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春節旅遊
A. 春節旅遊。深圳→珠海→中山→東莞。請熱心人幫幫忙介紹下有什麼好玩的。謝謝咯
我是旅遊從業人員,以下均屬於自行設計,如有巧合,純屬雷同。看你這樣問,估算你是深圳出發
D1:早上深圳出發,看一下珠海漁女,走走情侶路,如果時間多上一上石景山,午餐到灣仔吃海鮮,或再走遠一點點去橫琴吃蚝,下午走個圓明新園,春節期間有皇家大廟會之花鼓鬧春。晚上住海泉灣或御溫泉(因為可能已經沒房了,所以給你2個選擇),晚上泡溫泉。
D2:玩神秘島樂園。(幾點起床,玩多久,自訂吧),午餐就在園吃吧(因為出來了,再進又要購票)。。如果不去樂園,可以去一下金台寺(很大很靚的一個寺廟),或都走遠一點點到新會的崖門古炮台(讓子彈飛,你看了吧,裡面有好幾個鏡頭是在這里,從以上2個溫泉過去,自駕車不走錯路20-30分鍾能到。)你要是不再走遠的話,回中山市區 住,五星的喜來登/香格里拉/華鴻,春節都不是很貴.
D3:上午走一走中山最好景點(個人認為)詹園,午餐可以在旁邊的農家餐廳吃,或者回到城南車站對面的台山興華黃鱔飯(因為你沒去台山嘛,這是分店),下午可以去孫中山故居(在京珠高速翠亨出口,如果你不想漁女等,或早出發,可以第一天先走了),再走嶺南水鄉,畢竟深圳太大都市了,晚上住虎門,有好幾家四五星在虎門大道,
D4:早上行一下海戰博物館,午餐,再回到光明,去一下光明農場讓小孩子擠擠奶,回深圳市區
B. 廣東春節去哪旅遊比較好
德慶龍母祖廟:恰逢龍母誕舉行廟會
春節逛各大廟會祈福,是老廣的傳統民俗。與廣州陳家祠、佛山祖廟並稱嶺南古建築「三瑰寶」的德慶龍母祖廟,每年春節期間都是海內外香客雲集之地。
今年農歷正月初一到月尾,恰逢龍母華誕,屆時,龍母祖廟將會舉行傳統廟會,德慶當地的舞龍、舞獅、雄雞舞、白鶴舞、蝴蝶舞、八仙舞、群眾秧歌舞等民俗表演也將紛紛登場助興。而大年初四龍母祖廟還將舉辦「龍母開金印」儀式,祈求開年好運,財源廣進,市民們、尤其是經商者可不要錯過。
中山詹園:暢游「水仙花王國」
新春的中山詹園將變身成「水仙花王國」,近萬棵水仙花遍布全園,別具浪漫的古典園林風格;而其中,約1.5米高的「水仙塔」更寓意著「花開富貴」的喜慶意頭。此外,園內過百棵罕見的紫薇搖錢樹,也將亮相,迎接祈求好運的八方來客。而賞花之餘,逛詹園的遊客還能欣賞到水上舞獅、變臉、雜技等傳統文化表演。
從化響水峽:賞油菜花海品波斯菊
春節期間,到從化響水峽將正好趕上600多畝的波斯菊、油菜花綻放之時,可以感受一把浪漫醉人的「花田喜事」。從年初一至年初七,遊客可乘坐園方特意給情侶和小夫妻們准備的、由鮮花裝飾的花轎,體驗傳統的「花嫁」。
雲浮蟠龍洞:看世界奇觀「寶石花」
今年春節,如果您到雲浮蟠龍洞,將可欣賞到世界罕有的寶石花。蟠龍洞被譽為「世界三大寶石花洞」之一,洞內岩壁能長出晶瑩潔白、剔透玲瓏的寶石花,極為奇特。盡管經過了億萬年的洗禮,洞中石花仍然在緩慢生長,而且不為重力所制約,也不受空間限制,不斷向四周蔓延,被喻為世界上「永不凋謝的花」。此景在全世界僅有中國、美國和土耳其三個國家才有,十分罕見。
C. 中山春節時旅行去哪好
沿著五桂山旗溪花海的「彩虹花田」漫行,兩邊波斯菊、乒乓菊交織,微風吹來,花枝搖曳,各種鮮花賞心悅目,讓遊人流連忘返;在清新的綠意與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的田野上,採摘時令果蔬,享受各種野趣……今年春節期間,多項暖冬旅遊項目,將在中山陸續呈現。
