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風土文化旅遊
A. 埃及歷史,風俗,文化
古埃及人十分重視自己的外表修飾。對鏡梳妝打扮,再塗些化妝品,灑點香水,這些現代婦女每天必做的「功課」,在四五千年前的古埃及就存在了。現已發現的古埃及人使用的化裝用品,主要為裝香油和香膏的器皿,裝眼線膏的小瓶,化裝匙和銅鏡等。
香油和香膏是將花的香味混合在動植物的油脂中製成,可謂現代香水的前身。古埃及人不僅將這些「香水」塗在臉上,也塗在身上,並把香膏製成香料堆在頭上,香膏逐漸融化流到假發和身上,他們以這種方法使香味保持長久,增加自己的魅力。眼線膏是方鉛礦或孔雀石磨成糊狀後與油脂混合而成。人們將它塗在眼圈和睫毛處,使眼睛顯既大又明亮。裝化妝品的器皿及其用具有玻璃、象牙或雪花膏石精製而成,外觀奇巧,本身就是美的象徵,如現存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的第十八王朝的化裝匙,用優質木頭和象牙精心雕刻而成,外形為一個呈游泳狀的姑娘,手捧一個桃仁形的盒子,姑娘戴著假發,沉沉的耳墜和項鏈。
披金掛銀也是古埃及人打扮自己的一個重要方式。無論是生前還是死後,人們都喜歡佩戴首飾,甚至在繪畫中給動物也戴上首飾。製作首飾的材料有金、銀、寶石、玉石、銅、貝殼等,不同的顏色蘊含著不同的象徵意義。如黃金為太陽的顏色,具有帶來生命的特性;白銀是月亮的象徵,主要製作神明的骨骼;綠松石或孔雀石是尼羅河的顏色,它「賦予」萬物以生命;東部沙漠中出產的碧玉和紅玉髓,分別象徵著植物和鮮血,都含有生命的色彩。用這些材料加工成的首飾包括:護身符、頭帶、耳墜、耳環、戒指、項圈、項鏈等。在各種首飾中,最精美的是那些用製作景泰藍方法加工成的首飾,將黃金與雕刻成各種形狀的寶石搭配在一起,形成一件件色彩斑斕的貴重首飾。
古埃及的黃金主要來自南方的努比亞和庫施王國,金匠們已懂得如何製作金箔,再用金箔加工成各種形狀的首飾,只是當時的金箔比現在的要厚上幾百倍。與黃金相比,那時的白銀較希缺,主要從西亞進口,所以比黃金珍貴,一般是與黃金混合,製成合金飾品,同時也能達到使首飾更加耐磨的效果。
古埃及人除了愛打扮外,還特別愛干凈,尤其是在宗教儀式中,不潔被認為是對神的大不敬,將會受到神的「懲罰」。當進行祭拜活動時,即使是法老,也要沐浴更衣。出於這種愛干凈的需要,古埃及人常常把容易藏污納垢的頭發和鬍子都剃掉,,男男女女都成了光頭和無胡須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假發和假鬍子。久而久之,光頭與戴假發成了古埃及人的一種習慣,如果誰留了毛發,就會被別人羞辱和嘲笑。這就是古埃及壁畫或紙草畫中,人人都戴著漂亮的假發的原因。
B. 埃及的風土人情以及古埃及文明
埃及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許多自己傳統的風俗習慣。其中包括宗教習俗、飲食習俗、婚嫁習俗、喪葬習俗、生活習俗、社交習俗
宗教習俗
每逢周五是埃及人傳統的「主麻日聚禮」,當清真寺內傳出悠揚的喚禮聲,伊斯蘭教徒便紛紛湧向附近的清真寺,做集體禮拜。為數眾多的教徒仍然虔誠地信守每日5次禮拜的教規:即晨禮、響禮、哺禮、昏禮、宵禮。每逢宗教節日,電視還播放總統及政府首腦去清真寺禮拜的鏡頭。 埃及伊斯蘭教徒不僅僅是虔誠信仰「五行」(自白、禮拜、絕食、布施、參拜麥加聖地),還得力行,這才算完成了信徒份內的事。也就是說,「五行」已經跟日常生活打成一片。了解他們這種生活習俗之後,你才不至於在無意中侵害了他們的「五行」。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編輯本段飲食習俗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農村婚禮復雜,場面奢侈,歷時可持續30天左右。西部的錫瓦綠洲有奇異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嫁妝為100條袍裙。女子自出生起,家庭就著手為其縫制袍裙。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里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干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麵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是他們的待客佳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埃及人還特別愛吃中國川萊。
