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太和文化旅遊簡介

太和文化旅遊簡介

發布時間: 2020-12-06 06:29:54

㈠ 太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和公園,位於人民中路,公園風景秀麗,有亭台樓閣和娛樂設施回。
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答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有高大的牌坊。院內有廟宇設施。
太和溫泉度假村,位於太和縣城北郊,是休閑娛樂的好地方,吸引著眾我省內外遊客。
櫻桃園,位於鏡湖西路,每至櫻花盛開和櫻桃成熟季節,前來觀光的絡繹不絕。

㈡ 太和文化廣

太和門:紫禁城來外朝宮殿的正門源。北京故宮最大的宮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初稱奉天門,曾一度改稱皇極門。門內為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堪稱中國古代規格最高的門。現存建築為清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重建。面闊九間,進深三間,建築面積一千三百平方米。重檐歇山頂,漢白玉基座,梁枋等彩繪。門前銅鼎四隻,為明代鑄造的陳設銅器。列銅獅一對,左雄右雌,威武兇悍,是故宮六對銅獅中最大的一對。

㈢ 太和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太和的農村那裡不是風景,用心去看就有美景了 內容源於易車 易車專網創辦於2000年,秉承「讓汽車屬生活更簡單」的理念,現已成為國內最領先的汽車專業媒體集團。易車以北京為中心,在全國40多個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為汽車企業和用戶提供立足區域市場的本地化服務支持。 易車網價值觀是冠軍車隊文化:專業、合作、創新。

㈣ 安徽省太和縣有哪些著名的景點

1,沙潁河國家濕地公園

公園主體為耿樓河道濕地,位於太和縣城周邊,延伸面積達20平方千米,濕地河流、溝渠、沼澤集中連片,相互連通,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復合濕地系統,發揮著行洪、灌溉、航運、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的生態功能。該濕地公園原有生態環境現保持完整,動植物資源豐富。

2,太和文廟

太和文廟與公園相鄰,文廟正門懸掛「太和元氣」四個大字的牌匾,門前的廣場就是文廟廣場。太和文廟位於安徽省太和縣城關鎮黌學街35號,佔地面積4620平方米,折7畝,為元大德八年(1304年),達魯花赤李英創建。


(4)太和文化旅遊簡介擴展閱讀

安徽省太和縣歷史文化:

1,方言

太和縣地處華北平原的南部,方言屬於漢語北方方言華北次方言,亦稱「下江官話」。

2,文藝

太和縣境內群眾文藝有音樂、舞蹈、雕塑、烙畫、印花、刺綉、工藝柳編、剪紙等。

3,戲劇

民國時期,太和縣境內戲劇團體有:縣衙梆子班、稅鎮星火梆子班、稅鎮墜子翁班(又名道情)、傅集梆子班、洪山梆子班、尚寨梆子班、三店梆子班、宮集梆子班、良店梆子班(短暫)、李閣梆子班(起止不詳)等。

㈤ 想去安徽旅遊,求安徽旅遊簡介概括

安徽省位於華東腹地,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安徽清初屬江南省,安徽簡稱皖,省會合肥市。安徽省自古以來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轄江扼淮控湖,具有承東啟西的戰略地位,經濟較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擁有徽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中原文化、吳越文化、明文化、楚文化等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徵,氣候、植被同時具有南、北方的特徵。因清初(江南布政使司東西分置而建省,並取當時安慶府、徽州府(府即今歙縣)兩府首字而得名。由於清代省會安慶府古為皖國,境內有皖山、皖水,故安徽簡稱「皖」。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自然景色錦綉多姿,文化古跡甚多,是中國旅遊資源最豐富的省份之一,名山勝水遍布境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黃山、西遞和宏村古民居群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擁有黃山、九華山、天柱山、琅琊山、齊雲山、採石磯、巢湖、花山謎窟、太極洞和花亭湖等10處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擁有歙縣、壽縣、亳州、安慶和績溪5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9個國家級森林公園,56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省內的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中黃山為安徽山水典範,區內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堪稱「四絕」,令世人矚目,風景奇絕的黃山是聞名遐邇的游覽勝地,古人早就有過「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說法;九華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現存78座古寺廟,以佛教殿堂與皖南民居相結合而獨樹一幟。
著名的道教聖地齊雲山,摩崖石刻、道教遺存和別具一格的丹霞地貌令人矚目;曾被漢武帝封為「南嶽」的天柱山,雄奇靈秀兼備,有45峰、86怪石、18瀑等勝景;琅琊山以宋代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它以茂林、幽洞、碧湖、流泉為特色。除國家級景區外,還有19處省級風景名勝區。還有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九華山、古稱「南嶽」的天柱山、道教聖地之一的齊雲山、蔚然深秀的琅琊山等名山。

