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局旅遊發展規劃
A. 旅遊局的行政執法職能是什麼
旅遊局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關於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研究擬定全省旅遊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並監督實施。
(二)研究擬定全省旅遊業發展規劃和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開發戰略,組織我省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促銷活動,組織、指導重要旅遊產品的開發,指導駐外旅遊機構的市場開發工作。
(三)貫徹實施國家發展旅遊的戰略措施,培育和完善旅遊市場,指導地方旅遊和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創建工作。
(四)組織全省旅遊資源的普查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和旅遊統計工作。
(五)監督實施各類旅遊景區景點、度假區及旅遊住宿、旅行社、旅遊車船和特種旅遊項目的設施標准和服務標准;組織、指導旅遊飯店、車船等旅遊設施定點工作。
(六)監督檢查全省區域內的旅行社。審查報批經營國際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初審合資旅行社,審批國內旅行社。貫徹實施國家關於出國旅遊、邊境旅遊和赴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旅遊的政策,依法辦理旅遊涉外和涉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旅遊事務;指導全省旅遊對外交流與合作。
(七)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的合法權益。
(八)指導旅遊教育、培訓工作,貫徹執行國家旅遊從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制度,組織旅遊從業人員的技術等級及崗位培訓考核工作。
(九)承辦省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B. 旅遊委員會與旅遊局的區別是什麼
旅遊管理委員會是由旅行社成員組織的,並且專門負責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機構,沒有什麼實權,就是一個協會類的組織吧。
旅遊局是國家的直屬機構,負責對旅遊目的地的推介,制定出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的工作。向部門綜合聯動轉變,改革後除旅遊局原有職能不變外,綜合協調職能將進一步增強。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
主要職能是
(一)研究擬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研究解決旅遊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旅遊業的法規、規章及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協調各項旅遊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是假日旅遊、 旅遊安全、旅遊緊急救援及旅遊保險等工作,保證旅遊活動的正常運行。
(三)研究擬定 國際旅遊市場開發戰略,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組織指導重要旅遊產品的開發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國內旅遊市場,研究擬定發展國內旅遊的戰略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五)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組織旅遊統計工作。
(六)研究擬定旅遊涉外政策,負責旅遊對外交流合作,代表國家簽訂國際旅遊協定,制定出境旅遊、邊境旅遊辦法並監督實施。
(七)組織指導旅遊教育、培訓工作,制訂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制度並監督實施。
(八)指導地方旅遊行政機關開展旅遊工作。
(九)負責局機關及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對直屬單位實施領導和管理。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2內設機構
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
國家旅遊局在13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16個駐外機構,分別是:駐東京旅遊辦事處、駐 大阪旅遊辦事處、駐新加坡旅遊辦事處、駐 加德滿都旅遊辦事處、駐 漢城旅遊辦事處、亞洲旅遊交流中心(香港)、駐紐約旅遊辦事處、駐洛杉磯旅遊辦事處、駐 多倫多旅遊辦事處、駐倫敦旅遊辦事處、駐巴黎旅遊辦事處、駐 法蘭克福旅遊辦事處、駐 馬德里旅遊辦事處、駐 蘇黎世旅遊辦事處、駐 悉尼旅遊辦事處、駐 莫斯科旅遊辦事處。
C. 旅遊局如何發展地接
一、勇於擔當,以發展東營地接旅遊為己任
