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甘肅傳統文化旅遊資源

甘肅傳統文化旅遊資源

發布時間: 2020-12-07 21:02:18

❶ 隴南民俗文化

1、隴南乞巧節。

農歷七月初七,中國傳統的「七夕節」,中國民間素有「乞巧」傳統,「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甘肅隴南於7月27日至8月2日(農歷七月初一至初七)舉辦第六屆中國(隴南)乞巧女兒節,為相傳牛郎織女相會的「中國情人節」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2、文縣儺舞

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

3、武都高山戲

高山戲又稱高山劇,是流傳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山區的地方戲曲劇種。演出場地以地方民間打麥場、農家園、廟會戲台、社火戲台為主。高山戲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劇和川劇的特點,適合表演各種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4、隴南影子腔

影子腔又稱燈凋、皮影戲、梅花腔,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來源於甘肅西和、禮縣一帶,最早出現於清朝康熙末年。它在原民間皮影戲、木偶戲腔調的基礎上,吸收了當地民間小曲、鼓樂、說唱等形式。

5、文縣玉壘花燈戲

玉壘花燈戲是甘肅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最初在正月十五日演出,台前台後掛滿花燈而得名。又因它最早出現在隴南市文縣玉壘鄉一帶,又稱為「玉壘花燈」。

❷ 甘肅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1.秦腔

秦腔又稱亂抄彈,源於西秦腔,流行於我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因以梆擊節時發出「恍恍」聲)。明末無名氏《缽中蓮》傳奇中使用了[西秦腔二犯]的曲牌,故知其源於甘肅。

2.太平鼓

蘭州太平鼓是流傳在蘭州市郊區農村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明朝大將徐達為統一河山奉命西征,久攻敵人不克,於是走訪民間,從蘭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啟發,創造了三尺長鼓,讓士兵將兵器藏在長鼓中,喬裝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關。百姓歡欣鼓舞,贊美此鼓為「太平鼓」。

3.祭祀

甘肅民間一年中有四次共同祭祀祖先的活動,喪禮似乎更復雜、隆重,單從形式來說,就有樹葬、陶器葬、岩葬、火葬、棺木土葬等等。時間均以農歷為准。三月清明上墳掃墓,獻以芽麵包子(麥芽面做餡),並焚化紙錢;七月十五上墳燒紙,獻以葫蘆包子;十月初一上墳燒紙,獻以麻腐包子(蘿卜加麻籽汁做餡);臘月三十上墳祭祖,獻以過年供品。

❸ 甘肅玉門舊城荒涼落寞,為何卻有許多人去那裡旅遊

在我國,對於古代留下來的文化景點還是相當看重的,因為不僅可以在其中挖掘到古代的歷史信息使文學家對古代有進一步了解,還可以體現出我國古代文化的延續性,更能看出我國傳統文化的歷史悠久。甘肅玉門舊城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喜歡去玉門,都是喜歡他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古跡,雖然它的自然環境正在枯竭,但是他的歷史文化和文化古跡卻越來越悠久,它的文化底蘊也越來越濃厚。這也正是很多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歷史愛好者的必游之處。

❹ 民族文化旅遊的資源有哪些

對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的思考

〔摘 要〕 隨著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正面臨著來自外來文化的沖擊,以至造成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價值降低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對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在開發的基礎上強化保護,以推動少數民族文化旅遊和諧持續發展。

〔關鍵詞〕 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保護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ourism, the minority culture is facing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 This impact will devalue the culture resources of minorities and lead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influence. Therefore, China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to develop the culture reasonably at the foundation of protection and to protect the culture at the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 ,thus, to push the minority culture tourism into the development with harmony and continuance.

