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臨清市旅遊發展

臨清市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7 17:58:36

❶ 山東省臨清市未來十年有規劃嗎

《臨清市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確定臨清市城市性質為聊城市域副中心專城市,以運河文化為特點的屬歷史文化名城。
該規劃強化臨清市區的中心地位,將城鎮規模結構分為三級:一級為臨清市區,二級為康莊、煙店2個中心鎮,三級為其他一般建制鎮。形成「一主、兩副、兩軸」的市域城鎮空間結構。總體用地布局結構規劃形成「一楔、雙心、六片」的空間布局結構。「一楔」:城區中南部沿三乾渠和京九鐵路之間形成的城市生態綠楔;「雙心」:一是城市商業中心區,位於永青路以西、小運河以東、先鋒路以南;二是城市行政文化中心區,以文化路和永青路為中心,在永青路以東、曙光路以西地區形成帶狀城市行政區及文化設施帶。「六片」:城區六大功能片區,分別是老城區、西北居住片區、西南居住片區、東南居住片區、北部工業區、東北片工業區

❷ 家鄉的變化作文 要求(寫臨清的變化)事成重賞

我的家鄉在臨清,她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如果你是在幾年前曾經來過,而現在再次踏上這片土地,你會發現,她又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更加美麗,更加生機勃勃了。
前幾年,臨清還有不少泥濘的小路,每每遇到下雨天,總是坑坑窪窪,積了一窩又一窩的泥水,很不好走。每當我走在路上,旁邊有汽車經過時,總難免被飛濺的泥水弄臟衣服,一不小心,還會踩入泥水窩里。聽奶奶說,以前她們上班時,要經過一條長長的泥路,經常有積水,媽媽騎著自行車,沒到工作單位就很累了。而現在,那些又小又窄又泥濘的路已不見了蹤影,一條條水泥路筆直而開闊,碰到下雨天再也不用發愁了,路面很平滑,騎自行車再也不費勁了。 前幾年,我和我的很多同學一樣,住的是一間間小房子,房子最高也只有3、4層。房子的質量也不是很好,樓上樓下不時地會因為地板積水而出現滲漏,把屋子弄得臟兮兮的……但現在,嶄新的大樓像雨後春筍那樣,一棟棟建起,像巨人一樣站在市區里,不但質量好,而且還很美觀。
聽爺爺說,他五十年代末來臨清工作時,面積還很小,街道很少也很狹窄,沒有什麼大的商場。而現在,臨清市區的面積已擴大了幾十倍,街道也由原來的幾條變成了幾百條,街邊商鋪林立,大商場一家連著一家,裡面的商品琳琅滿目,十分豐富,我想買什麼都可以買到,真是太方便了。街道還很乾凈整潔,隨意亂丟垃圾的現象沒有了,環衛工人在辛勤地做著保潔的工作……這不僅說明人們的環保意識提高了,更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臨清在變化,人們也在變化。
前幾年,大街上有很多自行車和摩托車,小轎車比較少。冬天外出,騎著摩托車很冷,很不方便。而近幾年,街上的小轎車多起來了,去哪裡都可以乘坐計程車,私人小轎車也多了,出行更方便了,每到假期還可以到更遠的地方旅遊。
前幾年,臨清幾乎沒有什麼景點,有外地的朋友來都沒有地方可以遊玩。但這幾年臨清加快發展,旅遊景點多起來了這些景點又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我的家鄉在無時無刻地變化著,說也說不完…… 總之,我的家鄉是我永遠的的家鄉!
i love my family ----臨清

要作為最佳答案喲 thank you vevry much!!

