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離石春節周邊旅遊景點

離石春節周邊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1-01-06 10:46:06

① 離石的春節作文300字

我的家鄉在特產復豐制富,風景如畫的離石,這里有高大雄偉的鳳山、美麗無比的蓮花池公園、綠樹成蔭的生態公園……其中蓮花池最美麗。
蓮花池公園里有一潭水,叫蓮花池,這是一潭深綠色的湖水,周圍鑲嵌著不大整齊的石頭,石頭上長滿了深綠色的青苔,要是你踩上去,一定會滑倒。湖邊都是綠油油的小草,草中夾著一些紅色的、藍色的、紫色的野花,像一塊地毯鋪在水邊。綠色的湖水撞在石頭上,發出鈴鐺般的聲音,啊!多麼好聽,大自然樂器奏出的音樂在熱鬧的蓮花池公園里回盪。
不用說我是多麼喜歡它了。每個星期天,我都會讓爸爸帶我去蓮花池公園玩。在沒人去爬山,沒人去廣場的時候,它還是有那麼多的人,難道它有魔力。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常常這么想。
啊!蓮花池公園多麼美麗,多麼熱鬧。隨著事業發展的變化,蓮花池公園一定會越變越美!

② 離石的春節習俗


正月初一雞鳴而起,人們在堂屋階下用火烤竹節,清脆響亮,寄託了人們趕走惡鬼的願望。傳說是,上古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逢除夕至初一,總要來傷害人畜,它怕火、怕光、怕響,有人點燃竹節燃火,發出嘩嘩吧吧的聲音,就驚走了它,此後人們家家仿效,都點竹節,後來發明了火葯,卷紙為筒點燃,發出嘩嘩吧吧的響聲,這就是炮,又裝上引念連續不斷,是為鞭炮。

貼春聯,貼門神

上古時,有神茶、郁壘兩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株大桃樹,他們在桃樹下檢閱百鬼,發現他們中有危害百姓的,便綁起來餵了老虎,這些鬼都怕他們,不敢禍害百姓。此二人鎮鬼名聲大,傳至其它地方人們便在兩塊桃木板上畫了他們的像立在大門兩側用來鎮邪,人們把這種桃木畫稱為桃符。

公元十世紀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chang),他下令大學寅遜,將桃符畫改作桃木題字,呈上來一看又覺得題詞詞句欠佳,於是親自題了「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立於宮門之外。到了宋代,宰相王安石又題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傳至民間逐步發展,便用紅紙代替桃符,寫吉慶的話,演變為當今的對聯。

據說:朱元璋建都金陵,下令過年時貼春聯慶佳節,有一次朱元璋親自到民間私訪,發現家家貼上紅紅的對聯,只有一家未貼,打問清楚這家是個屠戶,目不識丁,又找不下人寫對聯,所以至除夕晚上門仍然空白,朱元璋便親自動筆為他寫了一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消息傳出,官府里編寫對聯精益求精,民間仿而效之,貼春聯不僅成為一俗,而且成為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特有形式。

年夜飯,守歲,壓歲錢

到了除夕晚上,全家人團聚在一起,舉杯祝酒,一起吃年夜飯,在外地的家庭成員凡是能回家的,一般都在除夕之前,趕回家,所以年夜飯又叫「團圓飯」。

古代人在吃年夜飯時,桌上放一個燒得很旺的火爐,上面座著鍋,鍋里煮著肉菜,這是火鍋的起源。全家人圍著火爐吃年夜飯,因此也叫圍爐,表示日子過得紅火興旺。

後來在火鍋的基礎上,又加盤碟,放上熱菜、冷盤,其它菜有無關系不大,唯有「雞」、「魚」、「梨」必須有,因為「雞」與「吉」,「魚」和「余」諧音,「梨」和「利」諧音,組合中一起叫大吉大利、大有餘,四個菜預示「四季興旺」,六個菜預示六六大順,八八叫發發(財),十個叫十全十美,十二個叫「十二分滿意」。年夜飯必須吃餃子,「餃子」和「交子」諧音,意思是平安地交過了子時。除夕過了子時就到了來年。有的地方管餃子叫「扁食」,意思是托神仙的福,吃上偏外飯食,餡包上糖,意味生活甜蜜,包上「硬幣」意味「發財致富」,包上薏苡仁,意味「生意興隆」。