Key words: minority culture;tour resources;the tour resources of the minority culture; development;protection

【全文見引用地址】

❺ 如何挖掘傳統文化景區的旅遊文化資源

實地考察

❻ 談談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❼ 介紹甘肅~~

❽ 甘肅蘭州人有哪些傳統文化

蘭州簡介:

中文名稱: 蘭州
外文名稱: Lanzhou,Lanchow
別名: 金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下轄地區: 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等
政府駐地: 城關區
電話區號: 0931
郵政區碼: 730000
地理位置: 甘肅
面積: 13085.6平方公里
人口: 322.28萬
方言: 蘭銀官話金城片
著名景點: 中山橋,五泉山公園,白塔山公園
機場: 蘭州中川機場
車牌代碼: 甘A
市花: 玫瑰
市樹: 國槐
中共市委書記: 陸武成
市長: 張津梁
時間: (中國標准時間),UTC+8
蘭州是甘肅省省會,是全省政治、文化、經濟,金融,交通,教育中心,位於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適宜人居。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9.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

觀光游覽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全市擁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500多處,古遺址250處,古城12處,古建築50餘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興隆山;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雲觀、白衣寺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南湖公園、西湖公園、濱 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蘭州是馳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節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遊特色。

1、黃河風情線

蘭州是一個東西向延伸的狹長型城市,夾於南北兩山之間,黃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腳下穿城而過。經過城建部門的規劃建設,沿黃河南岸,已開通了一條東西數十公里的濱河路。因路面寬闊筆直,兩旁花壇苗圃,星羅棋布,被譽為綠色長廊,現已成為全國最長的市內濱河馬路。遊客游覽濱河路,可以欣賞黃河風情,參觀沿途點綴的平沙落雁、搏浪、絲綢古道、黃河母親、西遊記等眾多精美的雕塑;並參觀中山鐵橋、白塔山公園、水車園等景點。在旅遊旺季,可看到古老的皮筏擺渡,體驗「吹牛皮,渡黃河」的古韻;也可乘坐橡皮艇在黃河上漂流。濱河路被譽為蘭州的「外灘」,已成為老年人晨練和年青人浪漫的場所。外地遊客來蘭州旅遊,必先到濱河路,從東到西一游。

2、白塔山公園

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的白塔山上,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原為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圓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台建築群,依山而築,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築以亭榭迴廊相連,四通八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鍾、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現紫荊樹已枯死。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公園三台大殿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藏石豐富,獨具風格。山下為中山橋,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遊的必游之地。
蘭州市白塔山東約1公里處有元代的王保保城遺址。相傳明初,大將徐達、馮勝奉命攻打元軍王保保,久攻不破,恰至元宵節,徐達命軍士做成又粗又長的鼓,扮成社火隊混入城內,以大旗為號,里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王保保城。為紀念這場戰斗的勝利,這種鼓被命名為「太平鼓」,並成為蘭州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從此,王保保城和太平鼓更加聞名。

3、八盤峽旅遊度假

八盤峽旅遊度假區位於蘭州市黃河上游最西端的八盤峽水庫。這里有雄偉的電站大壩,環境優美的廠區,寬闊的庫區水面。廠房內發電機組轟鳴,廠房外樹木成蔭,百花盛開,鳥語婉轉,風景如畫。溯河而上,沿岸棗林蔥郁,蘆葦搖曳,水鳥翔集,是工業旅遊及休閑度假的絕佳勝境。
八盤峽庫區水面廣闊,黃河與湟水河匯合口環境條件優美獨特,非常適合於開展水上體育運動及娛樂。可容納100人乘坐的游輪,是目前蘭州市最大最豪華的游輪。您乘坐在裝飾雅緻的客艙中品茗,或者登上二層觀光甲板遠眺,總令你心曠神怡。您如果想體會撲面的河風,可以乘坐快艇,高速掠過如鏡的庫區水面,享受風馳電掣般的快感。龍舟--只有在江南水鄉才能看到的景緻。
庫區岸邊50畝果園內已經是果滿枝頭了。您可以在石子鋪設的道路上悠閑地徜徉,也可以坐在樹下的石桌旁,與友人娛樂聊天,享受炎熱夏日裡的清涼。汽車愛好者的最愛--卡丁車場即將建成,面積有9300平方米,您在這里可以盡情地感受飛車的刺激。請您密切關注開業的日子!在建面積為1680平方米的植物園,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您既可在其中觀賞奇花異草,又可休閑娛樂。
清澈見底的游泳池是按照正規比賽標准建設,設有8條泳道,可承辦游泳比賽,是游泳愛好者一展身手的場所,也是您夏日消暑的絕佳選擇。
八盤峽水電廠是目前唯一一座坐落在百萬以上人口城市中的水力發電廠,裝有三台國產機組和三台瑞典機組,總裝機容量22萬千瓦。參觀電廠,您能夠了解水力發電的全過程,豐富和拓展您的知識面,也是對青少年進行電力生產認識教育的良好場所。

