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杭州灣北岸旅遊帶

杭州灣北岸旅遊帶

發布時間: 2021-01-07 09:16:35

㈠ 杭州灣都有什麼好玩的

一、杭州灣國家濕地公園

一座橫跨杭州灣海域的跨海大橋,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溪水路灣,全長36公里,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候選,成為繼美國的龐恰特雷恩湖橋和青島膠州灣大橋世界第三長的跨海橋梁。 大橋建設首次引入景觀設計概念,藉助「長橋卧波」的美學理念,呈現S形曲線,具有較高的觀賞性、游覽性。在南航道再往南1.7公里,就在離南岸大約14公里處,有一個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海中平台。這一海中平台是一個海中交通服務的救援平台,同時也是一個絕佳的旅遊休閑觀光台。 大橋工程創6項世界或國內之最,用鋼量相當於7個「鳥巢」,用混凝土量相當於10個國家大劇院,可以抵抗12級以上台風。大橋的護欄為彩虹7色,每種顏色覆蓋5公里,自慈溪到嘉興海鹽分別為紅、橙、黃、綠、青、藍、紫。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國道主幹線同三線跨越杭州灣的便捷通道,縮短寧波至上海間的陸路距離 120餘公里,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兩小時交通圈。

最佳季節:四季皆宜。景觀不因季節變換而有改變。

地址:浙江省海鹽縣海塘鄉鄭家埭村。

㈡ 這兩天想去游一下杭州灣跨海大橋,有沒有人可以提供一點經驗 我上海的 謝謝

樓主說的是南匯的東海跨海大橋吧 杭州灣跨海大橋在浙江的 南匯過去半天玩不夠的。

東海大橋起始於上海南匯區蘆潮港,北與滬蘆高速公路相連,南跨杭州灣北部海域,直達浙江嵊泗縣小洋山島。全長32.5公里的東海大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被上海市政府列為「一號工程」。

東海大橋工程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的重要配套工程,為洋山深水港區集裝箱陸路集疏運和供水、供電、通訊等需求提供服務。東海大橋全線可分為約2.3公里的陸上段,海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約25.5公里的海上段,大烏龜至小洋山島之間約3.5公里的港橋連接段,總長約為31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80公里/小時。

東海大橋工程2002年6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歷經35個月的艱苦施工,於2005年5月25日實現結構貫通。大橋寬31.5米,分上、下行雙幅橋面,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每小時80公里。大橋全線按高速公路標准設計,設計基準期為100年。大橋的最大主航通孔,離海面凈高達40米,相當於10層樓高,可滿足萬噸級貨輪的通航要求。東海大橋將在今年年內建成通車。

在上海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經有的橋梁,主要是依黃浦江、蘇州河而建,而東海大橋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外海跨海大橋。東海大橋的建成通車,為洋山深水港年內建成開港,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東海大橋工程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全長約32.5公里,其中陸上段約3.7公里,蘆潮港新大堤至大烏龜島之間的海上段約25.3公里,大烏龜島至小洋山島之間的港橋連接段約3.5公里。大橋按雙向六車道加緊急停車帶的高速公路標准設計,橋寬31.5米,設計車速每小時80公里,設計荷載按集裝箱重車密排進行校驗,可抗12級台風、七級烈度地震,設計基準期為100年。

東海大橋是上海市跨越杭州灣北部海域通往洋山深水港的跨海長橋,它以"東海長虹"為創意理念,宛如我國東海上一道亮麗的彩虹。大橋色彩是大橋外觀形象及展示橋梁個性的直接表現,採用白色、淺灰色作為大橋的主色調,使其與環境和諧統一。目前,世界上在外海已經建成的跨海大橋最長的也只有16公里,而東海大橋建設總長32.5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之橋」。