❸ 在山東臨清的發展歷程中,運河扮演著什麼角色

萬里長城是撇,京杭大運河是捺,一撇一捺在中華大地上寫下一
個大大的「人」字。在「人」字的右下角,大運河自魯西北流入山東,
畫出一個長長的牛梭子彎兒,貫穿我省近20個區縣。大運河對魯西長
時間的滋養與孕育,正通過一個又一個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不斷
得到體現。
行走大運河,重溫魯西文明,我們選擇了大運河畔曾經的咽喉重
鎮臨清,作為我們觸摸運河文化、對話魯西文明的載體。

站在臨清市的標志性建築鰲頭磯上,向北,是已經廢棄的元代運
河;向南,是明代運河,昔日鼎盛繁華的鰲頭磯段古運河就在我的腳
下。那是一段盛壓群埠的文明,明成化年間大學士李東陽《鰲頭磯》
詩說:十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
鑼處處聞。就是寫臨清當時的繁榮。
在這期采訪之前,有人問我采訪的主題,我說,去探訪明、清時
期山東最「大」的城市。問:是濟南還是青島?我答:臨清——魯西
北的臨清。對方一臉驚異:這,怎麼可能?
運河讓臨清成為可能。從當初偏僻的一片鄉村之地,到明、清時
的矚目之壤,大運河為山東「漂來」一座最「大」的城市:明朝萬曆
年間,臨清徵收的稅收是全國的四分之一,是除臨清以外山東其他地
方稅收總數的10倍。
2004年8月末,記者自臨清走上運河大堤的時候,運河斷航已經
近40年了。但臨清人依然記得,當年為他們帶來繁榮城鎮的河流。
「漂一代」:運河造就的明、清鼎盛
現在「京漂」、「北漂」是比較時髦的詞語,是指眾多的外地人
在北京謀發展。其實臨清在明、清時候就已經住滿了天南海北的「漂
一代」,順著大運河,他們把臨清帶成了一個商業大都會。「臨清是
一座漂來的城市。」臨清市博物館副研究員馬魯奎說。
一個「漂」字,形象地說明了運河對臨清發展的重要性,在臨清
還有一句婦孺皆知的俗語叫「先有臨清倉,後有臨清城」,扼要地概
括了臨清興建倉廒儲糧的歷史。根據史料記載,元、明以後,中國政
治中心開始北移,臨清在南北運輸中的作用日趨重要,明宣德年間(
1426—1435年),臨清倉容糧儲備達300萬石,成為全國儲糧倉之冠,
當時有3000兵戍守糧倉,中央政府直接令戶部主事督理倉務。
漕運咽喉的重要位置,使臨清由一個偏僻的鄉村之地,逐漸成為
成千上萬漕船都要經過的「天下第一碼頭」。根據《明史》的記載,
明永樂年間,設漕軍12萬,漕船11000多隻,開始每年運糧200萬石,
後來逐漸增加到四五百萬石。臨清市博物館副研究員馬魯奎認為,實
際上漕運的繁忙景象比我們想像得更可觀,因為江南糧食要到農歷八
九月份秋收之後才能啟運,而運河漕運在農歷十月冰凍之前完成,所
以一萬多艘漕船要在一兩個月的時間里經臨清中轉到京城。萬艘漕船
過臨清,絡繹不絕的外地人「漂」在臨清,這對一個城市的迅速膨脹
是有很強烈的推動作用的。
博弈玉帶城:「計劃」終於敗給「市場」
馬魯奎認為,臨清「因河而生」不僅僅是在其發展初期,在其發
展過程中,運河也是臨清發展的主要推動者,其中臨清「磚城」和「
土城」的博弈,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明正統14年,兵部尚書於謙建議在臨清築城,當時臨清縣已經升
格為直隸州,本來運河環繞的中州地帶應該是築城的理想之地,但當
時為了護倉,選擇了衛河以東離河較遠的糧倉處,稱為磚城。因為磚
城離運河碼頭較遠,且城的面積較小,發展工商業不便,商賈旅舍仍
然往磚城外的中州地帶發展。嘉靖二十一年,山東巡撫曾銑順應這種
發展趨勢,重新修建土城,將運河碼頭附近的中州地帶和磚城包括進
去,稱為玉帶城。這樣,玉帶城既是州治和倉儲重地,又是工商業和
交通運輸業的中心,成為周長超過30華里、規模不亞於天津的大城市
了。
馬魯奎將臨清城這種因運河而變遷的現象,形象地比喻為「計劃」
經濟和「市場」經濟的博弈,「不顧運河對城市的作用,非要遠離運
河建城,最後還是要跟著市場、跟著運河走。」
臨清鈔關:曾是明王朝的命根子
在我讀到講古運河文化史的書籍中,公認「運河文化」的特徵是
其濃郁的商業氣息。頻繁密集的商貿活動是明、清之際運河一帶的普
遍現象,而臨清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之一。臨清市博物館館長魏輝扳
著手指給記者算:「根據《臨清州志》,明萬曆二十八年,臨清居民
為66745人。而且根據記載,四方商賈人數是居民數的10倍,以此計