編輯本段婚嫁習俗
每一位埃及成年男子到了婚配年齡,首先要向意中人的父親提親或者在母系親屬及鄰居中擇偶。提親後,男女雙方開始商討女方的陪嫁數額,一般是男方把陪嫁款項的2/3作為聘禮送給女方。然後,在村長的主持下訂立婚約。埃及農村的婚禮場面熱鬧奢侈。迎親前,男方大擺宴席,並有歌舞相伴,有時宴慶數日。迎親時,新郎的母親帶領多輛裝點漂亮的馬車到女方家接新娘,新娘要坐在其中一輛用昂貴克什米爾毛綢、玫瑰花等裝飾的花車上。晚餐後,新郎要由樂隊引路去清真寺行跪拜禮,最後回到新房,與新娘共飲一杯清泉水,以示同享甘甜幸福。這樣的婚禮大約要持續30天左右,耗資約千餘埃鎊。在埃及西部沙漠的錫瓦綠洲,有獨特的婚俗。姑娘8歲定親,14歲完婚。其間,小夥子要不斷地向女方家贈送禮物。新娘頭上要編結很多發辮。其一半由娘家梳編,另一半需婆家人來完成。姑娘的嫁妝是100件袍裙。所以,錫瓦人家一有女兒出生,母親就要開始忙著為其縫制陪嫁的袍裙。
編輯本段喪葬習俗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後來,漸漸成為周圍地區的公共墓地。人們生前來這里為自己建造死後的住所,於是一棟棟排列整齊的平房紛紛築起,儼然一座「死者之城」。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這就是埃及人的獨特葬俗。
編輯本段生活習俗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埃及人對綠色和白色都有很深的感情。一般人都厚愛這兩種顏色。有把綠色喻為吉祥之色,把白色視為「快樂」之色的說法。他們對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數字也有喜厭之分。一般人都比較喜歡「5」和「7」數。認為「5」數會給人們帶來「吉祥」,認為「7」數是個受人崇敬的完整數字。因為「安拉」創造世界用了6天的時間,在第7天休息,所以人們辦一些重要的事情總習慣採用「7」數,例如:有很多咒語、禱告要說7遍;朝覲者回來後,第7天請客;嬰兒出生後,第7天宴請;還有紀念婚後7日,紀念去世後7日等等。他們有把蔥視為真理標志的習慣。他們非常喜愛仙鶴。認為仙鶴是一種吉祥鳥。它美麗又華貴,象徵著喜慶和長壽。埃及人寵貓、敬貓如神,並視貓為神聖的精靈。在埃及人的心目中,貓是女神在人間的象徵,是幸運的吉祥物,是受人崇敬的國獸。 針是縫衣的工具,幾乎是家家必備的日常用品,但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卻有幾分神秘的色彩。每天下午3-5點,埃及人決不買賣針,這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條不成文的戒律。據傳說,每天的這個時間里,有天神下凡賜給人們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天神要親自體察人們各自的境遇。越是富有的人,得到的賞賜會越多;越窮的人,所得的賞賜則越少。而窮人整天總是穿針引線,縫縫補補,為了使窮人得到的賞賜多一些,免於窘困終身,所以人們在這個時候絕不賣針。在這個神話傳說的影響下,埃及的一些人甚至連夜晚也不敢做針線活,否則認為會給自己的母親帶來災禍。農村裡有些婦女把借針也看作忌諱之事,在非借不可時,出借人要把針插在麵包里遞給借針人,借針人也不敢當面用手把針取出來。針有時也成為一些婦女相互對罵的口頭語,如果一個婦女被人罵作針,那她便如同受了奇恥大辱,痛不欲生。如今,針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仍有其獨特的、傳奇般的地位,對針的忌諱也沿襲下來。 埃及人受歷史、宗教等因泰的影響,生活習慣也頗為獨特。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在這段時間內,勉強請人家來談生意是失禮的。按照埃及的商務禮俗,宜隨時穿著保守式樣西裝。拜訪須先訂約會。埃及人對來訪的客人甚表重視(有時說可能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因此,即使依約前來面談當中,若有不速之客到來時,他們也會簡單的迎接。一筆生意洽談,往往需要很長時間。相反的,他們也經常會以電話不通為借口突然造訪(但是,部長、副部長之類的人物則為例外,一定要先約會才行)。