㈢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旅遊路線

1.杭州灣大橋自通車以後就就被旅行社開發成旅遊路線:
上海到杭州灣一日游路線
行程安排:
早6:40時人民廣場大劇院門口集合發車前往杭州(約3.5小時),游覽世界上最第二長跨海大橋「杭州灣大橋」(約20分鍾)欣賞大海風情,船游西湖(觀三潭印月約60分鍾)、花港觀魚(約30分鍾)龍井問茶(約40分鍾)、飛來峰靈隱寺(約70分鍾)、參觀江南絲綢(約50分鍾),結束愉快行程返上海人民廣場!
2.杭州灣跨海大橋海中平台落成將迎客
2010年12月18號,位於世界第二長跨海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中部的海天一洲海中平台正式落成,並將於12月19號起對外營業。
杭州灣跨海大橋全長35.7427公里,海中平台就在它的正中間,也就是18公里左右處。在跨海大橋建設期間,海中平台是用來工程測量、應急救援和物資堆放的。大橋建成後,海中平台進行了改造,變成了海中觀景平台,並且給它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海天一洲」。它以白色和藍色為主調,外形就像一隻展翅飛翔的雄鷹。海天一洲分為主體平台和觀光塔兩部分,主體平台一共有6層,觀光塔共16層,高145.6米,站在塔上,可以遠眺跨海大橋「長虹卧波」的優美姿態,還可以看錢塘江大潮和附近的嘉興港,同時還可以欣賞杭州灣濕地,這里棲息著各種鳥類。杭州灣跨海大橋管理局副局長蔣善平介紹說,海天一洲是杭州灣跨海大橋的點晴之作,它的建成使杭州灣跨海大橋更加壯觀更加秀麗。「在這里,望海、觀潮、品大橋,就2012年來講是國內外比較獨特的海上觀光場所。既是杭州灣區域的一個地標性建築,又是寧波的一張靚麗名片。」
杭州灣跨海大橋海天一洲對遊客實行總量控制,禁止各類貨車、大中型客車駛入。遊客可以自駕車從瀋海高速到杭州灣跨海大橋海天一洲出口下高速即到。它的收費標準是:主體平台50元每人,觀光塔60元每人,聯票100元。

㈣ 杭州灣跨海大橋附近30公里內有沒有什麼好玩的旅遊景點,除了西湖我去過了!

你可以在橋上玩水==

㈤ 浙江省有三個旅遊帶分別是什麼

三大旅遊經濟帶以城市為核心,以交通干線為軸線,以產業發展為紐帶,形成各具特色專、分工合作的三大旅屬游經濟帶。
一、杭州灣歷史文化旅遊經濟帶以歷史文化名城、吳越文化、古鎮、古運河等為主要特色資源。包括嘉興市、湖州市、杭州市、紹興市、寧波市。
二、浙東沿海海洋旅遊經濟帶以海洋海島風情、海天佛國、陽光沙灘等為主要特色資源。包括舟山市、寧波市、台州市、溫州市。
三、浙西南山水生態旅遊經濟帶以自然山水、風景名勝、植被生態為主要特色資源。包括金華市、衙州市、麗水市。

㈥ 杭州灣方特汽車站,有哪些旅遊景點

杭州灣方特汽車站附近標志性建築有:杭州市、錢江路、田子坊等

㈦ 杭州灣南岸和北岸的地理方面資料,,多謝。。

余慈地區位於寧波市域北部,2市的行政區域面積2500平方公里,占寧波市域面積26.7%,海岸線97.4公里,灘塗面積370.7平方公里。人口206.7萬,占寧波市域總人口的34.7%;城鎮人口88.2萬,占寧波市城鎮人口28.9%;城市化水平42.7%。

1.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城市化發展機制
杭州灣北岸岸灘沖淤變化頻繁,侵蝕作用和淤積作用在時間和空間上交互更迭,形成了侵蝕波和淤積波。

1.1城市化發展現狀特徵

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位於上海市南翼,東起南匯嘴,西至滬浙交界處。其基本范圍包括金山區亭楓公路以南地區;奉賢縣南亭公路、南奉公路、川南奉公路以南的地區;南匯縣遠東大道以南和以東地區。該區域由金山區的楓涇鎮為起點,至南匯縣東海鎮而終,總共覆蓋43個建制鎮,6個農場,面積達1961.2km2,人口169.8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4.1%,共擁有海岸線105.74km。約佔全市江海大陸岸線的60%。目前已形成惠南鎮、南橋鎮和金山衛鎮三個縣級中心城區,康橋市級工業開發區、金山石化、金山嘴工業區,以及正在規劃建設中的上海綜合工業區和上海化學工業區等重要工業園區。三個中心城區與各主要工業園區正逐步發展成為區域經濟「增長極」,對周邊地區的發展發揮積極的帶動作用。並通過亭楓公路、南亭公路、南奉公路、川南奉公路、新衛公路、松金公路、亭衛公路、滬杭公路、莘奉公路、奉柘公路和遠東大道等交通軸線緊密聯系在一起,構成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城市空間基本框架。

