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旅遊觀光線路線圖
⑴ 三月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呢 3月份合肥旅遊線
1、嘉興:一個烏鎮 一個西塘
嘉興,因烏鎮、西塘和這里如水一樣的女子而嫵媚迷人。要是你一不小心,可能會在這里迷上嘉興姑娘。
烏鎮:在《似水年華》里,烏鎮的青石板路彷佛永遠是潮濕的,在兩側斑駁的牆壁掩映下,顯得內斂而安靜,透著淡淡的隱忍和儒雅……作為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烏鎮老街保有大量明清建築,依河而建的古民居和河上石橋,共同構成了小橋、流水、人家。而每年3、4月份,茅盾筆下的「香市」場面會在這里重現。烏鎮景區分成東西兩個景點:先是東柵景區,門票100元;後是西柵景區,門票80元,東西柵聯票150元/人。
烏鎮看點:江南百床館、東柵的金家、公生槽坊、藍印花布、百花廳、文昌閣、茅盾故居、修真觀、修真觀戲台、烏鎮皮影戲、匯源當
小貼士
烏鎮美食:紅燒羊肉、白水魚、三白酒、姑嫂餅、定勝糕。
烏鎮交通:嘉興汽車西站,9元。
西塘:她被稱作「最美麗的江南水鄉」,「生活著的千年古鎮」。西塘的美,完全是因為她的寧靜和散漫。這里沒有那種燈紅酒綠、也非商鋪林立,只有寂寞和內斂,清秀與淡雅。或者說,「江南的古鎮應該都像西塘那樣閑適中帶一點寂寞。」此外,湯姆克魯斯主演的《碟中諜3》,就是在這里取景,更添一絲回味。
西塘線路:石皮弄--種福堂--送子來鳳橋--煙雨長廊--卧龍橋--東岳廟--墳浜弄--西園
西塘交通:嘉興汽車北站,7元。
西塘美食:這里的風味小吃非常迷人,荷葉粉蒸肉、小餛飩、豆腐花、臭豆腐、粽子等。其中,不得不嘗荷葉粉蒸肉,石皮弄旁、環秀橋下的阿牛粉蒸肉最有名氣,4元一塊;另外,一線天旁的一家餛飩店,野菜大餛飩據說非常好吃。
2、揚州:煙花三月 柳波鶯影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僅憑這句詩,就引來多少才子佳人到揚州領略風情。而「煙花三月下揚州」更成了這個城市的明信片。不過,最引人入勝的還是揚州街頭的尋常巷陌。花上幾元錢,坐上一輛三輪車,穿行在那些像血脈一樣交織的小巷裡,過去和現在,一起涌來。
「自古揚州出美女」,於是,又是一座與美女聯系在一起的城市。江南的水和煙霧一樣的空氣,不論哪裡的女人到這里來住上一陣子,皮膚都會變得細膩滋潤,怎能不美。
揚州的風景點大部分環繞著運河,主要分布於城市的北部和西北部。瘦西湖和大明寺就在這里,選擇在微風中漫步其間,真的是非常愜意的感受。
揚州看點:唐代二十四橋的旖旎,北宋平山堂的風流,個園的竹聲瑟瑟,何園的一廊貫江南,大明寺的千年鍾聲。
小貼士:
常規線路:個園--何園--瘦西湖--大明寺
特色線路:
(1).乾隆水上游覽線
揚州瘦西湖上的一條獨具特色的水上游覽線,沿著皇帝的足跡去觀賞美麗的園林風光,聆聽關於乾隆的趣聞軼事,品嘗御宴佳餚,體驗帝王般的生活。
線路:御碼頭-冶春園-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長堤春柳-四橋煙雨-徐園-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石壁流淙-平山堂-觀音山-成象苑-天山漢墓
(2).古運河游覽線
揚州古運河是隋煬帝下令開鑿的南北大運河中的一段,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的邗溝乃是它的濫觴,所以揚州古運河是南北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市內交通:游1線和游2線為環線,均從汽車西站發車,含括了市區內所有景點,特別適合自助游的遊客。揚州主要景點公交指南:汽車西站-21路-瘦西湖-1路-個園-1路-何園-19路-汽車西站
