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德國旅遊路線
1. 德國 環保
Seit dem Weltumweltgipfel von Rio 1992 gibt es ein globales Leitbild fü ökologisch und sozial gerechte Entwicklung: die Nachhaltigkeit. Begrenzte natürliche Ressourcen sollen so genutzt werden, dass auch kommende Generationen gesund leben können. Der Bund für Umwelt und Naturschutz Deutschland (BUND) möchte eine nachhaltige Entwicklung nicht nur für kommende Generationen fördern, sondern auch mit ihnen.
Besonders an Schulen bieten sich viele Möglichkeiten, Kinder für den schonenden Umgang mit Energie, Wasser, Boden oder Luft zu begeistern - nicht nur theoretisch im Unterricht, sondern praktisch im Schulbetrieb: anhand von Heizungen, Lüftungen, Leuchten, Wasseranlagen und Abfallentsorgung. Das Sparpotenzial ist groß. So gelang es Jugendlichen aus 16 europäischen Ländern, den CO2-Ausstoß ihrer Schulen in nur acht Monaten so weit zu rezieren, wie die EU-Staaten es sich für einen Zeitraum von acht Jahren vorgenommen haben: um acht Prozent.
Manche Schulen und Verbände sammeln bereits seit langem Erfahrungen mit spielerischem Umweltschutz. In Nordrhein-Westfalen haben sich Umweltschulen zusammengeschlossen, die anderen Bilngseinrichtungen Hilfe bei der Planung eines nachhaltigen Unterrichts anbieten.
Jedes Jahr ruft die BUNDjugend Kinder in ganz Deutschland zwischen 6- 12 Jahren auf, am Umwelt-Kinder-Tag für die Umwelt aktiv zu werden: Zusammen mit Freunden, Geschwistern, der Schulklasse oder mit dem Kindergarten stellen die Kinder ihre eigenen Aktionen auf die Beine. Ob Demo, Infostand, Theater oder etwas ganz anderes: Mit ordentlich Rabatz und einer Menge Spaß zeigen Kinder den Erwachsenen, was man beim Umweltschutz alles besser machen kann.
Alle Kinder und Gruppen, die am Umwelt-Kinder-Tag mitmachen, erhalten von der BUNDjugend eine Aktionsmappe, die viele Informationen und Aktionstipps zum Thema beeinhaltet. Im Anschluss an den Umwelt-Kinder-Tag findet ein Wettbewerb statt, bei dem die einfallsreichsten Aktionen mit Büchern und Spielen prämiert werden.
Wie kommt mein Kakao auf den Frühstückstisch? Wächst Kleing auf Bäumen? Was bedeutet eigentlich „fair gehandelt「? Was können wir gegen die Abholzung des Regenwaldes tun? Auf diese und viele andere Fragen suchen Kinder am Umwelt-Kinder-Tag nach Antworten.
Mit vielen bunten Aktionen und Projekten setzten sich die Kinder für die Zukunft der Erde ein. Sie zeigen den Erwachsenen, wie man so leben kann, dass allen Menschen auf der Welt ein gutes Leben ermöglicht wird und, dass Natur- und Umweltschutz dabei eine wichtige Rolle spielen. Kinder sind die Erwachsenen von morgen und haben ein Mitspracherecht, wenn es um die Zukunft unseres Planeten Erde geht. Mit viel Phantasie gestalten Kinder ihre Zukunft und erkennen, dass sie im „Kleinen「 etwas anstoßen und verändern können. Und dass sie damit zum „Großen「 beitragen.
一些資料,你自己選擇吧
2. 如何查詢德國信鴿的腳環
信鴿電子腳環是德國 AEG 最新科技產品。德國 AEG 擁有同類產品中最先進的技術,生內產的電子腳環在歐洲占同容類產品中市場最大份額。僅重 0.85 克,靈敏度極高,識別范圍可達到 7 厘米。
該腳環適用於 TIPES、ATIS、TAURIS、BRICON 等電子掃描系統。
TIPES、ATIS、TAURIS、BRICON 等電子掃描系統專用腳環均由德國AEG公司製造。
3. 前些日子去歐洲四國(德國、瑞士、義大利、法國)旅遊,印象深刻的不僅是這些國家的環境好,自然風光優美
呵呵……
你去肯德基吃啥了
漢堡只有麥當勞的1+1套餐才是一歐元一個的,大小是我見過所有漢堡裡面最小的,直徑大約只有10cm厚,你摺合人民幣8塊錢我就不信在任何一家麥當勞肯德基吃的不必它大?
