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湖南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湖南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2-15 15:10:12

A. 請問吉林省冰雪旅遊產業總體旅遊規劃這個案子也是巔峰智業做的么

是的,名為《吉林省冰雪旅遊產業總體旅遊規劃》 項目名稱: 《吉林省冰雪旅遊產業總體規劃》 委託客戶: 吉林省旅遊局 項目背景: 吉林作為國內冰雪資源大省,擁有豐富的冰雪資源和有利的區位條件,但是其冰雪旅遊市場及產品開發卻一直落後於鄰省——黑龍江省,與成為冰雪旅遊強省的目標仍有相當距離。面對目前國內冰雪旅遊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和國內多個冰雪資源大省激烈的競爭與挑戰,吉林省旅遊部門充分意識到開發冰雪旅遊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故期望在新的發展形勢下,積極把握國內冰雪旅遊新興市場快速發展的機遇,激活省內冰雪資源的潛力,推進冰雪旅遊及其相關產業的大力發展。 北京達沃斯巔峰旅遊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在參與項目前期競標並中標的前提下,有幸承擔了《吉林省冰雪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的任務。冰雪旅遊作為一種新興旅遊形式在國內興起,黑龍江、河北等地先後進行了滑雪旅遊產業的專項規劃,為各自區域內的冰雪旅遊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國內其他地區如新疆、內蒙等地也都依託自身豐富的冰雪資源開始面向國內重點的客源市場開發特色冰雪旅遊產品。 項目期限: 本規劃為冰雪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為使本規劃與相關規劃對接,確定規劃期限為2010~2020年。 規劃意義: 國內首個冰雪旅遊產業規劃,第三例相關冰雪旅遊的專項規劃 另外兩例規劃分別是《黑龍江省滑雪產業發展規劃》,2003年由世界旅遊組織及黑龍江人民政府共同編制完成;《河北省張承地區滑雪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09年由河北省旅遊局與北京達沃斯巔峰旅遊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共同編制完成。 規劃將推動吉林由冰雪資源大省發展成為冰雪旅遊強省。 目前國內能稱為「冰雪旅遊強省」的只有黑龍江省。吉林省作為冰雪旅遊資源大省,一直以來由於對自身冰雪旅遊產業的培育發展不足,使得冰雪資源大省沒有發展成為冰雪旅遊強省,本次規劃將通過有效的產業規劃手段,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整合相關產業,培育發展冰雪旅遊產業,從而將吉林發展成為冰雪旅遊強省。 冰雪旅遊產業將成為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中新的經濟支柱產業 冰雪旅遊產業將在吉林省旅遊產業中佔有重要位置,必須發揮其支柱性的作用。本次規劃產業規劃多角度整合資源,培育冰雪旅遊產業,將吉林省最具特色的冰雪旅遊產業發展起來,從而可以更好的促進吉林旅遊產業整體的發展,冰雪旅遊產業也將成為吉林省區域經濟發展中心的經濟支柱產業。 核心命題: 從「冰雪資源大省」——到「冰雪產業強省」 從規劃手段上來看:吉林作為重要的冰雪資源大省,應充分利用東北雄厚的工業基礎以及我國世界工廠的優勢,加大對上游雪場設備、滑雪板、服裝等的研發和製造,加大對下游交通、食宿等的開發,這要求吉林冰雪旅遊產業發展要多頭並進,突破以單純滑雪場為核心的冰雪旅遊規劃。 從規劃階段上看: 面對國內眾多冰雪資源大省的激烈競爭,吉林省冰雪旅遊產業規劃應分階段實現在國內的冰雪旅遊強省地位,在科學的產業規劃的指導下突破傳統的旅遊產業規劃理念,爭取將吉林冰雪旅遊品牌知名度從國內推向國外,成為中國冰雪旅遊發展最具代表性的區域。 從規劃重點上來看:吉林作為冰雪旅遊資源大省,其產業規劃的重點主要從冰雪基礎旅遊產業、冰雪文化產業、冰雪科研教育產業、冰雪體育產業、冰雪商貿產業五大重點關聯產業入手,制定產業培育規劃,落實到空間,指導空間項目策劃內容。 (完整內容請參閱 http://www.davost.com/Case/bingxuelvyou/2010/05/06/1448158431.html)

B. 新疆和田地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2025)哪裡可以找到資料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這個總體規劃是巔峰智業集團做的,你可以到他們的網站的、上找相關的信息。希望可以幫到您。