特色美食:在揚州,10點以後早茶基本上就結束了,所以品揚州名小吃要趕早。揚州的美食一條街集中了各式風味,不過別忘了著名的揚州炒飯。另外,揚州醬菜已有多年歷史,在江浙一帶小有名氣,可以帶一些回家。
烏鎮的淡淡哀愁
3、婺源:要有美女兒 要有花
江西婺源號稱「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它最美麗的季節是在3月中下旬。一株株粉紅的桃花、潔白的梨花點綴在漫山遍野金黃色的油菜花中,掩映著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很是壯觀。很多來過婺源的人說,這里讓他們那顆試圖逃離紛繁都市的心找到了片刻的安靜。然而,昨天我還生活在北京灰濛蒙的天空下,對我而言,此刻更需要尋找的是春天熱鬧與生機,畢竟這個時節,北京的柳樹才剛剛發芽。
油菜花其實非常普通,原產於歐洲與中亞一帶,植物學上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十字花科,是最容易栽培的農作物之一。農民常於冬春休耕期間在田裡灑上油菜籽,播種後約兩個月便開出朵朵黃色的小花。開花後結的果實就是油菜籽中國第一大食用植物油的原料。等到第二年春天農民再將剩下的油菜植株耕入土中以增加土壤的養分。
此外,婺源姑娘的漂亮是出人意外的,因為進入江西境內,美女好像遠不如江南的多,單婺源女孩個個都小家碧玉,更有著出水芙蓉的靈秀。特別是傍晚的婺源縣城河邊,女孩們有下河洗澡的習慣,夕陽映在水面上簡直就是婺源一景。
小貼士
線路:婺源博物館--李坑--彩虹橋--鴛鴦湖--汪口--上下曉起--延村--思溪--理坑
通票:180元。
交通:從北京到婺源,可直接飛到景德鎮、黃山或衢州,然後換長途汽車。從外地到婺源的汽車交通主要從這些地方進入:景德鎮、上饒、衢州、鷹潭、九江、黃山市。
美食:婺源的飲食繼承了古徽州的傳統,菜以粉蒸、清蒸和糊菜主要特色,味道大多帶有辣味,主食多為米飯,當地產的米酒、白酒值得一嘗。需要說明的是,一些婺源比較出名的地方菜,只有在一些小店或者農家才能夠吃到正宗的。點菜的時候別忘了向主婦要她家自製的酶豆腐(類似於寧波的毛豆腐)、酸辣椒、腌柚子皮,爽口、解酒、下飯,這三樣下飯小菜是贈送的,酸豆角也是好的配菜。
張家界仙境
4.張家界:哈利路亞的邊城歲月
九寨溝看水,張家界看山。的確,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你都無法看到這樣的奇特景觀:三千奇風峰拔地而起,八百溪流蜿蜒曲折。這里被譽為「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境」,「世外桃園」,「中國山水畫的原本」一切美好的詞語都被用來形容這里的美麗,但卻無法描述它帶給人們視覺上的震驚。
提起到深山裡觀景玩水,取陰納涼避暑,人們肯定會想起張家界,其實袁家界才是張家界里真正的美景心臟。這里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美景,還有擁有三項世界之最的百龍觀光電梯,讓人急速穿梭於空中,如神仙般享受美景盛宴。
而因《阿凡達》取景於張家界的爭論,又著實讓這里火了一把,雖說有很多搞笑的因素在裡面,但張家界群山美景,或雲哈利路亞山的真貌,還真得來看一看才知。張家界的近鄰鳳凰,同樣是一個令人期待的小鎮。
