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大全 » 非斯旅遊路線

非斯旅遊路線

發布時間: 2020-12-02 16:39:29

⑴ 打算10月去度假,有好的摩洛哥旅遊路線推薦嗎

摩洛哥之所以成為一個被中國遊客所慢慢熟悉並收到追捧的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是因為在摩洛哥國王在2016年5月到訪中國後宣布的免簽政策吸引了大批的中國遊客。

具體的行程可以參考我們之前走過的包車路線,司機是當地的華人導游王哥。

Day 1: 國內-卡薩布蘭卡

Day 2: 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清真寺-RICK』S CAFÉ

Day 3: 卡薩布蘭卡-舍夫沙萬

Day 4: 舍夫沙萬

Day 5: 非斯古城-Chouara皮革染坊-卡魯因大學

Day 6:梅克內斯-瓦盧比利斯考古遺址

Day 7:馬拉喀什-德吉瑪廣場-庫圖比亞清真寺

Day 8:馬約爾花園-YSL博物館

Day 9:Legzira Beach-阿加迪爾-Marina Agadir

Day 10:Paradise Valley – Taghazout海灘看銀河騎駱駝

Day 11:索維拉城堡-索維拉海港-索維拉老城區

Day 12: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

Day 13:卡薩布蘭卡-國內

如果你對自己安排的摩洛哥旅遊路線沒有信心的話,可以聯系艾麗司徒Reda,他可以幫你安排好行程的一切。

⑵ 到摩洛哥旅遊怎麼樣

去摩洛哥旅遊可以啊,卡薩布蘭卡、舍夫沙萬、非斯、拉巴特、馬拉喀什、阿加迪爾等風景都不錯。

⑶ 摩洛哥的旅遊景點

阿伊特·本·哈杜築壘村

最靚古舊村落 踏足撒哈拉就如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般滿足,不過要完全體驗摩洛哥的紅色魅力,就必定要去摩洛哥另一角落的Ait Ben Haddou。這個在摩洛哥南部的古城,曾經是古代的重要關口,雖然現在已差不多完全荒廢,不過就保留得相當完整,甚至還贏得了「摩洛哥最美村落」之稱號。這個古城利用了摩洛哥特有的赤土泥磚建成,雖然城堡就如在沙灘玩泥沙砌堡壘般砌出來,而且手工還精雕細琢,不過整座城極之巨大穩固,難怪在古時足以抵禦外敵。這座已被列為歷史文化遺跡的宏偉古城,不但城堡建築夠吸引,內也甚具特色,騎驢仔橫渡護城河,更可探訪內里居住的土著。

非斯

摩洛哥歷史名都非斯,位於國境北部,座落在中阿特拉斯山北麓海拔410米的高地上,西距首都拉巴特190公里,居東、西、北部地區交通要沖,為摩洛哥國土上最早建立的阿拉伯城市,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被視為伊斯蘭教聖地之一。

非斯城始建於公元前808年,據說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曾孫、摩洛哥第一個王朝國王伊德里斯二世於公元8世紀在汪達爾人毀壞的城址上重新修建。非斯這個名稱是由「法斯」演變來的。在阿拉伯語里,「法斯」意為「金色的斧子」,據說伊德里斯二世當年主持該城破土奠基時,在面向麥加聖城的方向發現一把金色的巨斧,伊德里斯二世感到這是吉祥的徵兆,當即給城市定名為「法斯」,後來「法斯」變成了「非斯」,並一直沿用到今天。當城市建成後,伊德里斯二世將它定為摩洛哥第一個伊斯蘭王朝——伊德里斯王朝的都城。在阿拉伯語里,「法斯」還有「肥美的土地」和「鶴嘴鋤」的意思。由於非斯城建在一個不大的山谷里,郊外丘陵環繞,山坡上橄欖樹鬱郁蔥蔥,越過丘陵便是一望天際的大平原,小河溝渠縱橫,流水淙淙,氣候宜人,植被茂盛,終年常青,物產豐富,故有「肥美的土地」之稱。關於「鶴嘴鋤」的來歷是這樣的:有一天,伊德里斯二世拿出一把似鶴嘴的鋤,讓手下的人傳看,因當地人從未見過這種鋤,感到非常驚奇。伊德里斯二世命人用此鋤翻一下地,以考察此鋤是否有用,手下的人一試,發現這種鋤翻地又快又好,連聲稱贊。後來,此鋤傳到民間,很快被人們採用。為了紀念這一有意義的發現,便將伊德里斯二世居住的城市稱為「法斯」,即今天的「非斯」。

