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運河旅遊路線
❶ 京杭大運河旅遊路線
揚州南通部畢竟早戰火giel毀直木恢復專家者呼籲
想真TM太棒搞起絕火掙錢且水路北京遊客絕坐船江南興趣直火我十資深驢友已經網路自助游位我都能給些點發旅遊項目看看京滬高鐵路線京杭運河關聯
❷ 京杭大運河淮安段旅遊開發情況
京杭大運河在淮安境內長達68公里,被譽為「母親河」,她用女神般優美英姿,帶著遠古的典雅風韻,迤邐穿過淮安古城,為這方沃土送來了蓬勃生機和奼紫嫣紅,成就了淮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興旅遊城市的地位。京杭大運河進入淮安後,在淮陰水利樞紐處分為兩支,一支為古運河,亦稱里運河,它西起淮安市區西側的淮陰船閘,向東北經大閘口、板閘、河下古鎮,穿越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至楚州區南端的淮安船閘,是一條具有防洪、排澇、供水、通航及南水北調輸水任務的綜合性利用河道,屬江蘇省江水北調第二個梯級,和大運河共同承擔輸水每秒100立萬米的任務。另一支為新辟大運河,為里運河裁彎取直另闢的新河,起於淮陰區楊庄,至楚州區與里運河匯合,目前,主要作用是航運、灌溉和區域排澇。該河在淮陰樞紐分別與里運河、二河、鹽河、廢黃河交匯,在淮安樞紐分別與里運河、灌溉總渠平交,與淮河入海水道立交。
從1990年至今。重點建設了淮安三線船閘、淮陰三線船閘和「水上立交」淮安樞紐工程,實施處理了中、里運河有關險工段。續建的橋梁工程有里運河淮陰一號橋、中運河許渡大橋和五河口特大橋。並結合打造運河旅遊文化長廊,對里運河以及與之相通的清安河、文渠河、越河大塘、缽池山景區水面等進行清淤疏浚,在岸邊灘地栽花種樹植草,合理調度涵閘、泵站,使整個城區水體靈動變美。
——城市建設:淮安市城市建設挖掘漕運文化底蘊,打造「運河之都」品牌,圍繞綠水特色,完成了里運河、大運河綠化風光帶,古黃河生態園、中洲公園、荷花公園、缽池山公園等游園綠地相繼建成,新增公共綠地304萬平方米,使淮安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水中城、城中水、綠中城、城中綠」的自然生態城市。中心城市建城區面積現在達到8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83萬人。京杭運河的水運條件及兩岸環境的改善,為招商引資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現在,淮安沿運河建廠、建科技和工業園區、建物流中心等,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很多客商還看中了淮安運河的綠水,紛紛投資淮安房地產,依水靠綠、鱗次櫛比地建起了新型花園式居民小區,使淮安加速向最佳人居環境城市邁進。
——風光旅遊:里運河沿線具有典型的蘇北水鄉古鎮風貌,沿河人文景觀品位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故居和紀念館,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蘇皖邊區政府舊址、鎮淮樓、文通塔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眾多民居古建築,展示了蘇北民間、民俗文化。運河還串聯了碼頭古鎮、清江城、河下古鎮、楚州古城,見證著淮安歷史的變遷。2002年,我市確立了以淮安中洲島運河主題區,楚州三湖一鎮主題區為主體,以里運河為紐帶,打造「古運河文化長廊」淮安旅遊的黃金線。目前已建成大運河文化廣場、美食一條街、東西大街、碼頭鎮韓侯故里景區、康熙運河水上游線路。中洲島公園、三湖一鎮、入海水道、里運河河岸景觀、碼頭鎮、慈雲寺、文廟風貌區。2005年8月淮安里運河風光帶已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水鮮美食:淮安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淮揚菜」的主要發祥地就是在運河一線。淮揚菜至所以鮮美,主要原因是其生於水性、妙於水性。大運河水豐草肥,水產四時不絕,魚、蝦、鱉、蟹、螺、蚌、蜆品種繁多,其中魚類品種最多,青、鰱、刀、白、銀、鯿、黑、鰻、鰍、鱔、鯰、鱖、鯉等等,多是淮揚菜必備。家常淮揚菜「熗三螺」用的河蚌、螺螄、蜆子,帶有運河特有的水土清新滋味。而水生蔬果類有藕、蓮、慈姑、芋頭、菱角、芡實、萵苣、茭白、水芹、蒲菜、蘆蒿等,這些水生類植物則更深得運河水滋潤,給品嘗者送去野趣和清香,增添了淮揚菜的神奇和活力。「一著脆思蒲菜嫩,滿盤鮮憶鯉魚香」,名揚四海的淮揚蒲菜,只有運河楚州段的潔白肥美,有「天下第一筍」的贊譽。
❸ 設計一條京杭大運河的旅遊路線