上古時,人們為躲避「年獸」的侵害,一家人,住在窯洞里,圈著火爐吃年夜飯,吃完都住在一塊閑談,聽「年」的動靜,小孩子要哭鬧,便給他好吃的、好耍的,直至累極了睡覺,交過子時,才算平安無事。給小孩好吃的好玩的又變成給錢,也就是「歲數錢或壓(押)歲錢」,給歲數錢的多少,起初為天+地+歲數=歲數錢的總和,後來按親疏關系決定多少。

貼福字,福倒貼

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有一年農歷正月十五微服出行,來到一個鎮子,看見許多人聚在一起看一幅漫畫,朱元璋走過來一看,見畫上繪著一個赤腳女人抱著大西瓜,經打問知道這是取笑淮西婦人大腳的。

朱元璋看了,心想,自己的女人馬皇後也是淮西人。便認為鎮上的人有意取笑「馬皇後」。朱元璋心中惱怒,回宮後,立即下令進行調查。看此畫為何人所畫,誰們曾去圍觀。

對於沒有參與嬉笑的住戶,一律在他們的家門口貼上一個福字。過了兩天,軍士便以此為據,來到沒有「福」字的百姓家裡提人,誰知官兵貼福字後,其餘人家因不知就裡自己都貼上福字。弄得抓人的官兵再也分不清曾參與的和沒有上街的,朱元璋聽了報告更為憤怒,下令將全鎮人統統抓來,如查不清,就將他們統統處斬。

馬皇後聽到因她釀成冤案,就向皇上陳述她腳大的好處,憑上她腳大,方便行走、能征善戰,幫助皇上打下一統大明江山,百姓作畫斗玩非但不是嘲笑她,而是盛贊她。不僅不該治罪,反而應受到表揚。

眾百姓聽後,參加圍觀的、取笑的分別自動承認了自己的「罪過」,作畫的人也勇敢承擔責任,不願連累別人。

朱元璋反省了自己,憑借皇權過火行為,因為有如此真誠的百姓扶持,才有天下太平,不僅免了百姓的罪過,就連侍才取笑的作畫之人也提官重用。

一個福字確是「安分守己,享受幸福」的標志,眾人都貼福,有的人偏因福得禍,福禍糾纏在一起。

多少年以後,貼福字「避嫌」的本意已被人們淡忘,而變成了「祝福」的一種善良願望。凡遇喜慶,都要到處貼上福字,祝遇事如意。

說起福字,有的順貼,有的倒貼,各有各的講究,順貼的說順順當當享福,倒貼的說福到來了。

這里有個故事:說的是清朝恭親王府,有一年,大管家為討主人歡心,寫了幾個斗大的福字,叫人貼在王府的大門上。

有位家丁目不識丁,竟將大門上的福字倒貼了,為此王爺的福晉(老婆)十分生氣,要下令鞭打這個家丁,並追究大管家的責任。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眾人追究下來殃及自身,慌忙下跪陳述:「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真是福到了,此乃吉祥之兆。」

恭親王福晉一聽,倒也合乎情理,心裡想到:「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沒學問的奴才,還真想不到這種招數呢!」於是賞了管家和家丁各五十兩銀子。

後來,倒貼福字的風俗,由達官府第傳入百姓人家,貼過後還念上幾句:「福到了,福到了!」以圖吉利。

③ 離石春節習俗作文1000字

家鄉過年
清豐的春節,差不多從臘八就開始了。臘八這一天,家家熬臘八粥,熬好以後,先盛出一碗,把碗里的大米粒掛在樹上,這樣是希望明年樹上結的果實像這米粒一樣飽滿,一樣多;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讓鳥兒等飛禽不再吃樹上結的果實,而是吃樹上的米粒。臘八時,人們把自己的希望凝聚在米粒上,掛到高樹上。臘八這一天,還要泡臘八蒜,這是把放在醋里,用壇子封起來,過年時吃餃子用,到吃餃子時,蒜泡得色如碧玉,醋也酸辣酸辣的。

