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旅遊業員工
Ⅰ 因為疫情,大多人都取消了出遊計劃,這對旅遊板塊會造成什麼影響
大家今年應該是都只能家裡遊玩了吧,哪裡都是去不成的,更不用說什麼馬爾地夫、三亞了,就只能家裡的卧室、衛生間、書房遊玩了。這都是由於在我國爆發了以武漢為主的新型冠狀病毒了,這個病毒的死亡率呢是比埃博拉病毒等病毒來得低的,但是呢它的傳染率是遠遠高於這一些病毒的,所以就要自我隔離在家裡,阻斷病毒的傳染的。想必這個疫情或多或少就會對很多行業造成不少的影響的,就拿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個旅遊板塊來說,肯定是會造成不小沖擊的。我們今天就來一起談一談的。
以上的就是自己的看法了,大家要是還有其他想法的歡迎大家來和我一起交流。
Ⅱ 疫情給葡萄牙的旅遊業帶來了哪些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場全球性的災難,這場難以防控、難以治療的疫情牽動著全球人民的心,疫情使很多國家、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其中旅遊業、餐飲業、電影業等受到了空前的挑戰與壓力。葡萄牙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國家,一直以來都有著歐洲後花園的美稱,因其富有浪漫主義氣息,自然風光和人文風光都非常受人喜愛,所以多年來葡萄牙都是歐洲的旅行度假聖地,是一些文藝青年的心之所向。這個位於歐洲西端的古國有著很多令人嚮往的景象,歷年來例如發現者紀念碑、貝倫塔、埃武拉,黛安娜神廟遺址等景點時常人滿為患,今年受疫情影響,熱門景點也變得冷清起來。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給世界帶來了太多的災難,要想贏得抗疫勝利,全球各國應當攜起手來,用最科學的方法抗擊疫情。同時也應當做到互幫互助,這次疫情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全世界人民此時此刻正在面臨同一場危機,人類共同努力才能盡快克服這個挑戰。
Ⅲ 疫情期間,旅遊業讓員簽字斷交養老合理嗎
如果你還在勞動合同的存續期間,公司讓員工簽字斷交養老金是不合理的,而且這也違反了相關勞動法的規定。 可以先協調吧,協商不成可以向當地的勞動部門去投訴。
Ⅳ 希臘旅遊業受疫情沖擊嚴重,具體情況如何
希臘旅遊業受疫情沖擊嚴重,具體情況如何?希臘旅遊業的發展遇到了巨大沖擊,在今年年初爆發性冠狀病毒疫情之後,他們的損失非常嚴重,這不僅僅是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實際上有很多傷害,一般人根本看不出來。下面給大傢具體說明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夠參考:
三、希臘旅遊業導致周邊行業損失慘重,已經沒有辦法用數字衡量:
希臘旅遊業周邊企業,損失也十分慘重,比如酒類產品銷售就大幅度下滑,還有很多行業都是如此,這給希臘帶來的損失,更是無法用數字衡量,可以說慘不忍睹。
Ⅳ 疫情對旅行社的影響有哪些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斷上升,旅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
2009年國務院《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被列入國家重點專項規劃。
2018年我國旅遊業總收入高達5.97萬億元,旅遊人數累計達55.4億人;且新世紀以來的絕大多數年份里,旅遊業收入同比增速均高於GDP增速;貢獻了近8000萬個就業崗位,對國民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旅遊業的敏感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易受突發事件影響
旅遊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這是由行業自身特點所決定的。在發展過程中,很難完全避免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事件的干擾,例如經濟危機、金融動盪等經濟因素,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流行性疾病,地區沖突、戰爭、動亂、恐怖活動等政治因素都會導致旅遊需求下降,給旅遊業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易受季節性因素影響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巨大。在一年中隨著季節的變化,我國多數旅遊目的地的客源狀況會呈現出有規律的消長變化, 因而旅遊業在每年都會形成相對固定的旺季和淡季。
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上看:
由於隔離是最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手段,而旅遊行業中幾乎所有細分領域均涉及人群聚集與社交,故而在景區關門、酒店空轉、餐館閉客、航班驟減的現狀下,2020年的經營預期完全被改變。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有必要去探究旅遊業在疫情下的真實面貌,以及後續將會如何演變。
新冠疫情:將給旅遊業帶來什麼?