普通飯館,中式或者亞洲,土耳其的快餐,正常一頓在7歐左右,如果吃的是西餐啥的,基本上固定在15歐左右,這個價格吃了很多家店,除非特意點牛排之類,基本都是這個價位。具體吃的什麼呢?無非就是一個主菜,幾片麵包,一個前餐而已……真的沒敢點什麼東西,真要是一套下來,估計也得有個三四十歐。你十五歐在國內120塊錢,你吃什麼?路邊小店,吃好一點,一個人也就三四十塊錢吧,就算是很好的飯店,人均下來120塊錢,也是非常非常貴了。
生活方面,這四國的物價,完爆中國啊……
衣服倒是有些便宜,不過不講究品牌只看質量,中國比這些國家強得多……你要是說非得買個Wolfskin之類的我是沒話說……
寶馬賓士,進入中國會有比較大的關稅,所以價格會貴幾倍,這也沒什麼說的,但是國產的華晨寶馬,北京賓士也沒有貴到哪去。使用的都是同樣的鋼材,采購的都是同樣的部件,很多東西國際上的成本都是差不太多的,除去人工成本,實際並不會低太多。
再者,寶馬賓士,在德國根本就不是豪車,二手車兩三千都可以買到一輛寶馬,地位也就比大眾高那麼一點,買東西看的是質量和性能,不要被寶馬賓士迷惑了眼睛。
中國是幾千人民幣啊?這話說清楚啊。正常來說國內本科畢業能夠拿到4000左右,之後過個三四年六七千也是有的。德國畢業三四年之後也會卡在兩三千歐這個位置,就算是特別高工資諸如醫生律師,也只是到5000左右。
整體來說,除去汽車確實便宜以外,衣服,飯店,電影票,生活成本,也都是國內遠低於德國的。
至於義大利和法國,收入要比德國低不少,物價也不低,而瑞士則是收入高,物價則是高的受不了……整體來說,就是德國過得舒坦,也沒見哪個留學生說它們的物價都比國內要低的。
++++++++++++++++++++++++++++++++++++++++++++++++++++++++++++++
現在歐元區不景氣,匯率在往下降,很大程度上,只能說是活該。
保障這個東西,你提上去了,是可以增加民意的,但是同時對於國家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而且最大問題在於,這個東西很難往下降,誰都不希望保障變低。
特別是失業率一旦提升,那麼國家就很難承受,義大利諸國就是結果。
拖累整個歐元區,導致債務危機等等。
保障這個東西需要和你的生產力掛鉤,你產出的價值不高,你有何理由說要更高的收入?