清豐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大家是要吃祭灶糠的,有句俗話說「二十三,祭灶官」它的意思是吃了祭灶糖長大了以後就能當上官,祭灶糖是用芝麻或瓜子粘在長長的糖上,又香又甜又黏,小孩子們最愛吃,往往是聞見了糖味就口水四賤。

二十四,年下氣,這天,全家要大掃除一次,把家中收拾得乾乾凈凈,過了今天,垃圾就不能往外掃了,不然就是把財神爺往外轟,自從這一天,街上的人就多了起來,都是買年貨的,有的人帶著小孩子,他們那一雙雙好奇的眼睛探視著各處,讓大人給他們買各種玩具。

二十八,貼花花,家家都把紅紅的對聯貼在門上,好顯出新一年新氣象,萬象更新;還把各種年畫貼在屋子裡,這是避邪驅魔的迷信說法;有一些人不貼年畫,把自己親手剪的漂亮的窗花貼在房間各處。如果這一天你在街上轉轉,你會覺得大街煥然一新。大街旁的各個門店前都貼著大大的對聯,既讓別人知道自己店裡東西好,又很派氣,對聯內容大多是增福、招財什麼的吉祥話。

除夕,自家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回家與家人吃團圓飯。今天人們要穿新衣,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吃飯前要點上花炮,還要把自己家做的好飯好菜,端到客廳前,向神像上供,讓天上的神仙保自己平安、幸福。到了年下,是一定要上供的,但至於上什麼,那就隨便了。大多數人是上餃子,再把家中弄的最好的肉菜收拾起來上供,但還有些人上的供五花八門:有油炸的麵食、月餅點心、蘋果柑桔、黃白年糕,總之應有盡有。這一天人們可要恭恭敬敬,謹慎行事,還要磕頭燒香,讓各位神仙在新的一年裡對我們多多關照。年三十晚上,是清豐人最有滋味的一個晚上,人們要與家人一起吃團圓飯,享用一年來最為豐盛的吃食,菜餚中大多都是肉,也有少數青菜,主食則以餃子為主,餃子代表富貴,說是吃了餃子,一年都不愁沒錢花。吃餃子時,決不能忘拿「臘八醋」與「臘八蒜」當調料。吃罷飯,一家人去外面看花燈,賞花炮。晚上不能睡覺,必須「守歲」,「守歲」有兩個意思。對歲數大的人來說,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對年輕人來說,守歲是給父母延壽。晚上,鞭炮聲不絕於耳,人們都在祝願來年自己事事如意。

初一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人們得回自己的老家過春節,還要穿上新衣,給自己的長輩、親戚、朋友拜年,祝他們長命百歲、萬事如意。這天,小孩子們最喜歡了,因為他們跟隨父母向大人們拜年,不僅能得到好多好吃的,而且還可以得到一些壓歲錢,用這些壓歲錢可以買炮,買玩藝兒。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張燈結綵,各個娛樂場所掛著牌子,寫上祝福語,大街的兩旁都是燈籠。這一天,還得吃元宵,祝家庭團團圓圓、幸福美滿。春節就在這元宵之夜圓滿結束了。