京杭大運河流經棗庄市西段68公里,與冀、蘇、浙、滬等省市相通。港航運輸方興未艾,是京杭大運河南北航運的樞紐。台兒庄船閘是進入山東省的第一座船閘,也是山東省目最大的船閘。溝通南北經濟、文化的繁榮,為南北運輸的重要碼頭。運河的自然風光和十里港灣的奇特景緻熔為一體,形成了運河觀光線,由此既能北上微山湖觀賞萬頃荷花,又可南下蘇杭領略江南秀色。
京杭大運河1194公里,南起杭州,北至北京。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人工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大運河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大運河繁榮了我國經濟發展。至今仍在某些流域發揮著作用。
京杭大運河兩岸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孕育了一座座名城古鎮,流經我國的十八個城市。其中流經山東省的德州市最北邊,運河在這里轉了一個S型的彎,形成兩個圈地。千年的古運河留下了古老的傳說:聽老人們說運河上有七十二個「潭」,在流經這里就有三個,即是運河斷流,這三個「潭」也從來沒有斷過水,而且是深不可測,有好事者用繩子拴上稱鉈探底,可幾根繩子都沒能探到底。這三個「潭」都有名字,最南面的叫「黃鼬丁」,中間一個叫「丁家門樓」,最北邊的叫「大流」。這三個地方都分別有著一段神其的傳說。(中央台的話說運河也沒有說過,但在當地確有流傳)運河的右岸就是河北省,在這里以運河為界,在左岸靠護堤有一個村莊。德州市最西北的一個村子。
❹ 圍繞京杭大運河的旅遊開發項目有什麼
這個應該資料還滿多的 你先看 不夠了我在添加
運河文化旅遊帶是指京杭大運河經過濟寧市域的河段,以南旺分水龍王廟至南陽鎮為重點區段,其中三個重要節點分別是城區古運河、汶上南旺鎮古運河和南陽鎮古運河。濟寧市區為核心地段。濟寧城區作為「運河之都」,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中央樞紐。開發目標是綜合保護大運河歷史文化遺產走廊,完善並豐富濱水遊憩功能,打造融運河旅遊、都市旅遊、古鎮旅遊和文化旅遊為一體的運河旅遊帶,形成世界級文化旅遊產品,以重組濟寧市旅遊空間結構,提升其整體競爭力。
產品空間結構為一廊、兩段、三區。一廊為大運河遺產走廊,兩段為郊野運河段和湖上運河段,三區為南旺水利工程旅遊區、運河之都旅遊區和南陽古鎮旅遊區。其中,運河之都旅遊區細分為懷舊河都主題旅遊區、時尚河都主題旅遊區、夢想河都主題旅遊區和城郊濱水遊憩區。重點建設項目包括河都之門、太白樓改建工程、河道總督衙門恢復工程、濱水休閑步道系統。
項目前景預測 濟寧作為「運河之都」其內涵是「運河文化之都」,運河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同時作為最高管理衙門的所在地,又能具備其它城市的運河段所沒有的獨特氣質。因此,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開發,將不僅僅是單純的旅遊開發,而是把握時代機遇,通過運河文的復興,促進濟寧和其它地區的交流合作,從而實現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京杭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運河旅遊的興起以及南水北調工程的開工,為濟寧運河文化旅遊帶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項目投資回收期約8年。
徐州11.5億元打造大運河旅遊風光帶
「徐州古運河旅遊綜合開發項目今年全線啟動,總投資達到11.5億元。」日前,來自江蘇省徐州市旅遊局的這則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徐州市旅遊局綜合規劃處季華副處長介紹說,徐州市郊大運河風光帶規劃面積為3萬畝,主要建設大運河博物館、乾隆行宮、水上度假村、清明上河園、水上運動區及遊船碼頭等,項目以大運河兩岸優美的自然風光為基礎,挖掘徐州的文化內涵,增強景區的可游性、文化性,努力打造成沿岸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的大運河風光帶。
「徐州作為中原要沖,自古就是京杭運河中段重要的中轉樞紐,一直以來徐州都享有'第一要津,兩水匯通,連通三溝,四方都會,五省通衢'的美譽,可以說古城徐州的歷史就是運河航運的歷史,古城徐州的歷史文化構成了中國運河文化的一部分。」徐州市旅遊局在此前的一次交流會上這樣介紹。