C. 重慶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部署,緊密結合「五個重慶」建設,創新旅遊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精品景區的帶動作用,推動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在統籌城鄉發展、「縮小三個差距」中的作用,實現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加快和率先發展,把旅遊業建成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帶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把重慶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和中國西部地區旅遊高地。
(二)發展戰略。
1.加快和率先發展戰略。
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在政府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整合各部門、各區縣(自治縣)、各行業資源,以科技和人才為支撐,以大項目和大營銷為重點,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解決制約旅遊業發展的「瓶頸」因素,在若干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提升重慶旅遊業在全國旅遊業和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2.精品帶動戰略。
瞄準國際一流標准,加快長江大小三峽(奉節白帝城、巫山小三峽)、天坑地縫、天生三硚、釣魚城、白鶴梁、大足石刻等精品景區建設,提升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推動全市旅遊業提檔升級。
3.「五個重慶」轉化戰略。
充分利用「五個重慶」建設帶來的基礎設施特別是交通設施改善的機遇,加快旅遊業發展,開發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
4.產業融合戰略。
充分發揮旅遊業關聯帶動功能,堅持旅遊業與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延伸以旅遊業為核心的產業鏈,發展旅遊產業園區和旅遊產業集聚區,促進旅遊業與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
(三)發展目標。
通過五年努力,全市旅遊業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產品質量顯著提升,全面建成形象鮮明、產品多元、服務一流的國際知名旅遊目的地、全國重要旅遊集散地和西部旅遊高地。旅遊產業效益進入國內先進行列,旅遊業成為全市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為提高人民群眾福祉的現代服務業,成為帶動全市產業結構優化、生態建設、對外開放的重要產業,使重慶成為中國以旅遊經濟發展促進城鄉統籌的典範。
到2012年年底,力爭全市年接待旅遊過夜遊客達6250萬人次,年均增長25%;旅遊總收入達1550億元,年均增長30%;接待入境旅遊人數達196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10億美元;就業總量達195萬人。到2015年年底,力爭全市年接待旅遊過夜遊客達1.08億人次,年均增長20%;旅遊總收入達3000億元,年均增長25 %;入境旅遊人數達到3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達16億美元,入境旅遊接待人次和旅遊外匯收入進入西部各省(區、市)前3位、全國主要旅遊城市前10位;旅遊產業就業總量(直接與間接就業)達250萬人。

D. 哪一位大俠有《廣東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廣州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文本的,分享下啊

第一章 現狀與發展條件分析

一、 白雲區概況
白雲區是廣州市10個城區之一,因其境內有白雲山風景名勝區而得名。位於廣州市城區的北部,東鄰增城區市,西界南海市,南連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等4個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市。全區面積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區常住人口84萬,流動人口約90萬,行政區轄12個鎮,15條行政街。

白雲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南,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溫和,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1.8度,年均降雨量為1655毫米,境內兼具有多種地貌,東部和東北是丘陵地區,有廣州市(原八區)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山丘坡度平緩,林木茂盛,果樹如海,大小水庫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風景宜人。中部為廣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網交織,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經境內,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運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廣州市民主要的飲水源。

改革開放以來,白雲區憑借銳意進取的開拓精神、優越的區位和豐富的資源條件,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0年,全區GDP127.53億元人民幣,比1995年翻了一番。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經營從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向龍頭帶動的集約經營轉變,產業化、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工業整體素質進一步提升,新一代企業群體逐步成長,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力量。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各類商貿專業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旅遊業、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中介等行業興旺發達,第三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骨幹。目前,全區三大產業比例為16:38:46。

