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運河旅遊服務公司
㈠ 杭州運河旅遊
今年杭州「國慶」推出水上黃金旅遊線(9月27日開始運行),運河遊船通航時間為7:00——22:00
1.西溪濕地—五常港—餘杭塘河—運河
整條航線共設7個站點,其中設置4個大型綜合站點:西溪站設旅遊接待、船舶調度、船員宿舍、浙大站、古墩站、古翠站。
2.上運河—勝利河—上塘河
航線的航行范圍為:上塘河朝暉至天都城,及由上塘河經勝利河至京杭運河往返。全程航行時間約90分鍾。
3.運河—錢塘江—六和塔.
從武林門碼頭出發,穿越三堡船閘經錢江四橋至錢江一橋,全程約1個半小時。
4.水上巴士游(拱宸橋埠——艮山門埠),包船主題游等。
據悉,從10月1日起, 「水上巴士」公司將開出多條觀光線路,主要有:
運河夜遊晚上19點30分從武林門水上巴士碼頭上船,沿途可欣賞西湖文化廣場\艮山十景\石欄長陣\石弄潮聲\御碼頭\忠亭\拱宸橋等景點,並在演出點隔岸觀看錶演,21點30分左右返回武林門碼頭,價格35元/人,1.4米以下兒童20元/人。
江觀潮10月6\7\8\9日,每天下午12點30分從武林門水上巴士碼頭出發, 16點30分左右結束行程,價格60元/人,兒童30元/人。10月6日還有觀夜潮活動,價格A線上艙138元/人,下艙118元/人;B線118元/人,學生80元/人,1.4米以下兒童60元/人。
關於碼頭:錢塘江水系4個碼頭、運河濮家碼頭、連同餘杭塘河古登路站、古翠路站、西溪濕地站等3個站點,將與運河現有的武林門、拱宸橋、信義坊、大關、施家橋、艮山門等6個碼頭,形成一個溝通運河、錢塘江、餘杭塘河三大水系的水上公交、旅遊網,乘客可在這些站點間任意選擇乘坐。
㈡ 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旅遊開發情況
京杭大運河在淮安境內長達68公里,被譽為「母親河」,她用女神般優美英姿,帶著遠古的典雅風韻,迤邐穿過淮安古城,為這方沃土送來了蓬勃生機和奼紫嫣紅,成就了淮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興旅遊城市的地位。京杭大運河進入淮安後,在淮陰水利樞紐處分為兩支,一支為古運河,亦稱里運河,它西起淮安市區西側的淮陰船閘,向東北經大閘口、板閘、河下古鎮,穿越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至楚州區南端的淮安船閘,是一條具有防洪、排澇、供水、通航及南水北調輸水任務的綜合性利用河道,屬江蘇省江水北調第二個梯級,和大運河共同承擔輸水每秒100立萬米的任務。另一支為新辟大運河,為里運河裁彎取直另闢的新河,起於淮陰區楊庄,至楚州區與里運河匯合,目前,主要作用是航運、灌溉和區域排澇。該河在淮陰樞紐分別與里運河、二河、鹽河、廢黃河交匯,在淮安樞紐分別與里運河、灌溉總渠平交,與淮河入海水道立交。
從1990年至今。重點建設了淮安三線船閘、淮陰三線船閘和「水上立交」淮安樞紐工程,實施處理了中、里運河有關險工段。續建的橋梁工程有里運河淮陰一號橋、中運河許渡大橋和五河口特大橋。並結合打造運河旅遊文化長廊,對里運河以及與之相通的清安河、文渠河、越河大塘、缽池山景區水面等進行清淤疏浚,在岸邊灘地栽花種樹植草,合理調度涵閘、泵站,使整個城區水體靈動變美。
——城市建設:淮安市城市建設挖掘漕運文化底蘊,打造「運河之都」品牌,圍繞綠水特色,完成了里運河、大運河綠化風光帶,古黃河生態園、中洲公園、荷花公園、缽池山公園等游園綠地相繼建成,新增公共綠地304萬平方米,使淮安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綠中城、城中綠」的自然生態城市。中心城市建城區面積現在達到8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3萬人。京杭運河的水運條件及兩岸環境的改善,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現在,淮安沿運河建廠、建科技和工業園區、建物流中心等,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很多客商還看中了淮安運河的綠水,紛紛投資淮安房地產,依水靠綠、鱗次櫛比地建起了新型花園式居民小區,使淮安加速向最佳人居環境城市邁進。
——風光旅遊:里運河沿線具有典型的蘇北水鄉古鎮風貌,沿河人文景觀品位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蘇皖邊區政府舊址、鎮淮樓、文通塔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眾多民居古建築,展示了蘇北民間、民俗文化。運河還串聯了碼頭古鎮、清江城、河下古鎮、楚州古城,見證著淮安歷史的變遷。2002年,我市確立了以淮安中洲島運河主題區,楚州三湖一鎮主題區為主體,以里運河為紐帶,打造「古運河文化長廊」淮安旅遊的黃金線。目前已建成大運河文化廣場、美食一條街、東西大街、碼頭鎮韓侯故里景區、康熙運河水上游線路。中洲島公園、三湖一鎮、入海水道、里運河河岸景觀、碼頭鎮、慈雲寺、文廟風貌區。2005年8月淮安里運河風光帶已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水鮮美食:淮安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淮揚菜」的主要發祥地就是在運河一線。