此岸望彼岸 彼方望此方
乘游輪游覽三峽風光時,曾去長江岸邊的名山鬼城酆都一游。在天子殿旁的懸崖邊,我見到了那久負勝名的「望鄉台」。
傳說人死後,「一天不吃人間飯,兩天就過陰陽界,三天到達望鄉台,望見親人哭哀哀」。望鄉台是亡魂們最後一次向陽世親人告別的地方,也是最後一次見到故鄉的機會。傳說中的陰間望鄉台建造得甚為奇特,上寬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條石級小路外,其餘盡是刀山劍樹,十分險峻。無論鬼魂們的家鄉在何處,站在上面,都可一覽無遺,鬼魂們甚至還能看到親人們守靈時的哀容,以及今後的生活。望鄉台上傳出的鬼魂們的凄慘哭聲,就連鐵面無私的判官鍾馗和主宰陰司的閻羅王聽了都難免觸動惻隱之心。
而現在遊客們看到的望鄉台,是1985年名山區修復時重建的一座兩樓一底,有著重檐四翹角之頂的新式望鄉台,樓台高二十餘米,台上配置有現代的望遠鏡,登台俯瞰,江城全貌和沿江景物盡收眼底。遊人們興致勃勃地在台上觀賞風景,笑容滿面地拍照留念。畢竟是陰陽兩隔,陽世的遊人們大多是循著民間傳說來此看古跡玩樂的,哪會真在意那陰間的鬼魂望鄉思鄉的悲切呢?
回國探親順帶旅遊的我當然也是這些普通遊客中的一員。然而,當我看見「望鄉台」三個字的那一剎那間,心中忽然一動,又一痛,淚水頓時盈滿眼眶。哦,我雖不是鬼魂,卻是個漂泊異國他鄉多年的遊子,我,還有和我一樣的海外遊子們,哪個的心中不都是高聳著一座類似的「望鄉台」呢?
我向來自稱是屬於家鄉觀念淡薄的一族,也曾經特別欣賞「無產者四海為家」的豪言壯語。孩提時跟隨父母搬過多次家,從市鎮到鄉村,從鄉村到城市,幾番變化;少年時住校讀書已算一半離家,但還是恨不能立馬全部脫離父母的卵翼出去闖盪,見識世界;青年時果然如願以償,背負行裝告別父母出外遠游,又從城裡到鄉下,從鄉村到城市,從南方到中原,再到北方。一步步,越走越遠;一日日,家鄉意識更為淡薄。
記得小時候曾問過父母,家鄉是什麼?故鄉又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父母在哪裡,家鄉就在哪裡;離開了父母獨立成家,父母在哪裡,哪裡就是故鄉。
是的,如果有人問我是哪裡人,我會很快地說出我填表時的籍貫所在地(其實追溯起來,我的先祖數代前卻也不是那地方的人)——我父親的故鄉。可要是問我的故鄉(具體城市)在哪裡,我總是不好選擇。說我出生的地方吧,幼兒時我就隨父母離開了,對那裡我根本就沒有印象。說我度過童年的地方吧(我一直是把那裡當作我的第一故鄉的),在那裡我卻沒有一個親戚,找不到別人回鄉親友滿堂的熱鬧感覺。青年時呆過的地方更是幾年一換,去時就沒打算久呆,走時也懷著「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心情。唯一能說出的只有我父母現在居住的城市——雖然,30年間,我在那裡居留的時間包括探親、度假等全部加起來也不會超過兩年。