二、 旅遊發展評價
(一)現狀評估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全國和廣州市旅遊業的蓬勃發展,白雲區立足優越的區位、便利的交通、寬廣的地域空間和組合良好的旅遊資源等優勢,積極開拓旅遊業務,建設酒店賓館,開發景區景點,拓展旅遊市場,走上了旅遊發展之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尤其是"九五"時期的大發展,白雲區旅遊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初步形成旅遊產業體系,進入初步發展到加速發展的轉變時期。
1、旅遊接待設施日益完善,旅遊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經過20多年的奮斗,白雲區旅遊業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體系。標志是旅遊接待設施日益完善,旅遊產業規模逐步擴大,旅遊要素逐步發育。到2000年底,全區共有住宿設施195家,客房11000間,床位22000張,納入旅遊統計范圍的酒店80座,其中星級酒店15家。旅遊餐飲方面,隨著經濟及廣州市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區內餐飲資源得到利用,現有各類酒家、餐館網點2000家,較具規模和檔次的60家,其中定點餐館4家,近年形成的新廣從公路飲食長廊最具特色,該區域聚集了20多家上規模上檔次的特色餐館,成為"食在廣州"的旅遊強勢產品的組成部分。旅遊購物方面,隨著廣清路綜合批發市場、黃石路汽車汽配市場、梓元崗皮具市場、機場路化妝品市場等商業街和專業批發市場的建成,日漸形成獨具特色的旅遊消費市場。以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東方樂園和廣州新體育館、白雲山風景區為代表的眾多游樂場所,可滿足市民和遊客的娛樂要求.目前,全區"行、游、住、吃、購、娛"旅遊六要素基本配套,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2、各類旅遊資源得到初步利用和開發,旅遊產品開發正在從觀光產品為主向觀光與休閑度假、生態相結合過渡。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九十年代以來,白雲區逐步開發了以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東方樂園、蘿崗香雪公園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遊景點和游樂場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觀光、游樂和休閑度假的旅遊產品系列。農業生態旅遊項目也得到-定發展,並成為適應現代旅遊發展的特色旅遊產品,親親農庄,廣州綠田野生態教育中心、明興農業基地、廣州水果世界等,經過包裝和推介,已成為新的旅遊熱點。具有白雲區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園風味等也逐漸發展成為吸引廣州市民及四方遊客的旅遊吸引物.尤其是近年,隨著雲台花園、雕塑公園、廣州新體育館,白雲山西側景觀帶等標志性工程的建成,廣州白雲山西線休閑帶已形成;
3、旅遊業務有了一定發展
相較於廣州中心城區各區,白雲區由於在花都、番禺撤市改區以前,區位相對偏北,不在廣州旅遊發展的核心區域內,在城市旅遊尤其是商務、會議旅遊等方面不佔優勢,但憑借廣州"山水城市"的代表和生態、水鄉的獨特優勢做文章,積極拓展觀光、度假、休閑和市民周末客源,使旅遊業務得到長足的發展,每年吸引了幾百萬的遊客到白雲區旅遊,成為廣州旅遊尤其是一日游的重要接待區域。
(二)存在的問題
1、旅遊業定位尚不明晰,發展方向沒有明確
改革開放以來,白雲區實施的是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堅持商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和外向帶動的發展戰略,相對而言,旅遊業基本處於自我發展狀態,地位偏低。應該說,近年來白雲區政府對旅遊業的發展是重視的,在《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十劃綱要》(草案)中,作為重要章節作了闡述,但對旅遊業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和第三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尚未作出明確的定位。這同當前的形勢是不相稱的,目前,全國很多省市,都將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廣州市的其他區、市(縣級市)也將旅遊業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加以發展。定位不明確,勢必影響到產業發展政策,行業管理職能和營造旅遊大環境相關措施的落實到位。
2、行業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工作滯後
缺乏行業管理人員和專業管理人才,這一問題是同前一問題緊密相聯的。由於旅遊業的地位沒有在白雲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確認,其管理機構的設置、行政管理人員的配備自然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證。目前,承擔全區的旅遊市場管理、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線路組織、旅遊業務的開展等工作的僅有3人的編制,顯得力不從心。旅遊局是在商業局基礎上增設的一個部門,缺乏對旅遊全行業的管理權威,尤其是對旅遊市場和旅遊項目建設的宏觀調控缺乏力度,容易導致因缺乏規劃,失去監控而引發的布局失衡和資源開發的無序狀態等問題,造成資源、資金的浪費,妨礙旅遊業的良性發展,給整個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3、豐富的旅遊資源尚未得到高效率的利用和開發,沒有形成有足夠影響力的拳頭產品,資源優勢沒有轉化成直接的經濟優勢。
