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大連地質國家公園旅遊攻略

大連地質國家公園旅遊攻略

發布時間: 2020-12-08 22:02:12

『壹』 地質景觀與遺產旅遊

本節介紹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中國)、中國丹霞(China Danxia)(中國);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美國);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加拿大)、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加拿大)、納漢尼國家公園(Nahanni National Park)(加拿大);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澳大利亞)、赫德和麥克唐納群島(Heardand Mc Donald Islands)(澳大利亞);卡奈依馬國家公園(Canaima National Park)(委內瑞拉);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瑞士)、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and Causeway Coast)(英國)、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南非)、洛倫茨國家公園(Lorentz National Park)(印度尼西亞)等著名地質景觀。

一、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一)遺產特徵

中國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位於雲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標為北緯27°53′42″,東經98°24′23″,核心區:939441公頃,緩沖區:758977公頃。保護區因怒江(下游為緬甸的薩爾溫江)、瀾滄江(下游為境外的湄公河)和金沙江(下游為長江)在雲南省西北部自北向南並行170餘千米,故名「三江並流」。三江穿越於橫斷山脈的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間,形成「三江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奇觀。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千米,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千米。三江並流保護區包括雲南麗江地區、迪慶藏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由高黎貢山、白馬(白茫)-梅里雪山、哈巴雪山、千湖山、紅山、雲嶺、老君山、老窩山8大片區組成。

三江並流保護區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地質景觀。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引發了橫斷山脈的急劇擠壓、隆升、切割,高山與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獨有的三江並行奔流的自然奇觀。三江並流保護區內出露的晚古生代以來比較完整的古生物地層記錄。這一遺產突出的價值在於它展示了5000萬年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地質歷史、古特提斯海的閉合以及喜馬拉雅山和西藏高原的隆起。區內地質景觀以高山喀斯特地貌、高山丹霞砂岩地貌、花崗岩峰地貌、鈣華沉積地貌最為特徵。保護區在地球演化歷史中留下了許多證明該過程的地層、岩石、化石、構造形變、古冰川等地質遺跡。

除獨有的三江並流世界奇觀外,這里又集雪山峽谷、高山湖泊、冰川、草甸、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於一體。三江並流保護區是全世界單位面積內生態系統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保護區有高等植物210餘科,1200餘屬,6000種以上,其中45個地方性屬,2700個中國特有種。保護區擁有中國20%以上的高等植物,8.5%的植物是中國稀有和瀕危物種。保護區內動物種類佔中國動物總數的25%以上,哺乳動物173種(81個地方性種)、鳥類414種(22個地方性種)、爬行動物59種(27個地方性種)、兩棲動物36種(25個地方性種)和魚類76種(35個地方性種)。

(二)遺產旅遊

保護區內不僅擁有許多豐富的自然景觀,包括高山喀斯特、高山丹霞地貌、雪山、冰川、峽谷、湖泊、森林、草甸、濕地等,而且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如古人類遺址、摩崖石刻、碑刻、石窟、古墓葬、古建築、礦業遺址等。宗教建築遺址有松贊林寺、東竹林寺、康普壽國寺、普化寺、白漢洛教堂等。茶馬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薈萃的走廊,積淀和保留著豐富的原生形態的民族文化,也是促進地方旅遊經濟發展的紐帶。保護區內有漢族、納西族、傈僳族、回族、怒族、彝族、白族、藏族、傣族、獨龍族、普米族等十幾個民族,是世界上罕見的多民族、多文字、多語言、多種宗教信仰、多種生產生活方式、多種風俗習慣並存的匯聚區。保護區內擁有許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民俗文化傳統,包括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民俗等。

「三江並流」區域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組成的生態復合系統。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陳錫誠,2003)。Mascari等(2009)提出的景觀—遺產—文化相互作用系統,強調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融合。三江並流保護區是以自然遺產資源而著稱,保護區內的文化遺產資源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體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所以,我們應該有序開展遺產地的科考旅遊、生態旅遊和文化旅遊。

目前,威脅三江並流保護區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地質災害和生態危機,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溫室效應、氣候變暖、雪線上升、冰川消融、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濕地退化、水資源短缺等;人為因素:人類活動、開山築路、建築施工、水電開發、采礦、旅遊開發等。

三江並流保護區的核心區旅遊是受到一定限制的,在核心區外圍適當開展地質、生態、科考、探險、登山、民俗旅遊,通過旅遊積累資金,從而增加自然保護方面的投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成功後,其巨大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越來越受到關注。

2003年,雲南三江並流保護區(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擁有遼闊的自然森林,位於懷俄明州(96%)、蒙大拿州(3%)和愛達荷州(1%)。地理坐標北緯44°27′38″,西經110°49′40″。面積為898349公頃(懷俄明州824263公頃,蒙大拿州61144公頃,愛達荷州12743公頃)。黃石國家公園含有世界已知的地熱地貌的一半地貌形態,有10000多處。這里聚集了世界最大的間歇泉(有300多間歇泉,佔地球上間歇泉的三分之二)。黃石國家公園建於1872年,它還以擁有一些眾所周知的野生生物,如灰熊、狼、野牛和馬鹿而著稱。

黃石國家公園是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公園。黃石公園裡面有一個火山爆發後形成的美國最大的高山湖——黃石湖,湖岸長達180千米。兩岸峽壁險峻巍峨,其中有一段叫黃石峽谷,谷長大約24千米,深約400米,寬約500米,兩側從橙黃到橘紅色的岸層色彩,絢麗多彩,「黃石公園」也由此得名。黃石公園有山巒、石林、沖蝕熔岩流、黑曜岩山等地質奇觀。最獨特的景觀是被稱為世界奇觀的間歇噴泉,最有名的是老忠實噴泉。黃石公園不僅有間歇泉、溫泉等地熱資源,還保留了完好的生態系統,擁有森林、草原、峽谷、湖泊、瀑布和野生動物。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於197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而在1995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這個公園面臨著各種威脅:違規引入非本地物種、伐木、築路、采礦、遊人壓力和新的居民聚集點對黃石國家公園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構成了威脅。柯林頓政府於1996年以6500萬美元收購了緊靠著黃石公園計劃采礦的私人土地,有效地解除了將要開採金礦對黃石國家公園的威脅。在2003年召開的第27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黃石國家公園從《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上被解除。

(二)遺產旅遊

黃石公園主要旅遊景點:黃石公園大峽谷(Grand Canyon of the Yellowstone)、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猛瑪溫泉(Mammoth HotSprings)、黃石湖(Yellowstone Lake)等。

黃石國家公園是美國最熱門的國家公園之一,在單一公園之中就有種類豐富的地質地貌和動植物景觀,是相當罕見的。遊人可以看到間歇泉、溫泉、峽谷、森林、湖泊、野生動物等。黃石國家公園的旅遊活動包括科考、露營、釣魚、泛舟、野生動物觀察等。這些年來,自助旅遊越來越盛行,公園當局頗有遠見地預設了一些基礎設施來應對,與此同時,充分考慮保持公園內生態的平衡(安吉拉·艾朵斯等著,楊林玉譯,2009)。1937年,到訪公園的遊客只有50萬人次左右,但是如今,年平均遊客量卻高達300萬人次(安吉拉·艾朵斯等著,楊林玉譯,2009)。

