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旅遊經濟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Ⅰ 寧夏學生的旅遊需求主要受到那些因素制約旅遊經濟學
寧夏學生的旅遊需求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約旅遊經濟學當中注意環境
Ⅱ 制約武漢旅遊業發展的因素及對策
開始於1996年的武漢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活動,去年有了一個良好的結局:「創優」工作成功接受了國家驗收。欣慰之餘,細看驗收考核「成績單」,也有缺憾之處:旅遊總收入佔GDP比重只得2檔分;旅遊創匯只得4檔分———從全市各產業對經濟的貢獻來看,旅遊業巨大的「金礦」仍有待挖掘。
全國城市旅遊業排座次,武漢位置在哪裡?市政協城建交通委員會將2000年的武漢、北京、上海、深圳等10個大城市做了個比較,5個方面的指標顯示:武漢旅遊業與其它城市還有一定差距。
一、旅遊業發展總體情況。武漢旅遊年總收入在10城市中排第六。上海909億元居首位,接著是北京、深圳、杭州。經濟發展水平與武漢相近的5城市中,南京排在武漢的前面,為156億元。
二、旅遊人數。城市旅遊人數是衡量一個城市旅遊業發達水平和城市整體吸引力的指標。北京2000年國內旅遊人數為1.02億人次,排第一位;接下來依次是上海、成都、杭州、深圳。武漢排第六位,1950萬人次。
三、入境旅遊情況。武漢市的年入境接待人數26萬人次排第九,僅高於沈陽。入境人數最多的是深圳。
四、旅遊創匯情況。武漢市2000年創匯984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2個百分點,然而仍排名第九。不僅遠遠低於北京、上海、深圳等旅遊大市,而且低於西安、南京、沈陽,其旅遊創匯收入都在一億美元以上。
五、旅遊管理和宣傳投資。北京促銷經費是一年3000多萬元;上海財政每年撥款5000萬元旅遊專項經費,宣傳費1000萬元。武漢市2000年宣傳經費是200萬元,與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的沈陽、南京、成都比我們力度大。
獻良策:開「葯」7味
著名小吃、荊楚風味的餐飲逐年萎縮,享譽全國的「老萬成酸梅湯」商標被浙江搶注……談到我市旅遊產品開發現狀時,一些政協委員深感痛心。他們說,具有3500年歷史的大武漢,豐富的旅遊資源相當一部分「養在深閨人未識」,已有的景點開發利用層次又不高,缺乏富有競爭力的精品。
為解決旅遊業捧著「金飯碗」討飯的現狀,市政協委員提出7條建議:
一、整合旅遊圈層,樹立大旅遊觀念。以市內及近郊景點為核心的都市旅遊圈;以省內著名風景名勝區為核心的觀光旅遊圈;周邊省、市景點組成的華中大旅遊圈。
二、推出武漢旅遊精品。抓好長江沿岸風情旅遊區、東湖自然風光旅遊區、歸元寺等組成的都市風情旅遊區、漢口購物旅遊區等4大市內核心旅遊區,以及近郊黃陂木蘭旅遊區、武湖農業生態區等4條精品旅遊線的開發完善。
三、加快傳統旅遊產品的改造。規劃整合黃鶴樓等武漢中心景觀區、首義文化區、東湖風景區,搞好景點後續開發和規劃。
委員們的一項項建設,條分縷析,見解深刻,給人啟發,受到有關方面重視,必將推動我市旅遊業的新一輪發展。
Ⅲ 關嶺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和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因素
後發優勢崛起厚重關嶺
——關嶺「大強道」戰略走筆
3年前提「關嶺」兩個字,安順人會很不以為然,它是貧窮、愚昧、落後、偏僻等字眼的代名詞。沒有誰會對落後感興趣。
關嶺人也因此深深的自卑。
而今天提「關嶺」 兩個字,安順人會興奮,會睜大眼睛。因為今天的「關嶺」代表的是發展,是上進,是驕傲與自豪。
盡管目前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還是一個國家級重點扶持縣,但3年來不斷爆出的一條條轟動全國全省的消息,使關嶺不得不叫人刮目相看。
不久前,記者在關嶺采訪,繞縣城轉了一圈,發現投資上百萬元的高檔酒店、賓館在外環路、濱河路等路段竟一下子崛起30多家,而且家家門庭若市;走在街頭,各種高檔品牌時裝店、專賣店一家挨家,令人目不暇接;而大街小巷車輛穿梭人流如織的景象正在改寫幾年前冷冷清清的歷史,它已經不是3年前那個又臟又亂的小集鎮似的縣城了。
「3年來,關嶺已成為一片投資熱土,來自己全國20多個省市的投資商紛紛前往關嶺洽談投資項目;外來投資額已由3年前的不到一千萬元發展到今天的上億萬元。」關嶺自治縣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國志告訴記者。
縣城的變化是一個地方變化的宿影,見證關嶺的人大聲喊出了4個字:今非昔比。
關嶺的變化還體現在數字上。據了解,關嶺自治縣2004年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2377萬元,同比增長14%,是改革開放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財政總收入達到5190萬元,增長27.8%,首次突破5000萬元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00萬元,同比增長12.6%。其中工業發展迅猛,以電力、煤炭為主的能源工業穩步發展,在建的6戶年產9萬噸和2戶年產15萬噸煤礦將陸續投產;以冶金、水泥為主的原材料工業不斷壯大,香港安誠公司和廣東廣弘等一批大公司為該縣冶金企業的重組、產品調整和提高產業集中度開了個好頭。全縣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75%。2004年共引進項目25個,到位資金1.16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65.7%,同比增長4.7倍。
關嶺何以有今天的變化?