㈥ 安徽太和縣資料簡介

太和縣位於安徽省西北部,隸屬於阜陽市,地處黃淮平原腹地,位於阜陽、亳州專兩市之間。太和屬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素有「椿櫻之鄉」之美譽。而今,科技、文化、體育、教育、衛生事業引人矚目,多次榮獲「田徑之鄉」、「 「書畫之鄉」等光榮稱號。

㈦ 故宮太和殿導游詞

故宮太和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南北中軸線的顯要位置,殿高35. 05米,面積2377平方米,共55間,72根大柱,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是故宮外廷三大殿中最大的一座,也是故宮中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是典型的古典建築。

太和殿的內部及外部構造是中華民族古老智慧的結晶,在這里,除了奇異的雕梁畫棟、獨特的設計布局以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稀世珍寶外,她的堅固程度也令人嘆為觀止。自太和殿建成以來,遭遇過多次大地震,她依然像一位堅強的巨人傲然屹立,絲毫不受影響。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18座。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前的雙龍戲珠御路石,其珠為吉祥如意珠,雙龍之中,一個代表天帝,另一個代表帝王。殿下有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桿。欄桿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殿內更是金碧輝煌、美輪美奐。室內外梁枋上飾以級別最高的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七十二根罕見楠木大柱支撐整個大殿。太和殿的明間設九龍金漆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

太和殿不愧是故宮第一殿,更是中華民族的珍寶。

㈧ 寫一篇介紹太和濕地公園的說明文,用空間順序

今天早上,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因為今天我們要去濕地公園。
我們排好隊,整齊有序地上了車,我們就出發了,很快,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下了車,我們向「濕地」走去,地上全是石子,天空下著濛濛細雨,但我們的心情非常愉快。
我們走到了一個木板橋上,那旁邊有樹、草,看起來是那麼的生機勃勃,那麼嬌嫩清翠。草兒們貪婪地吮吸雨滴,像是口渴了,正需要這樣的雨露。樹木彷彿在雨里更歡快、更翠綠,富有生機和活力。有一棵樹枯死了,可憐地倒在地上,很像理發店裡的躺椅。
後來我們走到一個地方,是沼澤地,周圍長滿了蘆葦,我們用腳踩在上現感覺軟綿綿的,象要把人陷地去。老師說這就是濕地,是鳥兒喜歡棲息的地方。
在濕地公園的中間,還有一個很大的圓形廣場,可能是要建個噴泉,上面很光滑,有許多小朋友騎著小車子在玩耍。廣場的一邊是做了半環形的沙地,有小朋友在沙地上玩得可高興了,用各種形狀的瓶子和盒子把沙子做成形狀,再挖一個城堡,每個人都在認真的做自己想像中的城堡和小房子。另一邊是一個湖,湖裡面有大人們在劃船,也有的在旁邊釣魚,他們說這個湖裡有個小島叫「七星島」,我想著什麼時候我也一定來這劃著船去七星島。
我們就這樣一邊走一邊看,在細雨中,我們仔細地觀察這里的一草一木,看這里的水,這里的蘆葦,偶爾會有大人們騎著三人或四人共騎的自行車從身邊走過,我們的心情格外高興,這真是個好玩的地方。最後我們就坐車回家了。

㈨ 太和門簡介

太和門,紫禁城「天子五門」之一,也是皇宮主體建築太和殿的宮門。太和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最初叫做「奉天門」,後來又改稱為「皇極門」,到清朝才正式改稱「太和門」。太和門在明清兩朝皇宮中,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一度是皇帝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頒發詔令,處理政事的重要場所之一。圍繞太和門,有不少饒有趣味的歷史典故。

由於婚期已近,重建已經來不及,內務府迫不得已,找來一批工匠,就地用木料綵綢等模仿太和門形制,重新搭建了一個彩棚,作為太和門替代品。光緒大婚儀仗隊,就從這座「仿冒」太和門下通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