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需求是旅遊的首要需求

文化需求是旅遊的首要需求

發布時間: 2020-12-05 05:07:28

㈠ 有誰可以回答一下人工旅遊資源吸引物的旅遊價值以及旅遊資源的文化性和自然性

誠然,創造價值的活動如果把握不當,也可能會適得其反成為破壞性的行為,比如導游的講解偏失、遊客的訾議踐踏等,使得旅遊資源的價值大為遜色。
除這些基本的價值活動外,旅遊者所能感受到的最終價值還受制於其它一些輔助要素的影響,主要包括:
第一,旅遊資源基礎。價值是一個主體性概念的同時,也是一個客體性的概念。旅遊資源的價值根源於它的內在屬性,包括其類別、等級、豐度、性質等方面的內容。不同的旅遊資源,屬性不同,人們對它的需求程度不一樣,它所能體現出來的價值自然不一樣。
第二,地理空間條件。大部分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可轉移的特點,它的價值體現受到空間環境的制約,包括交通環境、空間位置等。有一些高品位的旅遊資源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閉塞,可進入性差等原因而難以被很好地開發利用,而有些次一級的旅遊資源由於可進入性強,或者離客源地近等原因而聲名遠揚。
第三,技術環境。技術創新也是價值的源泉。目前在旅遊資源的規劃開發和經營領域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技術,特別是信息網路大大增進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和廣度。合適的技術應用可以增進旅遊資源規劃開發的效果,促進信息的傳播,更好地為遊客服務等。
第四,制度環境。制度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所意識。旅遊資源受制於一定的地域空間的同時,也就受制於了一定的制度環境中。這一區域的投資政策、經營制度等因素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規定著規劃開發者、經營者等人的行為,也就影響到了旅遊資源在利用過程中的直接價值活動。
同時,這些輔助的價值要素和基本的價值活動是相互影響的,基本的價值活動立足於輔助的要素環境中,但它也會影響輔助要素環境的改變,輔助要素環境的改變又反過來影響這些基本的價值活動的變化。它們構成旅遊資源的價值鏈系統(如圖2)。


三、提升旅遊資源價值要注意的問題

從上述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提升旅遊資源價值的根本在於改善價值鏈系統中的各個環節,一方面是改進各項直接的價值活動,進行合理的規劃和開發、提高經營管理的效率、提供恰到好處的服務、重視旅遊者感知體驗,一方面是改善輔助要素環境。在這些環節中,筆者認為有如下問題要引起注意。
1、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是旅遊資源的經營者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是以其審美或娛樂價值為前提的,試圖逐於短期經濟利益而視旅遊者利益於不顧,採取無保護性地開發,或欺詐、蒙騙等經營方式很顯然是不可取的。旅遊資源的價值受制於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還受環境的影響,既無法超越旅遊資源這一客體的內在屬性的價值約束,也難以逾越主體在一定階段的價值認識能力,同時也擺脫不了環境的束縛,在同一個區域內對旅遊資源進行低水平的重復開發不但不能相互促進,可能兩敗俱傷,最終毀了資源。也就是說,提高旅遊資源的價值是在有限度的范圍內的。
2、積極引導需求
價值的首要基礎是主體的需求。要提升旅遊資源的價值,首先必須要激發更多的需求。從對旅遊資源的總需求來說,規模是擴大著的。但對旅遊景區來說,它似乎總難以擺脫生命周期中走向衰落的宿命,而且這一周期越來越短,因為人們的偏好變化越來越快。如果僅僅是追隨著旅遊者的變化而變化,將永遠處於被動地位,旅遊資源的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因此,只有積極引導旅遊者的需求才能把握主動,充分體現旅遊資源的潛在價值。這可以通過引導旅遊者新的消費方式、新的消費理念、更加廣泛的信息傳播等渠道來實現。而且,正確地引導旅遊者的需求和消費有利於促進旅遊者在旅遊消費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再生產,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證。
3、注重知識的注入
無論是引導需求還是改善價值鏈,真正能使旅遊資源增值的源泉除了物質資本外,更重要的是智力資本。其一提高認識需要豐富的知識。第二,知識是重要的價值生產要素,旅遊資源規劃開發、經營管理、遊客服務、旅遊者體驗感知這一系列的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精神產品的生產過程,知識作為價值源泉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大量的旅遊資源利用還屬於一種低層次的開發、粗放性地經營,旅遊者則是走馬觀花,景區內涵不豐富,而且還雷同開發,惡性競爭,這無疑是對旅遊資源價值的踐踏,經濟價值也自然無法體現。要改變這種現狀,從粗放走向集約,從觀光旅遊向文化旅遊、體驗旅遊過渡,更需要在旅遊產品中滲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也更需要幫助提高旅遊者的文化素養來認識價值,並再生產出更優質的繼產品,促進旅遊的升級換代。
4、充分利用環境,促進環境改善
旅遊資源所在地域環境(包括經濟的、制度的、空間的等方面)在一定的階段往往相對穩定,這種環境可能成為促進因素也可能成為制約因素。很顯然,有利的是要積極利用的,如交通的方便,氣候的宜人、與客源地鄰近或友好的地緣關系等。不利的則要通過一些措施促進改善,如通過行政的或經濟的手段與客源地合作,加強交通網路的建設、與其它旅遊資源進行互補合作等。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本文的探討是基於旅遊資源為旅遊業所用這一前提的。從普遍意義上來說,旅遊資源也是一種資源,它往往具有多重的價值,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它可能被人們另有所用,並體現出更大的價值,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提升價值的一種途徑。不過,旅遊業從本質意義上來說是保護旅遊資源的,在不沖突的條件下,我們也應盡可能實現相對於其它主體的價值,如科研、居民休憩等公益價值,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㈡ 文化旅遊產品設計需求

