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內旅遊 » 雲南旅遊大峽谷

雲南旅遊大峽谷

發布時間: 2020-12-22 15:22:33

1. 雲南怒江那邊有什麼好玩的

高黎貢山、碧羅雪山、擔當力卡山、雲嶺四山夾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相間排列,形成滇西北獨有的「三江並流」風景區,形成怒江大峽谷、瀾滄江大峽谷和獨龍江大峽谷等峽谷景觀,其中怒江大峽谷長316公里,高低差5000多米,素有「東方大峽谷」之稱。 景區內飛瀑懸天,群峰巍峨,峽谷幽深,林海蒼茫,江河奔瀉。擁有峽谷奇觀「石月亮」、怒江第一灣、天然地質剖面--獨龍江絕壁和吳符岩畫、臘思底岩畫、蘭坪金雞寺、瀘水縣伊寺、貢山白漢洛天主教堂、普化喇嘛寺、「片馬抗英紀念碑」、二戰駝峰運輸航線等多處景點。雄偉林立的冰斗雪峰、神秘的溶洞、板塊碰撞的地質景觀和豐富的珍稀植物、獨特的民族風情,定會使您胸襟頓開,流連忘返。它適應於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旅遊、科考、科研、休養、登山、探險、獵奇,是大范圍、多功能的風景名勝區。

怒江州的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屬於「三江並流」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初步開發的景點有:福貢石月亮徒步旅遊景區,蘭坪縣羅鍋箐景區,獨龍江徒步控險景區,碧羅雪山七蓮湖徒步旅遊景區,片馬口岸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有姚家坪旅遊度假區,瑪布溫泉度假區,貢山縣丙中洛度村。旅遊業將建設為「一個龍頭,兩層網路,三條線路」的基本框架。一個龍頭,即:開展建設怒江大峽谷及與之相配套的自然景點,民族風情,使之成為怒江向國內外重點推出的特色旅遊產品。兩層網路,即:發展建設怒江與省內,尤其是與滇西及滇西北旅遊區相連的省內網路,以連接緬甸密支那、仰光及東南亞各國的國際旅遊網路。三條線,即:北線,怒江大峽谷旅遊線;西線,中緬跨國旅遊線;東線蘭坪第三紀特大鉛鋅礦床旅遊線。
旅遊景區有:丙中洛,怒江第一灣,獨龍江,石月亮,片馬

2. 去雲南怒江大峽谷旅遊需要辦邊防證嗎如果需要,怎麼辦理

不需要的。我們去的時候都沒有辦。但是好像對新疆車有限制。 如果要辦邊防證的話,需要去當地的派出所辦理

3. 麗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麗江有:麗江古城,藍月谷,玉龍雪山,瀘沽湖,束河古鎮,虎跳峽,木府,里格島!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要是准備遊玩的話建議把大理,昆明都玩一遍!

4. 地質景觀與遺產旅遊

本節介紹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中國)、中國丹霞(China Danxia)(中國);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美國);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加拿大)、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加拿大)、納漢尼國家公園(Nahanni National Park)(加拿大);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澳大利亞)、赫德和麥克唐納群島(Heardand Mc Donald Islands)(澳大利亞);卡奈依馬國家公園(Canaima National Park)(委內瑞拉);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瑞士)、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and Causeway Coast)(英國)、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南非)、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印度尼西亞)等著名地質景觀。

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一)遺產特徵

中國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53′42″,東經98°24′23″,核心區:939441公頃,緩沖區:758977公頃。保護區因怒江(下游為緬甸的薩爾溫江)、瀾滄江(下游為境外的湄公河)和金沙江(下游為長江)在雲南省西北部自北向南並行170餘千米,故名「三江並流」。三江穿越於橫斷山脈的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間,形成「三江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奇觀。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千米,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千米。三江並流保護區包括雲南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由高黎貢山、白馬(白茫)-梅里雪山、哈巴雪山、千湖山、紅山、雲嶺、老君山、老窩山8大片區組成。

三江並流保護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地質景觀。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並行奔流的自然奇觀。三江並流保護區內出露的晚古生代以來比較完整的古生物地層記錄。這一遺產突出的價值在於它展示了5000萬年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地質歷史、古特提斯海的閉合以及喜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區內地質景觀以高山喀斯特地貌、高山丹霞砂岩地貌、花崗岩峰地貌、鈣華沉積地貌最為特徵。保護區在地球演化歷史中留下了許多證明該過程的地層、岩石、化石、構造形變、古冰川等地質遺跡。

