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春節移風易俗旅遊

春節移風易俗旅遊

發布時間: 2021-01-07 08:42:30

⑴ 移風易俗過春節。 社會實踐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次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貼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戶戶都一派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景象。
我們家也不例外。我拿起一副春聯,粘上膠水整齊地貼在門上。爸爸又將「福」字倒貼在門上。姐姐也在屋裡忙碌著,她先拿起幾只紅燈籠,掛在屋子裡;又把一串小彩燈貼在牆上。小彩燈一閃一閃地,好像一顆顆正在眨眼的小星星。
吃完年夜飯,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出去放煙花。哥哥打開打火機,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啪啪啪」幾聲,一條火龍直沖雲霄,一朵美麗的「菊花」開放了。它們五彩繽紛,一會兒變紅、變黃;一會兒變綠、變青;一會兒變藍、變紫。一朵朵煙花有的像銀蛇飛舞,有的如金光四濺,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如孔雀開屏……真是美麗極了。這時,姐姐又拿起一個「大花炮」,平放在地面上,用打火機點燃。「轟」地一聲,它也飛向深藍的夜空。它時而像一朵嬌艷的紅牡丹,時而如一朵美麗的大黃菊,時而似一朵動人的紫羅蘭。
「爆竹聲中一歲除」,新的一年又過去了。我愛放煙花,更愛美好的春節。

篇五:過春節
新的一年來了,朋友們都換上了新衣服脫下舊衣服。在人們的一天天盼望中,新年終於到了,人們開始忙碌起來。買煙花爆竹的小攤子出來做生意了;買糖果點心的出來做生意了;買福字對聯的也出來做生意了。大家紛紛上街購置年貨,大街小巷一片沸騰的景象。
這天晚上,是不是會有幾戶人家把煙花點燃放上天去;有時還有幾個調皮的小孩也來湊熱鬧,手裡拿著小鞭炮,往地上扔去,還的大地疼得畢畢剝剝的叫著。各家各戶把燈打開了,有的人家在看電視,有的人家再吃團圓飯;我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說說笑話,講講故事,看看電視,我的腦海中頓時浮現出了一首古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在熱鬧的爆竹聲中,送走了難忘的舊年;溫暖的春風,給笑容滿面的人們送來了新年。我們又長了一歲。家家戶戶敞開門窗,讓大年初一的氣息吹進屋裡。在這爆竹聲中,我又大了一歲,我因該更加懂事,媽媽和爸爸在我的身上下了那麼多功夫,我要好好讀書,絕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的期望。我一定會好好讀書來回報爸爸媽媽對我的關懷和對我的期望。祝:大家新年快樂!

篇六:過春節
學期就要結束了, 春節也快到了,我心裡特別興奮,我早已計劃好了這個春節該怎麼過,現在日日夜夜盼望的春節終於要來了哦,我一定要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首先,得提前買好對聯,把家裡的幾扇門好好裝點一番,讓家裡到處洋溢出節日的氣氛。當然煙花爆竹也必不可少,我特別喜歡煙花飛上天空以後,雨點般的灑落下來的壯麗景觀。餃子是春節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媽媽親手做的餃子,鮮嫩無比,回味無窮,我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吃上一頓,解解饞。
其次還得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一進門,我就要「叔叔長、阿姨短」地叫他們,然後把爸爸媽媽買好的禮物送給他們,嘻嘻,親戚們就會熱情地款待我們,端上好吃的點心,擺上糖果,還有我最喜歡的湖南蕾茶,那是用芝麻搗制的,只要用開水一泡,哇,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胃口大開。
然後是吃年夜大餐了,媽媽做的年夜飯可以說是「一絕」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嘗著豐盛的酒菜,說說笑笑、其樂融融。最喜歡的是看一年一度的春節晚會,裡面的節目豐富多彩,有滑稽的小品,動聽的歌曲,精彩的表演,給人美的享受。
正在我沉醉新年計劃之中的時候,媽媽又喊我寫作業了,哎,我熱愛的春節你快點到來吧。

⑵ 關於描寫春節的好詞好句

1、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專都包含著濃濃屬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2、過年,那紅彤彤的對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家門前紅彤彤,對聯市場紅彤彤,大街小巷也紅彤彤。那火紅的對聯,鮮艷的中國紅,紅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紅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社會。

3、
當新年鍾聲敲響,鞭炮齊鳴的時候,整個山村就沸騰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響徹山谷,焰火禮花盛開在山村上空,映照著歡騰的農家院落和孩子們燦爛如花的笑臉。村子的大街小巷到處流動著挨家挨戶拜年的大人小孩,家家戶戶燈火通明,迎來送往,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近乎誇張的笑容,互致著新年的問候與祝福。

4、懷著亢奮的心情期待過年,好像一棵嫩綠的青草等待著開花,然後是放假了,一顆心野到天邊去,接著是圍爐的溫暖,鞭炮的響亮,厚厚的一疊壓歲錢,和兄弟們吆喝聚賭的喧嘩。然而最快樂的是,眼明明的看見自己長大了一歲,那種心情像眼看著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⑶ 春節習俗

羅列如下: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最愜意的事:年夜飯
最重要的是要有「魚」(余)
今天農歷大年三十除夕,合家團圓,當晚最愜意的事是吃年夜飯。年夜飯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家庭宴會,團圓飯要求家庭全體成員都參加,如果有人趕不回來,要給他留個座位,桌子上要擺上碗筷、酒杯,以象徵全家團圓。年夜飯的吃食很有講究,幾乎都含有吉利話。大多要湊十個菜以討「十全十美」「十全大福」的口彩。蘿卜,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蝦仁、炸魚等煎炸食物,意為家運興旺;韭菜諧音「久菜」,以示「年壽長久」。最重要的一道菜就是魚,「魚」和「余」諧音,象徵「吉慶有餘」。

