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旅遊資源發展現狀
Ⅰ 浙江省旅遊攻略
浙江有幾個點是必須要去的··
首推的是杭州: 西湖、西溪濕地、靈隱寺、錢塘江六和塔,還有其它的一些小景點:什麼吳山廣場、玉皇山、虎跑、宋城那些只是按照自己的興趣!
其次:烏鎮(可替換的是西塘、南潯)這些都是古鎮,烏鎮名氣大、西塘、南潯更淳樸原生態一些。
後面:1、普陀山:佛家聖地,個人更具自己的興趣愛好
2、金華雙龍洞:這個我還真沒去過!
3、天台:國清寺(這個也是一個佛家聖地、信奉佛法的一定要去參拜下)、赤霞山!
4、嘉興:南湖,還有他們的步行街也很有特色!
5、溫州的雁盪山!
如果每個點都要去的話··還真是半個月也玩不了···
Ⅱ 誰能告訴我浙江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物產、經濟發展狀況、文物古跡、旅遊資源等
浙江省位於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屬華東范圍,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與內江西、安徽容相連,北與上海、江蘇接壤;
地形多山地丘陵,北部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址較為平坦,浙南多山,地形起伏崎嶇;
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濕潤;
境內最大河流錢塘江,每年八月十八有錢塘江大潮;
物產豐富,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一年兩到三熟,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茶葉等;
經濟比較發達,位於我國長三角經濟區,鄉鎮企業發達,如溫州模式,一些生活工藝品的加工,形成規模效應,有很多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有西湖、千島湖、富春江-新安江、大奇山、雁盪山、莫干山、普陀山、天台山、楠溪江、嵊泗列島、雙龍洞、仙都、雪竇山、浣江-五泄、江郎山、仙居等14個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東錢湖、大佛寺、方岩、爛柯山等42個省級風景名勝區;有杭州、寧波、紹興、衢州、臨海、金華6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2座;
Ⅲ 我國及浙江省海島旅遊的發展現狀
我國海島數量眾多。據統計,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島嶼有6,961個(海南島、港澳台除外),433個島嶼有常住人口,人口452萬,大部分海島居民以海洋捕撈和海洋養殖為業。近年來,隨著海洋漁業資源的急劇衰退以及中日、中韓、中越雙邊漁業協定的簽署和生效,我國海洋漁業捕撈空間大幅縮減,大量漁民面臨轉產轉業,漁民增收出現困難,海洋漁業和漁村經濟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處於交通不便的海島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和漁民轉產轉業的壓力更大,社會矛盾更加突出。
旅遊業在發展地方經濟、改善經濟結構、促進就業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海洋旅遊已經成為海洋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旅遊發展的重點。我國不少島嶼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地理位置優越,海島旅遊開發潛力巨大。目前,一些海島先後開發了休閑漁業、海洋文化和海洋休閑度假等為主題的旅遊產品,部分海島(如浙江的嵊泗列島、桃花島,廣東的伶仃島以及山東的長島等)成了著名的海島旅遊勝地。
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海島地區漁農民思想觀念的提升,促進了漁農民的增收,改變了漁農村的村容村貌。但從我國海島旅遊開發的現狀來看,一些海島的旅遊開發效果並不理想。相反,部分海島地區的無序開發對海島和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給海島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如何探討科學、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海島旅遊開發模式,完善和提高海島旅遊的檔次,使海島旅遊發展真正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與社會主義新型漁農村建設相結合,已成為海島旅遊開發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海島旅遊開發應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主要內容。