算,臨清當時的總人口約有70萬,這可都是『城區人口',是現在臨
清城區人口的一倍。」
在臨清城區走上幾趟,仍然可以發現一些以傳統工商業命名的街
巷,比如馬市街、鍋市街、箍桶巷、碾子巷、竹竿巷、糶米巷等。臨
清市博物館館長魏輝說,竹竿巷等在南方才能夠有的街名出現在臨清,
是當時臨清與南方經貿交流廣泛的一個證明。明朝初期,臨清由一個
漕運碼頭發展成為一個商業都會,「北起塔灣,南至頭閘,綿亘數十
里,市肆櫛比」。
其實,要想考察臨清工商業當時到底有多發達,臨清鈔關是最有
力的證據。臨清鈔關是明、清時期朝廷派駐臨清督理漕運關稅的直屬
官衙,在這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我見到了明、清時期遺留下
來的兩個穿廳,雕欄畫柱,仍能透出當年全國最大鈔關的氣派。臨清
鈔關始設於明宣德四年,後有戶部主事等文武重臣親臨管理,明王朝
對臨清鈔關的重視可見一斑。作為全國八大鈔關之首,萬曆年間臨清
鈔關徵收船料商稅為八萬三千餘兩,比京師崇文門稅收數量還要高,
位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占當時全國稅收總量的四分之一。而山東一
省萬曆六年稅收為八千八百餘兩,占臨清鈔關所收的十分之一稍強,
足見臨清鈔關的突出。
山東快書:蘸著運河水的說唱
臨清有「江北九大商埠之一」和「天下第一碼頭」之稱,決定了
它不僅是商賈輻輳的商業都會,也是文化繁盛的最佳場所,各地的融
合為臨清提供了寬松的人文趨向,也為各種藝術門類的交流薈萃提供
了豐厚的人文環境,而這種文化的開放兼容,也促進了其他文化的產
生。山東快書就是借鑒犁鏵大鼓的「竄鋼腔」在臨清形成的說唱藝術,
正如表演藝術家、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劉司昌所言:「臨清是個大碼頭,
山東快書佔了這個地利。一條古運河養育了不止一個曲種,可以互為
佐證,這是曲藝史上頗為有趣的現象。」
山東快書以前也被稱為「說武老二」,其起源目前有多種說法,
其中的「傅漢章說」影響較大,是山東藝術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張軍上
世紀80年代經長期調查所提出的。他在《山東快書的創作與演唱》一
書中說:「……據山東快書老藝人周侗賓、傅永昌等談,清朝道光六
年,有落第舉子36人(有的說十餘人),歸途雨阻臨清,為發泄胸中
憤懣不平,以民間廣為流傳的梁山好漢武松故事為依據,編成了《武
松傳》說唱。作者之一李長青(山東茌平南崗子王莊人)將該書帶回,
後與其表侄傅漢章去山西,困阻邯鄲,無奈拿出《武松傳》五回,交
傅漢章在關帝廟前,以竹板擊節念唱,得錢還鄉。李長青於是發現傅
漢章很有演唱才能,便將全書傳給了他。傅得《武松傳》,潛心研究,
加以充實發展,乃於道光十九年,曲阜林門會(孔林前春秋廟會)正
式撂地演出,受到當地群眾熱烈歡迎。」
臨清夢:為有運河「活水」來
在臨清的幾天,我分明能夠感受到臨清人對「南水北調」這個詞
語的敏感,每每提到這個詞語,你能夠發現他們眼前一亮的那種神情。
當地一位官員介紹,當地本來想在鰲頭磯右側廢棄的元運河上開發旅
游,因為沒有水,開發難度比較大,一位臨清在外地把事業做得很大
的企業家去看了一趟,沒敢接手。
實際上,臨清是運河沿岸「因河而生、因河而衰」的最典型城市,
隨著運河作用的日漸式微,臨清的作用與其鼎盛時期相比已不可同日
而語。馬魯奎說:「清朝中葉以後農民戰爭對臨清的爭奪,使工商業
遭受很大損失,但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優越的經濟地理條件的喪失。」
清朝中葉以後,由於水利失修及黃河決口淤塞運河河道,運河運輸能
力不斷下降,道光六年,清政府開始僱用商船海運漕糧,這是明代疏
通大運河以來漕運方式的重大變化,臨清被冷落了!
「商人是逐利而生的,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發展,既然運河不通
航,沒有貨物流通,不能給商人們帶來利益,原本就是來自全國各地
的商人,便紛紛撤退了。」馬魯奎說,雖然臨清河道的小火輪還堅持
到解放後的1965年,但此時的臨清,已經不是那個被稱為「軍事重地、
漕運咽喉、商業都會」的臨清了。「現在不知道南水北調對臨清這段
運河的影響有多大,只要能夠恢復通航,運河的面貌將發生根本性的
改變。」說這些話的時候,馬魯奎有些動情,眼中充滿對長江之水的
期盼。