淮揚菜至所以鮮美,主要原因是其生於水性、妙於水性。大運河水豐草肥,水產四時不絕,魚、蝦、鱉、蟹、螺、蚌、蜆品種繁多,其中魚類品種最多,青、鰱、刀、白、銀、鯿、黑、鰻、鰍、鱔、鯰、鱖、鯉等等,多是淮揚菜必備。家常淮揚菜「熗三螺」用的河蚌、螺螄、蜆子,帶有運河特有的水土清新滋味。而水生蔬果類有藕、蓮、慈姑、芋頭、菱角、芡實、萵苣、茭白、水芹、蒲菜、蘆蒿等,這些水生類植物則更深得運河水滋潤,給品嘗者送去野趣和清香,增添了淮揚菜的神奇和活力。「一著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名揚四海的淮揚蒲菜,只有運河楚州段的潔白肥美,有「天下第一筍」的贊譽。
㈢ 設計一條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路線
京杭大運河流經棗庄市西段68公里,與冀、蘇、浙、滬等省市相通。港航運輸方興未艾,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樞紐。台兒庄船閘是進入山東省的第一座船閘,也是山東省目最大的船閘。溝通南北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南北運輸的重要碼頭。運河的自然風光和十里港灣的奇特景緻熔為一體,形成了運河觀光線,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觀賞萬頃荷花,又可南下蘇杭領略江南秀色。
京杭大運河1194公里,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人工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大運河繁榮了我國經濟發展。至今仍在某些流域發揮著作用。
京杭大運河兩岸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鎮,流經我國的十八個城市。其中流經山東省的德州市最北邊,運河在這里轉了一個S型的彎,形成兩個圈地。千年的古運河留下了古老的傳說:聽老人們說運河上有七十二個「潭」,在流經這里就有三個,即是運河斷流,這三個「潭」也從來沒有斷過水,而且是深不可測,有好事者用繩子拴上稱鉈探底,可幾根繩子都沒能探到底。這三個「潭」都有名字,最南面的叫「黃鼬丁」,中間一個叫「丁家門樓」,最北邊的叫「大流」。這三個地方都分別有著一段神其的傳說。(中央台的話說運河也沒有說過,但在當地確有流傳)運河的右岸就是河北省,在這里以運河為界,在左岸靠護堤有一個村莊。德州市最西北的一個村子。
㈣ 圍繞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項目有什麼
這個應該資料還滿多的 你先看 不夠了我在添加
運河文化旅遊帶是指京杭大運河經過濟寧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龍王廟至南陽鎮為重點區段,其中三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城區古運河、汶上南旺鎮古運河和南陽鎮古運河。濟寧市區為核心地段。濟寧城區作為「運河之都」,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中央樞紐。開發目標是綜合保護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走廊,完善並豐富濱水遊憩功能,打造融運河旅遊、都市旅遊、古鎮旅遊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旅遊帶,形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以重組濟寧市旅遊空間結構,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產品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段、三區。一廊為大運河遺產走廊,兩段為郊野運河段和湖上運河段,三區為南旺水利工程旅遊區、運河之都旅遊區和南陽古鎮旅遊區。其中,運河之都旅遊區細分為懷舊河都主題旅遊區、時尚河都主題旅遊區、夢想河都主題旅遊區和城郊濱水遊憩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河都之門、太白樓改建工程、河道總督衙門恢復工程、濱水休閑步道系統。
項目前景預測 濟寧作為「運河之都」其內涵是「運河文化之都」,運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同時作為最高管理衙門的所在地,又能具備其它城市的運河段所沒有的獨特氣質。因此,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開發,將不僅僅是單純的旅遊開發,而是把握時代機遇,通過運河文的復興,促進濟寧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京杭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運河旅遊的興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為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項目投資回收期約8年。