文化旅遊產品是指以文化旅遊資源為支撐,旅遊者以獲取文化印象、增智為目的的旅遊產品,旅遊者在旅遊期間進行歷史、文化或自然科學的考察與交流、學習等活動。旅遊是一種文化現象,是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文化旅遊的實質就是文化

㈢ 什麼是科學 解析東西方文化基因的差異epub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一)中西文化的差異
中西方文化分別產生於中國和歐洲,屬於不同民族的文化,因此兩者之間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也就是此文化區別於彼文化的特殊性。中西方文化傳統的差異表現在許多方面,但是主要集中地反映在如下三個方面:
1、人與自然的關系。中西方在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認識上存在著明顯的不同。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天道」,講究天人合一的精神,強調人的行為要符合自然的發展趨勢,這也導致了對個體人格伸張的一種天然的束縛。這種定型化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得人們習慣於樂知天命、安分守己的處世之道,人與自然容易達到一種和諧狀態,千百年來一貫如此,進而形成了中國人中庸平和的民族性格。而西方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精神,就是基於「天人相分」認識上的,強調人與自然分裂、對立,強調人與自然的斗爭,認為人必須依靠知識全面征服自然,這種自然取向促成了西方民族強烈的獨立意識和挑戰意識,從而塑造了人們講求效率、勇於競爭、不怕冒險等外向的行為方式。
2、人與人的關系。在強調倫理道德的中國文化體系中,比較注重人際關系,為淡化和緩解人際矛盾沖突,便有了「中庸」、「仁」、「禮」等倫理說教,強調服從與秩序,主張協調和寬容。與傳統中國相反,西方文化對人的個性非常崇尚,追求個體的優先地位,具有強烈的個人主義色彩和明顯的個性精神,受這種文化特點的影響,西方人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喜歡標新立異、獨樹一幟,追求自我獨立、自我發展。
3、生活方式。中國人認為,人生的真諦在於享受淳樸悠閑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歡樂和社會各種關系的和睦,陶醉於這樣一種人生理想之中,這使得中國人對世俗生活呈現出溫和、內傾的特點。西方人同樣追求享樂,但他們的功利意識非常濃厚,人們努力追逐物質財富,改造和征服自然,從而刺激了西方人工作、獲取和創造的積極性。
(二)中西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從根本上講,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徵首先是由其所生活的自然環境決定的。
1、自然生態環境。自然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及民族存在和發展永恆的、必不可少的物質前提。某個民族在一定區域內居住、勞動和生活,同時也就創造了相應的文化,與這個民族以及相應文化相聯系的有關自然地理條件就是人們所說的生態環境。一般說來,文化的差異最初都是來自於對自然世界認識的差異,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各民族各地區文化發展的最初方向。三面高原一面海的相對閉塞的地域特點,使得古代中國文化基本上與外隔絕,但這同時也為農業文明的發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以小農經濟為特徵的經濟形態。同時,大河大陸性環境及其所造成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使得中國人贊成盡物之性、順物之情,把人們牢牢地束縛在土地上,而農業社會的穩定,家人親友的長期聚居,使得中國人自古將惜別看得非常重,這讓中華民族在思想情感上表現為喜一不喜多、喜同不喜異、喜靜不喜動、喜穩不喜變。而西方文化的活水源頭是古希臘文化,古希臘文明發源於地中海,其所處的海洋環境培養了西方民族原始的冒險外傾的民族性格。在他們看來,人類的力量與海洋比較起來顯得很渺小和脆弱,但是人類依靠自身所具有的勇敢、剛毅、偉大斗爭精神征服了大海,因而人類的氣魄比海洋更偉大,這一切也都塑造了西方民族開放、勇敢的性格。因此,從整個古代社會和文化現象看,西方都是以個人為起點,向外開拓,不斷地自我追求、自我拓展,同時也自我革新。而中國因封閉式、自我滿足式的農業社會,表現出強烈的對鄉土的眷念,對安謐生活的嚮往。
2、人文社會環境。人文社會環境主要指由制度、政策、法規等構成的社會意識形態的總和。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發展中,戰亂不止,動盪不息,但超穩定的農業生產方式、社會組織形式、宗法倫理觀念始終維系著中華民族的傳統和生存。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以血緣紐帶為基礎的宗法制度使得老百姓產生了喜靜厭動以及重鄉土、重血緣的社會心理,而以孝為核心的倫理觀念又限制了中國人的外出探求行為,孔子就曾指出「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而西方民族由於山地面積大而平原面積有限,他們只能通過海上貿易換回自己所需的糧食等日用必需品,這就促進了西方人進取冒險民族性格的形成。而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使得民主觀念、法治意識成為了社會全體成員所達成的共識,他們認為人人能力相等、地位平等、行為自由,人與人之間更多地體現了一種獨立的性格。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國民的精神被極大地調動起來,形成了開放、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可見,同一民族由於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和共同的歷史淵源,承接著大體一致的文化積淀,因而又具有表現於共同文化基礎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這就是一個民族的性格與文化表現。
二、中西文化差異對旅遊產品需求的影響