旅遊業所涉及行業的廣泛性、海洋與海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以及當前旅遊業膨脹所造成的環境危機等,都要求海島旅遊開發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同時,國內外海島旅遊開發的成功經驗也表明,海島地區環境優美、生態保護良好是吸引旅遊者的一個重要因素。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關鍵是必須嚴格堅持開發和保護相結合的方針,認真處理好旅遊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強調景區與海島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海島旅遊開發要堅持應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的方針,條件較好的島嶼先開發,條件不成熟的島嶼要採取切實措施保護好,處理好當前開發與子孫後代永續利用的問題。其次是必須嚴格依照《海洋環境保護法》、《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規加強對海洋和海島的綜合管理,採取嚴厲的經濟、法律、行政等手段來規范各種危及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另外,要通過優化生產結構、選擇與可持續發展原則相適應的旅遊活動來強化海島的生態環境保護。二、海島旅遊開發應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海島漁農村社區是開展海島旅遊的細胞,是海島旅遊業發展的有效載體。
一個和諧海島旅遊社區應包括社區居民全面參與、旅遊管理規范、各主體之間利益分配和諧、人與自然和諧、居民與遊客關系和諧等方面。要促使旅遊業的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相結合,首先,要拉長和延伸旅遊產業鏈,將旅遊業發展與海島基礎設施建設、水產養殖加工、休閑娛樂、餐飲以及漁民轉產轉業、醫療、托老保險等結合起來,使旅遊業向規模化、效益化發展。其次,要創新經營機制,在旅遊經營上打破單一生產的模式,採用漁村經濟聚合型、企業拉動型(如公司+漁農戶、企業+社區+漁農戶等形式)、海洋生態經濟型、股份合作制等結構形式來發展旅遊業。另外,當地政府要通過稅收、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和扶持,重點培養一批龍頭企業,發展一批上規模、上檔次、效益好的海島旅遊項目,以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以實現海島旅遊產業化、集約化和效益化的目標。我國第一大群島―――舟山群島共有大小島嶼1,390個,人口近100萬。浙江省舟山市作為全國唯一以群島組建的地級市,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關於「統籌城鄉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決策,近年來依託境內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普陀山的佛教文化的品牌效應,陸續開發了朱家尖島、桃花島、嵊泗列島等海島旅遊景區,推出了一批旅遊項目,並結合旅遊業的發展,正在致力於全國首創的漁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已初步建立海島漁農村新型社區182個,在旅遊發展與和諧海島社區建設方面,探索出了一條成功的路子。
Ⅳ 根據浙江省的旅遊資源,試設計一條生態旅遊路線
杭州
杭州市清河坊歷史街區
淳安千島湖風景區
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
杭州雙溪漂流景區
西湖風景名勝區
杭州宋城景區
杭州東方文化園
杭州雷峰塔景區
金華
義烏國際商貿城購物旅遊景區
東陽橫店影視城
浦江仙華山景區
金華雙龍風景旅遊區
蘭溪諸葛八卦村景區
寧波
寧波滕頭生態旅遊區
寧波天一閣博物館
奉化溪口雪竇山風景區
寧波保國寺古建築博物館
寧波雅戈爾動物園
餘姚丹山赤水景區
寧波松蘭山海濱旅遊度假區
溫州
永嘉楠溪江風景名勝區
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溫州江心嶼景區
洞頭風景名勝區
蒼南縣漁寮風景區(漁寮沙灘)
湖州
德清下渚湖濕地風景區
安吉中南百草園景區
安吉竹子博覽園
湖州南潯古鎮
嘉興
海鹽縣南北湖風景區
桐鄉烏鎮景區
嘉善古鎮西塘景區
南湖風景名勝區
海寧鹽官景區
紹興
諸暨浣江·五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紹興柯岩景區
新昌大佛寺風景名勝區
紹興市魯迅故里
紹興蘭亭景區
衢州
龍游石窟景區
江山江郎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舟山
普陀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桃花島風景名勝區
嵊泗列島國家級列島風景名勝區
台州
天台山風景旅遊區
溫嶺長嶼洞天風景區
仙居神仙居景區
麗水
縉雲仙都風景名勝區
麗水龍泉山旅遊度假區
麗水神龍谷旅遊度假區
第一天 杭州
游覽西湖,把西湖的老十景逛完幾乎就要一天的時間。重點就是岳王廟、雷鋒塔、蘇堤、孤山的西冷印社(這里可以看到西湖全景)。你可以坐遊船代步,但假如你會騎自行車我建議你租自行車,在風景畫中騎車的感覺太美妙了。
第二天 杭州—烏鎮—杭州
乘長途車去江南五大名鎮之一的烏鎮游覽。
第三天 杭州
游覽杭州山上的景點,靈隱寺一定要早早去拜拜,再去龍井走九溪十八澗,出來時記得登六和塔遠眺錢塘江大橋。晚上去城隍廟、河坊街吃小吃。
第四天 杭州—紹興—杭州
去紹興買旅遊通票,游覽魯迅故居、蘭亭。
第五天 杭州
去武林廣場購物,買紀念品,收拾東西。或者去宋城玩一天。
住的地方你可以住國際青年旅舍(就像宿舍一樣,上下鋪,¥50/人/天)或者錦江之星、如家,或者打0571114按你的需求訂房間。你第一次在浙江杭州當然是最重要的城市,假如是以後再來就可以去寧波、新昌、舟山等地了,關鍵你是剛開春來,這些地方還偏冷!沒暖氣又潮!
