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安化南茶馬古道旅遊路線

安化南茶馬古道旅遊路線

發布時間: 2020-12-03 12:21:05

1. 茶馬古道大致有多少條路線

我大概數了一下,算上已知的三條主線路外,還有六條,共九條,請參考!
「茶馬古道」是一個有著特定含義的歷史概念,它是指唐宋以來至民國時期漢、藏之間以進行茶馬交換而形成的一條交通要道。具體說來,茶馬古道主要分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滇藏道起自雲南西部洱海一帶產茶區,經麗江、中甸(今天的香格里拉縣)、德欽、芒康、察雅至昌都,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川藏道則以今四川雅安一帶產茶區為起點,首先進入康定,自康定起,川藏道又分成南、北兩條支線:北線是從康定向北,經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江達、抵達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北線),再由昌都通往衛藏地區;南線則是從康定向南,經雅江、理塘、巴塘、芒康、左貢至昌都(即今川藏公路的南線),再由昌都通向衛藏地區。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言只是茶馬古道的主要干線,也是長期以來人們對茶馬古道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理解與認識。事實上,除以上主幹線外,茶馬古道還包括了若干支線,如由雅安通向松潘乃至連通甘南的支線;由川藏道北部支線經原鄧柯縣(今四川德格縣境)通向青海玉樹、西寧乃至旁通洮州(臨潭)的支線;由昌都向北經類烏齊、丁青通往藏北地區的支線,等等。
正因為如此,有的學者認為歷史上的「唐蕃古道」(即今青藏線)也應包括在茶馬古道範圍內。也有的學者認為,雖然甘、青藏區同樣是由茶馬古道向藏區輸茶的重要目的地,茶馬古道與"唐蕃古道"確有交叉,但"唐蕃古道"畢竟是另一個特定概念,其內涵與「茶馬古道」是有所區別的。而且甘、青藏區歷史上並不處於茶馬古道的主幹線上,它僅是茶葉輸藏的目的地之一。「茶馬古道」與「唐蕃古道」這兩個概念的同時存在,足以說明兩者在歷史上的功能與作用是不相同的。
歷史上的茶馬古道並不只一條,而是一個龐大的交通網路。它是以川藏道、滇藏道與青藏道(甘青道)三條大道為主線,輔以眾多的支線、附線構成的道路系統。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亞、西亞、中亞和東南亞,遠達歐洲。三條大道中,以川藏道開通最早,運輸量最大,歷史作用較大。本文僅就川藏茶馬古道論述,它道則非本文所及。
茶馬古道中的滇、藏路線是:西雙版納-普洱-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德欽-察隅-邦達-林芝-拉薩。到達拉薩的茶葉,還經喜馬拉雅山口運往印度加爾各達,大量行銷歐亞,使得它逐漸成為一條國際大通道。這條國際大通道,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2. 安化茶馬古道具體的位置在哪

在湖南省安化縣(主要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嶺和山澗溪流之間,就綿延著一條神秘的茶馬古道。千百年來,無數的馬幫在這條道路上默默行走,悠遠的馬鈴聲,回盪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也成就了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交融。如今,茶馬古道上馬蹄印仍歷歷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橋仍屹立在風雨中,彷彿在遙憶著那一片歷史的風景。

馬幫文化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安化馬幫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水古稱益水,又叫蚩尤江。據新化縣梅山文化研究協會考證,與安化相鄰的大熊山區域為蚩尤出生地及與黃帝等北方部落征戰的大本營根據地。安化縣梅山文化專家陳首濤的研究成果表明:安化思游區域留下了部分與蚩尤有關的史料、遺存和風俗,該地地名以「蚩尤」而命。後來,因避諱而改成諧音「思游」,一直沿用至今。蚩尤部落聯盟為了戰爭的需要引進優良馬種並大量繁殖,以供運輸和騎兵作戰之需。此為安化及古梅山地區養馬的起始階段。在安化置縣(1072年)以前,這里地域荒野,人丁橫蠻,不服當時朝廷的管制,分庭抗禮,謔稱「梅山峒蠻」。

梅山主要包括安化、新化、冷水江、邵陽、隆回等地,其中安化為梅山中心。土著居民多為苗、瑤、侗族,他們為了自身生存和生活所需,不得不與外界尤其是生產力發達的中原地區通商貿易,用本地的茶葉、桐油、茶油等特產與中原及沿海地區交換食鹽、布匹等生活日用品。而當時商品最便利的運輸工具是馬匹。宋神宗年間,朝廷派軍鎮壓梅山南蠻,大小戰事數百起。梅山人民一次次用步兵和騎兵粉碎了朝廷的鎮壓,馬匹在戰時大多服務於戰事。朝廷最後一次殺梅山人5000餘眾,血流成河,梅山土著居民幾乎全遷湘西、貴州等地,馬匹也隨之遷移。明朝初期,洪武帝「血洗湖廣」,省內繁華地區的居民紛紛遷往深山老林的梅山地區,而遷來者鮮用馬匹工具,致使梅山馬匹的數量日漸減少,馬幫進入低谷時期。後來,隨著茶馬古道的形成,馬幫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