黃石公園以其豐富的動植物、地熱資源、間歇泉景觀等聞名於世,遊客到黃石的目的不僅僅是游覽參觀這么簡單,他們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識,以更好地貼近自然,豐富自己的生活。針對這點黃石公園做得相當好,他們非常重視對遊客的知識普及教育。

1978年,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Canyon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又名科羅拉多大峽谷國家公園,地理坐標北緯36°06′03″,西經112°05′26″,佔地面積493077公頃,坐落在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美國大峽谷由科羅拉多河切割開,是世界上最壯觀的峽谷,億萬年來,奔騰的科羅拉多河從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北部的堪帕布高原流過,切割出這令人震撼的奇跡——科羅拉多大峽谷,大峽谷是地球上最偉大的地理奇跡之一。大峽谷全長約350千米,寬6~29千米,最大深度約1740米。大峽谷呈V字形,大體呈東西走向,東起科羅拉多河匯入處,西到內華達州界附近的格蘭德瓦什崖附近。大峽谷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千米。大峽谷千姿百態的懸崖峭壁、奇峰異石、層巒疊嶂、光怪陸離的形態,顯出大自然的蒼茫迷幻。兩側谷壁呈現階梯狀,由各種代表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疊覆而成,在沉積岩層中含有不同時期的古生物化石。大峽谷的壯觀景色舉世無雙,在陽光照耀下的大峽谷不同岩石呈現撲朔迷離而又變幻無窮的色彩。大峽谷中檜樹、矮松鬱郁蔥蔥,野花茂盛;此外,還有仙人掌、雲杉、冷杉等植物。這里還棲息著許多野生動物,其中哺乳動物76種,鳥類299種、爬行動物和兩棲類41種、魚類16種。

(二)遺產旅遊

長久以來,美國大峽谷國家公園一直是令遊客心馳神往的地方,每年吸引著500萬遊客前往,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認識地球億萬年的神奇變化。大峽谷的地質學意義——保存完好並充分暴露的岩層,記錄了北美大陸早期幾乎全部的地質歷史,尤其是沿崖壁出露著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的各個時期的岩系,它的水平岩層可以追溯到20億年前的地質歷史時期,並含有不同地質年代的生物化石,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此游覽時,曾感嘆地說:「大峽谷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1919年美國國會通過法案,將大峽谷辟為國家公園。2002年,權威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進行了一次評選:在美國最刺激、最富有挑戰性的100項探險活動中,沿科羅拉多河乘橡皮筏全程漂流大峽谷名列榜首。公園內可進行一系列活動,包括地質考察、攀岩、釣魚、空中游覽和徒步旅行。此外,大峽谷國家公園耗資3000萬美元建造的懸空透明玻璃觀景廊橋,於2007年3月20日起正式對外開放,當地印第安部落頭領和一些前宇航員成為這個新觀景台接待的首批遊客。每年造訪大峽谷國家公園的遊人多達500萬人次(安吉拉·艾朵斯著,楊林玉譯,2009)。盡管全球已有數百萬人游覽過大峽谷,但至今無人見過它的全貌。憑借豐富的地質奇觀和絢麗的自然風光,如今,大峽谷已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之一。

1979年,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四、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

(一)遺產特徵

加拿大的格羅莫訥公園位於紐芬蘭島的西海岸,地理坐標北緯49°36′45″,西經57°31′53″,佔地面積180500公頃。這個公園展現了一個大陸漂移演變的罕見的例證,包括深部的洋殼和裸露地表的地幔岩石。近代的冰川活動形成一些蔚為壯觀的景觀,包括海岸低地、高山台地、峽灣、冰河谷、陡崖、瀑布和許多原始狀態的湖泊。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不僅有奇特而絢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擁有許許多多特殊的地質現象。這些地質現象為大陸漂移學說和板塊構造學說提供了寶貴的證據(孫克勤,2008)。

6億年前歐洲大陸和北美大陸是一體的,但是已經逐漸開始分離,同時岩漿從地殼下噴涌而出,填滿了兩塊大陸間的空隙。現在,在格羅莫訥地區西小溪湖的懸崖上可以看到已經凝固的岩漿。5.7億年到4.2億年以前,這個公園的位置是兩塊大陸之間被稱為亞派圖斯海的大洋。到4.6億年前,歐洲大陸與北美大陸被擠壓到一起,阿巴拉契亞山脈升起,填滿了亞派圖斯海,亞派圖斯海消亡了。一部分大洋地殼與地幔板塊向東移動並升起成為陸地的表面。地表又經過多年冰川的地質作用,改造了地表,形成了各種各樣壯觀的地質景觀。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還擁有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生態特徵。多樣的地形給動、植物提供了各種棲息地,這里的野生生物包括陸地哺乳動物、鳥類、魚類、植物等。

格羅斯莫訥國家公園被認為是一本關於板塊構造學的很好的實例教科書。地球的表面在整個地質年代裡不斷地發生碰撞與分裂,這種碰撞與分裂導致地球上的海洋形成和消亡。

(二)遺產旅遊

紐芬蘭省位於加拿大東北部,1949年加入加拿大聯邦,它是加拿大最新的一個省份,同時也是該國的第十大省。該省面積共有405720平方千米,大部分土地都是人跡罕至的森林,沼澤、湖泊和山嶺。因為臨近大海,所以這里的居民多半都以捕魚為生。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MorneNationalPark)是紐芬蘭省的著名公園之一。該公園主要因它特有的史前風光、火山噴發形成的壯麗景觀而著稱。在公園內的格羅莫訥山(Gros Morne Mountain)是紐芬蘭省的第二大高山。格羅斯莫訥地區的景色被認為是加拿大東部最引人入勝的,這里有高聳的山脊與陡峭的大懸崖、海岸沼澤與高地苔原,多變的海灘與湖泊。然而這個地區之所以在世界遺產名錄中佔有一席之地,不是因為這里獨特而且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是由於這個地區特殊的地質構造。

格羅莫訥國家公園為遊人們提供了徒步旅行、戶外野營、科考探險的娛樂項目。遊人可以通過格羅莫訥國家公園的實地考察,了解大陸漂移說對地球發展歷史的作用和影響。人們還可以觀賞到種類繁多的珍奇野生動物。喜好水上運動的人們,還可以在此一邊劃船一邊賞景,高聳嶙峋的懸崖、蜿蜒狹長的峽灣以及壯觀湍急的瀑布。從海港到沙灘,還有眾多建造別致的小漁村。

1987年,格羅莫訥國家公園(Gros Morne National Park)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