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淺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砂岩砌成的城牆佇立在岸邊,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城樓還是清朝年間的,銹跡斑斑的鐵門,還看得出當年威武的模樣。北城門下寬寬的河面上橫著一條窄窄的木橋,以石為墩,兩人對面都要側身而過,這里曾是當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這座曾被紐西蘭作家路易艾黎稱作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的「鳳凰古城」建於清康熙時,這顆「湘西明珠」是名副其實的「小」,小到城內僅有一條像樣的東西大街,可它卻是一條綠色長廊。
交通:張家界至鳳凰汽車每天兩趟,早上08:30分一趟,中午14:30一趟,車程四個小時。
特色菜——三下鍋。所謂的三下鍋其實就是一種很方便的干鍋,它是由三種主料做成的,燉著不放湯的火鍋。鳳灣大橋附近的那個「胡師傅三下鍋」很有名氣。另外,北正街一條街,有很多獨特風味可以品嘗。
更多國內精彩旅遊旅遊景點信息;
⑵ 您好,我准備下個禮拜去揚州遊玩3日。因為不是很了解,請問可以幫我設計一下旅遊路線么
第一天:先逛瘦西湖和大明寺,附近還有免費的景點宋夾城體育公園可以版逛下,然後坐旅權游專線或旅遊觀光線到個園下,逛花局裡和東關街,晚上可以逛古運河欣賞夜景,坐船徒步都行;
第二天:逛個園和綵衣街(東關街西入口往西就是)逛何園,夜晚如有興趣逛康橋文化園那邊的酒吧街,沒有興趣可以逛何園附近的古運河;
第三天:可以自行在市中心逛逛購物准備回家
住宿:建議提前網上預訂,旅遊旺季客房緊張,住宿可以選擇景點附近的連鎖酒店,出行方便。
吃喝:如有興趣可以去冶春和富春,價格較貴,也可以去共和春、必香居和蔣家橋,這幾家價格都大眾化的,比較實惠口味也不差。
⑶ 揚州古運河的旅遊線的開發
一部揚州運河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古代揚州發展史。
運河哺育了揚州,是揚州的「根」。作為「運河城」的揚州,在新的世紀,應對運河文化資源加以大力開發和利用,通過旅遊讓古老的運河文化為揚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積極的貢獻。
在這段運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動的著名場所瓊花觀(西漢·道教);高旻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園(宋代·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揚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築的遺址水斗門、龍首關(鈔關)、東關古渡(雙瓮城)和古灣頭閘;有古代帝王巡視揚州留下的遺跡:瓜洲古渡錦春園、高旻寺行宮御園和龍衣庵;有體現「富比王侯」的揚州鹽商住宅群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揚州鑒真大和尚東渡日本時的啟航地文峰塔。
在這條運河線上,留下了歷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詩文名篇:「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李紳);「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徐凝);「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等等。這些千古名句,描繪了古代揚州曾經有過的「歌吹沸天」、極盡繁華的輝煌時代,而這一切無不與運河一脈相承。在運河綿延千里的岸線上,揚州與運河的興衰息息相關!