徐州11.5億元打造大運河旅遊風光帶
「徐州古運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今年全線啟動,總投資達到11.5億元。」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旅遊局的這則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徐州市旅遊局綜合規劃處季華副處長介紹說,徐州市郊大運河風光帶規劃面積為3萬畝,主要建設大運河博物館、乾隆行宮、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園、水上運動區及遊船碼頭等,項目以大運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挖掘徐州的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大運河風光帶。
「徐州作為中原要沖,自古就是京杭運河中段重要的中轉樞紐,一直以來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兩水匯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五省通衢'的美譽,可以說古城徐州的歷史就是運河航運的歷史,古城徐州的歷史文化構成了中國運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遊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會上這樣介紹。
徐州為什麼要進行大運河旅遊開發?據了解,京杭運河徐州段全長210公里,沿途各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跡眾多,有北洞山漢墓、土山古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徐州市挖掘運河文化,開發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㈤ 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杭州運河集團文化旅遊有限公司於2015年04月01日在杭州市拱墅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孫文英,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一般經營項目:圖書報刊、預包裝食品的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孫文英
成立時間:2015-04-01
注冊資本:2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3010500035795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拱康路77號(富康大廈)B座19樓1901室
㈥ 京杭大運河有沒有一條專門的旅遊路線
現在沒有了!
京杭大運河流經棗庄市西段公里,與冀、蘇、浙、滬等省市相通。港航運輸方興未艾,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樞紐。台兒庄船閘是進入山東省的第一座船閘,也是山東省目最大的船閘。溝通南北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南北運輸的重要碼頭。運河的自然風光和十里港灣的奇特景緻熔為一體,形成了運河觀光線,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觀賞萬頃荷花,又可南下蘇杭領略江南秀色。
京杭大運河1194公里,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人工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大運河繁榮了我國經濟發展。至今仍在某些流域發揮著作用。
京杭大運河兩岸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鎮,流經我國的十八個城市。其中流經山東省的德州市最北邊,運河在這里轉了一個S型的彎,形成兩個圈地。千年的古運河留下了古老的傳說:聽老人們說運河上有七十二個「潭」,在流經這里就有三個,即是運河斷流,這三個「潭」也從來沒有斷過水,而且是深不可測,有好事者用繩子拴上稱鉈探底,可幾根繩子都沒能探到底。這三個「潭」都有名字,最南面的叫「黃鼬丁」,中間一個叫「丁家門樓」,最北邊的叫「大流」。這三個地方都分別有著一段神其的傳說。(中央台的話說運河也沒有說過,但在當地確有流傳)運河的右岸就是河北省,在這里以運河為界,在左岸靠護堤有一個村莊。德州市最西北的一個村子。
㈦ 京杭大運河現狀和保護措施
