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資金對發展體育旅遊的重要性

資金對發展體育旅遊的重要性

發布時間: 2020-12-11 14:31:27

1. 我國發展體育旅遊的現狀和意義研究是什麼意思

工業化完成的標志

體育旅遊、節慶會展等現代旅遊產品成為中國旅遊市場的...為我國運動休閑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工業化完成的標志是先進的成套裝備製造業的建立

2. 為了適應國內外體育旅遊的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由於起步較晚,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還遠不成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①目前對體育旅遊尚未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②對全國體育旅遊資源賦存狀況還不夠了解。③體育旅遊專業服務人員缺乏,尚無培訓標准。④體育與旅遊兩種社會活動的結合還不完善。⑤對體育旅遊的理論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根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體育旅遊發展對策。
1.兩大產業相互融合
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新興的產業門類。均為改革開放後20多年間發展起來,其中旅遊產業的發展要優於體育產業。但從整體上看,人們對二者的產業范圍,產業結構及產業定位均有很多爭議。同時,這二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處而用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二者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場提供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服務產品,從而推動兩大產業的發展。
2.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服務產品的生產,其核心是專業服務人員的培養。而目前兩大產業內部均存在專業人才結構問題,體育產業內部缺乏懂得對客服務、組織活動、經營管理的人才,而旅遊產業內部缺乏掌握體育專項技能,熟悉體育器材的專業人才。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其實質上首先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兩大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點可借鑒國外教育經驗,在體育專業下設置休閑方向專業進行培養,或在旅遊休閑專業的教育中強化體育專項知識、技能的培養。同時,強化在兩大產業內從業人員相關知識的培養,對一些特殊崗位通過職業鑒定考核方能上崗。
3.產品體系構造
作為體育旅遊產品,滿足市場是綜合性的需要,其中包括康體健身、休閑療養、養性娛情等。
因此旅行社在開發體育旅遊產品時,必須搜索市場需求信息,考察本地體育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同相關的體育部門、民間組織、景區景點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體育旅遊產品,在市場需求與資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4.客源市場開拓
長期以來,人們談到體育就會想到競技體育,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人民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已從靜態的觀賞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從旅遊活動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旅遊者已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活動,而是趨向於各種可以參與其中的活動,其中體育活動就是選擇之一,這就是近年極限運動在旅遊業中廣泛出現的社會原因。同時,旅遊者的需求也不再是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希望通過旅遊恢復身心,強壯身魄。綜上所述,體育旅遊是兩大產業客源市場共同需求的產物。因此,客源市場開拓也必須把握住這一特點,通過相應產品的開發和形象設計及營銷工作來吸引客源拓展市場。
5.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其中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群眾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自然風光奇特,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業發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數民族在長期發展的歷史中形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奇特、內容典型、參與性強,這為體育旅遊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間,也為國內外遊客了解我國少數民族,豐富健身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從體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避免民族的傳統文化流失;其次將其從體育活動的角度規范化,減少危險性;然後結合旅遊活動提供給旅遊者,讓其參與其中。
最後,應加強體育旅遊的理論及政策研究,解決體育旅遊的基本理論問題,如理論框架、概念群、范疇等,以支持制定體育旅遊統一規劃及管理的政策。

3. 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體育旅遊的發展及趨勢

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體育旅遊的發展。體育旅遊將是社會發展旅遊的一種方向的。這種方向應該是潛力是非常大。

4. 旅遊加體育對旅遊帶來的便利和好處

體育旅遊近些年來也比較有發展,可以配合一些體育賽事或者項目,結合當地的特色進行開發,讓人體驗到體育文化特色,會帶動起經濟旅遊的新發展,擴大就業機會。

5. 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怎麼做好

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怎麼做好?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綠維創景-有深刻的認識,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奧運爭光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足球聯賽的舉辦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過程,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職業聯賽相繼出現,體育贊助、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日漸增多,促進了體育產業中本源產業的成長和載體產業的形成。這為運動休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廣大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其中通過休閑旅遊方式參與登山、游泳、滑雪、觀看比賽等體育活動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由於消費者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休閑旅遊產業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一直持續,從2001年的旅遊主題被確定為「體育健身游」,到02年韓、日世界盃和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各相關國際旅行社組織赴韓、日和德國的球賽觀光助威團的熱烈場面均可看出,休閑旅遊行業的相關部門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體育產業和休閑旅遊產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6. 體育旅遊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體育旅遊有什麼發展趨勢