和關嶺自治縣的幹部聊天,無論是誰,他們都總愛把3個字掛在口上——大強道。乍一聽,這幾個字很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所雲。細打聽,原來是「旅遊大縣、綠色經濟強縣、道路交通樞紐和電煤基地重點縣」的簡稱。原來,關嶺的發展就得益於這3個字。
生態之戰開全國先河
關嶺民兵在喀斯特地貌上成功植樹1500多萬株的奇跡驚震動全國。2002年12月,關嶺人武部榮獲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等六部委頒發的「關注森林組織獎」。
關嶺自治縣位於雲貴高原向南傾斜的大斜坡上,是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分水嶺的南坡地帶,由於歷史原因,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越來越嚴重,生態問題已成為制約關嶺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據統計,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99.3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4.2%,石漠化面積42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2.5%,境內珠江支流的北盤江,不知帶走了多少這里早已少得可憐的泥土,留下了千峰萬壑,山石嶙峋,農民群眾可耕地逐年銳減,而且90%的可耕地在60%的裸露山石與40%的貧脊薄土混合的石縫里。
面對惡劣的生態環境,關嶺32萬群眾的出路在哪裡?
當「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吹響後,許多地方都搶著爭項目,爭資金,關嶺自治縣自然也不例外,全縣上下都覺得機遇來了,可抓什麼呢?有人說,出台些優惠政策招商引資興辦企業;有人說,抓幾個大的東西合作項目吹糠見米。但該縣決策層經過對縣情的反復思考和分析,認為只有以生態建設為突破口,才能求得長足發展,才能最終實現富民強縣的目的。只有給關嶺山川穿上綠衣,關嶺人才有生存的希望,關嶺的經濟社會才有發展的空間。
關嶺自治縣在國家、省、市爭取到荒山造林、珠防工程的項目後,如何實施植樹造林成了擺在該縣決策層面前的一道難題。多年來,一些地方「年年造林不見林」,而且,在關嶺這樣的喀斯特地區石質山地,要造活一棵樹談何容易?正當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縣人民武裝部主動站出來了:把任務交給我們吧!
