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文化論述題

旅遊文化論述題

發布時間: 2020-12-08 00:54:35

旅遊文化的論述題急求解答,感激不盡。

1.宗教,從某方面來說,是帶動旅遊業發展的一個載體.說不好聽點,在某些特定領域,旅遊業如果失去宗教的存在,可能會門可羅雀,生意慘淡.
西藏,是典型的區域宗教旅遊聖地.在這個區域,全個自治區絕大部分都是"藏密"的信徒.如果說雪域高原特有的風景吸引了遊客前去,不如是遍布藏地大小寺院與全民信仰的獨特民俗,吸引了世人的眼球.不管信眾也好,看熱鬧也好,心靈的最深處,人們都清楚的知道,如果西藏沒有了宗教,或者說不是這么全民信仰而生就的生活習慣,它會少了很神秘性.
再如一些短線的,如廣東的韶關南華寺,每年接待的各地旅客是沒法計算的.特別是在一些宗教性節日或法會之類的.人們從四面八前來朝聖,卻是為主,順帶著旅遊.
其實很明顯,一些人如果去了宗教性旅遊聖地的話,他們心裏面最期待的,就是還有多久,可以於聖地禮拜.這其實不僅限於佛教,道教.
以梵帝崗為例,基本上是靠個宗教信仰的基督基地.你能單純地說,他們只是去看那奇妙的巴羅克式建築嗎?這幾萬人等待朝禮那羅馬教皇的時間,如果去轉悠,恐怕可以游看完整個梵帝崗了.
道家聖地武當山,山險樓奇,獨特的宗教建築與文化,令來這時在的中外遊客如醉如痴.難道他們只是單純的看山?我想,他們更想了解的是道教養生與保健的生活奧秘.
有吏以來,宗教一直是人類生存的精神寄託與嚮往.很多人會說,自己什麼都不信,但每當他們面臨聖地的時候,他們是最誠恐誠惶禮拜的.
2.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縱觀5000多年文明史,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和中國文化的象徵。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炎黃子孫激動、奮發、自豪。

龍是最高尚、神聖、巨擘的象徵,是神的化身,它可為人間遍灑甘露,消災降福,帶來社會安定和高貴繁榮。因此,舞龍早已成為中華大地和海外華人節日慶典,會景巡遊務必演出的節目。象徵華夏民族精神的舞龍,氣勢恢弘磅礴,雄渾豪壯,廣於流傳。

與舞龍同樣受到炎黃子孫青睞的還有舞獅。獅子代表正義,化戾氣為平和,驅魔避邪。象徵著高尚、吉利和巨擘!它和龍一樣是炎黃子孫崇敬的一種神獸!因而也和舞龍一樣很早就出而今了民間節慶的日子裡!

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沒有獅子出產,作為中國民間傳統藝術之一的舞獅起源於什麼時代,則無從稽考。有說是東漢時代從波斯傳入,這種動物很得皇帝喜愛,於是就有獅子的塑像、畫像、造像等出現,進而舞獅為戲。

舞龍舞獅在中國,原是一種以自發性、娛樂性、隨意性為特點的民間傳統文體活動。經過2000多年的發展,其形式、種類繁多,風格、流派異彩紛呈。在近代,龍獅運動更是隨著華人的遷移而傳播到世界各地,並為僑居地原居民所喜歡。可以說,只要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就有舞龍舞獅活動,舞龍舞獅已成為凝聚龍的傳人的一股巨大力量。

現在,不僅僅是華人,就連「老外」也熱衷於舞龍舞獅表演。在西方人看來,舞龍、舞獅是中國的人文和體育的集中體現。例如,舞獅表演中那些「奮起」、「疑進」、「抓癢」、「發威」等神態就表現了中華民族勇敢、勤奮、樂觀的精神。龍獅運動正在逐步普及開來,為世界人民所喜歡和接納,發揮著文化軟實力的重大作用。
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常令我們激動、奮發、自豪。龍的文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因而,「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Ⅱ 旅遊管理專業的論述題一般怎麼答 例:論述陰影區旅遊業發展途徑、、、論述如何更好實現城市旅遊化。

