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工業帶動工業旅遊發展
A. 為什麼工業強國百姓的生活富足,旅遊強國百姓很貧窮
法國也是旅遊強國啊。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超過一億人次,是世界第一旅遊接待國,超過該國人口,旅遊收入佔GDP總量的7%。
B. 我們郴州建設旅遊強市有那些優勢
1.新興工業城市—威海威海市是一座擁有相當基礎和實力的新興工業城市。威海的工業起步較晚,舊中國留下的基礎比較薄弱,但是,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威海市工業經濟總量迅速擴大,企業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已形成了以高技術產業為先導,以機械、電子、化工、輕工、紡織、建材為主;以塑料、絲綢、鍾表、醫葯、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為骨乾的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到2003年底,全市工業企業總數已達140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71家,從業職工36.3萬人,資產總計達717.7億元。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54.5%,上繳稅金對財政收入的貢獻率達70%。新興工業成為威海市名副其實的經濟支柱和財政基石。建國以來,威海市工業經濟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建國初期到1978年。在這個階段,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我市工業經濟主要以為農業和漁業生產服務的手工業為主,工業發展緩慢。第二個階段從1978年到1992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開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威海作為沿海開放城市,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特別是1987年地級威海市的成立,為威海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在這個階段,我市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是構建工業體系的基本框架,為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奠定基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從6.4億元增加到114.3億元,年均增長22.9%。第三個階段從1993年到2002年的規模擴張階段。期間,伴隨著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春風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我市工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工業技術改造全面展開,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總量迅速擴張。第四個階段從2003年開始,以迎接世界產業轉移、加快推進威海製造業基地建設為特徵,我市工業經濟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建市以來,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培植了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發展了一批重要的產品基地。地毯、輪胎、釣魚竿、皮革製品、木工機床、印刷機械、服裝及抽紗製品、海產品深加工、造船、汽車及配套件等產品已具備了較強的產業優勢,成為全國重要的生產基地。培植了一批國內知名品牌。「金猴」、「三角」、「成山」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金猴皮鞋、寒思羽絨服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骨幹企業規模不斷壯大。2003年底,全市有23家企業進入國家大型企業行列。有18家企業進入省200個重點工業企業集團。銷售收入過億元的工業企業發展到325家。累計完成技改投入581億元,累計完成技術開發投入105.6億元,完成技術開發項目7674項,其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3517項。高新技術產業初具規模,全市已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01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19.7%。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及時把握世界產業轉移和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戰略機遇,適時作出了規劃建設東部工業新區和西部科技新城的重大決策,為今後幾年我市製造業發展提供了較大的載體。我市環翠、文登、榮成三個市區交接的中部大三角地區,腹地比較廣闊,地理位置優越。威海空港位於大三角地區腹地,北部威海新港和火車站近在咫尺,東部有龍眼港、南部有石島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另外,該地區集中了草廟子、苘山、大水泊、文登營等一批重點工業園區,具有發展製造業的廣闊空間。以這些區域為載體,整合規劃一個大的工業區,引導文登、榮成工業布局分別向北、向西延伸,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加快環翠區、文登市、榮成市三市對接,實現半島城市群建設的率先突破。規劃建設環海船舶製造業產業帶。港灣資源是發展造船業的基礎性資源,要充分利用我市海岸線長,優良天然港灣眾多的優勢,進一步整合造船資源,重點實施 「121」工程。以俚島灣為依託,超前規劃,科學布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把俚島灣建設成國際修造船基地;以威海船廠、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兩大造船企業為平台,吸引國內外船舶製造和配套企業進入,加強與周邊中小船廠的協作配套,輻射帶動相關產業和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培植兩大造船企業集團;以皂北灣、皂埠灣、龍眼灣、俚島灣、石島灣、埠口灣、前島灣、乳山口灣等天然港灣為依託,進一步整合沿海修造船企業資源,建設沿海修造船工業帶。規劃建設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帶。截止2003年底,全市有省級認定的高科技企業101家,其中49家在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業。目前,高區集中了以三星電子和華菱電子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以濱田印機和華東數控為代表的機電一體化產業、以光威漁具和萬豐輪轂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以威高醫用高分子材料、科華生物和賽洛金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生物醫葯產業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是我市高科技產業最集中的區域。今後,要依託高區的產業基礎、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以科技新城為載體,以山大分校、哈工大分校、職業技術學院為技術支撐,打造以市區、高區、科技新城為主線的西部高新技術產業帶。2.環滇池經濟圈綠色工業城市——安寧在雲南省昆明市西南,有一片叫做安寧的土地。若把環滇池經濟圈喻為昆明發展的大手筆,安寧市便是這靚麗珠串上的一顆璀燦明珠。作為昆明通往滇西八個州市乃至南亞、東南亞的咽喉要道,安寧境內鐵路、公路交錯縱橫,是昆明環城、環滇路網和全省高速公路網路的重要節點。2007年2月28日,昆安高速公路的建成開通,更把這個被譽為「春城後花園」的和諧小城與昆明的距離拉近到了僅15分鍾車程。安寧礦產資源富足,自然資源豐富,現已發現8類32個礦種,已探明的鹽礦儲量達136億噸,居全國內陸型鹽礦第二位,芒硝76億噸、磷礦9.2億噸、鐵礦6000萬噸。鹽、鐵、磷、錳礦和石灰岩等20多種礦產資源均已開發利用。安寧,以豐富的礦藏資源、發達的交通樞紐、雄厚的工業基礎,成為雲南省最大的鋼鐵、磷鹽化工基地,也是以溫泉休閑療養為主的旅遊度假勝地。近年來,安寧以創新性思維和開創性方式創造了這樣的佳績: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協議引進資金近400億元,超過了安寧市解放後53年的投入總和,目前正式開工建設項目計劃投資已超過160億元。在打造了一個良好的經濟平台後,安寧採取「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園區開發、沿川發展」的方針,實施「環境立市」、「工業強市」、「城鎮化推動」戰略,使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產業化齊頭並進。 強勁的工業為城市注入了勃勃生機之後,反哺農業,是對這塊螳川寶地的最豐厚回報。面積達10萬畝的特色農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一批農業龍頭企業虎虎生威。「村村通」工程的實施推動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向農村延伸。為了進一步推動新農村建設,安寧一面提出「高中不畢業,農民不返鄉」的口號,力爭讓全市農民都接受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一面撥款組織全市5萬多名農民免費體檢,對需要手術治療的農民予以救助,大大地拓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內涵。安寧先後獲得了中國50家投資環境誠信安全區、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小城鎮建設先進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和雲南省衛生甲級城市等20多個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在中國西部百強縣評比中,安寧位列第5,在雲南十強縣中名列第二。招商引資登上新台階,新型工業化邁出新步伐,工業反哺農業見實效,城鄉統籌發展推出新舉措,精神文明建設結碩果。目前,「創業在安寧,居住在安寧,休閑在安寧,教育在安寧」的城市品牌已經基本樹立,一個「環滇池經濟圈綠色工業城市」正在紅土高原上全新崛起。3.