所以這個東西也是一點一點提升的,等到中國變成發達社會,保障變高也是不可阻擋的。
4. 德國的地理環境
德國的地形變化多端,有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原台地,丘陵,有秀麗動人的湖畔,及遼闊寬廣的平原。整個德國的地形可以分為五個具有不同特徵的區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脈隆起地帶、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南部阿爾卑斯前沿地帶和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
北部低地的特徵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與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前方向南伸展的黃土地之間有星羅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脈隆起地帶則將德國分成南北兩片。西南部中等山脈梯形地帶包括上萊茵低地及其邊緣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前沿地帶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亞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亞丘陵地區和多瑙窪地。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則包括阿爾高伊的阿爾卑斯山、巴伐利亞的阿爾卑斯山和貝希特斯加登的阿爾卑斯山,在這些山區散落著風景如畫的湖泊。德國境內有六個山脈。
地勢北低南高,可分為四個地形區: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東西走向的高地塊構成;西南部萊茵斷裂谷地區,兩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區,其間拜恩阿爾卑斯山脈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為全國最高峰。 德國處於大西洋東部大陸性氣候之間的涼爽的西風帶,溫度大起大落的情況很少見。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溫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則為-6℃左右。屬於例外的是氣候溫潤的上萊茵河谷,以及經常可以感到從阿爾卑斯山吹來的燥熱南風的上巴伐利亞和山風刺骨、夏季涼爽、冬季多雪,從而構成自己獨特氣候區的哈爾茨山區。因各地區地理條件的不同,德國最高溫度在攝氏20-30℃之間,最低溫度在1.5-﹣10℃之間。
德國的北部是海洋性氣候,相對於南部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氣候較明顯,往東、南部逐漸向大陸性氣候過渡。平均氣溫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則更多。 主要河流有萊茵河(流經境內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奧得河、多瑙河。
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爾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據1982年國際海洋法協定,德國在北海和東海的領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約22公里),其面積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5. 環境方向的德國大學
Die Fachhochschule Esslingen據說不錯。
下面是所有設立了環境技術專業的大學。
•Aachen - Rheinisch-Westfäl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Aachen
•Amberg - Hochschule Amberg-Weiden
•Ansbach - Fachhochschule Ansbach
•Aschaffenburg - Hochschule Aschaffenburg
•Augsburg -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Berlin - Beuth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Berlin
•Berlin -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Berlin
•Berlin - 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Recht Berlin
•Berlin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
•Bielefeld - Fachhochschule Bielefeld
•Bielefeld - Fachhochschule des Mittelstands
•Bingen - Fachhochschule Bingen
•Birkenfeld - Fachhochschule Trier
•Bochum - Ruhr-Universität Bochum
•Braunschweig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arolo-Wilhelmina
•Bremen - Hochschule Bremen
•Bremerhaven - Hochschule Bremerhaven
•Clausthal-Zellerfeld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lausthal
•Cottbus - Brandenburgische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ottbus
•Dresden -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und Wirtschaft Dresden
•Dresden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Düsseldorf - Fachhochschule Düsseldorf
•Emden - Fachhochschule Oldenburg / Ostfriesland / Wilhelmshaven
•Erfurt - Adam Ries Fachhochschule
•Erfurt - Fachhochschule Erfurt
•Esslingen - Hochschule Esslingen
•Flensburg - Fachhochschule Flensburg
•Flensburg - Universität Flensburg
•Freiberg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gakademie Freiberg
•Freiburg -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Freising - Fachhochschule Weihenstephan
•Geislingen - 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Umwelt
•Gelsenkirchen - Fachhochschule Gelsenkirchen
•Gießen - Fachhochschule Gießen-Friedberg
•Glauchau - Berufsakademie Sachsen - Staatliche Studienakademie Glauchau
•Hamburg - Helmut-Schmidt-Universität - Universität der Bundeswehr Hamburg
•Hamburg - 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 Hamburg
•Hamburg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Hamburg-Harburg
•Hannover - Fachhochschule Hannover
•Heilbronn - Hochschule Heilbronn Technik, Wirtschaft, Informatik
•Höxter - Hochschule Ostwestfalen-Lippe
•Jena - Fachhochschule Jena
•Jülich - Fachhochschule Aachen
•Kaiserslautern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Kaiserslautern
•Kassel - Universität Kassel
•Kempten - Fachhochschule Kempten
•Konstanz - Hochschule Konstanz
•Künzelsau - Hochschule Heilbronn
•Leipzig -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Wirtschaft und Kultur Leipzig
•Lübeck - Fachhochschule Lübeck
•Magdeburg - Otto-von-Guericke-Universität Magdeburg
•Merseburg - Hochschule Merseburg
•München -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Neubiberg - Universität der Bundeswehr München
•Nordhausen - Fachhochschule Nordhausen
•Nürtingen - Hochschule für Wirtschaft und Umwelt Nürtingen-Geislingen
•Offenburg -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Wirtschaft und Medien Offenburg
•Riesa - Berufsakademie Sachsen - Staatliche Studienakademie Riesa
•Rüsselsheim - Fachhochschule Wiesbaden
•Steinfurt - Fachhochschule Münster
•Stuttgart - Hochschule für Technik Stuttgart
•Stuttgart - Universität Stuttgart
•Weingarten - Hochschule Ravensburg-Weingarten
•Wismar - Hochschule Wismar
•Wolfenbüttel - Fachhochschule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
•Zittau - Hochschule Zittau/Görlitz
•Zittau - Internationales Hochschulinstitut Zittau
•Zwickau - Westsächsische Hochschule Zwickau
6. 德國文化環境
德國人非常注重規則和紀律,干什麼都十分認真。凡是有明文規定的,德國人都會自覺遵守;凡是明確禁止的,德國人絕不會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許多情況下,德國人近乎呆板,缺乏靈活性,甚至有點兒不通人情。但細細想來,這種"不靈活"甚為有益。沒有紀律,何來秩序?沒有規矩,何有認真?