短期影響已經顯現出來
如果沒有疫情,2020年原本應該擁有一個無比熱鬧的春節旅遊黃金周——按照先前各大市場研究機構的預測,2020年春節出遊人次將突破4.5億,較2019年春節增加8%,還將創造約為5550億元的消費規模。
由於疫情的突然來襲,上述預測值瞬間失去了價值,從交通和出行人數兩方面數據可以得到充分佐證:
(1)交通數據: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月18日,2020年春運鐵路發送旅客2.1億人次,同比下降47.3%;公路發送旅客12.1億人次、同比下降50.8%;水路發送旅客1689萬人次,同比下降58.6%;民航發送旅客383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
(2)黃金周出行人數:從2020年除夕到大年初六的春節「黃金周」(1月24日~1月30日),全國出行人數僅有1.52億人次;相比之下,2019年的春節黃金周(2月4日~2月10日),全國出行人數多達4.21億人次,驟減態勢比「腰斬」更甚。
行業低迷之勢或將在短期內持續
1、供給端:行業整體受到波及
當前,幾乎全部旅行社的員工都處於停工狀態,收入和現金流面臨挑戰;
多數景區關閉,或者採取關閉部分停車場、下調限流人數等措施來應對疫情,創收有限;很多酒店暫停營業,短期內出租率大幅下滑,營業收入受到影響;
海外疫情同樣在蔓延,國際航班紛紛取消或者停飛,出入境旅遊被加以限制。
2、需求端:國人出遊意願銳減
在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通知發布之前,就已經有不少人主動取消了春節期間及節後的旅行計劃,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與外出活動。
從歷史上看:旅遊行業的業績最低值將出現在疫情爆發後兩個季度,可見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之久,至於人們的出遊意願何時恢復,一切都要取決於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遊重振計劃的實施等等。
疫情過後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相比於非典時期,新冠肺炎病毒傳染性更強,傳播范圍更廣,且在防控力度上也比非典時期更為嚴格。各省市均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區域封鎖、交通管制、景區暫停開放等,大部分民眾主動或被動的隔離在家不出門,對旅遊業造成的沖擊較為嚴重。
不過,長期的隔離與居家辦公讓不少人被過久地「壓抑」,故而我們預計在疫情徹底結束後,隨著出遊信心的恢復,人們將以更加強烈的意願去策劃「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行業的報復性反彈值得期待。
按照非典時期的經驗,五一黃金周的旅遊市場很難出現明顯改觀,我們預計景區受到的沖擊可能持續半年以上;考慮到疫情結束後,各行各業普遍都會採取措施以彌補前期的損失,企業員工很難通過休年假等方式來外出旅行,故而可能要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國的旅遊業才會有所起色,景區和酒店的生意也會有所好轉;
Ⅵ 新冠疫情重創旅遊業,國際旅遊業如何恢復正常運行
開放跨國旅遊當然是彌補損失的最佳方式。希臘和喬治亞在6月中旬首次宣布將開放外國遊客入境,這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首批宣布開放邊境口岸的兩個國家。雖然大多數歐洲國家和地區仍在觀望,但義大利、法國、西班牙、英國、德國等國已經宣布建立跨國旅遊“綠色區域”,這些國家將首先為國際旅遊相互開放邊境。最近,義大利正式向英國公民開放其旅遊許可證。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查里亞斯這三個波羅的海國家也承認它們之間的“旅遊安全走廊”協議,這三個國家的公民相互旅行和訪問。
澳大利亞宣布了一項176億澳元的財政計劃,以幫助經濟抵禦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政府還將在未來四年內投入67億澳元幫助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德國宣布推出一項總預算為500億歐元的民生政策,以幫助小企業和自由職業者體驗這一流行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可能會出現一些新趨勢。由於不同國家不同的疫情和移民限制,許多人會擔心長途旅行,而短途旅行、國內旅行或自駕游等相對安全的旅行可能會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疫情還為旅遊業提供了一個將營銷重點轉移到國內遊客的機會。
Ⅶ 作為一名旅遊公司的銷售人員,疫情後,請分析消費者決策各個階段將面臨什麼問題,有什麼決策
首先消費者在這個階段肯定會優先考慮安全問題。我就是接觸各個地區的風版險問題。李比如出權現疫情地區有健康的影響。那麼他出去旅遊,回來涉及到有一個隔離或者到當地有一個隔離的問題,同時也會產生這樣的醫療問題。所以整體上有需要把控對的環節與人員的接觸包括參與住宿等等。與其他人員互接觸環節都是需要優先考慮。其次就是說在考慮這個遊玩的質量的問題,由於一些疫情的很多地區的景點開放程度,遊客的游覽程度,包括一個體驗的深度等等都會產生很嚴重的影響。這個階段這個消費者也會對我產生一些想法。
Ⅷ 旅遊公司因為疫情原因,讓財務部員工完成銷售任務,不達標的做勸退處理,這樣合法嗎該如何維權
首先說 不合法不合規
其次
疫情是客觀原因 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 影響很大 很慘淡 但是也不能因為業務慘淡 而去勸退甚至要求員工自動辭職,而不是公司勸退
在一個 要看你們和公司的合同裡面是如何簽定的 勸退並不是辭退 你也可以不離開
Ⅸ 企業員工疫情期間去旅遊有什麼規定
企業員工疫情期間去旅遊了,回來之後一定要報備把你的旅遊的行程軌跡報告給企業。另外如果到發生疫情的地區了,還得在家自動隔離。
Ⅹ 面對疫情旅行社的企業員工和團隊創新渠道有哪些旅行社通過調整經營范圍,變更經營許可可以進行哪些經營
您好,作復為一名資深的制旅遊從業者,我來回答您的問題。面對當前的特殊情況,旅行社正在自救,現在常見的幾種渠道和方式我可以毫無保留地說一下,也是同行之間的一種探討。
第一種,經營出境業務的旅行社,通過原有的境外地接社渠道進行海淘和代購業務,這種原來存在於領隊之間的私人行為,現在成了很多出境社的唯一利潤途徑。
第二種,經營批發業務的旅行社,藉助優勢的機票資源,開始做商務機票和境外回國的機票業務。
第三種,國內的地接社開始經營本地特產和為自由行的客人提供票務等單項服務。
第四種,一些知名的批發商開始進行網上培訓業務。
第五種,某些有資源的旅行社開始把業務的側重點,轉移到景區經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