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節日名俗如何發展旅遊

節日名俗如何發展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06 23:57:07

⑴ 春節作為節日民俗跟旅遊的關系怎樣更進一步

現在過節大家都喜歡去外地旅遊過年,而不是像以前在家休息,就這個來說,旅遊過年可以感受不同地域的春節風俗,感受不一樣的節日氛圍,也有利於旅遊業的發展,促進消費。

⑵ 怎樣對節日民俗進行旅遊發展

文化主題:要以風趣的方向來簡述文化,不要以枯燥的介紹概括全集;要深入一些大眾感興趣的文化風俗,主要的是有趣;
飲食民俗:介紹旅遊勝地的美食,不要去無人知曉的國家或內地地區;旅客的地方比較吸引人,可以很好地吸引旅客,美食與飲食方式是飲食最重要的,例如:印度人吃飯用洗過的干凈的手抓;
游藝民俗:藝術品、文化包括深厚的工藝品等等;
其實重點在於大眾的喜好,建議弄一張調查表(網路也包括),讓不同年齡階段的人填寫,這樣對收視率很重要。

⑶ 怎樣利用中國傳統節日民俗開發旅遊項目

怎麼利用一個傳統節日的總旅遊項目?因為旅遊項目會六六終結,或者是什麼節日?十月一都可以的,因為這個節目是非常特潑水節

⑷ 以春節為例,談談怎麼開發節日民俗

春節文化變遷折射文化創新活力
中國農歷年的歲首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最隆重的傳統節日。相傳它由虞舜興起,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2007年,是春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的第一個春節。於是,今年的春節有了與以往單純的傳統節日不同的意義。春節之所以重要,不僅僅在於它是現代中國人深層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還關涉著文化傳統以及文化創新問題。傳統春節是中華民族一項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有必要將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並在文化的傳承、創新中使之得到發揚光大。
春節積淀、凝聚著中華民族千百年的傳統文化

中國的傳統節日往往沉澱、凝聚著千百年的傳統文化。而春節更是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集中地體現了農耕社會生活中人們所需求的基本祈盼,如豐收、團聚、平安、興旺、親情與和諧等。顯然,這也是現代人的共同祈盼。由於春節特殊的時間意義,它天生就帶有除舊布新的含義。從春節的眾多習俗來看,其核心意義有兩條:一是祈求吉祥、辟除災禍,這其實是中國傳統節日共生的意義,只是在春節時分顯得尤其突出;二是增進人際感情,對於家人親族而言,是團圓、和睦,重溫血緣之間的倫理關系,對於鄰里同事而言,是通過互相拜賀,消除隔閡,增進感情。由此可見,春節在傳承民族文化中起到了一種文化認同的重要作用。中國文化以倫理為基本核心,需要在各種文化事項上有所表達,不斷確認。春節正是其中一個典型的場景,在此,許多倫理關系得到了重新確認,也增加了血緣、鄰里、同事乃至家國、民族的凝聚力。
社會轉型催生節日情結異化因素

今天,人們對春節的傳承,不僅是中國過年情結的傳承,更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生活方式的傳遞。隨著中國傳統文化受到西方文化、商業文化的沖擊,以及中國社會快速轉型,中國已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社會結構的變遷,也給社會的價值體系造成了多方沖擊。從傳統農業社會多子多孫幾世同堂的大家庭「孝順」文化,到當今城市社會獨生子女為核心家庭的「自我」文化,人們的生活方式、家庭結構、消費能力和消費行為出現了巨變,不同時代人群的社會境遇、價值觀念和文化偏好,也隨著社會的轉型,正在家庭、社會、文化各領域呈現出差異與多元化趨勢,特別是代際之間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突更是催生了節日情結異化因素。
現代化的條件擴展了春節文化的傳播平台,成為推動傳統文化進步和創新的無形之手

生活方式的變化使得人們會對生活意義進行重新審視和確認。古代的春節最初被人們廣泛認同的功能,主要是驅鬼、祭祖、慶豐收,那是春天的主調。而在今天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休閑型、娛樂性消費成為人們的內在需求,這種需求必然會轉化為社會生活的時尚。傳統春節的意義雖然在目前來說還佔主要地位,但並不等於說傳統春節的習俗我們都要原封不動地繼承下來。有些已經失去群眾基礎的喜好(比如廁神的習俗)就會逐漸被淘汰;有些形式新穎符合春節意義的過節方式,就有可能被民眾接受並推廣。現代人過年,在履行團圓、拜年、走親訪友等傳統風俗之外,還出現了種種新潮的形式,使得過年有了新的創意、新的情趣。比如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電話賀年、手機短訊賀年等。網路的普及,也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流行網上過年,只要登錄互聯網,大紅燈籠、鞭炮、鮮花、新春套餐、網上賀卡等等,一幕幕喜慶的場景映入人們的眼簾;還有網友將自己過年的情景拍成視頻傳給外地的親朋,利用現代科技的發達來演繹新的拜年方式。可以說,現代化的條件擴展了春節文化的傳播平台,產生了春節文化新的表現形式。民眾對春節習俗的重視、選擇和改進,成為推動傳統文化進步和創新的無形之手。