徐州為什麼要進行大運河旅遊開發?據了解,京杭運河徐州段全長210公里,沿途各類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古跡眾多,有北洞山漢墓、土山古鎮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7處。「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旅遊資源為徐州市挖掘運河文化,開發運河旅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❺ 揚州我想看瘦西湖,大明寺,何園,個園,京杭大運河,路線如何安排,幾天合適,謝謝!
您好,揚州百問 知道團隊為您解答!
幫你安排了下遊玩路線,這些路線我是一天走完的,建議2天時間自行安排。
你是是學生嗎?如果是憑學生證購票有折扣,如果不是就買聯票,這樣會比較省錢。路線如下:
學生黨出來玩省錢是主要的,首先去景點帶上你的學生證買票可以半價,這樣門票你就省了一半,如果來的話先到瘦西湖南門下,步行往西走,這條路上有很多私人旅館住宿稍微便宜些先把住宿解決了,然後去瘦西湖玩目前票價120元/人(目前是揚州旅遊淡季),如果是學生帶上學生證買學生票只要半價,從瘦西湖北門出來,右拐往北走就是大明寺,目前票價30元/人同樣有學生證可以半價購票,有興趣可以去哪裡燒燒香拜拜佛,如果不想去旁邊還有觀音山,目前票價10元/人,觀音山一牆之隔就是唐城遺址,目前票價貌似30元左右,還有觀音山和大明寺之間的革命烈士紀念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這個是免費的不要門票。遊玩後下來,附近有個站台叫 大明寺 ,你找找看,我記得就在不遠處,在這里坐 旅遊專線 到個園北門下, 旅遊專線 到個園北門下,目前門票30元/人,同樣對學生半價,進去遊玩後從南門出來,就是著名的東關街了,從南門往東走(就是左拐),可以吃些東西和逛逛買些東西和紀念品,小吃是這條街的特色,一直走到盡頭你會看到一個大大的城樓,就是東關街東門,穿門而過,如果時間還來得及的話可以再去何園,來揚州瘦西湖、個園、何園是一定要逛,就好比去北京要登長城一樣,來到馬路邊,注意站台不要弄反了,看清站台,馬路兩邊各有個站台靠的很近,去何園你應該在馬路西邊這個,也就是面朝古運河的這個站台坐車,在這里繼續坐 旅遊專線 到 何園下,目前門票30元/人,學生半價。一路下來時間估計也是差不多了,晚上可以去市中心逛逛,就在剛才來的何園站往前走一站就是七二三所,在這里坐6路(5)站到文昌閣下,這里就是揚州最繁華的文昌商圈,晚上人很多,專賣店也非常多,買衣服購物什麼的可以看下,逛得查不多了,估計都晚上了,直接打個車起步價就到你住的那裡,住宿休息吧。好了就說這么多不清楚請追問。
❻ 大運河經過哪些省和城市
河南、北京、河北、山東、江蘇、浙江
隋朝大運河對促進南北經濟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特別是對上述幾個地區的經濟交流和經濟活躍程度作出了巨大貢獻。
自古有江南收天下足之說,江浙兩地自古是我國繁華之地,大運河的開通更始促進了這兩個地區的發展,隋朝以後,江南作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地位就沒有改變過,這其中應該包括大運河的一部分功勞;
山東和河北也在大運河開通之後經濟漸漸活躍起來,這從唐朝時山東的繁華可以看出來;但後來大運河北部逐漸阻塞,這兩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受到影響,到明清時漸漸的落伍了,特別是河北地區;
再說洛陽和北京,這兩個地區自從大運河開通後就不再為糧食問題發愁了,產於江南的糧食被源源不斷的雲過來,一時間,稻米充足,可惜到了後來大運河北部阻塞,洛陽也漸漸的退出了歷史,北京若不是由於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它現在的經濟頂多就是鄭州的水平
你說的是京杭運河吧?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通州(區)、天津、杭州、鎮江、清江、揚州、台兒庄、臨清、蘇州、湖州、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 ●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 ●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杭州大運河終點,入錢塘江。
❼ 國慶期間打算沿著京杭大運河線路旅遊,計劃時間8天非自駕非騎游,關於沿途交通、景點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北京、通州、天津、滄州、台兒庄、臨清、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清江、揚州、鎮江、蘇州、嘉興、杭州
都只能汽車
❽ 關於京杭大運河,快啊
