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文昌旅遊景點圖片
❶ 急!急!急求一個關於海南省文昌市旅遊景點介紹的PPT!!!!!!!
網上提問海南省文昌市旅遊景點不如用網路搜「私人導游」聯系個地接導游,在當地接您為您提供旅遊服務!
❷ 文昌必去的十大景點有哪些
中文名稱
文昌市
外文名稱
Wenchang
別名
紫貝、椰鄉、僑鄉
行政區類別
省直轄縣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海南省
下轄地區
轄17個鎮、3個農場
政府駐地
清瀾開發區文府路
電話區號
0898
郵政區碼
571300
地理位置
海南島東北部
面積
2488平方公里
人口
常住人口55.88萬人(2016年)[7]
方言
閩語(閩南語分支-文昌話)
氣候條件
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
著名景點
銅鼓嶺、文昌航天城、東郊椰林、八門灣綠道、七洲列島、宋氏祖居
❸ 文昌有哪些旅遊景點
你說的是海南文昌市吧?
文昌市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陽光、海水、沙灘、植被、空氣、海島、風情、田園八大旅遊資源融於一體,是海南省旅遊重地之一。有"瓊東第一峰"、"奇峰秀天下"之稱的銅鼓嶺,那裡十八峰層巒疊嶂,連綿不斷,群峰竟秀,風光旖旎,景色清幽,還有被譽為"中國大堡礁"的雲龍灣海底自然公園(珊瑚礁),千姿百態的石頭公園;有濱海椰林風光獨特的椰林灣;有風光旖旎的高隆灣;有神奇迷人的馮家灣,浪平沙白,水質好、水溫高的官新溫泉;有"稀世海上森林公園"——八門灣紅樹林;有舉世矚目的宋氏祖居;有"亞洲第一塔"的木蘭燈塔;有古色古香的孔廟;還有勝似仙境的七洲列島。
詳細景點:
東郊椰林
位於海南省北部的文昌市清瀾港東岸,距省會海口市80公里。資源特點:東郊椰林風光,可謂中國之最,世界少有。這里百萬株椰樹,綠葉婆娑,婀娜多姿,美不勝收。尤其椰林里世界罕見的"椰子王"樹,長出三枝杈,枝粗葉茂,椰果累累,令人嘆觀止矣;這里珊瑚色彩斑斕,幽邃迷人;這里紅樹千姿百態,離奇古怪;這里椰子系列工藝品,精巧細致,琳琅滿目;還有珍奇海鮮,美食佳餚。在這里,你可盡情沐浴椰風海韻,領略椰鄉風情, 飽覽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該景區是中國十大海濱風景區之一,是海南優秀旅遊景區、文明旅遊景區和省旅遊定點單位。東郊椰林風光被選為中國、古巴聯合發行《海濱風光》特種郵票。
該景區的主要景點有:
1、椰林長廊;2、「椰子王」樹 ;3、椰林里風情小木層;4、椰園小村;5、紅樹林;6、水尾聖娘廟;7、燈塔;8、革命烈士紀念亭;9、椰子工藝廠及椰子系列產品加工廠;10、華麗的椰鄉民居;11、椰子產品一條街。
宋氏祖居
宋氏祖居位於昌灑鎮古路園村,[18]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坐西朝東,二進格局,按當地民居建築風格建造,造型典雅華麗。坐落在一片果樹環抱的山丘上,周圍環境幽靜,荔枝、龍眼、楊桃、黃梅、椰樹吐翠飄香。
宋氏祖居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1988年,鄧小平親筆為"宋氏祖居"題詞。華國鋒、朱鎔基、田紀雲、劉華清、李嵐清、王光英、馬萬琪、彭佩雲等先後蒞臨宋氏祖居參觀指導,並親筆留言。在宋氏祖居右則建有宋慶齡陳列館,造型獨特,氣勢恢宏。陳列館分為四部分,陳列著大量的歷史照片和珍貴文物,生動翔實地再現了宋慶齡光輝的一生。
銅鼓嶺旅遊區
地理位置:位於文昌市龍樓鎮東部海濱,南距東郊椰林灣16公里,北距宋氏祖居25公里,距海口市90公里。
資源特點:銅鼓嶺旅遊區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是海南省十大重點旅遊區之一。該旅遊區資源主要以銅鼓嶺為依託。銅鼓嶺是海南一大名山,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稱,主峰海拔338米,伴有18座大小不同的山峰,群峰競秀,層巒疊翠,風光旖旎。嶺上植被生長繁茂,種類眾多,獸類有20多種,鳥類有60多種,形成了一座天然的生態植物園、百草園和野生動物園。還有奇岩異石,千姿百態,形成了一座幽邃迷人的海濱石景公園。嶺下海域廣闊,擁有豐富的水產資源,魚類有800多種,貝類20多種,距海岸四、五十米的淺海帶上長著五光十色的珊瑚礁,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海底自然公園。銅鼓嶺月亮灣、淇水灣、雲龍灣的沙灘如銀、海水湛藍、波平浪靜、沒有污染,是理想的天然海水泳場。嶺上頂峰可觀日出,可看雲海看晚霞。距銅鼓嶺17海里的蓬萊仙境般的七洲列島,時隱時現,蔚為奇觀。銅鼓嶺旅遊區實乃返樸歸真、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