努力打造春節文化品牌

春節習俗的變遷,體現了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使中華民族的春節傳統文化繼續綿延不斷地傳承下去,需要對春節文化的內涵和形式在一定意義和程度上進行創新,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與時俱進地豐富傳統春節的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所以綿延至今從未間斷,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的承續傳載功不可沒。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許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卻日益萎縮——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三大節」已被輿論批評簡單化為「粽子節」、「月餅節」、「餃子節」,其他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更是蹤跡杳然。端午、清明、中秋、重陽、除夕……我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其中存留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內涵博大精深。如果忽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就會導致部分民族文化的枯萎失傳。民族民間文化是承載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也是維系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保持自身獨特魅力以及競爭力的根基。傳統文化生態不僅要保護,更要與時俱進地豐富其文化內涵。對於春節,要有弘揚知識、藝術的廣泛載體和盡情娛樂的健康載體,為春節注入新的活力元素。應突破近年來落套的「電視春節」形式,回歸原生態春節精神——倡導充滿歡愉情懷活力的快樂節目。

——注重文化的代際傳遞。使兒童、青少年在早期社會化過程中,就能接受到社會提供的對春節文化內涵的傳遞信息,形成對春節節日情結的社會價值認同。

——將傳統和時尚結合起來。文化發展需要自醒,要挖掘民族文化的優良傳統和精華,盡可能將傳統和時尚結合起來、民族化和國際化結合起來,爭取把春節等傳統節日變成多國時尚,而不是坐在傳統的板凳上,享受「古老」、「優良」的優越感。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春節正越來越受到外國人士的關注,從中可見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也為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帶來良機。

——推進春節文化應具有現代市場意識。文化繁衍可能不需要市場,可文化推進卻不能缺乏市場意識。比如,時下各種商業產品憑借代言人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創造商業奇跡,節日文化也同樣可以借鑒這種方式。西方聖誕文化中的聖誕老人形象,就頗能喚起人們的文化認同和符號認同。我們的春節,也需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⑸ 如何開發節日民俗旅遊論文

我國民俗旅遊資源豐富,許多當地的民俗成為主要旅遊項目,特別是在少數民族聚版居地。隨著政府權對民俗旅遊的重視提高,我國民俗旅遊業也迅速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民俗旅遊還沒有形成規模,只是作為風光旅遊的補充出現。到了20世紀80年的後期,民俗旅遊開始被重視,多地開始舉辦各種特色的民俗旅遊活動。1995 年國家旅遊局推出了「民俗風情游」,民俗旅遊作為一個主題出現在公眾視野里。2002年的「中國民間藝術游」和2004年的「中國百姓生活游」擴大了民俗旅遊的范圍,中國民俗旅遊開始走向成熟。在此後發展中,我國出現一批批民俗村、文化村、民俗博物館、古街、古城等

⑹ 如何傳承傳統民俗節日

中國傳統民俗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在中華民族特有的自然環境、經濟方式、社會結構、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制約下孕育、發生並傳承的,因而中國傳統民俗既有人類民俗的共性,又有不同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獨特個性。

例如春節,是中國人最為傳統,最受重視,最能體現中國民俗的節日。每年的農歷大年初一被稱為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習俗有:祭灶、掃塵、除夕夜、祭祖、守歲、迎春、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放爆竹、壓歲。而到現在,僅有除夕夜、祭祖、守歲、拜年、年夜飯、貼春聯門神等習俗存在了,像一般除了一些鄉村地方讓放鞭炮外,幾乎都禁止放炮竹,祭灶、迎喜神、桃符、送窮„„除了桃符轉化成了春聯,這些習俗在現代人的春節習俗中也已經非常少見。其實很多春節習俗,都是中國人民為了祈求新年能有好的生活而形成的。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延續這些習俗不符合現代人對生活的追求。加之現代人對自然和科學有了比古代多得多的了解,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大大增強,封建迷信在他們的心中不再有地位,他們祈福也僅僅是寄託自己的美好心願,並不在乎繁文縟節和各種忌諱,所以部分春節習俗的消失是理所當然的。

春節因為是中國傳統中最重要的節日,雖然有些習俗消失了但它還是存在並且節日氣氛也很濃,而其他的傳統節日就不然了,尤其是在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沖擊下,中國的傳統節日備受青年冷落,許多節日文化色彩都逐漸淡漠下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文化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的東西,要破除掉。節日沒有文化上的闡釋的時候,人們漸漸的就忘掉了。但是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有存在的必要!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有三點:

1、傳統節日有著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進人際和諧,傳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於建構「和諧」社會。

在歷史上,傳統節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演化,整合著的。那麼,在都市化進程中,如何使傳統節日在都市生活中獲得傳承與轉生,獲得新的載體,卻又保持其民族性?

