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旅遊經濟發展
⑴ 現今的西雙版納發展情況如何呢
除此之外它的旅遊資源也很不錯,還有很獨特的民俗風情,可以體驗到別有的趣味。它還有眾多特色的景點,比如野象谷以及曼聽公園等都是不錯的去處,成為了遊客必須打卡的地方。而且還有很多不同特色的美食,價格合理,可以隨心所欲去選擇。如果之後把它的優勢全部凸顯出來,很有機會成為下個驚喜城市。對於雲南又一座黑馬城市,不是麗江也不是大理,而是一座五線城市,不知你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呢?
⑵ 雲南麗江、迪慶和怒江這幾座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
怒江州GDP排在後面,但是旅遊業相當發達,濃厚的民族風味吸引遊客到來專;迪慶也是一個GDP排在後屬面的自治州,其中的香格里拉很大程度上推動迪慶經濟發展;麗江是著名的旅遊區,但是它的經濟狀況GDP竟然在末尾第三。
⑶ 麗江特產有哪些好帶的
麗江特產好帶的有麗江雪桃、雪茶、海棠果、琵琶肉、茨滿梨。
1、麗江雪桃
麗江雪桃是近年開發出來的桃樹新品種,利用麗江市拉市海地區特有的優越的自然條件、生態條件和氣候條件,選用一種玉龍雪山下獨有的山毛桃樹為砧木,經過多年精心優化培養出來的目前國內較為高檔的新型水果。
2、雪茶
麗江雪茶, 又名地茶、太白茶,形似白菊花瓣,潔白如雪,故名麗江雪共,生長於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山苔蘚植物帶,系天然野生,不能人工栽培。一般生長於高寒山地,雪茶出產於區內玉龍雪山、氂牛山、葯山等海拔數千米的高山上,屬地衣類茶科植物。
5、茨滿梨
茨滿梨是全國梨類的四大名牌之一,因主產於麗江壩茨滿村,故名。 麗江茨滿梨果型端莊、皮薄肉脆、汁多味甜、富含維生素和果糖,是雲南省梨類中的上品。茨滿梨產地黃山茨滿、長水、中濟一帶,離麗江城不過數里。春天,這里是一道香雪連海的風景。
⑷ 雲南麗江這個旅遊文化資源深厚的城市,經濟發展也一樣強大嗎
雲南自古就有不少人對這里充滿幻想,想感受它的四季如春,想體驗它的溫風細雨,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去圓它的雲南夢,這一方面也極大地帶動了雲南省內各座城市的經濟發展,其中發展最明顯的當屬省會昆明,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逐漸發達的第三產業,它的GDP已經高達6475.88億元,現在更是力挫無錫,位列我國新一線城市的行列,然而在雲南省內還有一座名氣甚至是要蓋過昆明的城市,它的經濟發展卻異常緩慢,成為省內最掉鏈子的一座城市。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在雲南省的麗江這座被名氣給誤會的城市。
麗江作為一座遊客們最愛的城市,雖然它現在的經濟發展狀況還不是很理想,但是相信憑借它發達的旅遊業,在它的經濟發展也會配得上它現有的知名度的,你認同嗎?
⑸ 雲南的經濟發展主要靠哪個產業呢
由於雲南的旅遊業很發達,從而使得它的名氣逐漸上升。可交通方面始終還沒有那麼完善,如果在這個方面能夠繼續努力下去,相信之後會帶來全新的發展趨勢。畢竟拋開經濟方面來說,單單旅遊資源就能夠讓遊客過去留下足跡,當人流上升之後,自然就能帶動經濟總量。希望雲南可以把握住機會,趕上發展的熱潮,帶來更大的驚喜。對於中國最憋屈的省份,經濟一直比較落後,除了省會其它都在四線徘徊,不知你怎麼看呢?是否去雲南玩過?
⑹ 麗江經濟怎麼樣
從旅遊業而言,麗江的經濟是非常不錯的.
