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發展民俗民風旅遊的建議

發展民俗民風旅遊的建議

發布時間: 2020-12-17 16:55:21

Ⅰ 發展民俗文化型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意義

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村鎮留下了豐富的歷史古跡和民風民俗。無論是寺廟、祠堂、戲樓、牌坊,還是社戲、美食、集市、花會,鄉野間左鄰右舍見慣不驚的東西,卻往往是城裡人眼中的新奇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中的民俗文化型旅遊,不但能夠使城市居民獲得旅遊滿足,也能使當地群眾充分的了解到本地特色民居、節慶、文化習俗為他們帶來的利益。這樣,農民們才會自覺自願的保護「原生態」的文化景觀,從而使其持續發展下去。

Ⅱ 民風民俗與旅遊業的關系

民俗,即民間的風俗,自古有之.民俗文化是指創造於民間又傳承於民間,具有世代相習和傳承性的文化,是廣大中下層勞動人民所創造和傳承的民間社會生活文化,它是傳統文化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各民族各地區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特色的民俗。我國56個民族在居住、服飾、生產、交通、婚姻、節日、禮儀、飲食等各方面的風俗都各不相同。這些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從多方面反映了中華民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世代傳承,引人入勝,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徵的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在世界民俗文化寶庫中,佔有重要的一席。當世界各國將自然風光旅遊推向人文生態旅遊的高層次旅遊經濟趨勢時,我國則應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民俗文化資源,結合豐富而廣闊的自然生態資源,進行全面的系統規劃,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民俗旅遊經濟,並注重人文生態旅遊的整體開發,使我國的民俗旅遊經濟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成為國民經濟在未來經濟發展中新的增長極。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即傣歷正月。潑水節是傣歷新年。節日一般持續三至十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節日清晨,全村男女老幼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塔尖耍插上幾枝纏著花布、彩紙的竹校。人們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和講解歷史傳說,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上山採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婦女們各挑一擔清水潑到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接著,男女老少提著水桶,端著臉盆,互相潑灑,互相祝福,認為這樣可以消災除病,平安吉祥。成千上萬的人隨著優美的傣族音樂翩翩起舞,邊跳邊呼喊"水!水!水產,喊聲動地,鼓鑼之聲響徹雲霄,場面十分壯觀。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喜歡到林間空地丟包做游戲。花包用漂亮的花啊縫抨,內裝棉紙、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綴以五條花穗,是愛情的信物。先是無目的的拋來擲去,後漸漸有了固定的目標,等姑娘有意識的讓小夥子接不著輸了以後,小夥子便將准備好的禮物送給妨娘,雙雙離開眾人到僻靜處談情說愛去了。潑水節還要舉行劃龍舟比賽,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聚集到瀾滄江邊,觀看一組組披紅掛綠的龍舟競賽,傣家兒女在"瞠瞠瞠"的茫鑼聲中和"嗨!嗨!嗨!"的哨子聲中,劈波斬浪,奮勇向前,為節日增添了許多緊張歡樂的氣氛。放高升和孔明燈是傣族地區特有的活動。人們在節前就搭好高高的高升架,屆時將自製的土火箭點燃,它一邊噴出白煙,一邊"嗖嗖 嗖 "的尖嘯著飛上藍天,引得人們舉目張望,不時發出喝采聲,高升飛得越高越遠的寨子,人也覺得更光彩、更吉祥,優勝者還將獲獎。入夜,人們又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放河船、跳象腳鼓舞、孔雀舞,斗雞等,也是潑水節的活動內容。近幾年,還增加了民俗考察,經貿洽談等內容,使得潑水節的活動更加豐富多采。潑水節的活動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同時舉行,兩地均可從昆明乘飛機直達。

關於潑水節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很早以前,傣族地區有個法力無邊的魔王,他無惡不作,人民不堪其苦。他先後霸佔了六個姑娘,後來又強佔了人間最美麗的公主楠棕布,七個姑娘受盡凌辱,伺機報仇。聰明的七姑娘在酒宴上把魔王灌醉,從他口中了解到他的致命弱點。一天晚上魔王醉後昏睡,楠棕布按照魔王所說,拔下一根魔王的頭發勒到魔王的脖子上,魔王的頭立刻掉到地上。但從魔頭上滴下來的血卻變成了熊熊大火,並迅速漫延到人間。楠棕布趕忙抱起魔頭,地上的火也就熄滅了。一放下,火又重燒起來。於是七個姑娘輪流抱著魔王的頭,其他的人則用清水朝她身上澆潑,一直堅持了九百九十九天,才把大火撲滅,鄉親們從此又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這七位姑娘;於是在每年撲滅邪火這天互相潑水,以洗去一年的疲勞和污穢,相互恭喜祝福,迎接新春來臨,從而形成了潑水節。

潑水節,不僅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同時也是傣族的重要標志和傣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果單純的把它看成一個節日,不從深度去領會開發它、挖掘它,宣傳它、運用它,它的旅遊經濟效益就無法凸顯。在錦綉中華、在民俗村,潑水節都被搬到了舞台上面,讓遊客與之同樂,形成互動氣氛,極大的推動了當地旅遊的發展。在四川, 在雲南,各具特色的潑水節節慶活動紛紛登台亮相,在增強當地旅遊吸引力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民俗對旅遊業發展的作用,總結有以下幾點:

1、察風觀俗是推動旅遊發展的重要動力

民俗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以此可以了解民間疾苦、生活狀況,考察政治得失。在古代上自帝王,下至府縣仕宦,無不以「觀風察俗」進行旅遊的。采風問俗既推動了旅遊發展,又豐富了民俗資料,增添了旅遊資源。

2、民俗充實了旅遊內容,豐富了旅遊者的文化知識,使旅遊者得到精神享受

恩格斯曾把人的生活分為生存、享受和發展、表現自己三方面。旅遊顯然不屬於生存需要的范疇,而是一種以美的享受和精神愉悅的獲得為目的的、高層次的文化生活。我國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燦爛的文化、多彩的民俗風情。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俗;同一民族的不同區域,民俗也有差異。民俗文化的「新」、「奇」、「美」、「樂」吸引著旅遊者離開自己的居住地到旅遊地去旅遊,旅遊地的民俗成了旅遊者十分重要的觀賞內容之一。民俗既反映了旅遊地的歷史,又體現了旅遊地的文化和社會生活。觀賞考察旅遊地的民俗,還是一次對旅遊地的認知過程,它不僅可以幫助旅遊者擴大視野,而且能增加旅遊的興趣和愉悅度。在潑水節活動中,旅遊者不僅能體會傣族特有的民族風情,也可以了解到關於傣族的重教知識。

3、民俗能為旅遊景點的開發提供第一手資料

旅遊活動的中心內容之一是游覽景點。在中國即將跨進21世紀的日子裡,旅遊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保護固有的旅遊景點、景區的生態平衡,開發新的旅遊資源,建設新的旅遊景點,成為迫切的任務。隨著新世紀「文化旅遊熱」的到來,各個歷史時期、各個民族、各個地區的民間古老文化、傳統民俗的形象再現,更能激發和滿足生活在現代社會里的人的好奇心。因此,有必要加強民俗資料的發掘、研究,加大民俗開發的投入,加快民俗旅遊的產品化,以適應時代的需要。

在當前民俗旅遊開發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大量問題,主要問題有:

1.民俗文化被淡化.以無錫的吳文化公園為例,它是一個以挖掘吳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題公園。人們在這里可以欣賞吳地幾千年的傳統風俗文化。然而它在園內的知名度並不高,報刊上很少見到宣傳、介紹它的文章,這很不利於組織客源。

2.民俗文化被同化.在改革開放以前,一些邊遠地區少數民族,由於與外界接觸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繼承下來。然而,隨著國家的開放,異地、異國文化介入,使旅遊地的民俗文化被沖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開發之前保留著大量淳樸的民風和民情,然而,當國外旅遊者進入後,取而代之的是襯衣、西裝,各種流行的長短裙,穿民族服裝的人少了,鋪著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腳樓被柏油馬路和水泥建築取而代之,當地的傳統與文化逐漸消逝。

3.民俗文化被庸俗化。民俗旅遊魅力無窮,並非說明民俗旅遊資源就可以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地開發。民俗旅遊之所以有強大的吸引力,在於其深厚文化內涵,而不是那種隨意照搬、盲目建設、重經濟輕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風情表演為幌子進行強制「捐獻」,結果遊客大呼上當,於是對它敬而遠之.還有些地方在優美的旅遊勝地摘起《西遊記》、《封神榜》等所謂文學名著景點,不僅工藝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恐怖的東西來招攬遊客,最終也落得個「門前冷落車馬稀」。

民俗文化度旅遊業的發展有著毋庸置疑的作用,遍及全球的大眾文化旅遊黃金時代已經到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人們閑暇時間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全球大眾化的民俗文化旅遊正從和平與德定的國際環境中脫順而出,並始終保持著商速發展的強勁勢頭。中國,作為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有著發展民俗文化旅遊的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全社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好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避免開發中破壞民俗的行為,必能使我國的旅遊事業迅速發展。

Ⅲ 了解家鄉的民風民俗, 看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並闡述理由

可以搜索山西網路其中有民俗風情 歇龍石與五台山
自古恆山佳話多
晉劇
山西專風俗簡介
忻州婚俗屬
獨特的山西風俗-懷仁旺火
山西的七夕節風俗
佛教開光
山西特有的習俗:平定元宵塔火
山西民間藝術:社火臉譜在葫蘆上復甦
山西境內民間祭灶節
太原社火
運城婚俗:抹黑與抹紅
關公文化節
大同旺火
山西的春節風俗
山西境內「穀神節」風俗
山西除夕風俗
山西民間立春風俗
麵塑藝術
兒子娶媳婦逗公公
晉商社火節
五爺廟會
山西鑼鼓
熱鬧非凡的山西民間社火
平遙古城文化節
平遙民俗表演-高蹺
岢嵐縣民間的捏油燈
打平伙習俗
五台民情鄉俗
六月六走麥罷
威風鑼鼓
平遙民俗表演-娶親
五台山國際旅遊月
平遙民俗表演-抬閣
平遙民俗表演-旱船
窯上窯
朔州民俗騾馱轎
平遙民俗表演-推車
窯底窯
山西民間忌諱
平遙民俗表演-背棍
朔州民俗壘旺火
院底乾井
耍孩兒
踩青逛唱
靈丘人踢毽子
平遙民俗表演-節節高你可以自己挑建議:宣傳這些風情理由: 好的風情應該廣泛流傳讓年輕的人知道從而為自己的民族感到驕傲