雲龍灣
雲龍灣位於海南文昌市銅鼓嶺自然旅遊區。與海南島的五指山、萬泉河、天涯海角相比,雲龍灣名不見經傳,默默無聞,然而這正是它誘人的奧秘所在。由於地處偏遠,人跡罕至,其自然景觀倖免破壞之難,保存完好。位於雲龍灣腹部的海星雲龍度假村,四周椰林環抱,村內草綠花艷,高大的綠樹下一座座別具風情的別墅錯落有致,右謂灣岸上一個錦綉的公園。游覽雲龍灣,在觀賞海山秀色彩的同時,還可參加別具趣味的活動。淺海觀礁看魚。
後港灣
位於文昌市文城鎮東南部,距約8公里,由於有著十分迷人的紅樹林,被人們譽為「海上森林公園」。
後港灣地處文昌河、橫山河、文教河等八條大小水系流注入清瀾港的匯合處,港灣灘塗長著170000多畝紅樹林,漲潮時,一望無際的碧水上,露出一簇簇濃綠的葉叢,這是高幹紅樹冠頂。陽光下,水下綠葉萬叢,不上投影萬堆,風來影曳,百態媚生;當潮水退,一叢叢翠綠的紅樹林先高後矮的露出海面,越來越多,越來越密,漸漸的,一條蜿蜒曲折的綠色林帶出現在港灣里,隨著潮水下退,綠色林帶不斷擴大,最後港灣一片茫茫林海,望無邊際,綠海藍天,近觀紅樹,其捲曲的樹乾和交錯的地面根,手挽手,肩並著肩,依依偎偎,有的似仙翁捋須,有的如笑臉彌勒,有的象孩童摔跤,有的若干二郎劈山,有的如龍如蟒,有的似獅似猴,有的象鶴鷹……真是千姿百態。離奇古怪。樹頂上,點綴著一簇簇白的、紫的、藍的小花朵,在陽光映輝下格外絢麗多彩。
溪北書院
於文昌市鋪前鎮,是海南清末著名書院之一,現保存完好,為文北中學所用。
書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0多畝,南開山口,俗稱頭門,面闊三開間。兩邊有磚砌的側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書院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書法家潘存發起,在雷瓊道朱采和粵督張之洞的支持下籌資建造。從書院建成之後至宣統三年間,曾聘任不少學者在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材。辛亥革命後一直作為學校使用至今。
七星嶺
位於文昌鋪前鎮東北,北面臨海,海拔117.4米,大小十餘峰,其中七峰獨高,似「七夕星斗」,隔海和雷州半島相望。
嶺上有巍然聳立的斗柄塔,始建於明代天啟五年(1625年),修建於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 年)。斗柄塔八角形,共七層,高30多米。沿塔內螺旋式階梯可登頂層,俯視瓊州海峽,盡覽遠近景物,頓覺天 高地廣,令人心曠神怡。
七星嶺自然風光秀麗迷人,山上野生植物類眾且繁茂,奇花異卉,遍布山嶺,一年四季爭妍斗艷。山上山下,人工種植的幾千畝加勒比松匯成一片林海。盤山公路通過各峰,汽車可以盤旋開上山頂。
嶺區南面一峰半腰處有一泉水眼,泉水長流不歇,水質清甜,歷來佛門道家視為聖水。峰腳下有一廟,名叫「七星聖娘之神廟」,造型古樸別致。主峰腳下東邊約200米處有一淡水湖,俗名「恐龍塘」,面積約50畝,形如圓月,水深無比。七峰如星,平湖似月,景色奇特秀麗,自古稱為七星伴月。七星嶺南面1000多米處有山嶺,
斗柄塔
俗稱大嶺。此嶺只有一峰,其峰與七星嶺主峰並齊,嶺巔上有百多米長的彎彎曲曲的日寇戰壕和哨所遺跡。大嶺西面連綿起伏,怪石嶙峋,景觀別致。