民兵造林的戰役拉開了帷幕,經過大規模的技術培訓,進行精心挑選以後,全縣1300多名民兵組成的民兵團成立了,並且開赴13個鄉鎮900多平方公里21個荒山造林點,一場造林戰斗激烈打響。為解決技術難題,武裝部成立技術攻關小組,推出「打漿浸苗法」和「營養袋帶土移栽」等方式進行植樹工作。與此同時,縣委、縣政府成立質量監理隊伍,對造林工作進行監理,以保證工程質量。
關嶺按團、營、連、排、班建制分別組成民兵隊伍投身植樹造林工作,這在關嶺自治縣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它實現了五個有利於:有利於工程的宣傳發動和組織實施;有利於集中兵力打攻堅戰;有利於造林整地,植苗質量的提高;有利於工程的後期管護;有利於民兵組織用兵、練兵、強兵。從2002年10月開始半年多時間,全縣民兵已造成林10萬畝,這其間曾創造了7天時間搶播搶種1.2萬畝的記錄。10萬畝新造林成活率在90%以上,達到了國家得生態,農民得實惠的目的。
而今,強大的生態效益也在關嶺凸現,5年前才18.6%的森林覆蓋率,在今天已提高到23.1%,平均每年在以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記者在該縣農村看到,當年植下的樹多數已長出3米多高,有的已有碗口粗細,一片片幼林取代了光禿禿的荒山,和藍天下的片片梯田組成了一幅幅和詣優美的圖畫。
幾年來,關嶺造林模式一直被全國全軍推廣,因為造林而使關嶺在全國名噪一時。但在關嶺,生態建設遠不止造林這一項。
「沼氣建設是國家生態建設的有力補充,是退耕還林、封山育林的有力支撐點。」這句話是關嶺全縣上下的共識,該縣把沼氣推廣建設和應用作為新的科技手段,作為助農增收與生態建設的重要輔助形式,提到了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走進關嶺的山村,許多建設沼氣池的農家,正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帶給他們的歡愉。
在關嶺,產業結構調整也與生態建設緊緊相連。從關嶺縣城乘車去花江大峽谷,一路上觸目皆是生態農業的影子,山坡上,田野里,有黃瓜,大豆,有酸茄,白菜,有花椒,砂仁,有茶葉,西瓜。在號稱「地球裂縫」的花江大峽谷岸邊,大片大片的土地實現了坡改梯,梯土裡,一株一株的花椒苗有的已有茶杯口粗細,在花椒苗間又有一株一株的砂仁。據介紹,這里過去是「三跑土」,生態極為惡劣,幾屆省委書記和省長來這兒視察,都覺得這地方沒辦法進行生態治理。但歷經幾年時間,這兒的土變成了「三保土」,土中栽種的花椒和砂仁成了全縣的品牌,花椒的青果賣價竟達7元錢一斤。
關嶺還是貴陽市「三線」蔬菜基地縣,早春菜和冬果蔬生產規模已達6萬畝,總產量12萬噸。蔬菜產品除供應貴陽市及省內各地州市外,還遠銷成都、瀘州、自貢、宜賓、內江、重慶和香港等大中城市。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和財稅增稅的主要稅源。該縣的斷橋蔬菜批發市場2000年被命名為國家農業部定點專業蔬菜批發市場之一。6萬畝生態作物,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效益,為千家萬戶帶來了美好的生活。
旅遊大縣啟騰飛之旅
關嶺原名關索嶺,是全國惟一用歷史人物名字命名的縣,曾經是三國古戰場。厚重的歷史文化決定了該縣旅遊文化的品味。
關嶺縣境內河流縱橫,瀑布成群,溶洞眾多,山川秀麗,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緊密集合,截然難分。在該縣,有絢麗多姿的黃果樹瀑布群落風光、巧奪天工的天星橋石林和郎宮、木城高原田園水鄉、重岩疊嶂的滴水灘瀑布、跌瀉十八級的那大關瀑布、粗獷幽深神秘的花江大峽谷等真山秀水令人傾倒。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400多年前曾游過關嶺;清康熙皇帝賜題「滇黔鎖鑰」匾額,曾懸掛於關索嶺御書樓上。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古夜郎的馬馬岩壁畫、周西成衣冠墓、頂營司城垣、培鳳閣、霸陵橋、御書樓、靈龜寺、妙明洞石刻等文物古跡遍布境內;2億4千多年前的海百合、龍古生物化石,其形態完善,圖案優美,造型獨特,世間罕見。代代相傳而又不失淳厚古樸的民族風情,無不與自然風光相映成趣。
正是由於這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悠遠神秘的歷史文化,加上該縣旅遊資源連片集中組合較好,且聯結著黃果樹風景名勝區的區位優勢,所以關嶺被列為旅遊開發的重點區域,1990年開始至今10多年時間里,國家旅遊局和省旅遊局一直把該縣作為定點扶貧聯系縣,除了對該縣扶貧幫困外還竭力幫助該縣出謀劃策規劃設計發展旅遊。
關嶺早在幾年前就提出:樹立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千方百計做大旅遊產業,讓關嶺自治縣成為全省旅遊大縣、旅遊強縣。為此,制定招商引資辦法,實行經營權優惠轉讓,加大旅遊資源勘察和論證。據旅遊局負責人介紹:關嶺近兩年在旅遊方面作好了幾樣工作,一是推進了景區開發。