除獨有的三江並流世界奇觀外,這里又集雪山峽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於一體。三江並流保護區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內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10餘科,1200餘屬,6000種以上,其中45個地方性屬,2700個中國特有種。保護區擁有中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8.5%的植物是中國稀有和瀕危物種。保護區內動物種類佔中國動物總數的25%以上,哺乳動物173種(81個地方性種)、鳥類414種(22個地方性種)、爬行動物59種(27個地方性種)、兩棲動物36種(25個地方性種)和魚類76種(35個地方性種)。

(二)遺產旅遊

保護區內不僅擁有許多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高山喀斯特、高山丹霞地貌、雪山、冰川、峽谷、湖泊、森林、草甸、濕地等,而且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古人類遺址、摩崖石刻、碑刻、石窟、古墓葬、古建築、礦業遺址等。宗教建築遺址有松贊林寺、東竹林寺、康普壽國寺、普化寺、白漢洛教堂等。茶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薈萃的走廊,積淀和保留著豐富的原生形態的民族文化,也是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發展的紐帶。保護區內有漢族、納西族、傈僳族、回族、怒族、彝族、白族、藏族、傣族、獨龍族、普米族等十幾個民族,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文字、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多種生產生活方式、多種風俗習慣並存的匯聚區。保護區內擁有許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民俗文化傳統,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民俗等。

「三江並流」區域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組成的生態復合系統。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陳錫誠,2003)。Mascari等(2009)提出的景觀—遺產—文化相互作用系統,強調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融合。三江並流保護區是以自然遺產資源而著稱,保護區內的文化遺產資源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所以,我們應該有序開展遺產地的科考旅遊、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

目前,威脅三江並流保護區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地質災害和生態危機,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溫室效應、氣候變暖、雪線上升、冰川消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濕地退化、水資源短缺等;人為因素:人類活動、開山築路、建築施工、水電開發、采礦、旅遊開發等。

三江並流保護區的核心區旅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在核心區外圍適當開展地質、生態、科考、探險、登山、民俗旅遊,通過旅遊積累資金,從而增加自然保護方面的投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其巨大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

2003年,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擁有遼闊的自然森林,位於懷俄明州(96%)、蒙大拿州(3%)和愛達荷州(1%)。地理坐標北緯44°27′38″,西經110°49′40″。面積為898349公頃(懷俄明州824263公頃,蒙大拿州61144公頃,愛達荷州12743公頃)。黃石國家公園含有世界已知的地熱地貌的一半地貌形態,有10000多處。這里聚集了世界最大的間歇泉(有300多間歇泉,佔地球上間歇泉的三分之二)。黃石國家公園建於1872年,它還以擁有一些眾所周知的野生生物,如灰熊、狼、野牛和馬鹿而著稱。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裡面有一個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美國最大的高山湖——黃石湖,湖岸長達180千米。兩岸峽壁險峻巍峨,其中有一段叫黃石峽谷,谷長大約24千米,深約400米,寬約500米,兩側從橙黃到橘紅色的岸層色彩,絢麗多彩,「黃石公園」也由此得名。黃石公園有山巒、石林、沖蝕熔岩流、黑曜岩山等地質奇觀。最獨特的景觀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間歇噴泉,最有名的是老忠實噴泉。黃石公園不僅有間歇泉、溫泉等地熱資源,還保留了完好的生態系統,擁有森林、草原、峽谷、湖泊、瀑布和野生動物。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於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在1995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這個公園面臨著各種威脅:違規引入非本地物種、伐木、築路、采礦、遊人壓力和新的居民聚集點對黃石國家公園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構成了威脅。柯林頓政府於1996年以6500萬美元收購了緊靠著黃石公園計劃采礦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了將要開採金礦對黃石國家公園的威脅。在2003年召開的第2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黃石國家公園從《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上被解除。

(二)遺產旅遊

黃石公園主要旅遊景點:黃石公園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猛瑪溫泉(Mammoth HotSprings)、黃石湖(Yellowstone Lake)等。