斗柄塔矗立於七星嶺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塔建於明朝天啟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緒十三年(公無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層,層層收縮遞減,磚道以線磚與梭角子磚疊澀出檐,每層有拱門 ,內設螺旋式階梯104級,拾級可登塔頂。塔高允20米,塔頂葫蘆已廢。現僅存覆盆,塔基圍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門向西,門額石匾刻有"斗柄塔"三個字。上款刻"明天啟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交緒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對望瓊州海峽,過去商民船隻經過此峽,因無航標,常有遇難,被認為是妖怪作崇。明代禮部尚書王宏誨(定安人)致仕後,以航標和鎮妖為目的,邀眾並奏請朝遷撥款建塔。此塔造型端莊穩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聳入雲霄,氣勢雄偉壯觀。始建至今370多年,歷盡滄桑,頂風傲雨,經受無數強台風及雷電襲擊,依然巍然屹立,雄視海南驚濤駭流,眺望文北遼闊原野,不僅是海上航運和漁船作業的特殊航標,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發展歷的可貴的實物資料。
八門灣綠道
八門灣綠道是在海南省建設國際旅遊島以及文昌建設航天衛星發射中心的宏觀背景之下,文昌市委、市政府依託自身特有的「海、河、港、灣、林」自然資源和以「僑鄉風情」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特色,努力打造海南旅遊網路體系中重要旅遊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
八門灣綠道跨越文城、東閣、文教及東郊4鎮,一期建設總長54公里,其中主線45公里,支線9公里。綠道串連灣區特色景觀資源,以紅樹林景觀綠道、沿灣生態休閑綠道、農家人文休閑綠道、史跡文化體驗綠道、鄉村郊野景觀綠道、漁村風情體驗綠道、椰海風情綠道為七大主題的八門灣綠道引人入勝,留戀往返。
❹ 海南文昌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海南文昌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1.金沙島
又名「情侶洲」,是文昌東郊近海的一座移動小島,面積只有約300畝,漲潮時會被淹沒,退潮時就露出金燦燦的沙灘。
金沙島奇妙之處在於:沙島在每月的某個夜裡被海水淹沒一次,平時最大漲潮該島只有三個籃球場大,最大退潮該島可只有三個足球場大,站在沙島上四面碧波盪漾,如臨仙境,該沙島還會隨季節,水文變更而移動。一上金沙島,遊客就會被這個美得猶如油畫的小島所征服。椰林、海灘、漁港,這些原本在南方極其常見的景色組合,在這個小島上卻有著一番別樣的風味。陽光與雲影配合得恰到好處,折射出椰子樹挺拔的身影;翻曬魚網的漁民那黝黑的皮膚與銀色沙灘映襯著反射出健康的光暈;甚至是海浪推上沙灘留下起伏的水痕與遠處礁石的突起都有著一種不為人覺察的細節的美。有遊客感嘆:那一刻,忽然有一種沖動,想躺在沙灘上頭枕著海浪,一口氣寫完自己這一生所有的故事。
2.文昌航天科普館
海南首個航天文化、歷史事跡、紀念珍藏的綜合性主題展館,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蔚路169號航天現代城25號樓,距文昌衛星發射中心約24公里,主要包括三層陳列展廳、銷售展廳、技術用房、服務設施、辦公用房。
航天科普館以多元化的展示手段生動展示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科普館分為三大展區和一個航天育種園區,一層展區為「中國航天六十年科普展」,二層展區為「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專題展」,三層展區為「郵傳太空六十年航天郵展」,航天育種園展區為航天育種植物。
❺ 文昌有哪些旅遊景點
東郊椰林,宋慶齡祖居,清瀾港,八門灣紅樹林
1、東郊椰林,位於文昌市東郊鎮海濱,從清瀾港乘船過渡即到。是海南著名景區之一。這里椰樹成片,椰姿百態,有紅椰、青椰、良種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種,共50多萬株。
❻ 文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文昌好玩的地方推薦:
銅鼓嶺
