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展海洋旅遊
Ⅰ 海洋旅遊業仍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嗎
根據國家海洋局公布的數據,濱海旅遊繼續保持較快發展態勢,郵輪遊艇等新業專態旅屬游成長步伐加快。2016全年我國海洋旅遊業實現增加值12047億元,比2015年增長9.9%,依然是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從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對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來看,我國濱海旅遊業增加值占海洋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走高,從2008年的11.6%上升至2016年的17.1%,據測算,2017年的比重達到17.6%。我國濱海旅遊業發展對於我國海洋經濟的貢獻持續走高。在我國,旅遊業較為成熟的省市大多分布於沿海地區,濱海旅遊在其旅遊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按照國際旅遊接待能力進行排名,國際旅遊收入方面,前十名的省市中有八個位於沿海地區。
Ⅱ 海洋旅遊的簡介
海洋旅遊是以海洋為旅遊場所,以探險、觀光、娛樂、運動、療養為目的的旅遊活動形式。海洋面積遼闊,開發潛力很大。海洋空氣中含有一定數量的碘、大量的氧、臭氧、碳酸鈉和溴,灰塵極少,有利於人體健康,適於開展各種旅遊活動。在海上旅行具有與陸地迥然不同的趣味,遊客可在海上觀看日出日落,開展劃船、海水浴,以及各種體育和探險項目,如游泳、潛水、沖浪、釣魚、馳帆、賽艇等。遊船是海洋旅遊的主要交通工具。當今世界擁有數百艘豪華型遊船,不僅可為遊客提供食宿,而且具有各種服務項目和娛樂設施。
國家旅遊局將2013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中國海洋旅遊年」,這對促進海洋旅遊發展將大有裨益。
「建設海洋強國」的概念進入十八大報告,海洋經濟已成為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建設海洋強國,要在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擁有強大的綜合實力,在這些方面,發展海洋旅遊都能起到重要而獨特的積極作用。
一本由魏小安、陳青光和魏詩華三人合著的《中國海洋旅遊發展》一書是總結三位作者多年來研究和實踐中國海洋旅遊的認識和體會,供全國尤其是沿海各地政府和企業及其他相關單位和人士參考,力求為旭日東升的中國海洋旅遊發展、國家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海洋旅遊超越傳統的海濱旅遊概念,涉及海濱、海上、海下、近海、遠洋等發展空間。海洋旅遊發展是用巧妙的柔性方式保障國家利益,以融合的方式維護藍色國土的權益。海洋旅遊的發展不僅涉及領土安全,也涉及經濟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比較發達,建設藍色經濟區已經成為共識;南部沿海的海洋旅遊和沿海城市旅遊發展也風生水起。應該說,中國海洋旅遊發展備件完全成熟,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Ⅲ 中國該如何發展自己的海洋旅遊業,提幾點建議
首先得保護環境,地方要優美,還要獨一無二.
Ⅳ 為何熱帶海洋島嶼更適合發展旅遊業
不用綜合很多方面,往大處說只有一點是最關鍵的,那就是自然條件相差版太多,其他的什權么文化啊、民俗啊、美食啊都是基於這個最根本的原因。
熱帶海島氣候(陽光、大氣環流)適合生物生長,因此生物多樣性豐富(尤其是水溫適合珊瑚這一特殊的「海洋熱帶雨林」,使得水下世界更加繽紛美麗);
熱帶海域遠離大陸,海流與溫帶海域的海流情況有較大區別,海水中營養鹽相對較低,浮游植物生物量較低,使得海水在淺的地方格外清澈、深的地方格外幽藍。
Ⅳ 海洋旅遊的世界海洋旅遊發展現狀
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生效和《21世紀議程》的實施,海洋在全球的戰略地位日趨突出。為了搶占海洋時代的新優勢,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相繼提出了面向21世紀的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如韓國制訂了「海洋韓國——21世紀戰略」,日本大力實施「海洋立國」規劃。而隨著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經濟布局也日益向沿海地區聚集,海洋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總產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億美元迅速上升到本世紀的一萬多億美元。僅以美國為例,作為海洋大國,美國海洋線長22680公里,其專屬經濟區海域總面積達到340萬平方公里,海洋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美國經濟支柱之一。2002年以來,美國海洋直接相關的產業總產值每年都超過1000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在200萬個以上,美國沿海地區每年經濟產值總計超過1萬億美元,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約十分之一的比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的趨海性也進一步增強,約65%集中在海岸帶地區。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依賴海洋,也從未像現在這樣對海洋寄予巨大期望。