揚州古運河的文化內涵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所認識,所感悟。揚州市旅遊局推出揚州古運河黃金旅遊線設想與規劃。業內人士認為,古運河揚州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30公里,沿岸有幾十個景點,其旅遊價值極高,它集長江和運河、天然和人工、歷史和現實、經濟和文化、新線和老線、城市和鄉村於一體,構成一條色彩斑斕、風情萬種、景色各異、內涵豐富的旅遊線路。更為令人稱奇的是,作為一條新開發的旅遊線,與長江風情旅遊線相呼應、相連接,從長江與運河交界的古鎮瓜洲上船,經過古運河到東關古渡換船,就能非常自然地與我市已經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覽線自然連接,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揚州歷史上「車馬少於船」的特色,使遊客感受「水」的經濟、「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雲:智者樂水。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它孕育著世界上的萬事萬物,豐富著人類的文明史,充實著人類社會的傳統與現實文化,影響著人類社會的意識形態。這條旅遊線是歷史文化與水的完整結合,更顯現其獨特的價值。如由南向北游,從白浪滔滔的長江,駛進寬闊的風平浪靜的大運河,映入眼簾的是運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楊柳,富有水鄉特色的小橋野渡,掩映於水杉翠竹蔭下的農舍,細如羊腸的纖道,隨風盤旋的風車,破浪前進的船隊,或許還能看到巔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漁船,以及不時上下潛水作業捕捉魚兒的魚鷹。如若在早上,面對眼前的水鄉景色,誰又不會想起宋代詞人柳永的佳句:「楊柳岸,曉風殘月」,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在這個歷史的走廊中,人們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進揚州,閱讀揚州,感受揚州。當來到「東關古渡」又換上小船沿著「乾隆水上旅遊線」悠悠地向蜀崗瘦西湖風景區盪去,領略維揚春色。那一幕幕美麗的風光不時出現在遊客的面前,贏得遊客由衷的贊嘆,「美哉揚州」、「秀哉揚州」;而從北向南走,則又是一番境界,美麗的風光,秀麗的古城,在越來越寬闊的水面上漸漸遠去,面對滾滾東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誰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歷史的滄桑,而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只有那傳奇的文化和獨特的秀麗的風光。
揚州三灣,河道曲折,當初運河的開挖者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運河的水面保持平緩,便採取了延長河道以降低坡度的辦法,所以就把這段運河開挖得彎彎曲曲。這個方法是我國古代河工們的傑出創造。以前所流傳的彎彎曲曲是為了不破壞揚州風水的說法是不對的。從旅遊美學的角度來看,古運河的三灣段因其彎道給人們以特殊的變化莫測的忽遠忽近的視角空間,將是古運河旅遊線上的一大賣點。
揚州古運河游覽線應盡快推出瓜洲古渡風景區。瓜洲在古運河和揚子江的交匯處,處於揚州西南,與鎮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間」(宋·王安石)。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環水,後泥沙淤積,與陸地相連,因形如瓜,故名。瓜洲歷來是揚州的門戶,始於晉,盛於唐,它在歷史上的知名度僅次於揚州。古人認為:「瓜洲雖彈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際滄海,襟大江,實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鎮」和「千年古渡」之稱。自唐末,瓜洲漸有城壘,南宋乾道四年,瓜洲開始築城,明代瓜洲城周長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在瓜洲城東門外另築有「鬼柳城」。元代設置行省於此,明代設同知署,清代設巡檢行署、漕運府、都督府等。