京杭大運河有著輝煌的歷史,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但今天,大運河面臨的處境讓人擔憂:自然環境污染嚴重,文化遺存毀損流失驚人,社會經濟功能銳減等。為保護京杭大運河,支持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北京科技大學成立了「京杭大運河學生調研團」,赴運河沿岸6個省市、18個城市進行調研,並對社會公眾進行運河知識普及,攜手推進申遺工作。
今年11月,在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調查報告獲一等獎。本報現刊登調查報告中「運河歷史與文化」部分,以饗讀者。
調研方法
■ 請國家文物局和北京科技大學考古科學技術方面的專家對調研組成員進行培訓。
■ 調研團通過徒步、騎自行車等方式,對運河的水源、水質、水利設施及周邊環境等進行實地考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調研團通過與運河沿岸百姓交流,了解運河的變遷,已流失的民俗文化等。
■ 調研團主動聯系運河沿岸城市政府和相關機構,組織系列座談會。
在整個調研過程中,調研團共發放運河知識宣傳資料15700餘份、調查問卷2581份,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487份,開展「保護運河,支持申遺」萬人簽名活動,活動輻射人數近百萬。調研團隊還采訪了70餘位專家學者和政府官員,並與天津市水利局、漳衛南運河管理局、滄州市文物局等26家政府相關部門進行了座談。
京杭大運河開鑿於春秋末期,成形於隋,發展於唐宋,元代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運河體系,經過歷代的修治、改道,最終形成了一條全長1794公里的「黃金水道」,至今已有近2500年的歷史。
京杭大運河作為古代溝通南北的黃金通道,一直是歷代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命脈,在促進經濟繁榮、融合南北文化、傳承民族精神等各個方面發揮過極其重要的作用。京杭大運河流域廣闊,文化古跡星羅棋布。
京杭大運河的昔日輝煌何在?現在面貌如何?為什麼申遺之路如此艱辛?帶著上述問題,北京科技大學京杭大運河學生調研團組建了13支調研小分隊共144人,奔赴京杭大運河沿岸6個省市、18個城市,對大運河進行為期半年的全面調研,同時沿河發起「保護運河,支持申遺」萬人簽名活動。
京杭大運河南北情況差異大,存在問題各異,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 自然環境破壞嚴重
主要表現為水源減少,水量不足;污染嚴重,水質較差;水利設施管理失范,水利工程已經嚴重老化,大部分年久失修,已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於運河南北河段情況的不同,同樣的設施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運河周圍環境不佳,大運河的管理被分割給沿途的各個省市管理,這給運河的整體保護和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再加上一些沿岸居民環保意識不高,運河整治難度較大。現代運輸業的發展使運河的航運價值大打折扣。
■ 社會經濟功能退化
1. 航運功能發揮不足
京杭大運河曾經擁有發達的航運,是南北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和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水道。即使現在,每年也約有10萬多艘船舶長年在運河上航行,年運輸量3倍於京滬鐵路。但從目前大運河的水位、水利設施等整體情況來看,大運河已不可能全線通航,有近半數的河段已停止航運。大運河全年通航里程僅為800多公里,季節性通航里程也只有1000多公里。
2.難於滿足兩岸農業灌溉和生活用水需求
在調查中僅有30.25%的沿岸居民認為運河水依然可用於燒菜煮飯和洗澡洗衣服等日常清潔,大多數居民已經基本沒有使用運河河水的概念。
■ 文化遺產損失驚人
京杭大運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百姓,孕育了一座又一座的名城古鎮,留下了一處又一處的文物古跡。
各地居民對運河沿岸文物古跡及風俗習慣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差異,還需加強對運河文化的宣傳教育。
文物古跡的損毀
在運河沿線,已經公布和注冊了65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109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9座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以北京通州為例,36公里的運河沿岸有燃燈舍利塔、石壩碼頭等100多處與運河有關的建築,2000多件可移動文物。另外,運河部分地段的文物保護規劃也在制定中,一些河段還展開了環境整治、搶救修繕文物等工作。如浙江杭州的小河直接編制了歷史街區的保護規劃、杭州市建設了運河博物館等。在江蘇蘇州寒山寺,景點沿河而建,保護工作也很完善,導游也在遊客游覽過程中大力宣傳介紹當地的歷史文化。無疑,在旅遊等產業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可以更好地呼籲大家保護文化遺產和繼承歷史文化精神,但這些都必須建立在有統一、完善、健全的保護措施的基礎之上。