Ⅳ 旅遊開發對風情民俗資源的消極影響

(一)民族風情的同化

民族風情的同化是指原有的民俗風情特徵在內力和外力作用下,為異地異族的民俗風情取而代之。

可以說,旅遊開發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改善當地人的生活,但與此同時,它對當地的土著文化也有一種強烈的侵蝕作用,當地土著會自覺不自覺的模仿學習到此來旅遊的人,時間久了潛移默化,土著人就會慢慢忘記自己原有的文化,自己的文化可能被外來文化所取代。

這種現象,在我國小數民族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在有著大量淳樸民風和古老習俗的少數民族居住地,隨著旅遊者的大批到來,少數民族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傳統的衣食住行都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欄式建築,竹木構架,茅草蓋頂,上人下畜的民族風格建築為現代磚混建築取代;青石板鋪的街道和吊腳樓也慢慢地被柏油路和水泥房代替等。

(二)民俗風情的淡化

傳統的優良習俗已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的被淡化。尤其是純朴的民風,在金錢和物質利益的腐蝕下,更是很容易「江河日下」。而這些純朴的民風一旦被破壞就很難再恢復!如長期保留明代風情習俗的河北省沫水縣野三坡,剛剛開始發展旅遊的時候呈現了村民好客的淳樸的民風。但在現在,野三坡的淳樸民風已消失,經過數年外來旅遊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野三坡的傳統民俗民風在退化,原來的「三破服」僅作為接待用服,鄉鄰關系由緊密出現了疏遠,經濟意識增強了而淳樸民風卻削弱了。類似於這一的例子,不勝枚舉。

(三)民族風情虛假、庸俗化

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古老民族,文明的文化民俗風情自然是可以傲視的,但是,這些傳承著古老文明的民俗風情被不良的開發所扭曲,用一些低級庸俗的「假民俗」、「假風情」所取代,很多地方充斥著「牛鬼蛇神」,惡俗不堪!

如各地都喜歡拿豬八戒、孫悟空給景區編故事——有人戲稱全國人造景點就是一部《西遊記》。說明人造的冒充風情民俗的所謂旅遊景點其虛假庸俗,到了讓人不能忍受的程度。

(四)民俗風情商品化

傳統的民間習俗和慶典活動是有傳統的活動方式與方法的,是有一定講究的,也唯有這些講究,才真正體現民俗文化的的深刻內涵,但是,由於某些開發商的短期化行為,致使這些講究全部符合賺錢規律,完全破壞了其真實的內涵,不分場合不分地點,只要消費者需要就上演,民俗風情完全被商品化了。而這種做法的嚴重後果就是消費者最終將拒絕這些低俗東西。全國去多低俗的民俗景觀被遊客淘汰,經營者破產正是這一惡果的體現。

這些現象,反映了一個風情民俗的傳承與變異問題。必須強調,這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只有傳承基礎上的變異和變異過程中的傳承,絕沒有隻傳承不變異或一味變異而沒有傳承的民俗事象。但現在不合理的開發和不注重傳承加快了民俗文化的變異。

Ⅳ 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現狀

憑著極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歷史傳統,民俗文化旅遊給予了人們更高層次的文化旅遊享受,從而成為文化旅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也是當前旅遊市場中極具競爭力的文旅項目。

民族文化起源於民間,發展於民間,現已形成獨特的地方特色和鮮明的民族特點,構成了我國最重要的旅遊開發資源,具有相當高的旅遊價值。

民俗文化旅遊的興起,在於其能夠滿足消費者的多種需求。首先,民俗文化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帶來良好的審美享受;其次,民俗文化中包含各種獨具特色的娛樂活動,能夠滿足人們的娛樂需求,促進遊客融入當地民風民俗;最後,民俗文化維系著各民族情感,能夠滿足社會的精神需求,保持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正因此,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如火如荼。從開發現狀來看,民俗文化旅遊呈現出以下三個主要特徵。

其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豐富,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民俗文化旅遊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同時,國家政策加大對民俗文化旅遊發展的傾斜,不斷推動民俗文化旅遊邁向新階段。

其二,形式愈加多樣,內容越來越豐富。經過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國民俗文化旅遊取得顯著成效,表現形式多樣,皮影、剪紙、民歌等內容越來越豐富。

其三,區域旅遊不斷加強合作發展。區域旅遊合作是提升旅遊形象、增強旅遊文化軟實力、推動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民俗文化旅遊在這點上成效顯著。

盡管近年來我國民俗文化旅遊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但在開發過程暴露出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例如,過度開發問題,對稀缺的民俗文化旅遊資源和當地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再如,商業氣息過重,失去了民俗文化旅遊的原真性,背離了了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初衷,無法實現保護和傳承民俗文化資源的目的。除此外,外來文化的沖擊,也使得傳統民俗文化遭到嚴重沖擊,甚至逐漸失去了原有的民俗特色。

