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馬疙當旅遊路線
⑴ 山西省陵川縣旅遊景點有哪些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崇安寺、西溪二仙廟,禮義崔府君廟、南吉祥寺、北吉祥寺等。主要風景名勝有西溪、黃圍洞、王莽嶺、棋子山等。
崔府君
又名顯應王廟。在山西陵川縣城西15公里禮義鎮。據《長治縣志》載,府君姓崔,名珏,字元靖,樂平(今昔陽)人,唐貞觀進土,為長子縣令,有功德於潞地,因而建廟祀之。廟始建於唐,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及清末均有修葺。規模壯觀,山門前平台凸起,兩側石階對峙,左右配以廊廡。山門高居正中,門側又各建掖門一道,門樓秀麗,雕刻精巧,與一般佛寺外觀截然不同。山門最古,為金時原構,五開間,兩層,下層磚砌高台,中柱上裝青石門框及板門,門框上線刻花紋,圖案秀美。上層施平座及勾欄,粱架現整簡潔,結構已具元代爬梁的雛形。屋頂琉璃為明代補制,鮮麗勁秀。這種高台以上的門廡或殿宇,見宇敦煌壁畫,實物中少有。
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縣城西15公里社義鎮西隅。創建地唐大歷五年(公元770年),宋、元、明、清歷代重修。寺周細流環繞,寺前古柏四株,人稱四大天王。寺宇規模宏敞,布局嚴謹,三進院落,皆且卡牆相隔,原門不存,現將天王殿稱之為山門,兩側有掖門和鍾鼓樓,內有廂房、中殿、左右配殿、東西廊廡,後大殿等。天王殿、中殿歷史最古,後殿及兩廂尚存元制,余皆明清重修。天王殿殿寬深各三間,單檐九脊頂,斗拱五鋪作,結構簡練,斷面規整,屋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整個形制還是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原構。中殿三間,懸山式屋頂,僅施柱頭斗拱,無補間鋪作,外觀甚為古樸,與天王殿同為宋構。殿頂三彩琉璃脊獸為明代所制。寺內碑碣數通,記述寺史建築年代等。
南吉祥寺
在山西陵川縣城西20公里平川村。原宋家川,唐貞觀年間奉敕建造,宋天聖年間遷此重建,金、元、明、清屢有修葺。寺宇規模完整,前後兩進院落,有山門(即天王殿)、中殿、後殿、左右配殿及兩廂廊廡。中殿歷史最古,宋建,後殿金建元修,山著眼點是經明代重修,還保存著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遺構。中殿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檐下斗拱碩大,殿內梁架規整,形制古樸,結構嚴謹。據碑文記載,宋代「潞城裡崔氏寄居平川,年邁乏嗣,自捐資財,創修中央殿三間」,現存中殿確為宋構。
崇安寺
亦名丈八佛寺,俗稱凌煙寺,位於陵川縣城西北隅之卧龍崗上,大有居高臨下,俯瞰全城的雄偉氣魄。崇安寺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佛子山區
風景區以陵輝公路為主的要旅遊線路的風景區,西起陵川縣楊寨河,東至晉豫兩省交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與陵川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奇跡。該路全長33.3公里,蜿蜒穿行於太屋脊的崇山峻嶺、深澗峽谷之中、沿路蒼山秀水如詩如畫,奇橋異洞巧奪開工,車過沙場,如入蓬萊仙境,如過洞天福地,上空壁立千仞、壁岩如削,腳下泉水叮咚、吐璣噴玉,弘業門、靈佛洞、卧龍洞、踞虎關、淳江洞、飛瀑長廊等14個遂道競相爭秀,30多座形態各異的橋涵紛紛比奇。穿行此路,有時峰迴路轉,山重水復;有時聊暗花明,別有洞天。登覽山巔,萬象林列,千載之秘,開懷顯露。在舊時關隘「嘴上隧道」附近,兩岩峰崇嶺峻,懸崖壁立,漳谷深險,坡度急陡,河水從落差65米的峭壁上直瀉而下,漾如飛煙,形成了著名的古稱八景之一——「靈泉瀑布」。這里修建的東雙腦水電站,造福人民之餘,工程險巧也構成了一大奇觀。在路北隔河以下,二十里秀水隨路而下,繞山轉壁,波瀾不驚,被人們稱為「小灕江」。
二仙廟
西溪真澤二仙廟位於陵川縣城西2.5公里的城關鎮嶺常村,此地群山拱翠,松柏掩映,繁花似錦,春色宜人,人稱「西溪春色」,是陵川古八景之一。該廟創建於唐乾寧年間(984-897),宋崇寧年間加封真澤宮。金皇統二年(1142)擴建為現今規模。二仙廟代分兩院,中軸線前有山門(上即戲樓),左右各有小旁門。中軸線一進院為過殿,過殿面寬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殿內保存有做工精美的佛道帳,殿前有卷棚式拜亭一座,做工也十分考究。正殿、東西梳妝樓做法古樸,用材較大,為金代建築。前面院中挺立著四棵古老的檜柏,人們可以從樹上找出各自屬相的生動造型,如龍、蛇、鼠、錫、猴、牛羊等,被稱為十二生肖柏。整個建築寵偉壯觀,布局整齊嚴謹,加之崇樓高閣,古柏青松,彩色琉璃,顯得最重要的是金代著名詩人元好問的游詩碑:「期歲之間一再來,青山無恙畫屏開。出門依舊黃塵道,啼殺金衣喚不回。」陵川真澤二仙廟屬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不僅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也是一處開發價值較大的旅遊勝地。