然而,上海濱海地區在城市化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表現為:①城市化滯後,目前濱海地區的城市化水平僅40%,與工業化水平的70%具有相當的差距;城區與重點鎮的功能培育不足,對區域經濟發展缺乏帶動力。②工業化發展的動力不足,經濟的總體素質不高;臨海工業與鄉鎮工業之間缺乏梯度推進,帶動力小,臨海型、資源加工型工業體系尚未形成。③城鎮規模偏小,數目太多,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城市基礎設施落後。④社會、環境與經濟發展不夠協調。社會事業的發展明顯落後於經濟增長,教育與科研基礎薄弱,人口素質較低,人才緊缺,不能適應今後經濟的發展需要;工業化給環境帶來較為嚴重的污染,影響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1.2城市化發展的動力機制

根據世界城市化發展的規律,城市化發展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起始階段」、「加速階段」和「停滯階段」。在加速階段,一些地區由於大型基礎設施或大型項目的啟動,或其他政策方面的因素,其城市化水平有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迅速提高。例如新加坡自1959年獨立以來,政府不斷投入巨額資金,擴建和完善港口、碼頭建設,並以港口為依託,發展與港口相關產業,並在港口經濟帶動下,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到1979年,城市化水平超過70%,年增長率達10%左右。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在今後20年內城市化水平將會迅速提高,到2020年將達70%左右,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2.1動力之一:洋山深水港建設。長江三角洲及沿江流域經濟和貿易的持續增長給上海港帶來充沛的貨源,200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2億噸,位居世界第3,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TEU,排名世界第6位,為上海港發展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奠定堅實的基礎。鑒於集裝箱運輸已成為當代國際海運業的主流,集裝箱船舶日趨大型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是建設具有15m水深的集裝箱樞紐港。經過多方的綜合論證,位於杭州灣北部、距上海南匯嘴外海30km處的洋山港區最終被確定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的新港址。目前,洋山深水港的建設已進入前期施工階段,預計到「十五」期末,集裝箱吞吐總量達150—160萬TEU。佔全港的27%;到2020年,其集裝箱吞吐能力達1000萬TEU,佔全港的62%~64%。

根據世界港口城市濱海地區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與國際樞紐港功能相協調、配套的濱海地區,往往是港口型經濟的載體,成為港口相關產業的聚集地帶,其城市化水平一般在70%以上。因此,洋山深水港的建設將會帶動其相鄰的南匯、奉賢、金山等濱海地區的工業發展,從而加速這一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1.2.2動力之二:上海城市功能轉變與產業結構調整。上海市新一輪總體規劃中(2001)確定上海市職能性質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它不僅明確了上海市在全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指明了上海的城市發展目標和功能調整的方向:集散、生產、管理』艮務和創新將逐步成為城市的5大基本功能;「三、二、一」產業發展戰略成為經濟結構的調整方向。一批集聚力強和輻射面廣的大市場的培育和建立、高科技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及其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將導致城市功能分區在地域結構上的重組和不斷演化。

新一輪的城市布局調整,使一批高層次的服務業向中心城區集中,一批工業項目加速向郊區轉移,從而使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得到加強,郊區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布局的空間重組將促使中心城區的產業和人口向郊區不斷轉移,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多層次、功能互補的地域性城市體系,成為加快城市現代化與郊區城市化的進程的重要措施。