(一)遺產特徵

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位於加拿大西南部的艾伯塔省和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由班夫、賈斯珀、庫特奈和約霍國家公園,以及羅布森山、阿西尼博因山和漢伯省立公園組成,地理坐標北緯51°25′29″,西經116°28′47″,佔地面積2306884公頃。公園遍布著山峰、冰川、湖泊、瀑布、峽谷和石灰岩溶洞,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高山景觀。著名的伯吉斯頁岩化石遺址里的軟體海洋動物化石也在這里被發現。

公園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完整的生態系統,山峰、冰河、湖泊、瀑布、峽谷、溶洞等。多姿多彩的地貌和風光旖旎的景觀棲息著許多野生生物。在班夫和賈斯珀兩處公園就有約996種維管植物被記錄。公園里還有許多哺乳動物、鳥類等。1909年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庫特奈國家公園中寒武統的伯吉斯頁岩動物群,該動物群距今約5.15億年,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脊索動物,被認為是寒武紀生物大爆發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化石。

落基山最初為巨大的地槽地區,到白堊紀初期還只是淺海,第三紀時發生了大規模的造山運動、火山爆發,地殼發生了強烈的褶曲與壓縮,山脈再度隆起,形成了高大的花崗岩山系;第四紀時,冰川的作用又留下了陡峭的角峰、冰斗、槽谷等冰川侵蝕的地貌特徵,再加長期的地殼變動,逐漸形成落基山的現狀。龐大的落基山分布范圍很大,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南北各部分差異較為明顯,大體可分為三個部分。這里的山體多為前寒武紀的結晶岩組成,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其中埃爾伯特山最高,是落基山脈中的最高點。高聳入雲的山峰此起彼伏,在雲霧中形成一片峰海。峰頂終年覆蓋積雪,形成奇特異常的冰斗、冰凌,十分壯觀。

(二)遺產旅遊

在加拿大的落基山脈,有無數風景美麗的山嶽、河流及湖泊,在這里,夏天可以露營、釣魚,冬天可以滑雪、溜冰,一年四季適宜旅遊。加拿大落基山脈庫特奈國家公園伯吉斯頁岩動物化石已成為研究寒武紀生物大爆炸的一個重要窗口,遊客通過考察化石遺址,領略生物演化的奧秘。班夫是加拿大第一個國家公園,建於1885年。班夫國家公園旅遊項目包括徒步、露營、攀岩、滑雪等。公園管理局要求使用露營場所、加拿大棚屋俱樂部和其他設施的人購買野外許可證,並要求保護這些地區的環境。在班夫國家公園遊人可以觀賞到野牛。班夫鎮成立於1883年,是班夫國家公園的主要商業中心,也是文化活動中心。班夫是一些文化機構的所在地,這里擁有許多博物館。班夫鎮上開辟有藝術中心,每年入夏,有眾多印第安人在這里搭起帳篷和舞台,穿上民族服裝,向遊客表演富有特色的民族歌舞。

賈斯珀國家公園是加拿大著名高山國家公園之一,包括山峰、冰川、湖泊、瀑布、峽谷和石灰岩溶洞。這里的戶外活動包括徒步、釣魚、野生動物觀察、漂流等。

1984年,加拿大落基山脈公園(Canadian Rocky Mountain Parks)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0年擴展。

六、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

(一)遺產特徵

英國的巨人之路位於北愛爾蘭安特林高原(Antrimplateau)邊緣海岸玄武岩懸崖的山腳下,地理坐標北緯55°15′00″,西經6°29′07″,佔地面積70公頃。它由大約40000巨大的黑色玄武岩圓柱組成,從大海中伸出來。這一奇觀就如同傳說中的巨人跨過海峽到達蘇格蘭。300多年來,對這些岩石及岩層的地質學研究大大推動了地球科學的發展,研究表明這一引人注目的景觀是在第三紀(大約50百萬年~60百萬年前)由火山活動形成的。

現代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構造,揭開了「巨人之路」之謎。「巨人之路」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天然的玄武岩。白堊紀末,北大西洋開始裂開,北美大陸與亞歐大陸分離,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北大西洋開始持續地分裂和擴張,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擴張的中心,也是分離的板塊邊界。上地幔的岩漿從中脊的裂谷中上涌,一股股玄武岩熔流湧出地面,覆蓋著大片地域,隨著灼熱的熔岩逐漸冷卻、收縮,結晶,形成六邊或四邊、五邊形的稜柱,通常稱為「柱狀玄武岩」地貌景觀。

(二)遺產旅遊

山依海勢,海借山景,形成了這條自然的台階石道,拾級而上,海天一色。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自然景觀和地球科學研究的界限。「柱狀玄武岩」地貌景觀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嘆為觀止,是英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英國的巨人之路及其海岸,近40000多根這種玄武石柱不規則地排列起來,綿延6千米,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僅是峻峭的自然景觀,也為地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玄武岩特色的地方。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岩石柱林,氣勢磅礴。石柱不斷受海浪的沖蝕,在不同高度處被截斷,導致巨人之路呈現高低參差的台階狀外貌。根據2008年1月英國皇後學院的一份報告,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巨人之路這一世界遺產正在面臨威脅。報告預測,到21世紀末,海平面將上升1米,而更嚴重的是隨之而來的海浪和風暴將更加猛烈地襲擊巨人之路,預測在2050年到2080年,巨人石道上的石塊將變得更加陡峭,到22世紀初,人們將難以見到部分巨人石道上的獨特景觀。

1986年,巨人之路及其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七、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

(一)遺產特徵

薩多納地質構造帶位於瑞士東北部,地理坐標北緯46°55′00″,東經9°15′00″,這一區域覆蓋了32850公頃的山地,其中包括7座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山峰。該地區展現了大陸碰撞形成造山運動的突出範例,構造運動在這里形成了極好地質剖面。自18世紀以來這里就一直是一處重要的地質科學遺址。

(二)遺產旅遊

自18世紀末,這條長約35千米,寬約25千米的地表岩層帶,受到科學家的極大關注,並且激勵了很多旅遊愛好者前來造訪。今天,薩多納地質構造區是瑞士重要的研究基地和自然景觀旅遊點。在這里,人們驚奇地看到了歐非大陸板塊相互沖撞的結果,幾十千米長的古老岩石層被疊加到較年輕的山脈上,是地質構造的最好見證。

2008年,瑞士薩多納地質構造帶(Swiss Tectonic Arena Sardona)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八、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

(一)遺產特徵

澳大利亞麥誇里島(長34千米,寬5千米)是位於南大洋的一個海島,距塔斯馬尼亞(Tasmania)東南部1500千米,地理坐標南緯54°35′41″,東經158°53′44″E,佔地面積12785公頃。由於印度-澳大利亞構造板塊和太平洋板塊在這里交匯,使得海底的麥誇裡脊的最高部分隆升露出了海面,形成了現在的麥誇里島。麥誇里島是一處重要的地質保護意義遺址,是地球上唯一一處從地幔(海底以下6千米深處)開始向上運動而露出海平面的岩石,這些獨特的岩石包括枕狀玄武岩和其他噴出岩。