吃飯就去河坊街,什麼樣的小吃都有,晚上可以在西湖邊的南山路泡吧。爽就一個字啊。我來過杭州三次了!其實有機會你也可以去蘇州玩玩也很好,和杭州不一樣的好。我是年年都要來江南一次。我喜歡黃島的金沙灘!
賞分給我吧!o(∩_∩)o...還有問題給我留言,幫你解決。
Ⅳ 旅遊資源「浙江模式」的實質是什麼
「浙江模式」具有如下的特點:
1、政府對私營經濟的支持。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對個體私營企業進行了多方位的支持。到2001年,浙江省非國有經濟的比重已經達到了90%,在全國排在第一位。浙江地方政府對於私營經濟的發展在最初階段給予了「默許性」支持,其對私營經濟發展的保護隨處可見,如正式的減免稅和非正式的減免稅(包括對「偷漏稅」的默許),甚至對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一些不規范行為也採取了默認的態度。當然,出於維護地方自身經濟利益的目的,浙江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的區域經濟特點,對處於自發性萌芽狀態的私營經濟採取了因勢利導的低姿態保護性策略(1),正是這種保護性策略使得改革開放初期的浙江私營經濟能夠先於其他地區一步得以成長和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深化、市場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國家政策的轉變,要求政府轉變職能,而政府職能轉變的滯後將會加大社會交易成本,障礙市場化進程。在這一點上,浙江地方政府顯然做得比較好,不再對經濟進行直接干預,而是轉向了對經濟宏觀環境的營造,使得浙江的經濟基礎、所有制結構等有了根本性變化。
2、非公有制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產權關系十分清晰。「浙江模式」的一個鮮明的特點是,眾多的中小私營企業在浙江的經濟發展當中占據主體地位,並且具有清晰的產權(2)。統計資料表明,浙江工業產值中「國有工業」比重為全國最低,非公有制產值佔了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90%。清晰的產權在浙江的經濟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運行的效率,其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近十年來私營中小企業的發展。2001年,浙江全省中小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4388億元;利潤685億元、稅金381億元;農村轉移勞動力的41%為中小企業所吸納,農民純收入的50%、全省財政收入的60%、農民非農收入的75%均來自中小企業,全省工業增加值的88%是中小企業創造的。
3、「浙江模式」資本結構的內源性。相對於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蘇南地區外來投資的快速增長,浙江的外來資本雖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但外來投資占浙江資本投入的比重仍然很小。與「華南模式」的外來型資本結構明顯不同,浙江從工業化起步直到最近的發展中,資本主要是通過內部(區內、省內和國內)獲得,引進的外資很少。即使在1992年之後全國各地都在大張旗鼓引進外資(包括蘇南地區)的時候,浙江的外資依存度依然很低。統計資料顯示,1995年至1998年,「華南模式」的主要縣、市實際引進外資在全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中的比重不低於47%,多數年份在55%以上;「蘇南模式」平均不低於30%;而「浙江模式」的典型代表溫州則不到3%,其中引進外資比重最高的1997年,也只有2.79%,1998年則降為1.5%。這一比重不僅低於沿海地區,也大大低於全國平均比重(而這兩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中實際利用外資比重分別為15%和13%)。由此可以看出,浙江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要素——資本,主要是從區內、國內獲得的。同樣可以推斷的是,區內、國內資本的獲得,主要是通過私營企業的跨區域商業活動而非通過銀行、資本市場等正式金融渠道,因為正式金融渠道對於中小規模的私營企業來說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3)。據估計,「九五」期間浙江民間資本投資約為4100億元,占非國有投資的70%(4)。浙江民營金融業的比重明顯地超過其他地區,1998年時城市信用社等民營金融機構已佔據了浙江全省1/4的存貸款份額(5),分別為25.2%和24.1%。如果算上無法統計的民間私人借貸資本,民間的投融資對浙江私營企業發展的實際支持作用要遠遠大於上述數字所顯示的程度。
4、豐裕的本土企業家資源(6)。浙江文化傳統和歷史傳統對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的快速發展起到了一種潛在的決定性作用。浙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歷史上浙江就是中國的富庶地區,其人文基礎十分深厚,手工業和商業活動非常發達。鴉片戰爭以後,寧波、溫州、杭州先後被開辟為商埠,又毗鄰經濟中心上海,這種氛圍的長期影響和熏陶,使浙江人富有冒險精神和商業意識。在傳統的實體資源短缺的浙江,本土企業家成為了最具比較優勢的資源之一,正是這種企業家資源成為了浙江經濟最具活力的源泉。