在埃及,持用印有阿拉伯文對照之名片,頗有幫助,當地2~3天內即可印妥。 在埃及從商的人經驗豐富,時間觀念差,很少依照所約定的時間行事,他們口頭上常常掛著「請等5分鍾」這句話。埃及人所謂的5分鍾,可能就是30分鍾也見不到人。若說請等1小時,那麼等於要重新約定時間了。但埃及人很勤勞,你若到鄉間田園去的話,就可以看到汗流浹背、默默耕耘的農民。據認為,在大地上樸素地生活的那些人,才是埃及人的真正形象,令人深深覺得埃及確實是尼羅河的恩賜。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究其原因,穆期林「方便」和做臟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編輯本段社交習俗
埃及人的交往禮儀既有民族傳統的習俗,又通行西方人的做法,兩者皆有,上層人士更傾向於歐美禮儀。埃及人見面時異常熱情。一般情況下,見到不太熟悉的人,先致問候的人說全世界穆斯林通行的問候語—「安塞倆目爾來庫姆」(直譯為「和平降於你」,意為「你好」)。我國穆斯林簡稱它為「色蘭」。如果是老朋友,特別是久別重逢,則擁抱行貼面禮,即用右手扶住對方的左肩,左手摟抱對方腰部,先左後右,各貼一次或多次。而且還會連珠炮似的發出一串問候語:「你好吧?」「你怎麼樣?」「你近來可好?」「你身體怎樣?」等等。 埃及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北非國家埃及人,大多均為穆斯林;教義教規重恪守,文明歷史永長存;一般都很愛仙鶴,「5」、「7」數字喜光臨;黑、藍、黃色屬忌諱,更為特殊禁說「針」;討厭當眾吐唾沫,贊女窈窕為不純。 埃及地跨非、亞兩洲。埃及伊斯蘭教是國教。 埃及人正直、爽朗、寬容、好客。他們往往以幽默的心情來應付嚴酷的現實生活。 晚餐在日落以後和家人一起共享,所以在這段時間內,有約會是失禮的。埃及伊斯蘭教徒有個絕不可少的習慣:一天之內祈禱數次。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就是不發酵的平圓形埃及麵包)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烤全羊是他們的佳餚。 他們習慣用自製的甜點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是謝絕一點也不吃,會讓主人失望也失敬於人。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喝酒,喜歡喝紅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忌吃豬、狗肉,也忌談豬、狗。不吃蝦、蟹等海味、動物內臟(除肝外)、鱔魚、甲魚等怪狀的魚。 男士不要主動和婦女攀談;不要誇人身材苗條;不要稱道埃及人家裡的東西,否則會認為你在向他索要;不要和埃及談論宗教糾紛,中東政局及男女關系。 在埃及,一到了下午3至5點之後,人們大都忌諱針。商人決不賣針,人們也不買針,即使有人願出10倍的價錢買針,店主也會婉言謝絕,絕不出售。 在埃及,進伊斯蘭教清真寺時,務必脫鞋。埃及人愛綠色、紅色、橙色,忌藍色和黃色,認為藍色是惡魔,黃色是不幸的象徵,遇喪事都穿黃衣服。也忌熊貓,因它的形體近似肥豬。喜歡金字塔型蓮花圖案。禁穿有星星圖案的衣服,除了衣服,有星星圖案的包裝紙也不受歡迎,禁忌豬、狗、貓、熊。3、5、7、9是人們喜愛的數字,忌諱13,認為它是消極的。吃飯時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不論送給別人禮物,或是接受別人禮物時,要用雙手或者右手,千萬別用左手。
古埃及的文字
埃及文字由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三部構成。 表意符號是用圖形表示詞語的意義,特點是圖形和詞義有密切關系。例如: 古埃及文字對照表