中國最大工業城市上海大氣環境質量逐年改善新華網上海1月5日電(記者季明岳連國)1月5日是上海入冬以來日照最充分的一天,家住浦東的市民居兆琴在陽台上掛起了一條雪白的棉被,「兩年前我的被子根本不能享受『日光浴』」。居兆琴家不遠處是上海浦東鋼鐵廠的煙囪,過去一天24小時向外噴吐著黑煙,附近居民不得不將靠近煙囪一邊的窗戶全部鎖,如果把衣物晾在外面,不到半小時上面就像被撒了一層黑芝麻。2001年,根據上海市環保局的要求,浦東鋼鐵廠對工廠廢氣進行治理,從此煙囪里只有達到排放標準的白煙冒出。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5日在上海這座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大氣中氮氧化物指數小於50,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懸浮顆粒指數小於100,全天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即良好標准。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伏晴艷說,冬天一直是上海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季節。使用燃煤鍋爐供暖,能源在低溫下燃燒不充分,以及大氣的環流條件不理想這三大原因,造成上海空氣質量未達到優良標準的天數多集中在這段時期。「但是經過環境治理後的上海,冬天一樣可以看見藍天白雲。」伏晴艷說。在過去的三年裡,上海以平均每星期消滅14根煙囪的速度,拔掉了市區大大小小2200多根煙囪,同時卻有30平方公里的新建公共綠地出現在上海市區。位於上海中心城區的盧灣區在去年成為「無燃煤區」,「基本無燃煤區面積」在上海已拓展到270平方公里,約占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在上海街頭賓士的機動車也不再是「流動的煙囪」,38000輛計程車和580輛公交車使用液化石油氣(LPG)和壓縮天然氣(CNG)等清潔能源,2002年上海新增車輛中超過80%達到「歐洲二號」尾氣排放標准。上海市環保局局長洪浩說,從2000年起,上海每年投資100多億元用於治理環境,環保投入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始終保持在3%以上,並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遞增。與環保資金一起提高的是上海的大氣質量。據統計,1999年上海平均一周不到5天的空氣質量能達到國家一級、二級的優良指標,2001年已超過6天。2002年8月30日到9月7日,上海空氣質量連續8天達到一級,在上海空氣質量日報史上創下了記錄。享受到大氣環境改善成果的並不只有上海市民。瑞典人約翰·埃里克森在一本「旅行指南」中被告知,由於糟糕的空氣質量,西方人在中國旅遊時務必帶足治療呼吸道疾病的葯物,因此他帶著一隻沉甸甸的小葯箱來到上海。但當他一個月後返回瑞典時,葯箱卻不曾被打開過。「我很高興我帶來的葯都沒有派上用場。」埃里克森高興地說。4.企業名稱:沈陽市黎明增壓器製造廠網 址:沈陽市黎明增壓器製造廠簡 介:沈陽市黎明增壓器製造廠位於中國重工業城市-沈陽市東部,佔地面積4000M2。擁有機械加工、鑄造加工等分廠。年產量可達二萬台,年產值可達三千萬元。現生產9個系列60餘個品種的車用及工程機械用增壓器,為天津動力機廠等大型主機廠配套,並提供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的維修零銷市場。我廠生產的沈黎牌增壓器通過主機廠及有關進出口公司出口到俄羅斯、南美、非洲、菲律賓、印度等國家和地區。我廠設備齊全,工藝先進,擁有雄厚的專業生產力量。現擁有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數控機床、摩擦焊設備、電腦平衡機。我廠還向社會提供機加、設備大修等服務。回答者: chenhui0702 - 助理 二級 5-21 14:35通過2006年全國城市GDP排名,如果當中數據真實的話,可以看出這些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01上海市:10297+12.0%| 18645 8342 滬02北京市: 7720+12.0%| 19978 8620 京03廣州市: 6068+14.7%| 19850 7788 粵04深圳市: 5684+15.0%| 22567 粵05蘇州市: 4820+15.5%| 18532 9316 蘇06天津市: 4338+14.4%| 14283 7942 津07重慶市: 3486+12.2%| 11570 2874 渝08杭州市: 3441+14.3%| 19027 8460 浙09無錫市: 3360+15.0%| 蘇10青島市: 3207+15.7%| 15116 6500 魯11佛山市: 2927+19.3%| 18800 8000 粵+212寧波市: 2864+13.4%| 19693 浙-113南京市: 2774+15.1%| 17538 7070 蘇-114成都市: 2750+13.8%| 12789 4905 川15東莞市: 2624+19.1%| 25320 10530 粵+316武漢市: 2590+14.8%| 12360 4748 鄂+117大連市: 2568+16.4%| 13350 6900 遼-218沈陽市: 2483+16.5%| 11651 5709 遼-219煙台市: 2402+17.0%| 魯+120唐山市: 2362+14.8%| 冀-121濟南市: 2185+15.7%| 魯22哈爾濱: 2094+13.5%| 11230 4405 黑+123石家莊: 2064+13.2%| 11495 4486 冀-124鄭州市: 2002+15.7%| 11800 5476 豫+125長春市: 1934+13.1%| 11350 4480 吉-126泉州市: 1901+15.0%| 15972 6606 閩27溫州市: 1834+13.3%| 浙28長沙市: 1791+14.8%| 13924 5438 湘29南通市: 1758+15.7%| 14058 6100 蘇+130濰坊市: 1721+16.5%| 魯+131紹興市: 1678+13.2%| 浙+132福州市: 1660+12.2%| 閩-333淄博市: 1645+15.8%| 13794 魯34大慶市: 1618+11.4%| 14791 3610 黑35常州市: 1560+15.0%| 16650 8000 蘇36 台州市 1467.50 14.537 濟寧市 1456.10 16.538 東營市 1450.3 17.039 西安市 1450.00 12.840臨沂市: 1405+16.3%41徐州市: 1400+15.0%42威海市: 1369+15.9%43嘉興市: 1343+13.7%44邯鄲市: 1338+14.9%45洛陽市: 1332+15.6%46滄州市: 1282+15.2%|47金華市: 1229+13.3%|48昆明市: 1203+12.3%|49南陽市: 1201+13.5%|50保定市: 1185+10.4%|51南昌市: 1185+ |52鹽城市: 1174+15.1%|53廈門市: 1162+16.7%|54鞍山市: 1160+16.5%|55揚州市: 1101+15.2%|56合肥市: 1074+17.5%|57中山市: 1034+20.2%|58鎮江市: 1025+15.2%|59泰安市: 1012+16.5%|60包頭市: 1010+ |61泰州市: 1003+15.1%|62德州市: 1003+16.4%|63太原市: 1000+12.2%|64惠州市: 933+16.3%|65茂名市: 930+15.5%|66江門市: 921+15.3%|67呼和浩特 900+ |68南寧市: 862+15.1%|69聊城市: 840+17.3%|70濱州市: 829+17.4%|71鄂爾多斯 800+ |72刑台市: 790+13.0%|73湛江市: 770+12.8%|74湖州市: 761+13.9%|75棗庄市: 758+16.4%|76珠海市: 750+14.6%|77汕頭市: 741+11.6%|78岳陽市: 734+12.4%|79吉林市: 725+15.0%|80常德市: 724+12.1%|81廊坊市: 720+15.0%|82漳州市: 717+13.1%|83許昌市: 717+14.9%|84焦作市: 699+15.7%|85宜昌市: 695+12.2%|86周口市: 678+12.2%|87襄樊市: 675+12.0%|88衡陽市: 672+12.3%|89平頂山: 672+15.8%|90烏魯木齊 654+14.0%|91淮安市: 652+14.5%|92商丘市: 647+13.1%|93安陽市: 645+15.6%|94蘭州市: 638+12.0%|95新鄉市: 633+14.5%|96桂林市: 627+17.7%|97柳州市: 619+13.7%|98株洲市: 605+12.3%|99貴陽市: 603+14.7%|100臨汾市: 592+13.8%|101 信陽市: 586+13.6%|102 駐馬店: 571+13.0%|103 綿陽市: 561+13.9%|104 衡水市: 549+ |105 郴州市: 546+ 8.3%|106 德陽市: 539+14.0%|107 荷澤市: 538+17.1%|108 曲靖市: 537+15.5%|109 連雲港: 527+15.1%|110 肇慶市: 526+14.5%|111 盤錦市: 513+ 7.0%| 12205112 九江市: 506+13.7%|113 日照市: 505+16.9%|114 安慶市: 496+ |115 揭陽市: 488+14.8%|116 咸陽市: 484+ |117 蕪湖市: 480+15.5%|118 寶雞市: 477+13.0%|119 克拉瑪依 473+ 9.0%|120 開封市: 472+13.1%|121 齊齊哈爾 472+12.0%|122 松原市: 470+123 錦州市: 462+ |124 長治市: 460+11.5%|125 營口市: 457. 7+18.9%|126 撫順市: 457. 5127 濮陽市: 456+15.8%|128 延安市: 453+16.2%|129 三明市: 452+13.1%|130 龍岩市: 449+12.5%|131 赤峰市: 441+21.3%132 宜春市: 440+13.2%|133 荊州市: 438 |134 榆林市: 436+17.0%|135 宜賓市: 428+13.6%|136 莆田市: 423+ |137 湘潭市: 422+13.2%|138 宿遷市: 420+ |139 永州市: 418+11.8%|140 通遼市: 415+22.0%|141 馬鞍山: 415+16.0%|142 清遠市: 414+27.3%|143 玉溪市: 413+ |144 玉林市: 413+13.5%|145 三門峽: 412+16.5%|146 邵陽市: 410+11.4%|147 孝感市: 404 |148 黃石市: 401 |149 達州市: 400+12.8%|150 南充市: 397+13.6%|
C. 合肥躋身新一線城市後發展潛力大嗎
合肥除了交通方面有很大的優勢,電子信息和裝備製造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尤其是高科技和教育資源方面,一直都在呈現出增長的趨勢,存在很強的發展前景,它成功替代寧波成為新一線城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除此之外它的旅遊資源也很豐富,境內可以觀賞到眾多特色的景點,相信之後它把各種優勢凸顯出來,能夠帶來更大的驚喜。對於合肥晉升新一線城市,跟寧波、無錫、濟南對比,領先優勢有多大?不知你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呢?