德國人很講究清潔和整齊,不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環境的清潔和整齊,而且也十分重視大環境的清潔和整齊。在德國,無論是公園、街道,還是影劇院或者其它公共場合,到處都收拾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德國人也很重視服裝穿戴。工作時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裡雖可以穿得隨便些,但只要有客來訪或外出活動,就一定會穿戴得整潔。看戲、聽歌劇時,女士要穿長裙,男士要穿禮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裝。參加社會活動或正式宴會更是如此。
守時間 喜清靜
德國人非常守時,約定好的時間,無特殊情況,絕不輕易變動。德國人應邀到別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訪朋友,都會按點到達,不會讓主人浪費時間乾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則的話,就是不禮貌,如有特殊原因無法准時赴約時,都會向朋友表示歉意,並請求原諒。
德國人多喜歡清靜的生活,除特殊場合外,不大喜歡喧鬧。比方說,許多人雖在城裡上班,但卻把家安在鄉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鎮,圖的就是一個清靜。就是那些住在城裡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圍的無噪音。例如,晚上8時至第二天早晨8時不可以演奏樂器、大聲喧嘩。如果晚上要搞聚會活動,事先要向鄰居講明情況,請求他們諒解,並盡可能安排在周末,盡可能不大聲喧鬧。否則,受干擾的鄰居會十分惱怒,可能會當面提出抗議,個別人甚至會請警察出面干預。
待人誠懇 注重禮儀
通常來講,同德國人打交道沒有太多的麻煩。多數情況下,他們都比較乾脆。凡是他們能辦的,他們都會馬上告訴你"可以辦"。凡是他們辦不到的,他們也會明確告訴你"不行",很少擺架子,或者給人以模稜兩可的答復。當然,人際關系和努力的程度對辦事也絕非沒有影響。
和西方許多國家相似,德國人比較注意禮儀。兩人相遇時,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在路上,或者辦公室、賓館、電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問聲"您好"。餐館吃飯時,也要向已就坐的顧客點頭問候,真的是"斯文對斯文,禮多人不怪"。朋友見面以握手為禮,告別時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長時間未見的朋友相見或長期分開時可以相互擁抱。正式場合,仍有男子對女子行吻手禮,但多做個吻手的樣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過程中,大多數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講)作為尊稱。只有親朋好友和年輕人之間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稱呼。對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長幼,都可以稱"某女士",但對已婚婦女應以其夫姓稱之。
送禮在德國也很受重視。應邀去別人家做客時,一般都帶禮物。大部分人帶束鮮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帶瓶葡萄酒,個別人帶一本有意義的書(或者是自己寫的書)或者畫冊之類等。在歡迎客人(如車站、機場等場所)、探望病人時,也多送鮮花。在祝賀他人生日、節日或者婚嫁等時,可寄送賀卡,如送賀禮,則以實用和有意義為原則,而不是以價格高低論輕重。所送之禮物都要事先用禮品紙包好。許多人常在收到禮後會馬上打開觀看,並向送禮人表示感謝。
在德國和其它西方國家,女士在許多場合下都受到優先照顧,如進門、進電梯、上車等,都是女士優先。男士要幫女士開轎車門、掛衣服、讓座位等。女士對此只說聲"謝謝",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認為對方不懷好意。在同人交談時,德國人很注意尊重對方。不詢問人家的私事(如不問女性的年齡,不問對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場的人開玩笑。就餐談話時,不隔著餐桌與坐得較遠的人交談,怕影響別人的情緒。