表示水就畫了條波形線≈,畫一個五角星「★」表示「星」的概念。 表音符號是了把詞語的發音表示出來,取得了音值。例如:貓頭鷹的圖形用作音符時,讀[m]音,已失掉「貓頭鷹」的含義。表示門閂的圖形符號,代表 音,而另一個表示小山坡的符號,則用來表示[k]音。 限定符號是在表音符號外加上一個新的純屬表意的圖形符號,置於詞尾,以表明這個詞是屬於哪個事物范疇的。限定符號本身不發音。例如:在象形文字中,「犁杖」和「朱鷲」這兩詞的音符完全相同,都有兩個輔音組成,讀音為hb.區別詞義的方法是:在hb後分別加上表示「犁杖」和「朱鷲」的限定符號。把表意符號、表音符號和限定符號適當組合起來,便可構成完整的句子。 古代埃及文字的形體的演變可分為四個階段: 1、象形文字:我們所知道的最早構成體系的古埃及文字材料,是象形文字,這種文字體系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 2、祭祀體文字:為實用和方便起見,書吏又將象形文字的符號外形加以簡化,創造了祭祀體文字。 3、世俗體文字:它是祭祀體文字的草寫形式。與祭祀體文字對比,世俗體文字的連寫形式更簡單,已不具有圖畫特點,它的書寫方向保留了祭祀體文字的傳統。固定從右往左。 4、科普特文字:它是古埃及文字發展到最後一個階段的文字,深受希臘文、聖經文學的影響。
編輯本段古埃及的宗教
宗教是古埃及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貫穿了整個古埃及歷史。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四個:赫利奧波利斯、孟菲斯、赫爾摩波利斯和底比斯。 1.神與人的關系 古埃及人和神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諸神告誡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世上出現罪惡,是因為人們違背了神氏的意願;造孽的人終將遭報應,行善的人必會獲得獎賞。古埃及人認為,神氏的引導是經由舌和心實現的。因為,心是作出決定,制定計劃器官,舌則將決定和計劃公諸於眾。這兩個器官對人的行為起決定性的作用。神氏是這兩個器官的向導,因而是人生的舵手。 2.創世說 古埃及人相信,世界有始無終,世界原是一片混沌,經創世神的創造和整頓,世界才開始存在。古埃及人堅信,萬事萬物都循環往復,世界永恆不變。古埃及人的時間觀,自然偏重未來,因為無盡的世界正等著他們去享受。 3.來世說 古埃及人的觀念,人生在世,主要依靠兩大要素:一是看得見的人體,二是看不見的靈魂。靈魂「巴」形狀是長著人頭,人手的鳥。人死後,「巴」可以自由飛離屍體。但屍體仍是「巴」依存的基礎。為此,要為亡者舉行一系列名目繁多的復雜儀式,使他的各個器官重新發揮作用,使木乃伊能夠復活,繼續在來世生活。亡者在來世生活,需要有堅固的居住地。古王國時的金字塔和中王國、新王國時期在山坡挖掘的墓室,都是亡靈永久生活的住地。古埃及人認為,現世是短暫的,來世才是永恆的。
編輯本段古埃及的度量衡
古埃及最重要的長度單位是欽定的腕尺,長度是從肘至中指尖的長,約合20.62英寸。在象形文字中用前臂和手錶示,讀作邁赫(meh)。腕尺又被分成7掌或28指,每掌等於4指。邊長為一腕尺的正方形,它對角線(長29.16英寸)的一半,叫做雷曼(remen),可分成20指,是第二個長度單位,也是丈量土地的主要單位。還有一種腕尺,只有17.72英寸,分為6掌。腕尺乘以100的積,叫哈特(khat),是丈量土地的基本單位。這一長度的平方,即10000平方腕尺,也是一個耕地面積的單位。 古埃及人主要的容量單位是哈努(henu),合29.0±0.3立方英寸,10哈努為一哈加特(heqet)。以此為基礎再進行各種倍加,形成更大的穀物容量單位。另一容量單位是哈爾(khar),等於一立方腕尺的2/3,或相當於一個直徑為9掌,深為一腕尺的容器容量。容量與水存在某種近似關系,因為一哈努的水重5德本(deben)。看來,容量單位乃源於水的重量單位。德本是一種同名的踝飾的重量,它的1/10叫加德特(qedet),即戒指的重量。
C. 埃及的歷史文化對其旅遊業的影響
埃及,全稱阿拉伯埃及共和國。地跨亞、非兩洲,大部分位於非洲東北部,只有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北瀕地中海,東臨紅海,地當亞、非、歐三洲交通要沖,海岸線長約2700 千米,主要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首都開羅。埃及人口和農業主要分布在尼羅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區,是人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號稱古埃及文明,有人說埃及文明是尼羅河文明,這是對尼羅河的最高評價。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托勒密王朝覆滅,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第一王朝:公元前3200年~2850年。