黃石國家公園是美國最熱門的國家公園之一,在單一公園之中就有種類豐富的地質地貌和動植物景觀,是相當罕見的。遊人可以看到間歇泉、溫泉、峽谷、森林、湖泊、野生動物等。黃石國家公園的旅遊活動包括科考、露營、釣魚、泛舟、野生動物觀察等。這些年來,自助旅遊越來越盛行,公園當局頗有遠見地預設了一些基礎設施來應對,與此同時,充分考慮保持公園內生態的平衡(安吉拉·艾朵斯等著,楊林玉譯,2009)。1937年,到訪公園的遊客只有50萬人次左右,但是如今,年平均遊客量卻高達300萬人次(安吉拉·艾朵斯等著,楊林玉譯,2009)。

黃石公園以其豐富的動植物、地熱資源、間歇泉景觀等聞名於世,遊客到黃石的目的不僅僅是游覽參觀這么簡單,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識,以更好地貼近自然,豐富自己的生活。針對這點黃石公園做得相當好,他們非常重視對遊客的知識普及教育。

1978年,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Canyon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地理坐標北緯36°06′03″,西經112°05′26″,佔地面積493077公頃,坐落在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美國大峽谷由科羅拉多河切割開,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億萬年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堪帕布高原流過,切割出這令人震撼的奇跡——科羅拉多大峽谷,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地理奇跡之一。大峽谷全長約350千米,寬6~29千米,最大深度約1740米。大峽谷呈V字形,大體呈東西走向,東起科羅拉多河匯入處,西到內華達州界附近的格蘭德瓦什崖附近。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千米。大峽谷千姿百態的懸崖峭壁、奇峰異石、層巒疊嶂、光怪陸離的形態,顯出大自然的蒼茫迷幻。兩側谷壁呈現階梯狀,由各種代表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疊覆而成,在沉積岩層中含有不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大峽谷的壯觀景色舉世無雙,在陽光照耀下的大峽谷不同岩石呈現撲朔迷離而又變幻無窮的色彩。大峽谷中檜樹、矮松鬱郁蔥蔥,野花茂盛;此外,還有仙人掌、雲杉、冷杉等植物。這里還棲息著許多野生動物,其中哺乳動物76種,鳥類299種、爬行動物和兩棲類41種、魚類16種。

(二)遺產旅遊

長久以來,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一直是令遊客心馳神往的地方,每年吸引著500萬遊客前往,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認識地球億萬年的神奇變化。大峽谷的地質學意義——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岩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幾乎全部的地質歷史,尤其是沿崖壁出露著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的各個時期的岩系,它的水平岩層可以追溯到20億年前的地質歷史時期,並含有不同地質年代的生物化石,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此游覽時,曾感嘆地說:「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大峽谷辟為國家公園。2002年,權威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進行了一次評選:在美國最刺激、最富有挑戰性的100項探險活動中,沿科羅拉多河乘橡皮筏全程漂流大峽谷名列榜首。公園內可進行一系列活動,包括地質考察、攀岩、釣魚、空中游覽和徒步旅行。此外,大峽谷國家公園耗資3000萬美元建造的懸空透明玻璃觀景廊橋,於2007年3月20日起正式對外開放,當地印第安部落頭領和一些前宇航員成為這個新觀景台接待的首批遊客。每年造訪大峽谷國家公園的遊人多達500萬人次(安吉拉·艾朵斯著,楊林玉譯,2009)。盡管全球已有數百萬人游覽過大峽谷,但至今無人見過它的全貌。憑借豐富的地質奇觀和絢麗的自然風光,如今,大峽谷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

1979年,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加拿大的格羅莫訥公園位於紐芬蘭島的西海岸,地理坐標北緯49°36′45″,西經57°31′53″,佔地面積180500公頃。這個公園展現了一個大陸漂移演變的罕見的例證,包括深部的洋殼和裸露地表的地幔岩石。近代的冰川活動形成一些蔚為壯觀的景觀,包括海岸低地、高山台地、峽灣、冰河谷、陡崖、瀑布和許多原始狀態的湖泊。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不僅有奇特而絢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擁有許許多多特殊的地質現象。這些地質現象為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提供了寶貴的證據(孫克勤,2008)。

6億年前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是一體的,但是已經逐漸開始分離,同時岩漿從地殼下噴涌而出,填滿了兩塊大陸間的空隙。現在,在格羅莫訥地區西小溪湖的懸崖上可以看到已經凝固的岩漿。5.7億年到4.2億年以前,這個公園的位置是兩塊大陸之間被稱為亞派圖斯海的大洋。到4.6億年前,歐洲大陸與北美大陸被擠壓到一起,阿巴拉契亞山脈升起,填滿了亞派圖斯海,亞派圖斯海消亡了。一部分大洋地殼與地幔板塊向東移動並升起成為陸地的表面。地表又經過多年冰川的地質作用,改造了地表,形成了各種各樣壯觀的地質景觀。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還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生態特徵。多樣的地形給動、植物提供了各種棲息地,這里的野生生物包括陸地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植物等。