D. 陝西省的自然狀況、歷史文化和經濟發展考試用
陝西地處我國內陸腹地,是大西北的門戶,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優勢。面積20.58萬平方公里,人口3748萬,轄10個市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106個縣(市、區)。全省地形南北狹長,由北至南分為三大自然區域:北部是黃土高原,約佔全省面積的45%,人口的15%,畜牧業比較發達,能源資源富集;中部是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約佔全省面積的19%,人口的60%,是主要的工農業生產和科研教育基地;南部是秦巴山區,約佔全省面積的36%,人口的25%,水力、礦產和生物資源豐富,被譽為「生物基因庫」。
一、陝西是一個資源豐富,科技實力強,工業基礎雄厚,發展潛力巨大的省份
陝西是資源大省。全省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42.61萬億元,約佔全國礦產資源潛在總值的33%,居全國第一位。在全國探明的主要礦產中,居前10位的我省有50多種。特別是能源資源富集,煤炭儲量1676億噸,石油探明儲量14億噸,天然氣預測儲量6-8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1萬多億立方米。神府煤田是世界上少有的低磷、低硫、低灰、高熱量的優質環保動力煤田,陝北有條件成為我國本世紀現代化建設一個重要的能源接續地。
陝西橫跨溫帶、暖溫帶、北亞熱帶三個氣候和黃河、長江兩大水系。復雜多樣的地形,差異明顯的氣候,形成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特別是陝南秦巴山區處於南北氣候交匯帶,生物多樣性十分突出,被譽為中國植物資源的天然寶庫,有野生種子植物3700餘種,珍稀植物37種,葯用植物近800種,大熊貓、金絲猴、朱繯等珍稀動物80種。陝西還是我國中部和東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陝西的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對緩解黃河水土流失、保障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意義十分重大。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全國重要的歷史文化中心。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歷史上有13個王朝在陝西建都,歷時1180年,留下了大量的、具有很高開發價值的文化資源。在近代史上,陝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在陝北領導中國革命歷時13個春秋,革命聖地延安保存著一批革命舊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使陝西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全省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0個,佔全國的十分之一。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秦兵馬俑、唯一珍藏佛祖指骨舍利的法門寺、西安古城牆等馳名中外。陝北黃土高原、陝南山水風情令人神往,西嶽華山、壺口瀑布、秦嶺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景觀獨具特色。
陝西是科教強省。科教綜合實力居全國前列,是我國航空、航天、機械、電子、農業等領域重要的科研和生產基地,也是全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全省有專業技術人員110萬人,兩院院士49人。有各類科研院所1061個,其中設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個。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6所,有8所高校已進入國家「211」工程,3所高校進入國家「985」工程。以西安、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為骨乾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已經形成,西安高新區是中國首批向亞太經合組織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楊凌示範區是國家唯一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均躋身於國家重點支持的五大高新區之列。
陝西是實力雄厚的老工業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政府把陝西作為重點建設區域,進行了大規模投入。「一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先後在陝西擺布了一批大型骨幹項目,全國156項重點建設項目有24項在陝西落成,佔15.4%,居全國第二位,從而奠定了陝西製造業和軍事工業的基礎,並確立了國民經濟的框架和產業結構。通過幾十年的建設,陝西已經形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軍工企業規模居全國第一。新型電子元器件、通信及網路設備、計算機軟體、數字化家電等研製能力在全國具有優勢。機械裝備產業承辦全國電力建設1/3的高壓輸變電設備製造;具有技術先進的重型汽車變速器和驅動橋等關鍵零部件及總成生產能力,是我國重要的機床工具加工生產基地。工程機械在推土機、液壓挖掘機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研製能力和競爭優勢。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具有全國唯一的集飛機設計研究、生產製造、試飛鑒定、教學為一體的航空產業體系,擁有佔全國航空工業1/3的人員和1/2的總資產,科研生產能力強,產業配套齊全,綜合實力在國內航空工業中優勢明顯,具有國內發展民用飛機最好的研製條件。
二、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情況
改革開放30年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陝西出現了歷史上經濟社會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城鄉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
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全省生產總值保持了11.6%的增長速度。2007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5369.85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地方財政收入474.5億元,加上上劃中央稅收收入共891.6億元,增長27.8%。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企業利潤大幅度增長。全省經濟發展已進入快車道,正處在上升階段。
二是以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期間全省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98億元,是「九五」的2.4倍。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064公里,以西安為中心連接周邊省份主要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初步形成。全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750公里,「兩縱五橫四個樞紐」骨架網正在建設形成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開辟了通往國內外70多個城市的130多條航線,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全省發電裝機總容量和輸變電能力既可滿足省內需求,又能向中國華北、西北其他省區輸送。陝西通信網路的裝備水平、技術層次已與世界接軌,基本建成了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衛星通信為輔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傳輸網,綜合通信網已覆蓋全省所有縣市。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設施日臻完善,70%以上的大中城市實現了城市氣化,城市空氣質量不斷提高。隨著黑河引水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的建成,西安等主要城市和重點投資地區的供水有了可靠保障。
三是以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陝西一直在為改善生態環境而不懈努力,近年陸續啟動了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到去年底,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和荒山改造3209.5萬畝,位居全國前列,全省森林覆蓋率增加到37.26%,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狀況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
四是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特色經濟發展勢頭較好。高新技術產業、果業、畜牧業、旅遊業、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化工工業等六個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以西安、寶雞、楊凌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國家級西安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迅速崛起,連續幾年技工貿總收入增長速度超過20%。果樹種植面積已達1327萬畝,其中蘋果727萬畝,總產量居全國第一,果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畜牧業發展方興未艾,鮮奶產量居全國第6位。以旅遊業為龍頭,帶動了全省服務業快速發展。陝北能源化工基地「三個轉化」勢頭良好,一大批產業化項目陸續開工建設。
五是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所有制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非公有制經濟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45.6%,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提升,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大力推進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內資的總量大幅增長,外向型經濟格局正在形成。
三、發展前景展望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們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本世紀頭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建設西部強省的宏偉藍圖。「十一五」期間,陝西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達到l.7萬億元,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其中吸收外商直接投資80億美元;進出口總額超過300億美元。到2012年生產總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到2020年生產總值超過20000億元。
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調控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4000億元。為了實現發展目標,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中率先發展,陝北跨越發展,陝南突破發展」的要求,繼續大力實施「六個戰略」,即項目帶動、工業強省、科教興陝、人才強省、城鎮化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四大基地」建設。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陝西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遵循經濟非均衡發展的規律,按照分類指導、重點突破的原則,提出了在全省三大區域建設四大基地的區域經濟布局。四大基地建設即「陝北煤油氣、關中高科技、陝南中草葯、渭北優質果」。具體講,就是以「一線兩帶」建設為突破口,加快建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陝北能源化工基地、陝南現代中葯(綠色產業)產業基地和渭北綠色果品基地,實現全省三大區域優勢互補,攜手並進,協調發展,夯實陝西經濟全面振興的根基。
陝西省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綜合指標
指標 計算單位 2006年 2007年
絕對值 增長% 絕對值 增長%
一、生產總值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工業
第三產業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億元 4523.74
488.48
2440.5
2094.02
1594.76
12138 12.8
7.4
14.3
14.5
12.4
12.4 5369.85
594.69
2916.97
2599
1858.19
14350 14.4
6.7
17
18
13.1
14
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房地產開發投資 億元
億元 2610.22
394.86 31.7
32.1 3641.88
535.32 39.5
35.6
三、財政收入
財政支出 億元
億元 696.77
821.55 31.7
28.6 891.6
1050.71 27.8
27.5
四、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268 12 10763 16.1
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元 2260 10 2645 17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1522 15.1 1800.91 18.3
七、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1.8 1.8 105.1 5.1
八、進出口總額
出口總額
進口總額 億美元
億美元
億美元 53.6
36.3
17.3 17.1
18
15.3 68.88
46.72
22.16 28.5
28.7
28.1
九、外商直接投資 億美元 9.25 47.2 11.95 29.2
十、國際旅遊人數
國際旅遊收入
國內旅遊人數
國內旅遊收入 萬人
億美元
萬人
億元 106.11
5.10
6950
378 14.3
14.3
16.06
19.5 123.13
6.12
8015
458 16.0
20.0
15.3
21.2
十一、人口自然增長率 ‰ 4.04 4.05
十二、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城鎮登記失業率 萬人
% 26.52
4 28.15
4.02
E. 國家對資源依託型旅遊資源的政策是什麼
依託資源,礦電結合
努力打造隆陽工業經濟橋頭堡
瓦窯鎮位於隆陽區東北部,地處保山,大理,怒江三州,市結合部.東臨瀾滄江與永平縣隔江相望,南與板橋鎮接壤,西與瓦房鄉及雲龍縣漕澗毗鄰,北至道人山與雲龍縣舊州鎮相交,320國道,大保高速公路及金六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是隆陽區乃至保山市內聯外通的窗口,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鎮國土面積487平方公里,轄25個村委會,2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677人,其中少數民族12513人,約占總人口的35%,少數民族中以白族,彝族居多.全鎮共有耕地30383畝,森林覆蓋面積達52%,地勢以山區,半山區,河谷地區分布,立體氣候明顯.
"十五"期間在"穩糧,促畜,擴林,壯企"和"調優農業,擴大工業,改善交通"的思想指導下,瓦窯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全鎮生產總值達11073萬元,財政收入5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12萬元,鄉鎮企業收入達20203萬元,創生產總值13850萬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到處呈現一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景象.