從美尼斯到卡,共有八位法老。 第二王朝:公元前2850~2686年。從霍特普司克摩伊(Hotepseknemoui)到卡斯克摩,共有六位法老 古王國或孟斐斯帝國(公元前2686~2181年) 第三王朝:公元前2686~2613年。從納特里克特-吉塞(Neteriknet-Djeser)到胡尼(Houni),共有五位國王。焦瑟統治時代是權力和勝利的開始,此時出現了以沙卡拉的階梯金字塔建築群為代表的恢宏壯觀的石頭建築。該建築群的設計師、作家兼學者的伊姆荷泰普成為史書上首批出現的偉人之一。這一時代是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君主製得以發展的時期,君主坐於孟斐斯,分派各省總督統治全國。 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2494年。從斯內夫盧(Snefrou)到斯克普斯卡夫(Skepseskaf),共有六或七位法老。從金字塔的雄偉程度來判斷,斯奈夫魯、胡夫和哈爾夫的統治時期為這個時代的頂峰。在達夏爾,梅頓和基薩修築的金字塔顯示出王朝的治國有方、經濟繁榮。第五王朝:公元前2494~2345年。從烏斯卡夫(Ouser)到烏納斯(Ounas),共有九位法老。最著名的是薩胡蕾(Sahoure)和吉德卡雷-伊塞西(Djedkare-Isesi)。 在第五王朝,「太陽崇拜意識」迅速發展,在沙卡拉的烏尼斯金字塔牆上刻著著名的金字塔銘文。第六王朝:公元前2345~2181年。從泰蒂(Teti)一世到女王尼托克里斯(Nitocris),共七位國王包括佩比一世和活了上百歲的佩比(Pepi)二世。 雖然第六王朝文治武攻顯赫一時,曾組織過遠至非洲南端的軍商遠征,但一些省督不斷膨脹的全歷史中央集權的孟斐斯備受威脅,而引發了內亂。 第一過渡時期(公元前2181~1991年) 第七王朝:只統治了七十天。 第八王朝:公元前2181~2130年。共有八到二十七位法老,但名字無文獻可查。 第九王朝到第十王朝: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六位法老,有三位名叫凱蒂。 第十一王朝:南方公元前2130~2040年。共有三位法老。 蒙圖荷泰普二世在公元前2050年統一全國,從此第十一王朝的底比斯君主統治了整個埃及。這雖然使他們的故鄉底比斯城地位越來越重要,但仍然不足以取代孟斐斯。底比斯的統治者適時尚須來回旅行,並在十二王朝時在通往法尤姆的入口處修建了行宮,和諸如伊蒂-塔維的小城。王朝在不放棄底比斯的同時向北轉移權力中心,顯示出強而有力的中央集權政府逐漸恢復。 中王國或底比斯第一帝國(公元前1991~1786年) 第十一王朝末期:公元前2060~2000年。三位蒙圖霍特普法老,第一位在公元前約2040年統一埃及。第十二王朝:公元前2000~1786年。七位法老名阿門埃瑪特(Amenhemat)或塞索斯特里斯,最後一位統治者是女王塞貝克內菲盧雷(Sebekneferoure)。 如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穩定總是和動亂是互相交替。各省分權勢力和其他歷史上至今仍然不明的勢力,毀滅了從第十二王朝傳續下來的底比斯政權,埃及分裂成許多的諸侯國。 第二過渡時期(公元前1786~1567年) 第十三到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86~1674年。約有四十位法老,其中有幾位名叫塞貝霍特普。一些法老同時在法老的北部、中部、南部統治。從公元前1730年開始,這些國王只不過是西克索法老的封臣。 第十五到第十六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第十六王朝被稱為「小西索克」王朝,只存於三角洲東部。「大西索克」王朝有五位法老,包括一位基安(Khyan)和兩位阿拉比(Apopi)。 第十七王朝:公元前1674~1567年。十位法老統治底比斯及周圍地區。他們是西索克的封臣。最後三位法老塔阿(Taa)一世、二世和卡莫西斯(Kamosis),開始和北方的西索克人斗爭。 新王國或底比斯第二王國(公元前1567~1085年) 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67~1320年。從阿赫莫西斯(Ahmosis)到霍朗赫布,共有十四位君主,其中有四點陣圖特摩斯,四位阿門諾菲斯。王後阿謝普蘇、阿肯納吞(Akhenaton)和圖坦卡蒙,都屬於本王朝。 