締頭萬城

締頭萬城建造於摩洛哥歷史上的一個非常時期,當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都被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佔領時,締頭萬城充當了避難所的角色。由於其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因而成了連接兩個文明和兩個大陸的紐帶。

盡管許多考古遺跡表明,對這一地點的佔領可追溯到前史階段或伊斯蘭時期,締頭萬成在休達解體後的中世紀末期仍然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1286年,蘇丹阿布在摩洛哥城內建立起一個要塞,以封鎖休達城。該城在14世紀初期開始擴展,但卻在一個世紀以後毀滅在西班牙人手中。15世紀後葉,來自安達路西斯的難民重建了這座城市。

摩洛哥城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出現在16世紀中葉,那時,它的西南部已經延伸到麥地那城。後來,被西班牙驅逐而來的穆斯林又將麥地那城進一步向西北方向擴展。麥地那現在的版圖完成於18世紀中葉。那時,統治者在城內修建了許多堡壘。

締頭萬城的城牆底部厚1.2米,地基以上厚0.6米,長達5000米。城牆之外還可以發現許多防禦措施,例如西南角的星形堡壘。總共有七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門通向城市內部。

麥地那城內街道呈十字形交錯,並與不同的大門連接,通向旅店、澡堂或公共浴室、清真寺等宗教場所,也通向商人和工匠區。狹窄的小巷從大街開始,直通到私人住宅。數不清的過道、涼棚和走廊使得締頭萬城的布局更加豐富。

卡薩布蘭卡

高高聳立在大西洋邊的哈桑二世清真寺非常醒目,像一隻正待駛向大海的白色航船,迎著海風,迎著晶瑩的海浪。

哈桑二世清真寺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摩洛哥的標志——古典與現代的交匯,信仰與科技、藝術的結合。

卡薩布蘭卡的魅力便在於這種結合。她擁有濃重的阿拉伯民族風情,又具有一流的現代化機場、酒店和其他商用服務設施,一年一度的國際博覽會更是舉世聞名。

小阿特拉斯山脈
全長四百餘公里,從大西洋的白色海灘一直綿延到撒哈拉沙漠。主峰宏偉壯觀,可與阿爾貝斯山脈、比利牛斯相媲美,夢幻般光溜溜的粉色花崗岩峰巒,勾勒出蜿蜒的峽谷和陡峭的懸崖,宛如一幅月牙形風景畫。偶爾也有一片富饒的綠洲點綴其中;成群成簇的房舍,色彩亮麗,掩映在綠色的棕櫚樹從中。

最重要的是,小阿特拉斯出入便利:如果你想一日游,不妨租輛小車,請駕駛員兼作導游;倘若你想作一周或更長時間的暢游,你可坐進租來的車上,在狹窄而又崎嶇不平的山間「滑雪道」探幽,晚間宿於山間客棧。漫步在鄉野,令人神清氣爽,不像攀登阿特拉斯山峰時那般艱險,況且,當地的柏柏爾部落人待人溫和友善

⑷ 伊本白圖泰的旅行經歷有哪些

伊本·白圖泰(1304~1377年)是中世紀阿拉伯世界最有影響、最負盛名的旅行家。伊本·白圖泰曾於1325年至1354年間3次出遊,足跡遍及整個阿拉伯世界,向東到了中國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向東南到過印度和斯里蘭卡,向南深入到非洲中部,向北去過西班牙。伊本·白圖泰精力充沛,目光銳利,他在長年旅途中耳聞目睹,廣泛地涉獵了各地的山嶽河流、風土人情、典章制度和奇聞逸事。1354年,伊本·白圖泰第三次出遊回抵摩洛哥京城非斯,他講述的出生入死的旅遊生涯和怪誕離奇的旅遊見聞使非斯城的王族和百姓嘖嘖稱奇。於是非斯城的蘇丹阿布·安納尼接見了伊本·白圖泰,在了解了他的旅遊經歷後,特命王室的書記官伊本·裘贊筆錄他的全部旅遊見聞。1355年,伊本·裘贊完成了著名的《異域奇游勝覽》,漢語譯名為《伊本·白圖泰游記》的手稿。由於在《游記》中記述的內容大多真實可靠,阿拉伯人在提到伊本·白圖案時,常常冠以「忠實的旅行家」的美稱。而伊本·白圖泰本人也因《游記》在全世界的傳閱,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伊本·白圖泰於1304年2月24日出生於面臨大西洋的北非海岸城市丹吉爾。他的家族是當地的一個望族,他的先輩中有不少人從事文化、教義、法律等工作,其中有人還擔任過安達盧西亞的法官。由於受到家庭的熏陶,伊本·白圖泰自幼聰穎好學,少年時代就能背誦全部《古蘭經》,成年後諳熟教義學和教律學。他的父母也殷切地期望他長大後能光耀門眉、繼承家業,成為家族中另一個有所作為的法官。但伊本·白圖泰卻並沒有按照雙親的意願去行事,而是選擇了一條完全出乎家庭意料的生活方式——漫遊世界。