清豐的春節是不是很好玩?你也試試吧。

④ 離石的春節作文600字作文

春節,往往預兆著新的一年的誕生,今年春節我格外的感覺到興奮。因為今年的春節讓我認識到新的一年是如何創新。今天就是每年一次的春節了,我老早的起床了。隨著鞭炮的響聲我漸漸地走向樓下,看見的是大廳的水仙花,香氣十分宜人。「叮咚、叮咚」嘿,有人來了,我馬上穿上了整齊的衣服和鞋子然後就去倒水。嗬嗬嗬嗬急促的呼吸聲,因為剛剛用超快的速度穿整齊儀表。客人來到大廳第一句話「恭喜發財」我和姐姐立即也回聲應著「恭喜發財」然後端了一杯茶來了,姐姐拿著圍盆也端了過去,然後親戚一聲「好,謝謝,自己來就行」。紅包準備好了,媽媽給了他的兒子,他給了我一張姐姐一張。我們用依依不捨的罷著手和說著一句話「拜拜」。過了不夠半小時,又有人來了,又是以急促的腳步跑去開們了。一開門看見舅舅來了,隨應聲「舅舅」!他也回答「乖」迎舅舅進入大廳又是做剛剛同樣的動作。又是收了紅包。就去各忙各的去了。一天就這樣平平常常的過去了,盼望著明天的到來,明天可能會更精彩。走親訪友的日子。而我們只要嘴巴甜一點,多說些祝福的話兒,那可就大賺一筆了!就算零花錢不多,也可以在親戚家大飽口福。這次我們首先拜訪表哥。看見了表哥家裡大大的圍盆,嘴裡饞了一點口水。當他拿過來的時候已經不會在等待了,馬上吃了半盤。「哈」心裡想午飯可以了!同樣的動作在春節做了一次又一次。但是次次都沒覺得厭倦。這樣傻呆傻呆得度過了,愉快又充實的春節。

⑤ 離石春節的習俗

【山西風俗】-院底乾井整個大院,無法排水,是一難題,孰料在先人巧思之下,利用院一角,打挖一個乾井,深約50尺,上圓細長,下漸寬大,形如喇叭狀,用之儲存雨水再多,入井後立即滲失,先人在缺水地帶,想盡辦法,不能使可貴的雨水為之流滲消失,於是不辭勞苦,利用騾馬獸力,多次的前往四五十里以外垣之黃河邊,挖取一種天然膠泥用來砌糊井底,以防雨水滲失。關於膠泥砌糊井底,亦有其相當之施工技術。乃是先將大喇叭形井底之四周土壁,高度約20尺之范圍內,以及井底部位,巧妙地挖顧無成小洞,小洞上口圓大,底部細深而尖小,約8寸,小洞口與小洞口之間隔距離約3寸,完成後,狀似蜂窩。再由河邊運回之膠里加水調製成足夠使用之泥巴丁,泥丁膠粘無比,狀似台灣的大號麻竹筍,其長度、大小形狀要與井底之小圓洞完全吻合。一切齊備之後,將井底小洞,潑之以水使其潤濕,再將泥巴丁塗水滑濕,然後,雙手持西,對准坑洞,用力猛沖,使泥丁嵌入坑內,如是一一如法炮製,再以膠泥將泥丁帽相間之空隙,糊砌相連,厚約三數寸,使其根深牢固,永不脫落,是則滴水不能滲失也,達到儲存用水之目的。同時天然雨水,經過深井地氣之儲,清涼甘甜,甚是絕好,井口覆以木蓋,留置綱綿,雨量過多時,則井水上漲,及井中黃土部位,即可隨之滲失,不致辭滿溢為患,三數年淘井一次,使其清潔,其是絕妙已極。【山西風俗】-窯底窯
窯底窯