筆者獲悉,隨著「2017請到廣東過大年」活動拉開序幕,作為活動的分會場,中山市旅遊局發動各旅遊企業以「幸福和美金雞年 快樂出遊在中山」為主題,為廣大市民和遊客精心准備了一系列精彩繽紛的旅遊活動作為新春盛宴。
去年新晉為國家5A旅遊景區的孫中山故里旅遊區迎來了其首個春節,屆時也將以最新面貌等待著遊客們的來臨。而市內一眾生態旅遊代表也摩拳擦掌,推出一系列趣味十足的新春活動。
「各旅遊企業、景區響應開展新春旅遊活動,為中山今年的旅遊工作開了一個好頭。」中山市旅遊局局長吳嘉敏表示。接下來,中山旅遊工作將圍繞市委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題,聚力創新、聚焦富民,深入推進「旅遊+」融合發展,狠抓旅遊品牌打造,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把旅遊業打造成支撐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性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充滿創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做出新貢獻。著力深化旅遊供給側改革,推進旅遊項目建設,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以建設特色小鎮為載體,提升旅遊產業綜合實力。
據了解,今年是國家旅遊局提出推動全域旅遊建設的關鍵之年,也是中山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承上啟下的一年,中山市旅遊局已將今年旅遊事業的發展藍圖徐徐鋪開。
D. 中山春節的習俗。一定是中山的!快!快!!!
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回了喜慶的節日氣氛答,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E. 住在中山市凱茵新城,請問春節去香港旅遊的最佳方案,什麼時候去合適
如果可抄以的話,樓主最好春節那幾天去...春節之前很多人會去掃貨,春節之後有了壓歲錢又很多人會過去,那就會非常多人...所以建議樓主春節那幾天過去香港玩...可以坐車到中山港那裡,有飛翼船直接坐到尖沙咀和灣仔...
F. 中山人過春節有哪些習俗
中山人過年的習俗,與中原大部分地區的漢族習俗一樣,實質上是指過春節。《左傳·僖公五年》稱:過年為「臘祭」。西晉杜預註:「臘歲終祭眾神之名」。意思即一年農事完畢,為報答神的恩賜而舉行的拜祭活動。過年,在古代乃是祝賀豐收的喜慶日子;同時也是拜祭的日子(這里拜祭的是菩薩而不是先祖)。如《穀梁傳·桓公三年》中所說:「五穀皆熟,為有年也。」而甲骨文、金文中的年字,都是果實豐收、谷穗成熟的形象。但中國古代歲首的時間不盡相同,直到漢武帝時(公元前140年至87年),落下閎、鄧平等創制了「太初歷」,才明確規定以夏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史記》稱:正月初一為「四始」,即:「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並把正月初一定為夏歷新年。孫中山先生領導推翻清皇朝的辛亥革命後,宣布我國採用公元紀年,以公歷元月一日為新年節日,以夏歷(俗稱農歷或舊歷)正月初一為春節。但由於歷代沿襲之故,中國人習慣上稱公歷正月初一為元旦,而把農歷的正月初一稱為「新年」,因而過春節亦稱為過年了。