1325年6月,伊本·白圖泰當時21歲,他決意離家出遊。這是他第一次出遊(1325~1349年),他選擇的目的地是去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和麥地那朝覲天房和膜拜先知陵墓。中世紀時代,從北非最西端的大西洋海岸長途跋涉前往沙海茫茫的阿拉伯半島腹地是一段充滿風險、令人望而生畏的艱難路程,不僅旅途遙遠,道路險阻,而且沿途盜匪猖厥、瘟病肆虐,隨時都有喪失生命的危險。盡管困難重重,但阻擋不住伊本·白圖泰出遊的決心。伊本·白圖泰最初的旅遊路線是沿地中海南岸由西向東往埃及進發。行至阿爾及利亞,伊本·白圖泰結識了前往突尼西亞的商旅,就與他們結伴登程。在途中,伊本·白圖泰歷盡艱險,有時還身患重症,真是九死一生。

伊本·白圖泰在進入阿拉伯半島之前,先後游歷了利比亞、埃及、巴勒斯坦、約旦、黎巴嫩、敘利亞等地區的的黎波里、亞歷山大、開羅、耶路撒冷、蘇爾、賽達、貝魯特、阿列頗、拉塔基亞等歷史名城。後來,他在《游記》中記述了上述城市的歷史風貌、名勝古跡、城市建築、社會設施和發生的重大事件等重要資料,從而給我們生動地展現了一幅色彩斑斕的中世紀阿拉伯社會的生活畫卷。伊本·白圖泰非常注意觀察當地具有特色的事物,這為以後的《游記》增添了靚麗的一筆,同時也為後人的考證工作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伊本·白圖泰是一個虔誠的伊斯蘭教徒,他對麥加的宗教遺跡非常嚮往,他在將近24年的第一次出遊中,曾四次前往麥加朝聖。1326年,伊本·白圖泰到達了麥地那和麥加。他首先瞻仰了麥地那的聖寺和聖陵(即穆罕默德建造的清真寺和他的陵墓),然後,赴麥加朝覲。伊本·白圖泰在《游記》中,對麥加的風物人情,禁寺的克爾白、黑石、滲滲泉等伊斯蘭聖跡都作了十分細致的記述,給後人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歷史文化資料。

伊本·白圖泰在麥加完成朝覲後,並沒有返回家鄉,而是繼續他的游歷,登程前往伊拉克和波斯,此時他先後游歷了巴格達、庫法、巴士拉、摩蘇爾、設拉子等歷史名城。隨後,再次來到麥加朝聖。這一次,他在麥加留駐達兩年之久。然後,西行至吉達港,沿紅海南行,抵薩那、亞丁。由此,西渡紅海至東非的摩加迪沙、達累斯薩拉姆等地,然後又東渡紅海返回阿拉伯半島,至阿曼最南端的佐法爾,並游歷了霍爾木茲、馬斯喀特、巴林和波斯灣等地,最後又返回聖城麥加作第三次朝覲。

伊本·白圖泰第三次在麥加朝覲完畢後,決定去羅姆人地區看看。「羅姆人地區」,是當時阿拉伯人對歷史上著名的拜占廷帝國的所在地——土耳其一帶的稱呼。伊本·白圖泰由麥加西行至吉達港,由吉達北上至埃及,再由埃及沿地中海北上至敘利亞拉塔基亞港,然後由拉塔基亞港繼續北上,行程十日來到了土耳其境內。伊本·白圖泰在土耳其境內由北向南遊歷,訪問了安塔基亞、君士坦丁堡等10多個著名城市,一直到達黑海南岸,並北渡熙海抵達克里米亞半島。

