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體育旅遊融合發展

體育旅遊融合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6 18:30:04

①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體育旅遊產業並且開頭具有特色體育賽事

各省市代表相互交流經驗。海口市副市長鄧小剛認為,海南體育旅遊業的發展要回充分利用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答的歷史性機遇。開展戶外活動是符合海口自然生態特點的,要爭取培育特色賽事品牌;發展競技體育,如環海南島自行車賽讓廣大的當地民眾和海外觀眾前來觀看,欣賞海南美麗的自然風光、當地的民俗等。

青海省體育局局長馮建平則認為要以「挖掘地域優勢」來打造青海體育旅遊品牌。讓小夥子手把手地教你射箭,讓姑娘教唱青海的「花兒」(註:花兒指一種山歌)。

黑龍江省體育局局長郭銘玉認為,「打造黑龍江銀色名片,要發展冰雪體育旅遊。」「黑龍江有豐富的冰雪資源,在中國黑龍江雪山穿越公開賽中,運動員遠離城市的喧囂,呼吸自然新鮮的空氣,在冰山雪林中奮力拚搏、挑戰自我,同時親近大自然。」

安徽省體育局副巡視員甄國棟提出「實施品牌引領、融合發展」以推進體育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甄國棟提及安徽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安徽名人有老子、包拯、華佗等,安徽亳州人華佗所創五禽戲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開始,亳州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中國(亳州)健身氣功博覽會暨華佗五禽戲養生健身節」,其獨特性、參與性、觀賞性都很強。

② 體育和旅遊的關系

體育旅遊所涉及的范疇很廣。體育旅遊從廣義上講是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的旅遊,即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遊地、體育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體育旅遊從狹義上講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遊者的各種體育需求,藉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使旅遊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體育旅遊還是狹義的體育旅遊,就其社會本質而言,都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同時也是體育產業化、商品化的重要內容。體育旅遊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遊商品的形式,能為旅遊者在旅遊游覽的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於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它能使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這就是體育旅遊的本質內涵。
意義:首先,體育旅遊具有健身功能。體育旅遊相對傳統觀光旅遊來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旅遊,通過親自參與某項健身、冒險或觀戰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健美強身,還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發展體育旅遊,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其次,體育旅遊具有經濟功能。因為體育旅遊能增加國家創匯、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瑞士洛桑對歐洲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體育帶來的經濟效益約佔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2%。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給主辦地帶來大規模的旅遊者群體,涉及到運動員、教練、官員、記者的人數近萬,同時,還會有大批的觀眾。成功舉辦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夠帶動一條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消費鏈」,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③ 國內如何利用體育方面的旅遊來增加產出

體育元素的融入,為傳統旅遊注入了新的內涵。省體育局局長陳剛認為,如果是純粹的旅遊,人們去過一個地方後,往往在一段時期內不會再去了,「體育+旅遊」讓原本只是觀光的旅遊變成以運動體驗為主的活動,比如滑雪,遊客每一次的體驗都會不一樣,他們每年都可能前往同一個地方體驗,因而,體育旅遊是一種多次、重復、漸進的體驗。他說,「體育+旅遊」,能對遊客產生更大的黏性,對城市則帶來可觀的效益,如今的馬拉松賽也是一種體育旅遊,火熱的馬拉松賽往往能帶動舉辦地的旅遊、住宿、餐飲等多個行業。