(二)遺產旅遊

麥誇里島公園堪稱是澳大利亞最有影響的國家公園之一。麥誇里島公園以其優美的景色、豐富的海洋資源、陸地資源以及考古遺址吸引了大量的遊客。由於這個島嶼及其周邊地區的地質特點,而形成了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景色。這里是唯一的一處從海洋深處逐漸升出海平面的島嶼。這里的地質景觀是板塊運動的最好見證。此外,大量的土著人藝術遺址不僅代表了罕見的藝術成就,同時表明數千年來人類交往的輝煌成就。

1997年,麥誇里島(Macquarie Island)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九、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

(一)遺產特徵

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位於西北省和自由邦省境內,距離約翰內斯堡(Johannesbur)西南方約120千米,地理坐標南緯26°51′36″,東經27°15′36″,佔地面積30000公頃。弗里德堡隕石坑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23億年前,是迄今為止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隕石坑。它的半徑為190千米,也是面積最大和撞擊最深的隕石坑。弗里德堡隕石坑證明了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能量釋放事件,這次事件導致毀滅性的全球變化,一些科學家認為它還包括了主要的演化事件。它提供了地球地質歷史的重要證據,對了解地球演變至關重要。盡管地球表面的地質活動對地球的歷史意義重大,但是也導致受撞擊最嚴重的遺址證據的消失。弗里德堡隕石坑是地球上僅存的一處提供關於隕石坑的完整地質概況的遺址。

(二)遺產旅遊

隕石坑是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他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是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的隕石坑,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弗里德堡隕石坑豐富了地球科學的研究內容,為探索地球和其他星球的演化提供了證據。遊人通過參觀弗里德堡隕石坑,真正感受到「宇宙事件」對地球產生的影響,認識地質事件、宇宙(地外)事件和地內事件對地球的威脅。

宇宙事件是隕擊、慧擊、超新星爆發及小行星撞擊地球等事件的總稱。人們對宇宙事件的探索是與研究恐龍突然絕滅聯系著的。恐龍為什麼突然在白堊紀末消失了?單用地球本身原因(如生態環境變化、古氣候變化、火山噴發或古地磁極性反轉等)不能得到合理解釋。恐龍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地脊椎動物,它們突然滅絕的謎團看來已經被慢慢地揭開。原因可能是因為6500萬年前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小行星沖擊地球引起了氣候變化和某些元素的異常含量。撞擊的影響是大量岩石粉末進入地球大氣圈,快速分布到全球並在大氣圈中擴散,撞擊的碎片紛紛散落,不僅引起強烈地震、海嘯、大洪水和大火災,而且塵埃帶來了黑暗,抑制了光合作用,因而破壞了食物鏈,直接和間接地導致許多動物物種滅絕,其中包括恐龍的滅絕。

當地政府正在規劃弗里德堡隕石坑的旅遊開發,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地區的科學價值,並遵循世界遺產保護的原則,對這一地區進行更好地保護。2003年,南非已經成為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目的地,南非自由邦省旅遊局官方中文網站開通:http://www.lvyou168.cn/travel/za/FSTA/。

2005年,弗里德堡隕石坑(Vredefort Dome)作為自然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貳』 國家公園等同於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地質公園嗎

就我國來說只有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的劃分,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劃分,也就是說國家公園基本上范圍更大一些