體育旅遊的抄發展前景- 綠維創景 -認為是很可觀的,體育休閑旅遊是現代旅遊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體育休閑旅遊產品都已有日益豐富和成熟,吸引大量體育旅遊愛好者。而隨著休閑泛化逐漸延伸到體育領域,休閑旅遊、體育運動和時尚、文化以及當地特色物質文化資源逐漸融合,營造出運動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閑氛圍。體育休閑正受到來自國內外、各階層的歡迎。自行車旅遊、騎馬或騎駱駝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險、野外生存訓練、峽谷漂流、乘熱氣球或滑翔傘、滑冰、滑雪、滑草等時尚運動休閑項目方興未艾;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節慶活動牽動億萬人的關注。旅遊景區主體場地不同,適合開發的體育休閑項目也有所區別,為使得體育休閑項目歸類清晰,我們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灘、湖泊、河流、峽谷、岩洞、山川、濕地、公園、田野、室內、鄉村、城市等多種不同主體場地進行研究分析。

7. 奧運會對中國體育旅遊業的影響

http://www.365kj.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97
北京申奧成功蘊含的意義和影響是巨大而深遠和多方面的。一方面,它將長時間的吸引全世界對舉辦地的強烈關注,極大的提升中國及北京的國際形象和知名度;另一方面,將對中國的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申奧成功對提升中國旅遊形象和旅遊產業水平,進一步推進中國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也有著深遠意義。

一、中國體育旅遊業發展現狀

1.物質基礎與外部環境良好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有熱情好客的美好傳統。一向重視國際間的體育交流。曾多次利用參加大型運動會的機會開展國際間的體育交流,與世界上很多國家有著友好的交往。隨著運動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也陸續舉辦了很多高水平的運動會和大型比賽,增加了舉辦大賽和接待、管理、運營等諸多方面的經驗。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綜合國力的提高,穩定的政局、有力的國家安全保障、良好的比賽環境以及人文精神,促進的國際上對我國的認可。

2.體育旅遊業的良性發展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各地因地制宜的開發了很多體育旅遊資源與產品,較為著名的有青藏高原登山、黃河漂流、東北地區滑雪、湖北的賽龍舟、少林武術、內蒙古那達慕大會等等。根據我國體育旅遊的特點,國家旅遊局發布了《2001年中國體育旅遊健身活動方案》,囊括了我國目前已有的大部分典型有代表性的體育旅遊項目,根據《方案》將體育旅遊分為專項旅遊路線和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分類方法,我國體育旅遊產品的地域分布特點如下:就專項旅遊路線而言,西部地區佔有絕對優勢,以43 項占據了總計82 條路線中的50%強;東、中部以25. 6%和22%遠遠落後西部。在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東部地區則顯然走在了前面,在2001 年共計有30 項大型節慶活動入圍,佔全部64 項活動的46. 9%;西部地區為31. 3%;中部地區以21.9%位居第3。就這兩類的整體數量而言,我國西部體育旅遊產品分布最廣泛,以63 項產品,佔全國總數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為東部地區,51 項產品,佔全國總數的34.9%;中部地區只有32 項產品入圍,僅佔全國總數的21.9%。總之,我國體育旅遊產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廣泛,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分布;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遊產品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遊產品為主的格局。

3.大眾生活方式的轉變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為標志的「積極的生活方式」(active lifestyle)也成為生活的主流,並影響著人們的出遊選擇。體育運動作為「積極的生活方式」的代表最初只在青年中流行,但目前的趨勢卻是在向更廣泛得多的年齡段推進,而且也正在超越性別界限,越來越多的女性享受到了運動的樂趣。人們不僅在體育運動中尋求身體上的健康,而且在體育運動中追求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相互理解與溝通。這股潮流推動人們在出遊時也不忘選擇體育運動。據統計,每4 位旅遊者中就有一位在出遊時尋求參與體育活動。越來越多的旅遊勝地注意到了這一變化,開始興建各種體育設施,如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網球場、水上運動場等,開展各種特色體育旅遊項目,以吸引體育旅遊者。