4、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位於蘭州市西北160公里處的永登縣連城林內,屬祁連山脈的東麓, 是一以奇山秀水為主體的自然景觀旅遊區,被譽為「神話般的綠色山谷」。吐魯溝1984年8月1日正式對遊人開放,1992年被林業部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7年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公園十大標兵,已成為蘭州市森林生態旅遊的理想目的地。「吐魯」是古代蒙語,意為「大,好」,或「美好的果園」。吐魯溝曾為多民族雜居地區,這里受山地氣候影響,降雨豐沛,溝內峰巒疊嶂,林木蒼翠,曲徑通幽,吐奇納秀,成為一毫無人工雕鑿的原始自然風景區。區內有發源於俄博峰的吐魯河由西北向東南流過,至三岔匯合後,經前溝匯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
溝內,兩岸步移景異,氣象萬千。吐魯溝自然風景區海拔1,998-3,165米,總面積6,157公頃。
遊客跨越大通河橋,即進入前吐魯溝森林風景區。從大橋至三岔旅遊村6公里,便分成大小兩溝,左側是大吐魯溝,全長14.7公里,是以奇特地貌風景為主的公園主要賞景區,共計有24處景點,峰、巒、崖、石,千姿百態,絕壁飛瀑,石崖瀉珠,雖自天作,宛如人開。再上行,便到溝掌草原,為迷人的草原游覽區。從三岔右行即進入小吐魯溝林區。溝長7公里,有12處景點。小區內有1,600多種樹木花草,棲息著麝、跑鹿、藍馬雞、猞猁、石羊等數十種珍稀動物,一片茫茫林海,古木參天,溪流淙淙,到處鳥語花香,儼然一自然畫廊。

5、興隆山公園

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樓閣以及廟宇就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興隆山為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雲龍卧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淚亭等景點。
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 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6、八路軍辦事處

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我黨在蔣統區設立的公開辦事機構。1937年5月開始籌建,1943年8月撤銷,時間長達6年之久。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謝覺哉、彭嘉倫、伍修權等曾在這里領導過「八辦」工作。「八辦」於1963年被批准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8年在互助巷2號的舊址籌建了「蘭州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並於1981年1月正式開放。共有革命文物150餘件,照片170餘幅,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辦事處另一處舊址在今酒泉路157號。

7、五泉山公園

五泉山海拔1600多米,佔地26萬平方米,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眼五泉水而得名,史有鞭響泉涌傳說。蒙、惠東、西二泉,在五泉山兩側,有水從縫中流出,形成瀑布,俗稱東、西"龍口"。五泉山中峰高處為古建築群,廟宇建築依山就勢,廊閣相連,錯落有致。游五泉山最好由西路而上。

蘭州的傳統文化

在蘭州這座山河為城的城市裡,山就像一個鐵桶,而河就像是鐵桶上的一個透氣孔。正因為這種原因,蘭州這座位於祖國幾何中心的城市,有了自己極具封閉性的緣由,幾千年來近於獨特地守望著被一些學者戲稱為「土匪」的西部文化,進而具備了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因為這個,在許多城市年的老習俗悄然淡去偽民俗大肆泛濫,人們大呼過年無聊時,蘭州的過年卻仍然保持著其厚且濃的傳統文化味兒。
A、蘭州實際上一座移民的城市,這里的年是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的,這天上班,人們會打電話相互問:"你吃臘八飯了嗎?哎,又過年了!"過了"臘八"年就要來了,年其實已經來了