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320~1200年。九位拉美西斯王族法老,包括拉美西斯一世、二世和塞緹一世、二世。 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200~1086年。十位君主,除了第一位名叫賽特納克特(Sethnakht)之外,其餘都叫拉美西斯。 第三過渡時期(公元前1086~715年) 第二十一王朝:公元前1085~945年。在塔尼斯統治的有斯門代斯(Smendes),普蘇賽奈斯一世和二世。在底比斯統治的有埃里霍斯(Herihor)和皮納傑姆。 古埃及文明是指在尼羅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區,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2年阿拉伯人征服埃及的歷史。
歷史時期
公元前三世紀的曼涅托,將從美尼斯開始至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止的埃及歷史分為三十個(或三十一個)王朝,現在學者又在此基礎上將上古埃及史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前王朝時期(約前3100-2686年) 2、早王朝時期(約前2686-2181年) 3、古王朝時期(約前2181-2040年) 4、第一中間期(約前2040-1786年) 5、中王朝時期(約前1786-1567年) 6、第二中間期;(約前1786-1567年) 7、新王朝時期(約前1567-1085年) 8、後王朝時期(約前1085-332年) 9、馬其頓希臘人和羅馬統治時期(公元前332-公元642年) 從第1到第4時期,是奴隸制國家形成和統一王朝出現的時期,第5至第7時期是統一王國重建和帝國時期,第8至第9時期是埃及奴隸制國家衰落和陷於外族統治下的時期。 【註解】 專家們實際探討古埃及文化的時間范圍,是公元前4245年埃及南、北王國的首次聯合,到公元332年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佔領埃及,亦即通常所說的歷時三千多年的法老王朝
D. 埃及有什麼風俗習慣、或者注意事項需要提前知道
埃及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吸引了很多喜歡旅遊和喜歡埃及文化的人前去探索和體驗。埃及有著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恢弘的神廟,還有美麗的尼羅河。埃及主要是阿拉伯人,他們信仰伊斯蘭教,當地的風俗習慣需要提前知道。
在埃及,去酒店、酒吧、搭乘計程車、去餐廳吃飯等有消費行為時是需要給小費的,支付小費的標準是總額的5%以上。如果你在當地有導游為你服務,那麼可以給導游付點小費。用左手待人接物被視為特別不禮貌的,甚至別人會覺得你在侮辱他們。當與別人握手時千萬不能用左手。特別是在吃飯時,不要用左手去觸摸食物和餐具。
E. 去埃及旅遊要帶什麼
1、防曬用品:埃及大部分地區為沙漠,因此防曬霜、遮陽傘、防曬衫等必不可少。
2、電源轉換插頭、插座、各種充電器,埃及的電壓為220V,50Hz,電源一般為圓孔兩相德標插座,需要攜帶德標轉換插頭。
3、准備小費,最好是准備一些,小費習慣在埃及由來已久,旅遊時經常會碰到需要支付小費的情況。下車時扶你一把、幫你推一下行李,甚至在街上問個路都要付小費。
4、護照等重要身份證件。
(5)埃及的風土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埃及的文化風俗與禁忌:
1、穿著不宜太暴露:在伊斯蘭國家旅行不宜穿著過於暴露。女性單獨旅行時建議穿長袖、長褲、長裙,最好再戴上頭巾,甚至是婚戒,可以避免很多騷擾。男性也盡量不要穿背心和短褲,否則禁止進入清真寺等宗教場所。
2、忌藍、黃及星星圖案:應避免穿藍色和黃色的衣服,埃及人覺得藍色代表惡魔,而黃色象徵不幸,辦喪事才穿黃衣服。此外,埃及人也不喜歡星星圖案,這大概與其政治對手以色列的國旗有關。
3、這些場合不能拍照:不要對著軍隊和警察人員拍照,也不要對著蒙面的婦女近距離拍攝。金字塔、埃及博物館、國王谷及清真寺等景點內部都不能拍照。
4、不要隨便與當地人合影:在景區有一些穿傳統服裝的男人和賣東西的小孩,拍攝他們是要給小費的。如果有當地男性主動要求跟女性遊客合影,需保持距離以防被揩油。
5、不能公開吃豬肉:埃及基本不提供豬肉食品,雖然海關不幹涉遊客攜帶豬肉製品入境,但請不要在公開場合食用,更不能給當地人。