伊本·白圖泰在中亞黑海沿岸游歷時,曾計劃前往「黑暗地區」,即現在俄羅斯境內的西伯里亞地區。但後來由於缺乏必要的如雪橇等交通工具,伊本·白圖泰放棄了這個旅行計劃,改道前往君士坦丁堡和烏茲別克的首府賽拉等城市。接著又繼續東行,訪問了花剌子模、布哈拉、撒馬爾罕;然後又越過阿姆河一直到達奈撒布爾和阿富汗的喀布爾。之後,伊本·伊圖泰又決意前往印度。1333年9月(伊歷734年1月),伊本·白圖泰抵達印度河流域。

伊本·白圖泰在印度生活了比較長的時間,對印度的風土人情、禮儀習俗作了細致的考察。他在《游記》中對印度的記述始終是研究中世紀印度社會的重要參考資料。伊本·白圖泰在印度期間,受到了蘇丹的熱情接待,蘇丹給予了他很高的禮遇,他得到了極為豐厚的賞賜:蘇丹給了他幾個村子的封地,他每年的收益可摺合五千多第納爾。此外,蘇丹還專門為他修建了類似於清真寺的禮拜道堂。不僅如此,由於伊本·白圖泰學識淵博,品行端正,深受蘇丹的推崇,蘇丹曾一度任命他為德里的宗教法官,而且,後來又作為印度國王的友好使者護送大批珍貴禮品出使中國。

伊本·白圖泰由印度出使中國走的是海路。他們一行先到達加爾各答,然後搭乘中國海船駛往中國。伊本·白圖泰在前往中國的途中歷盡了千辛萬苦。他的乘船不幸遇險,又遇到搶劫;他雖倖免於難,但隨船攜帶的印度蘇丹的禮品卻悉數丟失,無一存留,伊本·白圖泰不敢就此返回印度,於是獨身前往中國,在航行中國的海路上,經過了錫蘭島、爪哇島和蘇門答臘等地。1346年,伊本·白圖泰最終抵達中國的海港——刺桐(今泉州),然後又先後游歷了廣州、杭州和元朝的首府——大都(今北京)。伊本·白圖泰在中國逗留的時間並不是很長,但他依然保持他素有的習慣,對中國某些方面的觀察十分用心細致。

在伊本·白圖泰眼裡的中國地大物博,它的水果、農作物、金銀製品極為豐富,是世界其它地方無法與之相比的。在《游記》中伊本·白圖泰還說,中國的每一個城市內都設有專門供穆斯林居住的區域,裡面設有清真寺,穆斯林在中國備受大家的尊重和照顧。

伊本·白圖泰對當時世界各地仍普遍使用金屬硬幣交易,而中國已廣泛使用紙幣一事饒有興趣,他詳細地描述了紙幣的大小、模樣和舊幣兌換新幣的手續等等。他說,每張紙幣的大小猶如手掌,上面蓋有蘇丹(即皇帝)的印記。他還細心地注意到如果紙幣用爛了,則可到制幣局去換取一張面值相等的新幣。

伊本·白圖泰對中國境內治安措施的嚴密性也極為感慨。他說,中國是過往旅客最為理想的安全國家。一個單身客商即使攜帶大量錢財,進行長時期的旅行也不必擔驚受怕,因為旅客每到一處都有客店下榻,那裡住著一位長官,統領一小隊騎兵。天黑之後,這位長官帶領一名文書來到客店查夜,他們逐個記錄下在店中過夜的旅客姓名,並在上面加蓋戳記,隨後就把客店的大門上鎖緊閉;第二天清晨,這位長官和文書再次來到客店查點人數,當核對無誤時,就指派專人護送旅客一直至下一旅站。到站後,由這一站的長官簽收,並由護送者帶回註明全體行旅安全到站的簽條銷差。

伊本·白圖泰還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對中國的諸如瓷器、煤炭、魔術、繪畫、手工藝品、船舶管理等都作了極其細致生動的描述,這些記載,無疑是研究中國元朝的社會生活、典章制度的極有價值的歷史資料。

伊本·白圖泰結束對中國的游歷後,返回印度。不久,又辭別印度回國。他取道蘇門答臘,搭船至阿拉伯半島南端的佐法爾,然後北行,重遊了設拉子、伊斯法罕、巴士拉、巴格達、大馬士革、耶路撒冷、吉薩、開羅等城市。之後,從開羅至麥加,作回國前的第四次朝聖。1349年,伊本·白圖泰結束了長達24年的第一次旅遊,終於踏上了自己的故土——非斯。當他回到非斯時,已是物是人非,他親愛的母親已離開了人世。

