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非物質文化旅遊區
❶ 杭州市河坊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需要具體信息。我准備去做采訪!所以最好信息詳細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杭州雅扇」自古聞名,南宋時期,製作杭扇的工場集中在今清泰街與河坊街之間,長達二里,該巷由此稱「扇子巷」。1875年,王星齋在杭州創建了王星記扇庄,憑借其精良的做工及獨特的工藝,在眾多店家中脫穎而出,成為杭扇的代表及唯一的傳人。抗戰爆發後,王星記將部分制扇工場遷到紹興,杭州門市部仍然對外營業。1945年,抗戰勝利後,王星記回遷杭州,但依然保留紹興的加工場作為杭州王星記的生產加工基地。100多年來,一代代扇業人發揚傳統,以原生態材料和獨特的工藝流程組織生產,且在發展中匯集歷代制扇藝人的精思佳構,扇品已達15大類400餘種3000多個花色,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唯一的傳統手工制扇「老字型大小」。王星記扇子的製作工藝極其復雜、精細,裝飾更是十分考究,與書畫、雕刻、鑲嵌、剪貼技藝相結合,極大地提升了扇子的藝術品位。其中以黑紙扇、檀香扇最為典型,在國內外獲得了頗多的獎項。王星記扇具有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早在清代,黑紙扇作為杭州特產進貢宮庭,有「貢扇」之稱;歷代眾多書畫名家都在王星記的扇面上留下傑作,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近年,王星記扇代表中國民間藝術與美國、法國、希臘等國家進行文化交流,並作為國禮贈送給國際友人,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橋梁。同時,也被各地博物館競相收藏,王星記為中國扇文化的傳衍作出了積極貢獻。作為傳統民間藝術,王星記扇藝被認定為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及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藝術)試點項目。同時,王星記扇子又是浙江省首批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品種,2006年,「王星記」被國家商務部重新認定為全國首批「中華老字型大小」。
❷ 杭州有幾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杭州復市梁祝傳說等八個項目入制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前,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杭州市的梁祝傳說、
白蛇傳傳說、
杭州小熱昏、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
胡慶余堂中葯文化、
餘杭滾燈等
八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❸ 浙江省人文特色是什麼
浙江文化燦爛,人文薈萃,科技教育發達,名勝古跡眾多,素享「文物之邦,旅遊之地」美譽。在歷史上,浙江涌現的科技教育、文化名人燦若星河。現今,浙江省擁有國務院部屬科研和開發機構20個,省市科研機構150多個,向國內外開放的國家重點實驗室3個,重點專業實驗室3個,以及一批國家行業研究中心。有浙江大學等37所高等院校。1981年建立了學位制度。1995年有12所高校擁有碩士點233個,博士點70個。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在校學生鞏固率分別為99.3%和99.5%。普遍實施了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形成從文化補習、技術培訓到中等專業教育和大學的多種形式的成人教育體系。浙江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8處,省級321處,市縣級1674處,共有文物保護點近4萬處。全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1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0,森林公園最多的省,有絲綢、茶葉、南宋官窯等博物館。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六大古都之一,寧波、紹興、衢州、臨海也都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浙江旅遊資源豐富,是全國自然和生態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擁有一大批聞名遐邇的風景區。這些景區或以峰著稱,或以洞為奇,或以瀑取勝,或以植被景觀見長;或金灘奇岩、海濱風光,或江南園林,玲瓏剔透,或得天獨厚,溫泉宜人,都是旅遊療養的好地方。到90年代,一個以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為中民的浙江旅遊網路正在形成,浙東海國風光,浙西名山秀川,浙南靈峰異壑,浙北運河古蹤,交相映輝,深受海內外旅遊者青睞。
浙江省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9 個,群藝(文化)館、文化站1634個,公共圖書館84個,博物館73個。全省擁有省市級廣播電台、電視台各為12座,縣級廣播電視台66家,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7.56%和98.25%。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到799.1萬戶。年末全省共有衛生機構119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918個,婦幼保健院(所、站)88個,專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7個。醫院和衛生院床位12.5萬張。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8.3萬人,注冊護士5.3萬人。全省共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97個,衛生技術人員0.4萬人。鄉鎮衛生院2236個,床位2.1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6萬人。已建立艾滋病監測點34個。
浙江文化歷史悠久,手工業發達,如春秋、戰國時(前770-前221年)越國的鑄劍,東漢時(25-220年)的制瓷技術和銅鏡製作工藝,唐代(618-907年)以後的絲綢、雕版印刷、造塔、寺院建築、佛像雕塑技藝。始鐫於南齊建武年間(494-497年)的新昌大佛寺彌勒像,被稱為「江南第一大佛」。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建的杭州六和塔、唐中和四年(884年建內塔)和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年建外塔)建的湖州飛英塔等,被譽為全國造塔工藝的典範。
❹ 杭州市河坊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需要具體信息。我准備去做采訪!