在上海中心城市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作為周邊腹地的上海濱海地區,與其他郊區相比,具有接納工業及相關產業梯度轉移從而發展的高勢能優勢。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深水碼頭洋山港的建設對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工業如石化工業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濱海地區成為布局重化工產業的最佳區位選擇。上海產業空間布局規劃將上海化學工業園區與上海綜合工業開發區均布置在濱海地區內。工業的發展將積極帶動第三產業的成長,對濱海地區的城市化發展將會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1.2.3動力之三:「撤縣改區」與「撤並鄉鎮」的行政區劃調整。大都市的郊縣與市區的功能有明顯差異,一般說來,郊縣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為大都市區的農業生產基地而存在。因此,作為過去上海市的兩大郊縣,南匯與奉賢長期以來是上海市的糧食與蔬菜的生產基地,為上海市的「米袋子」、「菜籃子」工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現在兩區的經濟結構中第一產業所佔比重較大,工業化進程緩慢。以南匯區為例,過去人們一直就認為它僅是上海的「後花園」,不具備承當上海市部分經濟功能的作用。

為盡快把上海建成為國際化的大都市。大力提高上海市綜合競爭力,真正實現「中心城區體現繁榮繁華,郊區體現實力水平」的要求,積極配合上海市新一輪的產業調整,緊緊抓住洋山深水港建設的機遇,努力培育港口型經濟的需要,對濱海地區的行政區劃進行必要的調整,即南匯與奉賢的撤縣改區以及各區的鄉鎮撤並。撤縣改區不僅可以提升南匯和奉賢的行政建制的地位,更好接受大都市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輻射,而且還能提高地方的知名度,有利於對外招商引資,擴展城市建設的融資渠道,從而有效地促進城市化發展。

撤並鄉鎮是促進鄉鎮形成合理規模的重大舉措。南匯、奉賢和金山等區都存在鄉鎮規模太小、數目太多,小城鎮星羅棋布的現象,大多數鄉鎮人口規模在3萬人以下,鎮區人口不過幾千人。城鎮規模過小不僅會帶來明顯的集聚效應差、建設投資分散、第三產業難以發育成長等弱點,而且,這種狀況反過來也會對集鎮發展產生反制約,遏制農村城市化進程。撤並鄉鎮、聯合興建是推進城市化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科學地調整行政區劃,實行多鎮合並,擴大城鎮規模是改善和提高城鎮質量、促進城市化有序發展的有效手段。上海濱海地區的鄉鎮撤並工作很快啟動,合理的城鎮規模和城鎮等級體系,有利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投融資環境,從而有效地促使濱海地區自身能量的釋放,加快城市化發展的進程。

2.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城市功能定位

濱海地區城市功能定位是制定濱海地區城市化發展戰略的重要前提與主要內容之一。根據上海濱海地區的區位條件與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優勢,以及在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與地位,上海濱海地區城市帶發展目標具有以下幾方面內涵特徵:①港口帶動型的綜合經濟發展地區。以洋山深水港建設為契機,優化產業結構,以臨海工業和港口產業為支柱,實現依託產業高度,突出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合理化,推動工業結構向重工業化、高加工度方向發展,第三產業向港口服務型方向發展,逐步形成技術進步快、對外開放度大、規模集約度高、資源配置合理和經濟效益高的產業群體。②門戶型的港口腹地中心。依託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及「國際標准、國內一流」的港口集疏運系統增強在國內區域的輻射功能,確立濱海地區作為「上海的大門」以及「通向世界的門戶」地位。③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區性濱海城市。以突出的民族特色和上海地方特色體現鮮明的國際性,營造一個集生活居住、旅遊休閑、科教技術、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具有豐富個性的現代化濱海城市。④高效利用國土資源,合理規劃城市空間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城市現代化發展進程,努力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和城市管理及城市經營的科學化,促進社會進步和改善人民生活環境。

根據上述發展目標及內涵特徵,上海濱海地區城市功能定位可概括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港口帶動型和港口服務型為主要特徵,集生活居住、旅遊休閑、科教技術、文化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型、綜合型、現代化的上海濱海城市。

3.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城市空間布局規劃

根據上海濱海地區空間布局的現狀特徵及今後發展的態勢,結合城市功能定位,上海濱海地區城市空間布局的基本框架是由「一個中心、三個副中心、四個層次」的城鎮體系構築而成。「一個中心」指的是海港城;三個副中心分別為惠南新城、南橋新城和金山新城;「四個層次」是指城鎮規模和職能四個等級,即中心城——副中心——重點鎮——一般鎮。上海濱海地區城市的發展戰略就是要強化中心城和副中心的職能與地位、合理培育重點城鎮、確保一般城鎮的穩定發展。