5、市場信息資源的獲得和利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國家對人口流動的限制日漸寬松。浙江人大量外出經商和打工,足跡遍布全國。事實證明,外出務工經商者對於浙江的經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人一方面往浙江匯回了大筆的資金;另外一方面,也帶回了足夠的市場信息。在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溫州。浙江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人口稠密,市鎮、集市、碼頭密集,便於信息的流動,這些都為浙江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6、小商品、大市場。截至2001年,浙江已有各類商品交易市場4000多個,年成交額4000多億元,成交額連續10年居全國第一;年成交額超億元的市場有近400多個,100億元以上的6個,10億元以上的78個,其中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年成交額分別是200多億和180多億元,居全國第一、二位。目前,全省4000多萬人口中,幾乎每萬人就有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遍布城鄉的集貿市場網路已在全省形成,其所擁有的全國性專業批發市場和區域性批發市場數目之多在全國都是罕見的,浙江已經成為市場大省。
7、塊狀特色經濟區域。浙江經濟塊狀結構特點十分突出,如樂清的低壓電器、永嘉的紐扣、永康的五金、桐廬的圓珠筆等。目前,浙江省擁有年產值億元以上的塊狀特色經濟區域300多個,年產值達到4500多億元。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課題組的一項調查表明,在全省88個縣市區中,有85個縣市區形成了「塊狀經濟」,年產值超過億元的區塊有519個,塊狀經濟總產值5993億元,吸納就業人員380.1萬人,約占當年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9%。
Ⅵ 浙江的旅遊業資源有哪些特徵
浙江省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城鄉居民比較富裕,旅遊產業發達。眾多的旅遊指標如國內旅遊人數、入境旅遊人數、國內旅遊收入、入境過夜遊客、旅遊外匯收入等均居全國前茅,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大省(詳見表6-2)。
表6-2浙江省旅遊業發展概況一覽表
浙江的旅遊業資源豐富、特色鮮明,可概括為古風民韻、絲茶之府、文化之邦、人間天堂和東南佛國等特徵。古風民韻:浙江各地星羅棋布的水鄉村落中,至今仍保存有許多明清時代、甚至更早期的古建築、古民居、古村鎮。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中國六大水鄉古鎮中,浙江就佔有其中的三席——西塘、南潯、烏鎮。絲茶之府:浙江全省盛產綠茶,有西湖龍井、開化龍頂等享譽海內外的知名品牌,全省的綠茶出口量佔全國綠茶出口量的二分之一。浙北杭嘉湖地區,至今一直是絲綢的主要產地,有關種桑養蠶的風俗活動豐富多彩,許多習俗仍保留至今。文化之邦:浙江悠久的歷史創造了輝煌的吳越文化。浙江大地上文物古跡比比皆是,杭州的六和塔、岳飛墓、飛來峰造像和寧波天一閣、溪口蔣氏故居等百多處文物古跡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人間天堂: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是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七大古都之一。旅行家馬可•波羅贊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華貴之城」。東南佛國:我國的佛教聖地四大名山其一為浙江的普陀山,為觀音道場。
Ⅶ 急求:浙江省旅遊資源普查報告
仙居縣內交通更加四通八達。早在1997年,仙居縣就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鄉鄉通公路的先進縣。縣內公路主線全長500公里,經歷年養護維修,隧洞降城,已成為四面坦途。
歷史
Ⅷ 試述浙江旅遊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西溪國家濕地位於杭州市區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見的城中次生濕地。這里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質朴、文化積淀深厚,曾與西湖、西泠並稱杭州「三西」。 西溪,是目前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於一體的國家濕地公園。