十里卧佛
陵川縣城東南30餘公里處的馬圪當鄉西閘水村附近,近年來發現一自然山體(山名窯頂山)猶如沉睡千古、仰面橫卧的睡佛,惟妙惟肖。在距此山十公里處的西閘水村邊公路上望去,卧佛頭北腳南長約10華里,頭、身、足比例勻稱,而且面部五官端正,眼瞼微瞌,慈祥安靜,如靜修入定之神態,仔細體味,似有勻細鼻息相聞,其天生妙成,讓人嘆為觀止。
紅葉風景區
位於陵川縣城南20公里的老槐樹嶺至奪火嶺北段,是陵川縣面積最大的紅葉區。該景區南北長約20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陵(川)修(武)公路蜿蜒於山巒之間。紅葉區內崇山峻嶺,溝谷深邃,植被茂密。主要樹種有柞木、槲樹、千捭榆、白皮鬆、油松、栓皮櫟、側柏、槐、榆、楊等;灌木品種更為豐富,較廣泛的有黃櫨、山榆、小葉杜鵑、野薔薇、沙棘、連翹、山桃、胡榛子、山槐、葛等幾十種。春夏進節,濃綠淺翠,繁復紛呈的植物將200平方公里的山巒溝舊社會覆蓋得象綠毯一般;而當秋季來臨,這里便呈現出派燦爛壯闊、色彩紛呈的彩色世界-層林盡染,五彩斑斕。該縣紅葉節1999年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與北京香山紅葉齊名的生態環境游30個節慶之一。
棋子山
又名謀棋山,位於距山西省陵川縣城10公里的侯庄鄉東北。棋子山山勢平緩,主峰海拔1488米。山上松樹成林,山清水秀,風景優美。經國家有關部門考察論證, 陵川棋子山為中國圍棋發源地。棋子山方圓數十里之內,顏形成酷似班固《奕指》及《圍棋辭典》所稱的天然棋石俯拾即是。該區主要景點有箕子洞和象天枰。箕子洞是陵川縣「棋子山旅遊度假區」規劃中的重要景點之一,相傳是圍棋鼻祖商代箕子推演天文、占卦卜筮、謀棋消閑之所 距晉城市陵川縣東40公里的崇山峻嶺中,有一座巍峨挺拔的大山名叫王莽嶺,相傳西漢王莽追趕劉秀到此安營紮寨,故名,又因其險峰幻疊,雲海浩翰,瞬息萬變被之為「雲山幻影」。
王莽嶺
是陵川與河南輝縣的界山。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56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有「鴕鳥峰」、「一柱擎天峰」、「姊妹峰」、「天官賜福峰」、「龍泉寶劍峰」、「蓮花峰」、「仙女峰」等等,巍峨崢嶸。山南部千仞峭壁,如一石削成,「千峰爭攢聚,萬壑絕凌歷」。北部巍岩相迭,青蓮秀出,群峰連綿。仰瞰之間,怪石嶙峋,濃綠淺翠,流泉飛瀑。晴日,千奇百怪的峰岩,青中帶紫,近看山形勾勒分明,遠眺如畫中寫意,朦朧如幻。
⑵ 陵川縣到馬圪當鄉路好走嗎
從河南輝縣直接就能進入馬圪當,就不用繞陵川縣城了。
⑶ 陵川馬圪當的野生黑木耳
木耳,俗稱黑木耳,真菌,擔子菌綱,木耳科代表種。子實體略呈耳形,黑褐色,有光木耳和毛木耳之分,濕潤時半透明,乾燥時革質,生乾枯死的闊葉樹枝幹上,州內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見於較潮濕的中北部。光木耳有香氣,味道美,為天然黑色保健食品和著名滋補品。
木耳對無意食下的難以消化的頭發、谷殼、木渣、沙子、金屬屑等異物具有溶解與烊化作用。為防止和治療各種異物造成的胃腸不適或病症,不妨常吃些黑木耳,尤其是從事理發、開礦、粉塵、鋸木、修理、護路等作業的人員更應經常吃些黑木耳。
黑木耳對膽結石、腎結石、膀胱結石、糞石等內源性異物也有比較顯著的化解功能。黑木耳所含的發酵和植物鹼,具有促進消化道與泌尿道各種腺體分泌的特性,並協同這些分泌物催化結石,滑潤管道,使結石排出。
同時,黑木耳還含有多種礦物質,能對各種結石產生強烈的化學反應,剝脫、分化、侵蝕結石,使結石縮小,排出。對於初發結石,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惡嘔等症狀可在2~4天內緩解,結石能在10天左右消失,對於較大較堅固的結石,其效果較差,但如長期食用黑木耳,亦可使有些人的結石逐漸變小變碎,排出體外。常吃黑木耳,還能預防血栓等症的發生。
木耳營養豐富,易於製作,是人們公認的美味佳餚。但是,並非多食多益。據《本草經》載,「木耳多生濕地之朽木,味甘、性平、有小毒,生槐樹、桑樹者為上品,生楓樹者不可食。赤色仰生者有毒,採回變色、夜視有光、爛不生蟲者亦有毒。」中醫認為,由於木耳得陰濕之氣,由朽木所生,故有衰精腎之害。精為人生之源,精衰則源截;腎為先天之本,腎衰則本斷。因此,木耳不可不食,但又不可多食,特別是孕婦、兒童食用時更應控制數量
⑷ 請各位高手提供點關於普通話方面的搞笑相聲片段!急用哦 謝謝咯哦
鄉里開會,由於諧音,村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不要漿瓜,鹹菜太貴了。」(同內志們,鄉民們,不容要講話,現在開會了。)主持人說:「鹹菜請香腸漿瓜。」(現在請鄉長講話。)鄉長說:「兔子們,蝦米們,今天的飯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同志們,鄉民們,今天的飯夠吃了、大家都用大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