格羅斯莫訥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一本關於板塊構造學的很好的實例教科書。地球的表面在整個地質年代裡不斷地發生碰撞與分裂,這種碰撞與分裂導致地球上的海洋形成和消亡。

(二)遺產旅遊

紐芬蘭省位於加拿大東北部,1949年加入加拿大聯邦,它是加拿大最新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該國的第十大省。該省面積共有405720平方千米,大部分土地都是人跡罕至的森林,沼澤、湖泊和山嶺。因為臨近大海,所以這里的居民多半都以捕魚為生。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MorneNationalPark)是紐芬蘭省的著名公園之一。該公園主要因它特有的史前風光、火山噴發形成的壯麗景觀而著稱。在公園內的格羅莫訥山(Gros Morne Mountain)是紐芬蘭省的第二大高山。格羅斯莫訥地區的景色被認為是加拿大東部最引人入勝的,這里有高聳的山脊與陡峭的大懸崖、海岸沼澤與高地苔原,多變的海灘與湖泊。然而這個地區之所以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佔有一席之地,不是因為這里獨特而且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是由於這個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為遊人們提供了徒步旅行、戶外野營、科考探險的娛樂項目。遊人可以通過格羅莫訥國家公園的實地考察,了解大陸漂移說對地球發展歷史的作用和影響。人們還可以觀賞到種類繁多的珍奇野生動物。喜好水上運動的人們,還可以在此一邊劃船一邊賞景,高聳嶙峋的懸崖、蜿蜒狹長的峽灣以及壯觀湍急的瀑布。從海港到沙灘,還有眾多建造別致的小漁村。

1987年,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

(一)遺產特徵

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由班夫、賈斯珀、庫特奈和約霍國家公園,以及羅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漢伯省立公園組成,地理坐標北緯51°25′29″,西經116°28′47″,佔地面積2306884公頃。公園遍布著山峰、冰川、湖泊、瀑布、峽谷和石灰岩溶洞,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高山景觀。著名的伯吉斯頁岩化石遺址里的軟體海洋動物化石也在這里被發現。

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完整的生態系統,山峰、冰河、湖泊、瀑布、峽谷、溶洞等。多姿多彩的地貌和風光旖旎的景觀棲息著許多野生生物。在班夫和賈斯珀兩處公園就有約996種維管植物被記錄。公園里還有許多哺乳動物、鳥類等。1909年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庫特奈國家公園中寒武統的伯吉斯頁岩動物群,該動物群距今約5.15億年,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脊索動物,被認為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化石。

落基山最初為巨大的地槽地區,到白堊紀初期還只是淺海,第三紀時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火山爆發,地殼發生了強烈的褶曲與壓縮,山脈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崗岩山系;第四紀時,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蝕的地貌特徵,再加長期的地殼變動,逐漸形成落基山的現狀。龐大的落基山分布范圍很大,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南北各部分差異較為明顯,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這里的山體多為前寒武紀的結晶岩組成,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埃爾伯特山最高,是落基山脈中的最高點。高聳入雲的山峰此起彼伏,在雲霧中形成一片峰海。峰頂終年覆蓋積雪,形成奇特異常的冰斗、冰凌,十分壯觀。

(二)遺產旅遊

在加拿大的落基山脈,有無數風景美麗的山嶽、河流及湖泊,在這里,夏天可以露營、釣魚,冬天可以滑雪、溜冰,一年四季適宜旅遊。加拿大落基山脈庫特奈國家公園伯吉斯頁岩動物化石已成為研究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一個重要窗口,遊客通過考察化石遺址,領略生物演化的奧秘。班夫是加拿大第一個國家公園,建於1885年。班夫國家公園旅遊項目包括徒步、露營、攀岩、滑雪等。公園管理局要求使用露營場所、加拿大棚屋俱樂部和其他設施的人購買野外許可證,並要求保護這些地區的環境。在班夫國家公園遊人可以觀賞到野牛。班夫鎮成立於1883年,是班夫國家公園的主要商業中心,也是文化活動中心。班夫是一些文化機構的所在地,這里擁有許多博物館。班夫鎮上開辟有藝術中心,每年入夏,有眾多印第安人在這里搭起帳篷和舞台,穿上民族服裝,向遊客表演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