⑺ 從環境心理學角度分析人們為什麼要去麗江旅遊(120字以上)
我們生活的大洲 - 亞洲
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
位置:
①亞洲半球的位置:亞洲主要集中在東半球和北半球,但它的第六單元在同一時間跨越南東部和西部半球北半球②亞洲,緯度:亞洲位於約10S - 80N橫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是跨緯度最植物世界各大洲。 (3)陸地和海洋的位置: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印度洋,西歐,連接之間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和地中海。毗鄰到西南橫跨蘇伊士運河和非洲東部橫跨白令海峽和北美整個東南隔海相望,亞洲和大洋洲的東西大陸的最遙遠的距離。
2。大小:亞洲是世界最大的大陸。七大洲按大小排列如下:亞洲,非洲,北美,南美,南極歐洲海洋。
3。地理區域:習慣亞洲分為六個區域: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北亞。各地區和國家,如下表所示:
國家在東亞地區,中國占,蒙古,朝鮮,韓國,日本等
東南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汶萊,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在西亞,土耳其,以色列,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阿富汗,部分
科威特
北亞俄羅斯。地形:
①地形特點:主要高原和山地平均海拔高,跌宕起伏的世界最高的山 - ,珠穆朗瑪峰(8844米),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低地 - 死海(400米),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在中央的地形高低起伏的地面,四周低。在世界上最高的
②亞洲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大的鹹水湖裡海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泊貝加爾湖,陸地表面最低點:死海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最大的群島:馬來群島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最長的運河京杭大運河) 5。河流:亞洲河流地形的影響,源於中央高原山區,地形順徑向流的主要河流附近海面下表激流海?人類:
河流到海洋的流動特性
長江自西向東長度,流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世界
黃河長度為5500公里,從西到東太平洋,中國的第二大河,在太平洋
湄公河自西北向東南,被稱為瀾滄江,亞洲流經國家在我國大多數河流太平洋
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從南到北的北部地區,高緯度地區,冬季河流冰期較長的北極...... />恆河位於亞洲南部從西向東流動的印度,孟加拉國,
從北到南,印度河,印度洋位於亞洲南部,流經巴基斯坦,印度洋
兩個復雜的氣候
氣候特點:
①氣候復雜多樣的:亞寒帶,溫帶和熱帶地區之間,東,北,南面靠近海洋,西南深入歐亞大陸的內部地形復雜多樣。位置的緯度,陸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氣候在亞洲是復雜多樣的。除了全球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 「
②季風氣候:亞洲備份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 - 歐亞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 - 太平洋的邊緣,之間的海洋和陸地熱推不同的非常顯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包括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亞洲分布的大陸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佔了幾乎一半的亞洲)
③分布:亞洲熱帶季風氣候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手風氣候的分布,是世界上第一大洲,亞洲內陸大部分區域,從遠海海洋影響。夏季內陸升溫快,冬季降溫也快,所以寒冷的冬天和炎熱的夏天,很難達到的內陸海,海洋水蒸氣,因此較少的降雨集中在夏季。
2。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在亞洲季風氣候對農業的影響尤為突出。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區,夏季風降水和實力,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強勁的夏季風,水汽從海洋,降水的年;相反的,弱夏季風年,降水少。如果過多的降水可能會導致洪水;相反,降水較少的乾旱可能形成的。因此,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區雨熱同期,作物能茁壯成長,但常受不穩定的夏季風影響發生的乾旱和洪澇災害,嚴重威脅農業生產。
簡潔:(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亞洲人口的61%。
①在世界各大洲,或有多少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排名順序: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和歐洲。
②人口超過100萬,共有10個國家,其中包括6個在亞洲:東亞,中國,日本,東南亞,印尼,東南亞,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
③人口眾多,資源,環境:
2。地理和文化多樣性:亞洲大小的國家總數的約1000,約一半的世界是在國家總數量的(國家的不同部位,建築,服飾,音樂,舞蹈,禮儀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和藝術風格和民俗風情:日本抗震建築,帳篷和長袍在沙烏地阿拉伯地區,黃河 - 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中下游,印度河流域美國有線電視達明行業平原(美索不達米亞),溫帶或熱帶氣候適合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和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3。不同的經濟發展之旅:除日本外,亞洲的發達國家,該國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國家的經濟發展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國曾長期遭受殖民統治,普遍疲軟的工業基地。從20世紀70年代,如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第七章:
我們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日本的自然環境特徵
