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旅遊重拳出擊
Ⅰ 端午假期世界盃路線成出境旅遊新亮點嗎
端午假期大眾出遊熱情高漲,旅遊市場持續火熱。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回端午三天全答國共接待國內遊客8910萬人次,同比增長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62億元,同比增長7.3%。
舒適的旅遊體驗離不開旅遊市場的有序運行。據介紹,今年各地強化假日旅遊安全保障和市場監管。江蘇、安徽、重慶、西藏等地對旅遊安全工作做出專門部署,組織工作人員全天候在崗職守,及時處置涉旅突發安全事件,確保旅遊市場運行平穩。雲南、北京、內蒙古等地重拳出擊,打擊「不合理低價游」、超范圍經營、欺客宰客等問題,營造良好的假日旅遊消費環境。來源:新華網
Ⅱ 旅遊市場是塊難啃的小骨頭嗎
旅遊市場的亂象,也是塊難啃的小骨頭,旅遊大省雲南長期深受其擾。前兩年流傳過一個暗訪視頻,因為團員購物少,導游在大巴上甩臉色發飆,質問遊客「你們的誠信到不到位」。這套話語是不是似曾相識?邏輯匪夷所思,言辭兇狠囂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走錯了片場,誤入了哪個傳銷組織。
取消評級、收牌匾的改革措施,涉及到大約200億年營收,說「傷筋動骨」「動乳酪」並不過分。不過和其他重拳出擊的處罰和打擊舉措相比,它的身段很是溫柔。這里政府其實是擺出了「退」的姿態,退到他們該去的位置。旅遊行業烏煙瘴氣,低價團倒逼強迫消費,說起來,都是市場失衡的表現。雲南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了嗎?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過從收牌匾看來,破冰的招數還算對路。市場規律自洽而精妙,盲目迷信「大力出奇跡」,是要出事的。
那些纏繞旅遊市場多年的痼疾會消失么?我真說不好。大家都沒忘了「38元一隻大蝦」的奇聞,同款「奇遇」也三五不時浮出水面。至於那些「垃圾文章」,連施一公也說,不知道該拿他們怎麼辦。小骨頭頑固起來,可能真的超出想像。前路艱辛,只願同志放棄蠻力,不放棄努力。
Ⅲ 講一講,看過哪些讓你笑到肚子疼的段子
一個億萬富翁抄快要不行了,他的三個兒子為了爭奪遺產打得不可開交。臨終前他給三個兒子每人一百元錢,並告訴他們誰能花最少的錢買來一樣東西填滿整個屋子,誰就能繼承全部財產。於是,三個兒子若有所思地出了門。首先回來的是大兒子,他花了一百元買來了一車棉花。他吃力地把蓬鬆的棉花拖進了屋子,棉花卻只佔了屋子的二分之一。富翁失望地搖了搖頭,讓他先站到旁邊。緊接著回來的是二兒子,他花了一百元買來了一個煤氣罐。他自信滿滿地把煤氣罐扛進了屋子,擰開開關,瞬間煤氣的味道彌漫在整個屋子。富翁欣慰地笑了,示意他可以關掉開關並開窗通風了。這時三兒子手捧一支點燃的蠟燭沖了進來,興奮地喊道:「哈哈,我只花了......」
Ⅳ 雲南將在全省設立旅遊警察系全國首次嗎
據報道,為從根本上整治旅遊市場存在的頑症痼疾,雲南省將加快組建旅遊警察總隊及地州市旅遊警察支隊。雲南將是我國首個全面設立旅遊警察的省份。
網路配圖
據國家旅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國慶節期間,全國首支旅遊警察隊伍——海南省三亞市公安局旅遊警察支隊獲准成立。剛一成立的旅遊警察就查處案件多起,擔當起維護旅遊市場秩序和旅遊治安環境的重任。作為一項涉及多行業、多領域、多群體的活動,旅遊糾紛涉及的民事行為大多超出各傳統部門的職責許可權,因此借鑒國際經驗,設立特殊職責的「旅遊警察」,對於國內眾多旅遊目的地而言,都是一項很好的探索和嘗試。
Ⅳ 雲南旅遊的灰色利益鏈被徹底斬斷了嗎
據報抄道,2017年4月雲南出台襲22條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措施,對各種旅遊亂象重拳出擊,雲南整治旅遊市場已初見成效,但是目前灰色利益鏈尚未徹底斬斷。
該導游表示,正規旅行社給導游是有基本工資的,一些人想方設法走原來帶遊客去購物的「老路」,嚴打之後,他們明著走景點,其實把購物店順在行程裡面。
希望旅遊購物灰色利益鏈早日被徹底斬斷!