所謂窯底窯者即為窯中窯出,通常在窯之後底或窯旁之地下,垂直打井狀深洞約10尺,再在洞底部位,向一方或分向左右二方,各再平行打挖窖窯兩個,窖窯口小內大,高可10尺,寬20尺,深約30尺許,如小窯狀,有增劈後路或通氣口孔者,用防不測。上面進口處,置以糧囤什物掩,不易為人發現,平時儲藏貴重財物,冬天儲藏甘薯、果、菜之類,時久不壞,以供過冬之用。戰亂時期,家不及走避,可以暫時躲藏,如備有食物飲料,射藏10天半月,不為人知。其間縱然被匪徒或賊兵杳知下面有人,也無可奈何,蓋因水攻不能,火攻不得,人又不敢下去,且匪徒系掠奪而過不能久留,是以家有得以保全性命。歷代北方多亂,先人為我民族之保種工作,實亦費盡心力矣。
【山西風俗】-關公文化節
關公文化節
關公故里運城每年金秋十月都要舉辦大型旅遊節慶活動——「關公文化節」。每年關公文化節都將舉辦精彩紛呈、聲勢浩大的開幕式。屆時,將舉辦庄嚴肅穆、氣勢恢宏的「金秋大祭」、設祭壇、齊三牲、鳴古樂、著古裝,其獨特的形式和濃厚的氣氛,將滿足您朝拜的心願。此外,還將有多次出訪國外,令國際龍人傾倒的天下第一鼓的絳州鼓樂和參加第七界亞運會並幕式的絳縣「飛龍「等文藝表演,它將讓您領略關公故鄉的民間文化風采和關公文化的底蘊。
居住禁忌

住宅房舍是人們定居的場所,也是人們一生當中近一半時間內的棲息地。特別是在農村,住宅作為個人財產的一部分,房子的多少、好壞,院落的大小,是衡量一個家庭貧富和家庭成員是否能乾的標志。所以,蓋房子無論是對於結婚青年,還是家庭老小,都是一件頭等重要的大事。

與城市建房一樣,在自然環境中選屋建房要符合「大自然」的規矩。當然,農村住宅還要符合傳統習俗的規矩。作為整個村莊的一部分,任何房舍的建設也要考慮與其他人家住房保持一種造型等方面的和諧。所以,住宅建築不僅要處理好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也要處理好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的社會關系。同時還要與習俗與信仰保持一致。和諧是問題的關鍵,民間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家業興旺、子孫昌盛,否則,家道衰敗,子嗣無繼,災禍橫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由此,在長期的歷史風塵中就形成了一系列民俗禁忌、規矩和講究。

山西農村的住房主要有兩大類,一是窯洞式住宅,一是建築式房舍。按照中國人的建房規矩,選地要順應自然地勢,坐北朝南,這是根據地理氣候環境,為了避風、向陽而設計的。靠山面水是一般的建房規則。忌諱房屋建在乾燥無水處,或背陰潮濕的地方,同時也避免選擇那些草木不生及正當流水的地方。凡是處在山谷沖射處、城門口、監獄門外、百川口的地方,絕不是建房的佳址。

總之,宅基地的選擇一方面順乎了自然要求,即有水有陽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們求神話、避鬼崇、躲戰亂、圖清靜、免災害、多生殖、恐爭訟的社會心理。

由於人口密度比較稀疏,也許還有受北方少數民族的影響,山西民間喜歡散居,山西也是個多山少平原的地區,因而坐北朝南的規矩在山區也有些變型。

在山西北部山區及呂梁一帶主房的方向是依地型而定的,並不一定是坐北朝南 。如在靈丘 ,一般東西南北哪面的山高,那一面就是土房的方向,其餘面則是配房,這也許反映了人們的崇高心理。這當然是在四面環山的情況下的選擇。

有些地方如臨縣,蓋房子講究對山不對溝,即背溝面山,以示吉利。但有些地方也不然,很多山區的房屋禁忌房子前面有高山和深溝,認為這是惡魔擋道,對主人不利。

晉南一些地方的房屋建築忌諱「靠空」,如果房子背後靠山崖、窖、地坑、溝渠等都會犯「空」,甚至連水井都是會犯忌的。但犯忌也有法破解,如果要清除這種現象,修上一條路橫在房子與被忌者之間,就可以化「空」為實,清災避禍。在平陸一帶的很多村莊,細心觀察可以發現,每個村莊的四個角上的房子往往略有變向,就是這種禁忌的結果,它反映了人們求「實」,求「穩」的心態。