1,領土組成:由四個最大的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3900一個小海島及其周邊海域。
2,主要的沿海城市,如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北九州,長崎
地形地貌的分布:丘陵,山地主平原地區是窄少,關東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
4,很多優秀的港近岸海域曲折的,和很多優秀的港口,特別是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是最好的沿海地區。日本漁業,造船,海上運輸和對外經濟關系是非常有益的,神戶和橫濱是兩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
5,火山地震:日本位於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屬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因此,日本的火山,地震有感地震每年高達1500倍。被稱為「地震國」和「日本的山 - 火山博物館最高的富士山是一個積極的火山是日本最高的山峰,日本人視為一種神聖的山。
日本南北國土條和經偏差,日本在23 O N - O N 46之間,跨越的經度和緯度將允許在日本廣泛的地理環境比較復雜,如寬跨緯度地區,日本的北部和南部溫差大,跨經度東西的時間差。
II,日本經濟
1,在日本經濟發展的不利和有利條件。窮人的日本小面積,鐵礦石,石油,煤炭和其他礦產資源,大部分依賴進口的國內市場規模小,產品大多出口日本的經濟發展的優勢: ,島上多港,運輸方便;,勞動力的質量;管理效率。
2,進口 - 加工 - 出口型經濟模式,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是一個大量的進口的原材料,燃料,然後依靠高科技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加工的進口原材料,??高品質的工業產品,然後銷往世界各地,形成了加工貿易的經濟。國外的貿易對象主要是
3。近年來,美國,中國,歐洲,日本加速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是像美國,西歐,東亞和東南亞的投資建廠亞洲的好處:①對發展中國家的廉價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②加入的國際經濟和技術合作和競爭的國際市場;③保護國家的自然資源,並減緩消費的資源,並保護自己的資源;④降低運輸成本在其他國家的投資:①日本污染企業向海外轉移,其他國家的環境造成污染,導致環境質量的下降;②日本自己的利益,為了保護自己的資源,一種強烈的多餘的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捕撈,導致資源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世界上,這導致全球性的生態失衡嚴重損壞。<BR / 4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會場的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5,有益的,不利的影響,日本經濟: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的有益效果是促進在日本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推動的勞動力質量的提高,使日本的工業產品更具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發生世界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沉重地打擊了日本的經濟已經不可避免的。
問題三:東南亞的位置,河流和城市
1十字路口的位置東南亞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也被稱為東南亞馬來半島。印度支那南部位於亞洲和大洋洲的「十字路口」。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特別是在馬來半島的馬六甲海峽之間和蘇門達臘島,是一種天然的水道,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來自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香港的最短路徑的土地,必須通過海上運輸線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日本稱為「海上生命線。
2,東南亞的國家:共在東南亞的11個國家,其中包括中國的陸地邊界與緬甸寮國,越南,唯一的內陸國家寮國,印度尼西亞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被稱為「千島之國。
3,河流和城市之間的關系:中南半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流三角洲。
4 ,熱帶氣候和農業生產
問題:印度的自然環境特徵
1,第二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在世界人口排名第二。許多人對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當選印度政府的計劃生育政策。
2地點:①大多在10 O N - 30°N之間,主要在熱帶地區。②土地和海的位置:,印度洋西海岸附近的阿拉伯海,孟加拉灣,東,北歐亞大陸的南部的部分。
3,地形分為三部分,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恆河平原中部,南部的德干高原
4個主要河流:恆河起源於喜馬拉雅山脈,自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5,由於自給自足的糧食生產自推出在印度的食品的「綠色革命」不僅能夠自給自足,但還有一些余糧各大家居產品如大米和小麥,大米的出口主要分布在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小麥主要分布在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6,氣候: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為明顯的旱季和雨季從6月到9月,每年盛行的西南季風,降水的雨季在每??年10月 - 次年五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旱季。頻繁的洪水和乾旱在印度,主要是由於西南的不穩定季風的西南季風較弱,晚來的,提前退休,和乾旱的形式,相反,洪水形成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
位置:俄羅斯高海拔地區,大部分位於北溫帶,橫跨亞洲和歐洲,跨東西半球西瀕波羅的海,西南臨黑海,東太平洋,北冰洋北部,橫跨白令海峽的東北海域和北美鄰居西芬蘭,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中國,蒙古,朝鮮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在世界上最大的國家。
歐洲國家在亞洲和歐洲:歐洲部分雖然面積只有1/4的人口佔3/4,工業,農業,首都,主要城市都位於歐洲,歷史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此,一直被公認為是歐洲國家的人。