1、先理論
2、再實際
3、知識要點
4、相關性
5、前景或未來光明前景

旅遊發展受制於哪些因素400字論述題

1、經濟因素。就是整個城市的經濟發展程度會影響到城市旅遊的發展。一般經濟比專較發達的城屬市,基礎交通設施較好,行業服務水平也較高,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
2、政策因素。國家政策還是很重要的,如果政府扶植,投入大量資金,自然,有利於發展旅遊。
3、自然環境因素。這主要指兩方面,一方面,旅遊資源,擁有好的旅遊資源的城市自然比沒有的城市更有優勢。另一方面,是地形和氣候等,這會影響城市的可到達性和吸引力,簡介影響旅遊業發展。

Ⅳ 簡答題:簡述中國內地七大旅遊文化區域。

1.黃河中下游旅遊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中華民族發祥地、華夏歷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現代政治中心、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風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外旅遊者來華旅遊優先選擇的重點和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創匯基地。北京,陝西,山東省國際旅遊熱點是 北京、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的重點城市。
2.長江中下游旅遊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海外市場源,主要是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歐,北美。 上海、江蘇、浙江的國際遊客接待量和旅遊創匯均居全國前列。
3.華南旅遊區。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個單一的領域 鄰近我國港澳台地區。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華僑和海外華人,對日本、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廣東、福建兩省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佔中國內地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4以上;廣西、海南也都是國際旅遊外匯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省區,每年獲得超過1000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泉州,廈門,福州設在海外遊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亞等10多個城市。
4.西南旅遊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名山大川、大熊貓等珍稀動物觀賞、少數民族風情等都是具有國際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對於外國遊客,魅力。 「天府之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等備受港澳台同胞青睞。國外客源市場主要為日、美、英、法以及鄰近的東盟各國,昆明、桂林、重慶、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
5.東北旅遊區。包括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是鄰近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和朝鮮以及港澳台地區,夏季結合避暑,冬季結合觀賞冰燈等。目前遼寧和黑龍江省每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均已超過1億美元,大連,沉陽,哈爾濱,誰是延邊朝鮮民族超過1000萬次撥入外國遊客人數。
6.西北旅遊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一省三區,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觀,少數民族風情,「絲綢古道」遺址等構成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有日本、美、英、法等歐美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鄰國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在伊斯蘭國家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內蒙古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當地的國際旅遊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7.青藏旅遊區。遊客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文化觀光、科學考察、生態、探險等專項旅遊受到歡迎。

Ⅳ 我需要寫一篇論文,題目是論旅遊活動中的文化交流問題,提供一些資料

中日文化交流周-旅遊

中國和日本,與西方國家的旅遊業相比,都屬於起步較晚的國家,然而日本旅遊的發展速度卻比中國迅速許多,也要成熟許多。作為中國的鄰國,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日本都與中國有著密切地聯系,在文化上也相互交流影響,可以說在許多方面,日本和中國是相似的。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 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福州租房|福州物品交易|網店聯盟|福州團購網網友說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

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最豐富的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由於名牌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

日本的旅遊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依靠美國的扶持經濟迅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經濟強國,其出境游已發展為世界第三大旅遊市場。

日本旅遊業同世界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人文心理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日本旅遊業曾有過輝煌的歷史,但也在發展過程中充滿了坎坷。日本旅遊業的發展可以歸納為旅遊始發期、旅遊轉機期、旅遊成長期、旅遊頓挫期、初次負增長期、海外旅遊新紀元和均衡發展的變革期。目前日本旅遊業正面臨企業內部的裁員、外部經營環境的制約減少、自由競爭、消費需求的多樣相等大問題,可以說是一個變革期。

日本的旅遊業發展很不平衡。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日本的出境遊人次和國際旅行支出遠遠超過入境遊人次和國際旅行收入。可以說,日本是一個出境有大國,入境游小國。

