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廣西武宣春節旅遊景區

廣西武宣春節旅遊景區

發布時間: 2020-12-27 14:16:52

1. 武宣桐嶺鎮春節有什麼民風民俗習慣

武宣桐嶺鎮春節的民風民俗習慣:
竹馬舞指用竹子編成馬的形象,外糊紅白紙,表演者戴著紙馬邊舞邊唱。武宣縣的竹馬舞,以祿新、思靈鄉流傳最盛。
據老藝人說,相傳遠古時候有兄弟三人,老大法名三清、老二法名三寶、老三法名三元,後人稱他們為三師。他們兄弟三人專做師公、道公為業,其法術高超,善驅魔趕鬼、迎神納福、消災除病。他們三人自創本家派系後,便廣招門徒,授予各種法術、唱腔舞蹈,就這樣代代相傳下來。竹馬舞,一般是在喪事或人病了請去為死者、病人超度亡靈,迎神驅魔、消災除病。後來,演變發展到從師公舞中脫穎而出的師公戲後,竹馬舞便成了師公戲的附屬品一每演師公戲前必先跳一段竹馬舞,然後才演唱師公戲的正文。彩蝶舞壯族娛樂舞蹈的一種,即用絲綢結成精緻美麗的兩個蝴蝶,兩個姑娘手執花藍作前導,邊舞邊唱人們幻想的故事情節。相傳光緒年間,大覃村有一個財主,膝下有一單生女芳梅,愛如掌上明珠,欲尋覓一個門當戶對的乘龍快婿。這一消息不徑而飛,欲求婚者絡繹不絕;無奈女兒生性剛烈,竟閉門不見。村裡有一男子叫阿成,生得濃眉大眼,身強力壯,甚是英俊,自幼隨父在財主家打掃花園,與芳梅朝夕相見,天長日久,產生了愛慕之情。財主知道後,老羞成怒,大罵女兒大逆不孝,生性下賤,千方百計阻撓他們相愛。阿成和芳梅為了追求婚姻自由的幸福生活,掙脫封建禮教的枷鎖,雙雙出逃。財主則勾結官府到處派兵捕緝,最後追到鳳凰山。阿成和芳梅深知這次若被追抓回去,生死難定,毅然相抱投崖自盡,死後便化為一對彩蝶雙雙飛向遠方。後人為了紀念頌揚他倆敢於反抗封建禮教,沖破舊習俗,為追求美滿幸福的愛情生活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便編出了這個彩蝶舞,以傳後代。

龍魚舞指用各種材料結成龍魚身的龍魚,一位孩童手執珍珠作前導,邊舞邊唱某一故事情節。據老藝人說,此舞約一百年前一前清時傳入我縣桐嶺仁和村,後發展到大覃、塘蓮等附近方圓幾十里皆盛行。每逢喜慶豐收,歡度春節便表演此舞,以贊太平盛世,國泰民安。「龍魚舞」的龍魚即是龍頭魚身。相傳商周時,朝中有一個閣臣姜子牙,因不滿商紂王的荒淫、殘暴、殘害忠良;上諫陳述,返遭迫害,逃出京城。聞說西岐(今西部)周文王為明聖之君,便到西岐境內一溪邊隱居垂釣自嘗,靜候良機。一天,巧遇青年樵夫武告,通過交談,武告方知姜子牙「非為釣魚,意在釣王候」。隨後,武告便把姜子牙的才乾和他那剛正不阿,不為榮華富貴所動的品質,傳到文王耳里。不久,文王即封其為宰相。姜子牙上任後,重修朝綱,制定許多利民措施,使西岐天下太平,最後統一了中國。後民間藝人為了歌頌周文王的功德及姜子牙「寧可直中取,決不屈(曲)中求」的品質,便以這節故事編出了「龍魚舞」,以激勵後人世間。