白雲區的旅遊資源在廣州市10大城區中是較為豐富的區域之一,既有深具嶺南特色的自然景觀資源,又有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觀資源,還有時尚流行的現代旅遊資源,如休閑度假、水鄉風情、農業生態等,但由於對旅遊資源的認識不足和定位不準,至今沒有形成在廣州旅遊市場占據較重要位置的拳頭產品。目前,白雲區的旅遊資源開發現狀是,白雲山成為廣州"山水城市"山的象徵,是廣州重點旅遊區域,但對整個白雲區旅遊市場的帶動作用不明顯;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進展較為緩慢,沒有對白雲區度假休閑產品開發起到期望中的示範效應;而豐富的水鄉風情、農業觀光和生態等旅遊資源的利用和開發尚處於初始期,沒有形成鮮明的個性。
4、發展不平衡,產業結構亟待優化和調整
全區旅遊業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旅遊要素發展的不平衡,行、住、吃等要素解決得較好,游也有一定的發展,而娛和購則顯得單薄,更為嚴重的是至今沒有一個在轄區注冊的旅行社,這對白雲區旅遊業務的開展,尤其是旅遊形象的推出,產品的促銷和線路的組織帶來極大的影響。二是地區發展不平衡,緊靠中心城區的機場路、廣園路等地段由於經濟較為發達,使旅遊業發展速度較快,而廣闊的村、鎮旅遊業發展較為緩慢,整體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5、在部門協調、搞好旅遊生產力優化配置,形成大旅遊發展觀方面還有待改善
旅遊業的關聯帶動性強,依託性也強,相關方面和其他部門、行業的發展程度及支持程度,對其興衰成敗具有直接影響。在這方面,還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和探討。如城市規劃、行業規劃中的重要地段標志性建築、重要綠化工程、商業街區建設、落實"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等重點整治工程,如何適應旅遊業發展,城建、金融、物價,工商、林業、農業等部門應研究如何採取一些傾斜政策,給旅遊業發展提供一個優良的大環境,都有許多的工作要做。
三、旅遊業發展支持系統評價
相較於廣州市其它城區和增城、從化兩個縣級市,白雲區旅遊業發展具有四大有利條件,也是白雲區發展旅遊的四大優勢。
(一) 良好的區位與交通條件
白雲區地理位置優越,地扼廣州市東、西、北交通要沖,海陸空交通十分發達,廣州市的1 0大出口有6個在其境內。京廣、廣三鐵路,廣佛、廣深、廣清高速公路,105、106、107、廣汕,新廣從、新廣花路等國道省道穿境而過,白雲國際機場、廣州火車站、省汽車站,高速公路專線客運站、華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以及正在興建的廣州新白雲國際機場、地鐵二號線、北二環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廣惠高速公路、華南快速干線等或座落區內或從區內穿過,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等綜合性、立體化、多層次的大交通網路.是廣州市畝接珠江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北連內陸資源豐富腹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區域,也是國內外旅遊客源的集散之地.本區各鎮,景區之間也貫通了高等級公路,良好的區位和可進入性為白雲區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二)富有特色、組合較佳的旅遊資源條件
白雲區的旅遊資源在海內外的地位不高,缺乏大尺度吸引力的拳頭旅遊資源,但相對珠江三角洲這一目前我國旅遊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和廣州市范圍而言,其相對級別較高,具有門類齊全、組合良好、分布合理的整體優勢。自然景觀方面,南部有素稱"嶺南第一名山"的游覽勝地白雲山,現被評為目前中國最高級別的"AAAA"旅遊景區:東北部有廣州市區最高峰帽峰山,林帶景觀壯麗,區內有水面寬闊的銅鑼灣水庫,山水結合,極易構成白雲、藍天、碧水、綠地的良好態勢。在歷代"羊城八景"中,白雲區先後有"蒲澗濂泉"、"白雲晚望"、"景泰歸僧"'"雲山錦綉"、"蘿崗香雪"、"石門返照"等景點占據一席之地。人文景觀方面,有聞名中外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三元古廟)以及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石井昇平社學舊址、陳子壯紀念館等名勝古跡。主題公園和游樂場,有雲台花園、雕塑公園、東方樂園、大河馬水上樂園等,以及廣東唯一的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正在規劃和開發的九佛、人和、太和等農業生態旅遊點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同時,白雲區旅遊資源在空間分布上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徵,表現為各景觀景點相互交融,點面結合,形成了較好的地域空間格局,容易進行線路組合。
(三)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的旅遊客源市場