海洋旅遊業是世界海洋經濟的最大產業之一,海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海洋旅遊業的發展。可以說海洋經濟發達的國家,海洋旅遊業大致在其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當前,海洋旅遊業發展呈現出以下三大特點:一是海洋旅遊在世界旅遊業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呈現強勢增長態勢。在全世界旅遊收入排名前25位的國家和地區中,沿海國家和地區有23個,這些國家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佔到全世界的近70%。二是海洋旅遊在各國國民經濟中所佔地位日趨重要。在西班牙、希臘、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海洋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或支柱產業,在熱帶、亞熱帶的許多島國,海洋旅遊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有的甚至佔到國民經濟比重的一半以上。三是熱帶和亞熱帶目的地在世界海洋旅遊中佔主導地位,形成了一批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目前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主要包括地中海地區、加勒比海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南太平洋地區和南亞地區正在迅速成為世界海洋旅遊的新熱點。這些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盡管其開發時間和發展背景各不相同,但共同的特點都是很好地把握並且利用了各自擁有的內部條件和外部機遇。大多數世界級海洋旅遊目的地都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獨特的文化背景。從地中海、加勒比海、東南亞、南太平洋到美國夏威夷和南亞的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土著民族的生活方式、多民族交融的文化背景、傳統文化積淀與現代時尚元素的結合,不僅成為最有魅力的旅遊吸引物,而且成為了旅遊目的地的獨特形象。
Ⅵ 幾個人海上迷路,誤入一個神秘海島,30年後這里為何能夠成為全國十大海洋旅遊目的地
長山群島有著讓人震驚的景色,加上當地樸素的居民導致這個一下子被帶火了,後來更多的遊客被這個地方所吸引而建設了很多特別的酒店,加上不斷的推廣導致這個群島很快就被全世界所認識。在這里,又讓人難以忘懷的海岸景色,這里有讓你舒服得不想離開的感覺,歸根到底還是這里的樸素文化吸引了更多的人。
如果沒有當初的誤入,現在這里還可能是落後的漁村。
Ⅶ 海洋的旅遊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主要是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對海洋生物的科普。
Ⅷ 中國如何發展自己的海洋旅遊業
在確實保護海洋生態資源的前提下,適度發展海洋旅遊業包括:休閑海洋漁業、游輪度假和海洋公園建設等。
Ⅸ 闡述我國發展海岸帶旅遊的條件
海洋與海岸帶旅遊已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
近30年來,隨著旅遊交通版技術和娛權樂技術的進步,海洋與海岸帶旅遊活動的空間和形式發生了顯著變化,現代海洋與海岸帶旅遊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主要包括海洋與海岸帶旅遊開發(旅遊接待設施、餐飲業、食品業、第二住宅等)、旅遊基礎設施(零售業、港口、交通等旅遊活動支持系統)以及所有基於海洋與海岸帶的各種旅遊、休閑和娛樂活動(不同形式的潛游、游泳、沖浪以及基於遠洋的深海垂釣和遊船旅遊等活動)
20世紀90年代以前,基於「3S」Sun,Sand,Sea的大眾旅遊的環境問題比較突出,海洋與海岸帶旅遊研究主要集中在旅遊環境影響及其評價上,90年代後,隨著後福特時代到來和可持續發展概念的深入,海洋與海岸帶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得到重視。目前,國外海洋與海岸帶旅遊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與海岸帶旅遊的環境問題、經濟問題、社會文化問題、海洋與海岸帶旅遊資源評價、規劃管理與可持續旅遊發展等
Ⅹ 簡述海洋旅遊資源開發的意義是什麼
有利於海洋資源的保護,有利於海洋旅遊資源的開發,有利於環境保護,能夠促進當地經濟建設,促進就業,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