Ⅵ 概括回答:民風民俗旅遊應注意哪些問題

蒙古族禁忌:
蒙古族,蒙古族被稱為草原上的民族,他們勇敢熱情,豪邁粗獷,在歷史的長河中,蒙古族人民逐漸形成其獨特習俗禁忌。
(1)婚姻禁忌。古代禁忌為氏族內部不通婚,男子只能娶他部落女子。嫁到該氏族的婦女,從此不可脫離該氏族。若夫死,只能改嫁丈夫的近親。舊時,新郎娶親時,須挎佩刀與弓箭。到女家,摘下刀箭放於馬窗西側,走時再挎。娶親歸來仍將其放於馬窗西側,3天人禁觸動。3天後,新娘將其收起,作為吉祥物和鎮器永久保存。該族忌諱離婚,視其為最不道德、不吉祥的事。
(2)產忌。產婦生產期,忌外人入內,忌門均掛有標志:生男,掛弓箭,以示男兒之勇;生女,掛紅布條,以示女兒之巧。雲南蒙古族則在門上掛一篾帽,生男掛左,生女掛右。不滿月不準外人入內,商業部不準從產婦家借物,否則「踩斷奶路」或「帶走奶」。產褥污穢,須遠處掩埋,以免污瀆天、佛,招致災難。產婦、嬰兒住處須掛帷幔,與外人隔絕。
(3)喪葬禁忌。壽衣為蘭布褲、白布衫,不穿棉衣。兒女不許伸手給死者穿壽衣。忌長時間停靈,一般不超過一個時辰(兩小時),即卯時死,卯時出。入殮時忌屍從門過,要從窗戶抬出。出殯時,忌靈車上死者頭朝前,而須腳朝前。青海蒙古族實行天葬,送葬者將屍體送至葬場後,須立即返身跨越點起的人火堆,以除污穢,後急速回家,不能回頭。服喪期,孝男孝女禁娛樂,禁著艷服。
(4)生活習俗禁忌。吃肉時須用刀,給人遞刀時忌刀尖沖接刀者,應反之。忌用碗在水缸、鍋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從衣、帽、碗、桌、糧袋、鍋台、磨台、井口、繩上跨過。忌以鞋、襪、褲為枕。忌亂摸亂動有宗教意義的法器、經典、佛像、佛閣等。敖包上的石頭、樹枝忌隨便拿走。

回族的禁忌:
回族的禁忌習俗主要有三大類,禁食豬、狗、驢、騾、馬、貓及一切兇猛禽獸,自死的牲畜、動物以及非伊斯蘭教徒宰的牲畜;禁止抽煙、喝酒等;禁止崇拜偶像、禁止玩賭,禁止放高利貸等。
(1)回族的禁豬習俗、禁食自死物及其他飲食習俗
豬是回族群眾最為敏感的一個問題,也是回族風俗習慣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無論遇到什麼壓力和阻力,始終未改變回族禁養豬,禁食豬肉的習慣。公元七世紀,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為了消除頻繁的戰爭,促進在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方面的統一,順應了當時阿拉伯地區禁食豬肉的習慣,吸收了猶太教《舊約全書》中有關禁食豬肉的戒律,並在此基礎上加以補充、完善,列入《古蘭經》中。這些禁令都是以安拉的名義頒布的,信仰穆斯林的回族必須無條件接受和遵守,不能有半點的懷疑。
回族在飲食方面,除了禁食豬肉外,還禁食狗、驢、騾等不反芻動物的肉,禁食兇猛禽獸和自死的牛、駝、羊等牲畜,禁食一切動物與飛禽、家禽的血,禁食非穆斯林和非真主之名屠宰的動物等。
回族對可以食的牛、羊、駱駝、鹿、雞、鴨、鵝、鴿、鶉、兔等畜禽,也要請阿匐或懂得宰牲規戒的穆斯林來宰,形成了宰牲定製,即宰前要洗大凈和小凈。如宰牛、羊、駝時,須用繩子捆綁其兩條前腿和一條後腿。並將這些可食畜禽擺成頭南、尾北、面西的姿勢,宰牲時必須先念誦真主名,然後切斷畜禽的食管、血管、氣管,待控凈血液之後方可剝皮或拔毛收拾。禁止用滾水燙皮、燙毛。回族不吃非穆斯林宰殺的牛、羊、雞等畜禽。
(2)回族禁煙酒習俗
回族由於受《古蘭經》的影響,嚴格禁酒,毫無變通辦法。回族不喝酒,在家裡也不備酒具,家裡來客人一律不擺酒,有時為了接待客人,在參加宴會時,別人敬酒和碰杯時,回族多以水、橘子汁、高橙等飲料代替。回族群眾認為,酒是一種麻醉飲品,飲酒不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且在歷史和現實當中,因飲酒耽誤國家大事、敗家、喪身、違法亂紀、為非作歹、毀壞自己聲譽的不勝枚舉。所以,回族認為飲酒是不光彩、不應該的,必須嚴格禁止。對孩子從小就進行教育,不許飲酒。現在回族無論是烈性酒,還是甜酒、啤酒,都在禁止之列。有些回族本身就不願意和飲酒者同桌聚餐。雖然,回族對酒不像對豬那樣憎惡,城市裡的回民現在也有喝酒的,但他們都背過父母去喝。
另外,回族也不抽煙,認為抽煙特別是抽鴉片是一種犯罪,所以過去回族抽鴉片的很少,「百里無一」,男女老少皆知道它的毒害。因此,長輩對晚輩,婦對夫都常常進行勸導教育、敲警鍾。
(3)回族禁求簽、玩賭、拜偶像習俗
回族禁止求簽、玩賭、拜偶像。自古至今,男女老少均不讓算命先生給自己算命,也不去給別人算命。不揣骨相面,不信風水陰宅,不求仙方神葯,不搞驅鬼治病等等。回民認為求簽算命等這一切都是不正當的污穢行為。
回族禁止拜任何偶像,在回民聚居的村寨一般不搞人頭雕塑像,家裡忌擺各種人物和動物塑像,牆上也不願掛人頭畫像,只掛山水風景畫。有的回民家雖掛了人物或動物畫像,但禮拜時,在畫像的眼睛上蓋一張白紙。因為回民只信真主不信其他一切神靈,也不去崇拜一切偶像,養成了在家裡不擺偶像的習慣。
回民還嚴禁玩賭,認為玩賭對己、對別人、對社會都不利。認為玩賭是「核倆目」,所賺之錢不勞而獲,是不義之財。回民還禁忌放高利貸,認為放高利貸使不得。另外回民還禁止用食物開玩笑;禁止婦女袒胸露臂;忌漢民到回民家借餐具;回民還禁止男子戴金飾、不許過度裝飾、嚴禁扎青(黥墨、文身)、拔部分眉毛等等。