調查發現,一些地方對運河沿線殘留不多的古宅、古街、古巷以及深埋地下或為草木掩映的閘壩、堤岸、碑刻等,不僅沒有發掘整理或採取相應保護措施,相反還大興土木製造偽古跡、兜售假古董,人為地破壞了運河的原貌。例如,天津古宅的拆除、泊頭段「正太茶莊」的居民區改建、蘇州西山的建築等,由於得不到有效保護,目前正以每年約為20%的速度消亡。
民間工藝的流失
民間工藝是民間藝人按照自己的生活習慣和審美視角,就地取材,以手工方式創作的工藝美術品,是民間文化的鄉土瑰寶。運河水養育了心靈手巧的運河人,他們創造了一批批頗具地方特色的民間工藝。
運河沿岸有農民畫、剪紙、泥玩、布玩、面人、風箏、彩燈、玩具、糖人、木雕、石刻、刺綉、木版年畫、草編、柳編、刺綉織錦等民間藝術形式。其中江蘇徐州流傳至今的30餘種民間藝術形式保留完好。東昌府區民間工藝作品眾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東昌年畫、梁水葫蘆,聊城(古時為東昌府)與濰坊楊家埠並稱山東兩大民間畫市。
但是民間工藝正日漸消亡。在家家有蘇綉、人人知蘇綉、戶戶懂蘇綉的江蘇百家名鎮——蘇州滸墅關第一鎮,原本盛行的特色草編工藝,在蘇綉的繁榮發展中卻消亡殆盡。手工業的發展無疑帶來了商業的活躍和城市的興起,但在市場競爭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較為困難,受到忽視。伴著城市的大規模改造,運河沿岸的歷史文脈也變得漫漶不清。老藝人在老去,技藝後繼無人。保護是在與時間賽跑,搶救工作迫在眉睫。
民間藝術的沒落
大運河吸納融匯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民俗、飲食服飾、宗教信仰、官民儀禮等,形成了獨特的運河風情和民俗文化。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市井文化,即人們通過舉辦各種節日活動,期盼香火興旺、風調雨順、萬事如意。如每年春節,龍燈、旱船、高蹺、獅子舞,走街串巷,絡繹不絕,熱鬧非凡。此外,百餘種曲藝也見證了運河人的文化生活。以天津為例,曲藝包括評書、相聲、梅花大鼓、樂亭大鼓、西河大鼓等近20餘種。
然而,隨著運河功能的衰退,運河價值的銳減,由運河哺育的民間藝術也難逃沒落的命運。運河沿岸某些村落處於自然發展狀態,許多地方連基本的娛樂活動場所都沒有。大多數地區,尤其是經濟落後地區,不同程度地出現了「文化沙漠」和「文化死角」。
其中最典型的是已收入在《中國民間歌曲集》的運河號子。北部運河沿岸常年居住的人們都還會哼唱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運河號子,但由於運河的缺水甚至斷流,已無法在河岸邊聽見船夫們拉船時高唱出的真實的運河號子。這種在漕運中形成的民間藝術,隨著漕運的衰退,如今已漸漸成為「千古絕唱」。值得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重視運河號子這種運河文化的傳承,目前通州、揚州地區運河號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在進行著。
京杭大運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遺產,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但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諸多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注意。我們認為,除了對大運河缺乏統一規劃管理和部分公眾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相對薄弱等原因外,主要還有以下兩點原因:第一,運河文化的相關研究工作停留於表面,在文化、歷史等方面,尤其是非物質文化方面的研究相對薄弱;第二,當今社會上部分人對財富的認識局限在眼前利益,忽略對古文化的傳承和保護致使文化遺產由於缺乏經濟效益而日漸消亡。
■ 保護對策及申遺建議
雖然京杭大運河所面臨的問題較多,但運河沿岸各級政府也正在加大對運河保護和治理的力度,紛紛出台相關保護政策和方案,不斷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隨著申遺和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大運河受到了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
我們建議建立統一管理協調機制,成立多方參與的京杭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組。其參與主體應包括文物保護機構,運河沿岸地方政府,水利部、交通部及其對應的基層部門,運河相關工作人員、專家學者等,從而統一管理、協調沿岸各地對大運河的保護、管理、開發及申遺工作。