由於旅途勞頓,伊本·白圖泰回到非斯後卧病三個月不起。在他病好後不久,又決定進行第二次旅遊。他這次的目的地是經直布羅陀海峽前往西班牙的安達盧西亞,這次旅行行程較短。從西班牙回到非斯稍作休整後,伊本·白圖泰接著進行了第三次出遊,此次出遊的目的地是黑非洲大陸。根據當代學者的研究,伊本·白圖泰對於黑非洲的地名記載不夠清楚,但是從他記述的風物人情分析,很可能到達了中、西非的剛果、迦納和奈及利亞。因此,伊本·白圖泰被視作阿拉伯歷史上第一位在著作中描述中世紀中、西非社會生活的旅行家。

伊本·白圖泰是中世紀傑出的旅行家,他是溝通阿拉伯人民與中亞、西亞、印度、中國各族人民友好往來的先驅者,為中世紀歐、亞、非三洲的文化交流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直至現在,他還是阿拉伯民族,尤其是摩洛哥人民的驕傲。

⑸ 非洲旅遊資源分成哪幾類

3、非洲特色旅遊資源的概況
(1)自然風景資源多種多樣
自然風景旅遊資源是自然界中地理環境和生物構成的天然景觀。非洲自然環境復雜多樣,植物資源豐富,構成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在東非高原,當落日黃昏籠罩四野的時候,以「非洲五大獸」為主的熱帶野生動物成群結隊,追逐奔騰,位於遠方的赤道雪峰乞力馬扎羅山耀眼的金暉彷彿來自天國。在內陸非洲,乾旱無雨,驕陽似火,遼闊無垠的稀樹大草原與薩赫勒地帶的灌木狂野及無邊無際的半荒漠大戈壁,呈東西向的帶狀分布而依次過渡,一直伸到炙熱乾旱的撒哈拉大沙漠與克拉哈里大沙漠深處。非洲的羚羊、斑馬、長頸鹿、河馬、黑白犀牛、虎、獅子等哺乳動物和猩猩等靈長類動物,400多種的鳥類和海龜等特有海洋動物,都極富有觀賞和科研價值。眾多的珍禽異獸事非洲有「動物世界」之美譽,是世界上天然動物園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一個洲,規模較大,比較著名的天然動物園有70多處。其中肯亞的察沃國家公園中巨象成群、猛獅出沒;尚比亞卡福埃國家公園則以豐富的鳥類和稀有紅毛羚羊引人入勝;南非和波札那的卡拉哈里羚羊國家公園集聚為特點,天然動物園觀光的奇特性、驚險性和趣味性,對喜歡冒險、獵奇和尋求刺激的歐美旅遊者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2)歷史悠久,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
非洲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搖籃和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有著璀璨的古代文化和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眾多名勝古跡。東非地區的古人類遺址,埃及金字塔,亞歷山大的龐貝柱、底比斯古城遺址及其神廟、地上陵寢,突尼西亞的迦太基遺跡,辛巴威的石頭城遺址,衣索比亞的拉利貝拉岩洞教堂,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清真寺,南非的旺徳韋克山洞,以及塞內加爾、肯亞等國的奴隸堡,大都是被列入世界文化和天然遺產名錄而加以重點保護的名勝古跡,其中尤以金字塔和奴隸堡更加著名。
埃及金字塔規模宏大、造型奇特,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在已發現的80餘座金字塔中,以古埃及第四王朝(公元前2500年)第二個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規模最大,雖經幾千年風雨侵蝕,仍然巍峨壯觀,而哈夫拉金字塔旁的獅身人面像,造型奇特、風韻神秘,令遊人贊嘆不絕。
奴隸堡是與當年歐洲殖民者從事奴隸貿易時用來關押被捕捉、誘騙來的黑人的據點。在殘存的奴隸堡中,以塞內加爾戈雷島上的奴隸堡保存最為完美。這是一座堅固的木石結構建築物,現在已成為塞內加爾歷史博物館,過去關押奴隸的囚室、炮台和一門門銹跡斑斑的大炮,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文化遺產而加以重點保護。
(3)獨特的風土民情
非洲人口眾多,民族部落構成復雜,區域差異顯著,各地區、各民族受歷史、文化、宗教和傳統習慣等方面的影響,形成了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貝南維岡的水上村莊等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築,馬賽族等的奇特服飾,形形色色的婚姻習俗,不同宗教信仰的宗教節日慶典,古老的酋長制遺風,高昂激越的音樂,粗狂剛健的舞蹈,扣人心弦的體育競技,製作精巧的手工藝品等,都吸引著異國他鄉的遊人。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