銅鼓嶺為海南景點,位於文昌市龍樓鎮,距文昌市區40公里,以銅鼓嶺為中心,包括淇水灣、月亮灣、石頭公園、寶陵河、雲龍灣、大澳灣等組成銅鼓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銅鼓嶺西連內陸,東瀕南海,銅鼓嶺綿亘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東角。這里山美石奇,傳說動人,素有「瓊東第一峰」之美稱。銅鼓嶺主峰海拔338米,三面環海,地貌奇特,植被繁茂;景區有神廟、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跡,有仙殿、仙洞、風動石、銀蛇石、海龜石等奇岩異石。
❼ 海南文昌有什麼旅遊景點
文昌市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集陽光、海水、沙灘、植被、空氣、海島、風情、田園八大旅遊資源融於一體,是海南省旅遊重地之一。有"瓊東第一峰"、"奇峰秀天下"之稱的銅鼓嶺,那裡十八峰層巒疊嶂,連綿不斷,群峰竟秀,風光旖旎,景色清幽,還有被譽為"中國大堡礁"的雲龍灣海底自然公園(珊瑚噍),千姿百態的石頭公園;有濱海椰林風光獨特的椰林灣;有風光旖旎的高隆灣;有神奇迷人的馮家灣,浪平沙白,水質好、水溫高的官新溫泉;有"稀世海上森林公園"——八門灣紅樹林;有舉世矚目的宋氏祖居;有"亞洲第一塔"的木蘭燈塔;有古色古香的孔廟;還有勝似仙境的七洲列島。
我國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基地有望在2012年在文昌建成使用。而在文昌航天基地建成後,將會逐漸取代西昌發射基地的地位,成為商用和軍用雙重身份的新一代發射基地。文昌航天基地將會成為統領全國衛星發射基地的中心基地。海南文昌衛星發射基地佔地約20平方公里,將包括一個火箭裝配廠、一個指揮中心和一個「太空主題科學公園」。文昌航天主題公園規劃中有多處觀景點,並專門設置海上觀景平台。至2020年,規劃區人口將達到2.1萬人,火箭發射日最高接待1.2萬人。
❽ 海南哪些地方旅遊景點
1.瓊台書院
瓊台書院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庄路,相傳是後人為紀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學士丘浚而建。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據傳由於丘浚號瓊台,人稱瓊台先生,故書院由此得名。現在是瓊台師范學校的校址。
其主樓魁星樓高二層,綠瓦、紅廊、白牆,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磚木結構建築,至今保存完好。魁星樓二樓中梁正中懸掛一匾,上書"進士"二字,字大如斗。這是當年該書院的高材生張日中進士後朝廷所賜。樓內雕梁畫棟,異常別致;樓前綠樹成蔭,環境秀麗雅靜。
這里曾是瓊州的最高學府,是古代海南人士登科入仕的必經階梯。著名的粵劇、瓊劇《搜書院》的故事就發生在此。當時,書生張生和瓊州府鎮台的婢女產生愛情,鎮台震怒嚴懲婢女,婢女逃進書院求救,鎮台派人追至,書院掌教謝寶仗義執言,門前擋駕,並機智地乘夜將婢女送出城外,使張生與婢女終成眷屬。瓊台書院隨著《搜書院》而蜚聲海內外。
2.見龍塔
見龍塔是海南至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築時間較早的古塔之一。
見龍塔始於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定安知縣伍文運和鄉紳林起鶴等捐資創建,未竣,至乾隆三十三年(1765年)再由知縣吳先舉、鄉紳莫某等捐資繼成。塔高20餘米,八角七層仿樓閣式,塔磚有《千字文》的單字印記,底層正面額上刻有"見龍塔"三字,塔頂覆盆上樹鐵剎竿巔插藍天,遊人可從內壁磚梯螺旋登至塔頂,遠眺建江南岸,觀賞江邊及遠處綺麗景色,貽情悅性,心曠神怡。
1956年人民政府撥款修整見龍塔,使古仍然保持昔日風姿。
3.白馬井古跡
位於儋州市白馬井鎮,距那大鎮50多公里。
白馬井古跡主要景觀有"白馬湧泉"和伏波將軍廟。傳說漢代英雄馬伏波將軍南征時,因將軍的白馬用蹄刨沙湧出清泉而得名。後來,人們為紀念這位漢代英雄而造伏波廟設伏波井,於是,"白馬湧泉"和伏波將軍廟便成了旅遊勝地。