『叄』 我國截至目前,有多少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 國家級和各級的。

我國目前國家公園概念上的建設類型主要集中於以下幾個方面:1.森林公園。由國家林業局批准設立。1982年,我國第一處森林公園——湖南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批准建立。截至2006年底,全國共建立森林公園2067處,總經營面積1569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660處,經營面積1125萬公頃,省級森林公園955處。 2.自然保護區。 1956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廣東鼎湖山自然保護區。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各界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環保法規體系的日益完善,我國自然保護區事業才步入依法 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發展的「快車道」。 2003年初, 國家環保總局宣布,我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數達到 197處,各類自然保護區1757處,總面積近1.33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2 %,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3.風景名勝區。 截至 2004年,中國已經建立風景名勝區677個,其中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77個、省級風景名勝區452個、市縣級風景名勝區48個,總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以上 4.生態示範區。至2000年,全國已有首批33個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的地、縣和單位被國家環保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5.國家地質公園。至2004年,中國地質公園建設工作已推進了3年多,國家地質公園的數量已達到了85座。 另外,還有國家級的濕地保護區、國家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等。
北京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蟒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龍門國家森林公園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鷲峰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興古桑國家森林公園 大楊山國家森林公園 霞雲嶺國家森林公園 黃松峪國家森林公園 北宮國家森林公園 八達嶺國家森林公園 崎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喇叭溝門國家森林公園
天津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北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 磬棰峰國家森林公園 金銀灘國家森林公園 石佛國家森林公園 清東陵國家森林公園 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遼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山海關國家森林公園 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白草窪國家森林公園 天生橋國家森林公園 黃羊山國家森林公園 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 響堂山國家森林公園 野三坡國家森林公園 六里坪國家森林公園 大茂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安國家森林公園 狼牙山國家森林公園 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 桃源洞國家森林公園
駝梁山國家森林公園 木蘭圍場國家森林公園 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 仙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豐寧國家森林公園
山西
五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關帝山國家森林公園 恆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崗國家森林公園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禹王洞國家森林公園 趙杲觀國家森林公園 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交城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岳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老峰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老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行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黃崖洞國家森林公園 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
內蒙古
紅山國家森林公園 察爾森國家森林公園 黑大門國家森林公園 海拉爾國家森林公園 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 馬鞍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二龍什台國家森林公園 興隆國家森林公園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好森溝國家森林公園 額濟納胡楊國家森林公園 旺業甸國家森林公園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五當召國家森林公園 紅花爾基樟子松國家森林公園 喇嘛山國家森林公園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 * 達爾濱湖國家森林公園 *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 * 伊克薩瑪國家森林公園 *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烏爾旗漢國家森林公園 * 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 綽源國家森林公園 * 阿里河國家森林公園 *
遼寧
旅順口國家森林公園 海棠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孤山國家森林公園 首山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
桓仁國家森林公園 本溪國家森林公園 隕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橋溝國家森林公園 蓋州國家森林公園 元帥林國家森林公園 仙人洞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大赫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山群島國家海島森林公園 普蘭店國家森林公園 大黑山國家森林公園 沈陽國家森林公園 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 本溪環城國家森林公園 冰砬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猴石國家森林公園 千山仙人台國家森林公園 清原紅河谷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 章古台沙地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銀石灘國家森林公園 大連西郊國家森林公園 醫巫閭山國家森林公園 和睦國家森林公園
吉林
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五嶽寨國家森林公園
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 龍灣群國家森林公園 白雞峰國家森林公園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半拉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仙夾國家森林公園 大安國家森林公園 長白國家森林公園 臨江國家森林公園 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們江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山國家森林公園 圖們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
延邊仙峰國家森林公園 官馬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肇大雞山國家森林公園 寒蔥頂國家森林公園 滿天星國家森林公園 吊水壺國家森林公園 露水河國家森林公園 通化石湖國家森林公園 紅石國家森林公園 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雲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雞冠山國家森林公園 泉陽泉國家森林公園 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松江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龍江
牡丹峰國家森林公園 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 大亮子河國家森林公園 烏龍國家森林公園 哈爾濱國家森林公園 街津山國家森林公園 齊齊哈爾國家森林公園 北極村國家森林公園 長壽國家森林公園 大慶國家森林公園 一面坡國家森林公園 黃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鳳國家森林公園 金泉國家森林公園 烏蘇里江國家森林公園 驛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道關國家森林公園 綏芬河國家森林公園 五頂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江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茅蘭溝國家森林公園 鶴崗國家森林公園 丹清河國家森林公園 石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勃利國家森林公園 望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勝山要塞國家森林公園 五大連池國家森林公園 完達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翁山國家森林公園 威虎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營國家森林公園 ** 亞布力國家森林公園 ** 桃山國家森林公園 ** 日月峽國家森林公園 ** 興隆國家森林公園 ** 梅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 雪鄉國家森林公園 ** 八里灣國家森林公園 ** 青山國家森林公園 ** 大沾河國家森林公園 ** 回龍灣國家森林公園 ** 溪水國家森林公園 ** 方正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 鏡泊湖國家森林公園 ** 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 佛手山國家森林公園 ** 小興安嶺石林國家森林公園 ** 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 珍寶島國家森林公園 ** 伊春興安國家森林公園 ** 紅松林國家森林公園 ** 七星峰國家森林公園 ** 呼中國家森林公園 *** 加格達奇國家森林公園 ***
上海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平國家森林公園 上海海灣國家森林公園 上海共青國家森林公園
江蘇
虞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 徐州環城國家森林公園 宜興國家森林公園 宜興龍背山國家森林公園 惠山-青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吳國家森林公園 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盱貽第一山國家森林公園 鎮江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鎮江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京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浙江
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蘭亭國家森林公園 午潮山國家森林公園 富春江國家森林公園 紫微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童國家森林公園 雁盪山國家森林公園 溪口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華頂國家森林公園 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玉蒼山國家森林公園 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銅鈴山國家森林公園 竹鄉國家森林公園 花岩國家森林公園 龍灣潭國家森林公園 遂昌國家森林公園 五泄國家森林公園 雙峰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洞國家森林公園 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仙霞國家森林公園 大溪國家森林公園 松陽卯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衢國家森林公園 徑山 (山溝溝) 國家森林公園 南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大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仙居國家森林公園 桐廬瑤琳國家森林公園
安徽
黃山國家森林公園 琅琊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皇藏峪國家森林公園 徽州國家森林公園 大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蓬山國家森林公園 皇甫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堂寨國家森林公園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冶父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山國家森林公園 妙道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舜耕山國家森林公園 浮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 齊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韭山國家森林公園 橫山國家森林公園 敬亭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萬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青龍灣國家森林公園 水西國家森林公園 上窯國家森林公園 馬仁山國家森林公園
福建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山國家森林公園 華安國家森林公園 貓兒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岩國家森林公園 旗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元國家森林公園 靈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平壇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將樂天階山國家森林公園 德化石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廈門蓮花國家森林公園 三明仙人谷國家森林公園 上杭國家森林公園 武夷山國家森林公園 烏山國家森林公園 漳平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王壽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谷國家森林公園 支提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山國家森林公園 閩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董奉山國家森林公園
江西
三瓜侖國家森林公園 廬山山南國家森林公園 梅嶺國家森林公園 三百山國家森林公園 馬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 明月山國家森林公園 翠微峰國家森林公園 天柱峰國家森林公園 泰和國家森林公園 鵝湖山國家森林公園 龜峰國家森林公園 上清國家森林公園 武功山國家森林公園 銅鈸山國家森林公園 鄱陽湖口國家森林公園 三疊泉國家森林公園 閣皂山國家森林公園 永豐國家森林公園 梅關國家森林公園 陽嶺國家森林公園 天花井國家森林公園 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 柘林湖國家森林公園 陡水湖國家森林公園 萬安國家森林公園 三灣國家森林公園 安源國家森林公園 九連山國家森林公園 岩泉國家森林公園 雲碧峰國家森林公園 景德鎮國家森林公園 瑤里國家森林公園 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涼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岑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府山國家森林公園 軍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碧湖潭國家森林公園 懷玉山國家森林公園
山東
嶗山國家森林公園 抱犢崮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口國家森林公園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長島國家森林公園 沂山國家森林公園 尼山國家森林公園 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徂徠山國家森林公園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 孟良崮國家森林公園 柳埠國家森林公園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槎山國家森林公園 葯鄉國家森林公園 原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山灣國家森林公園 雙島國家森林公園 蒙山國家森林公園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偉德山國家森林公園 珠山國家森林公園 臘山國家森林公園 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 岠嵎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蓮山國家森林公園 萊蕪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艾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口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新泰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招虎山國家森林公園 牙山國家森林公園 壽陽山國家森林公園
河南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寺山國家森林公園 風穴寺國家森林公園 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 薄山國家森林公園 開封國家森林公園 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峪灣國家森林公園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南灣國家森林公園 甘山國家森林公園 淮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 銅山湖國家森林公園 黃河故道國家森林公園 郁山國家森林公園 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嵖岈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 始祖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燕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棠溪源國家森林公園 大鴻寨國家森林公園
湖北
九峰國家森林公園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玉泉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老嶺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架國家森林公園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薤山國家森林公園 清江國家森林公園 大別山國家森林公園 柴埠溪國家森林公園 潛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洈水國家森林公園 太子山國家森林公園 三角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安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洞國家森林公園 大洪山國家森林公園 虎爪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腦山國家森林公園 滄浪山國家森林公園
湖南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 莽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疑山國家森林公園 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 南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山頭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 天鵝山國家森林公園 舜皇山國家森林公園 東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夾山寺國家森林公園 不二門國家森林公園 河洑國家森林公園 岣嶁峰國家森林公園 大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岩溪國家森林公園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坡國家森林公園 雲陽國家森林公園 金洞國家森林公園 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 百里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家峒國家森林公園 兩江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雪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尖山國家森林公園 桃花江國家森林公園 藍山國家森林公園 月岩國家森林公園 峰巒溪國家森林公園
廣東
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 萬有國家森林公園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 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 韶關國家森林公園 東海島國家森林公園 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 南崑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樵山國家森林公園 石門國家森林公園 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英德國家森林公園 廣寧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北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王山國家森林公園 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 御景峰國家森林公園 三嶺山國家森林公園 雁鳴湖國家森林公園 天井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西
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 桂林國家森林公園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三門江國家森林公園 龍潭國家森林公園 大桂山國家森林公園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八角寨國家森林公園 十萬大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勝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姑婆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瑤山國家森林公園 黃猄洞天坑國家森林公園 飛龍湖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獅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 陽朔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瀑布群國家森林公園 平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茶溝國家森林公園 龍灘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海南
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藍洋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 海口火山國家森林公園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海上國家森林公園 霸王嶺國家森林公園
重慶
黃水國家森林公園 仙女山國家森林公園 茂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雙桂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金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黔江國家森林公園 青龍湖國家森林公園 梁平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武陵山國家森林公園 橋口壩國家森林公園 鐵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紅池壩國家森林公園 雪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黑山國家森林公園 歌樂山國家森林公園 茶山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九重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園洞國家森林公園 重慶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觀音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山國家森林公園 金銀山國家森林公園
四川
都江堰國家森林公園 劍門關國家森林公園 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 高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嶺國家森林公園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 海螺溝國家森林公園 七曲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寨國家森林公園 黑竹溝國家森林公園 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 福寶國家森林公園 白水河國家森林公園 美女峰國家森林公園 華鎣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千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措普國家森林公園 米倉山國家森林公園 二郎山國家森林公園 廣元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鎮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雅克夏國家森林公園 天馬山國家森林公園 空山國家森林公園 雲湖國家森林公園 鐵山國家森林公園 荷花海國家森林公園 凌雲山國家森林公園
貴州
百里杜鵑國家森林公園 竹海國家森林公園 燕子岩國家森林公園 長坡嶺國家森林公園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 堯人山國家森林公園 玉舍國家森林公園 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 習水國家森林公園 黎平國家森林公園 朱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林山國家森林公園 潕陽湖國家森林公園 赫章夜郎國家森林公園 仙鶴坪國家森林公園 青雲湖國家森林公園 畢節國家森林公園 大板水國家森林公園 龍架山國家森林公園 九道水國家森林公園
雲南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星國家森林公園 清華洞國家森林公園 東山國家森林公園 來鳳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魚洞國家森林公園 磨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 菜陽河國家森林公園 金殿國家森林公園 章鳳國家森林公園 十八連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布格國家森林公園 珠江源國家森林公園 五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棋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小白龍國家森林公園 圭山國家森林公園 五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銅鑼壩國家森林公園 紫金山國家森林公園 飛來寺國家森林公園 新生橋國家森林公園 西雙版納國家森林公園 寶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西藏
巴松湖國家森林公園 色季拉國家森林公園 瑪旁雍錯國家森林公園 班公湖國家森林公園 然烏湖國家森林公園 熱振國家森林公園 姐德秀國家森林公園
陝西
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 王順山國家森林公園 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天台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 驪山國家森林公園 樓觀台國家森林公園 漢中天台國家森林公園 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 通天河國家森林公園 黎坪國家森林公園 天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延安國家森林公園 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木王國家森林公園 榆林沙漠國家森林公園 勞山國家森林公園 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鬼谷嶺國家森林公園 玉華宮國家森林公園 千家坪國家森林公園 蟒頭山國家森林公園 上壩河國家森林公園 黑河國家森林公園 洪慶山國家森林公園 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 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 紫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少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甘肅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 徐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貴清山國家森林公園 麥積國家森林公園 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 沙灘國家森林公園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大峪國家森林公園 臘子口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 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
青海
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北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通國家森林公園 群加國家森林公園 仙米國家森林公園 麥秀國家森林公園 哈里哈圖國家森林公園
寧夏
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 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 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 火石寨國家森林公園
新疆
照壁山國家森林公園 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那拉提國家森林公園 鞏乃斯國家森林公園 賈登峪國家森林公園 白哈巴國家森林公園 唐布拉國家森林公園 奇台南山國家森林公園 科桑溶洞國家森林公園 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 鞏留恰西國家森林公園 哈密天山國家森林公園 哈日圖熱格國家森林公園 烏蘇佛山國家森林公園 註:標「*」者,屬中國內蒙古森林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轄區;標「**」者,屬中國龍江森林工業(集團)總公司轄區;標「***」者,屬大興安嶺林業集團公司轄區。