從旅遊市場競爭角度分析,白雲區旅遊市場的競爭能力具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因其區位良好,可充分分享到廣州旅遊核心市場不斷增長的城市觀光、商務、會議旅遊客源,該部分客源,隨著中國加入WT0,廣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及廣州成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亞太地:區重要旅遊城市",而呈現穩步增長。二是憑其豐富的現代旅遊資源,成為廣州市民以及珠江三角洲居民休閑和假日旅遊的最為便捷的首選之地。在新世紀前10年,尤其是"十五"期間,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的蓬勃發展,度假,休閑、生態,特種等旅遊產品的風行,白雲區的休閑度假,農業生態等旅遊產品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將成為旅遊經濟中最為強勁的增長點。因此,在制定市場開拓戰略時,白雲區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廣州市民和珠江三角洲居民的休閑和度假市場作為重中之重。
(四)不斷強化的經濟、社會支持條件
白雲區是改革開放中迅速崛起的現代化城區。改革開放以前,白雲區絕大部分是農村,不少地方還是偏僻山區,經濟比較落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都不能與市區相比。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得到長足的發展。2000年,全區財政收入為8.1億元,比1995年增長88.45%,年均增速為12.18%;全區職工年均工資達到17124元,友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034元,在經濟發達的廣東省來說,均處於較高水平,是廣東省首批農村小康達標市(縣、區)之一。高速發展的經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形成的經濟優勢將成為推動旅遊業高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白雲區委、區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表現出後來居上的勢頭.無論是《城市建設管理"三年一中變"規劃方案》,還是《"十五"規劃》,白雲區都把旅遊業作為重點加以強調。在《廣州市白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中,區政府提出抓緊落實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以旅遊資源開發為突破口,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加強旅遊形象宣傳,提高知名度,促進旅遊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並具體要求在"十五"期間,完成帽峰山森林公園、蘿崗香雪公園以及流溪河生態觀賞區(竹料到人和大約7-8公里)的開發建設,逐步形成四條生態觀光旅遊線;積極發掘三元里抗英紀念館等文物古跡的文化內涵,形成歷史文化旅遊熱線。隨著白雲區"中變","大變"和"十五"規劃等社會工程的推進,旅遊發展大環境將得到有效改善,還將形成政府重視、部門行業協調、社會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規劃期內,白雲區旅遊業的發展取決於旅遊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發展,以及省市經濟發展戰略對旅遊業的新要求。盡管在發展過程中,白雲區旅遊業也會面對一些不明朗因素和嚴峻的挑戰,但總體而言,這一期間的發展形勢是好的,面對新的開局,白雲區旅遊業面臨一系列新的重大發展機遇,將為新世紀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奠定扎實的基礎。如中國將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的機遇;廣州旅遊業將鞏固其支柱產業地位的機遇;產業結構的調整導致第三產業發展速度大大提高的機遇;中國加入WT0後旅遊業進一步開放和規范的機遇;旅遊業作為動力產業作用更為明顯的機遇等,而新國際機場的建成將成為最為突出的機遇。
新國際機場建成後,將對白雲區旅遊業發展產生下面幾個方面的促進作用:
一是有利於增加客源,尤其是國際客源和商務客源。旅遊業的發展,有賴於發達的交通網路,反過來,旅遊業也極大地推動交通的發展。對國際旅遊和商務旅遊而言,航空樞紐是確保遊客流動的關鍵因素。按計劃,廣州新國際機場將於2003年投入運營,建成兩條跑道,每年運送2700萬名旅客,並建設成為現代化的航空港,努力邁向能夠與世界各地連接的航空樞紐,確保廣州作為全國三大航空中心的地位。白雲區如能乘勢而上,作好2700萬中轉旅客這篇文章,將直接帶來入境客源的增長,也為發展商務旅遊帶來廣闊的市場。
二是有利於提高旅遊吸引力。航空發達的概念還包括遊客對航班有盡可能多的選擇;地面交通連接系統的方便、快捷和便宜,以及舒適愜意的候機環境。這些方面如能有所突破,對提高白雲區的旅遊吸引力,將極有助益。
三是有利於提升白雲區旅遊業的整體素質。新國際機場,作為廣州的窗口工程,也是體現廣州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標志性區域,政府有關方面必然對其周邊環境的美化、服務設施的配套和接待服務水準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將成為"大變"工程建造重點。如連接機場與市中心的機場高速公路,屆時將成為既是疏散旅客的便捷通道,又是令人愉悅的觀光景觀帶。這些因素將全面推動白雲區旅遊業的升級換代。
四是有利於旅遊經濟形成新的增長點。新國際機場作為投資上千億元的大項目,其建設必然帶動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產生新的產業群,如附屬設施、配套設施、接待設施、房地產、環境改造工程等,這些建設工程基本上布局在白雲、花都二區,從而形成旅遊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