苗族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傣族的禁忌:
不能撫摸「小和尚」的頭部
雙版納小乘教規定男人一生中要過一段脫離家庭的宗教生活,在社會生活中凡遇到難事,才能解除苦難,從降生到成人後才會有社會地位。凡是男孩在七、八歲時都要時佛寺里當一段時期的和尚,稱為「小和尚」。小和尚"在佛寺里生活要自理,要勞動,還要學習佛教經書,進行嚴格的修身教育。兩三年後可以「還俗」,還俗衙的男子才可以結婚成家。若未當過「和尚」的男人,被視為生人或野人,在社會中沒有地位被人看起。在寺院修身時,不準與女人談笑,不準外人撫摸小和尚的頭,(這和漢族喜愛兒童撫摸頭完全相反),若被外人(特別是女性)摸過頭,被視為仇人。"小和尚""修身"時間一切作廢,必須從頭開始。所以,外來遊客,若到寺院參觀千萬記住此習俗。
卧室禁忌
傣家住宅,都習慣住在樓上,而樓上卧室只有一塊隔板與客廳相分,卧室中沒有隔板分成小間,幾代人都住在裡面,是用蚊帳分開,中間有一定間隔,分門進出。卧室是不容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遊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卧室,雖然現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卧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客廳禁忌
傣家樓上客廳中有三根柱子,兩根是卧室與客廳並排分開的,一根是火塘旁邊的。卧室中的兩根,靠外的一根叫「吉祥柱」可以靠著休息,靠里的一根是人死後用的,稱為「升天柱」,家中的人死了,家人把死去的人靠在這根柱子上(不分男女)沐浴、穿衣、裹屍體,等候火葬。火塘邊的一根是絕對不許靠的,那是傣家的「頂天柱」,若靠了柱子意味著不尊重主人。
上竹樓須知
進佛寺必須脫鞋。進門後要按照輩份大小、資歷深淺,依次而坐;傣族認為門檻是人、鬼必經之道;不能用凳子作枕頭,因為凳子只供人坐;不能用腳跨過火塘,不能隨意移動火塘里支鍋用的鐵「三角架」;在街上買菜時,不能用腳指菜來討價還價;不能踩和尚的影子,更不能摸他們的頭。傣族認為「頭」是人的首領;上樓腳步要輕,晚上不能吹口哨;大庭廣眾面前不能說別人的壞話;婦女產後不滿月不能到別人家去玩;家中有喪事,未出喪不準到任何人家去。

藏族禁忌:
老年婦女不食當天宰殺的肉食;家中有危重病人或家庭不順,戶外插青枝柏葉或石頭上放有紅線,或用石壓刺,以示謝絕客人;屋內不準吹口哨,唱情歌;年尾忌債翻年,年頭忌要債;忌婦女在爐灶上站立、蹲坐;家中佛壇不允許別人亂摸,也不得隨便指問;吃奶渣和酸奶時,忌用筷子;忌燒奶渣吃;主人及客人在火塘上首位置就坐,只能盤坐或跪坐;不準隨便跨越火塘;不準在神龕上放雜物。
在長輩、尊者及父母前,忌講丑話臟話;在家中忌講不吉利的話,特別是喜慶佳節;忌以下流穢語咒人;忌用不吉利的語言罵牲畜。
無論到寺院的大殿經堂,還是到佛塔、轉經亭、燒香台、瑪尼堆等處參觀旅遊,都必須順時針方向即從左到右繞行;進寺院大殿前,要脫帽,忌攜帶刀槍及大蒜;忌摸寺院內的各種佛像、經書、法器;未經本人許可同意,不得進入主持堪布、活佛的房間;覲見活佛、堪布時,說話舉止要恭順、文雅,遞接東西時要雙手獻接,離開時要倒退幾步,不得突然轉身離去,否則被視為不禮貌;不能隨手翻動瑪尼堆上的石塊;到寺院朝佛只能上午清早去,不得下午去朝佛;到燒香台煨桑也是如此;在神湖和神朱里不能亂拋東西,更不能洗衣物等不潔之物,要飲水只能雙手捧水而飲;神湖、神泉周圍的神樹上不能亂掛衣物,更不能隨便取下經幡等物;忌用食指指點佛像,應五指並攏,掌心向上,以示崇敬;進寺院大殿經堂或家裡經堂時,不得吸煙。
外地遊客進入藏傳佛教寺院後可向寺僧求購哈達然後獻於佛祖像前。以表達對藏民族信仰的尊重。進寺後還可以請求到寺院堪布處進行布施,堪布會回賜護身結。據說凡脖子上帶上結有佛家回賜的護身結的紅線則會一生吉祥平安,逢凶化吉