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在北京住久了,有了自己的小家,也就認同了北京這個新的家鄉——盡管一開口,老北京們就會知道我是南方人。雖然也會時時想念千里之遙的父母,可我對家鄉也好,故鄉也罷,都沒有太多的在意。後來,上幼兒園的女兒也問過我同樣的關於家鄉、故鄉的問題,我也用當年我父母的話回答她。她於是跳了起來歡快地叫道:「那我的家鄉就是北京,我的故鄉就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住的地方!」
再度漂泊,來到異國。心目中對異鄉、家鄉、故鄉的定義范疇似乎並沒有多大變化,所不同的是內涵產生了不同的指向和解釋。我對我所住過的每一個地方都存有一分牽掛,它們都是我的故鄉,可我也免不了有些遺憾,它們又不是我心目中那個無可替代的故鄉!異國社會的陌生,生活的壓力,語言的障礙,文化的差異,都使人更加思念故鄉。故鄉這個詞變得格外親切,格外有吸引力。而故鄉的概念也擴大為中國——祖國,祖國所有的山水,風景,事物,食品,習俗,還有往事都變得那麼親切溫馨,那麼回味無窮……
那「望鄉台」就這樣一磚一瓦地在海外遊子的心中壘建起來了。
夜半苦讀時,那厚磚般的書本砌起了一座望鄉台,朦朧中看見父母殷殷期望的眼神;辛勤打工時,那滿池的碗碟堆起了一座望鄉台,恍惚間聽到父母心疼的唏噓聲;春節聚會的餐桌上,遊子們自製的各色中華美食搭起了一座望鄉台,似乎地球另一邊的全家喜放的鞭炮聲中也有自己點燃的一掛響鞭;每月一次給父母的問候中,電話線連著的是兒女踮腳遠眺的一座望鄉台,說的都是開心的話,而不開心的事情都壓在肩頭自己默默承擔。唐人街的牌坊是一座遊子共用的望鄉台,思鄉了,全家大小去那裡品一次中國某地的風味菜;新屋後面的木陽台是一座私家獨用的望鄉台,想家了,悄悄地上那裡聞一下故鄉也有的金銀花香。想家想得難受時,出門登山,山山都似望鄉台;刻意消除鄉愁時,下河戲水,卻水水倒映故鄉景……
思鄉、望鄉,是遊子的專利,從不離家的人怎能體會?海外遊子的思鄉、望鄉,是苦也是甜,是一種斷不了的心疼,也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一筆留給後代的精神財富。
日子在當父母的思鄉望鄉中,也在孩子的逐漸長大中一天天過去。終於有了回鄉省親,帶孩子旅遊去認識給她講過千遍萬遍的壯麗河山的機會。站在這望鄉台前,想起這十年思鄉望鄉的酸甜苦辣,雖然與眾鬼魂不是一回事,卻也不由我不感慨萬千。
手扶欄干,盡情欣賞山下大江波浪奔騰,遠處青山疊翠的美景。可是,眼前怎麼卻隱隱約約地顯現出遠在異國他鄉的那幢二層小樓的熟悉影像。想起唐朝詩人劉皂的七絕《旅次朔方》:「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難道我也和劉皂一樣,在不知不覺的十年歲月中,異國他鄉的「並州」竟成了「家鄉」么?
女兒說:「我可記得媽媽當年的話:父母在哪裡,家鄉就在哪裡!離開了的家鄉,就是故鄉!」
唉,到底是鬼城的「望鄉台」,似乎帶著某種魔力,就看了這么一眼,就如同一覺醒來,異國他鄉竟然變成了也讓人日夜惦記的家鄉!好在故鄉還是我們永遠的故鄉,中華民族發源、壯大的神洲大地也永遠是我們的祖裔國。
那「望鄉台」啊,海外遊子的望鄉台!站在此岸望彼岸,站在彼方望此方,哪一處都是連著心扯著情的鄉土,都是割捨不了的家呀!