體育旅遊的前景正被體育界和旅遊界一致看好。不過,記者在采訪時發現,目前國內體育旅遊還處於初創階段,「體育+旅遊」要發揮「1+1>2」的效應,要走的路還很長。

旅遊景區舉辦體育賽事,是近幾年開始出現的新現象,也是「體育+旅遊」的一種呈現形式。常州市武進太湖灣旅遊度假區依託度假區內的自然體育資源,比如舟山公路、國家龍舟基地、國家級垂釣基地,承辦了今年長三角運動休閑體驗季江蘇第一站的活動,近幾年,也自創或聯合舉辦、承辦了太湖灣秋酷跑、太湖灣嬉戲跑、不止騎24小時環太湖自行車賽、電子競技大賽、全國垂釣大賽等賽事。壹山藏整合營銷(江蘇)有限公司具體負責這些賽事的執行,該公司副總經理張新軍說,太湖灣旅遊度假區可以說已將「體育+旅遊」產品做得風生水起,但「體育+旅遊」在現階段還停留在概念口號、探索發展階段,更多的還是借體育賽事的影響力來提高度假區的知名度。他認為,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形式的產品組合,如果不考慮盈利都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說景區辦賽事更多的是在吆喝賺人氣的話,那麼,在旅遊產品中添加以體驗為主的體育元素,則是更加深入的旅遊與體育的融合。在長三角運動休閑體驗季武進太湖灣站活動中,遊客體驗了劃龍舟、熒光毅行等活動,而每一個完成熒光毅行的人都獲得了組織者授予的「完賽證書」。而在宿遷駱馬湖景區則結合每年在該地舉行的中國生態四項賽,開發出針對普通遊客的生態四項賽,參加完比賽的遊客均可獲得由中國生態四項公開賽組委會頒發的完賽證書。參與運動的樂趣和完賽後的成就感,讓每一位參與者樂此不疲,不少參加者希望下次帶親友一起來玩。不過,記者也注意到,許多景區雖然也推出了運動體驗項目,但多數都是普通騎行、健步走等層次較低的運動體驗項目,不僅難以吸引遊客參與,更談不上對遊客的黏性了。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認為,體育旅遊的核心資源是體育,體育旅遊產品能否做出特色,體育與旅遊能否做到多元化和深層次的融合,將決定體育旅遊發展的質量。

其實,「體育+旅遊」需要從政府層面整合體育與旅遊兩大行業的資源。記者了解到,省旅遊局、省體育局和省體育產業集團已經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對我省體育旅遊發展進行頂層設計,決定在研究制定行業標准體系與提供政策指導、開發體育旅遊體驗產品、共同培育地域特色的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共同培育打造體育旅遊特色小鎮、開發體育賽事旅遊產品、共同打造體育旅遊展會平台、強化市場聯動宣傳七個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動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協同發展。

④ 簡述中國體育旅遊發展概況

一、體育旅遊研究概況

體育旅遊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交叉滲透產生的一個新的領域,它不同於一般的觀光旅遊,也不同於單一的體育健身活動,是二者的有機結合。也是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既有產業特徵,也有拉動關聯產業發展潛力的作用,又有集體育競技與旅遊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特性。在業界,旅行社重視海外大型體育賽事觀戰市場的開拓;戶外運動(旅遊)俱樂部則注重本土區域性市場的開拓;近年中國國際體育旅遊公司等團體,也組織了一些大型的國際體育賽事。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旅遊局都先後推廣體育旅遊,致力將體育活動由精英運動向大眾活動的方向轉變。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致力於推廣國內外體育旅遊成功的案例研究,同時,不少民眾將目光投向了奧運旅遊。