(一)旅遊心理的影響
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中西方在旅遊需求心理上的差異,主要表現為中國人對於單一性的需求傾向較為明顯,而西方民族強烈的探索意識使得他們不惜冒險、征服自我、展現自我,從而滿足個人的成就感,體現個人的競爭能力。中國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人缺乏冒險的精神,對旅遊活動中復雜性、多樣性的追求極為有限,對具有冒險性質的旅遊活動甚至予以拒絕。西方旅遊者,多具有主動、熱情、不畏艱難的特點,他們往往喜歡一些極具刺激性的旅遊項目,以此來張揚人的個性。而這種區別源於各自所根植的文化土壤及其所衍生的國民性差異,西方社會的動態性使得他們的旅遊需求心理傾向於急速和激烈,而中國社會的靜態性則使旅遊需求心理趨於舒緩和內斂。

)旅遊審美觀念
中國人崇尚靜,認為靜是萬物的主要形態,所以觀靜成為了中國的審美活動和范圍,它與人的心理體驗相結合,通過旅遊審美來達到怡樂性情、愉悅身心的目的,體現出人性自由的審美情調。而西方人外傾的性格使得他們考察美、感受美都著眼於動態,西方的旅遊審美往往通過溢於言表的激動、興奮來表達,因而在西方旅遊中一些尋求刺激、恐怖的旅遊活動,對於東方人而言毫無美感可談,而西方人卻因為其恐怖、血腥而全身心投入,津津有味,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形式美和現實美的享受。
(三)旅遊需求動機方面
從總體上說,西方人的旅遊動機要比中國人強,在這一點上,不能排除中西方經濟水平差距的原因,但應該看到這種差異有著更為深遠的文化原因。中國人強調順應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崇倫理等級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與社會的平衡穩定,這都對中國人的出遊動機產生了阻礙作用。而西方文化強調支配自然,改造和征服自然,以個人主義為中心,追求享樂,塑造了西方民族明顯的外張性格,這使得西方人較中國人更願意出遊,更願意探求和認知外面的世界。

(四)旅遊目的地的選擇
西方旅遊者因為極富冒險精神,受個人自由主義的影響,他們在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上往往趨向於人跡罕至的旅遊地,喜歡率先來到這些地區享受新鮮的經驗和發現的喜悅,喜歡接觸並渴望了解他們不熟悉的文化和人群。一般而言,凡是極具特色或個性突出的目的地,往往會成為西方旅遊者選擇的對象。而中國人喜歡一些較為平和或靜謐的景觀,一般選擇的多是熟悉,甚至人人皆知而且規劃建設得相當成熟的目的地,而對於一些旅遊開發不是很成熟,或地處邊遠地區的景區卻不感興趣。同時,中國人具有較強的群體觀念,易受他人支配,從眾心理嚴重,在選擇目的地時,很容易聽從他人的意見,受他人或社會流行的影響,從而使得一些知名度較高的旅遊地在旺季期間達到飽和甚至超載,而一些景色奇美的旅遊地卻很少有人問津。