蘭州的年實際上是從農歷臘月初八開始的,這一天蘭州人都要吃臘八飯。蘭州人把這叫"臘八",在這前一天下午,郊區一些村子裡的熱心人就會挨家挨戶,收集煤塊、煤磚、柴草,村民們也都量力而行,或多或少拿出一些柴和煤,交給村裡的熱心人。晚上,人們把風箱、小煉鐵爐以及一整套的煉鐵補鍋的家什都預備齊全,燒旺炭火後,把生鐵和銅熔化在煉鐵的小爐子中。人們玩的時候,用長長的火鉗夾著一個小勺子,舀出一點點熔化的鐵水,放在木板上的一個小坑裡,迅速向空中拋灑,此時光芒四射,極為壯觀。人們把這叫做"臘八火",這是一個伴隨著臘八粥而誕生的民俗,除了蘭州之外,在甘肅的許多地方都流行。這樣鬧騰大半夜,人們便各回各家。第二天中晨便要吃"臘八飯"了,這是一種用五穀雜糧做成的類似於粥的東西,裡面小麥、豆子、玉米、土豆等應有盡有,有些難吃,但卻包含著人們對來年各類莊稼豐收的期盼。而且,人們要把這些"臘八飯"給院子或者頂上放一些,給天上飛的鳥兒吃,意思是讓天上的鳥兒在這天吃飽了,來年少吃自家裡田的莊稼。奇怪的是,這頓飯人們吃得非常早,聽上了年齡的老蘭州人說,五穀雜糧是人的命根子,誰先早吃誰有福氣,但究其原因到底是否如此,記者不得而知了。如果說如今的蘭州城郊還流行"臘八火"這一習俗的話,那麼在蘭州城裡每戶老蘭州人都吃"臘八飯"則是一種必然。

B、有句話說說蘭州逢事必吃,逢吃必喝,逢喝必大,更何況年關呢。並不富裕的蘭州人是很會想受"光陰"的,快過年了,得把大堆小堆往家裡抱,得大吃大喝。吃飽了,喝足了,蘭州人更可愛了

有人說,在蘭州文化里,有一個關鍵詞:光陰。它的基礎含義是時光,但在本地方言里,它確鑿地定義為:金錢。小偷的工作是找光陰;機關幹部們混光陰;爆發戶們挖光陰;小姐們在撬光陰;一般的老百姓則是拾個光陰……此乃蘭州的浮世繪。過了"臘八"這一天,蘭州的世浮會就顯得更加生動了起來。除了大包大包地向家裡抱東西(年貨)之外,人們開始享受"光陰"了。這時,蘭州的街上"醉鬼"多了,飯館酒店裡的生意空前熱鬧,人多勢眾,一股股的猜拳行令聲如西北風彌漫在蘭州的上空。女人們看著自己的男人劃拳心裡高興,當男人喝醉了爬在她們的肩膀上說一些醉三倒四的溫柔話,她們心裡就更高興了。因為女人的支持或者說是放鬆管理,蘭州人常以自己的喝而牛氣沖天,你若是外地人他們會自豪地對你宣稱:"在我們蘭州,一年能喝到好幾個牌子的酒呢!"酒使蘭州男人更像男人,他們在酒桌子上是那樣的豪邁,彷彿不"放翻"或者"擺平"你,他們就是是男人。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有人說,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象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盪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西北天寒,人多愛飲酒。平日里朴實的蘭州人雖然不善言辭,沉穩,甚或顯得有些木訥,但也沒有更多的虛偽、矯飾。酒不但保持著西北人民的豪爽,體現出不排外的包容性,同時也非常友善。