瓦窯具有豐富的礦產,水利和天然草場等自然資源,在礦電工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也將為瓦窯的社會經濟發展塗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瓦窯,保山北大門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瀾滄江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希望無限,未來無限,商機無限,緊緊圍繞市,區"兩級帶動,輻射周邊"的發展戰略,沐著新時代的春風,以飽滿的熱情和嶄新的精神風貌,昂首闊步,挺進小康.
一,依託資源,礦電結合,打造保山工業經濟橋頭堡.
瓦窯具有十分明顯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特別是資源優勢,無論是產資源,水利資源,還是其他的諸如氣候,草場等資源,這在其他鄉鎮都是無可比擬的.
(一)資源分布
1,礦產資源
瓦窯地處著名的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多急彎成礦帶中南部,鐵,銅,鉛,鋅,金等成礦地質條件及為有利,鎮內迄今已探明有多種礦產,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2處,其餘小型礦床(點)數十處.主要礦產有鈦鐵,鐵,銅,鉛,鋅,金,鎳,硅等.鎮內主要礦產資源區域分布如下:
大雪山—下麥庄銅鎳礦區
該礦區面積276.02平方公里,現有小型銅鎳礦床1個,鉛鋅,礦點1處,累計探明儲量:銅433金屬噸,鎳8.71金屬噸,鈷10.65金屬噸.
核桃坪銅鐵鉛鋅礦區
該礦區東西長約90公里,南北寬10-27公里,面積1266平方公里.區內現有鉛鋅中型礦床1個,鐵,銅,鉛,鋅小型礦床(點)18個.累計探明儲量:鐵181.44礦石萬噸,銅33910.85金屬噸,鉛鋅165678.63金屬噸.通過進一步的地質勘查工作,在此區域內初步查探獲資源量鐵1.03億噸,銅25萬噸,鉛鋅36.08萬噸.
油房河金礦,硅石區
北東邊以馬鞍山-大麥地,阿新寨為界,南西邊以繁榮-落馬場為界,北西及南東邊至縣為界,面積61平方公里.區內現有金礦點6處.通過進一步開展地質勘察工作,預期增加金資源儲量1000千克.硅礦儲量豐富,開采前景巨大.
金廠河銅鐵礦區
經施工zk1,zk2,zk3鑽孔驗證,均見到了厚大銅鐵多金屬礦體.3個鑽孔控制礦體長300米.其中銅礦體厚20.3-45.1米.單工程平均品位0.47-1.51%,鐵礦體厚105.43-308米,TFe品位28.83-31.84%.伴生金0.37-1.39g/t.初步估算資源量銅25萬多噸,鐵1億噸,伴生金6噸.鐵達大型,銅,金達中型規模.
黑牛凹金礦區
主要圈定V1,V2兩條礦體.
V1礦體長750米,厚1.31-5.41米,平均3.42米,單工程平均品味Au1.57-8.70g/t,礦體平均品位2.57g/t.
V2 礦體長310米,厚1.40-4.07米,平均1.80米,單工程平均品位Au0.80-1.40g/t,Pb0.90-1.09%, Zn0.47-1.09%.
礦藏類型為氧化礦.儲量估算,獲金屬量1.21噸,為小型規模.
松坡鐵礦區
該礦區地處松坡村境內,經過地址勘探查明,鐵礦儲量達中型規模.
2,水利資源
瓦窯鎮有較好的水利資源條件,除瓦窯河外,全鎮的河流主要有15條,多分布在河谷地區和半山區的14個村民委員會,即匯入瓦窯大河的:隔界河,莊房河,挖溝河,石灰窯河,彎刀河,澡塘河,大出水河;直接匯入瀾滄江的:鰍魚河,小沙河,滴水河,清水河,雪山河,板坪河,小田壩河.
這些河流水源穩定,落差較大,具有很大的水電開發優勢.現投產使用的瓦窯河三級電站,建於1974年,裝機容量2×2500KW,正在施工中的電站有:瓦窯河四級電站裝機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產使用;灣帕河二級電站,裝機容量2×800KW,預計在年底進行發電;灣帕河三級電站,裝機容量2×3500KW,有望在2007年底投產使用.瓦窯河二級電站已完成了均地平整工作,雪山河電站已完成招商引資工作.
3,其他資源
旅遊資源.道人山野苤菜堪稱中國一絕,曾在斯里蘭卡世界食品博覽會上獲得大獎,在區內外乃至滇西久負盛名,從山腳1600多米到山頂3566米的立體氣候,高山杜娟和每年火把節的"苤菜會",在戶外觀光,野地探險方面具有較大的開發價值;小灣電站截流,瀾滄江碼頭建成後,"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景觀將再現於瓦窯,滄江漂流也將吸引大批的遊客,滄江黃燜雞已成為瓦窯的一個品牌,已經打出了滇西.另外,老營水磨群,李家大院也不失開發前景.
草場資源.全鎮境內有天然草場近20萬畝,適於規模發展養殖業.
(二)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分析
鎮黨委,政府提出了"工業立鎮,工業興鎮,工業強鎮,工業大鎮"的新理念,確立了"扶強做大龍頭企業,鞏固提升老牌企業,引進建立新興企業"的工作思路,樹立"親商,愛商,扶商,安商"的思想,全力實施"11311"工程,以飛龍有色金屬公司,乾鑫硅業公司,保山新興礦業公司,瓏陽天寶礦業公司為重點,全力打造知名度,效益度雙高的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共帶動作用,使全鎮的工業經濟始終保持良好的勢頭.
通過"走出去,請近來"的工作方針,已引進十餘家企業在瓦窯投資50000多萬元.其中飛龍公司,新興礦業公司,萬成工貿公司,瓏陽天寶礦業公司的礦產采選日處理量分別達到了750噸,200噸,200噸,350噸和2000噸,瓦窯硅業公司,乾鑫硅業公司的硅礦冶煉日處理量達到了90噸,100噸,保隆實業,瓦窯河二級電站,灣帕河投資開發公司的發電量將達到6400,12600,6800千瓦時.
據2005年末的統計數據,該年全鎮共完成工業產值16655萬元,比2000年增10234萬元,年均增長21.7%;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3850萬元,比2000年增7797萬元,年均增長18.1%;完成工業增加值5770萬元,創利潤2037萬元,上繳稅金824萬元.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瓦窯鎮的經濟建設中,工業的主導地位已經逐步確立,提升和帶動經濟發展的能力正逐步增強.
另外,由於工業的發展所帶動的其他行業的經濟增長也非常明顯,如餐飲服務,交通運輸,蔬果種植等,較之2000年以前,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特別是給瓦窯鎮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為農村剩餘勞力創造了巨大的就業機會和就業市場,真正實現三贏——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企業增效.僅從已投產或在建的幾家重點企業職工情況來看:飛龍公司500人,新興公司76人,萬成公司53人,瓦窯硅業公司82人,鋅業公司32人,瓏陽天寶公司2000人,乾鑫公司80人.僅7家公司就需要職工3000來人,按人均日工資30元計,全鎮每月勞工收入至少可達250萬元,可以這樣認為,工業的發展為農民的增收創造了有利條件,為全鎮小康社會的加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三)以項目為支撐,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
強化工業首位意識,抓住省,市,區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有利時機,以項目為支撐,發展工業經濟.
經濟發展,重點在工業,難點在工業,希望和出路也在工業,沒有工業經濟的先行突破,就不會有區域經濟的整體突破,工業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我們要牢固確立工業強鎮戰略不動搖,提高對發展工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加快工業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首先,推進工業化,是解決農民增收的強有效途徑."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農業產業化,而實現企業產業化,必須靠工業化來帶動.其次,推進工業化,是培植財源的支柱.我鎮能不能發展,關鍵在工業,要實現富民強鎮新跨越,根本途徑就是抓住機遇,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實踐已經證明,工業經濟是財政投入的主要來源,只加快工業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培育新的工業企業,才能加強財政收入,增強地方經濟發展後勁.
結合我鎮特點,我們確立的戰略是:以項目為支撐,大力推進工業經濟發展.
大力推進礦電產業.充分挖掘不能資源,加強電源點建設.全力支持瓦窯河二,四級電站,溫帕河二,三級電站,雪山河電站及110KV變電站建設,建成一批中小型變電站,增強電力保障能力,進一步解決制約工業發展的"瓶頸".以飛龍公司,新興公司,萬成公司,瓏陽公司等為龍頭,堅持"規模經營,規范開采"原則,整合礦產資源,實施礦電結合,引資對金,銅,鉛,鋅等礦產資源進行開采和加工.
依託生物資源發展新型工業和特色經濟.道人山苤菜是瓦窯得天獨厚的特色資源,年產 斤以上,並且在滇系一帶已經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國際食品博覽會還曾經獲過獎,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入技術和資金,進行新產品開發,不斷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以此帶動一方產業的發展.瓦窯的氣候從低熱河谷到高山氣候呈立體分布,適於各種經濟作物的生長,已有的統計數字表明,全鎮包括新植和鐵改泡工程,已發展泡核桃4.6萬畝,"十一五"期間還要發展2萬畝,總數將達到6.6萬畝.另外,大枇杷,茶葉,蠶桑,養殖等產業也極具發展前景,我們要繼續抓好產品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
以集鎮建設為基礎,發展壯大第三產業.