瑤族猴鼓舞昔日,瑤族多居山鼻,遷徙平凡。相傳有一年大搬遷,途中遭到壞人洗劫。雖奮起抗擊,由於寡不敵眾,正處在危難之時,山上猴王率領猴群前來助戰,個個手揮棍棒,勇猛出擊,結果把敵人打敗。為了紀念猴子助戰有功,瑤民模擬猴子動作,創造了這種舞,取名叫「猴鼓舞」。古蓬鎮的古稠村,遂意鄉的增仰村等地瑤胞,常於瑤年(農歷五月二十九日)和喜慶節日跳猴鼓舞。舞者學猴子動作,邊打鼓邊跳舞,邊舞邊唱,作戲取樂。此種舞,人數多寡不限,服飾、道具簡單,戴上臉殼,腰系紅帶,背上腰鼓即可上場。舞時,動作敏捷、節奏明快、擊鼓多變、情趣詼諧,妙趣橫生。翡翠舞指用竹片或鐵絲結成翡翠鳥骨架,再用綠色毛線裝飾形似翡翠鳥,表演該鳥平時的生活活動,形象很逼真。據老藝人說,200多年前,由於統治階級內部發生內訌,造成兵戰連年,加上旱澇災害接踵而來,致使勞動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時,一種祈求安寧、自由生活的願望成了壯族人民的強烈願望。但是,壯族人民是一個具有驚人聰明才智的民族,他們明知這一願望在封建統治下,是不可能實現的。然而追求心靈上的自慰與精神上的自娛,並通過其他形式反映出來是可行的。於是民間藝人在勞動生產與生活中,發覺了一種禽鳥動物一翡翠鳥。不但羽毛色彩鮮艷,美麗無比;且性格溫馴、善良、不欺異性、勤勞自食,恰與本民族的屬性相合;便摸擬翡翠鳥活潑、靈巧的動作特徵:它的美麗形態,它的勤勞自食,嚮往自由、美好的信念。藉以體現壯族人民的勤勞、正直、善良的民族特徵,激發壯族人民追求美滿幸福生活的強烈慾望。

明燈舞指表演者的左右手各拿沾了油的紙條燃上火,四至五人圍成一個圓圈,為敘述一件事邊舞邊唱。相傳兩千多年前,有位梅山師傅具有起死回生的驚人法術,周朝中一大臣向皇上推薦了兩位引光童子前往梅山投師學藝。到梅山後,這兩位引光童子經過勤學苦練,煉就了一身技藝;幾年後學成下山,替師行道。利用「明燈」和學來的法術,四處為群眾降魔除妖、驅趕黑暗,帶來光明。村上的人死了,他們也去為死者超度亡靈,消災除邪,迎神納福。反映了壯族人民在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壓迫下嚮往自由、追求光明的熱切願望。

2. 武宣春節有哪些習俗習慣

  • 武宣縣(壯文:Vujsenh Yen),又稱仙城,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來賓市,位於自治區中部,東鄰桂平市,南靠貴港市,西接來賓市興賓區,北連柳州市,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武宣縣歷史悠久,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開始置中留縣,武宣縣名建制始於宣德六年(1431年)。

  • 春節習俗:

  1. 祭灶吃糖瓜:「臘月二十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

  2. 貼灶神畫像: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

  3. 剪窗花: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准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

  4. 大掃除: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只剩下六、七天了,過年的准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

  5. 放鞭炮

  6. 吃餃子

  7. 吃火燒

  • 除夕到了,萬事俱備,貼對聯,打醋炭,掛紅燈,凈院落。打醋炭,是一種獨特的習俗,就是在鐵勺上放一塊燒紅的煤炭,再澆上醋。「打醋炭」要在家裡的每個角落進行,意為驅邪,實際上這是一種科學的殺菌消毒的辦法。夜幕降臨,老年人總是虔誠地敬神點香燒紙,領著好奇的孫子們叩頭。大孩子忙著放炮、點火塔塔。細心的婆姨在門邊放上炭塊和冰塊,在門後立個擀杖和刀斧,據說,這是鎮邪的,在這里叫「守歲」。除夕之夜人們總是睡得很晚。一般家裡都徹夜不熄燈,預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鍋里放些吃食,這叫「照鍋」,意思是一年不缺吃。有些老人這夜睡不著覺,一個人靜靜地踏黑爬上山頂,面向東方瞭望,這叫「品天」。據老人說,從曉天的色道上能看出今年莊稼的豐歉、村寨的吉凶。究竟靈不靈,誰也不去深究。正月初一,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放「開門炮」,這意味著開門大吉。接著,老人們便忙著迎神、接灶君。孩子們早都跑出去拜年了。拜年在這里叫「問強健」,小輩見了長輩都要「問強健」,像「爺爺強健啦!」「奶奶強健啦!」長者便回答「娃娃乖著哩!」意思是誇孩子健康進步。這種拜年禮俗,不僅限於孩子,就是已娶妻養子的漢子,見了長輩也是如此。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