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對旅遊產品的需求
⑴ 旅遊需求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個人需求
1.個人的旅遊傾向
2.客源地與目的地之間的相關阻力
二、市場需求
1.客源國方回面的因素
①總人答口
②人口結構(年齡結構、性別結構、職業結構)
③城市化程度
2.目的地方面的因素
①旅遊供給因素
②通貨膨脹程度
3.雙方相關因素
①兩者間的經濟距離
②貨幣匯率
③政治因素
⑵ 旅遊產品的功能要能滿足遊客的需求,這是4R理論中的()要求
根據馬斯洛的來人類需求層源次理論,旅遊需要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⑶ 衡量旅遊者對旅遊產品需求總量的綜合性指標是
衡量旅遊需求總量的綜合性指標是居民出遊率以居民年度出遊平均天數/365天。
⑷ 什麼是旅遊,旅遊能滿足遊客什麼需求
1、什麼是旅遊:旅遊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2、旅遊能滿足遊客什麼需求:吃、住、行、游、購、娛,身體和精神的放鬆。
3、酒店按計價可以分為哪幾種:掛牌價、協議價
⑸ 試分析國內遊客旅遊的需求變化趨勢
A、地點,注目新鮮與稀罕
B、近地,熱衷自駕與親朋
C、觀光,講究主題與深度
D、行程,開始試調與自主
E、游樂,更愛新潮與心跳
F、休閑,趨向健身與輕松
G、高檔,追求野趣與豪華
H、不便,暫且觀望與臥遊
⑹ 什麼是旅遊需求它可以分為哪幾個方面
概念1:人們為了滿足外出旅遊的慾望所發生的對旅遊產品的需求量。
它分為:
(1)有效或現實的旅遊需求
(2)受抑制的旅遊需求(受抑制的旅遊需求又分為 潛在旅遊需求 和 延緩旅遊需求)
概念2: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旅遊者願意並能夠以一定貨幣支付能力購買旅遊產品的數量。簡言之,就是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需求。
旅遊需求的涵義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和把握,即:
(1)旅遊需求表現為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購買慾望;
(2)旅遊需求表現為旅遊者對旅遊產品的購買能力;
(3)旅遊需求表現為旅遊市場中的一種有效需求。
⑺ 旅遊產品價格提高會對旅遊需求產生什麼影響
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遊客數量 價格高承受不起 其次遊客對旅遊質量要求會提高 質量不上去 旅遊需求同時也會下降 謝謝請採納
⑻ 什麼是旅遊,旅遊能滿足遊客什麼需求
「旅遊」復從字意上很好理解。「旅制」是旅行,外出,即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在空間上從甲地到乙地的行進過程;「游」是外出遊覽、觀光、娛樂。即為達到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來即旅遊。所以,旅行偏重於行,旅遊不但有「行」,且有觀光、娛樂含義。到了近代,隨著旅遊規模的擴大,旅遊業的興起,便出現了對旅遊含義不同的理解,於是以不同內容和方式表述的技術定義就紛紛
出世了。其中屬於狹義的旅遊定義有下列幾種:①認為旅遊是消遣活動。例如1966年法國學者讓·梅特森說:「旅遊是一種消遣活動,它包括旅行或在離開定居
地點較遠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於消遣、休息或為了豐富他的經歷或文化教養。」②認為旅遊是一種交往,如1927年耶拿出版的《國家科學詞典》寫道:「狹義
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人各種各樣的願望,而做的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③認為旅遊是
一種方法:如傑克遜認為:「旅遊主要是一種地理方面的感受,是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生活方式的一種自由而悠閑的方法。
⑼ 旅遊者的需求
旅遊者的需求:
一、自向中心型旅遊者的特點:
1、希望游覽地是穩定的地區;
2、希望在日光下進行游覽活動,且輕松愉快;
3、希望旅遊設施要齊全完備;
4、希望整個旅途中旅遊活動安排得較滿,且活動量要小;
5、希望乘坐豪華舒適型汽車到達游覽地。
二、異向中心型旅遊者卻與自向中心型旅遊者相反。
1、希望去非游覽地;
2、熱衷於在別人參觀這一地區前就先去新的經歷;
3、希望去那些不尋常的游覽地;
4、希望乘飛機到達游覽地;
5、希望只安排最基本的旅遊活動,自由支配時間要多,活動量要大。
三、混合中心型旅遊者介於自向和異向中心型之間,多數人屬於混合中心型。一般來說,對於收入偏低的人多是自向中心型,對於收入較高的人多半是異向中心型。掌握旅遊者類型,對旅遊業的經營活動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⑽ 什麼是旅遊產品需求
旅遊產品需求,是指市場中對旅遊產品的需要量。其對應的是旅遊產品供給。
旅遊產品是旅遊業者通過開發、利用旅遊資源提供給旅遊者的旅遊吸引物與服務的組合。即旅遊目的地向遊客提供一次旅遊活動所需要的各種服務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