按照"小城鎮,大戰略"的總體方針,努力建設清潔優美的自然環境,先進完善的設施環境,高效規范的體制環境和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著力將瓦窯打造成精品集鎮.隨著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逐步加快,工礦企業陸續增加,瓦窯的流動人口,暫住人口將不斷增加,再加上小灣電站建設搬遷,為集鎮的進一步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深入探索經營集鎮的新思路,加快存量資產的盤活,規范土地開發一級市場運作,千方百計籌集集鎮建設資金,加快瓦窯集鎮四期開發步伐,推動村鎮經濟發展.
以集鎮化建設為載體,大保高速公路,金六二級公路,瀾滄江碼頭等重點工程建設為契機,加快發展第三產業,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向集鎮聚集,進一步繁榮集鎮商貿市場,帶動農村集鎮經濟發展.利用區位優勢和特色產業優勢,培育一批有較強帶動力和輻射力的礦電產品市場及農副產品市場.大力發展文化娛樂,餐飲服務,維修護理,信息咨詢等服務業,活躍零售消費市場,推動消費升級.挖掘民族地區文化資源,弘揚民族文化,帶動旅遊經濟發展.積極推動以流動人口,農業農村為服務對象的第三產業,使小集鎮成為瓦窯第三產業的聚集中心,樹立保山北大門良好的對外窗口形象.
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工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快捷,更優惠,更方便,更全面的服務.
招商引資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環境的競爭.環境就是陣地,就是機遇,就是生產力,優化投資環境就是鞏固陣地,搶抓機遇,發展生產力.瓦窯在地緣和資源方面,與其他鄉鎮相比,還有較大優勢,比如水電,礦產資源,交通等,都是其他鄉鎮無法與我們相比的,但由於我們工業起步較晚,缺乏資金,我們只有營造比其他地區更加優惠的政策,更加優良的環境,在同等條件下,才能吸引客商到瓦窯投資.因此,我們要舉全鎮之力,從領導到一般幹部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經濟環境,牢固樹立為外商,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樹立識大體,顧大局的意識,把為企業,為客商服務作為職能工作的硬指標,硬任務來完成,作為一項重要職責來完成,盡量為到瓦窯的投資商提供最優質的服務.要努力打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快政府職能的轉變和優化,努力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全過程為客商服務,讓客商感到,瓦窯的政府就是服務型政府,陽光政府,遵守規則的政府,講究效率和誠信的政府.要全面落實公開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保姆式"和"直通車"服務,把瓦窯打造成為招商引資的"環境窪地",快捷高效的"服務高地",聚才引鳳的"風水寶地".
當前全國各地都在大發展,都希望吸引國內外客商來本地投資.為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得客商願意來投資.實際上投資環境就是客商的要求.我們要從一般客商的需求出發,結合鎮情,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我們力求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努力——
(一)運作速度.整個社會的運行主要是突出一個快字,快就能生效益,快就拔人先籌,快就充滿活力,快要從幾方面來構築:
1,辦事效率:首先是政府的辦事效率,力求建立科學的體制,優良的運作機制,良好的公務員素質.機構不重疊,職能不交叉,職能無空當,架構精簡科學;該管的要管好,不該管的要放開,公開明示管的內容與標准,運作流暢,銜接嚴密,多並聯少串聯,實現網路化,規范化,減少審批程序,形成辦事人員直接處理,上級檢查,一般不超過兩個層次,對非規范事項處理要明確處理許可權,該誰批的直接審批;辦事人員要業務嫻熟,標准明確,運作快捷,不拖拉,不擱置,缺位有人補.其次是社會辦事效率,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之間辦事快,具有良好的社會風氣.
2,流通速度:商品的進出,運輸速度要快,交通要便捷.資金運轉速度要快,銀行匯款,轉賬要及時,實現網路化,即匯,轉,立即到位.退稅簡便及時.
3,通訊速度:要有健全的寬頻網路體系,便捷的通訊方式.
(二)經營成果.任何一個企業都希望經營成本低,只有成本低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才具吸引力.降低成本應從如下幾個方面考慮:
1,物價指數低:要想盡一切辦法控制物價指數,使本地區成為低消費區,這是一切成本的基礎.
2,土地價格低:土地是一切企業所必需的投入,要控制土地的利潤,要嚴格控制地價,為企業留有較大的利潤空間,降低土地價格有利於其它各種經濟的發展.
土地使用權的出售一次性付出成本較大,可考慮出售與出租相結合,出售土地使用權也可考慮按揭方式.
3,水,電價低:降低水,電價是一個方面,取消中間層,取消增容費,推廣節能節水措施,利用太陽能,增設儲能設備,同樣可降低成本.
4,勞動力價格: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既要考慮勞動者的待遇,又要考慮企業的成本,要及時制訂適宜的指導價格和最低工資待遇標准,減少勞資糾紛.
5,稅費標准適宜:要堅決杜絕亂收費現象,堅決實行稅費政策,保證不多收,不漏收,既保證國家稅收和企業的利益,又保證競爭的平等公平.
(三)社會秩序.社會秩序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必備條件,沒有秩序,沒有規范的社會,一切均無保障,社會秩序要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進行保障:
1,法制健全: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違法與合法界定清晰易於操作和把握,法律,法規之間要協調一致,互不抵觸,對違法的懲處明確防止隨意性.
嚴格依法行政,舉報方便,監管嚴密,執法公正.
有關經濟運行的法律,法規,要有對法人和自然人的行為規范和運作規則,並盡量與國際慣例一致.
2,市場運作規范:社會信譽程度高,對欺詐,欺騙行為監管嚴格有效,市場管理有序,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得力.
3,治安良好:人身安全企業財產有保障,報案方便,反應迅速,制止案件發生的措施嚴密,破案堅決有效.
4,交通流暢:路網完備合理,路面平整通暢,管理科學,交通事故處理快捷,堵車調動靈活.
(四)工作方便.企業的運作離不開社會,需要配合,支持和服務,這方面條件如何,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1,人,財,物調配: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要有足夠的各類人才儲備和來源,人才問題必須考慮組成結構,既要有高級的也要有低級的,使得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從人才市場或其它途徑迅速招到合乎需要的人;資金調動方便,其中包括調匯,融資,貸款,拆借等各個方面,使企業急需的資金能有廣闊的渠道支持;原材料及產品的調動方便,其中包括各種倉儲業,物流業,對於急需的物資應有一定的拆借服務.
2,合作配合:許多企業需要產品配套的企業,要營造良好的企業配套環境,便於企業發展.對於訂單較大需要聯合生產或轉廠的要有一定的方便空間.對於研發新產品需要合作的企業應有一定的條件.
3,水,電,通訊使用方便:開戶增容方便,快速,使用有保障,不斷,不停,安全,穩定.
4,信息,培訓方便:獲取各種信息無障礙,各種培訓有場所,有教材,有師資.出國,出境培訓手續辦理方便.
5,各種服務齊全到位:要有資詢服務,信息服務,法律服務,社會服務,生產服務,科技服務的相應機構,能提供高質量,及時的服務,為企業解決急需解決的問題.
6,保險業齊全:有較為完善的保險機構,開展門類齊全的各類保險,解脫企業在運行中的風險承擔及事務處理.
(五)生活舒適.生活舒適是留住人的重要條件,要使人願意在這里生活,工作.
1,自然環境:要自然環境優美,生態環境優良,環境保護嚴格,空氣清新,水質優良.
2,生活環境:居住條件良好,食品供應豐富,衛生環境優良,購物方便,品類齊全,質量優良,檔次齊備.
3,社會環境:人與人相處和諧,互助友愛風氣盛行;獲取新聞方便,能及時了解其家鄉和所關心的新聞動態;子女上學有保證,並能獲得高水平的教育,使得客商及有關人員願意把子女留在本地接受教育;文化娛樂健康豐富,要有不同檔次的文化娛樂生活,要經常不斷地組織高雅藝術作品的展演,要有濃厚的文化氛圍,要使整個社會具有高尚的文化品位,使得大家生活在這里能得到熏陶愉悅,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六)政府態度.政府對客商的態度相當重要,許多事往往是預見不到的,需要政府協調,即使沒有特殊的事要政府出面,政府的熱情,關心,支持,指導,幫助也是必需的.
態度的最終體現還要靠政府的協調能力,要樹立一個政府的觀念和形象,各部門之間不要政出多門,標准不一,互相推諉,相互扯皮,有問題應由政府攬過來辦,或一個窗口對外,形成內部程序,有矛盾內部解決,不要讓客戶跑來跑去,不要把我們內部問題暴露在客商的面前,使人反感.