註: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傳統的德國風俗也隨之有所變化,年輕的一代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過老一代的,大部分的德國人還是從本質上遵循著這些風俗習慣的。
大家在接觸德國人的時候,也會接觸到老一代的典型德國人和現在的德國年輕人的差別。
7. 求德國環境現狀
給你一篇微信上轉發很多詞的文章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4-11/26/content_2263071.htm
能源現在是抵制核能,幾乎月月遊行,日本專核泄漏的事件對德國民眾屬很有影響,罵核能的人很多,抱怨政府官員為了一己之力發展核能。
碳排放數
地質災害少,幾乎近代歷史無大破壞性地震。
植被覆蓋好,無泥石流滑坡。
8. 求夠關於德國環境方面的資料!~
在德國的市政建設中,環境保護被列為重中之重。為了盡快造就城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德國在舊廢料場的清理、垃圾處理以及擴建和新建凈化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
漫步大街小巷,花花綠綠的垃圾桶映入眼簾。每戶德國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黃、藍、黑、綠4隻色彩鮮明的垃圾桶,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棄金屬、商品包裝盒和塑料,「藍桶」「吞食」廢紙,「黑桶」裝普通垃圾,「綠桶」則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蛋皮和殘羹剩飯等生態垃圾。至於廢舊的破玻璃瓶,則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然後認真地按不同的顏色分類投入規定的箱子里。有些大件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收處,再做處理,如此等等。大多數德國人都能一絲不苟地按照規定去做。由於實施多年的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德國城市的垃圾都能得到及時的科學處理,垃圾污染顯著降低。
德國很重視對青少年一代進行環境保護的教育,使他們從小就開始樹立環境意識。現在,許多中小學生自願地走上街頭,種樹栽花植草,清理雜物。全國森林覆蓋面積已經佔了1/3,其中有11個受到特別保護的「國家公園」。
時至今日,德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擁有70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的環保產業,為全球之冠。
在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方面,德國有關部門做了大量的工作。城市街道上的環保廣告隨處可見,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人汽車,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電視節目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公益廣告:「為了我們的環境,請您改乘公交車!」在交通路口豎著的大牌子上,寫著「當紅燈亮起時,請您關掉汽車發動機」的標語。德國城市近10年來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大幅度下降,萊茵河水日漸變清。
德國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有8000萬居民,人口高度密集。德國大部分地區屬典型的海洋性氣候,類似上海。德國是有名的「綠色國度」,境內湖光山色,非常迷人,其環境保護著稱於世。南部是阿爾卑斯山和森林。有西門子公司,賓士汽車公司,寶馬汽車公司等世界大公司。著名的啤酒節每年在慕尼黑舉行。中部丘陵,有著名的魯爾區,法蘭克福機場是歐州大陸最大的機場,北部平原,有漢堡港和大眾汽車公司等。 從德國北部到南部,從工礦到鄉村,所經之處景色迷人,空氣清新。連綿不斷的森林,開闊的草地,無污染的風力發電大風車以及清澈流淌的河流,無不體現著由環境保護所帶來的祥和與恬靜。
以前的萊茵河污染嚴重
德國最大的環保非政府組織「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告訴記者,德國 人的環保意識是通過慘痛教訓而逐漸形成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德國急於改變戰後落後面貌,積極發展經濟,忽視了環境保護。萊茵河沿岸企業把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中,致使河流污染嚴重。有人形象地比喻,把照片底版扔到萊茵河裡都能顯影。柏林技術大學環保專家曲希勒教授談到,那時,在德國工業重地魯爾區,人們看不到蔚藍的天空,早晨穿的白汗衫到晚上就臟了。