3地形相對平坦的平原和高原的河流和山脈的地形區域成為重要的分界線。
4,河流和湖泊:俄羅斯有四條主要河流,「母親河伏爾加河位於在東歐平原,從北向南流入裏海,是歐洲最長的河流,但也很有名內的河流,它豐富的流量,水流平緩,運輸高價值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河由南向北進入北冰洋。湖泊裏海(世界最大的湖泊,也是最大的內土地鹽水湖),在世界上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是由於高緯度地區,漫長的冬季漫長而寒冷,短暫的夏季和溫暖。
問題六:俄羅斯的資源,工業和交通運輸
資源:自然資源豐富的俄羅斯類型的齊全,儲量豐富,是一個在世界上僅有的資源能夠自給。主要礦物:庫爾斯克鐵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行業:重工業,緩慢發展的消費品行業,主要分布在歐洲部分的四個工業區:①莫斯科中心工業區,(2)到聖彼得堡??的中心工業區第三工業區的烏拉爾;④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3交通:俄羅斯交通運輸部門完成,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水運,管道運輸發達,鐵路運輸。密集的歐洲鐵路網的一部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放射狀的一部分亞洲鐵路網的相對比較少,主要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亞歐大陸橋)。
4個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的城市),聖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爾曼斯克(終年不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活斯托克(海參崴),伏爾加格勒(伏爾加河的內河港)的舊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
第八章
中東成為一個長期的熱點問題
1,一個重要的位置:兩大洋,大陸和中東海域位於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邊界,並圍繞裏海(世界最大的鹹水湖),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和紅海,土耳其海峽溝通地中海和黑海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2,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石油最,這是一些大國爭奪的原因。(1)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主要石油生產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埃及和其他國家;
②中東的石油,大部分港口沿海岸波斯灣的油輪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力。
③石油輸出方向:一:出口到日本的 BR />波斯灣→霍爾木兩岸→→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太平洋→日本
B:運到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曼德漢目峽→紅→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西歐美國
C:運到西歐,美國
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周圍的非洲最南端,好望角→大西洋→→印度→西歐,美國
3匱扒嗯水資源戰爭的導火索,區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中東地區位於北回歸線穿過的大陸只有地中海沿岸的西方銀行和內全年炎熱和乾燥的熱帶沙漠氣候,窄分布。地中海氣候。的奎的泛-的水資源生產國家在中東以及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4文化差異:在中東地區的動盪的重要原因。中東賽的白色人種,但匯聚了這里的多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中東地區,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
大多數國家在中東和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穆斯林在這些國家被稱為「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在以色列,猶太人的信仰。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信仰的主人,在麥加,沙烏地阿拉伯,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聖城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視為神聖的城市。
西歐國家,工業和旅遊業
1,發達國家集中的地區:西歐佔了大約一半的歐洲,在人口稠密,許多國家,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聯系,區域性國際組織在的地區,即歐洲聯盟(EU)形成的,它有25個成員國,經濟發達的國家,歐盟在該領域的世界經濟和國際政治舞台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2,開發,加工和製造產業西部歐洲的一個高比例的人口從事製造工業密集的多的中心,面布,是「10」,形分布的英國東到波蘭境內,從斯堪的納維亞到義大利,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工作群。
3旅遊業的繁榮極為豐富的自然和文化旅遊資源的西歐,南歐陽光明媚的地中海海濱風景名勝區和沙灘,北歐曲折,深邃的峽灣和迷人的中央高聳的阿爾卑斯山,登山和滑雪的好去處,獨特的風土人情,古老的城堡,庄嚴的教堂,眾多的博物館,在西歐成為世界上發達的旅遊區,法國,西班牙,義大利,歐洲著名的旅遊國家。
西歐地形,氣候和農業
地形:地形平原低窪平原位於中間的萊茵河為界,西部平原西歐的博爾德平原,東,山主要分布在南部和北部的部分的朝鮮半島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的阿爾卑斯山,阿爾卑斯山,從東到西,有利於大西洋溫暖和潮濕的流動內陸。
2,氣候:的主要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和,涼爽的夏天,年降水量季節分布比較均勻。
3之間的關系三個:
主要分布在平原區→多汁飼料,牧草地理上位於中緯度大陸西岸→溫帶海洋氣候;廣泛→畜牧業發達
4個撒哈拉以南非洲
1,該地區位於大西洋和印度洋低緯度,地形高原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形東部和南部,中央和西部
2,當地的氣候是熱帶氣候,所以是許多熱帶作物如咖啡,可可之鄉;此外,該地區的許多礦產資源在世界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如鑽石,銅
3,單以商品為基礎的經濟體系:(1)概念:過度依賴一個或幾個經濟生產;②缺點:初級產品,低廉的價格,昂貴的製成品,限制其處理經濟發展; ③病因:由殖民者的長期統治和控制;④出路:多樣化的農業發展,振興民族工業。