投資環境是一個大系統工程,政府起主導作用,是策劃者,實施者,推動者,組織者,全社會要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瓦窯作為鄉鎮一級的政府,我們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好上級制定的相關政策,把握好原則,在職權范圍內盡可能地為投資商提供便利的服務,真正做到"親商,愛商,扶商,安商",營造出一個快捷,方便,安全,舒適的投資環境.
瓦窯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如何將這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當前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鎮一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闡明了我們的工作思路:調優農業,壯大工業,搞活商貿,發展科教,擴大勞務,改善交通.我們要在"十五"期間經濟社會快速健康發展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群策群力,真抓實干,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為順利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錢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得金."瓦窯有著優越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有著一班真抓實干,精誠團結的領導隊伍,有著勤勞智慧的4萬各族兒女,我們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新瓦窯將崛起於保山的北大門,成為隆陽乃至保山工業經濟的橋頭堡.
以「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為口號的「2006中國鄉村游」內涵豐富,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促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現 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有效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另一方面,通過與外來遊客交流溝通,可以促進農民轉變觀念,破除陋習,推動文明生態村建設。同時,隨著旅遊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以「春賞花、夏耕耘、秋摘果」等為內容的農業觀光游備受遊客青睞,以「住農屋、吃農飯、干農活」為內容的農民生活體驗游正在成為一種新時尚。
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啟動儀式上說,在新的一年裡,全國旅遊行業將堅持服務農村的宗旨,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中心任務,扎實工作,開拓創新,發揮旅遊拓寬農民創收渠道、增加農民就業機會和提升農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以旅助農,城鄉互動,推出更多的鄉村旅遊產品和線路,把全國鄉村旅遊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河北省平山縣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旅遊資源豐富、風景獨特的旅遊資源大縣。目前,在西柏坡紅色之旅的帶動下,周圍的駝梁、正定古城、趙州橋、蒼岩山等旅遊景區迅速發展,生態旅遊、綠色旅遊正在興起,旅遊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F. 長三角一體化具體指哪些內容
1 助推長江三角洲市場體系一體化
一是建立健全統一的市場標准化體系。把標准化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積極推進農業、工業、服務業、建築業與對外貿易等多個領域標准化體系建設與發展與發展,引導企業深人開展「尋標、對標、提標、達標」活動。加快培育標准化服務機構,支持各級各類標准化科研機構、標准化技術委員會及歸口單位、標准化出版發行機構等。加強標准化服務能力建設與發展。鼓勵社會資金參與標准化服務機構建設與發展。引導有能力的社會組織提供標准化服務。
二是主動探索「基層出題、領導答題」的工作模式。改革推進上同頻。
匯總基層落實過程中的種種難題,打破不同部門之間「一畝三分地」的界限,主動作為,積極推進,努力做到「幫忙不添亂、介人不陷人」。不同層級的政府部門務必加強上下聯動,密切溝通聯系,建立常態化改革服務機制。政策制定上配套。堅持先立後破,發揮立法對各項改革舉措的先行保障與引領推動作用,把成功的工作經驗、工作模式以條例的形成固定下來,甚至可以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實施。
三是嚴格環境准人,共建環境治理協調新機制。制定流域統籌、區域統一的行業污染物排放績效約束,嚴格行業資源環境准人,分區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機制與退出機制。在國家層面建立強有力地推進長江三角洲一體化的環境管理協調機構,健全跨區域與跨部門協同、多種污染物與多種環境要素協同治理機制。
建設與發展環境信息共享平台,實現全域監測數據實時共享,強化跨部門、跨區域、跨流域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建設與發展,健全長江三角洲污染防治協作長效機制。在環太湖、沿海、長江口、環澱山湖、蘇南丘陵、新安江等跨界地區,健全與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對在區域環境保護中因承擔生態功能而影響經濟發展的地區,通過設立專項基金予以合理的經濟補償。
G. 西部如何選擇正確的產業戰略
西部地區發展優勢產業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抓住「四個做強做大、三個大力發展、一個營造、一個抓好」。
一、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十大工業基地
工業基地是發展優勢產業的支柱。目前西部地區在工業方面形成了優勢能源、礦產資源及其加工產業、特色農牧業及農牧產品加工產業、裝備製造和國防軍工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葯、航空航天等優勢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特色旅遊產業等五大優勢產業,初步建成了四川攀枝花鋼鐵工業、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陝西關中「一線兩帶」裝備製造業、重慶軍工、內蒙煤炭及煤化工、內蒙奶製品及羊絨加工、雲南煙草工業、寧夏枸杞及枸杞加工、廣西糖業、新疆石油天然氣採掘等十大工業基地。只有把這十大工業基地按照科學發展觀、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進一步做強做大,才能促進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四川攀枝花鋼鐵工業基地。以生產優質特色鋼和開發釩鈦新材料為特色。攀枝花有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現已具備年產鐵800萬噸、鋼材800萬噸及釩鈦系列產品50萬噸的綜合生產能力,但目前對釩鈦等稀有金屬的開發利用還沒有實現現代化和產業化,應加快攀枝花釩鈦稀土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培育釩鈦新材料產業, 將其建成為中國最大的優勢特色鋼、釩鈦新材料基地。
四川德陽重大裝備製造基地。以二重、東電、東汽等大型機械製造企業為龍頭企業,有強大的重型機械製造能力和水電、火電、氣電、核電、風電設備的製造能力。隨著我國水電產業的大規模開發,向家壩、溪洛渡等大型水電站相繼上馬,以及我國核電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數千億元的市場需求。這給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帶來了巨大機遇,應立足於現有基礎,著力提升大型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重型機械、大型工程基礎等成套設備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做強做大德陽裝備製造業基地。
陝西關中「一線兩帶」裝備製造業基地。陝西的裝備製造業高度集聚, 90%以上的企業集中在關中「一線兩帶」地區,包括西飛、西電、陝汽、陝陵、法士特等大型骨幹企業,從業人員達40萬, 2006年完成銷售收入980億元,在飛機製造、航空動力、數控機床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關中地區「一線兩帶」的產業布局,有利於發揮大型骨幹企業的龍頭作用,帶動周邊中小企業,形成裝備製造產業集群,建成西部地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重慶軍工和汽車、摩托車工業基地。重慶是我國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幾家大型軍工企業集中在重慶,不僅擁有強大的軍品研發和生產能力,而且擁有多年從事軍品研發生產積累的技術人才及裝備,為軍工企業開發生產民品,走軍民結合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長安汽車、嘉陵摩托都是軍民結合取得的突出成效,應大力支持重慶建成我國西部軍工產業和汽車、摩托車工業基地。
內蒙煤碳及煤化工產業基地。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二位, 2005年煤產量達2•753億噸,向區外輸出1•6億噸,已成為我國僅次於山西的第二大煤炭資源生產和輸出基地。此外,煤炭轉換、深加工和煤化工產業正在興起。神華集團煤制油和煤烯烴項目、山東東泰50萬噸煤制甲醇及10萬噸二甲醚項目、新奧集團60萬噸煤制甲醇及40萬噸二甲醚項目、多倫大唐160萬噸煤制甲醇及46萬噸烯烴項目等一大批、上水平的煤化工項目相繼落地,內蒙古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煤化工基地。
內蒙奶製品及羊絨加工基地。近幾年,內蒙古不斷擴建奶源基地,大力發展奶牛產業,引進設備,提高產品檔次,建成了伊利、蒙牛等全國知名大企業,使內蒙古成為全國最大的奶製品加工基地。內蒙古有豐富的羊絨資源,發展羊絨加工的優勢得天獨厚,有「鄂爾多斯」、「鹿王」、「維信」等知名大企業和知名品牌,「十五」末,全區羊絨加工企業年設計加工能力達到2•4萬噸,實際加工數量為1•1萬噸,產成品出廠價值總額為51•6億元,已成為中國最大的羊絨加工業基地。
雲南玉溪煙草基地。煙草產業是雲南的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雲南的烤煙產量佔全國的1/3,卷煙佔全國的1/5,煙草稅利佔全國的1/2。雲南煙草有30多個卷煙品牌獲國優、部優、省優稱號,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玉溪煙廠是全國最大的煙草企業,以玉溪煙廠為中心,帶動周邊一大片地區煙草種植的產業化經營,使玉溪成為中國最大的煙草產業基地。
寧夏中寧枸杞及枸杞加工基地。寧夏通過推行「優質名牌枸杞基地建設」,建設萬畝枸杞園區4個,千畝園區30個,基本形成了以中寧為核心、清河流域和銀環灌區為兩冀的枸杞產業帶。2005年全區枸杞面積達44•3萬畝,總產量為5萬噸,產值15億元,形成了寧夏紅、杞濃、聖杞樂、早康等為主體的枸杞酒、枸杞籽油、果汁等10大類40多種產品,枸杞加工轉化率達到總產量的15%。寧夏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枸杞生產和加工產業基地。
廣西糖業基地。2006年,廣西機製糖產量突破600萬噸,佔全國的一半以上。廣西糖業產業鏈較長,蔗渣造紙制板、糖生產氨基酸、單細胞蛋白、酒精以及提取丙酮等有機化合物等綜合利用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由於實現循環生產,製糖成本比國內其他糖主產區每噸低100~200元,加上綜合利用的效益,市場競爭力較強,廣西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糖業生產基地。