■ 旅遊資源開發負面效應過多
調查發現,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不僅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利用,在有限的開發中還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1)旅遊資源開發不足
京杭大運河沿岸既有寺塔廟院、古街巷道等文物古跡,又有戲劇曲藝、燈彩陶塑等民間藝術和民間手工藝,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在調查中有群眾說:「我們這里有唐代的石板、宋代的瓦、明代的門檻、清代的窗,內部還有現代化設施。」但是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資源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經濟產值低。
(2)不合理開發破壞旅遊資源
沿岸城市在對運河的旅遊開發中缺乏合理的規劃、保護,許多河段的旅遊開發盲目地推陳出新,沒有合理劃分緩沖區和保護區。開發商們為了建造熱門旅遊景點,大興土木建造運河文化廣場、運河公園等。過量建設樓群,隨便改造河道,使大運河的原貌及沿岸的文化遺產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運河古文化與現代都市氣息沒有合理結合,也不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部分被訪者對運河申遺的了解情況和支持程度
北京到天津段:
知道杭大運河現在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有39.42%;問及京杭大運河有必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認為沒有必要的為24.24%,有必要的為42.42%,說不清的為33.33%。
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為92.65%,不支持的為2.21%,說不準的為5.15%。受訪群眾了解了保護大運河的重要性後,很大部分的民眾都表示支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徐州到宿遷段:
有將近60%的人不知道京杭大運河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當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京杭大運河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必要,並且給與支持。
吳江到杭州段:
知道京杭大運河現在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有54.93%;問及京杭大運河有必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時,認為沒有必要的為1.41%,有必要的為94.37%,說不清的為4.23%;支持京杭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為98.59%,不支持為1.41%,說不準的為零。
部分被訪者對運河歷史的了解情況和運河文化的認識
北京到天津段:
對京杭大運河的歷史一點不了解的為12.78 %,有一點了解的為57.89 %,基本了解的為25.56%。對當地與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不知道的為41.67%,知道一些的為58.33%。對地方曲藝、舞蹈、戲劇、文學、民間藝術、民間傳說、民俗的了解方面,不知道的為53.85%,知道一些的為46.15%。
天津到滄州段:
50.2 %的被訪者選擇對京杭大運河的歷史「有一點了解」,18.7 %的被訪者選擇了「基本了解」,很了解和一點不了解的各佔15.6%。在被訪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能說出有關運河的傳說故事,但很少有人知道運河具體的歷史,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不知道自己家門口那條水溝就是京杭大運河。
徐州到宿遷段:
大多數人都對京杭大運河歷史多少有些了解,但是對於和運河有關的文物古跡,大家知之甚少,一般知道的有秦淮河與瓜州古渡。而對藝術和民俗,有30%左右的人有所了解,知道有安徽柳琴戲,安徽黃梅戲,越劇,豫劇,花鼓戲。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一日電(記者 馬海燕)今天下午,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大運河保護與『申遺』」集體采訪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透露,中國將採取八大措施保障對大運河的保護與恢復。