賈斯珀國家公園是加拿大著名高山國家公園之一,包括山峰、冰川、湖泊、瀑布、峽谷和石灰岩溶洞。這里的戶外活動包括徒步、釣魚、野生動物觀察、漂流等。

1984年,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0年擴展。

六、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

(一)遺產特徵

英國的巨人之路位於北愛爾蘭安特林高原(Antrimplateau)邊緣海岸玄武岩懸崖的山腳下,地理坐標北緯55°15′00″,西經6°29′07″,佔地面積70公頃。它由大約40000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圓柱組成,從大海中伸出來。這一奇觀就如同傳說中的巨人跨過海峽到達蘇格蘭。300多年來,對這些岩石及岩層的地質學研究大大推動了地球科學的發展,研究表明這一引人注目的景觀是在第三紀(大約50百萬年~60百萬年前)由火山活動形成的。

現代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構造,揭開了「巨人之路」之謎。「巨人之路」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天然的玄武岩。白堊紀末,北大西洋開始裂開,北美大陸與亞歐大陸分離,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北大西洋開始持續地分裂和擴張,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擴張的中心,也是分離的板塊邊界。上地幔的岩漿從中脊的裂谷中上涌,一股股玄武岩熔流湧出地面,覆蓋著大片地域,隨著灼熱的熔岩逐漸冷卻、收縮,結晶,形成六邊或四邊、五邊形的稜柱,通常稱為「柱狀玄武岩」地貌景觀。

(二)遺產旅遊

山依海勢,海借山景,形成了這條自然的台階石道,拾級而上,海天一色。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自然景觀和地球科學研究的界限。「柱狀玄武岩」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是英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英國的巨人之路及其海岸,近40000多根這種玄武石柱不規則地排列起來,綿延6千米,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僅是峻峭的自然景觀,也為地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玄武岩特色的地方。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岩石柱林,氣勢磅礴。石柱不斷受海浪的沖蝕,在不同高度處被截斷,導致巨人之路呈現高低參差的台階狀外貌。根據2008年1月英國皇後學院的一份報告,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這一世界遺產正在面臨威脅。報告預測,到21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1米,而更嚴重的是隨之而來的海浪和風暴將更加猛烈地襲擊巨人之路,預測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塊將變得更加陡峭,到22世紀初,人們將難以見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獨特景觀。

1986年,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

(一)遺產特徵

薩多納地質構造帶位於瑞士東北部,地理坐標北緯46°55′00″,東經9°15′00″,這一區域覆蓋了32850公頃的山地,其中包括7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該地區展現了大陸碰撞形成造山運動的突出範例,構造運動在這里形成了極好地質剖面。自18世紀以來這里就一直是一處重要的地質科學遺址。

(二)遺產旅遊

自18世紀末,這條長約35千米,寬約25千米的地表岩層帶,受到科學家的極大關注,並且激勵了很多旅遊愛好者前來造訪。今天,薩多納地質構造區是瑞士重要的研究基地和自然景觀旅遊點。在這里,人們驚奇地看到了歐非大陸板塊相互沖撞的結果,幾十千米長的古老岩石層被疊加到較年輕的山脈上,是地質構造的最好見證。

2008年,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

(一)遺產特徵

澳大利亞麥誇里島(長34千米,寬5千米)是位於南大洋的一個海島,距塔斯馬尼亞(Tasmania)東南部1500千米,地理坐標南緯54°35′41″,東經158°53′44″E,佔地面積12785公頃。由於印度-澳大利亞構造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在這里交匯,使得海底的麥誇裡脊的最高部分隆升露出了海面,形成了現在的麥誇里島。麥誇里島是一處重要的地質保護意義遺址,是地球上唯一一處從地幔(海底以下6千米深處)開始向上運動而露出海平面的岩石,這些獨特的岩石包括枕狀玄武岩和其他噴出岩。

(二)遺產旅遊

麥誇里島公園堪稱是澳大利亞最有影響的國家公園之一。麥誇里島公園以其優美的景色、豐富的海洋資源、陸地資源以及考古遺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由於這個島嶼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質特點,而形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景色。這里是唯一的一處從海洋深處逐漸升出海平面的島嶼。這里的地質景觀是板塊運動的最好見證。此外,大量的土著人藝術遺址不僅代表了罕見的藝術成就,同時表明數千年來人類交往的輝煌成就。