胡雪岩故居和朱炳仁銅雕藝術博物館
河坊街於2002年十月開街,改建後的河坊街體現了清末民初風貌,重在突出文化價值,營造以商業、葯業、建築等為主體的市井文化,保持其歷史的真實性、文化的延續性和風貌的整體性,同時確定河坊街為步行街。 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夠體現杭州歷史文化風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修復和改造,再現了杭城歷史文脈,為杭城留下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河坊街於2002年十月開街,改建後的河坊街體現了清末民初風貌,重在突出文化價值,營造以商業、葯業、建築等為主體的市井文化,保持其歷史的真實性、文化的延續性和風貌的整體性,同時確定河坊街為步行街。 河坊街是目前最能夠體現杭州歷史文化風貌的街道之一,也是西湖申報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修復和改造,再現了杭城歷史文脈,為杭城留下一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河坊街,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街。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兒」,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經貿中心。街上的「老字型大小」商鋪,如孔鳳春香粉店、萬隆火腿店、宓大昌旱煙店、葉種德中葯堂、王順興面館、翁隆盛茶莊等,即使在今天,也依然為杭州人耳熟能詳。 作為杭州市區惟一的保持古城歷史風貌的老街,河坊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商業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築文化,因而在杭州舊城改造時免遭全面拆除的命運。1999年,杭州市政府決定將這一佔地13.6公頃、緊挨吳山
河坊街的美食(16張)(城隍廟)文化廣場的街區重新開發,建成一條仿古的商貿旅遊步行街。 河坊古街是杭州古都風俗民情的集中再現,因為河坊街能維持明清時期的古風,像經營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畫的古董店;穿著長袍、拎著長嘴銅茶壺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搖著木紡車,為顧客現場紡紗的「吳越人家」布藝品店……連小店裡賣麥芽糖塊的男子,也穿著長衫搖著撥浪鼓招徠顧客。 橙黃色的瓦片、青白色的騎牆、明晃鋥亮的牌樓,昨晚的清河坊歷史街區在冷暖相宜的光照下顯得愈加韻味十足。這是河坊街的亮燈工程試驗。遊人紛紛駐足觀看並不時發出贊嘆,燈光如此精緻,人們在被勾勒出的古建築的線條中徜徉,彷彿回到了明清時代。 當景陽岡酒肆、清河坊牌樓等幾處已經裝好了的檐口瓦片燈等照亮了屋檐的時候,幾乎在河坊街上遊玩的市民都歡呼起來。歡叫聲引來了一大堆外地遊客,他們圍著導游探問這些燈的來歷。街上出租清朝服飾的古裝攤霎時熱鬧起來,不少人都租一套格格服阿哥服站在燈光下照相。 整個街區的亮燈,按照「見光不見燈」的原則,採用古代與現代相結合的手法,定做與建築相統一的「非標准」燈具。燈具的色溫也非常講究,調試出不同的效果。 夜深了,但被玲瓏剔透的夜景所吸引,逛河坊街的人更多了…… 河坊街亮燈勾勒了杭城市井風俗圖輪廓。
❺ 杭州入列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是什麼
D
杭州市梁祝傳說等八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日前,國務院內公布了第一容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杭州市的梁祝傳說、
白蛇傳傳說、
杭州小熱昏、
西泠印社金石藝術、
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富陽竹紙製作技藝、
胡慶余堂中葯文化、
餘杭滾燈等
八個項目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❻ 西湖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時候
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在法國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內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容上順利通過審議,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屬於「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文化景觀」,而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❼ 杭州宋城景區為什麼是非遺景區,它包括了哪些非遺項目
深澳村的老宅、祠堂、深巷、老浴場……個個可以入畫,荻浦村的牌坊、古樹、花海、古戲台……處處令人流連。聽一聽彈棉花時的韻味,再親手打一打凍米糖,此時的非遺,觸手可及。那麼首批杭州市非遺旅遊經典景區是哪些呢?
11、西湖風景名勝區岳飛墓廟
坐標:杭州西湖區
杭州岳飛墓廟,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棲霞嶺南麓、西湖西北角。岳飛被害後21年,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冤案得到平反。宋廷將岳飛的遺體以禮改葬於西湖棲霞嶺下,築墓建廟,即為今日杭州岳飛墓廟。
據杭州市旅遊委員會
❽ 有誰知道杭州富陽的新登鎮據說是個千年古鎮,請問此鎮上有什麼遺留下來的古建築或非物質文化么
賢明夕照
曾是「東安八景」的「賢明舒嘯」以「賢明夕照」命名,成為代表錦綉富春的「富春十景」之一。北臨葛溪,峰巒三面環抱的賢明山,總面積約25.5公頃,茂林修竹、綠樹成蔭,是一處景色優美的自然森林公園。聯魁古塔就坐落在賢明山頂,該塔始建於明萬曆46年,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佇立塔下,千年古鎮風光盡收眼底.半山腰間設有晚唐詩人羅隱雕像和詩文石碑的」羅隱碑林」建築,迎門石匾為藝術大師劉海粟所提寫.古典特色的建築館房在凹地綠林中錯落有致,東側的六角」昭諫亭」、西側的古剎遺跡、北麓的周廷儒先輩墓,散發出千年古鎮歷史文化底蘊的韻味。
新登古城牆
行政位置: 新登
性質與特徵: 新登古城舊稱「杜稜城」,唐大順二年(891),錢鏐部都將杜稜領兵鎮東安時所築。城牆用長條石砌成,周長約3華里,高5米,寬3—5米。城內總面積為123750平方米。宋代整修,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為防禦倭寇,縣令范永齡重修。城門5座。沿城有濠,距門有橋,門各有樓(今城樓盡折)。城濠系鑿隍引新堰水注之而成。堰去城遠,水不易達。明天順六年(1462),郡守鉛山胡浚行邑,築塔山堰(俗稱橫壩),開溪導流以入濠內,有灌溉之利。現存新登城牆的古老與完好程度,為他處所絕少見。具有歷史意義和研究價值,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區域及進出條件: 新登,距臨安59公里,距桐廬54公里,距瑤琳仙境54公里。
保護與開發現狀: 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❾ 杭州哪家蠶絲被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杭州抄蠶絲不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和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歷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規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包括:(一)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二)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三)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四)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五)傳統體育和游藝;(六)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實物和場所,凡屬文物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