這八大措施是:第一,對大運河文化遺產進行全面調查,摸清家底。第二,根據文物普查情況,及時把相關文化遺產公布為保護單位和歷史村鎮。第三,建立健全大運河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包括制定大運河保護條例。第四,開展大運河整體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第五,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做好搶救性考古發掘和保護工作。第六,建立健全適應大運河跨地域、跨流域、跨部門的保護管理體制,明確相關的保護責任。第七,深入開展大運河保護的社會宣傳教育。第八,增加對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的投入。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運河,大運河流經今天中國行政區劃的六省兩市,貫通了東西方向的五大水系,是中國重要的南北水上通道,同時也是防洪灌溉工程。濟寧以南的段落至今仍在通航,但濟寧以北的段落已經斷流。
據介紹,運河文化遺產的內容,既包括河道、碼頭、船閘、堤壩、橋梁等水工設施,也包括運河沿岸的崖谷、官倉、會館、驛站、廟宇等相關設施,還包括依託運河發展起來的歷史性城鎮、街區、村鎮,同時還包括與大運河相關的非物質遺產。
單霽翔說,中國已經列入「申遺」名單的大運河共涉及文物保護單位六百五十四處,其中一百零九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座城市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㈧ 杭州運河遊船的旅遊線路有哪些
路線一:塘棲一日游 150元/人
上午: 08:30武林門碼頭(環城北路208號坤和中心邊上)集合
09:00武林門碼頭坐漕舫至古鎮塘棲;沿途品茶賞運河兩岸風光,湖墅八景,看楊柳依依,聽導乘講一段運河歷史文化,悠悠一段閑情,感受運河身深厚的文化底蘊……至古鎮上岸,走水坊、逛古街、穿廊檐、鑽里弄,游塘棲五街、乾隆御碑、三條半弄、市南水坊等勝景,全景體驗江南十大名鎮之首塘棲古鎮的獨特魅力……(中餐自理,自行品嘗塘棲特色名菜、名吃、名點,如爛糊鱔絲、細沙羊尾、粢毛肉圓、糯米鍋巴等特色美食,還可采購麻酥糖、乾菜餅、塘棲板鴨等特產)
下午:14:00指定碼頭集合,乘遊船返回武林廣場, 結束一天輕松愉快的行程
路線二:運河夜遊 100元/人
夜運河,越運越美麗。每當夜幕降臨時,她便褪去光環,沉寂於喧囂之中。讓運河的美,在夜色中延續,喚醒黑夜中沉睡的運河。
運河夜晚的照明燈以柔和的藍色、綠色為基調,可隨季節變化的彩色光,秉承簡潔、自然、節約理念,細節背後所蘊涵的運河深厚文化底蘊,讓人感嘆,讓人折服。晚上,運河升騰而起的自然水汽和真實的霧氣將照明效果放大,可給予游覽者強烈的感染力。
榮獲「國際·人·光」大獎的運河亮燈,在河兩岸創造出唯美的薄霧視覺效果,呈現運河夜間優美的曲線輪廓。
路線三:香積寺——拱宸橋 20元/人
香積寺碼頭觀景:
1.大兜路歷史街區:美食、休閑、運河文化(以中高檔特色餐飲為主)
2.香積寺,城北第一寺·運河第一香(唯一以供奉「廚神」為主殿的寺院)
3.天下糧倉——富義倉創意空間
4.勝利河美食街(以大眾小吃為主)
拱宸橋西土特產碼頭觀景:
1.橋西歷史街區(不出杭州,就能體味江南水鄉的神韻)
2.橋西歷史博物館群(免費開放,周一閉館):刀剪劍、傘、扇、手工藝活態展示館、中國杭州工藝美術館
3.拱宸橋及運河文化廣場、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4.運河天地/大河造船廠:老船廠·新生活
㈨ 杭州旅遊線路
運河旅遊路線:
1.西溪濕地—五常港—餘杭塘河—運河
整條航線共設7個站點,其中設置4個大型綜合站點:西溪站設旅遊接待、船舶調度、船員宿舍、浙大站、古墩站、古翠站。
2.上運河—勝利河—上塘河
航線的航行范圍為:上塘河朝暉至天都城,及由上塘河經勝利河至京杭運河往返。全程航行時間約90分鍾。
3.運河—錢塘江—六和塔.
從武林門碼頭出發,穿越三堡船閘經錢江四橋至錢江一橋,全程約1個半小時。
4.水上巴士游(拱宸橋埠——艮山門埠),包船主題游等。
西湖邊旅遊
第一天
西湖新十景: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以上景點走馬觀花1小時一個,湖中三島2小時。除雷峰夕照40元、三潭印月45元、雲棲竹徑8元、滿隴桂雨10元、虎跑夢泉15元、黃龍吐翠15元,其餘景點為免費公園。
靈隱寺40元(Y7)
第二天
宋城門票:80元(含演出)成人: 80元/人,小孩半票40元,學生票價45元/人 開放時間:10:00--21:30 從丁家山景區(西湖)出發,乘坐Y5路區間(杭州市火車東站-大清谷),抵達宋城.約10.49公里
杭州野生動物園門票:成人平時90元,節假日120元,兒童 45元 ,下午4:00停止入院。 (雨天別去) 兩者選一
第三天
杭州樂園 100元(打雷,下雨天別去)。從西湖到杭州樂園沒直達公車,先從西湖乘公車到延安路站下換成k515區間公車到杭州樂園下。
更多詳情:趣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