6、與埃及穆斯林握手、遞東西時忌用左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幹凈的。
7、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實在控制不了應轉臉捂嘴,並表示抱歉。
8、男性遊客不要和當地女性有身體接觸,非常不禮貌。
F. 去埃及旅遊注意什麼呢
我剛剛從埃及回來,不知道你是跟團去還是自助游,如果自助游的話建議你從中國買一本自助游的書,書上寫的很是詳細,最新版的書上面提供的酒店和飯店名都沒有變,而且住店或是在酒店報團旅行是可以講價的,你不和他講價會吃虧的。去埃及一定要多帶清涼油,當地人很喜歡,尤其現在這個季節,在景區旅遊時會有警察問你要清涼油,有時你給他清涼油他會帶你免費參觀一些地方。在哈里里市場和金字塔,你可以用清涼油換一些小紀念品,切記別隨便給他們,因為你可用用清涼油換取他們手中的紀念品,在金字塔下可以換頭巾,哈里里可以換莎草紙的書簽。一個清涼油可以換十張左右書簽呢。埃及的紀念品應該說莎草紙很好,你買的時候看著挺單薄,就是樹皮上畫了畫,但是你那回國在畫廊表起來之後是超級漂亮的,我爸媽都後悔我買太少了。莎草紙有真有假,真的價格不便宜,但是你一定要努力搭價,不然一定會上當。假的莎紙草也有質量不錯的,價格也不是很貴。埃及的銅盤子也很漂亮,最大號的,看著做工也很好的也就一百多塊錢,千萬別多給錢,他要兩三百的都是瞎要價。埃及的鮮果汁店是讓人難忘的,在國內咱們很少能喝到那麼純正的鮮果汁,你去了一定要嘗嘗。本人很喜歡喝那裡的椰棗汁,酸酸甜甜的。去埃及時要帶長裙或長褲,雖然也有歐美人穿短裙,但是事實上是很危險的,尊重當地人的傳統還是比較好的,你可以穿短袖t恤,記住帶遮陽帽或遮陽傘,太陽鏡也必備。對了,在埃及飯館里吃飯時別喝他們罐子里放的水,那都是生水,在那裡要買純凈水喝比較好。好了,就這么多了,祝你玩得愉快啊!如果你是跟團去就不如自己玩好了,國內的旅行線應該算是文化之旅吧,有點單調。其實埃及自然風光還是超級不錯的,而且花費超級低,很省錢滴!
G. 關於埃及旅行
我那時候去過埃及
4月份埃及早晚還是比較涼,但中午已經很熱了
要注意防曬,因為埃專及的太陽好大啊屬,會曬傷的,我就是~~~
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埃及的環境衛生比較糟糕~~~~~~
交通安全一定要注意啊,埃及的交通狀況實在是不怎麼樣,那的小偷倒不怎麼多,至少我和我身邊的朋友都沒碰見過~
得到別人的幫助記得給小費哦~~~~:)
其他就是注意一下自己的著裝咯,不要太露骨,考慮一下對方的宗教啦,雖然自己是外國人,可是盡量做到尊重~
早晚記得多穿些,小心感冒~~~~~~
祝你旅途順利,玩的愉快~~
H. 埃及旅遊導游詞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名勝古跡眾多,素有「世界名勝古跡博物館」的稱號。地跨亞、非兩大洲,大部分國土位於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北瀕地中海,南接蘇丹,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西臨利比亞。海岸線長2700公里左右,全國面積102.3萬平方公里。首都開羅,人口有1500萬,是非洲最大的城市。埃及旅遊資源豐富,旅遊事業發達,除了著名的金字塔、尼羅河、獅身人面像等,這里的獨特的阿拉伯的風土人情也是獨具特色。
埃及的首都開羅,位於東西方交界之地,融合了東方的情調和西方的精美,是非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和阿拉伯世界的中心。在這里處處是古跡,只要稍稍了解一點歷史,那麼對開羅的印象一定會十分不同的。有人說看開羅就像「欣賞一部精心繪制的畫」。100年之後的今天,埃及依然容顏未改。成千上萬的神殿、如畫的東方情調的市場、豪華的尼羅河畔的賓館和公寓,以及廣闊的居住區,形成了仍充滿生氣的漫長過去與蓬勃發展的現代社會的和諧的統一。
自古以來,金字塔被稱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被受矚目。今天關於它的考察依然在進行,而且不時有新發現。古埃及古王國時代的首都—孟菲斯和周圍的古跡群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以位於吉薩的胡夫金字塔和巨大的斯芬克斯像最為著名。吉薩的金字塔被認為是4500年以前建造的。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來此觀光過,從此作為觀光勝地,這里已經有了2000年以上的歷史。環游此地區,您將了解到金字塔的建築藝術是如何日臻成熟。