酒壯男兒膽,蘭州的酒場如戰場,在酒桌上蘭州的男人用的茶杯,身上顯盡"匪氣"。有學者曾經形象地把這種文化稱為"土匪文化"。正因為如此現在好多城市的人都說蘭州人野蠻,因為過去蘭州人喜歡打架,有時很血腥。說這話的人還附帶上了一首在蘭州以前很是流行的詩:"每個街角都藏著懷揣利器的小夥子∕每個姑娘都操著方言"。

事實是蘭州的確是這樣一個地方,從歷史上講蘭州匪文化盛行,一直是漢民族與西北少數民族征戰搏殺的戰場,所以就養成了一種彪悍好武的民風。蘭州地區是中國遠古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數萬年前,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黃河橫貫蘭州,山脈分布兩側,黃河支流大通河、湟水、庄浪河、阿干河、苑川河等穿越群山,相繼注入黃河,形成大大小小的河谷盆地和階地。階地背依高山,瀕臨河流,厚土肥沃,草木繁盛,動物出沒,魚翔淺底,適宜先民棲息生存。蘭州地區馬家窯文化的先民們主要從事原始農業,創造了黃河上游輝煌的馬家窯文化,將絢麗多彩的彩陶藝術推向了巔峰。但這里也是中國青銅的發源地。在5000年前的東鄉林家遺址中,曾出土了全國最早的鋼刀,而在永登的蔣家坪遺址中出土的鋼刀,也已有4300多年的歷史。因此,記者的理解是蘭州小伙懷揣利器也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更何況現在早已不是這樣的了。

天津出混混,北京出青皮,蘭州出夯客,夯客就是鹵莽,好拚命嘛。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看到,蘭州在過去一直是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的一個交融點。遠的不說,就是元代與宋代發生在這里大大小小的戰爭就不計其數,而所有的戰爭不過都是文化沖突的一種表面現象罷了。漢武帝的屯田移民,使中原的漢民族進入蘭州乃至河西與新疆,而且還是它的"農民兵團"完成了一個文化傳承與交融的使命。

社火:一般由龍燈、宮燈、春官、彩旗、七巧燈、鐵芯子、高蹺、秧歌、鑼鈸、筒子鼓、旱船、獅子、後台(戲)等組成,人數多則500左右,少則不上10人,有的只有2鼓1鈸1鑼。多在臘月三十「點蠟」,正月十六七「歇將」。

筒子鼓,鼓形如簡,鼓幫本質,鼓面蒙有牛皮。鼓身外塗有油漆,多為黑紅相兼,繪以牡丹、龍風等圖案,鼓面中心繪太極八卦圖案。表演者多為青壯年男子。表演時隊形多變,鑼、鈸、號伴音,為社火主體。

鐵芯子,由清末山、陝商人引入,城關、青城的杜火中,表演方式為桌上嵌以鐵棍,把棍彎曲成所需形狀,將3-8歲兒童妝成戲劇角色固定於鐵棍一定部位,由壯漢抬行。

旱船,是以竹子紮成船形,船亭糊以彩紙,船身圍有彩布,狀似船。由一男扮的少女撐船,兩手抓提船沿,腰部系有羅圈、以轉動船體。

揖子,頭用紙漿做成,身子罩有布,用塗色大麻辮作獅毛。舞時一人撐獅頭,一人撐獅尾,多由會拳術的青年手執綉球引領。舞獅以登桌山表演為優。

馬社火 是甘草店社火的獨特形式,除鼓鈸樂隊外,全員著戲裝騎騾馬表演,社火進村、進街時,騎在騾馬上的人手執兵器等道具,擺出各種姿式。

1950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敷十支社火隊進城表演,歡慶解放。「文化大革命」期間社火停演。從1984年起,每年元宵節縣政府選拔社火隊進城表演,規模最大的隊於有近千人。