自古以來,過年均有祭祀、朝會、宴飲、占卜、迎神、賀年、玩賞等禮儀活動。而漢族人過年,其活動更為特別隆重。中山的古人也循之。從古到今,中山人「過年」的習俗,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掃屋:
掃屋,亦稱為掃塵。這種風俗由來已久,大致與中原漢族地區的「掃房」習俗相似,是過年前夕必不可少的一種習俗。「年廿八(即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洗邋遢」為中山人過年前的一句口頭禪。掃屋實質是以大掃除的形式來送舊迎新。但是過去中山人掃屋,是頗為講究的。
掃屋開始時,先掃門口,再拿起長掃帚或是雞毛掃、竹枝等工具在門楣上下劃幾劃、掃幾掃,然後就從外到里一直掃進去,即從大廳掃到廚房、從屋頂掃到地下。這里有那麼一句俗話:「好的掃入,壞的掃出」。而掃屋的工夫,一般是由家中的男性做,與此同時,家中的女性就負責家裡的洗刷工作,包括:洗擦門窗、抬椅雜物、大小碗碟、茶杯、茶壺、飯煲炒鑊、灶頭等等,無一例外,另外,家中的所有床上用品、大人、小孩的衣物等等,都要大洗特洗至干凈為止。這種大掃除的習俗,與其他風俗習慣一樣,不竟還是摻雜了封建迷信的東西,因而,傳統上的年前大掃除開始前,必須要「擇日」才能進行。雖然,過去從農歷十一月下旬就有人掃屋了,但均要找本黃歷、通書來「擇日」,不管是富、是貧的家庭,年前掃屋之日不能是「赤口」、「破日」,或是「大事不宜」等日子,尤其是要避開「火星」之日,當然最好是「黃道吉日」了。另外,過去中山人普遍有拜祭菩薩的習俗(一般在農歷的初一和十五,中山人多有燒香拜佛的),因而清晨大掃除一開始,首先就是「洗菩薩」,洗菩薩所用的水,雖不是「聖水」但也不能用一般的干凈清水。洗菩薩的水要放進幾片「碌柚」(柚子)葉,這樣做據說是可以「辟邪」,還表示家裡的主人「神心」,這種工作,一般是由家中的女性來做。
2、辦年貨置新衣:
正所謂「年關緊過債」,中山人在過年前的一頭半個月里,就開始忙於辦年貨了,舊社會中山的農村商店較少,貨源也不是很充足,因而挨年近晚時,農村的群眾便紛紛到石岐城區及各鎮區府所在地的農貿集市去購置年貨,諸如:買紅線、紙寶哪,裁新衣服哪,執齋料、買糖果、餅食哪,賣臘味哪,以及柴米油鹽醬醋茶,干鮮果品糖冬瓜、糖蓮子、紅瓜子及各種各樣的水果等等,應有盡有一大籮。尤其是家中的米缸更要躉足「落腳糧」,所謂「常滿」,就是從這里引伸而來的。人們在春節前碰面第一句便是「辦齊年貨未?」這是中山人過去在春節前,最普通的一句口頭禪了。直到今天,每逢過年前的「圩日」(農貿市場)或各大商場,都可見人山人海的景象,可想為著過年,中山城鄉的人們是多麼緊張,多麼重要啊。同時,這種置辦年貨的習俗,也相應帶旺了城鄉的商店。在中山,尤其是婦女對置辦年貨更為著緊。
3、炊年糕炸煎堆:
中山各地過年時,有句俗語:「年晚煎堆,人有我有。」而「炊年糕」這種習俗是中山人過年較有特色的風俗。外地人初到中山,乍一看見那些「生毛發普」(糕面上長出五顏六色長毛、發酶的糯米糕)的年糕,都笑中山人「戇車」(傻瓜的意思)。但盡管人家笑話,中山人過年炊糕的習俗,卻歷代相沿至今不改,且成為中山人過年的一件大事。同樣,炊糕也要「擇日」,都要選在過年前吉日的凌晨,各家各戶的主婦們便起床凈手裝香拜神,然後開始工作,用糯米椿成粉,混合黃(紅)糖漿,搓成整團的糊狀,加上咸豬肉、鹹蛋黃等佐料放在用蕉葉、竹葉等墊底的竹蒸籠里,用慢火炊十多個鍾頭而成。年糕蒸好後,要說上幾句吉祥大利的好話,恭恭敬敬地供放在廳堂上,然後還放上紅棗,欖仁及一封「利是」、掛上兩個紅桔等物,直至過了年(即過了年初一以後)才開糕。取其意為:「年糕年糕步步高」、「快高長大」等寓意。
這里有一習慣,就是在炊年糕期間,家中的小孩不能講錯說話或講不吉利的話,只能講好話,要不然就會炊成半生不熟的「生米糕」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封建習俗影響,中山人認為:炊年糕炊得好與壞,是對將來一年的運景好壞的象徵,所以小孩的說話也很重要,俗語講:「童音無戲言」,恐怕也是一個論據吧。
除了炊年糕,中山人還有「埋年煎堆,人有我有」之俗語。「年糕」以「高」的諧音意為「年糕年糕年年高」。而「煎堆」(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的粉團,用花生油炸成的一種食品)卻以其圓與漲滿之形,意為人事兩團圓之意。另外,由於煎堆炸好後是金黃色的,有如金元寶一樣,因此中山人俗語講:「煎堆轆轆,金銀滿屋」。可見過年前炸煎堆這一習俗,中山人過去是較為重視的。加上炸煎堆所費無幾,又能取其好意,因而中山人過年多有炊糕炸煎堆之習俗。另外,還有炸「油角仔」、炸「蛋散」等習俗。民國後,中原地區的包餃子、炸餛飩等飲食習俗,也在中山流行。
4、掛揮春貼門神:
掛揮春俗稱掛桃符,此乃漢族的傳統習俗之一,由於中山人多是中原氏族南遷而聚居的,此傳統習俗亦循之。據西漢·劉安《濰南子》記載:「桃符以兩塊長約七、八寸,寬一寸余的桃木做成,上書除禍降福的吉利話,歲首釘於大門兩側,以驅鬼避邪」(這里有一個民間傳說故事,在此不提了)。這種掛桃符的風俗沿襲至五代(公元907-960年)的時候,開始有人將聯語題寫在桃符板上而稱為春聯,文字上記載的是《宋史·世家·西蜀》: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符板,「昶以其非工,自翕命筆題雲:『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恐怕這是中國最早之春聯了,而揮春則是在過年之前即席揮寫或印成對聯的聯句,特別是在鄉村,多有請村中有文化、書法好的人幫忙寫揮春,而商人習慣上是從集市上或文人雅士、書法家等手中購買、雅屬,於春節前夕,多在年卅晚,貼在或掛在大門兩側,稱為春聯。春聯多以吉利言語,祈望美好生活之詞語組成,從對聯中,人們可看到主人的工作職業。這一習俗沿襲至今。
除了掛揮春,還有貼門神之習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有這么一段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之門神」。據說,貼門神這種習俗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貼門神開始流行時,是為了驅邪鎮鬼,這與過去掛桃符是並存的,因而歲時貼門神是貼鍾馗打鬼的畫和「神荼」、「郁壘」的字,直至現在,我們還可看到一些區鎮,尤其是客家人居住的山區,還可以見到「神荼」、「郁壘」字樣的門神。