3.1中心城

即與洋山深水港相呼應的海港城。海港城位於南匯境內,以原蘆潮港鎮為主體,包括泥城和彭鎮兩鎮的部分地域;人口規模約為50萬人。海港城通過蘆洋大橋與洋山深水港相連,其主要功能首先在於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服務於深水港運作的需要,其次是培育與發展港口型經濟、促進新的產業群和經濟增長點的形成,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為滿足深水港的建設與運行需要。海港城必須有集裝箱倉儲和裝卸區、配套的集疏運系統和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的集裝箱進出口服務系統、金融貿易區、臨海工業和加工區、涉外用地、風景生活區等。在滿足港口運行需要的同時,海港城還要有高起點、跳躍式的產業發展,除具備基本城市功能和產業配置外,應具備一些具有極強國際影響力的城市功能和產業配置,以補充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城市和產業功能,形成上海市新的產業發展的橋頭堡,對上海濱海地區乃至整個長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從海港城產業發展戰略目標考慮,產業結構和技術層次定位要適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功能要求,以第三產業、外向型和技術密集製造業為重點,第三產業比重達到印%以上,以物流業、信息業為主,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臨海工業和海洋產業,拓展國際金融和貿易業。

3.2副中心

即惠南新城、南橋新城和金山新城。三個副中心的城市職能是作為所在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與信息中心,主要發展房地產業、商業貿易、信息服務和都市型工業。各副中心除了發揮所在區域的中心作用,積極吸納本區農村人口的遷入之外,還應制定吸引區外的投資性移民和智力性移民的相關政策,多渠道吸引人口進入,各副中心人口規模達20。30萬人,形成規模效應;同時要藉助政府宏觀調控,實施大投入,提高基礎設施水平,改善投資環境,加強智力要素建設,以適應信息時代的產業布局要求。在區域內職能分工中要突出其高等級性和發展規模經濟的主導作用,重點培育其對區域經濟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功能。其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標逐步從「人口數量型」升格為「功能質量型」,成為濱海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3.3重點鎮

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縣級中心城市以下的建制鎮數量多,但規模小。城鎮建設基礎薄弱,大多由農村集鎮演化而來,城鎮發展力量相對分散。為逐步完善濱海地區城鎮體系,應從眾多的建制鎮中選擇一些區位條件較為優越、基礎條件相對較好、具有一定發展潛力和一定規模的城鎮作為重點鎮加以扶持與培育,使之成為連接城鄉的地方性節點城鎮。重點鎮作為中心城區與一般集鎮間的梯度接點,對毗鄰的一般集鎮具有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輻射作用和帶動功能。同時考慮到未來交通、通訊的現代化,基層居民點的居民也可直接從較高等的中心地獲得相應的服務,對地方性節點城鎮的中心地功能要求隨之降低。因此,這些重點鎮的功能,應以鄉鎮企業為主體形成有專業特色的地方性工業集聚的據點城鎮和片區服務、管理中心。另外,各重點鎮在空問布局上,力求形態各異、特點鮮明,以形成上海濱海地區城市帶的風貌特色,提高視覺效果,增強濱海地區的城市品位和吸引力。

結合上海市「一城九鎮」的總體部署,及經過必要的鄉鎮撤並和空間重組,上海濱海地區將形成4個人口規模在5萬人左右的重點鎮,其中周康新鎮、奉城新鎮和楓涇鎮為綜合型城鎮,主要發展工業、商貿、房地產業;奉新鎮(即海灣旅遊區)為專業型城鎮,主要發展旅遊度假和以高級別墅為主體的房地產業。

3.4一般鎮

一般鎮是組成上海濱海地區城市體系的最低層次,是鎮域內的經濟、行政中心。與重點鎮相比,一般鎮規模較小,職能相對簡單,主要作為農村工業化的集聚地和農村地區的服務中心。一方面通過建立工業小區的形式吸引周圍村落的工業向鎮區集中;另一方面為周圍農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務職能,主要起到提高農村居民居住和生活質量的作用。在城鎮發展戰略上應注重商業、服務、文化等基礎設施的完善,形成具有現代氣息的田園集鎮風光。