新疆石油、天然氣工業基地。石油、天然氣採掘是新疆第一大優勢產業。石油、天然氣總資源量達300億噸,佔全國的1/4。2006年,石油、天然氣產量分別為2474•7萬噸和164•2億立方,分別居全國第三位和第一位。目前已建成准葛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土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氣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克拉瑪依、獨山子、烏魯木齊、庫爾勒、庫車、澤普等不同規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天然氣化工產品加工基地,一個全方位發展、多元投資、產業鏈逐步延伸的石油化工集群正在形成,新疆已成為我國西部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基地。
二、做強做大五大工業園區
工業園區是發展優勢產業的重要支撐。園區經濟具有資本集中化、經營集約化、企業集群化的優勢。西部地區產業結構和布局的調整要與工業園區建設相結合,通過各類工業園區的發展實現結構優化和產業集聚。工業園區是工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有利於產業集聚和發展專業化分工和協作,形成產業集群;有利於節約資源,降低成本,向集約化發展轉型;有利於招商引資,引進資本、人才、先進技術和現代管理。因此,發展優勢產業,離不開工業園區的發展,要培育、發展和壯大一批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功能齊全、配套完善的工業園區,特別要做強做大成都高新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慶高新區、西安高新區、綿陽高新區等五大國家級工業園區,以此為支撐,推動產業升級,推動高新技術和優勢產業向園區集中,延伸產業鏈,形成企業集群。
三、做強做大做長做精四大優勢產業鏈
延伸產業鏈、做強做大做長做精產業鏈,是發展優勢產業、提升優勢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西部地區應在資源類產業、農牧產品加工、裝備製造及軍工和高新技術等四大優勢產業中,選擇在國內同行業中具有現實和潛在的競爭優勢和成本比較優勢的小類產業,向上、下游延伸產業鏈,將其做強做大做長做精。
(一)資源類優勢產業
西部地區資源採掘產業有較大優勢,應逐步向資源加工產業延伸產業鏈。在內蒙古以神華集團為優勢企業,發展煤化工產業鏈;在新疆和四川以中石油和中石化為龍頭企業發展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鏈;在四川以攀鋼為龍頭企業發展釩鈦新材料產業鏈和優質鋼產業鏈,以三峽公司、二灘公司、華地集團、華能集團、中電集團為龍頭企業發展包括水電勘探設計、水電站建設和發展及電力傳輸等環節的水電產業鏈;在雲南以雲鋁為龍頭企業發展鋁製品產業鏈。
(二)農牧產品加工類優勢產業
在貴州、四川以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大企業為龍頭發展白酒產業鏈;在雲南以玉溪煙廠為龍頭企業發展煙草產業鏈;在廣西以南寧糖業和貴糖為龍頭企業發展蔗糖產業鏈;在內蒙以鄂爾多斯為龍頭企業發展羊絨製品產業鏈,以伊利、蒙牛為龍頭企業發展奶製品產業鏈;在寧夏以寧夏紅、杞濃、聖杞樂、早康為龍頭企業發展枸杞加工產業鏈。
(三)裝備製造和軍工類產業鏈
在四川德陽以東方電氣集團、二重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川化機、攀長鋼為龍頭企業發展大型發電成套設備產業鏈;在陝西、四川以西飛、西電、成飛、成發、成飛研究所、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為龍頭企業發展航空航天及空中交通管制系統成套設備產業鏈。
(四)高新技術類產業鏈
在四川以長虹集團為龍頭企業發展數字家電產業鏈,以新光硅業、峨眉中導體、樂山菲力克斯、英特爾、中芯國際、友尼森、成都華為、威斯達晶元、微軟成都基地等為龍頭企業發展集成電路產業鏈,以迪康制葯、成都恩威、吉安康葯業、三勒槳葯業等龍頭企業發展中葯產業鏈;在陝西以西安楊森、利君集團、東盛集團等為龍頭企業發展醫葯產業鏈。
四、做強做大八大集團公司
從西部地區現有的產業優勢出發,著力培育幾戶規模巨大、實力雄厚、競爭力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經過努力能夠在幾年內進入世界500強的大集團公司,對支撐西部地區優勢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目前,西部地區總資產、凈資產和銷售收入均超過100億元,發展前景好的大集團公司有長虹、五糧液、攀鋼、東方電汽、長安汽車、茅台、伊利、包鋼等8家,進一步做強做大這8大集團公司,是實施大集團公司戰略,推進區域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現實選擇。
長虹已經具備發展為世界級大集團公司的基礎條件:目前彩電生產能力已達年產1700萬台,為全球最大,空調、視聽、電池、網路等都具備了巨大的生產、開發能力,產品輻射7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4年市場佔有率居中國第一;主要產品的應用技術開發居國內領先水平。長虹應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升級、市場開拓, 充分發揮龍頭帶頭作用,發展數字視聽產業鏈,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帶動機頂盒、顯示器件、嵌入式軟體、晶元設計等生產企業的發展,並同綿陽高新區電子工業基地的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長虹為核心的企業群落。
五糧液已發展成總資產和銷售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利稅超過30億元,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六大支柱、眾多分支多元發展的現代大型企業集團。五糧液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通過產業擴張和資本擴張來實現:一是將非酒產業鏈進一步做強做大,建立糧食產業化基地,從上游延伸產業鏈;發展酒糟綜合利用產業鏈,向循環經濟的方向發展;開拓高新技術產業鏈。二是充分利用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實現低成本的快速擴張。此外,還要充分利用品牌擴張,並與產業擴張和資本擴張有機結合起來。
攀鋼已經是總資產超過300億元、銷售收入接近200億元的大集團公司,經濟實力雄厚,又控制了三個上市公司,具備十分有利的發展條件。攀鋼應充分利用攀枝花豐富的釩鈦磁鐵礦資源,加快攀西釩鈦、稀土的開發和綜合利用,培育釩鈦新材料產業。力爭5~10年內形成年產2000萬噸特種鋼的生產能力,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以上,進入世界500強,建成中國西部最大的優質特色鋼、釩鈦新材料工業基地。
東方電氣集團公司下屬的控股或全資公司東電、東汽等都是德陽的大型機械製造企業,擁有強大重型機械、水電設備、火電設備和核電設備製造能力。應緊緊抓住目前發展重大裝備製造業的有利時機,著力提升大型發電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重型機械、大型工程基礎等成套設備的開發和製造能力,形成自己的品牌,並不斷延伸產業鏈,形成企業群落,建設和發展德陽重大裝備製造業基地,進一進做強做大東方電氣集團公司,力爭5~10年內銷售收入達到或超過600億元。
長安汽車, 2006年總資產達167億元,銷售收入達257億元,主產品利潤達42•9億元,總資產僅次於上海汽車,全國排名第二。長安汽車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小排量汽車生產企業,計劃在未來數年投入30億元研發高科技含量的小排量汽車,並將推出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民車;中國廣闊的市場有利於長安汽車進一步做強做大。
貴州茅台的總資產、銷售收入和主營利潤在同行業中僅次於五糧液,在全國居第二位,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知名品牌。2001年貴州茅台上市,為其進一步做強做大提供了良好的融資環境,2008年茅台投資7億元實施「十一五」萬噸茅台酒工程三期技改項目,完工後,將新增2000噸茅台酒產能,可新增銷售收入11億元,利潤4•34億元。
伊利集團公司總資產88億,銷售收入194億(2007年),是中國乳業無可爭議的龍頭。伊利控制了大量優質奶源,具備規模和原材料成本優勢,目前正計劃通過整合資源、強化品牌建設,完善產業基地布局等舉措,積極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做強做大,力爭在2010年提前達到進入世界乳業15強的目標。
包鋼總資產315億元、銷售收入267億元(2007年),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鋼鐵類上市公司,擁有世界稀土儲量最大的白雲鄂博鐵礦、鐵礦石自給率相當高, 在資源成本方面,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而且所在內蒙地區,電力資源充足;包鋼正在建設的冷軋薄板、中厚板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新產品投產後將使其規模和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包鋼整體上市後,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加快優勢產業中民營經濟發展,大幅提高民營經濟比重。在西部地區五大類優勢產業中,資源開采類產業,如石油開采、天然氣開采等為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大集團公司所壟斷,民營經濟難以進入,但資源加工類產業,如天然氣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特別是精細化工,可以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進入,促進附加值較高的資源加工產業快速發展;在特色農牧業和農牧產品加工產業中,民營經濟佔有重要地位,要進一步優化外部環境,不僅做到政策上給予鼓勵,而且要在法律上給予保護,運作上給予指導,服務上給予方便,盡量減少和消除體制障礙;在裝備製造和軍工類產業,為大企業生產配套所需部件和提供各種服務的是眾多中小民營企業, 四川德陽有近500家中小民營企業為二重、東電、東汽等大型國有企業提供配件和各類服務,要支持和鼓勵他們上規模、上檔次、不斷提高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 在高新技術產業中,以中小科技型民營企業為主體,要確定一批優勢民營企業,在用地、融資、稅收、項目審批等方面給予保護支持,促進其盡快做強做大;在旅遊產業中,應對民營資本進入旅遊產業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鼓勵和扶持民營旅遊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六、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
西部地區的資源類產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資源加工業則十分薄弱,即使有一點,也僅僅是初級加工,精加工業幾乎是空白。為加快西部優勢產業發展,必須在具備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特別要大力發展精細加工產業,建設資源加工產業基地。例如,在四川天然氣原產地達川可以建設天然氣大化工基地,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精細化工系列產品;在新疆克拉瑪依、獨山子等地建設石油化工基地,生產附加值高的石油化工系列產品;在內蒙以神華集團的龍頭,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生產煤化工系列產品。西部地區大力發展資源加工產業,不僅有利於縮小東西部差距,而且,有利於就地利用資源,有利於減少運輸壓力,降低資源運輸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益。
七、大力發展西部特色旅遊產業