三、對旅遊產品開發的影響

(一)了解中西方遊客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服務
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及營銷應有針對性,當今國際旅遊者的出遊動機多種多樣,由此引發旅遊心理需求上的「個性、多樣、參與和自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多樣性要求極為強烈,喜歡冒險,希望藉助旅遊來實現自我價值,嘗試新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更希望能按照自己的個性決定購買適合自己的旅遊產品。因此,對於旅遊業來說,要針對中西方旅遊者的特點開發經營和宣傳旅遊產品。首先,要不斷開發新產品以吸引那些尋求新異刺激、喜歡冒險的旅遊者;其次要運用現代化的手段和渠道,使他們能夠快捷、方便地了解滿足其個性需要的旅遊商品,獲取旅遊資訊;同時可以通過網上問卷調查等形式發現各類旅遊消費者追求的消費價值,發現新的旅遊市場空間,開發新的旅遊消費熱點。
(二)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及營銷應有較強的針對性
了解中西方遊客的個體差異,提供個性化服務。旅遊業面對的是流動性很大的旅遊消費者,他們來自世界各地,而各個國家和民族由於自然和社會的環境影響,長期以來在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這些風格對人們個性心理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作用,使得他們的性格具有濃厚的國家和民族色彩。因此,旅遊必須了解旅遊者之間的個體差異,從國家和民族特點上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上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和服務措施,為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文化的差異是吸引境外遊客最具吸引力的資源,也是中西方旅遊者在旅遊消費行為上不同表現的根本原因。因此,保持這種差異性,突出自身文化的特色,對於我國發展旅遊業,特別是國際旅遊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旅遊應針對中西方遊客的不同需求,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開發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制定新的經營方式和策略,以確保旅遊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三)要確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強旅遊吸引力
要確保民族文化特色,增強旅遊吸引力。當代的西方旅遊者對於單獨做遠距離國際旅遊的要求相當強烈,他們要求另闢蹊徑,按自己獨特的意願自我設計路線和安排活動,因此散客自助旅遊成了潮流,他們能避開旅遊點的喧鬧和各種服務,深入到當地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了解其風土人情,這使得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旅遊地文化,而同時他們也對旅遊地文化產生了諸多影響,使得其漸漸喪失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特色。因此,旅遊地在發展旅遊業時一定要保持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創造優良的人文環境,對其進行科學的、高品位的開發,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深層內涵,以其差異性來吸引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旅遊者。

㈣ 中西文化差異對旅遊需求的影響有哪些

中西文化差異對旅遊的需要的影響確實有很多的。例如他們比住宿的問題,對飲食問題要求都是有自己的要求的。

㈤ 人為什麼要旅遊

外出旅遊可以讓人放鬆身心,開闊眼界,洗滌心境,可以見識一個世界大好河山。也感悟人生,了解各地的風俗習慣,見識各地的奇人異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出去旅行接觸的人越多,你就會被這個世界上的其他生活態度所感化,因此也會對你自己的一些態度會有一些多多少少的改變的。
很多旅遊者就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而做的一種移位空間治療方法。可以緩解自己的生活壓力,回歸自然界。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讓心情經歷一次洗禮,讓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讓整個身體為之放鬆,去感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氛圍。
旅遊的價值在於過程,所以對結果的要求不是很高。它帶給人的更多是精神上的和肉體上的愉悅 ,比如賞風景 ,嘗美食 ,住民宿等等,如果要住民宿,可以通過小程序<旅小築>來預訂,設計的很有風格。
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㈥ 消費者對文化娛樂,體育健身與旅遊和社交活動等屬於什麼需求