3. 茶馬古道旅遊

茶馬古道風景區位於思茅州普洱縣的那柯里村,區內遺存有一條鋪就於崇山峻嶺的石子大道——茶馬古道。由人工磨製的條石和礫石鋪成,石板上深達兩厘米的馬蹄印是古道最好見證。
茶馬古道實際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思茅、普洱,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地區、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普洱是茶馬古道上獨具優勢的貨物產地和中轉集散地。3-5月和9-11月最佳。春秋適宜。夏季高溫難耐,多降雨。
束河的茶馬古道,其實不是很長的一段路,就繞著束河古鎮然後走到一個小山頂,束河觀景台那裡,給我牽馬的是一個正宗納西族的阿媽,繞束河在加上走茶馬古道一共是80,個人感覺還可以不坑爹,一路上阿媽都在給我講茶馬古道的故事,走在陡峭的山路上是還總跟我說不要怕,不會摔下去,到了山頂還給我各種拍照,還教我擺pose,我覺得這樣的茶馬古道值得一走。

4. 茶馬古道有幾條路線

茶馬古道是指來存在於中國西部源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分川藏、滇藏兩路,連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爾、印度境內的為滇越茶馬古道,直至西亞、西非紅海海岸。

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自然風光最壯觀,它蘊藏著開發不盡的文化遺產。

5. 真正的茶馬古道經過哪些地方

(一)茶馬古道簡介 古代交通路線。茶馬貿易,是以中原地區的「茶」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馬」為載體所開展的貿易活動。作為內地漢族地區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往來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溝通各族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聯系方面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國家旅遊局魏小安司長曾就「茶馬古道」的旅遊開發作過專題論述,指出:「茶馬古道」是滇西北至藏東南歷史上茶馬互市所形成的一條驛道,在這條古道上,集中了中國最好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經過適度開發,完全可以成為世界級的旅遊絕品。茶馬古道旅遊開發也作為區域聯動開發戰略的內容之一寫入了全國「十五」旅遊發展規劃中。 從遙遠的、開放的唐代,直到19世紀五六十年代滇藏、川藏公路修通,一直存在著一條鮮為人知的道路,它由中國大西南橫斷山脈東側的雲南和四川的茶葉產地出發,以人背馬馱這種最原始的運載方式,穿越橫斷山脈以及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向西延伸,蛛網般覆蓋了中國最大的兩個高原,最後通向喜馬拉雅山南部的南亞次大陸。隨著茶文化和藏傳佛教的興起和傳播,隨著茶馬互市的開展,這條道路便成了名副其實的茶馬古道。 1000多年來,茶馬古道將雲南、四川的茶葉輸送到藏區,又將雪域的山貨特產運到內地,抗日戰爭期間它更成為中國惟一的對外交通道路。就在民間運輸的同時,這條遙遠而無比艱險的道路更成為宗教文化以及沿途20多個少數民族文化傳播交流的走廊。它不僅是連接漢藏等多民族的經濟文化紐帶,也成了人類為生存所激發的非凡勇氣和所作出的超常努力的象徵。 (二)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價值 ★昌都地區蘊藏著三江並流、高山峽谷、神山聖水、地熱溫泉,野花遍地的牧場、炊煙裊裊的帳篷,以及古老的本教儀軌、藏傳佛教寺廟塔林、年代久遠的摩崖石刻、古色古香的巨型壁畫,還有色彩斑斕的風土民情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 ★茶馬古道是昌都地區自然與人文旅遊的一條重要線索,自然界奇觀、人類文化遺產、古代民族風俗痕跡和數不清、道不盡的纏綿悱側的故事大多流散在茶馬古道上。它是歷史的積淀,蘊藏著人們千百年來的活動痕跡和執著的嚮往。 ★茶馬古道穿過川、滇、甘、青和西藏之間的民族走廊地帶,是多民族生養藩息的地方,更是多民族演繹歷史悲喜劇的大舞台,存在著永遠發掘不盡的文化寶藏,值得人們追思和體味。 ★茶馬古道上的旅遊是口歸自然之旅,是人和自然和諧之旅,是都市人精神之旅,也是探險和發現之旅。 ★茶馬古道旅遊開發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搞好基礎設施建設,諸如交通和運輸設施、滿足食宿需要的賓館飯店建設、用電用水和安全保障等,同時大力開發旅遊產品,從而帶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使昌都地方的經濟活起來。 (三)茶馬古道的社會經濟價值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最特殊的地域名稱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的陸上交通大動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對外開放的金鑰匙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大開發的重要基石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經濟大繁榮的命脈 ☆茶馬古道——昌都地區旅遊發展的著力點 (四)茶馬古道旅遊開發的機遇 ☆國內外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大趨勢 ☆我國加入WTO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難得的機會 ☆西部大開發為昌都旅遊業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五)現代茶馬古道 ☆公里干線的修築,替代了過去「茶馬古道」的功能。 ☆「兩橫一縱」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干」字形的現代「茶馬古道」。 在專家學者眼中,茶馬古道是雲南、四川與西藏之間的古代貿易通道,通過馬幫的運輸,川、滇的茶葉得以與西藏的馬匹、葯材交易。它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第五條通道,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地位。 然而,在專家眼中與「絲綢之路」同等重要的茶馬古道,卻在時光的荏苒中沉寂過許多年。隨著現代化交通手段的日益發達,茶馬古道早已被214、317、318國道所代替。 「在絲綢之路受到世界關注,被學者、專家們爭相研究,並引發旅遊熱潮的時候;在絲綢之路已名滿天下時,茶馬古道卻倍受冷落,默默地在深山密林之中。」專門研究茶馬古道的專家木霽弘說,茶馬古道的沉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它的僻遠艱險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雖然沉寂多年,但今日茶馬古道「熱」起來並不是沒有它的理由。 「茶馬古道是中華民族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對旅遊愛好者有很大的吸引力。」木霽弘分析說,「古道本身的歷史、文化韻味且不說,光是沿途村寨的地域、風光、民俗、文化差異,就能吸引不少人。」 「以茶文化為主要特點,茶馬古道成為了一道文化風景線。」北京大學學者陳保亞告訴記者,茶馬古道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歷史文化的載體。如伴隨茶馬古道而生的馬幫文化、藏茶文化、商貿文化,因茶馬古道得以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現在,茶馬古道本身就是一種文化。」