關嶺旅遊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該縣發展旅遊的思路是:滴水潭建渡假村,木城河開發泛舟、釣魚休閑游,把新鋪古生物群建設成為世界級品味的國家級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建設成為集旅遊、觀光、探險為一體的風景區。另外,該縣也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採取出讓景區景點經營權等措施,吸引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各類投資進入旅遊領域。去年底,該縣新鋪古生物群已成功申報國家級地質公園;目前,省級風景名勝區花江大峽谷經營權轉讓和縣級壩陵河風景區開發、滴水潭景區、木城河水上泛舟景區的開發工作正穩步推進。
目前,旅遊招商已使關嶺成為一片投資熱土。深圳視聆通公司看好該縣滴水灘景區的開發與花江大峽谷索道游覽項目,公司目前正在與關嶺自治縣洽談,一旦洽談成功,這兩個項目將很快上馬。董菁電站今年動工後,上關鎮境內的3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將成為一片湖泊,該鎮境內的樂安溫泉與這一湖泊連在一起,貴州大成公司看好這一商機,已從去年年底進駐上關,並已注冊公司,准備投入1億元開發「樂安溫泉度假村」,目前已投入100多萬元進行資源勘探;4月初投入上百萬元啟動的「高原灕江」木城河鄉村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已接近尾聲,將於9月5日配合黃果樹瀑布節舉行「木城河畫廊風情游首游式」;
5月27日,經貴州省地質、建築、旅遊等方面專家認真評審,「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建設實施方案獲得通過;黔嶺賓館申報三星級酒店,新興酒樓、騰達酒店申報二星級酒店,目前已通過評審。此外,全國有10多家大型企業正在與關嶺決策層就該縣滴水灘瀑布、紅岩古跡、花江大峽谷、灞陵河大橋風景區、關索仿古景區、羅拉河景區等10多個旅遊項目開發展開洽談。
交通優勢顯全省之最
關嶺人最有資格談交通這個話題。
去年,橫穿關嶺縣境內的水(城)黃(果樹)公路、關(嶺)興(義)公路、鎮(寧)勝(境關)等3條高等級公路除鎮勝公路還在加緊施工外,另外兩條已全面竣工通車。
道路交通使關嶺凸現了很多亮點:現在已形成省內首屈一指的道路交通樞紐,一條國道,一條省道,3條高等級公路在關嶺縱橫交錯,僅立交互通就有7個之多,成為全省之最,高等級公路總里程高達204公里,覆蓋了全縣11個鄉鎮,「半小時經濟圈」在關嶺已以絕對優勢形成。
除過境的國幹道65號線、關興公路、水黃公路、320國道、214省道這些交通主幹道外,縣鄉公路的通車里程已達到533公里,公路密度37.8公里/100平方公里,極大地改善了景區的交通條件。
半小時經濟圈的形成極大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關嶺已先後建成蔬菜、水果、生薑、砂仁、花椒、中葯材等規模都在萬畝以上的種植基地和畜牧養殖基地。已建成了斷橋、八德5萬畝反季節蔬菜基地;板貴1萬畝花椒砂仁基地;關索、坡貢1萬畝生薑基地;打邦河流域1萬畝經果林基地,沙營、崗烏的1萬畝茶葉基地,新鋪1萬畝碗胡豆基地和「關嶺牛」品改基地等農產品專業生產基地。「綠色經濟強縣」已具雛形。
電煤基地居安順之首
最近兩年,關嶺自治縣喜訊不斷,去年,與晴隆縣交界的國家大型水電站——光照電站全面動工,今年,依然是國家大型電站的馬馬岩電站、董菁電站進入前期施工准備工作,河南永城煤電集團准備投資3.8億元開發該縣崗烏鎮煤礦資源,福建紫金公司也決定投資在該縣紫山建一個百萬噸規模的煤礦。該縣引資對煤炭資源進行風險勘探,目前已探明無煙煤、有煙煤儲量達10多億噸,是貴州為數不多的煤炭大縣之一。
關嶺境內河流眾多,這些河流在形成秀美風光的同時,也蘊藏著開發潛力巨大的水能資源,據不完全測算,全縣水能蘊藏量250萬千瓦,現有裝機6.64萬千瓦,在建水電站全部在北盤江上,分別為120萬千瓦的光照電站、48萬千瓦的馬馬崖電站和60萬千瓦的董菁電站。
據悉,關嶺已探明的水能資源和煤資源居安順之首。
後發優勢的啟示
關嶺的幹部和群眾目前最興奮是「政府有錢發工資,有錢為老百姓辦事了」。
「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遇,是關嶺發力的有力支撐。」關嶺縣縣委書記山林說,「3條高等級公路和光照電站的建設讓關嶺人看到了燦爛的希望未來。」而縣長王猛舟則說:「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遭其殃!關嶺自治縣迎來的機遇千載難逢,樹立機遇意識,打造後發優勢,是關嶺發展的必然選擇。」
山林和王猛舟兩位縣領導在談起「大強道」這3字方針時,都說了同樣的話:這3個字是從關嶺的後發優勢里找出來的。
王猛舟在一篇文章中對後發優勢作了清淅的論述。
「所謂後發優勢就是居後的暴發力、前沖力,就是後來居上的「力」的綜合、『智』的聚集。發揮後發優勢,非輕而易舉之事。第一,得設法琢磨和熟悉發達地區,充分認識並看重他們的長處,在借鑒中「揚棄」,在「揚棄」中創新。第二,得有相當的「基本功」,這是發揮後發優勢的前提和基礎。『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只有「基本功」扎實,才能左右逢源,靈活應變。發展的基本功就是在熟悉經濟規律基礎上的變通。第三,想方設法打造自己的強項,並用自己的強項帶動『弱項』的發展。「