『肆』 班夫國家公園的地質學

加拿大落基山脈由若干條從西北到東南方向的山脈組成。主山沿著北美洲大陸分水嶺,前山位於主山的東方。班夫國家公園從大陸分水嶺往西,包括主山的東坡以及前山的大部分,班夫鎮和周圍的群山位於前山。丘陵地帶位於公園的東面,卡爾加里和坎莫爾之間。公園的另一側,西山穿過幽鶴和庫特尼國家公園。更遠的西方是落基山脈峽谷,也是加拿大落基山脈區域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的邊界。
加拿大落基山脈由沉積岩組成,包括頁岩、砂岩、石灰岩和石英岩,由淺陸內海沉積而成。班夫的地質形成於前寒武紀和侏羅紀期間。山脈大約形成於0.8到1.2億年前,是沖斷層作用的結果。
卡斯爾山在過去的八千萬年裡,侵蝕作用一直在改變山的形狀,丘陵地帶和前山的侵蝕比主山更為明顯。由於石頭沉積、斷層,班夫群山呈現出多種不同的形狀,很多班夫地區的山脈的坡度達到50-60度。這種傾向坡的山通常一面十分陡峭,另一面則較為平緩,如班夫鎮附近的倫多山。
班夫其他類型的山包括復合的、不規則的、背斜的、向斜的、城堡形的、犬齒的和鋸齒的山脈。卡斯爾山懸崖陡峭,是城堡形山脈的一個例子。卡斯爾山頂是古生代時期的貝岩層,夾在兩個石灰石層中間。犬齒形山脈,如路易斯山,外形是鋒利的參差不齊的一組斜坡。鋸背山脈由沉積層組成,被峽谷的流水長期侵蝕。碎石堆在許多山脈和懸崖的腳下很常見。
班夫的風景有明顯的冰川侵蝕的特點,幽深的U形峽谷和許多懸谷通常形成瀑布。馬特霍恩類型的山脈,如阿西尼博因山,由於冰川侵蝕形成了一個陡峭的山頂。班夫也有許多小峽谷,包括米斯塔亞峽谷和約翰斯頓峽谷。 班夫國家公園擁有數量眾多的大型冰川和冰原,其中有不少可以通過冰原公路到達。主山常見的是小型冰斗冰川,位於很多山脈的陰面。作為世界上主要的高山冰川之一,班夫的冰川在逐漸消融。照片證據表明這種趨勢越來越驚人,冰河學家已經開始在公園里更徹底全面地研究冰川,並分析冰川的減少將對溪流和江河的水源造成影響。受到冰河作用最大的地區包括瓦普堤克冰原和瓦普塔冰原,它們都位於班夫和幽鶴國家公園邊界。瓦普塔冰原大約覆蓋了80平方公里的土地。瓦普塔冰原在大陸分水嶺班夫這一側的部分包括沛托冰原、弓湖冰原和瓦爾徹冰原等。弓湖冰原在1850年到1953年之間消融了大約1,100米,[25]並且有增加的趨勢,在冰川的末端形成了一個新的湖。沛托冰原從1880年以來消融了大約2,000米,並且面臨著在未來的30到40年內完全消失的危險。從冰原公路還可以看到鴉爪冰川和赫克托冰川,它們是獨立的冰川,沒有和其他主要的冰川關聯在一起。
哥倫比亞冰原帕克山脊滑雪場哥倫比亞冰原位於班夫國家公園的最北端,跨越班夫和賈斯珀國家公園的邊界,並延伸到不列顛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冰原的斯諾多姆是北美洲水文最高點,水從這里開始,沿著哥倫比亞河流入太平洋,沿著阿薩巴斯卡河流入北冰洋,匯集到哈德遜灣並通過北薩斯喀徹溫河最終流入大西洋。[25]薩斯喀徹溫冰川,長約12公里,面積為30平方公里,[25]是哥倫比亞冰原到班夫的主要出口。在1893年到1953年期間,薩斯喀徹溫冰川消融了大約1,364米,在1948年到1953年期間更是每年以55米的速度消融。[25]20世紀,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冰川總計減少了25%。