6. 安化茶馬古道風景區有些什麼好玩的啊

你是哪的哦 安化是一方凈土 山清水秀自然少不了 還有很多古老的故事

7. 茶馬古道路線

中國西南地區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重要商路茶馬古道路線至少有5條。

1.一般所專說的茶馬古道主要路線是從雲南屬的西雙版納、思茅、普洱、臨滄、保山、大理、麗江,經迪慶及西藏的昌都、拉薩等地後,進入印度、尼泊爾等南亞地區。
2.從四川的雅安出發,經涼山後,交匯雲南麗江,再經迪慶、西藏等地後,進入尼泊爾。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降邊嘉措經多年研究和實地踏勘,發現除上述兩條路線外,茶馬古道還有3條較為重要的路線。
3.以現在的青海省西寧市為起點,經玉樹地區,再到昌都,或通過黑河至拉薩。降邊嘉措解釋說,青海本身不產茶,西寧只是個集散地,茶葉遠從湖廣地區運來。他還認為,這條線路向東西兩端延伸得更長。
4.西藏的阿里。
5.還有另外一條「茶馬古道」,它是絲綢之路的延伸。這條路線由於高寒缺氧,人煙稀少,過往商旅不多。但這條路可以直達印度和尼泊爾等南亞國家,具有相當的重要性。

8. 茶馬古道的路線是什麼

1、陝甘茶馬古道,陝西到甘肅,是中國內地茶葉西行並換回馬匹的主道。是古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之一。

2、陝康藏茶馬古道(蹚古道),始於漢代,由陝西商人與古代西南邊疆的茶馬互市形成。

3、滇藏茶馬古道。大約形成於公元六世紀後期,它南起雲南茶葉主產區西雙版納易武、普洱市,中間經過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麗江市、香格里拉進入西藏,直達拉薩。有的還從西藏轉口印度、尼泊爾。

4、川藏茶馬古道是陝康藏茶馬古道的一部分,東起雅州邊茶產地雅安,經打箭爐(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薩,最後通到不丹、尼泊爾和印度,全長近四千餘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內地聯系必不可少的橋梁和紐帶。

(8)安化南茶馬古道旅遊路線擴展閱讀

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這一概念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提出來的。現任雲南大學茶馬古道文化中心主任木霽弘和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保亞等6人,於1990年經過3個多月的實地考察,撰寫了《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書。

此書認為雲南是世界茶的原產地,從雲南開始的茶葉傳播和貿易路線,首先在巴蜀一帶得到明確記錄,然後一直向北、向東、再向西、向南而形成了當今世界的茶葉布局。

它貫穿了整個橫斷山脈,跨越中國西部多省區,連接著30多個民族、8000多萬人口,向北連絲綢之路,向南連瓷器之路,波及到世界更遠的民族和區域。作者提出中國向世界輸送茶、瓷、絲這三大物質文明時,形成了南方茶馬古道、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

9. 安化縣城到茶馬古道有多遠

從安化縣城到江南鎮大約有18公里路,江南鎮到茶馬古道大約40公里路。
以此路線的話安化縣城到茶馬古道大約58公里。
希望能幫到你。我是安化人,我為自己代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