瓜洲從唐代直到現代都是文人薈萃之地。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陸游,明代的鄭成功,清代的鄭板橋等,都曾在瓜洲尋幽探勝,並留下了大量賦吟瓜洲的篇章。瓜洲也是歷代許多政治家和中外旅行家涉足的必經之處,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六次南巡,均曾駐蹕瓜洲,並在錦春園設有行宮,昔日乾隆皇帝贊美錦春園而題詩的御碑,至今尚保存完好。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唐代高僧鑒真大師東渡日本,其造船、買船、登船以及儲藏糧食都在這個地方。義大利傑出的旅行家馬可·波羅也曾游覽過瓜洲,並在著名的《馬可·波羅游記》第二卷第一章節題為《瓜洲市》,對瓜洲的地理位置與歷史作用作了詳細描述。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傳說,又給這座古鎮披上了神奇的面紗。古代瓜洲作為南北交通樞紐,人流、物流旺盛,地方富庶,城內大型建築、私宅花園、庵廟、樓、亭、廳、堂等多達數十處。如樓亭,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大觀樓,曹雪芹《紅樓夢》筆下的風雪大觀樓就是描寫的此樓;有建於明代正統年間的江淮勝概樓;有觀潮亭、江風山月亭、曲江亭等。此外,古代瓜洲還有著名的十景,即石橋踏月、天池夜雨、江樓閱武、漕艦乘風、東城柳岸、桃塢早鶯、蘆汀新雁、雪水釣艇、金山塔燈、銀嶺晴嵐。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大軍從這里揮師向江南躍進;建設中的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橋頭堡就落腳於瓜洲。極富特色的景觀使瓜洲成為歷史上一個旅遊勝地。
建設瓜洲古渡風景區應以古運河為主線,以瓜洲古文化再現為切入口,以長江自然風光及江濱田園風光為襯托,形成具有江河交接、別具一格的景觀。凡與瓜洲有聯系的人與事都應在原址刻石勒碑加以說明,包括傳說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及現實中的「人民解放大軍渡江處」,以凸顯瓜洲歷史文化。此外可考慮建設古運河風光帶、瓜洲閘園林區、江口島暨錦春園景區、江濱浴場休閑度假區、江口古街民俗風情區、蘆葦野趣園、現代農業觀光區、潤揚大橋北橋頭堡主題公園等景區,其中江口島暨錦春園景區是諸景區的重點。該景區主要建設與古代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潯陽樓齊名,素有「江北第一樓」之稱的瓜洲大觀樓及康熙、乾隆南巡時在瓜洲的「行宮」—錦春園為主體的「春江花月夜」公園,充分體現唐初詩人張若虛筆下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意境。園內除展現「瓜洲十景」中的部分景點外,還把古瓜洲的水竇城門、乾隆御碑、詩文石刻、人物典故與園林風光有機交融。遊客登臨江岸古城牆上的大觀樓,東觀日出江湖,西瞻大橋雄姿,南望金山寺等諸山美景,北眺運河如練。近賞園林旖旎秀色,集山川雄秀於一體,覽人間風光於一園,定會使遊人如臨仙境,心曠神怡,贊嘆不已。
揚州古運河游覽線的重點之一是鹽商文化群景區。揚州鹽商,不僅在綿延千里的古運河沿線,甚至在中國歷史上都是一個特有的現象。它的特殊性,使得我們在談起揚州時就不能不談到鹽商;而只要談到鹽商,又不能離開揚州去談鹽商。揚州哺育了鹽商,而鹽商也為揚州留下了一份極為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那一座座匠心靈構、令人嘆為觀止的高牆深院和私家花園里,塵封了多少興衰沉浮、悲歡離合的歷史故事?
清代揚州的鹽商,是一個顯赫的政治經濟集團。兩淮鹽稅直接關涉到清朝廷的經濟命脈,所謂「關系國庫,最為緊要」。鹽商們的大量財富,是統治者特殊開支的來源;而鹽商的壟斷利益,又靠清政府的庇護,所以很自然地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至臣僚和鹽商在政治上、經濟上相互利用和相互依存的微妙關系。乾隆南巡每次過揚,開支浩繁,均由鹽商負擔。為博得帝王的歡心,鹽商們又不惜揮霍萬金,大興土木,修建園林,連乾隆也感嘆萬分:「揚州鹽商……擁有厚資,其居室園囿,無不華麗崇煥。」前不久熱播的《康熙大帝》、《李衛當官》等諸多影視劇以及明清以來的若干文學作品,就充分反映了揚州鹽商的生活情景和生財之道,這些影視、小說、故事吸引了全國多少觀眾的注視和矚目,他們對鹽商充滿了好奇和疑惑,鹽商文化群景區是我們進行旅遊資源開發的寶貴財富!