第一、維持夏歷和西歷並存的歷法制度:建設傳統節日不能離開與之息息相關的夏歷,對此,

政府應該聲明:夏歷和西歷並存是現政府的歷法制度,報紙、電視台等媒介也應該夏歷與西歷並用,也許會覺得繁瑣,可是卻是對民族文化的覺醒意識,對自己民族傳統的珍視。不至於讓我們在全球化的今天迷失自我,失落最寶貴的東西。

第二、將傳統節日適當增加為法定節日:我國現行的法定節日中,只有春節是民族傳統節日,而其他的有些是政治性節日:如國慶節,五一國際勞動節等,從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消費出發,來設置了七天長假,少了文化底蘊,節日的歡愉,卻多了浮躁與喧囂。在傳統節日與現代政治性節日比重大大失諧的情況下,尊重人們的風俗習慣,適當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顯得迫切並必要。在2005年的兩會上,60多位香港特區代表又聯名提案,呼籲把清明節、中秋節增設為國家法定假日,各地人大代表門也紛紛建議將增設傳統法定假日納入議程之中。中國人民大學的紀寶成教授多次呼籲增加中國傳統節日為法定假日。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意義也為越來越多的人士所關注,所探討。

第三、加強對下一代傳統文化的教育:多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通過教育使他們有一種對傳統節日,對本國節日的溫情和敬意感,在傳統節日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之前,社會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須由學校教育來補充,才不至於出現傳統節日的「斷代」。

第四、需要民俗學學者的努力,社會對民俗學的重視:民俗學家在發掘傳統節日文化意蘊,傳統節日在現代社會的轉生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社會應該重視民俗學家的工作,其中政府也應該在此起積極的引導作用,創設各種條件,引導民眾對傳統節日的喜愛,使傳統節日既不失其文化意蘊,又在新時代下,增添了新的載體,新的方式為年輕人所喜愛。使年輕人在快樂地過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時同樣不忘記我們自己的節日,對我們的傳統節日多一份溫存和敬意,對洋節多一份寬容。

華夏傳統節日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需要我們好好地珍惜,華夏傳統節日該如何回應全球化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已經成為考驗傳統節日在社會生活領域能否繼續具有現實生命力的標志。但是傳統節日的現代轉生並不意味著拋卻固有的傳統和精神內核,一味地去屈就現代化、都市化。而是在都市化、全球化浪潮中給人們以精神的慰藉,自我身份的認同。

讓我們從自我做起,從身邊做起,一起傳承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把它更加發光發大。

⑺ 民俗節日對旅遊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西南地區,火把節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傈僳族、納西版族、普米族等多個民族的傳權統節日,以燃火把為節日主要活動內容而得名,其中以彝族和白族的火把節最為隆重,成為當地重要的民俗節日,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遊人。
請討論民俗節日對於旅遊的重要意義。

⑻ 節日民俗與旅遊有哪些關系

民俗(包括節日)能促進旅遊。一是吸引遊客;其二,一個地方的人文是其旅遊的靈魂,沒有自身獨特的文化,無法持久招攬遊客,遊人到過一次就不會再來。
而反過來,旅遊對民俗卻是有著兩面作用,可能由於景區擴張或者為了曾加經濟收入,當地的民俗會變味了,文化成了作秀。因此對景區的民俗活動加強管理和引導尤為重要。

⑼ 怎樣看待歲時節日民俗在旅遊中的地位

民間風俗是一個極富魅力的迷人世界,它廣泛地存在於民間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內娶、勞作山林、織容造畜牧、歲時節日、信奉崇拜之中,民間風俗本身蘊含著深刻的異質文化內涵。而旅遊的最本質特徵就是旅遊者變換原有的文化環境,探奇求知,改變生活節律,吸取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地區民間風俗中蘊含著許多有助於激發遊客旅遊好奇心和旅遊興趣的成分,對吸引遊客起著積極的作用。另外,民間風俗中許多行為活動成分本身就是特色的旅遊吸引物。民間風俗是祖先創造和積累下的文化財富,它對群眾的行為方式、旅遊觀念、景區建設、旅遊講解內容等方面有著廣泛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規劃開發民間風俗文化,充分發揮其潛在的旅遊文化價值,改變原有的部分迷信成分,引導民俗文化發展,使其為地域旅遊經濟發展服務。
歲時節日民俗可以讓人們在忙碌的工作之後,休息假日之餘放鬆自己的心情,帶著家人及朋友出去遊玩,感受節日的快樂,同時也能把中國的傳統節日繼續發揚下去,其意義深遠重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哦

⑽ 傳統民俗節慶與民俗旅遊節慶有區別嗎

中華來民族的許多傳統節自日是經過幾千年傳承積淀下來的一筆精神遺產,蘊含著民族獨特的文化思維方式和多樣性的民族情感象徵。春節所涉及的民間藝術類型和藝術化的生存表達方式最為豐富,那種紅火熱鬧、五彩繽紛和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的場面讓人覺得這樣的「年」非過不可。

民俗旅遊節慶是對傳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進城市文明、發展城市經濟提升國家、地區綜合競爭力也是功不可沒。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