❹ 寫臨清景點作文

蒼鷹因為有了無邊無際的天穹,才得以自由翱翔,那麼天穹便成了蒼鷹的家鄉;魚兒因為有了緩緩流淌的小溪,才得以歡快嬉戲,那麼小溪便成了魚兒的家鄉;星星因為有了黯然幽深的夜空,才得以閃亮現身,那麼夜空便成了星星的家鄉;我因為有了風景秀麗的臨清,才得以快樂成長,所以大臨清便是我最愛的家鄉!
臨清美,美臨清!
臨清美,美在歷史。臨清始於後趙,取臨近清河之意,可謂歷史悠久。現臨清市屬省直轄市現暫歸聊城代管,居魯西,臨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在此穿過。
臨清美,美在名勝。臨清運河文化底蘊豐厚,境內擁有原貌保留最好的元代古運河,現存的文物古跡很多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先說說臨清運河鈔關吧,它位於大運河西岸,始建於明宣德四年,為當時運河上八大鈔關之首,延存至今已有570餘年的歷史。現存有鈔關儀門,南、北穿廳,公堂、巡攔房、船料房、官屬合房等80餘間古建築,院內存有明代和清代碑刻。在運河槽運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遺存,並且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鈔關舊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再說說五樣松,它為明永樂年間所植的古樹松柏,因為葉狀有竹篾、米粒、喇叭、針、剌5樣,故俗稱「五樣松」。這棵樹高16米,樹圍2米,樹干中腰凸結疊出,樹冠綠蔭如傘,枝曲彎蜿伸,似虯龍騰旋。每年春天來臨,它的枝條吐出青翠,葉子搖擺婆娑,姿態萬千,吸引了無數遊客來此欣賞。臨清縣志中載有邑人張樹梅以「東郊孤松」賦詩:「中有長松高百尺,枝柯蜿蜒如龍蛇。菀枯不與凡卉並,郁然直上色參天。」由此可見五樣松的驚奇。還有清真寺、舍利塔、鰲頭磯……所以說臨清美在名勝!
我愛我的家鄉——臨清,如今她以建設「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為目標飛速發展著,雖然我沒有經歷過家鄉的一切滄桑變化,但我看到那坑坑窪窪的泥路成了寬闊平坦的柏油路,破舊的小平房成了小樓房……不管它將怎樣變化,我都愛它,因為那是我的家鄉,因為我始終相信臨清美,美臨清。

❺ 臨清市和莘縣哪個經濟發展好

絕對是臨清,建設的比較好,莘縣很不好。

❻ 太平洋建設集團牽手臨清市攜手打造新型城市,是真的嗎

是真的,3月30日太平洋建設集團嚴昊與臨清市委書記何憲卓在南京出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時表示,雙方將攜手推進臨清發展。