「縣域經濟作為全省經濟的重要組成單元,能否實現跨越與發展對於全省的歷史性跨越至關重要。雖說全省各縣(區)發展情況各不一樣,但都必須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才能加快發展速度。經濟強縣,由於起步較早,具有先發優勢;經濟欠發達縣,相對發達縣區而言,由於發展較為滯後,有可能會出現「一步落後步步落後」的現象,但只要趨利避害,是能夠激發出「後發優勢」,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
山林告訴記者:「關嶺自治縣是一個經濟發展滯後縣,全縣經濟總量和人均生產總值都遠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要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克服劣勢。為此,要明確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
王猛舟認為,關嶺的後發劣勢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資本劣勢。資本是促進或限制經濟增長的基本因素,資本的數量和積累的快慢制約著經濟增長的規模和速度。關嶺經濟發展落後,經濟規模小,收入水平低,資金短缺,政府和民間的資本積累都嚴重不足,很難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2002年以前,關嶺全年縣級財政收入不到3000萬元,支出的80%依靠上級補助。二是人口劣勢。人口的素質、規模、增長速度也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基本因素。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得人均資源佔有量越來越少、人地矛盾越來越尖銳、環境的人口負擔越來越沉重,更多的收入用於新增人口的生活。加之教育不發達,勞動力受教育的程度不高,素質低。並且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足,導致人才大量外流,加劇了人才缺乏的問題。三是管理劣勢。經濟管理也是決定經濟效益高低、影響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發達地區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企業家隊伍,政府擁有長期發展市場經濟的豐富經驗和較強的能力。相反,欠發達地區就缺乏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政府管理經濟的能力也較差,管理體系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法落後,管理手段陳舊,因此管理水平相當低,極不利於提高經濟效益,加快經濟發展。四是競爭劣勢。競爭劣勢是資本、人口、制度和管理劣勢綜合作用的結果。發達地區資本雄厚、勞動力素質高、管理比較科學,因此勞動生產率高、創新能力強、競爭能力強,處於有利地位。欠發達地區資本短缺、勞動力素質低、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低,所以競爭能力弱。五是環境劣勢。欠發達地區由於資金短缺、思想觀念落後,在經濟發展環境上多表現為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思想觀念落後、保守。基礎設施不完善導致資源不能合理配置,不能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思想觀念落後、保守導致發展思路不寬、僵化、創新能力弱。
後發劣勢雖然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客觀存在,但關嶺決策層認為,後發劣勢不是不可克服的,通過努力,可以逐步加以改變。就關嶺而言,選擇「後發優勢」,著眼點、著力點應放在對全局起主導和統帥作用、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的地方,做到硬體不足資源補、資源缺乏政策補、政策不優服務補,這里的資源、政策、服務都屬於後發優勢。選准了這樣的優勢全力去抓,可收「四兩撥千斤」之效。
2001年,我國西部大開發的號角剛剛吹響,關嶺自治縣的決策層就意識到,關嶺的發展機遇來了。如何抓住機遇求得新的發展?是擺在決策者們面前的一道嚴峻課題。關嶺要發展,必須要有自己的後發優勢。從資源上,關嶺看到了自己的4大優勢,一是開發潛力巨大的能源資源,二是秀麗雋永的旅遊資源,三是獨具特色的農業資源,四是比較優勢明顯的礦產資源。
後發優勢在於組合、組裝、組織。要想善用資源,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就要按照資源——轉化——市場的組合,並以此為基礎加以更好的循環再組合,就能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激發後發優勢,做到既服本地水土,又合時代潮流。基於上述原因,並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關嶺將本縣的發展目標定為「旅遊大縣,綠色經濟強縣,道路交通樞紐和電煤基地重點縣」,並且圍繞這一目標的實現,關嶺還按照「發展是主題、調整是主線、招商是重點、實干是關鍵」的工作思路不斷採取措施豐富和發展這一定位。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由於思路清、目標准、措施硬、招數新,關嶺在3年來才不斷爆發出前文所述一系列翻天覆地的變化,關嶺經濟才得以釋放出巨大的活力和潛力。我們相信,假以時日,關嶺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征程中,必將會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經濟強縣之林。
