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全文
『壹』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方向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了解過。中央建議、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及國務院意見是科學制定旅遊業「十二五」規劃的戰略依據。
知道吳文學嗎?他說過:旅遊業要在農民增收、發展海洋經濟、發展服務業、維護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等戰略中發揮積極作用,並明確要求「全面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旅遊資源保護和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重點旅遊區、旅遊線路建設。推動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和旅遊產品多樣化發展,全面推動生態旅遊,深度開發文化旅遊,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完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建設,提高旅遊服務質量。」
這是「十二五」期間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方向。
在科學分析形勢的基礎上,搶抓戰略機遇,轉變發展方式,以市場化為導向,提升產業發展的綜合素質,加速推進我國旅遊業在大眾旅遊新階段又好又快地發展。充分發揮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積極促進文化繁榮、人民素質提高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綜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進一步增強我國旅遊業在世界旅遊經濟體系中的競爭力和話語權。這是「十二五」旅遊業發展的戰略目標。
本人還是建議您參考下旅遊局就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答記者問,裡面闡述了很多問題及戰略目標導向。
『貳』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是什麼時候正式發布的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於2011年6月正式發布。
2011年8月正式印刷發版,刊號為ISBN 978-7-5032-4195-6,售價68元。
『叄』 政府,國家分別對鄉村旅遊扶持政策的支持有哪些
根據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大力發展國內旅遊,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科學利用資源,堅持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並重,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觀光旅遊質量,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遊和生態、文化、紅色、鄉村、森林、濕地、草原、海洋等專項旅遊,提升旅遊業發展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設一批國家級旅遊目的地和精品旅遊線路,推進全國特色名鎮(村)建設,規范發展主題公園。加快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鼓勵旅遊公共服務主體多元化。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大型旅遊企業集團,支持民營和中小旅遊企業發展。加快中西部地區和民族地區旅遊業發展。實施人才興旅工程,推進實施國民旅遊休閑綱要。加快旅遊立法和標准化體系建設,加強旅遊誠信體系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十二五」時期,旅遊業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初步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1.鄉村旅遊發展。
推進實施《全國鄉村旅遊業發展綱要》,建設一批鄉村旅遊及休閑農業示範村和示範縣,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扶持。
2.旅遊精品建設。
推進實施《「十二五」全國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升打造一批國家級城市旅遊目的地、國家級精品景區,推出一批文化旅遊演藝精品和精品旅遊線路及文物、森林、海洋、溫泉、草原、工業、科技、會展、修學等專項精品旅遊景區。
3.紅色旅遊發展。
推進實施《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繼續加大紅色旅遊基礎設施投入,深化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精品線路、重點旅遊區建設,加強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產品的結合,完善配套服務,提高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精品線路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肆』 找近幾年影響中國旅遊收入因素的數據
旅遊業是對安全因素極其敏感的產業,尤其在發生美國「9·11」和印尼巴厘島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後,安全問題成為制約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
1、有利因素 (1)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收入分配格局逐步向居民傾斜以及由此帶動的旅遊消費升級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契機。 《中共中央關於制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11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將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提高到3,500元/月,隨著這些政策、法規的落實,我國居民的可支收入將穩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將是我國「十二五」期間的重要發展任務,政府支出中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比重將進一步增加,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將進一步擴大,這也將有利於居民消費預期的形成,促進旅遊消費需求的增長。我國人口基數大,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旅遊消費傾向增加,再加上不同收入層次的居民旅遊消費的升級,我國旅遊業將迎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契機。 (2)基礎設施的改善使得旅遊活動愈加便捷和舒適,交通等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為旅遊業提供更加穩固的發展基礎。 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基礎設施尤其是公共設施不斷改善,旅遊目的地的易達性不斷提高,旅遊活動更加便捷。鐵路方面,根據《中國鐵路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建立省會城市與大中城市間的快速客運通道以及四個城際快速客運系統,形成「四縱四橫」的高速鐵路基本框架,高鐵覆蓋全國90%以上人口;航空方面,根據《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至2020年全國民用機場總數將達244個,航線也會大大增加;公路方面,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我國高速公路網採用放射線與縱橫網格相結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橫貫東西、縱貫南北的大通道,總規模達到8.5萬公里,全部建成後將連接全國所有的省會級城市、城鎮人口超過50萬的大城市以及城鎮人口超過20萬的中等城市,覆蓋全國10多億人口;實現東部地區平均30分鍾上高速,中部地區平均1小時上高速,西部地區平均2小時上高速,從而大大提高全社會的機動性,為人們旅遊、休閑提供快速通道。 「十二五」期間,高速交通體系的初步建成大大拓展了遊客出行距離和產業發展空間,加上水上交通、城市內部交通的發展,以及酒店數量的增加與服務的改善,使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配套支撐體系不斷完善,各種發展大眾旅遊的條件正在成熟,發展基礎逐步穩固。 (3)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為我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旅遊業是對安全因素極其敏感的產業,尤其在發生美國「9·11」和印尼巴厘島等一系列恐怖事件後,安全問題成為制約國際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與不少國家和地區政局動盪、社會動亂、恐怖主義活動頻發不同,我國政治穩定、社會安定,為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4)國家政策支持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重要機遇。 《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以及各省市區根據該意見精神出台的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性文件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從宏觀上說,「十二五」時期我國將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和「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將積極發展旅遊業作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將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收入分配調整。這一系列政策將推動我國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5)以信息化為代表的科技進步以及現代商業模式的創新,將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隨著信息技術和知識經濟的發展,用現代化的新技術、新裝備改造和提升旅遊業,正在成為新時期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在這一進程中,科學技術不僅創造出大量新的旅遊業態和新的旅遊需求,引導新的旅遊消費,還將極大地推動服務方式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今後一段時期,信息技術將會更加廣泛地運用到旅遊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正在推行的「三網融合」,將促進不同網路之間的信息兼容,實現網路資源的共享,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的旅遊消費方式、旅遊經營方式和旅遊管理方式,將推動旅遊業向現代服務業的運行模式發展,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
『伍』 中國旅遊業「十二五」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陸』 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有哪些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及問題、新形勢下中國旅遊 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形勢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對策.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對策:一、各級政府應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於新形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發 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二、旅遊產業要摒棄固有的個別利益觀念,放棄惡性競爭,高瞻遠矚,做大做強,以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三、從中國旅遊業的弱項入手,積 極開展旅遊商品的開發與研製,加大旅遊購物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以適應旅遊者對旅遊商品需求差別化的新形勢.四、樹立中國良好的旅遊形象,加大 旅遊促銷比例,擴大國際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