4,該地區是該地區在世界最高的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過快多的食物,與經濟增長速度,增長,有越來越多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由於殖民的長期統治和控制,這方面的嗎?科學和技術落後,農業生產水平低,食品並不總是自給自足。人口的快速增長,需要更多的糧食和肉類,所以人們砍伐森林,草原,擴大耕地,過度放牧,土壤的肥力下降,草場退化,土地荒漠化加劇,逐漸惡化的的生態環境。解決方案:控制人口增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保護自然生態環境。
V,澳大利亞地形:地形圖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地形東部,中部和西部澳大利亞。東部的部分的大分水嶺范圍北從北到南,全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從大分水嶺發源於西部,西南部進入印度洋。東北部沿岸的世界著名大障礙礁。西部廣闊低高原,佔了大約一半的國家的表面積。中間是大面積的呢??的平原,在地勢最低的艾爾湖。平原的一些河流,但地下水豐富,下沉的低窪地區的中央平原,地下水流出地面可以自動成為自流井,那裡的人被稱為大自流盆地。
2,地形,農業和畜牧業:西部海拔不超過1000米廣泛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地下水豐富優良的牧場,有沒有大型食肉動物,適用於露天放牧
氣候,農業和畜牧業:澳大利亞西部和北部廣袤的熱帶沙漠氣候,炎熱的草原氣候區,比較乾燥,適合在冬季和飼養牲畜。東南夏季炎熱多雨,冬季溫和濕潤,西南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乾燥的氣候特點,既適當的畜牧業,也適用於養殖業這些地區的混合農業的發展。
4,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的綿羊數量和出口在世界上的羊毛比任何其他國家。
5,澳大利亞綿羊區域差異自然原因:超過70%的澳大利亞羊集中的混合管理區的東南沿海羊范圍內的其他廣大地區是比較小和相對平坦的地形的東南和西南地區的西南地區合適的氣候,降水量是同為其他地區更豐富,但東南部地區的雨影的大分水嶺灌溉,以滿足小麥種植和畜牧業的利用率,這一地區的混合農業的發展更有利。
6,世界博物館活化石:澳大利亞是位於之間的太平洋和在印度的海洋,三面環海,??768萬平方公里的區域,是全球唯一獨家國家一個大陸成千上萬幾年前,在澳大利亞大陸和其他大陸的分離孤很長一段時間,家庭聚會,自主開發的自然條件是相對簡單的,動物的進化緩慢,沒有大型食肉動物,許多異國情調的原始的動物,以確保乘法,因為獨特的動物:袋鼠,鴯鶓,考拉,鴨嘴獸的侵入。 BR />坐在礦車國家:澳大利亞礦產豐富的信息,許多礦產儲量在世界上:如鐵礦石在西部,東部海岸的煤礦和東北部的鋁鋁土礦開采和出口澳大利亞的礦產在世界佔有重要的地位。
⑻ 說說旅遊業對雲南麗江古城經濟有什麼影響
旅遊業雖然給麗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商機,推動了麗江的發展,也把麗江推向了全世界,可是不可避免也帶來了無法彌補的破壞,商業開發的過度已經使麗江失去了原本的安靜。
記得採納啊
⑼ 求關於麗江的旅遊資料,不要精,要長,呵呵~
麗江納西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西北部,其地理坐標為北緯26°34』至27°26』,東經99° 23』至100° 32』之間,面積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萬人。這里居住著納西、慄慄、普米、漢、白、彝、藏等十多個民族。其中、納西族18.4萬人,占總人口的57%。
由於地處青藏高原南端的橫斷山脈向雲貴高原北部過渡的銜接地帶,麗江的氣候受南亞高原風影響,干濕季分明,溫度變化不大,周圍風景秀麗,自然環境優美。
麗江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呈階梯狀遞降。海拔最高點在玉龍山主峰扇子陡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河谷,為1219米,高差達4337米。
早在十萬年前,已有舊石器晚期智人「麗江人」在這里活動。金沙江河谷洞穴岩畫的發現和眾多的新石器、青銅器、鐵器的出士等證 明麗江是中國西南古人類活動的重要地區之一。據史書記載,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麗江屬秦國蜀郡,雨漢置遂久縣,唐代先後歸屬吐蕃與南沼,宋時臣服大理國。到元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設麗江宣慰司,始稱麗江。明代(公元1368"—16644年),設麗江軍民府;清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設麗江府;民國時期(公元 1911—1949年)設麗江縣;1949年7月成立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4月改置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麗江古城座落在玉龍山下一塊海拔2400米的高原台地上,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2世紀末至 13世紀中葉),總面積3.8平方公里。舊設土司衙署於城南,周圍建宮室苑囿。在一條東西主軸線上,排列著石牌坊、丹池、大殿、配殿、光碧樓、玉音樓等建築物。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驚嘆日:「宮室之麗,擬於王者」。 城
北為商業區,以四方街為中心,四條幹道呈經絡狀向四周延伸,臨街均設商業鋪面。
城東為舊時流官府衙所在地,現存文明坊、文廟、武廟。
「城依水存,水隨城在」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一大特色。位於城北的黑龍潭為古城主要水源。潭水由北向南蜿蜓而下,至雙石橋處被分為束、中、西三條文流,各支流再分為無數細流,入牆撓戶,穿場走苑,形成主街傍河、小巷臨水、跨水築樓的景象。水網之上,造型各異的石橋、木橋多達354座,使大研古城的橋梁密度居中國之冠。
麗江民居極富民族特色,平面布局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多院等多種形式。房屋就地勢高低而建築,以兩層居多,也有三層,適用且美觀。
作為古城主要居民的納西族擁有悠久豐富的傳統文化,聞名遐爾的東巴文化、納西古樂、白沙壁畫等便是其重要的內涵。
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麗江大研古城集中體現了納西族獨特的人居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其傅大精探的文化內蘊,為研究城市建築史、民族發展史等提供了實貴的資料。它不僅是中國,而且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
特徵
(一)麗江大研古城
1、歷史沿革
(1)古城發展大事記
南宋末年,麗江木氏先袒將其統治中心從白沙移至獅子山麓,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南未責佑元年(公元1253年),木氏先袒阿宗阿良歸附元世袒忽必烈。實佑二年(公元1254年),在「大葉場」設三談管民官,其建制隸屬於茶罕章管民官;