二、北京和青島開展體育旅遊業的資源優勢

北京具有大量的體育資源。在北京的亞運村修建了大批體育場館,如曾經作為亞運會主會場、可承辦國際大型賽事的工人體育場等。而根據北京奧申委的規劃,奧運期間需要使用的37個大型比賽場館,其中有32個在北京,現今可用的有13個。在體育人才方面,北京擁有包括北京體育大學在內的多所專業體育院校以及綜合性大學中的體育院、系,而且我國體育最高行政機關—國家體育總局也設在北京,使得北京擁有大量體育技術和答理人才。在體育器材和用品方面,盡管我國體育運動服裝生產基地分別是在上海、青島、天津,但距北京都不遠,且交通方便。京郊的優美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文化歷史在申奧成功之初便已成為人們的嚮往人們景區。
青島方面,青島早就已經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自獲得承辦2008年奧運會帆船比賽資格後,便利用青島在開展海上運動方面得人獨厚的優勢,把地處市中心的浮山灣建成亞洲一流的綜合性海上運動中心,以發揮其對體育旅遊業的拉動作用,為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打下堅實基礎。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的舉辦,將會迅速提高我國以觀賽和參賽為主的體育旅遊的發展進程。

三、北京2008年奧運會對體育旅遊產業的影響

首先,奧運會為體育旅遊提供了發展契機。我國的體育旅遊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也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發展。據保守估測,在籌備奧運會的七年中,來北京的遊客每年將增加20%,到2008年奧運會期問,將可增加四十餘萬外國遊客,加上港澳台遊客,將可能突破60萬人次。外國遊客的巨幅增加,不僅擴大了體育旅遊消費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國內旅遊者的體育參與意識。奧運會同時給各領域帶來巨大的機遇,奧運旅遊業無疑是奧運經濟中的重頭戲。據澳大利亞旅遊局統計,因成功申辦2000年悉尼奧運會,1994--2004年,到澳大利亞旅遊的海外遊客每年增加132萬人,本地遊客增加17. 4萬人,新增加的旅遊生意為澳大利亞賺取30億澳元的外匯。奧運會對GDP的經濟效應以收入的種類用乘數計算,其中投資收入乘數效應為1.8,組織收入為 1. 2,旅遊收入為1. 5。縱觀近二十年的歷屆奧運會,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即外國旅遊者的人數是參賽人數的25--40倍;從參賽人數擴大,外國旅遊者也以較大的幅度增長,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景應該更加廣闊。
其次,奧運旅遊對相關產業帶來了積極影響。據近二十年來奧運會承辦城市的經驗,奧運會對經濟的影響一般是十年的效應,也就是前七年後三年。旅遊業是受益最大的行業之一。奧運旅遊所帶來的相關產業的受益是非常明顯的,交通、住宿和餐飲是最大的贏家。2008年奧運會將帶動中國首都的旅遊業邁上新的台階。在交通方面,盡管北京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國內是一流的,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很遠。旅遊前行、交通開道,因此,北京的交通需要進行進一步建設,以適應北京旅遊業的發展。在住宿方面,奧運會也會促使北京發生巨變,目前北京星級飯店加上公寓有458家,其中二星級飯店有181家,一星飯店45 家,到2008年預計需要800家星級飯店。舉辦奧運對餐飲業的促進也是驚人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奧運村每天要運進食品種類266種,重量達到 437噸,僅雞蛋就350萬個,牛肉53噸,高質量的蔬菜、水果需求源源不斷。
再次,奧運旅遊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旅遊業是為遊客提供「行、游、住、食、購、娛」綜合性消費的勞動密集型服務行業,行業關聯度大,帶動性強,已經成為擴大就業的主要渠道。根據國際經驗,旅遊業每增加一個直接就業人員,將間接帶動相關行業5個人就業。國家計委和國家旅遊局初步確定,未來十年旅遊業要繼續保持適度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經濟效益,年均增加旅遊直接就業約七十萬人、帶動間接就業三白五十萬人左右,將旅遊業建設成為國民經濟中產業規模大、整體素質高、經濟效益好、容納就業多的重要產業。
最後,奧運旅遊的國際形象效應。奧運旅遊還會對承辦地的形象塑造產生積極效應,這是展覽、會議、演出及其他活動所不能比擬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舉辦國從籌辦到舉辦奧運會舉辦期間,舉辦都無一例外的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巨大的聚焦效應使奧運會成為舉辦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巨大的、最佳的傳播載體。舉辦期間,超過1萬名記者的大強度、高密度采訪報道,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宣傳報道活動,其規模無與倫比,價值難以估量,方式最為自然,影響極為深遠。數據表明,2000年悉尼奧運會使澳大利亞旅遊形象品牌(Australia Brand)效益超前10年,極大地提升了世界各國對澳大利亞旅遊的熱情和期望值,對澳大利亞入境旅遊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