廟會

興隆山六月六廟會 是縣內最大的廟會,每年農歷這一天,興隆山各廟道士齊集一堂,致祭各仙。善男信女上山祈子還願。

苑川七月神會 解放前後,每年農歷七月初十,苑川一帶舉辦神會,主供白馬爺和扒蠟爺。神會從過店子開始,依村舉行,最後到寺隆溝歇駕。表演程序為:秉燭、招亡、迎盤、玩氈、帶簽、跑五皇、壓龍馬、討卦等。每逢神會,各村男女老少爭相迎神,火炮震天,鼓樂齊鳴,祈禱來年吉慶有餘,百姓安康。

甘草店泰山廟會 每年兩次,春杜為農歷三月二十八日,相傳這一日是泰山爺黃飛虎的生日;秋社為農歷十一月中旬,是黃飛虎出府射獵的季節。廟會期間,請陝西或蘭州戲班唱會戲,敬神還願。有時會戲長達一月左右。

民歌

榆中民歌種類較多,有以生產勞動為內容的勞動號子、夯歌、船歌、伐木歌;有喜慶宴會的祝酒歌、猜拳歌;有表達哀思、勸善的祈禱歌;有描敘悲歡離合的敘事歌;有寄寓對太平生活嚮往的太平歌;有表達男女情感的愛情歌等等。 (摘自《榆中縣志》)

彩繪雕塑

彩繪畫工有四大世家。縣城張海源,曾為興隆山太白泉、天王殿、百子宮、北關金龍廟娘娘殿塑神像與泥娃娃,形象生動,裱制的獅子頭遍及各地社火隊。甘草店施澤衡,師承四川胡氏,善雕塑、壁畫、紙工,曾為乾草店甘白衣寺、四龍廟繪制《火燒憲書》,神形兼備寫意花卉、山水、工筆人物也為好家所愛,子侄熟人均為畫匠。金崖魏畫世,以彩繪和壁畫見長,在金崖及北山地區畫、繪棺材。北關梁瘸爺,微雕祖先堂斗拱重檐、層門花窗,清末興隆山廟宇木建精雕多出其手,所修金龍廟山門三遷而不能拆卸。

蘭州的飲食

蘭州人大多喜歡吃羊肉,而且喜歡本地的羊肉,在外人眼裡很有名的青海羊肉和新疆羊肉,他們基本上不吃。距蘭州不遠的靖遠,可以說是蘭州肉羊的供應基地。那個地方和蘭州一樣位於水草豐美的黃河之濱,古代曾是羌、戎等少數民族的游牧地,現存新石器時代的吳家川岩畫中就有大角羊和無角羊的形象。因為縣城附近的山裡生長著柴胡、車前子、益母草、薄荷、甘草等多種中葯材,山泉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放牧在那裡的灘羊食葯草飲泉水,因此肉質含有很高的葯用滋補價值,而且沒有腥膻味,深受蘭州人的歡迎。蘭州羊肉的吃法,如黃燜、清湯、爆炒、手抓、燒烤等,有人說是當地回族群眾發明的,也有人說是古時曾經在這里作戰或者駐守的軍人發明的。事實上,這今天的人們來說似乎已經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了。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人們殺羊而後食之,既能填補物質的匱乏,又可調整身體的營養結構,甚至會避免因為食物不足而保全生命。黃燜、清湯、爆炒除了這些,蘭州還還喜愛吃羊雜,如果你在攤邊坐下來,他蒙著黑色蓋頭的妻子會拿起一個小碗,從熱氣騰騰的鍋里舀起一些色澤不一奇形怪狀的東西(羊雜碎或叫羊下水或叫羊內臟),配上清清的原湯,撒點蒜苗,放點辣椒,下面就該你發揮了--再買個蘭州大餅,一頓美味就此解決。而蘭州的羊肉泡饃更是一絕,這里的羊肉泡饃與西安羊肉泡饃是大不相同的。