Ⅶ 關於旅遊的建議。

呵呵,是個很好的人嘛,要把同行的姐們兒照顧哈啊!我盡量多的想想告訴你吧
1,身份證件隨身帶
2,一點止瀉消炎的葯,還有創可貼
3,雖是9月了,不知當地有沒有蚊子,拿不準的話,稍微帶點風油精止癢,或者蘆薈膠消炎
4,看你們住在當地什麼酒店,有沒有一次性牙膏牙刷拖鞋毛巾准備,這些都是生活必須的
5,提前查好當地的氣溫情況,已確定要不要帶遮陽或防風雨的用具
6,最重要就是帶好錢啦!
注意安全,旅行愉快!

Ⅷ 簡述民俗風情旅遊對社會產生旅遊的影響

正因為沒有或沒有體會過才孕育了旅遊一說,古時候不叫旅遊,叫游歷,綿回延至今。關於民俗,答源於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環境的不同塑造了不同的生活習俗。當然宗教統治過程中幾千年下來也反作用了生活習俗的變革,推進了社會的發展,在這里宗教習俗應該歸為民俗一列。
如果大一統推行固定格式習慣無差異化習俗,那人是否能夠適應環境生存的論據還有待於實踐來說明(結果是否定的,不能適應環境,將會被淘汰。)。
民俗風情旅遊無疑推進了社會旅遊創造了社會價值,當然過度的推進旅遊,不重視環境保護和文化傳承,旅遊也會走向終結。
發展和保守,是民俗旅遊持續的關鍵。

Ⅸ 發展好民俗旅遊工作有何好的意見和建議

(一)關於實行旅行團隊「地接」問題。實行旅行團隊景點門票優惠政策有利於調動旅行社組織客源的積極性。最近,縣旅遊公司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正在對旅行社和旅行團隊的優惠政策進行修訂和完善,並將於近期內出台。同時也鼓勵旅行社和旅行團隊來足後主動交團,實行「地接」。
(二)關於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問題。「一日游」、「二日游」等精品線路的編制,在繼續深化「魅力一日游」產品的基礎上,根據旅遊資源特色,近期重點打造「人與自然觀光線」,「會議、休閑、度假線」。同時結合旅遊的發展要求,規劃民俗旅遊一日游線路。在包裝好產品的同時,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開通旅遊專線班車,創造旅遊通達必備條件;別一方面是規范運作遊客服務中心,努力推介一、二、三日游線路。
(三)提高導遊人員講解質量和服務水平,推薦和推銷旅遊精品景區景點,提供景區講解和導游導購等職責,對抑制惡性競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下一步,客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將向全地區范圍內進行推廣和輻射,為旅遊者提供系統的、綜合的、優質的服務。
(四)關於加強旅遊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建設問題。對於加強旅遊管理人才和服務隊伍建設的工作,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傳力度,掀起全民興旅熱潮,樹立起「人人都是旅遊形象,處處都是旅遊環境、事事都是旅遊品牌」的意識;二是加快培養各類旅遊管理人員和實用人才,開展領導幹部、旅遊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旅遊理論和業務知識等培訓工作;三是加強導服人員素質培訓,嚴格旅行社和導遊人員的年審工作,重點放在對在職導游、旅遊服務人員的上崗培訓、崗位培訓和導游員考前培訓、年檢培訓上來;四是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強化服務理念,同時加強旅遊培訓教育的交流,採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邀請和聘請國內外旅遊專家學者講學授課,有計劃地選派旅遊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到各地參加學習培訓。