相傳宋代開始,人們為祀三國時的關羽,並將關羽稱為關帝,遂將其繪成年畫作門神,貼於門上,也有一些巧手之人自己繪制或剪貼一些喜慶歡樂的年畫張貼,這就將貼門神改稱之為貼年畫了,而這種習俗也與掛揮春並存流存至今。一般貼門神多在年卅晚的晚飯後,也有在年初一大清早張貼的,主人在貼門神之前要燒香、燒炮仗,並要在歷代祖先的神主牌前說上幾句吉利的話,再出門口恭恭敬敬貼上。古時的人喜採用「圖像意念」,如福、祿、壽三字,多採用蝙蝠、方孔錢、桃子等圖象的物品,來表示吉祥的意念,更有人將福字貼倒過來貼作門神,這種倒貼福字的習俗,是取其諧音「福到」或「到福」的意思。
5、守歲團年燒爆竹:
農歷十二月三十晚,稱之為除夕夜,也稱為年卅晚。在除夕的下午,不管在外地的或是已成家立室搬出居住的男性(外嫁女一般隨夫家)和出外打工的未婚女子,一般都舉家提著年貨賀禮等返祖家吃團圓飯。團圓飯做好後,一般是先敬祖先,就是講先拜祖先,後全家團聚吃飯。中山人吃團圓飯時的菜式主要以豬、雞、鴨等家禽,以及魚丸、肉丸、發菜等菜餚為主,多為九道菜式,中山人習慣上稱之為「九大簋」,取其意為「長長久久」、「合家團圓」、「新年發財」等吉祥意義。飯後,一家老少濟濟一堂,吃瓜果,閑談家事或進行各種游戲。而小孩子們則走到屋前屋後空地燃放煙花炮仗或點燃燈籠互相追逐玩耍,直至深夜(有些還通宵達旦)。到了子時(即夜晚十二時)各家各戶就大放煙花爆仗,以示送舊迎新。
這里,除了一家團圓的意思之外,還有送舊迎新,祝長輩長壽健康,新的一年五穀豐登,人畜興旺等意義。俗語講「守冬爺長命(即冬至),守歲娘長命」。在《牟平縣志》上有這么一段:「年終為除日,……子弟稱觴,為長春壽,環侍香案,通夜不寐,謂之守歲」。
中山另一習俗,就是在除夕團圓飯後,由長輩向晚輩,尤其是給孫子、孫女這些小字輩們派利是。古時,使用方孔錢幣,長輩就用紅線穿編成串,掛在家中的小字輩脖子上或腰間,又或是放在孩子們的枕頭下,據說這樣可以辟邪驅鬼,因之亦稱為壓歲錢。解放後這種風俗因使用的錢幣不同,以及破除封建迷信以後,這些壓歲錢改用紅紙或利是封包住,放於孩子袋中或交給孫兒手上,讓孩子們買文具玩具或買零食、煙花炮仗等了。但總的來講還是一種祈望祝福的意思,即希望小字輩們在新的一年裡,「快高長大」、「健康成長」這樣的一種吉祥意義。
6、初一拜年派利是:
《香山縣志》載:「元日拜年,燒爆竹,禁灑掃」。按中國舊俗,農歷正月初一,稱之為年初一。這天早晨天還未全亮(確切地說,在年卅晚子時),城鄉各地就相繼點燃炮仗,獅鼓也響個不停,從而使各家各戶的大門口都鋪滿紅色的炮仗紙,加上各家門口掛起的春聯門神(年畫)更是滿目皆是紅光輝影。真可謂是開門紅了,同樣是取其吉祥大利之意。
早茶後,城裡鄉村,各行各業的人群就扶老攜幼湧出家門,穿紅著綠,梳靚頭發,手提禮品走街穿巷,到長輩或親朋戚友家去拜年了。這種習俗源於何時,無從查考。據《宛平縣志》記載:「正月元旦,五鼓時,百官入朝行慶賀禮,民間亦盛服焚香,禮天地,祀祖考,拜尊長,及姻友投刺互答,曰拜年」。恐怕中山拜年之俗也源出於此吧。相傳中山在明清年代起,初一拜年有這樣的習俗:初一早起先拜天地及歷代祖宗,次拜家中的尊長,而後是家中各人,由大至細,對尊長要行大禮,致賀詞,對小孩要封利是(一般是已婚向未婚的青年和小孩派利是),同輩人之間,只需拱手互賀就行了。家中各人拜年後,男仕們便出門到族中長輩或親朋戚友家中去拜年了。拜年期間,如見到親朋好友的小孩,包括尚未結婚的少男少女,多有互派利是的習慣。在街上碰見熟人均要講上幾句:「恭喜發財」、「新年好」、「龍馬精神」、「添丁發財」等等祝賀話語。