日本有著很好的旅遊大環境。日本的許多旅遊設施都建的很精細,很人性化,也很現代化,尤其是在旅遊交通方面。現代旅遊交通為旅遊增添了新的情趣。快速有序的交通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縮影,也是旅遊商品的文化特色之一。日本的交通網能按遊客不同的需求,將其快速送往各旅遊景點。遊客乘用交通工具的過程也是體驗交通文化的最好方法。

日本在旅遊文化的精神層面是很有特色的,突出表現在日本遊客身上。首先是日本遊客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帶團的導游都明白團隊意識對於一個旅遊團是多麼重要,而在這一點上日本遊客是做的最好的,日本團員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時,首先著眼於自己與他人的關系,考慮自身所處的空間和地理位置,並以此來審視自己同他人的關系,個人與集體能保持一致做到協調統一,也因此日本人願意參加團隊旅遊,且能做到步調一致地遊玩。其次日本遊客在外出時奉行本本主義。在日本凡是大書店都有地圖、旅遊指南等工具書,其種類繁多、印刷精良、包羅萬象,會令你有種大概日本是全球旅遊工具書最暢銷的國家的感覺,而且日本人無論做什麼都要尋求這種工具書的幫助。再次,日本人喜歡「完璧主義」,意思是凡事都要盡善盡美,盡最大努力做好,因此各大旅行社都用這一主義來為遊客服務,盡可能想得周到、細致。此外,日本人的環境意識、角色意識和公平意識也很強。在旅遊生活習慣中更注重「洗」和「方便」,在交往之中重視禮儀,最怕被人恥笑。

日本的三大旅遊素材為:溫泉、庭園、料理。它們都同日本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有著密切地聯系。看似極為單純的溫泉旅遊,每年卻吸引遊客達1.4億人次以上,已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市場;日本庭園的創作理念是獎大自然的景觀融匯到生活中去,它最早起源於人們對自然和神的信仰,後來接受了中國的宗教、哲學等文化,並以此為背景逐漸發展成具有特色的庭園藝術;日本料理是以米飯為中心的主食和以魚類、菜餚為副食而構成的,它與我們傳統的八大菜系重視味道相比更重視色彩和造型。

中國旅遊業

我國是入境游大國。

旅遊與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則是文化的載體,也是對文化的挖掘、提煉和發揚。中國在旅遊文化的精神層面也是豐富的。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幅員遼闊、歷史悠久的國家,因此在此依託之上的多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與現代都市文化迥異的鄉土文化,必然會給旅遊者帶來中國與眾不同的感受和體驗的。

我國一些以文化資源為依託的旅遊景區的開發,存在人工化、商業化、城市化傾向,景區內現代化設施體量過大,破壞了文物古跡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影響了遊客的興趣。一些重要的文化資源如文物、歷史遺跡、名人故居、特色民居等,景區管理者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沒有科學評估和限制客流量,造成遊客承載量過大。

當今中日文化交流的象徵是中國的國寶熊貓和日本的國花櫻花。日本訪客訪問熊貓故鄉「卧龍」已成為熱點線路。而櫻花作為日本的國花、日本民眾最喜愛的花卉,也作為中日友好的象徵,在中國的萬里長城山腳下以及各大城市中埋下根,每年春季繁盛的盛開著,到日本賞櫻也成了春季日本游的必不可少的旅遊項目。

很大程度上說中國和日本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日本從中國學習借鑒好的傳統與文化,並且結合自身把它吸收、拓展和發揚傳播開來。

中日旅遊文化的區別

在物質層面,日本「細」,中國「粗」;在制度層面,日本與中國相比,更加正規和完善;在精神層面,日本的民眾旅遊意識要強於中國,但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種類要比日本豐富很多。

中國的大景觀旅遊與日本的小景點旅遊

在中國提到旅遊自然會聯想到的必是名山大川和名勝古跡,而在日本提到旅遊自然聯想到的卻是溫泉這種小景點。其實現代旅遊不但需要賞心悅目的「壯觀景物」,也需要日常生活中的「雕蟲小技」。其實中國也有豐富的溫泉資源,也有洗溫泉的習慣,但中國卻沒有像日本那樣形成一種文化。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時代的特點和內容,觀光文化也是一樣。一種文化的形成要有堅實的生活基礎,在發展過程中要不斷完善、充實新的內容,以適應人們新的意識和需求。同時一種文化又孕育著將來性,也就是該文化的生命力。它隨著人們的意識和生活理念的更新將展現出新的活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所以要將文化作為旅遊的精髓和靈魂。在日益增長的旅遊市場中注入一種新的文化內涵,將中國旅遊形式和內容推向新的境界。還有,橫向聯合勢在必行,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國旅遊業將如何應戰?