埃及除了金字塔之外,還留有許多巨型建築物。有神廟、葬祭殿,以及兼備此兩種功能的建築物等。他們點綴著尼羅河流域,是絕妙的景點。巨大的壁畫以及石柱上的浮雕直到現在依然是彩色的,這引起了人們很大的興趣。如此眾多的巨型建築物的「聚居地」,就是盧克索東岸的盧克索神廟和凱爾奈克神廟,西岸的哈特謝普蘇特女王的葬祭殿,是絕對不可錯過的景點。
I. 埃及風俗文化是怎麼樣的
古埃及居民來分為六個等級:王室自;僧侶;貴族;書吏、商人、工匠、農民;農奴;奴隸。社會貧富兩極分化極為懸殊。埃及人的家庭為一夫一妻制,婦女地位較高,允許其擁有財產和繼承財產,並可繼承王位。其經濟基礎是農業,業已高度發達。手工業也在公元前3000年已頗具規模。公元前2000年以後,埃及商業也得到迅猛發展。
J. 埃及的主要特徵,風土人情,歷史文化,風俗習慣
主要特徵: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 他們建造了聞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隸制統一國家。
風土人情:
埃及人(穆斯林皆如此)認為「右比左好」,右是吉祥的,做事要從右手和右腳開始,握手、用餐、遞送東西必須用右手,穿衣先穿右袖,穿鞋先穿右腳,進入家門和清真寺先邁右腳。
究其原因,穆斯林「方便」和做臟活時都用左手,因此左手被認為是不幹凈的,用左手與他人握手或遞東西是極不禮貌的,甚至被視為污辱性的。
歷史文化:
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特別是亞歷山大城,其次是開羅。其間夾雜著黎凡特文化的特點,即法國、希臘、土耳其和敘利亞文化的混合體。
隨著7世紀阿拉伯人的入侵,新的統治者和自身文化的保護人將阿拉伯語和伊斯蘭教傳播開來,其中禁止偶像崇拜,對大部分埃及人從過去法老和希臘羅馬時代的宗教中解脫出來產生重大影響。
風俗習慣
埃及人喜吃甜食,正式宴會或富有家庭正餐的最後一道菜都是上甜食。著名甜食有「庫納法」和「蓋塔伊夫」。「錦葵湯」、「基食顆」是埃及人日常生活中的最佳食品。
「蓋麥爾丁」是埃及人在齋月里的必備食品。「蠶豆」是必不可少的一種食品。其製造方法多種多樣,製成的食品也花樣百出。例如,切爛蠶豆、油炸蠶豆餅、燉蠶豆、干炒蠶豆和生吃青蠶豆等。
埃及人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並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麵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卜、土豆等。
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串烤全羊是他們的待客佳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埃及人還特別愛吃中國川萊。
喪葬習俗
在開羅市的東南部,有一座數百年歷史的墓地。它本是安葬愛資哈爾大學畢業生及顯赫人物的地方。每逢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死者的親友都來此聚集,懷念死者,這就是埃及人的獨特葬俗。
(10)埃及的風土文化旅遊擴展閱讀:
阿拉伯埃及共和國,簡稱「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要沖,是大西洋與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
南接蘇丹,西連利比亞,東臨紅海與巴勒斯坦、以色列接壤,北經地中海與歐洲隔海相通,東南與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相望,埃及的官方語言是阿拉伯語。由於歷史的原因,英語、法語也被廣泛使用。
埃及是中東人口最多的國家和非洲人口第二大國,在經濟、科技領域方面長期處於非洲領先態勢。也是非洲大陸第三大經濟體。
其各項重要產業,如旅遊業、農業、工業和服務業有著幾乎同等的發展比重。埃及也被認為是一個中等強國,在北非、中東和伊斯蘭信仰地區尤其有廣泛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