到上世紀70年代初,德國發生了一連串環境污染的災難,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幅增加,水域中的生物急劇減少,垃圾堆放場周圍的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民眾深 受其害。環境災難使政府和民眾都認識到,人們賴以生存的土地、湖泊和河流不可能無限度地向人類提供資源。因此,人們更多地關注生活質量,而不是生活水平。環境保護成了最緊迫的問題。這一切促使聯邦政府不得不耗費巨資治理環境。當時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們為環境付出代價的時候到了。
德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保法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的西德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環 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和法規。《垃圾處理法》是德國的第一部環境保護法。90年代初,德國議會將保護環境的內容寫入修改後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條A款中這樣寫道:「國家應該本著對後代負責的精神保護自然的生存基礎條件。」這一條款對德國整個政治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目前,全德國聯邦和各州的環境法律、法規有8000部,除此之外,還實施歐盟的約400個相關法規。從1972年通過的第一部環保法至今,德國已擁有世界上最完備、最詳細的環境保護法。
德國政府、16個州和各個縣政府都設有官方的環保機構,另外,德國還 有很多跨地區的環保研究機構。德國政府重視環保並且作了大量的工作。聯邦政府每年的環保貸款達到近百億歐元(1歐元約合人民幣10.8元),企業每年的環保投資在30億至40億歐元之間,德國因此已形成一個有近百萬人就業的環保產業,每年環保產品的出口居世界前列。
德國還設立了環保警察。記者采訪了一位環保警察,他談到,德國環保警察隸屬聯邦內政部。每名環保警察都要經過一年半的專業訓練。環保警察的任務是:發現環境污染時,立即採取補救行動。從化學毒素外泄到不衛生食品的銷售,都在他們的管轄范圍之內。環保警察行動迅 速,他們通過巡邏和使用遙測工具檢查環境的污染情況,一旦發現環境污染的現象,立即採取有效的手段,把污染控制在最小范圍內。任何一條小溪泛起泡沫,環保警察都會前往取樣;凡是已經立法的環保事項,警察在其轄區內一概嚴格執法,比如魚類死亡、垃圾箱冒煙、廢油滲漏或廢氣聚集成霧等,都屬於禁令之列。
德國人把保護環境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
據最近聯邦環保部公布的民意 調查顯示,85%的人把環保問題視為僅次於就業的國內第二大問題,75%的人希望德國應該在環境政策上繼續維持在歐盟的領先地位。
2002年德國大選期間,社民黨在過去執政的幾年裡沒有搞好經濟,使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當時的民調顯示,社民黨再次執政的希望渺茫。這時,一場洪水襲擊了德國好幾座城市,總理施羅德抓住時機,大講環境保護的重要,並採取了很多環保措施,頗得民心,因此得以順利連任。近年來,以環境保護為綱領的德國綠黨人氣上升,在地方選舉中連連獲勝。綠黨領袖、外長菲舍爾被德國人視為最受喜愛的政治家,原因之 一就是菲舍爾長期騎自行車上下班、不吃肉食的環保形象贏得人們的好感。
德國人的環保意識經歷了從被動環保轉變為個人自覺的過程。垃圾分類最能體現德國人的環保意識。接受記者采訪的曲希勒教授同時也是柏林技術大學農業系主任,他在自家小院建立了生物循環系統,自己處理垃圾,把生物垃圾製成肥料種花,用太陽能發電,用沼氣作燃料。
應該說,垃圾分類帶給居民許多麻煩,特別是住在高樓的住戶,他們要將十幾種垃圾分別送 到樓下的分類垃圾箱中,倒一次垃圾可能要上下樓跑好幾趟。記者的一位德國鄰居不但自己認真執行垃圾分類的規定,還自覺監督別人。如果他發現有人把垃圾扔錯了地方,就會一一撿出來重新投放。