「居不近市」,是山西民間習俗,這是中國傳統主流價值觀恥於經商的一種曲折反映。但農民們也非常忌諱自家的院落前面空曠而無遮掩,它往往給人以孤寂、單薄之感。

在晉中一帶 ,我們進行田野調查時看到許多有趣的現象 ,一些村落中,那些建在村邊及外圍的院落,為了避免直對空野,他們所採取的辦法是把院門轉個方向朝村裡開,不朝村外開。如果不得以朝外開,還有一個補救辦法,即在大門頂上放一瓶子,叫「風水瓶」,把瓶口朝向空曠的門外,據主人說這樣可以把野外吹來的邪氣盛在瓶裡面,以免影響住宅里人的平安。

今天,感興趣的人在山西的許多農村都可發現,那些商店、學校等公共建築往往都建在村莊的外圍,背靠荒山野地,人們將這些建築建在村莊外圍,是要把原來處在村邊的院落圍在裡面,禁忌的作用在這里是顯而易見的。

在山西農村,建築房舍很講究格局,一般以一院四屋為定格,主房、偏房、院門、廁所各有定位,不可錯亂,否則不吉。其中,特別忌諱把院落建成刀把形,刀把殺人不用刀,兆家敗人亡。

在建房之時,門的設置屬於「立門戶」的大事,在建築中是甚為重要的。院門被視為人的臉面一樣是家庭的臉面,「立門戶」甚至成了成家立業的代稱,所以禁忌也最多。

一般講,農村的院門忌沖河流、水井,恐被水射而生災起禍。院門直對巷口也是不允許的,巷口是一支土箭,射向家中不祥。在晉南俗傳「街門不走西北門,西北高而東南低,面向西北走脈氣。有錢不住東南房,冬不暖、夏不涼。」如果不能避,就要在院門口上鑲嵌一面鏡子,即所指的「八卦鏡」、「照妖鏡」以破解,此種現象在晉南農村極為普遍。

此外,兩戶家門徑直相對也是犯忌的,院門若如鄰家相對,忌正沖,也忌門小。俗以為兩門相對,雙方都不吉利,尤其是門小的更遭其害。所以,在農村兩門相接相對的現象極為罕見,即使有相對者也只是斜對,彼此錯開。

對於一個院落來說,一般以向東的院門為善,向西的稱陰門,除非萬不得以一般不開西門,否則必須在門口安一屏障,或在胡同口正對的牆壁上鑲塊石碑,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之類的字樣,以避邪風鬼魅的騷擾。

院門直對家門和窗戶也是需要迴避的。打對的門額窗額裝鏡子破解。此外,一般農舍院門之內也必有斷壁牆以擋之。在呂梁一帶,院門築起來以後還要掛上桃木弓、柳木箭用以鎮邪。

總之,這一類關於建房建院中門的開向 、方位的禁忌 ,一方面是與「開門卜凶吉」的俗信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門為家防之用」,都是盡量力求避凶趨吉的。當然,也是建房格局定位之中最受重視的。

房屋修好後,主人們喜歡在空盪盪的院子里點綴一些花草樹木。對於山區農家小院來說 ,最好是種上幾顆樹,在離石一帶講究最好不種開花樹,而在交城一帶又忌種桑樹,除了當地俗傳的桑仙樹「傷心」之外,作為一種禁忌,桑與喪諧音,人們認為這都具有某種傳染性,不吉利,桑往往被人們諧音為喪失人口,留不住後代,所以不種。晉南有些村莊則忌在院中栽種葡萄樹,認為不吉。

在同一處聚居的各家鄰里,建房的高度按習俗應大體一致,忌南鄰和西鄰的房子高過自已的屋子。在晉南俗傳「北高不算高,南高壓斷腰,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如果一家的房子比另一家低了,那麼就要在中間的房屋頂上多築一磚高,或修築一個小小的類似廟宇的亭子,以保持平衡。居高不讓者,顯然有居高臨下之勢,以勢壓人,據說會壓了別人的運氣和吉利,甚至風水。大病小災都會歸因於此。這種情況在農村會導致鄰里糾紛,甚至會結下世代怨仇。