當前,在我市渡江路以東,甘泉路、廣陵路以南,泰州路以西,南通路以北,尚比較集中的保留著當年揚州鹽商(包括其他巨商)以及封建官員的住宅群落和私家花園,尤其是南河下一帶更為密集。因此,這方面資源的開發可以以龍首關(即鈔關)和宋大城南門遺址為開篇,以何園、小盤谷、二分明月樓、匏廬、嶺南會館、汪氏小苑、個園為重點,搞幾個相對閉合的組團。組團與組團之間以「巷游」表現歷史街區的市井風貌和民俗民情。這就可以在全國的城市古街巷旅遊中獨樹一幟。鑒於這個區域的遷居安置量極大,當前要積極創造條件,逐步開發,力爭建成一座露天式的揚州鹽商博物館。
文峰塔始建於明代萬曆十年(1582年),位於市區南郊寶塔灣古運河東岸。該塔為磚木結構,七層八面,塔基為石築須彌座,塔身為磚建,每層有塔檐和欄桿。平面內方為八角,開四門,內壁上下交錯,重疊呈八角形。整個建築既清秀,又雄偉,兼有南北之長,給人以基礎堅實、端重穩實之感。塔底層周壁嵌石刻22塊,內容為《重修文峰塔記》及募捐者姓名。塔內尚存長形石碑一塊,上刻「文峰禪寺」四大字。周圍塔院散點玲瓏山石,植松竹翠柏花卉,清新宜人。該塔扼古運河進出揚州之咽喉,自落成之日起就成為船舶進出揚州的標志,是揚州漕鹽業和古城數百年興衰的忠實見證。這里也是唐代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啟航碼頭之一。塔前,古運河邊有一石碑,刻隸書「古運河」三個大字,左側刻小字「唐天寶二年(公元七四三年)鑒真大和尚命弟子抵東河造船准備首次東渡」。登塔眺望,揚城景物盡收眼底。前不久,文峰寺和文峰塔已修葺一新。有專家提議,在這里可以修建文峰廣場,興建揚州漕鹽運務博物館,展以揚州漕鹽運史及千年的運河文化。同時,復建鑒真東渡碼頭,對周邊景點統一進行規劃布局,形成集文物、宗教、園林、遊船為一體的新景區,使之成為南郊運河畔上一顆璀璨的明珠。這個建議應值得考慮。
揚州古運河游覽線還應該擴大到茱萸灣、紅星島、鳳凰島、邵伯湖一帶。古運河穿過揚州城區與京杭大運河交界處一帶遼闊的水域,是揚州旅遊資源的又一寶地。由於這里是淮水入江的重要通道,又與邵伯湖相連,多重水路交合匯聚,形成了極為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由於水路的需要,這里的茱萸灣半島、紅星島、鳳凰島等呈「川」字型南北向分列,因而工業不發達,加之島上人口稀少,甚至有些為無人島,污染相對較少,所以這一帶的自然生態環境相對保護得比較好。尤其是鳳凰島,它由五個翠螺青黛般的小島構成,島嶼面積4700多畝,水域面積近萬畝。其林業帶南北長約5公里,少有人家,居民以捕魚捉蝦為生,舍宇四周果樹繁多,池塘岸邊鵝鴨成群,好一派農家園風光。鳳凰島也有著積度深厚的人文景觀,秦漢有地藏,隋唐有遺存,宋元有史述,明清有故事,古往今來,文人騷客和帝王將相在這里的行跡,更是充分展現出該島歷史文化的悠久與厚重。唐代詩人劉長卿在這里「落花逐流水」,太平天國遵王賴文光在這里「予唯一死,以報邦家」,康熙皇帝在這里查看水工,乾隆皇帝在這里留下墨跡。這兒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樂土,是浸潤著歷史文化的寶地,更是現代人們旅遊度假的樂園。
對鳳凰島的開發利用,關鍵是提升品味,增強吸引力。任何一個景區的開發皆離不開後天人力的作用。當然,這種人力作用應符合旅遊定位和公眾的審美要求。因此,應加快實施多樣化、個性化景點和項目配置工程:如增建臨水亭、廊。金灣島內南大門至御碼頭沿途應增建多處臨水涼亭或河濱棧道,以方便遊客休息、拍照、觀賞水景。亭、廊應以竹木結構為主,處處體現田園風光;開辟自助式的水上旅遊項目,如垂釣、劃船、踏水車、走獨木橋等,加大參與性;要增建特色觀賞園區,如百鳥園觀賞區、百畝荷塘觀賞區、珍奇花卉觀賞區、魚鷹獵魚觀賞區等等;開辟旅遊回道,在金灣島東側新辟旅遊回道,為遊客增大觀賞面。道路兩側,應移植高大常青樹木,以營造綠樹映掩的愉悅氛圍;增建特色化服務設施:如情侶小木屋、微型家庭茶室,微型棋牌室、童話場景電話亭等等。總之,島因水而活,水因島而靈。對鳳凰島的開發利用,應巧用水體,巧借綠野,精心梳理,精心配置,增加情趣,突出綠島風光。