記者經常出差,在德國許多旅館的衛生間里都貼有一行醒目的提示語:「親愛的客人,環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為了節約能源,減少毛巾的更換次數,您是否可以重復使用毛巾?」在德國城市街道上,環保廣告隨處可見。柏林有許多廣告呼籲人們減少使用私車。柏林一位市政官員曾問記者:你是否注意到,德國城市道路都很窄,一般只有兩道。這是因為德國市政 建設首先考慮的是環保因素,而不是考慮讓公路適應不斷增加的車輛。很多德國大城市有意把道路建得越來越窄,讓有私車的人找不到停車位,使他們重新考慮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全德國有90多家汽車共享協會,擁有會員近7萬人。一輛共享的汽車可取代6—10輛私人汽車。
在德國,再生紙的使用比較普及,從學生用的練習本到商店售貨員用的收據紙,從信封、郵票到各種報紙雜志,從餐館的餐巾紙到廁所里的衛生紙,隨處可見。這些紙沒有經過漂白處理,因為造紙行業對環境的污染有相當部分來自漂白過程。同時,再生紙還有不少好處,它不 含任何致敏、致癌物質或色彩原料等。據統計,2003年,德國再生紙的使用率達到了60%。
在德國,凡去超市購物的人大多會自帶購物袋。如果要使用店家提供的塑料購物袋,就要多支付至少0.25歐元,而0.25歐元在超市可以買到5個雞蛋。德國雖然森林成片,但很少有賣火柴的。當地人認為,德國樹木「不是很多」,做火柴的成本太高,不利於環保。
兩百萬人從事環保事業 < P style="MARGIN: 6px 3px 0px; TEXT-INDENT: 30px">德國環保達到今天這樣的水平,環保組織功不可沒。德國有上千個環保組織,人員達200萬左右。比如,記者采訪的「自然保護聯盟」有105年的歷史,擁有成員約40萬人。該組織每年的經費1800萬歐元,其中,1200萬歐元來自成員交納的會費,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捐贈和罰款收入。「自然保護聯盟」90%以上的成員都是義務兼職人員,他們每人每年要交納28歐元的會費,卻無償為環保事業做著大量工作。「自然保護聯盟」主席契普克談到,這些義務環保人員非常活躍,常常到處舉行宣傳活動,希望能將每一個關注環境問題的男女老少變為辛勤 播撒環保種子的人。
記者在這個組織出版的雜志中看到一則關於「無包裝」藝術表演團的報道。這個藝術團的節目旨在向人們介紹如何減少垃圾的數量。他們的表演形式深受孩子的歡迎,於是,劇團就把演出對象定位在孩子的身上,有些節目還讓孩子們參與其中。通過這樣的演出,孩子們了解了環保的重要性,同時還掌握了許多環保知識。
孩子一上學,就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政府是通過法律等強硬手段推動了環保工作的啟動,那麼,現在德國更多的是通過宣傳教育使人們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德國的環保教育從幼兒就開始進行。德國有關幼兒教育的法規規定,幼兒園要把教導兒童維護自己以及周圍環境的衛生作為一項重要內容。
德國一年級的小學生剛到學校報到時,會領到一冊環保記事本,用於孩子記述自己的環保活動。環保記事本的設計精心別致,每一頁左上角都印有精美的風光照片。編者告訴孩子 :要熱愛大自然,自覺維護環境。據說,德國有370多個森林幼兒園,即在森林中搭建簡易住房,讓孩子生活在大自然中,從小認識大自然的奇跡,同時了解到自己有保護大自然的責任。
在德國學生的自然常識課程里,對學生進行自然和環境保護的教育內容很具體、直接,教學內容也相對較多。記者從鄰居家的孩子那裡了解到,他們在上動物常識課《家鄉冬季的鳥》時,老師就帶他們去附近的森林裡,了解鳥類在冬季的生活特點,鳥類在冬季尋找食物的困難等等,並要求學生帶上一些堅果、麵包等食物喂鳥。
正因為有了幾十年的依法治理,全民共同參與環保運動的實踐,從小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德國才有了今天美麗的景色。
9. 聽說女人可以上一個德國環
可以啊,沒有問題的
10. 德國的環境情況
環境很好,人少地多,他們的環保意識很強。
據2006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從1992年至專2004年德國綠地覆蓋面積平均以每屬年1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截至2004年底全德有30%的土地為森林(357050平方公里)。全德53%的土地為農業種植面積。居住和交通使用面積為13%。沒有關於荒漠化的數據。
溫室氣體排放於2008年統計比2007減少一千二百萬噸,下降了1.2%,我的等級不夠,不能上傳統計圖,你可以到德國國家環保局的網頁上查詢,數據為1990至2008年。
http://www.bmu.de/pressearchiv/16_legislaturperiode/pm/43568.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