旅行社地接遊客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地區旅遊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做大做強我市的旅遊地接業務是我市旅遊目的地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東營市江川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之初,正是我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攻堅時期,本市旅行社大多都只做組團,賣的產品也大同小異,當時我公司就有了「與其搶蛋糕,不如自已做蛋糕」的想法,堅持既做組團也做地接,努力實現「兩條腿」走路的目標,同時也為盡快拉長東營地接旅遊這一「短板」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2009年底我市正式創建成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東營市加快發展地接旅遊業務的時機逐漸成熟。2010年,東營市江川旅行社有限公司緊抓東營旅遊知名度不斷提高,重點旅遊景區吸引力不斷增強的有利時機,設立了專門的地接部,整合本地旅遊產品線路,積極聯絡濟南、青島、淄博等地同行向我市輸送客源,同時做好會議旅遊接待工作,從接待黃河口一日游遊客起步,又推出了東營二日游線路,當年接待了32個團隊1120人次在我市旅遊,其中兩日游遊客佔八成以上。外地組團社和遊客對我公司地接服務的滿意回報,使我們更加堅定了做好地接旅遊的信心。今年以來,以喜迎建黨90周年為契機,我公司主推濕地觀光加紅色革命文化線路,先後與黃河口生態旅遊區、廣饒劉集支部舊址、孫武祠等景區簽訂了輸送客源協議,大批京津、河北、省內周邊城市遊客到我市旅遊,與上年同期相比我公司接待遊客人數增長20%以上,我公司也有幸成為全市開展地接業務的重點旅行社之一。
二、積極探索,努力發展地接業務
旅行社是重要的旅遊服務供應商,一頭連著境內外旅遊市場,一頭連著賓館飯店、景區景點、購物場所、休閑娛樂場所,是串聯旅遊業各大要素的橋梁和紐帶。在開展地接業務中,我們重點做好線路組織、要素整合、導游培訓等方面的工作,在宣傳推介東營旅遊和為遊客服務方面積極探索,做出了不懈努力。
(一)整合東營旅遊資源,著力提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線路。自2010年初以來,我公司先後四次組織員工到全市重點景區景點進行現場踩線,包括黃河口生態旅遊區、黃河口生態農業觀光園、天鵝湖、清風湖、黃河口濕地博物館、攬翠湖公園、勝利油田科技展覽中心、市歷史博物館、孫武祠、孫武湖、劉集支部舊址等,推出了「黃河口濕地一日游」、「黃河口濕地、石油文化二日游」、「黃河口濕地、兵家文化、紅色文化三日游」等產品線路,並深入開展市場調研,針對京津唐、省內周邊城市等不同客源群體,根據遊客需求有針對性地推出生態游、觀光游、科普游、紅色游、採摘游、垂釣游等專項旅遊產品,吸引市外遊客參與,為遊客提供個性化服務。同時,我公司與北京、濟南、青島、威海等地的多家旅行社達成合作協議,推出了集我市黃河口生態旅遊區等重點景區、山東半島連線於一體的精品線路,接待省內周邊城市、京津唐等地區的遊客,今年以來已有33批826人次在我市旅遊,其中在我市過夜遊客21批526人次,重點團隊包括北京地區遊客6批167人次,唐山某煤礦遊客4批132人次,台灣地區遊客3批
72 人次,上海地區遊客2批56人等。
(二)完善旅遊接待要素,與我市賓館飯店、購物場所等抱團發展。針對我市賓館飯店、購物場所接待遊客團隊少的實際,我們派出專門人員,分別與本市多家星級飯店、餐館負責人洽談,共同分析我市地接旅遊市場的巨大潛力,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確定了15家飯店為我公司定點住宿接待單位,10家酒店、餐館為團餐合作單位,合作飯店、餐廳給予了我公司最大限度價格優惠,使我社的東營二、三日游旅遊產品更具有吸引力,相應地我們也為其輸送更多的客源,遊客團隊消費成為我公司定點接待飯店、餐館新的效益增長點。在完善旅遊購物要素方面,我們先後與
3家以經營本地土特產為主的商場、商店接洽,引導其面向團隊遊客開發、銷售旅遊商品,既滿足了遊客的購物需求,也為商場、商店帶來了較高的經營利潤。
(三)培養優秀導游隊伍,提供優秀地接服務。我公司現有導遊人員8人,全部為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大學本科學歷人員2人。公司與導遊人員簽訂了勞動合同,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建立健全薪酬分配製度及激勵機制,切實解決導遊人員的後顧之憂。強化導遊人員教育培訓,通過開展職業道德、儀表禮儀、普通話、市情知識、旅遊基本知識、旅遊政策法規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高導游隊伍整體素質,並通過在帶團實踐中鍛煉提高,努力把我公司導游隊伍打造成東營旅遊的「百事通」,這為我公司做好地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去年以來,我公司地接業務遊客意見反饋滿意率超過99%,這就是對我公司加強導游隊伍建設,提供優質導游服務的最大褒獎。
此外,我們還努力做好旅遊宣傳推介、地接計劃調度、遊客滿意度調查、安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確保遊客乘興而來、滿意而歸。
三、奮發有為,為全市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多做貢獻
旅行社是旅遊業發展中最活躍、最積極和最核心的因素,在旅遊業發展中處於龍頭、樞紐和集聚地位。下一步,我公司將與全市其他旅行社一道,在做好組團業務的同時,更好地開展地接業務,努力為全市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多做貢獻。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堅持「企業發展、人才先行」的人才理念,在引進、培養和使用人才上狠下功夫,著力建設一支適應企業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一是強化教育培訓,在搞好新引進人才崗前培訓的同時,深入開展全員在職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水平、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努力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能。二是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採取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管理激勵與自我激勵相結合的方式,調動員工積極性。三是要精心培育富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增強廣大員工的向心力。