★新年第一件事:祭祖
祭品不能有鱔魚和茄子
在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祭祖,這一習俗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倫理思想。祭祀祖先有的地方稱之為「拜家堂」,因為祖宗是稱為「家親」而不是稱為神的。民間將祭祖推為新年第一要事,是延續宗族和家庭香火的重要禮儀。祭品相當講究,不可用鱔魚做祭品,因鱔魚是尖尾巴,形狀為漸漸細小下去的,民俗稱為是「絕尾巴」。「絕尾巴」在百姓的心目中是絕後沒子孫的意思,所以,拜饗祖宗不可用鱔魚。茄子,俗稱「吊殺鬼」,也是祭祀禁用的。

★規矩最多的一夜:守歲
珍惜時光兼為父母延壽
守歲、壓歲和踩歲是過年風俗中最具特色的祈福形式,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守歲之俗由來已久。守歲又叫守天門,除夕之夜,家人團聚,在一起談心、溝通、交流、敘情、敘舊,守除夕是我們國家民俗活動中規矩最多的一夜。守歲最早起源於晉代。守歲其意有二,年歲大的是在辭舊之際有珍惜時光之意。年輕人守歲則有為父母延壽之意。所以凡是父母健在的人都必須守歲。

★孩子們最喜歡的:壓歲錢
壓歲就是給晚輩壓住「祟」
吃過年夜飯後,按照習俗,長輩們要給後輩派發壓歲錢,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紅包」。派發壓歲錢的習俗始於魏晉,盛於唐,過年時老人、長者給晚輩、兒孫發壓歲錢,以資鼓勵,寄託希望,表達了尊老愛幼的美好風尚。孩子們除夕最期待,也最興奮,他們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壓歲錢。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希望晚輩平安幸福,遠離災難。民間傳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可以年夜飯後給,也可以小孩睡著後放枕頭底下。

還有拜年,放爆竹,什麼的,
另外在吃的上也有一些講究,比如要蒸年糕、蒸饅頭、吃餃子,各地有所不同。都是圖個吉利平安一些好兆頭。

新年快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⑷ 你想過一個怎樣的春節

我想過一個彼此真誠互動的春節

「再多的心意都存放在心裡,只是送上簡單的祝福……」微信好友數量近千的我一個假期要收到數十條這樣千篇一律的「祝福」,文字、語音、圖片、視頻,依託的形式不一而足。

近期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中言:「儀式,是會讓平凡日子發光的魔法,是我們對庸常生活的復仇。」移動互聯的崛起提供了看似方便快捷的群發途徑。但是復制粘貼的祝福卻消磨了從前登門拜訪拱手作揖互道祝福的年味兒。社交軟體搭建的聯絡網既有親友師長,也有晚輩同儕。群發的「一鍋燴」,是不是顯得不夠尊重呢?

春節的儀式感在於新年伊始翹首以盼新生活的希冀。也許時空的間隔不允許我們登門拜訪拱手作揖,但無論何時何地,對待親友師長的誠意始終都是不變的。有人問「群發祝福語的人是一種怎樣的心態」,有人答「有總比沒有好」,但我卻以為有誠意想送祝福的人總會有互動。

(浙江理工大學 張月嬌)

我想過一個全家團圓的春節

一提到春節,我能想到的詞不是團聚,而是辛苦。

父親是一名鍋爐工,是普普通通為千萬家送去溫暖的人,冬天是他最忙的時候。最辛苦的是上夜班,晚上11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要想完成好這份工作,並給千家萬戶送暖氣沒那麼容易,每次父親都會累一身汗,他的頭發上、臉上、衣領上經常會沾滿煤灰。

每年春節,父親都不能和我們在一起。「一家不圓,萬家圓。」父親說:「在春節,更要為千萬家送去溫暖。」

我希望父親健康,也期待過一個全家團圓的春節。(趙舒鑫)

我想過一個綠色健康的春節

近些年,關於新年「節後綜合征」的新聞頻現報端,已司空見慣,但現實中,眼看飯桌上鋪滿的大魚大肉卻還是心有戚戚。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迎接新春的時候歡慶一番,大多數人選擇透支健康胡吃海喝,事後才發現身體更加疲累和虛弱。想來,一些有損健康的春節「陋習」,需要勇於改變。

又如國內城市紛紛出台「禁燃令」,但零點剛過,炮響依然震耳喧天,地上盡是盈盈欲飛的紅紙屑。放爆竹雖熱鬧歡騰,環境、身體卻遭了殃。與此表現相似的,還有大年初一各大寺廟爭上「頭柱香」的風俗,香客們不斷將手中的香火扔進火堆里,既污染了空氣,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相比於上述種種,我更願意移風易俗,過一個綠色健康的春節。

⑸ 雞年春節辭舊迎新對聯大全

辭舊迎新雞年春節對聯:
大聖鳴金辭舊歲;
雄雞唱曉賀新春。

大聖辭年,萬里河山留瑞靄;
雄雞報曉,九州天地映朝暉。

⑹ 中國元且的來歷和習俗

元旦節的由來
在歷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內運轉沒有固容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歷法的不一致。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歷正月為「元」,初一為「旦」。後來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歷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⑺ 春節歇後語

大年初一吃面條 —— 移風易俗
2. 過年娶媳婦 —— 雙喜臨門
3. 大年初一貼福字 —— 吉慶有餘
4. 大年三十晚上打兔子 —— 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5. 大年夜看日歷 —— 沒日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