沿古運河繼續向北即進入邵伯湖,來到邵伯鎮。邵伯鎮位於江都鎮北12公里、揚州城東23公里處,里運河與鹽邵河交匯處。西濱邵伯湖,居運河之要沖,扼江淮之咽喉,水陸交通條件極為優越。邵伯鎮,古名步邱,晉名新城,別名甘棠。東晉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謝安在此築埭,以利航運。古人將謝安比之春秋時期德行高尚的召伯,將謝安所築之埭稱為邵伯埭(邵通召),其鎮與湖都源於此。宋《元豐九域志》始用邵伯之名。從此南來北往的船隻在此過埭,逐漸成市。自隋代開鑿南北大運河後,邵伯日益興盛。唐宋以後,邵伯已成為「南北舟車孔道,煙火萬家,行旅如織」的運河重鎮。
邵伯鎮最著名的廟宇為梵行寺,亦稱梵行禪院,俗稱西寺,遺址在今之邵伯船閘,系東晉寧康三年(375年)僧行密建,早於謝安築埭;另有謝公祠,亦稱甘棠廟,相傳為謝安築埭時所建(安於同年病逝),見之於古籍最早的為宋《元豐九域志》,鎮北有甘棠義井,民間傳說亦為謝安築埭時所鑿。古鎮上有棵甘棠樹,盤根錯節,是為懷念謝安治水而植,為古鎮象徵,樹有三奇,華而不實,無風自動,先開後合。鎮中心有康熙年間鑄造的鎮水鐵牛。邵伯古街巷景觀也別有風味,南北長3里,均為條石路,尚存明代邵伯驛遺址、斗野亭、大碼頭、雲川閣、大王廟歷史文化遺跡,值得一游。
邵伯鎮不僅有著豐富的人文資源,還由於邵伯湖的風光而增添風彩。進入邵伯湖中,頓時就有一種融入大自然的感覺。水天一色,豁然開朗,鷗鷺群群,不時掠過水面,清靜的空氣中彌漫著湖水的氣息,沁人心肺,晴天碧波萬傾,水平如鏡;遇風白浪滔滔,茫茫一片;雨天煙霧蒙蒙,偶見漁船在浪里巔簸,別有一番境界。如遇夕陽西下,萬片金鱗跳躍於湖中。前不久,邵伯鎮在湖畔建起了度假村,有現代西歐風光的休閑接待大廳、竹樓、小木屋、沙灘浴場,還有遠近聞名的邵伯小吃。如邵伯菱,與寶應荷藕、高郵雙黃蛋一起列為「運河三寶」。邵伯菱屬四角菱,菱呈水餃形,前後兩角大,平展略下垂,左右兩角小,向下彎曲,腹部不對稱,向一邊突出,平均菱長5.5厘米,寬4厘米,具有個大、脯肥、澱粉多的特點。鮮菱為淡綠色,煮熟後為淡黃色。煮熟後的菱,香如核桃,味似板栗。菱米燒雞,更是邵伯著名的時鮮佳餚。用生菱加工成菱粉,質地細,味道正,食之「補中延年」(《本草綱目》),堪稱澱粉中的珍品。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邵伯時,品嘗過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發陽阿」的詩句。還有邵伯湖龍蝦,因其個大、味鮮、無污染,倍受廣大市民尤其是眾多旅遊者的青睞,成為盛夏消暑的佳食。以邵伯湖的虎頭鯊魚為主要原料的邵伯名菜燜魚,酥脆香甜,風味獨特,食後滿口留香,回味無窮。現代化的旅遊賓館與可口的美食、大自然的美景使遊人流連忘返。