(二)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企業管理水平,首先觀念要不斷更新。要樹立創新觀念,不斷創新和追求卓越,實現企業可持續成長。其次,要優化和規范管理流程,建立系統、科學、實用、先進的制度體系,並將適合企業的制度標准化、量化、細化、可操作化。第三,增強品牌意識。堅持「誠信鑄就品牌,品牌源於專業」的理念,設計開發特色旅遊產品,提供優質旅遊服務,打造旅遊產品品牌和旅行社服務品牌,提升企業管理整體水平。
(三)
大力開展旅遊地接業務。一是把經營旅遊地接業務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積極策劃各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地接產品,加強外聯工作,積極參與旅遊推介,深入宣傳我市的旅遊產品。二是制定並實施規范的地接業務操作流程,包括制定旅遊產品線路和報價、編制接待計劃、結算報賬、資料歸檔等,為外地遊客在我市旅遊提供優質服務。三是誠信經營,與同行業加強相互協作,自覺維護良好的旅遊市場秩序,為促進全市旅遊地接業務加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D. 國家旅遊局制定了哪些發展農家生態旅遊的相關政策
(1)1998年,國家旅遊局開展「華夏城鄉游」旅遊年主題活動,「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為農村一景,休閑農業旅遊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休閑農業主要有科技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生態旅遊、垂釣餐飲等幾種類型。科技觀光體驗通過先進的現代科技的宣傳、示範、推廣,向人們展示現代農業的風采,體現現代農業的樂趣。休閑度假型為遊人提供休憩、游樂、就餐、住宿等服務,滿足遊客回歸自然、享受寧靜安逸生活的消費需求,讓遊人盡享生態自然之美、農家風情之樂。生態旅遊型以綠色、生態、自然的農業產業帶和農業資源為載體,為遊客提供觀光賞景、採摘、遊玩等項目,使人們領略到生態農業的大自然情趣。垂釣餐飲型是一種功能較為單一的休閑農業,憑借其富有地域特色和獨到的資源優勢,為人們提供垂釣、捕撈、加工等服務,讓遊客品嘗原汁原味的農家菜,體驗淳厚的農家風景。
(2)1999年,由國家旅遊局、國家環保總局、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主辦的「中國生態環境游」啟動。該活動以「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為契機,秉承「人與自然——邁向21世紀」的世博會主題,確定了自己的主題:「走向自然、認識自然、保護環境」,宣傳口號有:
①走向自然,認識自然,保護環境;
②返璞歸真,回歸自然;
③生態環境游——時尚的選擇;④青山秀水探凈土,清風明月近自然。
1999年,國家旅遊局同有關部門逐步規劃開發,建設了一批生態旅遊區。目前,我國生態旅遊形式已從原生的自然景觀發展到半人工生態景觀,旅遊對象包括原野、冰川、自然保護區、農村田園景觀等,生態旅遊形式包括游覽、觀賞、科考、探險、狩獵、垂釣、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主體活動等,呈現出多樣化的格局。
(3)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培育了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淳樸善良的傳統美德,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和民間習俗。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中國百姓生活已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構成了極富人文價值的旅遊資源。據此,國家旅遊局將2004年旅遊主題確定為「中國百姓生活游」,並指出:中國的百姓生活獨具東方特色,無論是民居、飲食、服飾,還是娛樂、節慶和風俗,都體現了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為自由、獨立與解放而英勇奮斗的光輝歷史,體現了中華民族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確定百姓生活游的主題,目的就是讓海外旅遊者深入中國的社會、深入中國的實際,去體會獨具特色的中國百姓生活,體察和學習中國勞動群眾創造的優秀文化。
(4)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200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三農』工作」的戰略安排,更好地發揮旅遊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優勢和作用,國家旅遊局將2006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2006年中國鄉村游」,宣傳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要求各地旅遊管理部門和各類旅遊企業認真貫徹上述精神,緊密結合本地旅遊業發展實際,將「旅遊產業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本地區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措施,進一步加強旅遊宣傳和農業旅遊、農家生態旅遊產品項目的開發,以推動農家生態旅遊更快更好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貢獻。
(5)2007年3月20日,國家旅遊局與農業部簽署了關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合作協議。