Ⅵ 央行再次重拳出擊 這3類人千萬要注意
2月17日晚上7點40分,央行公布了「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令人震撼的是:央行在這份大約3萬字的報告里,70次提到了「風險」,16次提到了「泡沫」,向我們傳遞了重要信號!
一、防止「以錢炒錢」加杠桿行為
在去年的季報里,央行提到了「風險」的次數在不斷增加,二季報提到了53次,三季報里63次,四季報里達到了空前的70次。
報告提到,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加強重點領域風險排查:
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資產質量和流動性變化情況、股票市場異常波動、保險資金運用、房地產泡沫風險、互聯網金融、跨境資金流動、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
報告給出了具體措施,包括:
繼續做好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風險壓力測試,及時提示風險,完善應對預案。
防止資金「脫實向虛」、「以錢炒錢」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桿行為,引導資金支持實體經濟。
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等等。
高度重視「資產泡沫」,尤其是樓市泡沫
在四季報里,央行非常罕見地16次提到了「泡沫」(主要是資產泡沫)。
對於房地產,央行在四季報再次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顯然是下一步央行在熱點城市房地產市場上的基本策略。「宏觀上管住貨幣」,意味著M2增速很難再超過12%,在2017年多數月份會在11%左右掙扎,甚至逼近10%;而m2和m1的剪刀差也會收窄,維持低位運行。這對於樓市、股市來說,是個偏空的消息。
雖然央行強調了「因城施策」,三四線城市房地產信貸會比較寬松,但缺少了一二線熱點城市的帶領,三四線城市去庫存會比較緩慢,市場將逐漸呈現出「野渡無人舟自橫」的局面。
央行報告還告訴我們,中國房地產貸款余額在過去一年裡從21萬億增長到了26.7萬億,佔全部貸款比例的25%。去年個人房貸余額增長了4.9萬億元,而商品房銷售是11.76萬億。即便考慮到供樓結束的因素(比如1萬億),純新增個人房貸佔新增銷售額的比重也只有50%左右。這說明個人購房者的杠桿率不算高。
此外,由於CPI出現顯著反彈,物價上漲壓力上升,央行報告對物價問題關注度提高。如果CPI繼續走高,則央行將有全面加息的壓力。這對於股市、樓市將構成利空。
銀行全面收緊融資,地產告別「高杠桿」時代!
中、農、工、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對房地產融資全面趨緊,具體包括四項:
1、禁止「配資拿地」等地產夾層融資
2、新增開發貸趨緊
3、拒絕給「五證不全」開發商提供貸款
4、暫緩存量信貸置換房貸等交叉融資手段
一些股份制銀行如招商、興業、交行相關人士也稱,開始收緊房地產類貸款,包括個貸和開發貸規模都受到嚴格控制。
2月1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文件(以下簡稱「4號文」),強調對北上廣深等16個房價上漲過快城市住宅項目的私募產品不予備案。
種種跡象給出了一個清晰的信號:2017年金融機構給到房地產的企業和購房者的支持相比去年將大打折扣,房企正在告別「高杠桿」時代。
一位交通總行信貸人士預計:「今年開發商的資金成本至少增加0.5個百分點。」
房貸緊縮,樓市進入寒冬,這幾類人最慘!
最近,北京、天津、廣州、青島等一大批城市都有收緊房貸的舉動,普遍把首套房按揭利率的85折變成了90折。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深圳等一大批熱點城市的樓市正在入冬。
一些投資客仍然沒有看懂2017年樓市,抱有幻想。倘若房價大跌,這幾類人要悲催了:
第一種人:去年8月份以後,高杠桿殺入熱點城市樓市的投資客。
這批人比較悲催,他們幾乎在最高點殺入了樓市,而且使用了高杠桿。其中有些人連首付都是通過高利貸獲得的資金,或者P2P的配資。如果買的是新盤,目前尚無法交易,只能死扛。如果是二手房,或許還可以斬倉出局。但如果是大房型,又是在一線城市,估計出手將非常困難。
第二種人:熱點城市調控之後,高杠桿殺入三四線城市的投資客。
絕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樓市,都是一個大坑。如果有人口增量,投資的物業比較優質,長線或許能保值。但如果是短炒,絕對會非常麻煩。最大的可能是,不僅現在找不到人接盤,未來也很難。最終,只能斬倉出局。
第三種人:熱點城市調控之後,購買旅遊地產、養老地產、商業地產的投資客。