❼ 現在一日游,臨清周邊有什麼景點

臨清的名勝古跡如下:
1.清真寺
清真寺座落在衛運河東岸。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重修,為全國十大清真寺之一。建築群體總面積1.6萬平方米。坐西向東,由正門班可樓、大殿望月樓、南北講堂、藏經閣、沐浴房、後門組成,建築排列對稱和諧,美麗壯觀。前門牌樓二層三開間,歇山重檐中高旁低,造型莊重靈秀。前後門兩方匾額,「誠意正心」、「彝倫攸敘」,椽木斗拱,格靈門窗。今經修葺,煥然一新,配以新置三洞新門,白石甬道,玉石雕欄,古柏森森,環境優雅別致,賞心悅目。大殿堂正殿三間,抱廈為前,殿前丹墀一方,開闊潔凈,四周圍以玉石欄桿。殿前廡殿頂,迭梁四梁八柱,空間廣闊,透雕精細玲瓏別致,具典型明代建築風格。後殿有三券頂門相通,牆面繪制花鳥圖案式壁畫,藻井亦為阿拉伯文字相結合式圖案,彩繪工整艷麗,變化有致得體。

2.古跡鰲頭磯
鰲頭磯位於今臨清市中區汶河分汊處。明初,臨清治所由舊縣村遷至今市中區考棚街,周圍方圓數里稱為「中州」。《臨清縣志》載,在鰲背橋西南數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築觀音閣於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鰲頭磯建於明嘉靖年間。現尚存古建築一組,周圍樓閣環合。北殿3間,稱「甘堂祠」(俗稱「李公祠」);南樓3間,名「登瀛樓」(俗稱「望河樓」);西殿3間,曰「呂祖堂」;東樓3間,謂「觀音閣」。閣建於樓上,呈方形,正檐挑角,木隔落地,玲瓏別致。磯底部方台原以磚砌就,台中間東西向有門洞,洞楣上書「獨占」二字。台上閣樓歇山重檐,前出抱廈,後落一壘,主體用3、5、7梁架構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制獸形裝飾,飛檐四排。整個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得體,玲瓏纖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區典型的木結構建築群。明清兩代,運河漕運鼎盛之時,文人騷客常登臨樓閣眺望運河,見船來舟往、帆檣如林,即寄情抒懷、賦詩唱和。明代大學士李東陽曾賦七絕:「折岸驚流此地回,濤聲日夜響春雷。城中煙火千家集,江上帆檣萬斛來。」「千里人家兩岸分,層樓高棟入青雲。官船賈舶紛紛過,擊鼓鳴鑼處處聞。」繪聲繪色地勾勒出當年繁盛的運河風光。1978年,依原貌修葺一新。1984年又做進一步彩繪修繕,並將市博物館設置 於此。著名書畫家李苦禪、蔣維菘、高啟雲、黑伯龍等為其題匾作畫,使古老的鰲頭磯又添異彩。1992年,鰲頭磯被批准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舍利寶塔
舍利寶塔座落在城北郊三里許衛運河套內,重修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寶塔為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塔高60餘米,塔座用條石砌基,平面呈八角形,塔身9層,周長39米,南面壁門,門楣上鐫刻舍利寶塔,為明萬曆進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題。密檐寬1.55米,陶質斗拱,每層檐下置「阿彌陀佛」,陶磚雕,轉角下蓮花承托,裝飾精細,排列勻稱。二層以上每層八面設門,四通四假,布局巧妙,工整嚴謹。塔內每層均有石刻記載建塔宗旨,籌資等事。其第6層為各層建築精緻之最,內有匾額一方,上書「秀聚中天」。東西兩窗橫眉上書「東興岱嶽」,「西引太行」。塔內有通天塔心木柱轉角形梯道,可旋轉迂迴登臨塔頂。塔身上下收分很少,通體基本垂直。塔頂呈盔形,巍峨壯觀。登臨頂層極目遠眺,孤帆遠影,運河如帶,頓覺心曠神怡。自明朝以來許多文人墨客賦詩詠懷,「孤塔臨河岸,崢嶸插碧天,帆影望中沒,鍾聲幕後圓」等不少佳句至今被人們所吟誦。舍利寶塔被收入國家文物總局編纂的《中國名勝辭典》。

❽ 臨清市發展和改革局怎麼樣

臨清市發展和改革局,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臨清市發展和改革局更多信息和資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