Ⅵ 論述題,結合單一需要和多樣需要解釋旅遊活動,

旅遊的本質從根本上說是由旅遊的目的決定的。旅遊在根本上,是一種主要以獲得心理快感為目的的審美過程和自娛過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才產生的一種活動。

Ⅶ 論述題:中國要成為世界旅遊強國,其主要標志是什麼 這個論述題怎麼答啊。和簡答題有什麼區別嗎

簡化簽證手續,降低簽證費用。

Ⅷ 論述題。影響旅遊者購買行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課題:旅遊者購買行為影響因素

課時:4

目標:理解影響旅遊者購買行為的諸因素。

重點:社會因素,個人因素。

難點:參照群體,心理因素。

方法:講解,討論。

程序:

(一)文化因素

1、文化:基本價值觀、習俗。

2、亞文化:民族、宗教、種族、地域、年齡。

(二)社會因素

1、社會階層:

1)定義:社會階層是在一個社會中具有相對的同質性和持久性的群體,它們是按等級排列的,每一階層成員具有類似的價值觀、興趣愛好和行為方式。

2)特徵:

A同一階層人們行為同質化

B不同階層社會地位高低有別

C諸多因素展示階層:經濟變數(職業、收入、財富)、社會互動變數(個人聲望、社會聯系、社會化)、政治變數(權力、階層意識、流動性)。

D階層流動性:個人可向上層或向下層流動。

討論:中美社會階層結構。

2、參照群體:

1)定義:對個人態度或行為有直接或間接影響的群體。

2)影響方式:信息性影響,功利性影響,價值表達性影響。

3)類型:

A成員群體:首要群體(家庭、鄰居、朋友、同事),次要群體(公司、政府機構、學校)

B非成員群體:渴望群體、規避群體、中性群體

C正式群體與非正式群體

討論:參照群體的運用(名人效應、專家效應、普通人效應)

3、家庭:

1)家庭規模和家庭類型

2)家庭生命周期:新婚階段、滿巢期、空巢期、鰥寡期

3)家庭決策方式:家庭權威、購買風險、商品類型

4、角色和身份

(三)個人因素

1、年齡與生命周期階段

2、健康狀況

3、性別

4、職業

5、經濟狀況

6、居住地

7、生活方式

8、個性和自我形象

(四)心理因素

1、動機

1)定義:驅使人行為的需要。馬斯洛需要層次論。

2)旅遊動機:觀光、娛樂、求知、商務、保健。

2、知覺

1)定義:消費者將由外部輸入的各種各樣的刺激加以選擇使其有機化,並作為有意義的首尾一貫的外界映象進行解釋的過程,即知覺是人對所感覺到的東西經過分析綜合後的整體反映。

2)三種知覺過程:選擇性注意、選擇性曲解、選擇性記憶。

Ⅸ 旅遊學概論論述題。

我認為旅遊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旅行社業,飯店和交通。三者是現代旅遊活動的回三大支柱,其中答旅行社業處於核心地位,是聯系旅遊需求與旅遊供給的紐帶,是旅遊活動的前鋒;
飯店業是旅遊活動的支柱產業,旅遊創收的重要渠道,是旅遊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有助於強化旅遊業的社會文化功能;
旅遊交通則是旅遊業產生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有助於促進旅遊區的興起和發展,是旅遊業經濟收入穩定的重要來源;
三者緊密聯系,穩步發展促進了旅遊活動這一「無煙工業」的可持續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