(全文7000字,不算空格)
Ⅳ 制約新疆旅遊業的因素
有地理因素,太偏僻
有自然因素,有中國最大的沙漠
很熱沒太多水
當然,也有人文因素
沒有客觀賞的
Ⅳ 試分析制約新疆旅遊業跨越式發展的瓶頸有哪些
發展瓶頸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1、旅遊業發展方式
現階段,相對於旅遊業傳專統粗屬放型發展方式,互聯網+,OTA等旅遊發展新模式,為傳統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機遇。
2、旅遊業發展定位
伴隨旅遊市場的活躍,全國地方旅遊產業都在醞釀變革和創新,所以新疆旅遊業的品牌定位,地方特色產業定位影響其長遠發展。
3、客源
伴隨全國旅遊市場的變革,爭客源將成為不爭的事實,所以制定區域、全國乃至全球引流戰略是必須且必要的。
4、旅遊基建投資和現代化管理
這從內在要素上對新疆旅遊業提供挑戰,比如營銷投入等等。
Ⅵ 制約新疆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因素是什麼
社會混亂,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環境惡劣,位置偏遠。
Ⅶ 香格里拉將來旅遊業發展的趨勢以及制約這方面發展的信息
香格里拉是一個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多種氣候、多種地理兼容並存的地方。 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 多功能的旅遊風景名勝區。 香格里拉是『三江並流』區域的核心地帶,也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林區,植被非常豐富。但是,在我們這樣一個高海拔地 生態非常脆弱,樹長得很慢。也就是說,我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非常重大,既有保護長江中下游生態的戰略意義,又有保護脆弱生態的作用。 在香格里拉,我們得到了這樣的啟示:要真正保護好生態環境,就要著眼長遠,捨得放棄眼前的經濟利益,及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香格里拉 既是一個自然資源富集而經濟貧困亟待開發的區域,又是一個生態環境價值高度凸現、生態環境系統十分脆弱、並擁有香格里拉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性旅遊品牌的區域。這里保護與開發、貧困與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現代社會經濟越來越依賴生態、環境系統的支撐,許多非可持續現象的發生,大都源於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引發資源、生態系統的衰退而導致的。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是香格里拉未來的保證。香格里拉豐富的森林草場資源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探求森林草場資源的可持續性就成為香格里拉發展的必然選擇。 既是一個自然資源富集而經濟貧困亟待開發的區域,又是一個生態環境價值高度凸現、生態環境系統十分脆弱、並擁有香格里拉和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性旅遊品牌的區域。這里保護與開發、貧困與發展的矛盾十分突出。現代社會經濟越來越依賴生態、環境系統的支撐,許多非可持續現象的發生,大都源於資源的不合理利用引發資源、生態系統的衰退而導致的。所幸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可持續發展是香格里拉未來的保證。香格里拉豐富的森林草場資源在區域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探求森林草場資源的可持續性就成為香格里拉發展的必然選擇。 但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中存在的很多問題,草場利用中也岑在草場公有」導致「公地悲劇「等一系類問題
Ⅷ 制約海濱旅遊區發展的不利條件有什麼在海濱地帶發展旅遊業既有利也有不利
季節性明顯。淡季和旺季旅客流量差距明顯,對住宿、餐飲、旅遊項目等設回施的建設、管理和答使用造成較大影響。
自然災害影響。有可能受到台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地理位置。如果濱海旅遊區不在交通發達的地區,交通條件會對旅遊區發展形成很大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