E. 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與旅遊業發展年規劃在內容和編制要求方面有何不同

根據《旅遊規劃通則》旅遊發展總體規劃(tourism development plan)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回市場要答素的變化所制定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其主要任務是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提出旅遊業發展目標,優化旅遊業發展的要素結構與空間布局,安排旅遊業發展優先項目,促進旅遊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規劃的主體是各級別的規劃單位。其具體規劃內容和要求可參見《旅遊規劃通則》。
旅遊業發展年規劃,應該是指各級政府或者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的發展規劃,類似於政府的工作計劃。其主要內容是關於某地具體的發展計劃,是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對某地旅遊業的在一定時間內(比如一年)所要達到的具體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F. 巔峰智業關於鶴壁市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巔峰智業認為鶴壁市的旅遊規劃按照,大旅遊、大產品、大產業、大市場環境、大發展回潛力的戰略思想答,本著旅遊開發結合全市經濟需求結合整體社會發展需求的的理念來提升旅遊經濟效益,最終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環境效益共同發展的形式。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社會的參與、市場運作的過程中以改善旅遊條件為突破口,實施政府主導型戰略,加速構建旅遊產業體系。

G. 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規劃的內容有哪些

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綠維創景-指出,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又稱旅遊總體規劃,旅遊綜合規劃,是在旅遊資源調查評價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綜合分析旅遊區資源特點和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提出旅遊區發展戰略;確定旅遊區的性質;劃定旅遊區和風景區的范圍及外圍保護地帶;劃分景區和其他功能區;制定保護和開發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的措施;確定旅遊區的接待容量和游覽活動的組織管理措施;對風景區的總體布局、綠化、交通、水電、旅遊服務設施進行統籌安排、全面規劃;進行總體投資預算和效益分析;進行環境經濟及社會影響評價分析。它也常包括某些專題規劃(或稱部門規劃)的內容,如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客源市場調查、分析和規劃;旅遊線路設計和規劃;旅遊商品設計規劃;旅遊環境保護;旅遊管理和人才培訓計劃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是與旅遊部門規劃對應而言,它具有全局戰略性,對景區內各景點及具體建築項目不作詳細規劃。

H. 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四大總體功能區

2010年1月31日,成都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了四大總體功能區,並在此基礎上劃定了13個市管產業功能區和19個區(市)縣管產業功能區。整體規劃原則上體現「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內涵要求和「全域成都」理念。
編制規劃、布局原則堅持四個原則:體現「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內涵要求;體現區域合作;符合「全域成都」規劃,與市域生態本底相協調;體現集中集約集群發展。
規劃方案中明確,城市和產業發展必須以市域生態本底為基礎和前提,根據成都市域不同區域資源稟賦,規劃市域總體功能分區。其中:
旅遊重鎮「生態屏障」:龍門山、龍泉山是成都市的生態屏障,也是旅遊產業的重點發展區。范圍包括彭州、都江堰、崇州、大邑、邛崍、蒲江、雙流、龍泉驛、青白江、金堂的山區。
農田區域「城在田中」:彭州、都江堰、郫縣、溫江、崇州、大邑、邛崍和蒲江以平原為主,是成都市都江堰精華灌區、基本農田集中分布區,城鎮布局應注重顯山露水,充分體現「城在田中」。
中心城區「園在城中」:中心城區,重點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城市承載能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改善人居環境,形成「園在城中」的城市布局。
擴展區域「城田相融」:擴展型發展區是以先進製造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的區域。范圍包括成都市域東部的新都、青白江、金堂、龍泉驛、雙流和新津以丘陵為主的地區。
五大區域產業合作:在成都經濟區范圍內,規劃了成德綿、成資遂、成眉樂、成雅和成阿五個區域產業合作區,其中:成德綿合作區主要以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產業合作為主;成資遂合作區主要以汽車製造、旅遊產業合作為主;成眉樂合作區主要以新材料和石化下游產業合作為主;成雅、成阿合作區主要以旅遊產業合作為主。在區域合作基礎上形成產業功能合理分工、城鎮體系和基礎設施合理布局、生態環境充分協調的一體化格局。
13個市管區統籌發展:產業功能區分市管產業功能區和區(市)縣管產業功能區。按照戰略性重點產業功能,成都市共劃定了高新技術產業區、金融總部商務區東部新城文化創意產業綜合功能區、北部新城現代商貿綜合功能區、西部新城現代服務業綜合功能區、「198」生態及現代服務業綜合功能區、龍門山、龍泉山生態旅遊綜合功能區、汽車產業綜合功能區、新能源產業功能區、新材料產業功能區、石化產業功能區、國際航空樞紐綜合功能區、國際鐵路物流樞紐功能區13個市管產業功能區。規劃同時還初步確定了市管產業功能區的選址、范圍和定位,提出了資源配置方案。
定位「一區一主業」 按重點產業功能分區
在成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一區一主業」產業定位的基礎上,按照重點產業功能,確定各區(市)縣管產業功能區分別為:
錦江區重點發展中央商業區(東區)、以傳媒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區、以工業設計為主的總部經濟區;
成華區重點發展以數字音樂為重點的文化創意產業區、以裝備製造為主的總部經濟區;
金牛區重點發展以綜合交通為主的總部經濟區、火車北站客運樞紐綜合功能區;
青羊區重點發展中央商業區(西區)、航空產業基地、以文博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區;
武侯區重點發展人民南路科技商務區、以輕工設計及電子信息服務為主的總部經濟區、城市商業物流配送中心;
新都區重點發展機電裝備產業區、傢具產業區、西部公路物流樞紐(北區);青白江區重點發展冶金建材產業區、現代物流商貿產業區;
郫縣重點發展電子電氣設備產業區、川菜產業基地、教育培訓基地、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區;
溫江區重點發展國際醫療服務中心、通信及視聽設備產業區、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區;
雙流縣重點發展國際體育賽事產業區、臨空經濟綜合功能區、以動漫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區;
龍泉驛區重點發展西部農產品(果蔬)物流中心、西部公路物流樞紐(東區);
金堂縣重點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區。第二機場規劃確定後,設立以臨空製造為主的市管空港經濟功能區;
彭州市重點發展現代農業及農產品物流區、塑膠及服裝產業區;
都江堰市重點發展聚源文化創意綜合功能區、健康食品產業區、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區;
崇州市重點發展傢具及皮革產業區、鄉村旅遊區;
大邑縣重點發展輕工產品與通用機械產業區、安仁文博旅遊區;
邛崍市重點發展農副食品加工及中成葯產業區、精細化工產業區;
蒲江縣重點發展食品飲料產業區、印務包裝產業區;
新津縣重點發展臨空經濟綜合功能區、水上運動休閑產業區、金融後台中心。