基本情況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縱貫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運河為我國經濟發展、國家統一、社會進步和文化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顯示了我國古代水利航運工程技術領先於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鎮,積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諸多領域的龐大信息。大運河與長城同是中華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徵。
歷史沿革
京杭大運河的開鑿與演變大致分為3期:
①第1期運河。
運河的萌芽時期。春秋吳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揚州開鑿邗溝,以通江淮。至戰國時代又先後開鑿了大溝(從今河南省原陽縣北引黃河南下,注入今鄭州市以東的圃田澤)和鴻溝,從而把江、淮、河、濟四水溝通起來。
②第2期運河。
主要指隋代的運河系統。以東部洛陽為中心,於大業元年(605)開鑿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到隋煬帝(楊廣)時,據說煬帝為了到揚州看揚州市市花——瓊花,也為了南糧北運,開鑿京淮段至長江以南的運河,全長2000多公里。到元朝時,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須開鑿運河把糧食從南方運到北方。為此先後開鑿了三段河道,把原來以洛陽為中心的隋代橫向運河,修築成以大都為中心,南下直達杭州的縱向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按地理位置分為七段:北京到通州區稱通惠河,自昌平縣白浮村神山泉經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積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門(今崇文門)外向東,在今天的朝陽區楊閘村向東南折,至通州高麗庄(今張家灣村)入潞河(今北運河故道),長82公里;通州區到天津稱北運河,長186公里;天津到臨清稱南運河,長400公里;臨清到台兒庄稱魯運河,長約500公里;台兒庄到淮陰稱中運河,長186公里;淮陰到瓜洲稱里運河,長約180公里;鎮江到杭州稱江南運河,長約330公里。揚州是里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便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隋朝時分為四段: (1)永濟渠 (2)通濟渠 (3)邗溝 (4)江南河
③第3期運河。
主要指元、明、清階段。元代開鑿的重點段一是山東境內泗水至衛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號)十八年(公元1281年)開濟州河,從任城(濟寧市)至須城(東平縣)安山,長75公里;至元二十六年(1289)開會通河,從安山西南開渠,由壽張西北至臨清,長125公里;至元二十九年(1292)開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諸水入大都城,東出至通州入白河,長25公里;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運河全線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達大都,成為今京杭運河的前身。
元朝時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
明、清兩代維持元運河的基礎,明時重新疏浚元末已淤廢的山東境內河段,從明中葉到清前期,在山東微山湖的夏鎮(今微山縣)至清江浦(今淮陰)間,進行了黃運分離的開泇口運河、通濟新河、中河等運河工程,並在江淮之間開挖月河,進行了湖漕分離的工程。
京杭大運河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目前,京杭運河的通航里程為1442千米,其中全年通航里程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南的山東、江蘇和浙江三省。
杭州大運河同上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和浙江六省市,全長一千七百六十四公里,比蘇伊士運河長十倍,比巴拿馬運河長二十倍,是世界上最長的一條人工開鑿的運河.