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茶罕章管民官改為麗江路軍民總管府;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三跋管民官改為通安州,州治在今大研古城;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通安州知州阿甲阿得歸順明朝,設麗江軍民府,阿甲阿得被朱元璋皇帝賜姓木井封為世襲知府;
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
清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設麗江軍民府,仍由木氏任世襲知府;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朝廷在麗江實行「改士歸流」,改由朝廷委派流官任知府,降木氏為土通判;
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第一任麗江流官知府楊鉍到任後,在古城東北面的金虹山下新建流官知府衙門、兵營、教授署、訓導署等,並環繞這些官府建築群修築城牆;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麗江軍民府下增設麗江縣,縣衙門建於古城南門橋旁; 民國二年(公元 1912年),麗江廢府留縣,縣衙門遷入原麗江府署衙內;
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在麗江設雲南省第七行政公署及麗江縣政府;
1949年,設麗江專員公署及麗江縣人民政府,
1961年,設麗江納西族自治縣。
( 2)城市建設者
宋末元初,由木氏先袒阿宗阿良興建「大葉場」;
明代,麗江古城的建設主要由歷代木氏知府主持進行。明萬曆年間(公元1672年),知府木增興建皇帝歙賜准建的「忠義坊」;
清代第一任流官知府楊鉍按朝廷里制建流官府衙及府城。納西族民居則由居民根據家庭生產生活需要、經濟條件和用地狀況,自由靈活地安排建設。
( 3)城市功能和居民
麗江古城是納西族的聚居地,是保存納西族傳統文化的載體。自建成以來,一直發揮區域政治及民族文化教育中心,滇藏貿易、中印貿易樞紐之作用。
目前,麗江古城內仍居住6269戶居民,共25279人。其中,納西族16999人,占總人口的66.7%,有30%的居民仍在古城內從事以銅銀器製作、皮毛皮革、紡織、釀造業為主的民族傳統手工業和商業活動。
2、特徵
( 1)選址
麗江古城以大江探峽、高山險關為依託,在城四周設關口防守,西北設塔城關,西設石門開,西南設九河關,東北設太子關,城南設邱塘開。
麗江大研古城的選址,充分利用了地理環境及黑龍潭水源,北依金虹山、西枕獅子山、總體上座西北而朝束南,利用獅子山擋住了冬季來自西北方向的寒風。束南接遼闊平川,春迎朝陽,夏驅熱氣,建築物依山就勢,層疊起伏。
( 2)街道廣場
麗江大研古城的街道以四方衍為中心,取以新華街、五一街、七一衛、新義街、光義街五條主要街道為經絡的格局。街道依 山傍水,空間時而 封閉,時而開朗,組成了一個通達全城的路網。
主街道的中心部位均留有廣場,其中以四方街為最大。四方街不僅是大研古城的中心,也是滇西北地區的集貿和商業中心。其西側的制高點是科貢坊,為風格獨特的三層門樓。西惻是西河,東為中河。西河上設有活動閘門,利用西河與中河的高差沖洗街面。這種獨特的衛生設施,在國內外都屬罕見。
古城的街巷全部用紅色角礫岩(民間稱為五花石)鋪裝而成,具有雨季不泥濘、旱季不飛灰的特點,石上花紋圖案自然雅緻,質感細膩,與整個城市環境十分協調。
( 3)水系
黑龍潭是麗江大研古城的主要水源,以此為起點,清澈的流水通過線網狀河道溝渠流經幹家萬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嚴整的水系,以滿足全城消防、居民生活用水需要。
a.河道:
位於象山麓的黑龍潭有數十個出水點,出水量為1.918至4.430立方米/秒,匯成潭面近4萬平方米。潭水由北向南流至雙石橋下分成束河、中河、西河。三股支流井進而分成無數細流,穿巷走戶,入牆過屋,流遍全城。古城的街道與河道密切結合,街景與水景相得益彰。河道最寬處3至6米、最窄處不足1米。
b.泉潭:
大研古城之泉潭有黑龍潭、白馬龍潭和義尚甘澤泉等。白馬龍潭位於獅子山南麓、古城西側,又名獅乳泉,水面面積近百平方米,出水量O.023立方米/秒。泉水甘潔清純,從未枯竭。甘澤泉位於古城柬面的金虹山麓,水面面積有幾十平方米,出水量O.O1立方米/秒,水質十分純凈。
c.井:
大研古城內散布多處水井,井大多取「三眼井」形式。「三眼井」即一井分三眼,三眼相連,依次為 :飲用水眼、洗菜用水眼和洗滌用水眼。
( 4)橋梁
在麗江古城區內的玉河水繫上,飛架有354座橋梁,其密度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形式有廊橋(風雨橋)、石拱橋、石板橋、木板橋等。較著名的有鎖翠橋、大石橋、萬千橋、南門橋、馬鞍橋、仁壽橋。它們均建於明清時期,具建築獨特風格,使麗江古城成為一座橋城。
( 5)民居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是納西族建築藝術和建築風格的集中體現。它在納西族原始的井乾式本楞房形式基礎上吸收、融匯了漢、白、藏等民族建築的一些優點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築藝術等方面部有鮮明的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格。
a.平面布局與建築特色;
民居建築一般是高約7.5米的兩層木結構樓房,也有少數三層樓房,為穿斗式構架、壘士壞牆、瓦屋頂,設有外廊(即度子)。根據構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為平房、明樓、雨 步廈、騎度樓、蠻樓、悶樓、雨面廈等七大類。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兩坊拐角、四合院、多進套院、多院組合等類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廂房二坊、加上主房對面的照壁,合圍成一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四坊房屋組成的封閉式四合宅院。除中間一個大天井外,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或漏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麗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見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們的變異、演化、發展和組合。麗江民居的構架處理十分靈活,有懸山和在木構架主要受力部位,設有「勒馬掛」、「地腳」、「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結作用的構件,整個構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頭往裡傾斜、柱根部向外展開,增強了構架的穩定性。在構架的聯結節點部位,根據受力的情況,分別使用「兩磴榫」、「大頭榫」、「平插榫」,井設暗梢等柔性節點,以利於抗震。下重(士垃)上輕(木板)的護牆體堅固實用。麗江民居在體型組合及輪廊造型上縱橫交錯。輪廊優美;外觀的立面多為石砌勒腳,牆面抹灰,牆角鑲磚,青瓦鋪頂,色調和諧,外觀樸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裝飾,其重點是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門樓的形式有磚拱式、木過梁平拱式及木構架式三種,磚拱式門樓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摟式樣。木過梁平拱式門樓則是以木過梁承托、外包簿磚的三滴水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檐下用多層花板、花罩裝飾。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內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裝飾。房屋的門窗均飾以木雕圖案,如烏禽、花卉、琴棋書畫、博石器皿等,是功能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此外,對梁枋、往頭、欄桿、柱礎、勒腳、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裝飾。如大過梁的梁頭雕成獸頭,俗稱「獅子頭」,往礎亦雕成圓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設計:
古城民居的庭院採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圖案根據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內容涉及花烏魚蟲、八赴陰陽、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手法古樸,布局嚴謹。佔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兩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構成。
(二)大研古城周邊民居建築群
1、白沙民居建築群
白沙民居建築群位於大研古城北8公里處,曾是宋元時期麗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築群分布在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軸上,中心有一個梯形廣場,四條巷道從廣場通向四方。民居鋪面沿街設立,一股清泉由北面引入廣場,然後融入民居群落,極具特色。麗江納西族有名的棒棒節也起源於此。按傳統習俗,正月二十日開大殿(白沙衛東側,有護法堂等古建築群)祭神。當天麗江各民族都紛紛前來拜祭,集市貿易以木製品、竹編器具為主,應有盡有。白沙民居建築群形成和發展為後來麗江大研古城的布局莫定了基礎。
2、束河民居建築群
束河民居建築群在麗江古城西北4公里處,是麗江古城周邊的一個小集市。束河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錯落有致。街頭有一潭泉水,稱為「九鼎龍潭」,又稱「龍泉」。泉內水質清澈,游魚可數,從泉中溢出的流水蜿蜓於街衢旁。另外,青龍河從束河村中央穿過,建於明代的青龍橋橫跨其上。青龍橋高4米、寬4.5米、長23米,是麗江境內最大的石拱橋。橋束側建有長32米、寬27米的小小四方衛。其四周鋪面林立,依水設衛,形制與麗江古城四方街相似,同樣可以引水洗街。束何以發達的文化教育和手工業而著稱。村中辦有規模較大的束河中學,許多人以從事皮革加工和其它手工業為生,是著名的皮匠村,有「束河皮匠,一根錐子走天下」之說。
(三)豐富的民族文化
1、重要文物古跡:
(1)明代麗江軍民府與木家院: 明代麗江軍民府府衙與木家院位於麗江大研古城西南,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艷年),府衙分布在一條286米長的東西軸線上 ,依次排列有金水橋、忠義坊、圓池、正殿、光碧樓、壽星樓、丹墀、一文亭、玉音樓、三清殿(玉泉間),直至獅山御園,一進數院,巍峨壯觀。府衙北側建有一進三院住宅,俗稱木家院。麗江軍民府衙於清咸豐、同治年間遭兵亂洗劫,現存一文亭、光碧樓、石牌坊獅子等。
( 2)玉泉明清建築群
玉泉明清建築群位於黑龍潭公園內,包括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建築福國寺五風樓:麗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明坊、石獅、一文亭、解脫林門樓、光碧樓、得月樓、龍神祠等,以五鳳樓最富特色
福國寺五鳳樓
五鳳樓(原名法雲間),位於黑龍撣公園北端,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九年(公元 1601年), 1974年由芝山福國寺搬還至黑龍潭、1983年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高二十米,為層甍三重擔結構,基呈亞字形,樓台三疊,屋擔八角,三層共曼成二十四個飛檐,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都見翼然飛角,就象五隻彩鳳展翅來儀,故名五鳳樓。全樓共有三十二棵柱子落地,其中四棵中柱各高十二米,柱上部分用斗架手法建成,樓尖貼金實頂。天花板上繪有太極圖、飛天神王、龍風呈祥等圖案,線條流暢,色彩絢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中國古代建築中稀世珍寶和典型範例。
( 3)白沙宗教建築群
包括琉璃殿、大實債宮、大定間、金剛殿、文昌宮。其中琉璃殿和大實積宮於1965年被公布為雲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己推薦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4)白沙壁畫
白沙壁畫分別分布在琉璃殿、大寶積宮、大定間等白沙宗教建築群中,繪制於明朝初期(13世紀初),現存44幅。
壁畫內容以宣講宗教教義為主,兼有明代納西族社會生活內容,融合有佛教顯宗、密宗及道教題材,在藝術風格上融合了漢文化傳統技法和藏、納西等少數民族繪畫風格,用筆設色細膩流暢,色彩絢麗多姿,採用壘金、貼金等手法,更顯得金壁輝煌;人物造型逼真,體態各異,個性突出,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中以大責積宮內壁畫為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幅《如來講經圖》高3.67米,寬4.98米,面積18.29平方米。
2.神秘的納西東巴文化
納西族自遠古時期就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因其主要保存干納西族宗教東巴教中而得名。
東巴文化主要包括東巴文字、東巴經、東巴繪畫、東巴音樂、東巴舞蹈、東巴法器和各種祭祀儀式。
( 1)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
東巴文宇,屬原始象形文字,共有1400個單宇,至今仍使用不衰,故被譽為目前世界上唯一還活著的象形文字,被視為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它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起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法國學者巴克在他出版於1913年的《麽些研究》中首次介紹了370個東巴文字。美國學者洛克曾對東巴文字的收集研究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中國學者編著的《納西象形文字譜》,《麽些象形文字字典》等,也都代表了東巴文字研究領域的高水平。
( 2)納西族古代社會的網路全書一東巴經
東巴經是用東巴文字寫成的經書。現存約四萬冊。其中不雷同的書目約一千多種,除中國外,美、英、法、日、德、加拿大,奧地利等國都有東巴經收藏,僅藏於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骸的就多達四千多冊。