I. 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規劃的內容有哪些具體流程是怎樣的

它也常包括某些專題規劃(或稱部門規劃)的內容,如旅遊資源調查、評價和開發;客源市場調查、分析和規劃;旅遊線路設計和規劃;旅遊商品設計規劃;旅遊環境保護;旅遊管理和人才培訓計劃等。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是與旅遊部門規劃對應而言,它具有全局戰略性,對景區內各景點及具體建築項目不作詳細規劃。 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需要專門的具備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資質的單位來編寫。 具體流程如下: 一、某區域概況。包括:自然地理環境特徵、歷史人文特徵、社會經濟條件。 二、旅遊業發展的SWOT分析。 三、旅遊資源調查與分析。包括:資源總體特色評價、旅遊資源定量評價、旅遊資源開發條件評價、客源條件評價、經濟與社會環境評價。 四、旅遊產業定位及戰略目標、綜合產出規劃。包括:旅遊業發展總體定位和總體指導思想、旅遊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旅遊產業綜合產出效應。 五、旅遊客源市場規劃。包括:旅遊客源市場特徵分析、客源市場開發規劃(客源市場總體定位、客源市場細分、開發空間戰略)、旅遊客源市場預測。 六、旅遊產品規劃與線路設計。 七、旅遊形象設計及市場營銷規劃。 八、旅遊生產配套體系規劃。包括:旅遊交通規劃(景區道路規劃、景區停車場建設規劃)、旅遊賓館飯店規劃、娛樂業規劃、購物規劃、會展旅遊發展與會展設施建設、旅行社發展規劃、電信及旅遊信息服務發展規劃。 九、旅遊開發投融資規劃。 十、旅遊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規劃。 十一、建立健全旅遊行業管理體系。