在飲食方面,年初一這天,一般市民都吃齋菜素食為主。究其原因是年卅晚的團圓飯佳餚太多,容易「撐住」消化不良或是吃得太肥膩等緣故,因而年初一多有吃齋的習慣,據一些長輩和宗教界的信眾稱:大年初一吃齋是源自佛家的齋戒習俗。另外在年初一這天不允許掃地;不準用刀剪利器,更要小心打爛碗碟茶杯,如無意中碰跌,則要講上幾句:「落地開花,富貴榮華」、「大吉利是」等吉祥話,然後迅速收拾碎片,如有客人在座,均要講句「對唔住」、「花開富貴」等吉祥如意的說話,以求心安理得。
在中山沙田區一帶,尤其是中山民歌發源地的坦洲地區,還有一種鮮為人知的習俗「初一龍舟周街唱。」如當地俗話說:「初一獅鼓響,龍舟叮當敲,穿街基圍過,百子又千孫……」。過去在年初一清早,在坦洲地區,你會看到當地的一些人手裡拿一根竹子或木棍撐著一條用紅木或雜木精工雕成的,約一尺半長十來公分粗的龍頭或整條木龍,脖子上掛著一面龍舟鼓,鼓上連接著鑼鈸;另一隻手舉著一幅寫有「恭喜發財」、「龍舟送子」、「百子千孫」等字樣條幅對聯的民間藝人,邊舞手中的木龍,邊走邊唱龍舟,凡到了新婚的門戶或有錢人的家宅前,便上前叩門,尤其高聲地唱著民歌,龍舟鼓點也敲得特別熱鬧一些。一般來講,年初一唱龍舟,在過去來講,主要內容是唱百子千孫、早生貴子的主題,為新婚人家祈福,寓意「送子」。這種風俗與畲族的「盤龍歌」有接近之處,歷史上,漢族的習俗多以「麒麟送子」為主,而畲族的「盤龍歌」亦是送子的意思為主,坦洲唱龍舟,一般是以道情或嘆情為主旋較多,但年初一唱龍舟卻是以歡樂的旋律為主,因而在過去,坦洲人年初一大多數都歡迎唱龍舟,演唱者所唱的內容,多是迎合群眾的口味,主要唱「早生貴子」、「多子多福」、「百子千孫*****」等內容,屋主在聽完龍舟後,則封利是給演唱者。這種習俗至今在坦洲群勝一帶尚流行,只不過內容有所改變罷了。
7、年初二祭財神:
年初二俗稱開年。在四川、浙江、福建等地亦稱為「送年」、「開年駕」等。古時候在開年這天,一早就由家中的男仕以及兒子或孫子用掃把從門口庭院開始向屋門掃去,再從門口向屋內掃地,清掃完畢,就燒炮仗,點香拜祭天地和神台上的歷代祖先,祈求神靈庇祐,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子千孫等等。主要的是祭拜財神(傳說中主管財帛的神),祈求來年財源廣進,過去多為商店和食肆在年初二開市前拜祭,習慣上稱為「開牙」,多做九種菜餚,俗稱為「九大簋」,以示「開門大吉」、「財源茂盛」之意。
這一天與年初一恰恰相反,年初一不能掃地及用刀剪利器,而年初二一早各家各戶都大動干戈,劏雞殺鴨,打掃衛生。在拜祭完畢後,家中各人互相道賀後,已婚男仕便攜妻帶子前往外家給外父外母(岳父岳母)拜年,直至晚飯後才返家。而未婚者則趁此佳節前往戀人家去或好友家去拜年道賀。各醒獅、舞龍隊伍則鳴鑼敲鼓穿街過巷去采青表演,發新年財了。
8、初三赤口潑水灑米禱神:
漢族的舊俗里,大年初三俗稱「豕日」(古代家畜的一種,體肥尾短、鼻長、耳似蒲扇,俗稱豬)。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載中有:「……三日不殺豬……」。古人認為正月一歲之首,而歲首的頭七日更為重要,禁忌也特別繁多。古時的人們平時肉食較為缺乏,對於漢族來講豬更是主要的肉食。因而在農村養豬是很重視的,在中原一帶年初三為「豕日」,而「豕」是豬的別稱,所以在年初三之日,人們一早起床,首先要觀看氣候的陰晴來決定養豬業的興與旺、災與難。中山人把這一日稱之為「赤口」,寓意初三這天人們會象豬一樣哄叫不停。