白馬井古跡在隋唐時就有文字記載,抱驛都舊志雲:後伏波將軍乘白馬刨沙得泉,因為井去海濤才四十五步,其味清甘,鄉人於井上立伏波廟。又雲:唐懿宗咸通五年,命辛傳李四將部兵過南灘港,適渴其白馬澌啖刨沙得泉。我國現代傑出作家、大詩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郭沫若1961年游覽考察白馬井時寫的《白馬井港》詩,在詩序中有段關於古跡的考證的文字:在港口附近,聞跡有井,有祠祀伏波。傳說伏波將軍來此時,有白馬蹴地得泉,鑿井因名"白馬"。此望文生訓之說耳,實則白馬即是伏波,古無輕唇音,伏讀如白,波馬音亦相近。由此古音,可斷定伏波將軍確曾前來儋耳。唯不知系路伏波抑馬伏波耳。蘇東坡《伏波調記》雲:"漢有兩伏波,皆在功德於嶺南之民。前伏波,邳高路侯也。後伏波,新息馬侯也。……古今所傳,莫能定於一"。東坡生於九百餘年前,已難"定於一",今則更難定矣。
隨著洋浦港的開發建設和白馬井開發區、白馬井邊貿市場的設立,白馬井鎮建起了白馬井賓館、金港大酒店、坤馬大酒店等一批上檔次的餐食住宿項目,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還建成一條1公里長的商業街;街上有200多輛摩托客運車和渡口摩托遊艇,為旅遊者提供多項旅遊服務,國內外遊人日益增多。
4.桄榔庵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謫居儋州時同其子蘇過住了三年的舊居。
蘇東坡父子抵儋之初,為州官張中所敬重,住官房,囑官糧。第二年,即宋紹聖五年四月,朝遷派出湖南提舉董必武赴廣西察訪途中,在雷州得知東坡居儋州官舍,便派人前來將東坡父子逐出。東坡父子無室可居,處境十分凄涼。當地百姓見狀,十分同情。當蘇東坡決定在城南的桄榔林中買地建房時,"邦群(即張中)畚,鄰里通有無""儋人運甓畚土助之""十數學生助作,躬泥水之役"。在眾鄉親的幫助下,僅一個月,即紹聖五十年五月間,三間茅屋落成。盡管周圍荒蕪,蚊蟻滋生,環境惡劣,但詩人總算有了自己的家。由於茅屋處在"竹身青葉海棠枝"的熱帶喬木桄榔林中,東坡在寬慰之餘,便將茅庵命名為"桄榔庵"並題《桄榔庵銘》:"東坡居士謫於儋州,無地可居,偃息於桄榔林中,摘葉書銘,以記其處。"當年,蘇東坡幫助鄉親們打了一口水井,泉旺水甜,鄉親們命名為"東坡井"。數百年來,清甜的井水從未枯竭過。
元代延佑四年(1317年)春,僉海北海南肅政廉訪司事大都軍行部至此,見無祠,便在桄榔庵原址構堂三間,作"東坡祠"。明代,桄榔庵舊址依然。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知州韓佑在舊址上建祠蘇公,清道光丁未年(1847年),州城紳耆邢德、李文彬五人發起新建正殿五眼,講堂五眼,頭門三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又有城紳曾毓瑛倡儀,呈清州尊崔增瑞,由本城撥款在此興辦"桄榔書院",並增設了些建築物,不幸在民國九年(1920年)州城"大難"中"桄榔庵"盡毀。
桄榔庵是蘇東坡謫居儋州三年的鄉間生活的寫照,也是大文豪同儋州人民魚水深情的重要象徵,歷代對其多次修葺擴建,足見人心。今天,儋州市人民政府撥出款項,繪圖設計請能工巧匠,修復桄榔庵,陳列有關蘇東坡的歷史文物,以再現其父子居儋實狀,寄託海南人民對蘇東坡的永久的緬懷和紀念。
5.溪北書院
位於文昌市鋪前鎮,是海南清末著名書院之一。現保存完好,為文昌西北中學所用。
書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佔地面積20多畝,南開山口,俗稱頭門,面闊三開間。兩邊有磚砌的側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璃琉瓦。門匾上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的"溪北書院"四個大字。書院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所建,由清末著名書法家潘存發起,在雷瓊道朱采和粵督張之洞的支持下籌資建造。從書院建成後至宣統三年間,曾聘任不少學者在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人。辛亥革命後一直作為學校使用至今。
6.宋氏祖居