『伍』 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的地質地形

東沙共有三個珊瑚環礁,即:東沙環礁、南衛灘環礁及北衛灘環礁,東沙島與南、北衛版灘相距約80公里。權東沙的的直徑大約有30公里,根據學者估計,要形成這么大一座, 至少需要百萬年以上的時間。
環礁北面外緣礁相當寬廣,在退潮時可浮現水面,東沙島則位於西邊。
南衛灘及北衛灘為一連續淺灘,礁體呈橢圓形 ,沉沒水中,無島礁出露,乃一種沉水環礁。
東沙環礁則為典型環礁,洲、島(即東沙島)、礁和門四者全備。洲有「小沙洲」;暗礁(鏟) 有:東角、東北角、西北尖角、西南尖角及東南灣;門有兩處:北水道及南水道,島上內水即潟湖。「門」即習稱之「龍口」,乃連通潟湖與外海之水道。
潟湖水淺,隨潮汐起落,平均深約1米,水多平靜,風浪不興,與環礁外之大涌大浪大不相同,潮汐時有泥沙向內淤積,近年更日漸變淺。此一潟湖在退潮時深不及1米,其出口處之寬度僅20米左右。湖底多為淤泥及有機殘屑所覆蓋,但水急之處仍為砂礫石所組成之底質。
東沙環礁水深0.6-17米,但以5米以下者為多,環礁近於圓形,半經約10公里,環礁內水域約300平方公里。

『陸』 向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扔核彈會有什麼地質結果。

retaliation and ensuing destruction

『柒』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也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我國是從哪一年開始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