過去中山人迷信占卜術,有道士預言,正月初三容易與左鄰右里爭吵不吉利,容易犯「官非」,加之農戶要養豬,更要敬天拜地祈求上蒼庇祐,因而在初三一早,家中主婦則開門潑水灑米,口中念念有詞祈禱祝願,而後返入裡屋,在大堂求神拜佛,以求不犯口角,更避官非,且不出門去拜年,久而久之,逐漸成為一種陋俗。解放後,這種所謂陋俗已逐漸改變,但尚有農村的長者遵循並指責後輩初三赤口不要去拜年。另外,中山個別的人家有稱大年初三為「車公誕」的,因此多在大年初三日到車公廟去參拜,並去轉動廟里的風車、占卜問卦。
9、初七人日炒粉拜神:
漢東方朔《占書》曾載:「歲後八日,一日雞,二日犬,三日豬,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育,陰則災」。而隋·薛道衡《人口思歸》則有這么一段:「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從史書及前輩老人口中所述,古時的「人日」,同樣是古代早期的一種占卜活動,沿襲至漢魏以後,逐漸發展成為祭祀和社火活動,中山古時候,人日時各家各戶均先拜祭神靈,祈禱人、畜興旺。而後用七種蔬菜或是七種水果,做成羹湯,稱之為「七寶羹」、「七寶齋」,多數人家這天不煮飯,吃齋菜,而更多的是煲粥炒粉或炒麵,飯後紛紛出外參加各種社火活動,直至晚間才返。
自一九八八年以來,中山一班文化人牽頭倡起了以繼承孫中山先生遺志,弘揚「博愛」精神以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慈善敬老」、「扶危濟困」等內容的大型社會公益活動,並在每年的年初七舉行,這就將過去年初七祭祀活動改變為慈善公益的大型社會活動,給人日這一傳統民俗活動注進了博愛、慈善及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觀念和生機,而成為中山的新民俗文化活動,現在每年的年初七中山人都舉行大型的社會公益活動,稱為慈善萬人行,而「提起萬人行、中山人腳板痕(癢)」,已成為中山人新的口頭禪。
10、元宵十五鬧花燈:
據歷代《香山縣志》稱:邑人多信道。而歷史上,元宵俗稱上元、元夜、元夕等,相傳源出於道教。宋吳自牧《夢梁錄》載:「正月十五日元夕節,乃上元天官賜福之辰」。歷史上有元宵張燈觀賞的風俗,故又稱「燈節」。《香山縣志》則有:「元宵燈火裝演故事游戲通衢,舞者擊鼓以三為節,歌者擊鼓以七為節,又春宵結隊彼此酬唱,曰唱燈歌又曰唱鶴歌」的記載。元夕張燈為謎語懸賞中衢曰「燈信」。古時中山人在十五這日,婦女多到廟宇拜神,尤其是在石岐(現城區)的婦女,多數涌去城西三元廟慶賀上元大帝誕。據史料載:自古以來我國有元宵節張燈觀賞的風俗,在中山到正月十五夜各家各戶則在門前張燈結綵,點燃蠟燭,小孩手提燈籠穿街過巷玩耍,各宗祠更是雲集一群群文人雅仕,掛出燈謎,大擺「射虎」龍門陣。故而,元宵十五又稱為「燈節」、「上元節」、「元夕節」等,是古代最隆重的節日之一,觀燈之俗流傳至今。