J. 上海各種各樣類型的旅遊產品上海旅遊業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以及發展中的問題

(一)行政區域一體化,形成了加快旅遊業發展
的合力優勢;(二)地域廣闊,資源豐富,形成了山水、歷史文化、民族風情一體化的資
源整體優勢;(三)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設,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市、縣網路化的核
心優勢;(四旅遊形成了相當規模的產業優勢。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景
區景點建設缺乏統一規劃與系統開發、依法管理市場的力度不夠等因素的影響,旅遊企業
經濟效益不佳,整體優勢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旅遊購物、旅遊文化娛樂等項目的收入一
直處於低水平,制約了旅遊業對全市財政的貢獻。為了更好地發揮整體優勢,促進桂林旅
游的發展,特提出幾條對策與建議。
(一)進一步統一全市對旅遊業發展全局的認識
1.必須充分認識國際國內的發展環境,以中共桂林市委《關於加快旅遊業改革和發
展的決定》和《關於制定桂林市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為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旅遊立市、富市、強市」的觀念,堅持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產品創新和服
務創新,扎扎實實加快推動旅遊產業的市場化、現代化和社會化進程。
2.樹立發展桂林旅遊業的全局意識,以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為准則,沖破既得利益、
部門利益、地區利益的束縛,全力推進我市旅遊業的整體發展。
3.加深對旅遊資源的認識,一是資源的國有、共有性質和整體性,確定了它必須統
一開發使用;二是旅遊資源必須不斷挖掘潛力,在創新中提高產品質量,從而使潛在的資
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資源優勢。
(二)加強旅遊發展的整體規劃工作,搞好景點建設
1.抓好《上海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實施,用行政手段樹立起規劃的權威性,使
其成為全市旅遊發展的法規。
2.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指導各縣做好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嚴格按
規劃搞好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保證旅遊資源有序開發,合理利用,優勢互補,避免重復
和濫開發。
3.注重利用各種先進手段對景區景點進行開發包裝,提高其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
4.挖掘、保護、修復、開發文物古跡和文化藝術景觀,特別要注重開發建設具有深
厚文化底蘊的文物古跡和現代文化藝術精品,增強景區景點的觀賞性、知識性。趣味性。
以市區為核心,重點推出幾條不同類型的旅遊精品線路。
(三)用好西部大開發政策,擴大對外開放,多方籌集資金,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景
區景點的建設
旅遊發展的資金籌措渠道,一靠國家投入,二靠引進國內外資金和旅遊業自身進行擴
大再生產投入。上海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決主要靠國家、地方投入,而景區景點開發
建設和辦旅遊企業應該以引進國內外資金和旅遊業自身進行擴大再生產投入為主。當前進
一步拓寬旅遊融資渠道,一是要用好西部大開發政策。上海是全
國旅遊重點城市和廣西發展旅遊的龍頭,我們應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爭取到更多的資
金或項目來加快城市、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縣區景點的開發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二
是要進一步優化投資政策,推行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投資機制。積
極實施「以資源換技術、以產權換資金、以市場換項目、以存量換增量」的舉措,加快資
本市場融資步伐。三是要充分發揮上海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的融資作用,利用上市公司股票
發行的作用,融集更多資金。四是要積極爭取有較好經濟效益的旅遊企業進一步創造條件
盡早上市發行股票;積極爭取貸款對旅遊業的投入;積極爭取國家旅遊局對特色景區景點
(的投入;積極支持本地大型企業參與旅遊開發建設等。通過
多方努力,多方籌措到更多的旅遊發展資金,全面提高上海旅遊產業的國際國內競爭力。
(四)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有人認為,上海旅遊產業的發展仍然缺乏面向新世紀的具有國際戰略眼光和富於創新
精神的高級管理人才和設計者,這話有一定道理。為此,還必須:(1)創造更為寬松的
軟環境,制定更為優惠的政策來吸引並留住高層次的管理人才。(2)加強旅遊從業人員
的教育培訓,組建培訓網路及教育培訓隊伍,形成大培訓格局,把培訓發展成為產業,爭
取桂林成為全國旅遊教育培訓基地之一,促進旅遊教育培訓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現代
化。(3)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解決旅遊大縣的人才問題。市裡可有計劃地選
出一些管理人員到縣里掛職、任職,縣里的同志也可到市旅遊部門或企業掛職,通過交流
,幫助縣里培養旅遊管理幹部;也可以派人到縣里辦班或縣里派人到市裡的旅行社、飯店
等進行培訓或實習,幫助各縣提高旅遊經營管理素質和水平。(4)加大旅遊宣傳力度,
營造全民關心、支持旅遊發展的輿論環境。同時,可開展爭創微笑景區、微笑城市和爭當
萬名優秀市民等活動,以提高市民的旅遊意識和整體素質,為上海發展旅遊提供一個良好
的社會環境。
(五)深化改革,提高旅遊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
1.深化旅遊行業的體制改革
一是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加大對國有旅遊企業的改組、改制和改造力度,做
到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要以產業化為目標,逐步培植大型旅遊企
業集團,實行一體化管理,一條龍服務,提高規模經濟水平。要優化旅遊企業結構,切實
發揮旅行社的龍頭作用。積極引導旅行社業向品牌化、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切實發
揮旅遊業的龍頭作用。二是逐步開放旅行江市場,打破行業壟斷,允許和鼓勵具備條件的
多種經濟成份和多種所有制形式開辦旅行社。從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發展趨勢
來看,上海旅遊產品已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上海要想招徠更多的客源,進而擴大
和推動吃、住、行、游、購、娛各項旅遊消費,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必須開放旅行社市場
。通過組建中外合資旅行社,利用外商的資金、人才和客源組織渠道為桂林招徠、組織客
源服務。吸引區內外大集團公司加盟桂林旅行社業,以此帶來商機和客源。允許和鼓勵具
備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開辦旅行社。
2.加強管理,規范市場
要按照市場規則,對各種所有制形式和經濟成分的旅遊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通
過市場競爭逐步形成適應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的經營機制,建成一個開放、競爭、有序的
旅遊企業市場體系。要依法規范旅遊業。嚴格執行國家已發布的法律法規,盡快制定出《
上海旅遊管理辦法》。旅遊行業管理要盡快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從微觀管理轉向宏
觀管理,從管理旅遊企業轉向管理全市旅遊市場,研究旅遊發展戰略、制定規劃、完善政
策、搞好行業間的監督協調和服務上來,以適應未來旅遊業發展的新要求。
3.加強行業協會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 目前,我市雖然成立了相應的行
業管理協會,但有名無實。要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必須賦予行業協會一定職權。可借鑒美
國、日本、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採取協會與企業簽訂合同
的辦法,規定和約束企業必須在協會的行業規則下經營,形成行業自律。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