精神需求,,

鄉村旅遊的特點是什麼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的特點
1、獨特的活動對象
我國鄉村地域廣大遼闊,種類多樣,加上受工業化影響較小,多數地區仍保持自然風貌,風格各異的風土人情、鄉風民俗,鄉村旅遊活動對象具有獨特性特點,古樸的村莊作坊,原始的勞作形態,真實的民風民俗,土生的農副產品。這種在特定地域所形成的「古、始、真、土」,具有城鎮無可比擬的貼近自然的優勢,為遊客回歸自然、返璞歸真提供了優越條件。
2、分散的時空結構
中國的鄉村旅遊資源,上下五千年,十里不同俗,且大多以自然風貌、勞作形態、農家生活和傳統習俗為主,受季節和氣候的影響較大。因此鄉村旅遊時間的可變性、地域的分散性,可以滿足遊客多方面的需求。
3、參與的主體行為
鄉村旅遊不僅指單一的觀光游覽項目和活動,還包括觀光、娛樂、康療、民俗、科考、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復合型導致遊客在主體行為上具有很大程度的參與性。鄉村旅遊能夠讓遊客體驗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歡快之餘,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高品位的文化層次
鄉村文化屬於民間文化,我國鄉村絢麗多彩的民間文化具有悠久歷史和豐富內涵,致使鄉村旅遊在文化層次上具有高品位的特點。鄉村的各種民俗節慶、工藝美術、民間建築、民間文藝、婚俗禁忌、趣事傳說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由於鄉村社區的這種「濃厚的區域本位主義和家鄉觀念特色的非規范性」,使民間文化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詭秘性,對於城市遊客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和吸引力。
5、可持續的旅遊發展
由於現代鄉村旅遊融鄉村自然意象、文化意象和現代科技於一體,旅遊發展與農業生產於一體和城市旅遊與鄉村旅遊於一體,因而是可持續旅遊。

如何開發鄉村旅遊
第一,需求量很大。旅遊者尋求差旱。隨著國內旅遊的興盛,鄉村游的市場需求逐步增長。城裡人希望擺脫高樓峽谷、水泥森林,緩解工作高負荷的壓力,蔭足懷舊和對自然的嚮往的需求。

第二,與休閑度假旅遊具有類似的特點。注重休閑和娛樂、健康身心等需求,同時,鄉村游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重復消費的特點。

第三,與一般性的度假旅遊有不同之處。一般認為,休閑度假旅遊是較觀光游更為成熟的旅遊類型。一些休閑度假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較高,對休閑度假的價格不太敏感,而且度假旅遊者偏向於距離較遠、時間較長的度假。相比一般性的度假旅遊,鄉村游具有如下特點:鄉村游針對的主要是周邊的城鎮市場,因此旅行的距離較短,不同於一般性的中長線休閑度假;鄉村游的旅遊者對旅遊的價格比較敏感(相對於散客游和家庭游,單位集體出遊的對價格敏感度相對較低),這一點可能與現在鄉村游市場還不是太成熟,沒有形成旅遊者可信賴的品牌效應有關;鄉村游一般距離近,旅遊時間短。魏小安在《中國三農旅遊的發展》一文中認為,鄉村游的市場層次比較分明:市民活動和農民活動基本是大眾化的旅遊,屬於比較低檔的消費;部門活動屬於中檔消費;企業活動層次較高,屬於高檔消費。因此可以說,鄉村游的需求市場是一個差異化的市場。

且採取這兩種形式的旅遊者不在少數。旅行社應關注這兩種形式的市場開發,在一定意義上需要旅行社轉變角色,適應市場需求。

具體地講,針對鄉村游散客,旅行社需要在產品設計、代理服務、咨詢服務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來滿足鄉村游散客的需求。比如,進一步提高產品組合的靈活度,為遊客提供專業的線路設計的意見;提供一些代理服務,而不一定是包價旅行服務;提供方便快捷的專業化咨詢服務等等。針對單位團體鄉村游,則應該加強與單位的聯系,完善客戶管理,根據單位情況量身定做產品,並且通過優質服務吸引回頭客。

(五)適度關注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

鄉村游不只局限於農業旅遊,還可以開發一些拓展性項目。比如林業旅遊,觀賞林業;漁業旅遊,海上魚類養殖的觀光,鄉村池塘、溪流的垂釣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鄉村游的延伸性項目融入旅行社的產品中去,豐富產品的內容,增強趣味性。

(六)鄉村氣息、旅遊體驗與城市生活方式相結合

鄉村氣息要突出,如天然的山水,原汁原味的農村風情等。再加入一些體驗性元素,讓旅遊者深入體驗鄉村氣息,體驗濃濃的鄉情。但是,在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旅遊基礎設施等方面,則需要與城市生活相吻合,而不可一味求「土」。比如衛生間的設施,基本的住宿條件,以及目的地的衛生狀況等等,使遊客可保持城市生活方式。

(二)產品供給的特點

第一,資源特點。鄉村游本身是一個比較廣泛的概念,可以利用的資源種類較多而豐富。比如鄉村美麗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深厚的文化積淀,淳樸的民風等。

第二,產品特點。目的地產品同質化、近距離重復建設的現象比較嚴重,市場發展不夠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