二、 我國體育旅遊發展現狀

從旅遊發達的國家看,體育旅遊的興盛是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出現的。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體育部門始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發展競技體育方面,而忽視了大眾體育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開始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計劃」。近幾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健身活動的推廣,我國體育產業明顯呈快速擴展之勢。1992年至1997年全國居民的文化體育消費指數年平均增長率達5.1% ;1997年全國居民用於體育用品的支出位於13項常用基本生活消費之外重要消費支出的第6位,居於子女教育、電器、住房、書報、高檔服裝之後;僅以桂林市為例,目前,全市年均體育消費額已達4.7億元人民幣。體育產業和旅遊產業的良性增長推動了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各地因地制宜,開發了多種體育旅遊產品,有較著名的青藏高原登山、黃河漂流、東北滑雪、湖北賽龍舟、鄭州少林武術、內蒙古看那達慕大會等。國家旅遊局將2001年定位「中國體育健身游」年,共推出60項具有地方特色的大型體育健身旅遊活動和11大類80個專項體育健身旅遊產品和線路,讓國內外遊客在其中充分感受中國體育旅遊產品的魅力。
1.我國體育旅遊的特點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活動方案》囊括了我國目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體育旅遊產品,可以看作我國體育旅遊的一個縮影。根據上述《2001年中國體育健身游活動方案》我國體育旅遊產品的地域分布特點如下:就專項旅遊路線而言,西部地區顯然佔有絕對優勢,以43項佔了總計82條路線中的50%強;東、中部以25.6%和22%遠遠落後西部。在體育旅遊節慶活動的開展方面,東部地區則顯然走在前面,在2001年共計有30項大型節慶祝活動入圍,佔全部64項活動的46.9%;西部地區為31.3%;中部地區以21.9%位居第三。就這兩類的整體數量而言,我國西部體育旅遊產品分布最廣泛,以63項產品,佔全國總數43.2%的比例位居第一;其次為東部地區,51項產品,佔全國總數的34.9%;中部地區只有32項產品入圍,僅佔全國總數的21.9%。總之,我國體育旅遊產品在地域分布上已形成了分布廣泛,東、中、西部地區都有分布;東部地區以節慶體育旅遊產品為主,西部地區以專項線路體育旅遊產品為主的格局。
2.體育旅遊的特徵
(1)參與性
旅遊者可以參加一些有普遍意義的、集娛樂性和易學性於一身的體育活動項目,如登山、徒步旅遊等,可以使旅遊者在健身強體的同時,個人的需求慾望得到滿足。
(2)觀光性
觀看奧運會、世界盃、NBA等大型賽事旅遊以及欣賞各類體育表演,可使旅遊者感到力與美的結合,感受到運動的激情,運動的快樂,從而陶冶情操。
(3)民族性
某些體育旅遊項目,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如中華民族的武術、傳統養生保健術,還有少數民族的表演節目,這些可以使旅遊者享受到地方性十足的體育旅遊活動。
(4)技能性
對於一些技術性很強的體育旅遊項目,如射箭、高爾夫球等,則需要旅遊者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只有掌握了運動技能,才能真正體味到體育旅遊的樂趣所在。

⑤ 什麼是體育旅遊產業

體育旅遊在國內是一項新的旅遊產品,與此相應體育旅遊也是一門新的學科。 體育旅遊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健身方式。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運動的文化底蘊深厚,並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這些特點使我國擁有寶貴的運動休閑旅遊資源。
由於緯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幾乎適合開展所有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東北可以開展雪上運動,東、南部江濱海地區可以開展水上運動,新疆等地可開展沙漠探險運動,而為數眾多的名山可開展攀岩運動。同時,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體育民俗活動,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湖北清江闖灘節、土家族擺手舞、龍舟賽等等,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蘊涵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運動休閑所產生的市場需求,結合體育產業泛化的大環境,加上優勢的基礎條件,為我國運動休閑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和景區產品提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手段。

⑥ 為促進旅遊業和體育事業的融合發展,打造莒南的知名賽事品牌,展現莒南縣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精神面貌,5月3


A、垂釣手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於阻力臂,屬於費力杠桿,但能省版距離,正確
B、浮釣時應用了物權體的浮沉條件,正確;
C、餌料已離開釣者的手,手不再施加力,不做功,故C錯;
D、使用海竿上的輪子時,動力臂大於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正確.
故選C.

⑦ 從旅遊開發的角度講,體育旅遊策劃主要有哪幾種模式

現在,體來育旅遊是現代旅遊體源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體育旅遊產品都已有日益豐富和成熟,吸引大量體育旅遊愛好者。而隨著休閑泛化逐漸延伸到體育領域,休閑旅遊、體育運動和時尚、文化以及當地特色物質文化資源逐漸融合,營造出運動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閑氛圍。我們更願意稱之為運動休閑,從適宜開發的「休閑旅遊」的角度,而不是相對專業的「體育」,來解讀這種休閑旅遊新模式。
運動休閑正受到來自國內外、各階層的歡迎。自行車旅遊、騎馬或騎駱駝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險、野外生存訓練、峽谷漂流、乘熱氣球或滑翔傘、滑冰、滑雪、滑草等時尚運動休閑項目方興未艾;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節慶活動牽動億萬人的關注。