終點,入錢塘江。
京杭大運河流經北京市通州區,天津市武清區,河北省滄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東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濟寧市、棗庄市,江蘇省徐州市、宿遷市、淮安市、揚州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浙江省嘉興市、杭州市18個市區。
通州古詩雲:一支塔影認通州。燃燈塔矗立在大運河的北端,是京門通州的標志性建築。天津北運河和南運河在天津會師,又在這里被海河一齊送入渤海。據記載,漕運發達時期,從天津到通州的北運河上每年要承載2萬艘運糧的漕船,官兵12萬人次,連同商船共3萬艘。水道的開通使小小的直沽寨很快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天津衛」。
鎮江、揚州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匯處。聊城湖、河水面積占城區的1/3,被稱為「中國北方威尼斯」,在北方城市裡非常少見,這其中就有京杭大運河的功勞。 蘇州 「蘇湖熟,天下足」。運河的開通,使蘇州水多糧豐。目前京杭大運河蘇杭段有客運航線往返。 淮安大運河的入淮口,運河東岸古鎮碼頭下便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的故居。
沿線地理
京杭運河自北而南流經京、津2市和冀、魯、蘇、浙4省,貫通中國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和一系列湖泊;從華北平原直達長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河湖交織,沃野千里,自古是中國主要糧、棉、油、蠶桑、麻產區。人口稠密,農業集約化程度高,生產潛力大。迨至近代,京津、津浦、滬寧和滬杭鐵路及公路網相繼修建,與運河息息相通;沿線各地工業先後興起,城鎮密集,是中國精華薈萃之地。
現狀特徵
京杭運河的流向、水源和排蓄條件在各段均不相同,非常復雜,流向總體概括為四個節點、五種流向:
節點1 天津(海河)以北的通惠河、北運河向南流;節點1與節點2 東平湖 之間的南運河、魯北運河向北流;節點2與節點3長江(清江)之間的魯南運河、中運河、里運河向南流;節點3與節點4長江以南的丹陽之間河段向北流;丹陽以南河段(江南運河)向南流。
京杭大運河濟寧段 ①通惠運河。歷史性通航河道。由於清末實行「停漕改折」政策和20世紀以來鐵路、公路交通發展,貨物轉為陸運,加之水源不足,航道失修,至50年代初期,僅有少量船隻作間歇性通航。目前該河主要用作北京市排水河道,已不能通航。
②北運河。長約180公里,集水面積5.11萬平方公里,由天津注入海河。除屈家店至天津段15公里可供小船作季節性通航外,其餘河道均不能通航。
③南運河。又名御河,長414公里。四女寺至臨清段稱衛運河,長94公里。天津至四女寺段航道窄狹彎曲,底寬15~30米,水深約 1米,建有楊柳青、獨流、北陳屯、安陵4座船閘,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由於上游水庫攔蓄,兩岸農田灌溉,加之年久失修,現已處於斷航狀態。衛運河底寬30米,水深約10米,建有四女寺、祝宮屯船閘,可通航100噸級船舶。由於上游岳城水庫畜水,截走水源,尤當衛運河擴大治理後,航道情況驟然惡化。
④魯北運河。也稱位山、臨清運河,原河段已淤塞。1958年另選新線,長104公里,但未開挖。1960~1968年,根據引黃輸水要求,開挖了周店至尚店76公里渠道,兩頭河段尚未開挖。
⑤魯南運河。國那裡至梁山段稱東平湖湖西航道,長20公里,1968年雖經疏浚整治,但河道嚴重淤積,水深不足,尚不能通航。梁山至南旺段長33.8公里,枯水期航道水深0.5米,每年可通航6個月,為季節性航道。南旺至濟寧段長27.1公里,底寬15米,枯水期水深0.5米,每年僅通航6個月,為季節性航道。濟寧至二級壩段長78.1公里,航道順直,枯水期水深1米以上,底寬50米,可通航100噸級船舶。
⑥中運河。二級壩至大王廟段原來是走韓庄、台兒庄一線。1958年在江蘇省境內新辟南四湖湖西航道及不牢河河段,使河道經徐州市北郊通過,至大王廟與中運河匯合。大王廟至淮陰段仍循原來河道南下,長163公里。徐州以下河段,經近年分段拓寬,航道一般底寬45~60米,水深3米以上,已可通航500~700噸級以上拖帶船隊。是為徐州煤炭南運主要線路。