西溪之勝,獨在於水。水是西溪的靈魂,園內約70%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正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整個園區六條河流縱橫交匯,其間分布著眾多的港汊和魚鱗狀魚塘,形成了西溪獨特的濕地景緻。
西溪之重,重在生態。為加強生態保護,在濕地內設置了費家塘、蝦龍灘、朝天暮漾三大生態保護區和生態恢復區。入口處設濕地科普展示館,園區內有三個生物修復池和一塊濕地生態觀賞區。西溪還是鳥的天堂,園內設有多處觀鳥亭,給遊客呈現出群鳥歡飛的壯麗景觀。
西溪之美 美在生態。西溪國家濕地公園陸地綠化率在85%以上,共有植物262種,鳥類112種,各種鳥類占杭州所有鳥類總數的近50%。「千頃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黃橙紅柿紫菱角,不羨人間萬戶侯」,營造了「十里梅花,百頃蘆盪,千點白鷺,萬年翠竹」的濕地美景。
西溪人文,源遠流長。西溪自古就是隱逸之地,被文人視為人間凈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梅竹山莊、西溪草堂在歷史上都曾是眾多文人雅士開創的別業,他們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詩文辭章。帝王將相如宋高宗、康熙、乾隆等也揮灑墨寶以表達對西溪的傾慕之情。據考證西溪還是越劇北派藝人的首演地。
西溪民風,淳厚質朴。每年端午節在深潭口舉行的龍舟勝會,歷史悠久,形式獨特,被譽為「花樣龍舟」。煙水魚庄附近的「西溪人家」、「桑?蠶?絲?綢故事」、「西溪婚俗館」、「西溪釀酒坊」重現西溪原居民的農家生活勞動場景,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江南水鄉典型的民俗。
根據西溪濕地作為次生濕地、城市濕地、農耕濕地、文化濕地的獨特性,綜合保護工程確定了環境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可持續發展,以民為本等六大原則。
綜合保護工程的第一步,就是減少濕地的人口負載和污染源。專家卜昭輝認為,這是改善水質的關鍵。西溪濕地核心區塊原有517戶農居,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根據總體規劃,保留了約100幢建築,進行削層、整修後,粉牆黛瓦的樸拙民居靜靜地點綴在自然環境中,總的建築面積降至4.8萬多平方米,容積率僅0.015。其他影響景觀、建築質量差、密度較高的農居,全部拆除。拆除建築後留下的空地則恢復植被、補種植物。濕地內全部實行管網配置,污水納管排放,目前水質已經逐步改善。
綜合保護工程盡可能保存西溪原貌。像朝天暮漾、南渚湖等生態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水面,都沒有去「驚動」,延續其自身良好的生態系統。只是將部分封閉的小面積水體連通,利於物種在較大環境里自由交流,吸引水鳥棲息;將魚塘壁的坡度由陡坡改為緩坡,有利於濕生植物生長,為過往鳥類提供更豐富的食物。
西溪游步道的設計和施工也頗費心思,採用了不規則的石板或碎石鋪路,中間不打混凝土,這樣能起防滑作用、方便遊人,保護了典型地貌。清淤護岸時,用「貼」淤泥的辦法來加固塘堤,用木樁鞏固堤岸,而且特意選用可以自然的柳樹樁。
其規劃總面積10餘平方公里,其中,面積為3.46平方公里的一期工程始於2003年8月,2005年5月1日建成並對外開放;面積為4.89平方公里的二期工程已於2006年5月正式啟動,計劃2007年10完工;三期工程面積為3.15公里,2008年正式啟動。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總指揮黃春雷介紹說,首期核心景區最佳遊客容量為2000人,今後將通過門票銷售等手段控制入內人數。同時,為了讓濕地保護更加規范、有法可依,杭州市已將「西溪濕地保護管理條例」列入今年的立法調研范圍。
讓更多人走近濕地文化,在保護和恢復西溪濕地自然生態的同時,上千年來西溪濕地形成的歷史文化、人文景觀以及獨特的民俗文化,也值得保護。西溪濕地范圍內有50年以上歷史的老建築一般不拆,像秋庵、煙水漁庄等庵堂別墅之類的重點文化遺跡,在科學論證基礎上適量恢復。水鄉漁火、龍舟競渡等西溪民俗風情畫,也要重現於世。西溪濕地綜合保護工程指揮部表示,將陸續選擇部分世代居住在此的農戶,遷回西溪濕地內,並組織農民耕種、養魚,既保留了「活著」的農耕濕地文化,也可以承擔旅遊展示和服務功能。此外,河渠行舟、碧潭網魚、竹林挖筍等民俗,極富江南水鄉的田園氣息,也有望成為遊客參與度很高的旅遊特色項目。
在我國,「濕地」的基本知識、保護常識還不為人知。濕地公園除了具有生態效應外,還有它的社會效應,可以成為青少年的特殊「課堂」,公眾的「博物館」。將來要開辟專門的展廳,讓更多人走近濕地文化。
充分利用濕地景觀,打造濕地環境知識教育的大課堂,科研科普是西溪適度利用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未來的科研科普體系中,將重點突出「一館、兩中心、三區、四園、五站、六基地」,分別是濕地博物館,科研中心、科普中心,朝天暮漾觀鳥區、千金漾觀鳥區、桃花灘觀鳥區,濕地植物園、生態漁業園、西溪農事園、自然體驗園,環境監測站、氣象觀測站、候鳥環志站、水循環實驗站、野生動物救助站,物種培育基地、桃花基地、蘆葦基地、柿樹基地、竹子基地、梅花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