這條旅遊線路中需要對景點進行開發的項目除了瓜洲古渡口附近的大型景區「春江花月夜」以外,在瓜洲到高?寺古纖道的沿岸,可設置一組古代拉纖工的雕塑群像,並在適當位置設置有地方特色的里下河風車、揚州盤式和箱式水車以體現田園風情;在古運河進入城區的一段沿岸恢復性設置一段「水上人家」;對沿線的下客點如:瓜洲景區、高?寺、文峰塔、龍首關、普哈丁墓園和東關古渡、雙翁城及古茱萸灣等將逐步進行集中開發;對古纖道、龍衣庵、天主教堂、長生寺等進行觀光維護性開發;把當前的乾隆水上游覽線向東延伸,與古運河游覽線對接,待平山堂至古邗溝水線打通後,連接漢墓、鐵佛寺、隋煬帝陵、竹西公園、古茱萸灣,再回到古運河游覽線並向高郵、寶應方向發展。這樣,使揚州旅遊景觀環環相扣、互為接應。形成揚州旅遊的大景觀鏈,構成揚州旅遊的大格局,從而達到擴大容量、延長遊程、增強遊客的選擇性和參與性的目的。隨著古運河游覽線逐步成熟,完全可以與長江風情旅遊線串聯起來,形成水上看揚州,並逐步地與南京、鎮江旅遊聯動、融合,形成潤揚旅遊區和寧鎮揚旅遊圈。古運河游和長江風情游兩條旅遊線的結合部應在瓜洲景區。
長江風情旅遊線主要以壯觀的大江、大橋風貌和江河文化為主題,從東往西將江都三江營生態自然保護區,瓜洲歷史文化景區、大橋主題公園和儀征龍山風景旅遊區等景點串聯起來,形成新的揚州旅遊的拳頭產品。其中三江營生態自然保護區是南水北調的水源地,是江、河、湖連體的自然風光,環境與海南博鰲相類似。揚州市計劃在此建設中華水園景區,以中國水利發展史為脈絡,用現代科技製作展現人類治水、利水、用水、親水的歷史和古運河燦爛的文化,介紹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及各種形態特色水景,集觀賞、娛樂、休閑、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水文化生態旅遊園地。龍山風景旅遊區位於儀征市青山境內,南瀕長江,有松巒竹海、桃林百花,水天相連,山色秀美,是江北難得的休閑度假的生態旅遊勝地。當然古運河旅遊線還可以南到無錫、蘇州、杭州,向北到淮安、徐州至山東境內,形成京杭運河華東段旅遊線,將運河沿線各地名勝串成項鏈,做大做強,使「旅」和「游」在時間上、空間上實現合一,進而激活和帶動沿河各小區域旅遊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華東地區大旅遊的新格局。
⑷ 春天去哪裡旅遊比較好
三四月最好的當然是去踏青啦。可以親近自然不說還可以釋放心情順便減肥哦。
推薦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第一天,抵達九江市,乘車前往中國最美麗的鄉村--婺源,游鴛鴦湖景區(游湖船費30元)【全
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景點有月老祠、鴛鴦長廊、湖心島等景點】。
游森林水世界卧龍谷【群山環抱、山峰林立、是天然的大氧吧;卧龍谷瀑布密布,從193M
處總凌空倒掛好一派雄奇險秀,宛如仙境的風光。】
游彩虹橋【橋建於南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有中國最美的廊橋之一;與青山、碧水、
古村、驛道相互呼應;歷經歲月,依然完整】游畢入住酒店
第二天早餐後游小橋流水人家李坑【村落群山環抱,風光旖旎,明清古建遍布;村內街巷溪水貫
通、九曲十彎;數十座溪橋溝通兩岸,構築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
偉人故里江灣【建村於唐代,文風鼎盛、群賢輩出,是當之無愧的婺源「書鄉」代表,】
乘車前往景德鎮浮梁古縣衙景區(70元/人)【國家AAAA級景區,《大瓷商》拍攝地。我
國唯一一個五品古縣衙署。明清官窯--珠山官窯,千年紅塔—中國第一塔。】
游畢返九江,結束愉快的旅程晚乘車返家。
三到四天的行程,包括食宿整體報價大約1200左右。
九江國旅青年假期,竭誠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