元宵這天,人們在飲食上多以全家一起吃年糕、湯圓之類食物,這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寄寓家人團聚圓好,生活幸福美滿,而戀人們則手拖手去拍拖「曬月光」,因而又有人稱元宵節為「中國情人節」。正月十五夜晚,各家門前張燈結綵,以吸引左鄰右里;文人雅仕則在彩燈上寫上謎語、詩詞,讓遊人猜謎或對聯,稱為「射虎」。各大武館則紛紛舞龍、舞獅大展武藝;大戶人家還在祠堂門口空地表演地色(相當於中原地區的「跑旱船」民間藝術)、演戲等。清代期間,在中山的一些地區,如小欖等地,一些民間的社團在元宵那天晚上,還組織以民間故事、典故等為題材的花燈巡遊活動,稱為燈會,男女青年舉燈結伴歌唱,俗稱唱燈歌。因此,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鬧花燈,這種民間社火活動,直至正月十六日晚才結束,稱為散燈。
11、正月開燈與結燈:
《香山縣志》記載:「正月燈節,是添丁者掛燈於祠,以酒脯祀其先。曰:開燈、亦曰掛燈。約俟清明則焚之曰結燈」。其實燈節是正月十五,即元宵節。但中山過去習慣上,凡生了男孩的(即添丁)人家,多數是在農歷正月初二起的一個月內,擇黃道吉日開燈。開燈那日,先到紙扎店定製花燈,一般是定造四個:一個掛在祖先靈前;一個掛在祠堂;一個掛在住宅門官神前;另一個則掛在社稷壇上。開燈那天,添丁的人家必備上一席豐盛的佳餚以祀神,或同時擺上幾台酒席宴請賓客。而各族的祖祠內或祠前的禾堂中,也有本族人祭祖開燈派彩的習俗。既然有開燈,就有結燈。結燈一般在二月二日土地誕日舉行,也有在舊歷三月三清明節前結燈的。同樣,結燈那天,也要備上幾席豐盛的佳餚酬神拜祭祖先和宴請氏族鄉親的。
G. 春節一家老小想去中山玩,兩天時間,去什麼景點適合
大把啦!南朗鎮:孫中山故居,中山電影城(以上兩個在同一地方),城區:孫文紀念公園,紫馬嶺公園,(走博愛路就經過這兩個地方-之後去南朗鎮):民眾鎮:嶺南水鄉 小欖鎮:龍山公園,隱秀寺,江濱公園,江濱公園旁邊的博物館,葵樹廟,夜遊水色匝等等!有時間還可以回去時經小欖上中江到國家四A級森林公園(江門的圭峰山)!住最好在城區或小欖-兩個地方晚上還是比較旺的!
我就初三去圭峰山!不知道樓主哪裡的?
H. 中山市春節期間夜晚可以去哪些地方約會
步行街,走走停停,坐。查看好吃的好玩的,一起玩,一起吃飯。
孫文公園。鍛煉。晚上,很多小愛幽會,看到自然感染。
大信。內部有時不得不做活動。可以觀看。順便看看周圍。厭倦了。去了麥當勞買點吃的。消費者是不是太離譜。
其實,戀人之間,不一定到一個特定的位置,然後像一對夫婦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次,會是情侶: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作為黨可以帶給對方進入狀態,而且是最甜蜜的。例如:為了喝一杯美味的茶,兩個人走街4巷3。當你喝這杯茶,甚至讓去糖是甜的。 。 。
坦洲華昌貨架為你提供了參考。祝你成功
I. 過年去哪旅遊比較好
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放假了,也就是說相對有時間出去玩,再加上那個時候因為高速免費,有時間有精力的人也就可以去開啟一場自駕游。而自駕游可以選擇香格里拉、北疆還有海南環島。
在春節期間去海南自駕旅遊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海南的溫度相對較高,這是很適合去度過冬天的一個好的去處。在海南可以享受到熱帶的風光,並且海風吹來以及當地的海灘等情況相對來說肯定會特別的好玩的。而且在那裡還可以躲避冬天,只不過因為當時是旅遊旺季,住宿費用相對來說會比較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