首先是饃,西安是死面(沒有發酵的面)餅,而蘭州的是當地一種發面餅,它採用一種特殊的發酵工藝,保持了麵粉的原始香味,任何佐料不放時都很可口,放進姜黃(一種食用色素)和苦豆(一種有淡淡苦味的香草晾乾磨碎使用)就更不得了,而且做法也不一樣,西安泡饃需自己掰碎(現在有了掰饃機〕然後回鍋做好,蘭州泡饃只管做好湯給你放好肉,然後塞給你一個大餅,然後你就自便了,你可以盤起腿,或一鼓腦將餅放進湯里,或一口湯一口餅。有人說,西安泡饃和蘭州泡饃無孰優孰劣,前者屬於細膩型,後者則屬於粗獷型。

牛肉麵:牛大碗,大碗牛,紅綠黃白顏色秀,寬薄細厚品種多,酸辣鮮香真可口。"年關之時,蘭州人在大碗大碗喝酒、大塊大塊地吃肉之餘,並沒有忘記本土的小吃,吃完了肉喝足了酒蘭州人一定要吃上一碗地道的牛肉麵

年關之時,蘭州人在大碗大碗喝酒、大塊大塊地吃肉之餘,並沒有忘記本土的小吃,吃完了肉喝足了酒蘭州人一定要吃上一碗地道的牛肉麵。記者曾到過全國不少城市,也償過那裡各種種樣的小吃,但沒有發現一樣小吃像蘭州牛肉麵這樣有名而且便宜的。而不管是蘭州人還是吃過蘭州牛肉麵的處地人,都這樣評價蘭州牛肉麵:"牛大碗,大碗牛,紅綠黃白顏色秀,寬薄細厚品種多,酸辣鮮香真可口。"一個只有兩元錢的小吃能有如此大的名氣,真可謂小吃帝國里的平民皇帝了,難怪人們對面他如此喜歡!

據說蘭州的拉麵師每拉一碗牛肉麵都有相當的長度,如果要人按這個長度去走得要幾分鍾,於是就有了這樣的一幅漫畫:牛肉麵從天飛流直下,中間端著碗的少女張大了嘴,然後面從其口中延伸至秀發,直至垂地。整個畫面畫家把牛肉麵與少女的秀發巧妙地結合起來,並運用了大膽的誇張和奇特的聯想來表現蘭州的名小吃牛肉拉麵。

2、灰豆和甜醅

兩者均屬於甜食。灰豆是由豌豆和大棗文火慢煮出來的。這種棕褐色食品口感極好,因為豌豆燉得很軟,由於原料的關系,灰豆是營養豐富的小吃,特別適合於冬天食用。甜醅的製作原理和醪糟(南方叫酒釀)相似,但原料卻是小麥。用酒麴將蒸過的小麥發酵後,配以涼開水,就有了可口的甜醅,它保持了小麥的原樣,卻是既酸又甜,難以言表的美味。不過別吃太多,因為它含有酒精。它很適合於夏天食用,但蘭州人冬天也吃。二者每碗價格都在1元以內。

蘭州的民族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個多民族的聚居區,全省總人口為2237.11萬人,其中,漢族人口2051.5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91.7%,少數民族人口185.6萬人,佔8.3%,在少數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東鄉、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薩克、滿等10個少數民族。此外,還有30個少數民族。東鄉、裕固、保安為甘肅省特有的少數民族。

其他參考:

http://ke..com/view/5140.htm?fr=ala0_1_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89c0100100besx.html

❾ 甘肅傳統文化元素有哪些 就是例如敦煌飛天一類的

甘肅當然是敦煌來石窟

你說的飛天只是石自窟壁畫中的比較有名的元素而已,有很多「倒彈琵琶」雕塑
勛(樂器) ,那邊的樂器跟漢族的有些類似,但是操作又差別甚遠。
月牙泉
因為甘肅屬於古時指的西域,所以那裡也有很多傳說故事。也是絲綢之路上。
留下很多唐朝的建築。跟當地的建築有很大區別。
西域建築多為土呸結構,而唐朝的建築就是木質結構。
還有那裡的樓蘭文化。至今仍能看到樓蘭遺址。雖然面目全非,但是房屋結構卻很完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