為深入貫徹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充分利用「三農」資源發展旅遊業,全面拓展農業的功能和領域,積極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旅遊局、農業部決定共同推進農家生態旅遊工作,「十一五」期間,在全國范圍內共同組織實施農家生態旅遊「百千萬工程」,建成具有農家生態旅遊示範意義的100個縣、1000個鄉(鎮)和10000個村,使已有農家生態旅遊項目得到明顯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種類豐富、檔次適中的農家生態旅遊產品體系和特色突出、發展規范的農家生態旅遊格局,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旅遊消費的需求。同時,通過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
雙方決定,成立全國農家生態旅遊工作領導小組與工作機構,共同承擔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調查研究、組織推動、工作指導、服務協調、政策研究、規范管理、典型推廣等工作。近期將重點在發展現代農業「一村一品」、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營造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環境等方面開展合作。期望通過5年努力,使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的輻射范圍進一步擴大、旅遊項目進一步拓展、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實現農家生態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6)2009年,國家旅遊局將全國旅遊主題確定為「中國生態旅遊年」,主題口號為「走進綠色旅遊、感受生態文明」。並指出:近年來,我國生態旅遊快速發展,業已成為一種增進環保、崇尚綠色、倡導人與自然高度和諧的大眾化旅遊產品類型,深受海內外遊客喜愛。舉辦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旨在進一步加大生態旅遊產品推廣力度、廣泛宣傳環境友好型旅行旅遊理念、大力倡導資源節約型旅遊經營方式、切實滿足不斷升級的旅遊消費新風尚,把我國旅遊業建設成為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的綠色產業。要求各級旅遊部門以「2009中國生態旅遊年」為主線,在產品開發、市場推廣、經營管理、消費引導等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豐富生態內涵、提升生態品質、強化生態關切,做好主題演繹和口號宣傳,切實營造出關注、參與、推動生態旅遊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這一系列政策,為旅遊部門發展新型旅遊業指出了新方向;對廣大農村來說,是發展農家生態旅遊的新機遇。農家生態旅遊作為生態旅遊發展的最具規模、最有代表性的形態,對促進我國旅遊發展,實現旅遊大國向旅遊強國的跨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E. 1旅遊局的許可權有那些
(一)抄組織實施旅遊行業的法襲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起草全市旅遊行業法規、規章草案,並監督實施。
(二)擬訂指導全國旅遊業發展的中長期計劃,並組織實施。
(三)擬訂旅遊市場的開發規劃,負責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扶持重點旅遊產品的開發,策劃、宣傳精品旅遊景點和黃金旅遊線路。
(四)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評估、開發和相關保護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旅遊目的地和旅遊線路的開發,引導休閑度假,監測旅遊經濟運行,負責旅遊統計及行業信息發布,協調和指導假日旅遊和紅色旅遊工作。
(五)承擔規范旅遊市場秩序、監督管理旅遊服務質量、維護旅遊消費者和經營者合法權益的責任,規范旅遊企業及從業人員的經營和服務行為。監督旅遊區、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旅遊產品等方面標準的執行情況;負責旅遊安全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指導旅遊應急救援工作。
(六)按照許可權評定、復核、推薦旅遊涉外星級飯店,指導旅遊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和誠信體系建設。
F. 旅遊委員會與旅遊局的區別
旅遊管理委員會是由旅行社成員組織的,並且專門負責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機構,沒有什麼實權,就是一個協會類的組織吧。
旅遊局是國家的直屬機構,負責對旅遊目的地的推介,制定出入境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重大推廣活動。指導駐外旅遊辦事機構的工作。,向部門綜合聯動轉變,改革後除旅遊局原有職能不變外,綜合協調職能將進一步增強。
G. 旅遊局是做什麼工作的
主要職能為以下內容:
(一)研究擬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研究解決旅遊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組織擬定旅遊業的法規、規章及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協調各項旅遊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是假日旅遊、旅遊安全、旅遊緊急救援及旅遊保險等工作,保證旅遊活動的正常運行。
(三)研究擬定國際旅遊市場開發戰略,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組織指導重要旅遊產品的開發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國內旅遊市場,研究擬定發展國內旅遊的戰略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五)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組織旅遊統計工作。