上海市杭州灣北岸濱海地區共有14個一般鎮,分別是:興塔鎮、朱涇鎮、新農鎮、松隱鎮、亭林鎮、庄行鎮、光明鎮、青村鎮、塘外鎮、四團鎮、大團鎮、三墩鎮、黃路鎮和東海鎮等。

4.上海濱海地區城市化空間發展戰略模式

城市化空間發展模式主要有點軸開發、梯度轉移和網路開發等模式。根據濱海地區空間開發的一般規律,並緊密結合上海濱海地區經濟社會的現狀特徵,綜合分析其發展條件與發展態勢,上海濱海地區城市化空間發展採用以點軸開發模式為主的「節點——發展軸」的綜合開發模式。點軸開發模式能使經濟集聚效果得到較充分的發揮;能夠充分發揮各「增長極」的帶動作用,實現地區之間、城鎮之間的專業分工與協作,形成有機聯系的地域經濟網路,提高社會整體經濟效益。在點軸開發的基礎上,形成「節點——發展軸」式的整體網路開發體系的綜合模式,建立一組多層次、多目標、多功能的增長開發系統,由「點」連「軸」及面,聯「點」成「帶」結「網」,實現點、軸、面最佳開發和空間結構優化,促進港口經濟的成長和濱海地區城市的形成和發展。

目前,上海濱海地區已經形成發展軸線的框架雛形,一條是沿著亭楓公路、南奉公路和川南奉公路的交通軸線發展,連接康橋工業區、惠南鎮、上海綜合工業區與南橋鎮等「節點」,另一條是沿著新奉公路、柘奉公路和滬杭公路的發展軸線,連接上海綜合工業區、上海化學工業區、金山嘴工業區和金山衛鎮等「節點」。這兩大交通軸線在濱海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濱海地區兩大主要發展軸。將來在繼續發展壯大這兩大軸線的基礎上。主要建設連接一級增長極——海港城與其他各個增長極的交通軸線,形成以海港中心城為扇形輻射頂部的快速、便捷交通網路,加強海港城的港口集疏運功能。同時,培育沿著聯系海港城與其他各增長節點的交通幹道的濱海地區新的經濟發展軸。這樣,由公路、鐵路等主要交通線以及電力、電訊、信息高速公路等構成的發展軸把濱海地區各級增長節點聯系起來,形成整體網路開發模式。根據「節點——發展軸」的整體網路開發模式的要求,在「增長極」與「發展軸」之間必須穿插布置由第一產業、旅遊休閑地帶、防護林帶、楔形綠地等用地共同組成的城市帶的「網眼」。這些「網眼」的布置不僅可以改善濱海地區的生態環境,是濱海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且還可以創造良好海濱旅遊勝地,發揮濱海地區作為城市生態旅遊與休憩的重要功能。上海濱海地區的「網眼」布局以點、線、面相結合形式進行,點狀「網眼」分別為南匯的濱海旅遊度假區、奉賢的綠海灣旅遊度假以及金山的金山三島自然生態旅遊區;線狀「網眼」主要指沿交通線布置的綠軸和沿海岸線布置的綠化帶以及各工業園區的生產防護綠化帶;面狀「網眼」由濱海地區各農場組成,包括東海農場、五四農場、燎原農場和星火農場。點狀「網眼」主要開發旅遊休閑功能,為濱海地區乃至整個上海大都市提供良好的旅遊、休閑娛樂的場所;線狀「網眼」為保護和改善生產、生活的環境發揮重要作用;面狀「網眼」主要發展都市型農業、生態農業和出口創匯農業,為城市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保障。點、線、面相結合的「網眼」體系與各「增長節點」、「發展軸」錯綜交織,共同構成上海濱海地區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的生態型城市帶。

㈧ 杭州灣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有寧波大橋生態農庄、杭州灣跨海大橋、海天一洲、杭州灣夢幻歡樂水世界。

1、寧波大橋生態農庄是國家四A級景區,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西側1.5公里處,交通便捷。農庄分特色文化區、農家特色餐飲區、賓館會務區、特色農產品購物區、漁人灣垂釣區、漁家小村度假區、生態農業大觀園、長三角生態休閑漁庄、青少年科普教育等。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