Ⅹ 如何利用民俗促進經濟發展

請問你要簡單的還是詳細的啊?
我貼一個論文給你把,請自己去糙存精。
筆者認為發展民俗旅遊是民族地區經濟振興的首選。
民族地區發展民俗旅遊的意義
(一)發展民俗旅遊有利於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旅遊業是關聯度高、市場擴張能力強,能夠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朝陽產業,尤其是在目前我國工業產品普遍過剩,民族地區工業產品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情況下,利用民族地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優先發展「無煙工業」—— 旅遊業,不失為明智之舉。當今旅遊業中,民俗旅遊項目被中外人土看好。前幾年,深圳建成「中國民俗文化村」,雲南滇池西山麓建成「雲南民俗村」。此後,相繼出現北京亞運村附近的「中華民族園」、河北灤水「野山坡民族村」、桂林灕江「民族風情園」、無錫「吳文化公園」、海南三亞「中國民族文化城」、西雙版納邊境 民族風情游、山東濰坊千里民俗旅遊線,等等。這些項目和景點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推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二)發展民俗旅遊有利於加快當地對外開放,促進觀念的轉變在四川民族貧困山區,由於受山區自然條件和區位條件的影響,在地域上表現出內陸性、邊緣性和封閉性特徵。造成經濟貧困與文化貧困相伴而行。所以,四川民族地區的貧困問題是物質匱乏和觀念落後的「雙重貧困」。如涼山州貧困縣115萬農村勞動力中,文盲、半文盲率達40% 以上。人們的生產方式落後,長期處在「自然經濟」狀態,習慣於從大自然中直接索取,生活方式傳統,思想觀念封閉,文化水平低下,進一步限制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旅遊業是一種顧客直接來到旅遊目的地的產業,旅遊開發打破了封閉的狀態,促進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文化、人才和物資的交流,擴大了貧困地區的對外開放,增強了貧困地區農牧民的商品意識,促進其價值觀念的轉變,帶動了貧困地區社會文明的進步。
旅遊產業將對貧困地區人口的脫貧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其他任何產業和「扶貧基金」所無法比擬的。
二、民族地區民俗旅遊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落後旅遊經濟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點子經濟」。發展旅遊業,觀念要先行。先進的觀念對旅遊經濟發展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而落後的觀念則對旅遊經濟發展起著消極的阻礙作用。目前,有些民族地區的居民與地方政府官員在發展地方民俗旅遊這個問題上持不同的態度。從地方政府的角度來看,政府官員們考慮更多的是經濟發展問題,因為經濟成績與地方官員的政績直接掛鉤。因此,一些官員想實現增加地方財政收人,同時大力改善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工作目標,一個主要的辦法就是運用市場的手段來促進旅遊事業發展。從少數民族地區居民的角度來看,因語言、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長年累月已形成了與外界的心理隔閡,抵制外部各種思想文化,保護自己的傳統行為方式不被改變,形成一種自我封閉的文化之網。封閉是落後的根源,這就難以避免地會給當地的民俗風情旅遊發展帶來障礙。
(二)開發利用不足四川民族地區有全國最大的彝族、羌族聚居區,民俗文化多種多樣,構成了該區域豐富的民俗旅遊資源,並且目前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開發,如涼山彝族火把節和位於九寨溝環線的藏羌民俗文化旅遊。但總的來說,四川民族地區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卻是剛剛興起。豐厚的民俗旅遊資源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利用,也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甚至有的還處於絕滅的邊緣。而鄰省的雲南、貴州同為少數民族聚居地,但他們每年的1000多個民族節日活動,使其民俗文化搞得多姿多彩,引人人勝。而深圳市,本身沒有任何民俗文化資源,卻靠一個克隆版的「民俗文化村」大賺其錢。我們民族地區有如此多的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資源,如科學地加以開發利用,其潛力是不可低估的。據《四川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中介紹,至今四川民族地區尚未開發的有關民俗文化旅遊資源有川西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羌族彝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奇特保存至今的瀘沽湖摩梭族母系文化等等……。
(三)開發建設資金缺乏投資需求不足的問題,在少數民族地區比較突出,導致資源開發水平不高,形式單一,檔次低下,局部地區在盲目開發過程中出現遍地開花和重復建設的現象。缺乏資金也使得一些民俗旅遊資源「待字閨中」,得不到有效開發。
(四)交通不便少數民族地區由於區位的原因,遠離國內沿海地區的主要旅遊客源地,加上機場、鐵路、公路等交通運輸設施不發達,導致進入景區、景點的成本較高。一些品位和質量都很高的景點,沒有得到應有的開發和利用,資源優勢很難轉化為經濟優勢。
(五)旅遊人才匱乏旅遊業作為以服務為產業的主要構成因素的特種行業,其從業人員既要數量多又要素質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相對落後,旅遊人才培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培養機制不健全,人才匱乏,導致經營管理效率低,服務質量不到位等問題。另外,受經濟利益影響,民族地區一些優秀的民俗人才流失到東部沿海或其它地區,使民俗旅遊的文化含量下降。
(六)部分民俗資源處境堪憂隨著現代文明對傳統文化的沖擊,有不少民俗文化項目受到沖擊,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有的由於各種原因已沒有了存在的空間和賴以傳下去的藝術人才 J。同時隨著現代社會、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外來者的涌人,異族異地的文化、思想意識、生活習俗的引人,旅遊地傳統的民族文化、民俗風情逐漸被同化、沖淡以至消失,如民居建築、服飾、飲食、歌舞等方面。有不少少數民族地區即出現了漢化現象,逐漸失去了其原汁原味的異族風情韻味。而在一些古城鎮,由於未能正確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過度開發,大興土木,將現代建築材料滲人古街宅中,這就大大降低了民俗風情的古典純度。因此,如何拯救處境困難的民俗文化、如何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做到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三、對民俗旅遊開發的幾點建議