⑦里運河。全長169公里,其入江口原在瓜洲,1958年改至六圩入江。近年屢經整治,航道底寬一般達70米,水深3米以上,可通航1000噸級拖帶船隊。年運貨量1500萬噸左右。
⑧江南運河。自長江南岸諫壁口經丹陽、常州、無錫、蘇州、平望至杭州。其中,平望至杭州有3條航線,即東、中、西線,如以東線計算,全長323.8公里,大部分底寬20米,水深2米,一般可通航40~100噸級船舶,年貨運量達1600餘萬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運河進行了大規模整修,使其重新發揮航運、灌溉、防洪和排澇的多種作用。1988年底建成的京杭運河和錢塘江溝通工程已將江、河、海銜接起來,構成了以杭州為中心的、以京杭運河與長江、黃河、淮河、海河、錢塘江五大水系相連通的水運網。
反復論證了近20年的京杭運河二通道工程,終於開工了。12月18日,京杭運河二通道八堡船閘引航道工程奠基,意味著「二通道」從紙上藍圖進入工程建設階段。
交通部門稱,「這條全長39公里、總投資估算為77.5億元的二通道,是解決現有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堵航、環保以及運輸功能降低的『殺手鐧』。」
從1989年提出京杭運河「二通道」方案到18日正式開工,該工程反復論證了近20年。杭州交通港航部門在這漫長的時間里,進行了「二通道」線位綜合分析論證、方案預審、線位初定,以及與相關縣市的協調、上報項目建議書、組織工可研究等大量工作。僅「二通道」的線位問題,就先後有過東、中、西三套方案。
東線:起自杭申線的餘杭區博陸,穿320國道、滬杭鐵路、滬杭高速公路、01省道、杭浦高速公路,穿繞城高速公路、德勝路、下沙路,在八堡附近入錢塘江;
中線:經杭州主城區從三堡入錢塘江的現有通道。起自北星橋,經拱宸橋,越武林門中山北路橋、艮山鐵路橋,從三堡船閘出錢塘江;
西線:起自北星橋,西穿勾運路、104國道,經三墩穿繞城公路、天目山路,經屏峰在花牌樓與繞城公路置換,出龍塢、望江山至新浦沿出富春江。
天價「架高」滬杭鐵路
最終,工程按照東線方案施工。「雖然要下穿滬杭鐵路、穿過3條高速公路和錢塘江出口等不利因素,但從貫通的可能性來講,最具優勢。」而西線從航運的角度來看是最理想的,但建設成本巨大,破壞西線附近的景區旅遊資源,不利於環境保護,與城市規劃有一定沖突;改造現有航道的中線方案會極大地破壞已有的城市規劃,難以解決文物保護等難題,也不是一個好的方案。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負責人表示:「選擇東線方案,僅僅為了航道下穿鐵路,就要為架高滬杭鐵路買一筆『巨單』。可以說,為了保護城市規劃和環境,我們做了最不經濟但也是最經濟的選擇。」
運河通道變「瓶頸」
1999年,京杭運河浙江段進行了四級航道改造,但隨著腹地內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貨運量成倍增長,航道的升級步伐大大落後於船舶的升級步伐。
據預測,2015年、2025年京杭運河浙江段貨運量將分別達到10770萬噸和15640萬噸。作為京杭運河溝通錢塘江的重要組成部分,杭州市區段的航道只有五級航道標准,25座橋梁均未達到五級航道的通航要求,嚴重製約了京杭運河作用的發揮和未來航運的發展。
千噸級船舶從山東直達杭州
運河二通道建成後,京杭運河航道等級將達到三級,屆時1000噸級的船舶可從山東東平湖直達浙江杭州,運力提升40%。
行家分析,以開發區的電煤運輸為例,電廠每年需要大量的發電用煤,如果全靠鐵路運輸,電煤從淮南煤礦到電廠每噸將多花10至20元的運費,如果全部走水路,10萬噸煤就能省下100萬至200萬元的成本。
隨著二通道開通,市區航道將可用於旅遊等,現有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堵航、噪音環保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
開通意義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京杭大運河建於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而秦始皇(嬴政)在嘉興境內開鑿的一條重要河道,也奠定了以後的江南運河走向。據《越絕書》記載,秦始皇從嘉興「治陵水道,到錢塘越地,通浙江」。大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挖邗溝,開通了連接長江和淮河的運河,並修築了邗城,運河及運河文化由此衍生。