⑧ 體育旅遊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體育旅遊有什麼發展趨勢

體育旅遊的抄發展前景- 綠維創景 -認為是很可觀的,體育休閑旅遊是現代旅遊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分支,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體育休閑旅遊產品都已有日益豐富和成熟,吸引大量體育旅遊愛好者。而隨著休閑泛化逐漸延伸到體育領域,休閑旅遊、體育運動和時尚、文化以及當地特色物質文化資源逐漸融合,營造出運動性、趣味性、地域性和文化性交融的休閑氛圍。體育休閑正受到來自國內外、各階層的歡迎。自行車旅遊、騎馬或騎駱駝游、登山、攀岩、徒步沙漠探險、野外生存訓練、峽谷漂流、乘熱氣球或滑翔傘、滑冰、滑雪、滑草等時尚運動休閑項目方興未艾;各類體育賽事、體育文化節慶活動牽動億萬人的關注。旅遊景區主體場地不同,適合開發的體育休閑項目也有所區別,為使得體育休閑項目歸類清晰,我們按照草原、森林、沙漠戈壁、海灘、湖泊、河流、峽谷、岩洞、山川、濕地、公園、田野、室內、鄉村、城市等多種不同主體場地進行研究分析。

⑨ 為了適應國內外體育旅遊的發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備

由於起步較晚,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還遠不成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主要有:①目前對體育旅遊尚未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②對全國體育旅遊資源賦存狀況還不夠了解。③體育旅遊專業服務人員缺乏,尚無培訓標准。④體育與旅遊兩種社會活動的結合還不完善。⑤對體育旅遊的理論研究少之又少。因此根據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體育旅遊發展對策。
1.兩大產業相互融合
旅遊產業和體育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新興的產業門類。均為改革開放後20多年間發展起來,其中旅遊產業的發展要優於體育產業。但從整體上看,人們對二者的產業范圍,產業結構及產業定位均有很多爭議。同時,這二大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各行其道,取有用處而用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因此,我國體育旅遊的發展必須依賴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充分發揮二者對客源市場的吸引力,向客源市場提供內容豐富、功能完善的服務產品,從而推動兩大產業的發展。
2.專業人才培養
作為服務產品的生產,其核心是專業服務人員的培養。而目前兩大產業內部均存在專業人才結構問題,體育產業內部缺乏懂得對客服務、組織活動、經營管理的人才,而旅遊產業內部缺乏掌握體育專項技能,熟悉體育器材的專業人才。兩大產業的相互融合其實質上首先要求從業人員必須同時兼備兩大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旅遊專業人才的培養,這一點可借鑒國外教育經驗,在體育專業下設置休閑方向專業進行培養,或在旅遊休閑專業的教育中強化體育專項知識、技能的培養。同時,強化在兩大產業內從業人員相關知識的培養,對一些特殊崗位通過職業鑒定考核方能上崗。
3.產品體系構造
作為體育旅遊產品,滿足市場是綜合性的需要,其中包括康體健身、休閑療養、養性娛情等。
因此旅行社在開發體育旅遊產品時,必須搜索市場需求信息,考察本地體育旅遊資源分布情況,同相關的體育部門、民間組織、景區景點互相配合、互相合作,開發適銷對路的體育旅遊產品,在市場需求與資源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4.客源市場開拓
長期以來,人們談到體育就會想到競技體育,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和人民健身意識的提高,人們已從靜態的觀賞者轉變為積極的參與者。從旅遊活動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旅遊者已不再滿足於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活動,而是趨向於各種可以參與其中的活動,其中體育活動就是選擇之一,這就是近年極限運動在旅遊業中廣泛出現的社會原因。同時,旅遊者的需求也不再是增長見識、愉悅身心,希望通過旅遊恢復身心,強壯身魄。綜上所述,體育旅遊是兩大產業客源市場共同需求的產物。因此,客源市場開拓也必須把握住這一特點,通過相應產品的開發和形象設計及營銷工作來吸引客源拓展市場。
5.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其中西北、東北、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群眾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這些區域自然風光奇特,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景觀眾多,旅遊業發展前景良好,其中少數民族在長期發展的歷史中形成的傳統體育項目形式奇特、內容典型、參與性強,這為體育旅遊的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合作空間,也為國內外遊客了解我國少數民族,豐富健身活動提供了廣闊空間。我國少數民族體育旅遊資源的開發應注意以下方面:首先從體育史的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出各民族有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避免民族的傳統文化流失;其次將其從體育活動的角度規范化,減少危險性;然後結合旅遊活動提供給旅遊者,讓其參與其中。
最後,應加強體育旅遊的理論及政策研究,解決體育旅遊的基本理論問題,如理論框架、概念群、范疇等,以支持制定體育旅遊統一規劃及管理的政策。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