(一)做好旅遊開發的統籌規劃工作在開發前期階段,政府要承擔起主導作用,對本地區民俗旅遊制定科學可行的規劃方案。對四川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首先需要摸清家底,進行分類評價和統一的規劃、安排,使全省有一個統一的部署。既突出各地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節目更具地區個性、更具鮮明的地方特色。這就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形成區域特色,既要搞好聯片開發,又要抓拳頭產品的開發,與其他旅遊項目一起,形成旅遊產品優勢。在規劃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一個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將旅遊與自然、民俗和人類的生存環境看作一個整體,旅遊開發不能打破自然、民俗和人類生存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使民族地區的自然與民俗資源不枯竭、不退化,並維護成一個可靠的資源,作為將來永續利用的基礎。
(二)拓寬多元化的投資渠道旅遊業是一個高投人、高產出、高創匯、高效益的產業.特別是旅遊業發展前期,在基礎設施建設、旅遊資源開發、旅遊市場開拓等方面往往需要一定的先行資本投人。因此,必須堅持廣開財源、多方籌資,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資相結合的原則,加大對旅遊業建設資金的投人。為了多渠道籌集資金,一是要把與旅遊業相關的建設項目,如交通、通訊、水電、城建、環保等建設納人經濟社會發展總規劃中,積極爭取國家各種專項資金的扶持。二是建立旅遊發展基金,以集中一定的財力統籌和解決旅遊開發中資金短缺的問題。三是要積極創造條,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優惠政策,廣泛吸引國內外資金的投入。四是採用發行股票、債券及徵收專項基金等現代籌資方式,多渠道地籌集社會閑散資金,拓寬旅遊業建設的資金來源。
(三)加快少數民族旅遊人才培養要注意培養民俗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人才,既包括專業表演人才、又包括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員。民族地區旅遊人才的培養必須堅持旅遊業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方向。利用高校、大專、中專、職校、旅遊培訓中心構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地;通過崗位培訓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一些急需的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可採取從發達地區引進的辦法,以滿足生態旅遊業發展對人才的多種要求,為民族地區生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對民俗旅遊商品進行深層次開發四川民族地區的民間工藝品十分豐富多彩,但目前對它們的開發、利用遠落後於旅遊業的發展,如四川著名的蜀錦、蜀綉、漆器、絹扇、竹編、年畫、剪紙、風味食品等,都是可深層次開發、利用的民俗旅遊資源。在開發、利用這些資源時,應滿足旅遊者的購物心理和動機,並突出獨有的民俗風情,還要有所創新,以此來打開民俗旅遊商品市場,創造盡可能多的收益性項目,增加旅遊收入。
(五)不斷控掘民俗文化的深厚內涵,努力創造旅遊產品的品牌知名度民俗旅遊的發展有待於各民族地區的政府部門和旅遊部門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宣傳,只有廣而告知,才能招來天下遊客,旅遊促銷要以政府為先導,藉助政府的權威和資信,提高對旅遊形象的整體宣傳效應。民俗文化是活的文化,其既是傳統,又活生生地存在於民間。因此,民俗作為文化性旅遊項目需要深入挖掘才能開發出既能真正體現民俗旅遊的民族味、親切度、樸素感,又能真正造成文化、經濟及社會諸方面的相對神秘性來。以「新、奇、特、真、雅」來創造民俗旅遊產品的品牌知名度。
(六)對民俗文化進行揚棄,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一個鑒別過程、揚棄過程。要做到保留並繼承和發展民俗文化中的優勢成份、精華,摒棄和克服民俗文化中的落後成份、糟粕。保護民俗文化要做到原汁原味,防止偽民俗(隨意編造、拼湊、添加的)和民俗庸俗化(低格調、生搬硬套),開發民俗旅遊就是要把純真、文明、表現民族氣節的風情展示給旅客,要做到民俗不俗,俗中有雅,盡力挖掘民俗深厚的文化內涵。對民俗文化進行全方位的再認識並給予科學的揚棄,做到將少數民族地區最有特色、最精華的民俗文化包裝成旅遊產品供應給廣大旅遊者。
(七)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民族地區能對旅遊者具有相當吸引力的重要原因,就是有層次豐富、形態多樣的少數民族特色民俗風情。如果這些民族習俗和生活方式走樣變形、淡化削弱,既可能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消失,也可能是一種旅遊資源的消失。為此,應有相應的措施和對策:
其一,應把各地、各民族的各種民俗風情通過文字、音像、實物等手段進行分類整理保存,對即將消失的更需加以保護,並把其民風民俗轉變成旅遊資源的部份加以開發利用。
其二,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民俗文化,大力推進民族地區民俗旅遊業的發展。搶救和保護民俗文化不是將它放進博物館中藏起來,最有效的搶救和保護是開發和利用。通過多種形式把民俗文化轉變為旅遊資源,這是發展地方經濟,弘揚民族文化,實現脫貧致富和可持續發展的較好方法。
其三,堅持當地居民參與旅遊開發與經營的全過程,使他們意識到本地傳統民俗文化的價值,促使他們自覺地去保留、傳承和弘揚自己的民俗文化,而不是盲目地接受外來的文化。這樣,不僅可以增強他們的商品意識,調動當地居民發展旅遊業的積極性,而且也是一種抑制傳統民俗文化被弱化的有效方法。這種以保持本地民俗風情為主要目的,當地居民參加經營的相對封閉性措施,既能防止民俗文化被弱化、庸俗化或商品化,體現民族地區民俗風情旅遊真正的民族味、鄉土性、朴實感,又能造成當地文化、經濟以及社會諸方面的相對神秘性,來刺激旅客旅遊動機的產生,帶來更多的客源,避免短期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使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實現民族地區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