西部地區各省區的旅遊產業各具特色和優勢,從實際出發,大力培育和開發具有西部特色的知名旅遊景區和路線,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努力開發國內外旅遊市場,推進跨區域旅遊整合,重點開發一批跨區域旅遊區。繼續發展紅色旅遊、文化旅遊,鼓勵發展休閑度假旅遊、探險旅遊、邊境旅遊和農業旅遊等專題旅遊。加強保護、合理利用文化自然遺產資源,推動重點風景區可持續發展。加快發展西部跨區域十大重點旅遊區。這十大旅遊區是,絲綢之路旅遊區、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長江三峽高峽平湖旅遊區、青藏高原特色旅遊區、川黔渝旅遊區、珠三角一桂東—桂北旅遊區、滇桂民族風光邊境旅遊區、西北大漠草原旅遊區、黔東南 ———湘鄂西民族風情旅遊區、重點紅色旅遊區。
八、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
在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方面,實行指導性准入政策,鼓勵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西部地區五大類優勢產業;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設立西部優勢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對需要鼓勵快速發展的西部優勢產業,給予財政貼息、財政資助和獎勵等;實行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的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按相關規定給予相關稅收優惠;實行優惠的融資政策,爭取政策性銀行對西部五大優勢產業中的中小企業融資的軟貸款給予支持,建設公共融資平台和融資擔保體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實行優惠的人才政策,對發展西部優勢產業需要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人事、公安、勞動和社保等部門給予優先審批和辦理調入手續。通過實行上述優惠政策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方面,西部各省區要嚴格實行《公司法》、《勞動法》和相關經濟法規條例,依法行政,廉潔執法,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幹擾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執法部門要制定統一的管理辦法、制度和政策,避免重點和交叉檢查。企業可以拒絕一切未經省級政府批準的不合法和不符合規定的檢查。通過依法辦事、嚴格執法,為招商引資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在營造良好的服務環境方面,建設政府服務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為招商引資促進西部優勢產業發展提供高效、優質、配套、廉潔的行政服務,同時,治理整頓和規范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不符合國家、省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還要根據招商引資、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建立技術創新、投融資信息資訊、人力資源、現代物流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服務環境。
在擴大招商引資方面,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又要引導外商投資方向,把利用外資同優化產業結構、提升技術水平和擴大對外經貿有機結合起來,千方百計吸引國內外各類資本、企業、技術和人才進入西部優勢產業領域。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展網上招商、中介代理招商和行業主題招商等活動,在努力引進東中部資金的基礎上,重點吸引港台、東南亞、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資本,積極吸引世界500強和國內500強企業,進入西部地區。
九、抓好節能、減排、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
西部地區發展優勢產業,一定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抓好節能、減排、降耗,實現可持續發展。一要嚴禁發展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對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高污染、低產出以及低水平重復的項目,在項目審核時嚴格把關。二要實行目標責任制、嚴格考核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將節能、減排、降耗指標分解到西部地區各省區,再由省區分解到五大優勢產業內的各個企業。三要加大節能、減排投入。政府要大力支持節能、減排重點項目,對關鍵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產品的開發,對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和高耗能企業的節能技改項目,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支持;企業也要加大本企業節能、減排技術和技改項目的投入,特別要加大發展本企業循環經濟的投入。四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西部地區花大力氣組織好重點城市、行業和園區的循環經濟試點,通過試點,逐步推行,促進循環經濟在西部地區快速發展。
作者簡介:陳永忠,四川省科技顧問團顧問,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H. 未來中國最有發展的城市有哪些
這一年,哪個城市的跨越最大?2020年,誰最有可能迎來爆發?
01
深圳
深圳,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明星城市。
這一年,深圳拿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桂冠,將特區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高規格的「示範區」之下,深圳的政策利好紛至沓來:
其一,廣東省提出舉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無論是政治高度還是支持力度,都超出以往。
其二,深圳與雄安新區一道被納入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隨即,深圳提出打造「國家鐵路樞紐」、「國際樞紐機場」、「全球交通科技創新中心」的全新目標。
在過去,深圳一直被認為是「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屬於名副其實的「經濟特區」,而廣州則是集海陸空於一體的華南門戶中心。
這一次,深圳在交通領域的發力,意味著要在綜合門戶領域有所作為。
具體而言,深圳要完善京廣深港、贛深、貴廣-南廣、沿海(廈深)、珠江-西江五大鐵路走廊;同時,構建跨江稀缺性戰略通道體系,推進深中通道建設,籌劃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推進寶安機場擴容,同時開發惠州第二機場功能等。
其三,深圳與河源互動頻繁,「飛地」模式有望復制。近日,河源出台文件重點謀劃「深河特別合作區」,繼「深汕特別合作區」之後,深圳又一「飛地」或將出現。
2018年底,深汕合作區正式揭牌。不僅居民全部轉為深圳戶籍,而且這一位於汕尾的「飛地」將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級為深圳第「10+1」區。
飛地經濟的意義在於,它不僅為土地空間緊張的大城市尋找到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也為區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樣板:既能將產業留在省域內部,而且還能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相關GDP數據還能兩地所共享,此為多贏之舉。
顯然,這一次,藉助示範區的東風,深圳已不滿足單純的經濟中心,要在綜合門戶城市上有所作為。
同樣,深圳追求的不只是大灣區內部的影響力,更是向粵東西北、長江中游、大西南乃至長三角的戰略縱深。
有句話說得好:這一次,深圳全都要。
02
上海
這幾年,在一線城市裡,上海受到的爭議僅次於廣州。
前兩年,上海淪為「環杭州城市」的說法不絕於耳。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政策,再次說明了上海在國內舉足輕重的地位。
最近一年,上海完成了四件大事:進博會、科創板、自貿區擴容和長三角一體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剛剛發布的長三角一體化規劃綱要中,上海的龍頭地位再次鞏固。規劃明確提出:「發揮上海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要知道,大灣區以廣深港澳四個城市為中心城市,京津冀也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城市,而長三角的龍頭有且只有一個:上海。
在此基礎上,上海提出的「五大中心」定位只會愈發突出:國際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科創中心。
顯然,上海不會淪為「環XX城市」,上海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只會提升,而不會有任何弱化。
03
澳門&珠海
今年是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
對於澳門來說,這兩年是風雲際會之年。
先是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接著澳門證券交易所被提上日程,隨後澳門獲得對橫琴口岸澳方口岸區及相關延伸區的管轄權。
就金融而言,這個以博彩娛樂著稱的特區城市,將會獲得超級金融地位的加持,在離岸市場將與香港形成兩足鼎立之勢。雖然在短期內仍然無法與香港相匹比,但只要第一步邁出去,前景不是一般可期。
就發展而言,澳門與珠海將會高度融合。澳門土地資源緊張,發展空間不足,無論打造金融產業、旅遊產業還是會展產業,都離不開珠海在背後的支持。
因此,澳門-珠海可以視為一個整體,而這恰恰也是大灣區規劃中的三大增長極之一(另兩個為港深、廣佛)。
I. 現在什麼行業最賺錢
截止2020年1月為止,文化產業最賺錢。
到2020年,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版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許可權達到10.8年;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基本建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旅遊經濟穩步增長,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度達到12%。
(9)做強工業帶動工業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文化產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國民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既直接推動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消費,也日益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設計等產業融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文化產業具有創意性、引領性、低投入、低消耗的鮮明特點和優結構、擴消費、增就業、促轉型、可持續的獨特作用。
J. 某市實施「農業立市,工業強市,旅遊興市」計劃後,2009年全市荔技種植面積為24萬畝.
1.首先確定這是線性代數的問題,那就 是Y=aX+b
2.代入2009年和2011年的數據。以2009年為基礎年專,那X=1,2011年的X=3.,得出屬a=1,b=23.代入2012年X=4,得Y=27.2012年的荔枝面積 27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