廁所的位置也是要慎重考慮的;一般安置在西南角,有「五鬼頭上安茅房」之說,排水溝也不能通過別人家的宅院,更不可正對別人的家門。鄰家屋檐的水也忌滴在院中,認為是污水、憨水,影響自家運氣。此外,房屋頂上如修建吉獸猛獸者,也不能讓脊瞰吻獸張開大嘴面對人家,有吃掉別人之嫌。這類禁忌在山西汾河古地的人口稠密村莊中更為多見,不僅具有巫術色彩,更有一些舊時代禮法的陰影【山西風俗】-晉劇
晉劇

晉劇,原名中路梆子,它是在蒲州梆子孕育下產生的一個劇種,起初主要活動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即清代的太原府、汾州府及平定州所轄的各縣。後來,由於發展迅猛,流傳地區逐步擴展,社會影響越來越大,直至成為今天山西省戲劇的代表劇種——晉劇。

關於中路梆子的起源,曾經是晉劇史研究工作者多年爭論的一個問題。從我掌握的資料考證,中路梆子的起源應在清代咸豐年間為妥。因為在此之前,從大量舞台題所揭示的山西中部城鄉戲劇演出中,主要為蒲州梆子、京都花腔班(今北京劇)和江南絲竹班(南崑曲)三種,根本未見有關「中路梆子」的記述痕跡。只是到了道光初年,被當時稱作山西梆子的蒲州梆子再度復興,所謂:「道光皇帝登龍廷,山西梆子又時興」時期,蒲梆北上,來到了晉中、太原一帶演出,不僅轟動了太原,而且也震撼了北京,這也正迎合了中路地區崛起的一批富商大賈們的娛樂要求,於是他們就以承包形式,邀請蒲梆班社在中路演出,這就是中路富商承辦戲班的開始,但劇種仍為蒲劇。其代表班有平遙縣的萬和班、小平遙班,及介休縣的吉慶班等。

到了咸豐初年,蒲梆開始冷落下來,此時正值太平天國起義發生,義軍一部於咸豐三年八月到達山西平陽府(今臨汾市),其矛頭直指清王朝的首都北京。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包括蒲劇在內的外地劇種,很少再來中路地區演出了,致使中路地區出現了一個戲劇活動相對空缺的時期,這對酷愛著戲的中路群眾,尤其是富商們來說倍感失望,於是少數人便開始邀請賦閑文人、票友以及秧歌、皮影藝人等,組織研討班子,擬創立自己的劇種。到了咸豐中後期,經過眾多班子的努力研討,終於在繼承蒲梆音韻和鑼鼓經點的基礎上,結合中路秧歌等的唱腔特點,初步形成了中路梆子的雛形班社,並開始試點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榆次黑店班和祁縣三慶班,參加藝人,除了滯留的蒲梆藝人、秧歌及皮影藝人外,還有吹鼓手、店員、礦工、票友等。

到了同治初年,山西社會秩序好轉。新型中路梆子的出現,也受到了更多富商財主們的親睞。於是以祁縣城城金財主為代表的太谷、榆次平遙、孝義、介休等地的財主們,先後成立了上、下聚梨園班、四喜班、四興班、四慶班等班社,他們在演出實踐中,互相學習,不斷改進,使唱腔及文武場面日趨完善;又學習外地劇種管理班社的經驗,使戲班逐步走向了正規化。戲班人員,除文武場保留中路籍藝人外,其他演員大都以高薪從蒲州聘來,所以民間有:「祁太鎦子,蒲州丸子」的諺語。其次,大商家還修建戲房院,購置蘇杭刺綉行頭,增添運輸車輛,制定演出計劃。如戲班自負運輸,每個台口大都演出3天,每天上、下午,晚三開戲,戲班自辦伙食。每年農歷十月十五日垛箱歇班,藝人放假,次年正月再來組班。班主宏觀領導,具體事物由承事人、掌班人負責。
太原年俗