我們今天所說的大運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到了隋朝,隋煬帝動用幾百萬人,開鑿貫通了大運河,這為以後國家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隋代開始全線貫通,經唐宋發展,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貫通南北的交通大動脈。
代人工天河。
京杭大運河是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是蘇伊士運河的16倍,巴拿馬運河的33倍。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古老的京杭運河將來還要成為南水北調的輸水通道。
作用降低
近年來,太湖流域內年用水總量290億立方米,而流域內本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只有162億立方米,剔除因污染不能利用部分,太湖流域3000多萬人口年創造近萬億元GDP,用水量竟是實際資源量的兩倍。由於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與經濟發展和流域人口數量不相協調,流域水體污染十分嚴重,使太湖流域面臨水質型缺水的嚴峻形勢。根據1998~2000年三年間連續水質監測評價表明,盡管近幾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加大了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力度,但太湖水體水質總體上尚未得到明顯好轉,湖泊富營養化在整體上也未得到明顯改善,2000年總磷、總氮、化學耗氧量均遠未達到規劃治理目標;河網的水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地方還有惡化的趨勢,太湖流域水資源面臨嚴峻的形勢。
另一方面,京杭運河與錢塘江溝通後,隨著杭州城市的發展,船舶運輸在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船舶的噪音和廢氣的排放,已經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活品質,船舶航行發生的多起涉橋事故,對拱辰橋等重點保護文物也構成了不可避免的威脅,貨運船舶的參差不齊的外觀形象,也與目前的景觀河道很不協調,並且已經發生了多起船舶碰撞、損壞景觀設施的事故,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杭州生活品質之城的建設。如果運河杭州到塘棲段停止貨運船舶航行,改為完全的旅遊河道,旅遊經濟產生的效益和沿岸房地產業的經濟效益,將是巨大的。
因此,開辟錢塘江水系富春江與太湖水系東苕溪的航道,溝通錢塘江太湖流域,引富春江的優質水源,自然流經東苕溪,沖排太湖水系的劣質水,為杭嘉湖地區及上海提供優質水源,改善這些地區的水資源環境,在逐步對污水進行截污納管後,使京杭運河及其叉河成為杭州、嘉興等城市的優質自來水源,具有現實的意義和可持續發展的遠景。為確保船舶航行安全和水質不受船舶污染、以及節約土地資源,採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電氣化輕軌控制船舶航行,從而實現低航道等級、高通航能力的安全型、節約型航行方式,在全國率先實現綠色航運。
而海運的發達,鐵路公路的建設也分散其運量。 運河的泥沙淤積問題也很嚴重,這也減少了京杭大運河的運輸量。
❾ 京杭大運河的旅遊價值
很不錯的啊,可惜沒有遊船在航道上開行...只有貨船。
❿ 大運河沿線有哪些旅遊景點
大運河流經杭州、鎮江、清江、揚州、台兒庄、臨清、蘇州、嘉興、宣城、淮安、徐州、聊城、濟寧、德州、滄州、天津、通州、北京等18個市區。
根據當時的情況,隋煬帝主要是為了下江南,主要的景點有徐州、嘉興、蘇州、揚州、鎮江、杭州。地位作用京杭大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中國古代兩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物質和精神財富,是活著的、流動的重要人類遺產。大運河肇始於春秋時期,形成於隋代,發展於唐宋,最終在元代成為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