❷ 鄉愁貴州是一個什麼樣的景區啊
「鄉愁貴州」景區位於貴陽市清鎮市城郊,整個鄉愁貴州景區按旅遊六要專素商、養、學、閑屬、奇、情進行布局,整體定位為「中國首席鄉愁文化度假區」,業態涵蓋農特產品、康養旅居、度假休閑、營地教育、親子游樂、戶外運動等。
❸ 海南省群海市旅遊地
海南省瓊海市位於海南東沿海中部,是海南非常重要的一個新興發展的城市,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有:1、海南萬泉河文化旅遊區(年輕人可以考慮,踏瀑戲水,考驗體能,自然的高台跳水等等);
2、龍壽洋萬畝田野公園(距離瓊海市區不遠,有完善的自行車騎行道,可帶家人體驗自然田野的氣息,老少皆宜);
3、北仍村(海南著名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以鄉愁味道為主題的現在海南鄉村,閑暇時可以考慮去那邊和一杯草寮咖啡,建議品嘗當地的走地雞和溫泉鵝);
4、博鰲風情小鎮(因博鰲亞洲論壇而出名的地方,海南的三江入海口,海岸線沿岸有多家度假酒店,價格適中一般在300-400左右,可以帶上朋友家人去那邊度假休閑,博鰲當地的老爸茶及小吃也極具當地特色);
5、潭門風情小鎮(世代以打魚為生的漁民再次生活,現在城市人過去後可以品嘗新鮮的海鮮風味,有團購套餐,人均約60就可以吃的很滿足,物美價廉,食材新鮮,而且海中寶貝硨磲也在這里生產加工,喜歡工藝品的可以去看看)
瓊海的旅遊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如果有需要可以聯系我,希望我的舉手之勞能幫到您,手機聯系方式同賬號。謝謝。
❹ 對下聯:因緣相聚在海南縷縷鄉愁暖人心。
為前離別於山東淡淡思緒哀蒼桑
❺ 鄉村旅遊怎樣才能做出「鄉愁」
在中心村抄建設過程中,襲不能盲目確定建設風格,應注重吸收和借鑒,「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立足當地優勢謀篇布局,創新實施「美麗XX鄉村行」工程,用景觀概念建設農村,用旅遊理念經營農業,用人才觀念培育農民,不僅趟出了一條激活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新路,也留住了魂牽夢繞的濃濃鄉愁。
❻ 留住「鄉愁」的鄉村旅遊,安徽境內有哪些地區適合找尋「兒時記憶」
安徽作為一座歷史悠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城市,最近幾年以來,安徽省政府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繼承方面做出了十分卓越而又有效的功績。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安徽人們的兒時記憶合肥市巢湖柘皋老街。
在一八七零年建成的「天下第一當鋪」李鴻章當鋪早已修繕完畢。按照舊時修建的當鋪帶有一份難言的韻味。人們的鄉愁都是對兒時自己以及環境的一種思念。安徽人們的舊時光與舊回憶,這些是無法被時間所掩埋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你都可以在柘皋老街里找到。
❼ 鄉村旅遊如何讓人找到鄉愁
「鄉愁」之「鄉」,不僅僅指農村,它是家鄉、故鄉、原鄉的泛稱,它包括了城市,是城鄉的統稱。「鄉愁」,不僅是鄉下人的情結,只要離開家鄉的遊子,包括城裡人都會有。那麼,我們在做鄉村旅遊規劃開發時,怎樣才能找到鄉愁?前瞻產業研究院總結出以下四個要點。
1.要做到「四個尊重」:①尊重自然少破壞、②尊重原貌少拆舊、③尊重歷史少發揮、④尊重個性少共性。
搞旅遊開發,建景區景點,就要抓住這些能夠引發人們「鄉愁」,引起遊客共鳴,撥動人們心弦的個性化的東西,少搞不搞千篇一律、「大家都有」的東西。
2.要堅持「三去三存」:①是「去偽存真」、②是「去繁存簡」、③是「去形存神」。要挖掘文化,做足文化,深邃內涵,靠文化引發人們的思考,用故事撥動人們的心弦,使產品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❽ 海南應該去那幾個城市最好
海南,簡稱「 瓊」,位於中國 最 南端。全省下轄4個 地級市,5個縣級市,4個 縣,6個 自治縣;2016年末常住人口917.13萬人;
本人推薦的是:海口 市、 三亞市、 三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