(六)研究擬定旅遊涉外政策,負責旅遊對外交流合作,代表國家簽訂國際旅遊協定,制定出境旅遊、邊境旅遊辦法並監督實施。
(7)旅遊局旅遊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簡稱"國家旅遊局"),是國務院主管旅遊工作的直屬機構。
國家旅遊局內設7個部門,分別是:辦公室(綜合協調司)、政策法規司、旅遊促進與國際聯絡司、規劃發展與財務司、質量規范與管理司、人事勞動教育司、老幹部辦公室。
國家旅遊局有6個直屬單位,分別是:國家旅遊局機關服務中心、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中國旅遊協會、中國旅遊報社、中國旅遊出版社、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
H. 你好,我將要到旅遊局實習我想問一下 旅遊局的規劃科和質管科是負責什麼工作的
負責制定旅遊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引導版旅遊投資;組權織旅遊產業資源調查;負責旅遊行業管理,對景區景點、賓館飯店、社會旅館、旅行社及門市部、農家樂、鄉村酒店、其他旅遊企業進行管理、監督與服務;負責旅遊質量管理;受理並處置旅遊投訴;負責旅遊安全工作;負責旅遊行政執法;負責旅遊行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與認證工作;指導旅遊行業精神文明建設;負責辦理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I. 旅遊規劃管理體制改革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改革後,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根據該方案,國家旅遊局與文化部合並,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原文化部、國家旅遊局。
新組建的文化和旅遊部的職責如下:
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其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宣傳文化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深挖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這意味著中國旅遊業的主管部門由副部級升格為部級,這是業內期盼已久的「升格」。長期以來,旅遊局不同於文化部、農業部、住建部、林業部、水利部,在全國大部分地區,旅遊局不屬於政府組成部門,而是政府直接領導下的直屬機構,文化部等上述部門均是政府組成部門,地位和話語權遠高於旅遊業;同時,旅遊管理體制中存在「權責不統一」、「多頭管理」、「主管機構弱」等現象。「吃住行游購娛」等旅遊傳統六要素分別掌握在不同的行政部門手裡,旅遊最重要的景區資源,也是分別由文化部、農業部、住建部、林業部、水利部等多個部門分頭掌管。資源分散、政出多門,這造成旅遊業的事務,往往旅遊局無權干涉。
之所以將旅遊與文化部合並,是因為,旅遊的靈魂是文化,旅遊的吸引力來自於文化。此次機構調整對旅遊業的影響,勇先創景夏家勇進行了專業解析:中國旅遊強國夢想可期。1.旅遊局與文化部合並後,由政府直屬機構升為政府組成單位,從主要配角成為多個主演的一員。2.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對文化與旅遊工作統籌規劃,對促進文化與旅遊的融合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文化和旅遊相互融合、相互支撐,便於發揮旅遊引擎帶動作用,促進大文化的繁榮發展和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做好旅遊產品,激發經濟三駕馬車之一——消費的作用。3.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與同樣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旅遊業的融合發展,將是挖掘地方文化、完善旅遊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經濟騰飛的重要力量;同時,文化旅遊部門的融合,有望推動以更開放的眼光看待文化與旅遊項目,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國門、邁向世界;中國旅遊強國夢想可期。
J. 旅遊局的主要職能
(一)研究擬定旅遊業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研究解決旅遊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內問題,組織擬定旅遊容業的法規、規章及標准並監督實施。
(二)協調各項旅遊相關政策措施的落實,特別是假日旅遊、旅遊安全、旅遊緊急救援及旅遊保險等工作,保證旅遊活動的正常運行。
(三)研究擬定國際旅遊市場開發戰略,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的對外宣傳和推廣活動,組織指導重要旅遊產品的開發工作。
(四)培育和完善國內旅遊市場,研究擬定發展國內旅遊的戰略措施並指導實施,監督、檢查旅遊市場秩序和服務質量,受理旅遊者投訴,維護旅遊者合法權益。
(五)組織旅遊資源的普查工作,指導重點旅遊區域的規劃開發建設,組織旅遊統計工作。
(六)研究擬定旅遊涉外政策,負責旅遊對外交流合作,代表國家簽訂國際旅遊協定,制定出境旅遊、邊境旅遊辦法並監督實施。
(七)組織指導旅遊教育、培訓工作,制訂旅遊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制度和等級制度並監督實施。
(八)指導地方旅遊行政機關開展旅遊工作。
(九)負責局機關及在京直屬單位的黨群工作,對直屬單位實施領導和管理。
(十)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