我國是從2001年4月開始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 (一)首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11家,2001年4月公布】 序號、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主要人文景觀) 1、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碳酸鹽岩溶峰叢地貌,溶洞,哈尼族民族風情,歌舞) 2、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寒武紀早期(5.3億年)生物大爆發,數十個生物種群同時出現 湖旅遊區) 3、湖南張家界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砂岩峰林地貌,柱、峰、塔錐上植物奇秀,附近有溶洞和脊椎動物化石產地 土家族民族風情) 4、河南嵩山國家地質公園 (完整的華北地台地層剖面,三個前寒武紀的角度不整合七千年華夏文化,文物,寺廟集中,少林寺,嵩陽書院) 5、江西廬山國家地質公園 (斷塊山體,江南古老地層剖面,第四紀冰川遺跡,白鹿洞書院,世界不同風格建築,中國近代史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 6、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景觀,古代道教活動中心之一,並有懸棺群和古崖葬遺址) 7、黑龍江五大連池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地貌景觀、溫泉,中國最近的火山噴發(1719-1712) 8、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發掘地多種恐龍化石密集埋藏,世界最早的超千米鹽井) 9、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朋的西緣巨大推復構造,飛來峰,寺廟) 10、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震引起的山體崩塌堆積,古代名人碑刻) 11、福建漳州國家地質公園 (濱海火山岩,玄武柱狀節理群火山噴氣口,海蝕地貌,沙灘,海濱休閑區,古炮台,寺廟) (二)第二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33家,2002年3月公布】 序號 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 主要人文景觀 1 安徽黃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峰叢地貌 歷代名人蹤跡 2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崖谷寨柱峰洞 方臘寨 3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7-8億年的淮南生物群,晚前寒武——寒武紀地層,岩溶 肥水之戰古戰場,古壽州城,劉安墓 4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風化作用形成特有洞崖 古寺廟 5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雅丹地貌,黑色戈壁灘 千佛洞石窟,月牙泉 6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化石和足印 劉家峽電站及水庫 7 內蒙克什克藤國家地質公園 在花崗岩峰林地貌,沙漠與大興安嶺林區接壤地,草原,達里湖,雲杉林 金邊堡,岩畫,蒙族風情 8 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 近代火山地貌,溫泉,生物多樣性 古邊城,少數民族風情 9 廣東丹霞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命名地 10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現代低海拔冰川 藏族風情 11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雄奇險峻的大渡河峽谷及支流形成的障古,大瓦山及第四紀冰川遺址 藏族風情 12 四川安縣國家地質公園 成片硅質海綿形成生物礁 廟宇 13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湖上丹霞地貌 14 河南焦作雲台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崖赤壁,懸崖瀑布,水利工程,岩溶 竹林七賢居地,寺,塔,古樹 15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變質岩結構,構造 生物多樣性 16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發掘地 中國最北部的自然景觀 17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石灰岩岩溶洞穴,各類石筍,石鍾乳,房山北京人遺址 北京西郊大量人文遺址 18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原地埋藏的硅化木化石 延慶具有大量人文遺跡,如:古崖居 19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奧陶系達瑞威爾階層型界線(GSSP)礁灰岩岩溶 太湖風景名勝 20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白堊紀火山岩及風化成的洞穴 東海海濱地球風情 21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白雲岩,大理岩形成的石柱,峰林地貌,泉,拒馬河源頭 古寺,古塔,長城,關隘 22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華北北部完成的地層剖面,海濱沙灘,花崗岩峰丘,洞穴 長城,度假區 23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阜平群(28-25億年)地層產地 二戰和國內革命戰爭遺址 24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壺口瀑布 25 山東棗庄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灰岩岩溶地貌,洞穴,峽 古文化遺址,古戰場 26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紀湖相沉積,脊椎、昆蟲、魚等多種化石 27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黃土標准剖面,黃土地貌 洛川會議,黃土風情,風情文化 28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現代冰川,巨型滑坡,堰塞湖 藏族風情,青藏高原南部風情 29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崖,天生瞧,洞,峽 寺廟,碑刻,懸棺 30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古代名人和戰爭遺址 31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瑤族風情 32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中國北方中晚元古界標准剖面 長城黃崖關,古塔,廟宇 33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地貌,馬爾湖 古代人文,名人碑刻 (三)第三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41家,2004年2月公布】 序號 國家地質公園名稱 主要地質特徵地質遺跡保護對象 主要人文景觀 1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地質構造和地層遺跡 小浪底水利工程 2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層湖疊瀑」景觀 扎如寺,達吉寺 3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地質遺跡 寺廟 4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以露天鈣化景觀為主的高寒岩溶地貌,冰川 宗教寺廟,藏族風情,革命遺址 5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古生物化石,鳳凰山地質構造 槐樹洞,熱水湯,古人類遺址 6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天坑群,溶洞,地下暗河 少數民族風情 7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恐龍蛋集中產地 8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關嶺古生物群,小凹地質走廊 布依族,苗族風情 9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海岸,古地震遺跡,古海洋風暴遺跡 天主教堂,聖母堂,三婆廟 10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地貌 歷史名人(施耐庵等) 11 浙江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硅化木 12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古生物遺跡 古人類文化遺址,少數民族風情 13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冰川遺跡,流水地貌 蒙古族人圖瓦文化,圖魯克岩畫 14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海底森林,海蝕地貌 15 雲南玉龍黎明——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高山丹霞地貌,冰川遺跡 民俗文化 16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峰叢,怪石,岩洞及水文地質遺跡 千年古村,根據地遺址 17 甘肅景泰黃河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石林,融合峰林,雅丹和丹霞等地貌特徵 明長城,五佛寺 18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峽谷,河流地貌 19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龍動物群化石,岩溶地貌 古人類文化遺址,布依族、苗族風情 20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古生物化石 苗族風情 21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天生橋群,洞穴,天坑,地縫,峽谷 古崖新棧,吊腳樓,清代古墓 22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溫泉,地質地貌 戰爭遺址,蒙族風情 23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海蝕地貌 客家文化 24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 宗教,藏族風情 25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構造地貌 26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構造——沖蝕嶂谷地貌 明、清長城摩崖石刻 27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斑馬山 道教發源地,佛教勝地 28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硅化木,恐龍化石,雅丹地貌 古遺址,古地貌 29 長江三峽(湖北、重慶)國家地質公園 河流、岩溶、地層 長江文明 30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岩溶隧道 火山文化,田園風光 31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湖泊地貌 江南刺綉 32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丹霞地貌,地史遺跡,水文景觀 石窟 33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火山,溫泉 近代人文景觀 34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洞穴 35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河流三角洲地貌 勝利油田 36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織金洞,峽谷 苗族風情 37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粗面質火山遺跡,明代採食遺跡,古文化遺址 佛家文化遺址 38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喀斯特洞穴 公館橋。金鍾山寺 39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花崗岩地貌 40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地震災害遺跡,岩溶地貌 革命歷史遺址 41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岩溶地貌,地層及構造遺跡,古人類洞穴遺址 摩崖石刻,碑帖,民族風情 (四)第四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53家,2005年8月公布】 河北臨城國家地質公園、河北武安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阿拉善沙漠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寧武萬年冰洞國家地質公園、五台山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鏡泊湖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興凱湖國家地質公園、遼寧本溪國家地質公園、大連冰峪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大連國家地質公園、延川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青海互助嘉定國家地質公園、青海久治年寶玉則國家地質公園、青海昆侖山國家地質公園、富蘊可可托海國家地質公園、大理蒼山國家地質公園、四川華鎣山國家地質公園、四川江油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射洪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四姑娘山國家地質公園、重慶雲陽龍缸國家地質公園、貴州六盤水烏蒙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平塘國家地質公園、西藏札達土林國家地質公園、安徽大別山(六安)地質公園、安徽天柱山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長山列島國家地質公園、山東沂蒙山國家地質公園、泰山國家地質公園、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國家地質公園、上海崇明長江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德化石牛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屏南白水洋國家地質公園、福建永安桃源洞國家地質公園、江西三清山國家地質公園、江西武功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關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河南洛寧神靈寨國家地質公園、河南洛陽黛眉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信陽金剛台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鳳凰國家地質公園、湖南古丈紅石林國家地質公園、湖南酒埠紅國家地質公園、湖北木蘭山國家地質公園、湖北神農架國家地質公園、湖北鄖縣恐龍蛋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廣東恩平地熱國家地質公園、廣東封開國家地質公園、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鳳山國家地質公園、廣西鹿寨香橋喀斯特生態國家地質公園 (五)第五批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名錄【44家,2009年8月公布】 吉林長白山火山國家地質公園、雲南麗江玉龍雪山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天山天池國家地質公園、湖北武當山國家地質公園、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安徽池州九華山國家地質公園、雲南九鄉峽谷洞穴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新疆庫車大峽谷國家地質公園、福建連城冠豸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黔東南苗嶺國家地質公園、寧夏靈武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大巴山國家地質公園、貴州思南烏江喀斯特國家地質公園、湖南烏龍山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和政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廣西大化七百弄國家地質公園、四川光霧山、諾水河國家地質公園、江蘇江寧湯山方山國家地質公園、內蒙古寧城國家地質公園、重慶萬盛國家地質公園、西藏羊八井國家地質公園、陝西商南金絲峽國家地質公園、廣西桂平國家地質公園、山東青州國家地質公園、河北興隆國家地質公園、北京密雲雲蒙山國家地質公園、福建白雲山國家地質公園、廣東陽山國家地質公園湖南湄江國家地質公園、河北遷安-遷西國家地質公園、湖北大別山(黃崗)國家地質公園、甘肅天水麥積山國家地質公園、河南小秦嶺國家地質公園、青海貴德國家地質公園、北京平谷黃松峪國家地質公園、河南紅旗渠·林慮山國家地質公園、山西陵川王莽嶺國家地質公園、重慶綦江木化石-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黑龍江伊春小興安嶺國家地質公園、陝西嵐皋南宮山國家地質公園、吉林乾安泥林國家地質公園、山西大同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安徽鳳陽韭山國家地質公園

『捌』 如何保護地質公園

由於論文需要,我想知道國家森林果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礦山公園、自然保護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正式開業接待旅遊者一年以上的旅遊區(點),包括

『玖』 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有什麼區別

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其地質科學意義、珍奇秀麗和獨特的地質景觀為主,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內景觀的自然容公園。

國家級森林公園,顧名思義,主要是森林景觀特別優美,人文景物比較集中,觀賞、科學、文化價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區域代表性,有較高的知名度;國家森林公園主要的意義和作用是景觀資源的保存與保護,資源環境的考察與研究,旅遊觀光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者區別:
1.構成的生態環境不同:
國家地質公園生態環境廣泛,有河流山川草原等,包括森林在內,而國家森林公園主要以森林資源為主。
2.開發概念不同:
國家地質公園的選區標准;國家公園應包含有代表性的較大的自然區域、特徵或自然風光,這里的動植種類、生長環境以及地貌景點在精神、科學、教學、娛樂和旅遊方面均具有特殊意義;
而國家森林公園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森林旅遊,並按法定程序申報批準的森林地域。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