「東巴」經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古代哲學思想、宗教民俗、社會歷史、倫理道德、民族關系、文學藝術、語音文字諸方面的珍貴資料。如東巴經中的《跳神舞蹈規程》、《祭什羅法儀跳規程》、《舞蹈來歷》、《舞蹈的出處與來歷》等是世界上唯一用象形文字寫成的舞譜,現在還能按譜起舞。
( 2)東巴繪畫:
東巴繪畫,大體分為木牌畫、紙牌畫、卷軸畫三種,其中以卷軸書最負盛名。「神路圖」是東巴畫中的代表,長約 14米,寬約30米,整幅畫分為三段:表現天堂、人間、地獄,書面上共書有三百七十多個人、神、怫、鬼形象及七十多個奇禽怪獸,線條租獷,造型質朴而又生動悅目。
( 4)種類繁多的東巴祭祀儀式:
東巴教祭祀儀式共有五十多種。其中規模較大的有祭天,祭視,祭風、求壽等。
( 5)眾多的東巴法器:
東巴法器計約三十種,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佛冠,法帽,法杖,展啷(銅板鈴),達古(皮手鼓),法刀。東巴誦經時用作伴奏的樂器有 :「負負板柯」(白海螺、吹響器)、「板柯.(犁牛角號),「耳紹」(銅鑼)等。
3、麗江古城周還宗教建築
麗江古城周圍還分布許多有特色的宗教建築,這些宗教建築包含漢傳、藏傳佛教、道教等多種宗教,其中以五大寺和北嶽廟為最著名。
申請加入世界名錄的理由
麗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較高綜合價值和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它集中體現了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風俗風情,體現了當時社會進步的本質特徵。流動的城市空間、充滿生命力的水系、風格統一的建築群體、尺度適宜的居住建築、親切宜人的空間環境以及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內容等,使其有別於中國其他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設祟自然、求實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貴特質更體現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城鎮建築中所特有的人類創造精神和進步意義。麗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它的存在為人類城市建設史的研究、人類民族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乃至世界的瑰寶,符合加入《世界遺產名錄》理由a(Ⅴ)。
(一)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麗江古城歷史悠久,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86年,中國政府將其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確定了麗江古城在中國名城中的地位。
(二)麗江古城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成就
有別於中國任何一座王城,麗江古城未受「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途九軌」的中原建城復制影響。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的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經絡」設置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三)麗江古城民居是中國民居中具有鮮明特色和風格的類型之一
城鎮、建築本身是社會生活的物化形態,民居建築較之官府衙署、寺廟殿堂等建築更能反映一個民族一個地區的經濟文化、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麗江古城民居在布局、結構和造型方面按自身的具體條件和傳統生活習慣,有機結合了中原古建築以及白族、藏族民居的優秀傳統,井在房屋抗震、遮陽、防雨、通風、裝飾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發展,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其鮮明之處就在於無一統的構成機體,明顯顯示出依山傍水、窮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質朴的創造性,在相當長的時間和特定的區域里對納西民族的發展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麗江民居是研究中國建築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遺產。
(四)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
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依託三山而建的古城,與大自然產生了有機而完整的統一,古城瓦屋,鱗次櫛比,四周蒼翠的青山,把緊連成片的古城緊緊環抱。城中民居朴實生動的造型、精美雅緻的裝飾是納西族文化與技術的結晶。古城所包涵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體現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麗江古城包容著豐富的民族傳統文化,集中體現納西民族的興旺與發展,是研究人類文化發展的重要史料
麗江古城的繁榮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 己逐漸成為滇西北經濟文化中心,為民族文化 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聚居在這里的納西族與其他少數民族一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 民族文化。不論是古城的街道、廣場牌坊、水系、橋梁還是民居裝飾、庭院小品、檻聯匾額、碑刻條石,無不滲透納西人的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無不充分體現地方民族宗教、美學、文學等多方面的文化內涵、意境和神韻,展現歷史文化的深厚和豐富內容。尤其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東巴文化、白沙壁畫等傳統文化藝術更是為人類文明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
(六)關於麗江古城的真實性
麗江古城從城鎮的整體布局到民居的形式,以及建築用材料、工藝裝飾、施工工藝、環境等方面,均完好地保存古代風貌,首先是道路和水系維持原狀,五花石路面、石拱橋、木板橋、四方街商貿廣場一直得到保留。民居仍是採用傳統工藝和材料在修復和建造,古城的風貌已得到地方政府最大限度的保護,所有的營造活動均受到岩格的控制和指導。麗江古城一直是由民眾創造的,井將繼續創造下去。作為一個居民的聚居地、古城局部與原來形態和結構相背離的附加物或是「新建築」正被逐漸拆除或整改,以保證古城本身所具有的藝術或歷史價值能得以充分發揚。
以上所述麗江古城是具有綜合價值與整體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只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加以保護,才能使其得以水久傳世,井更好地發揮其所具有的世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