四、建議

加強旅遊企業的奧運商機策劃意識。策劃經濟是奧運經濟的一個突出特徵。只有策劃得當,才能抓住奧運商機,才能在發展奧運經濟中取得更為直接的效益。樹立機遇意識,著力打造和提升各旅遊地形象品牌。最大限度地擴大旅遊業的機會,爭取成功的效果。旅遊業應該搶抓機遇,及早出擊,先聲奪人,快速樹立各地奧運旅遊形象品牌,在未來旅遊市場競爭中占據顯著有利位置,做大、做強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加快培養高質量的涉外旅遊人才。發展入境旅遊,突出的矛盾是涉外旅遊人才的嚴重不足。建議在全國高校、中等院校旅遊專業人才培養中,突出加強關於奧運旅遊的電子商務。信息和多語種翻譯以及導游、領隊人才的精心培養,為我國奧運旅遊和新世紀國際旅遊的迅猛發展儲存、聚集一批高質量的各類涉外旅遊人才。
作者單位:閆新紅石家莊經濟學院體育部
許曉輝石家莊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

8. 國家為什麼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文化,旅遊和體育產業

  •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 《-2021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

  • 《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 《2015-2020年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1、體育產業:

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培養群眾體育健身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鼓勵各類民間資本進入體育健身休閑領域,實現體育健身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進一步擴大民間資本在體育健身休閑領域的投資比重。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體育旅遊、戶外運動、極限運動、電子競技等新興體育產業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開發和引進健康有益、趣味性強的健身休閑項目。加強群眾體育俱樂部建設,不斷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強對民間資本投資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技術指導和安全監督。

進一步理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在賽事和活動舉辦中的角色定位,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逐步實現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業辦賽形式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競賽組織專業化。積極探索建立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市場化運作機制。按照政府轉變職能的要求,對能夠市場化運作的體育賽事和活動,政府原則上不再直接參與具體組織運作,各級政府部門要努力為賽事創造健康、安全、有序的環境。

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體育中介行業,特別是為體育賽事活動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或經濟實體,如賽事活動策劃、推廣和運營等相關領域。探索建立體育經紀人管理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培養高素質的體育經紀人隊伍。

從國情和項目特點出發,借鑒國際經驗,鼓勵引導、規范發展職業體育賽事。完善職業體育政策、制度和管理體系,扶持職業體育俱樂部建設,健全職業聯賽賽制,促進規范健康發展,不斷提高職業體育水平。



2、文化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民間資本已成為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推動文藝創作生產、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要舉措。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有利於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有利於拓寬文化資金來源渠道,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於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整合各種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建設的新局面;有利於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旅遊產業

旅遊業是朝陽產業,最明顯的「朝陽屬性」就是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不斷融合。為此國家旅遊局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線上線下全方面挺進旅遊業。

保持旅遊產業常新的秘密就在於與新技術不斷結合、參與產業融合、應對環境變化、科技發展挑戰。國家旅遊局提出支持民營旅遊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引導民營旅遊企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強對新產品、新業態研發應用。加快旅遊業專利技術轉化步伐,鼓勵運用信息網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節能減排等現代科技成果,積極推動「智慧旅遊」和「綠色旅遊」發展。

9. 體育旅遊為什麼會爆發式增長

2018年8月8日是第十個「全民健身日」,全國各地都將舉辦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以鼓勵更多人加入到全民健身的行列。比起旅遊時曬美景、發自拍,如今在朋友圈曬旅途中的徒步地點、跑步地圖以及各種比賽逐漸成為時尚。喜愛運動的小夥伴,將自己的運動愛好融入旅行中,大大豐富了旅遊體驗。

體育旅遊快速增長且潛力巨大

隨著人們強身健體意識的增強以及對體育賽事熱情的高漲,體育旅遊的市場逐年擴大。

據國家旅遊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體育旅遊總人數將達到10億人次,占旅遊總人數的15%,體育旅遊總消費規模有望突破1萬億元。 隨著中產階層的崛起,我國旅遊消費模式由傳統觀光游向兼顧休閑與健身的體育旅遊消費模式轉變。

而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體育設施和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也為健身旅遊的快速增長創造了條件。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表示,加快發展體育旅遊產業是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促進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重大舉措,也是推動體育與旅遊轉型升級、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和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