1997年,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

(一)遺產特徵

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位於西北省和自由邦省境內,距離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西南方約120千米,地理坐標南緯26°51′36″,東經27°15′36″,佔地面積30000公頃。弗里德堡隕石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23億年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隕石坑。它的半徑為190千米,也是面積最大和撞擊最深的隕石坑。弗里德堡隕石坑證明了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能量釋放事件,這次事件導致毀滅性的全球變化,一些科學家認為它還包括了主要的演化事件。它提供了地球地質歷史的重要證據,對了解地球演變至關重要。盡管地球表面的地質活動對地球的歷史意義重大,但是也導致受撞擊最嚴重的遺址證據的消失。弗里德堡隕石坑是地球上僅存的一處提供關於隕石坑的完整地質概況的遺址。

(二)遺產旅遊

隕石坑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隕石坑,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弗里德堡隕石坑豐富了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為探索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演化提供了證據。遊人通過參觀弗里德堡隕石坑,真正感受到「宇宙事件」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認識地質事件、宇宙(地外)事件和地內事件對地球的威脅。

宇宙事件是隕擊、慧擊、超新星爆發及小行星撞擊地球等事件的總稱。人們對宇宙事件的探索是與研究恐龍突然絕滅聯系著的。恐龍為什麼突然在白堊紀末消失了?單用地球本身原因(如生態環境變化、古氣候變化、火山噴發或古地磁極性反轉等)不能得到合理解釋。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地脊椎動物,它們突然滅絕的謎團看來已經被慢慢地揭開。原因可能是因為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小行星沖擊地球引起了氣候變化和某些元素的異常含量。撞擊的影響是大量岩石粉末進入地球大氣圈,快速分布到全球並在大氣圈中擴散,撞擊的碎片紛紛散落,不僅引起強烈地震、海嘯、大洪水和大火災,而且塵埃帶來了黑暗,抑制了光合作用,因而破壞了食物鏈,直接和間接地導致許多動物物種滅絕,其中包括恐龍的滅絕。

當地政府正在規劃弗里德堡隕石坑的旅遊開發,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地區的科學價值,並遵循世界遺產保護的原則,對這一地區進行更好地保護。2003年,南非已經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南非自由邦省旅遊局官方中文網站開通:http://www.lvyou168.cn/travel/za/FSTA/。

2005年,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5. 除了稻城亞丁,還有哪些景區被擬定為5A級了

2020年12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官網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擬確定21家旅遊景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的公示》,擬確定將21家旅遊景區設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在這里可以感受臨海城市的快樂,享受沙灘與海鮮,同時,可以感受我國沿海客家民俗。

6. 旅遊去哪裡好玩

中國的話旅遊去成都、廣州、武漢、杭州好玩;國外的話去日本、紐西蘭、俄羅斯好玩。

富士山: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

東京鐵塔:位於東京市內,於1958年建成。它是仿造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造而成的,高333米,塔身為棱錐體,有黃、白、紅三種顏色。

銀閣寺:銀閣寺位於京都東山山麓,1482年由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孫子足利義政按金閣寺的造型修建,是一座精緻的兩層閣樓。

唐招提寺:位於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街,759年為中國唐朝高僧鑒真所建。

大阪城天守閣:安土桃山時代的建築。天守閣內存放著有關天主教的珍貴史料,十分具有歷史價值。

阿蘇火山:東大寺、嚴島神社、平安神宮(祭奉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京都必游景點之一)、那智瀑布、清水寺、東尋坊、櫻島、姬路城。

7. 雲南的風景名勝有哪些

1、三江並流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三江並流的上部在西藏東南部,下部分在雲南省。



4、騰沖地熱火山風景名勝區

主要景點有:大滾鍋、黃瓜箐、鼓鳴泉、珍珠泉、眼鏡泉,美女池等。大滾鍋從縣城驅車往西南行24公里,登上山坡,只見熱氣裊裊,淡淡的硫磺味撲鼻而來。

坡頭灌木林中有一眼硫磺塘沸泉,呈圓形,直徑約6米,深1.5米,周圍用8塊半圓形石板圍成,終年熱波噴洶,氣浪騰騰,水溫高達96.6℃,俗稱「大滾鍋」。

5、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中國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勐侖鎮葫蘆島,中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集科學研究、物種保存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和風景名勝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