位於文昌市昌灑鎮古路園村,坐落在一片果樹環抱的山丘上,周圍綠樹成蔭,環境幽靜。沿著進村的林蔭小道走100多米,就可到達宋氏祖居。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高祖、曾祖、祖父3代都居於此地,宋慶齡父親宋耀如於1861年在這間祖居里誕生。為紀念宋慶齡及其家族在歷史上所做的貢獻和深遠的影響,文昌市人民政府於1985年修復宋氏祖居,並在宋慶齡基金會和海內外友好人士的支持下相繼興建成宋慶齡陳列館、宋慶齡植物園,還在祖居北邊豎起了高達3.2米的宋慶齡漢白玉雕像。
修葺一新的宋慶齡祖居為當地傳統的農家宅院,由2間正屋、2間橫屋、2間門樓和院牆組成,佔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98平方米。陳列館設在此中,館內分別陳列著宋慶齡青少年時代、革命戰爭年代從事世界和平事業以及國內外各界人士對她的深切懷念的史料、照片、圖表、繪畫、仿製實物等。
7.文昌孔廟
始建於北宋慶歷年間,明洪武八年(1375年)遷址於文城鎮文東里20號,總面積3300平方米。它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我國南方最具特色的古文化旅遊點之一,被譽為"海南第一廟",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昌孔廟大成門前立有孔子行教像一尊,大成門殿內設有孔子神龕、神像、神牌、四配十二哲神位,皇帝璽印、匾額、楹聯、祭器齊全。還增設了孔子箴言名家書法碑林,北京、山東孔廟、孔府、孔林圖片展覽;孔子七十二弟子圖譜、孔子聖跡圖、文昌進士碑等。恢復了祭孔子活動,舉辦"文狀元"、"理狀元"、"少年文狀元"大獎賽,重振興教助學之風。
文昌孔廟以它古色古香的明、清兩代建築工藝和啟蒙益智的儒家文化氛圍,深深地吸引著莘莘學子、海外華僑和國內外各界的遊客。
8.斗柄塔
七星嶺林密草茂,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有野豬、山雞、野兔、山龜、坡馬、日獺、狐狸、松鼠等幾十種。野生經濟植物有仁酸、山姜、山薯、白藤、牛大力等好幾十種。斗柄塔矗立於七星嶺主峰上尤如七星生柄,故得名斗柄塔斯社。塔建於明朝天啟五上(公元1625年),清朝光緒十三年(公無1887年)重修。塔平面作八角形,共七層,層層收縮遞減,磚道以線磚與梭角子磚疊澀出檐,每層有拱門 ,內設螺旋式階梯104級,拾級可登塔頂。塔高允20米,塔頂葫蘆已廢。現僅存覆盆,塔基圍44.8米,塔身厚3.55米。塔門向西,門額石匾刻有"斗柄塔"三個字。上款刻"明天啟五年孟冬月建造";下款刻"清光緒十三年孟重修"。斗柄塔斯社對望瓊州海峽,過去商民船隻經過此峽,因無航標,常有遇難,被人認為是妖怪作崇。明代禮部尚書王宏誨(定安人)致仕後,以航標和鎮妖為目的,邀眾並奏請朝廷撥款建塔。此塔造型端莊穩重,雍容大方,踞高挺拔,聳入雲霄,氣勢雄偉壯觀。始建至今370多年,歷盡滄桑,頂風傲雨,經受無數強台風及雷電襲擊,依然巍然屹立,雄視海南驚濤駭流,眺望文北遼闊原野,不僅是海上航運和漁船作業的特殊航標,而且,是研究海南古塔的發展歷史的可貴的實物資料。
9.神龜山
位於興隆華僑農場境內。三座山峰連成東西走向呈龜狀山脈,主峰海拔高280餘米,高低錯落的山勢,把龜的頭部、身部、尾部勾畫得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大自然造物之偉大和神奇。山上建起"神龜山樓閣"和"神龜山神廟"兩大景點,有清未民國初期的風水師和道僧在這里煉丹和修身的遺跡,有較完整的煉丹庵和墓葬,是一處未開發的文化景點。
10. 府城鼓樓
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結構、古樸大方的城樓。鼓樓又名譙樓,亦叫文明樓。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是海南衛指揮使王友所建。鼓樓上有重兵駐守,居高臨下,以窺城內外動靜,衛護治安,是古代的一項軍事設施。 鼓樓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樓下城庸寬厚,下臨曠野,有石級拾登,直通城門。原檔高三層,現僅存二層,均受歷代珍視,故屢毀屢建。現存鼓樓為萬曆三十年(1605年),尚書王海遂重修。登樓可遠眺海府山川形勝之大觀撫古之悠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