旅遊地產、養老地產,一般來說都在風景區旁邊,遠離中心城市。這類房子多是「美麗的陷阱」,環境非常誘人,但利用率非常低,無法轉嫁房地產稅。被運營商託管之後,回報率很低,也很難監管其真實收益。如果沒有過度加杠桿還好,過度加杠桿的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絕大多數城市來說,商業地產也大多過剩,雖然租售比高於住宅,但上漲的動能比住宅差很多。
從去年開始樓市進入了明顯的博傻階段,很顯然後面的傻子已經越來越少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Ⅶ 麗江滴滴車司機欺詐遊客玩假雪山被如何處罰
據雲南省麗江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網站消息,麗江市交通局日前對滴滴司機騙遊客遊玩假「玉龍雪山」一事做出處罰:對涉事車輛暫扣7天,對司機周某處以5000元罰款。同時,滴滴出行公司對涉事車輛進行封號,麗江市交通局將依法對滴滴出行公司追究責任。
目前,該事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
麗江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表示,在下一步工作中將繼續依法加大對旅遊市場秩序整治力度,堅持重拳出擊,對旅遊市場中的違法違規絕不容忍,絕不手軟。
Ⅷ 如何看待教育市場整頓
提出觀點:雲南旅遊市場近幾年來亂象不斷,一再成為「負面典型」,這要引起我們主管部門足夠的重視,得拿出刮骨療傷的勇氣,積極去處理才能夠換旅遊市場一片清潔。
論證觀點:最新雲南省某政府幹部以普通遊客身份參團旅遊,結果在一個購物點享受了「一對一」人盯人服務,購物達不到一定數額,甭想走出店門。 領導的切膚之痛,對於出台史上「最嚴」整治措施,想必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不過平心而論,領導的暗訪並不是創舉,他所發現的亂象,也並不是什麼新花樣,那些坑害遊客、擾亂市場、給當地形象抹黑的做法,一直就存在。真正的症結,其實是願不願意去正視問題,想不想去痛下決心解決問題。
此次雲南省出台的「最嚴」整治措施,不僅全面,而且出手也是既准又狠。就拿取消定點購物來說,它是低價團整個利益鏈條上的關鍵一環,取消了它,強制購物、高回扣、高定價等廣為詬病的痼疾,就會迎刃而解;而強化屬地問責,將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列為第一責任人,更是在大局上、在更現實的地方找准了發力點。
其實,雲南也幾乎每年都推出治理措施,每年都「重拳出擊」。可是這些重拳,往往虎頭蛇尾沒了下文。旅遊市場的許多亂象,實在不缺有針對性的治理辦法,而是缺治理的決心。雲南是旅遊大省,「最嚴」整治措施的實施,顯然會觸及相關利益方,甚至會影響到旅遊收入、從業人員穩定等方方面面。
落實觀點:如何真正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細化具體的管理細則,當有問題發生的時候可以做到有具體的法律可依,有具體的懲處依據;
二是要加強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的培訓提升,不能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要能夠從長遠著眼;不能只看到周邊省份從業人員的收入增高就盲目的跟風,要看到口碑相傳帶來的可持續發展;不能只看到整治中人員減少帶來的利益損失,也要看到規范市場之後遊客的體驗感後帶來的消費;
三是政策的落實還得長效,不能夠曇花一現,這就要求我們政府在落實中得接受監督管理,通過微信、微博、電話等方式接受舉報,負責人也該及時核實,給消費者一個滿意的交代;
四是政府部門也該大刀闊斧的加強改革,光靠雲南旅遊市場做出變化,這就猶如一個小火苗,難以真正在短時間內讓消費者看到整體的改變,甚至多省旅遊部門都在觀望最嚴整頓的結果,如果在雲南的落實達不到預期,那將會在全國產生更嚴重的影響;是以政府部門也該及時介入,由點及面,讓消費者真正享受到出行的樂趣!
Ⅸ 為什麼惡性事件總發生在雲南
為什麼去年雲南被爆出這么多的旅遊亂象,為什麼這些惡性事件總是發生在雲南呢?讓我專們一起來屬分析一下。
Ⅹ 雲南團隊遊客數量出現了銳減的趨勢嗎
據報道,2017年4月雲南出台22條旅遊市場秩序整治措施,對各種旅遊亂象重拳出擊,回雲南整治旅遊市場已初見成答效,上半年,麗江等地受理來信來函及轉辦案件同比下降了12.53%。然而,伴隨著整治的是,雲南團隊遊客數量下滑。
雲南財經大學旅遊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明慶忠表示,雲南旅遊業正處於轉型期,出現『偏差』是可以理解的,政府目前正大力整治,出現遊客減少等「陣痛」不可避免,新的問題可能還會不斷出現,但旅遊市場將在不斷規范的過程中保持健康發展。
希望彩雲之南可以再次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