生活中有節日,節目中有民俗;風俗使節日代代傳承,節日使生活五彩斑斕。舊時,太原地區月月有節日,而最隆重、最熱鬧,風情最濃厚的要數過年了。

舊歷年的正月初一日,民間稱過年,為區別於公歷元旦,後來又稱過大年。舊日,臘八節過後,太原人就忙著准備過年了,氣氛一日濃似一日。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為大掃除之日,俗稱「胡打掃日」。從這天以後,年事准備工作達到高潮。過去太原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准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

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

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後僅在過年時於錢垛、錢櫃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

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天倉節之後。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後祭星神,於院內點燈七盞,象徵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

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鍾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徵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

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隻,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於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麵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製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穀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穀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於院內。供後復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麵和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穀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剪的紙人,置於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製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檯,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牆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瓮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餵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清徐縣一帶的習俗,於年節之前准備祭品「棗山」(用面加棗蒸熟)。灶神之前供糯米粉製作的供品,長方形,分十二格(有閏月加一格),每格栽棗一枚,俗曰「谷根」。另一種供品用小米飯一盆,上加一枚柿餅和棗,俗稱「隔年撈飯」。溫飽之家還供以全牲之羊、豬頭以及水果、核桃、柿餅、油麵(用起面炸成)、黏之類。元日迎神與他處不同。按時憲書所載明的喜神方位,用柏葉、石炭撿到長竿上,矗立於屋上,同時用紅紙貼於新帚放到屋上。供神的屋前用紅紙條加十字於石炭上,兩塊石炭之間夾以百束香,點燃,俗稱「嫩香」,表示敬迎一切吉神。元宵節的文藝活動從正月十四日開始,各村踩高蹺、跑旱船、推花車、舞龍燈、壘塔塔火、打鞦韆、游九曲,一些大村集鎮還有背棍、鐵棍、桌棍、抬閣,扮演各種戲曲人物故事上街表演,製作精巧,裝飾華美,舞技優美動人。

不僅都市鄉村,各廟宇在過年時亦熱鬧非凡。晉祠各廟於五更大門洞開,張燈結綵、燒積薪、迎神,設餅餌棗梨祭祀。

舊日過年,太原一地尚有許多風俗故事,表現出那時人們的忙亂、繁瑣、迷信心態。

大同春節生旺火

大同地區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它與當地人的衣食住行必然要發生各種聯系。因此,煤的作用遠在古代就已滲透到風俗民情之中,其中生旺火就是當地的一種風俗習慣。

每逢春節除夕晚上,家家戶戶院落門前都要用大塊煤炭壘成一個塔狀,名曰旺火,以圖吉利,祝賀全年興旺之意。裡面放柴,上面寫個大紅字條"旺氣沖天"。等午夜十二點,鞭炮齊鳴之時,將旺火點燃。點燃後,火苗從無數小孔中噴出,狀若浮圖,既禦寒,又壯觀。大人孩子們圍起一圈,有的做游戲,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要來烤火,以圖"旺氣沖天"。孩子們也可以走街串巷觀察評論火堆大小,誰家的火堆大,著的旺,誰家的旺氣也大。正如清朝《大同縣志》所述:"元旦,家家鑿炭伐薪壘壘高起,狀若小浮圖。及時發之,名曰旺火,即省城達達火也。"

如今,生旺火之風俗習慣,在大同又有發展。不但在過年時生,就連平日辦婚喪大事或者重大節日時都生,有的是在冬季為了取暖;有的是在夏季以圖吉利。若論旺火規模之宏大,造型之講究,當以懷仁旺火為最。它有四大特點:一、選煤精良。在元宵節前預選優質原煤,用機械或者人工挖掘出來,再精心切割成整齊方塊;二、造型美觀。必須聘請高明師傅將旺火壘成底小、肚大、頂尖、內空的寶瓶形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燃燒凈盡而旺火不塌;三、逐年增高。為了達到一年勝似一年之喻意,要求壘砌旺火時,每年都要比前一年增高一些,具體增高的尺寸大小,則由主人心中的期望而定;四、規模龐大。每年懷仁縣城內街道都要壘砌五六十座巨大旺火,其中最大者用80噸煤壘成,高達三丈,可謂規模龐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