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生態旅遊農業發展與思考

生態旅遊農業發展與思考

發布時間: 2020-12-05 00:00:41

1. 我國生態現狀 為什麼要發展生態旅遊

農業,是一個古老的產業,幾千年的農業發展積淀了濃厚的文化。旅遊是為了休閑,達到精神上的愉悅與豐富。農業與旅遊應做到相輔相成,將旅遊與農業交叉形成新型的旅遊產品,它是集原始風味、現代感、特色文化為一體的新型旅遊體驗,符合當下遊客多層次、全方位、高品位的休閑體驗需求,而這樣一項新型的農業旅遊業態,必成世界新潮流。
但當大家都在講農業+旅遊模式,卻很少有人真正能意識到如何能把這一新型業態做好,而高源飛實業集團對農業旅遊發展有著獨到的研究,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商業模式之路。觀音山生態旅遊項目正是公司目前正在開發的重點項目,項目按國家5A標准規劃設計,項目佔地17700畝、項目總投資10.85億,其中貴州高源飛旅遊科技有限公司(高源飛集團子公司)投資6.85億元。該項目在傳統旅遊基礎上,充分挖掘特色,大膽創新、打造賣點,通過農業觀光、工業觀光及戶外運動體驗和特色文化展示等結合,形成特色旅遊產品,並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豐富觀光、休閑、度假等旅遊功能,提升區域地產價值,實現農業旅遊持續健康發展。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項目。在消費層面上,國內的遊客越來越多的注重旅遊過程中娛樂休閑的內容,從以前馬不停蹄走馬觀花模式,轉變到更加註重感受的體驗型模式,而觀音山生態旅遊資源正好符合新時代遊客渴望脫離都市、體驗原真文化的新需求。從政策層面上,《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明確了貴州旅遊業的戰略定位,為貴州旅遊發展帶來重大歷史性戰略機遇。

2. 生態旅遊農業是以農業生產為依託,開發具有旅遊價值的農業資源、農產品、田園風光,是一種新型的「農業+

(1)保溫;光合呼吸;呼吸作用
(2)碳一氧平衡
(3)木質部;導管(或木質部中的導管,只填);蒸騰
(4)穩定性

3.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啥問題

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
1、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
2、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遊客。
3、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1.2 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 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 遠景設計院談到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1.3 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 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其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難起到相應的生態農業示範作用,同時也不具備通過有機農業來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能力,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
1.4 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性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 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我們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觀光農業』形成了完美的互補,旅遊科普就理所當然成了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發展的新方向。

4. 我國農業生態旅遊產業發展的前景是怎樣的

在長久的歷史發展時期,農業一直是國計民生的重要部分,不僅解決了我國大量的人口生存問題,還緩解了環境與人口之間的壓力。發展農業生態旅遊不僅使我國大量的農業生態資源得以充分運用,還使農業收入得到提高,對協調我國經濟與環境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農業生態旅遊越來越受廣大遊客的青睞,滿足了多層次,多樣化的人群需求,緩解了我國過度開發旅遊資源對環境產生的破壞,使農業在新的模式下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還使我國旅遊業尋找到了新的發展道路。所以,農業生態旅遊產業在我國旅遊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5. 舉例簡述世界各國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和現狀

(1)義大利。義大利是世界上旅遊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在義大利的旅遊業中,農業旅遊屬於新興的生力軍,是近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旅遊產業。義大利在1865年便成立了「農業與旅遊全國協會」,形成了早期的農業旅遊。經過了20世紀80年代的發展期和90年代的成熟期,到1996年為止,義大利全國20個行政區,已全部開展農業旅遊活動,其中尤以托斯卡那大區最為突出,每年接待國內外農業旅遊者高達20萬人次。

(2)法國。法國既是歐洲第一農業大國,也是世界旅遊業大國,這為法國的農家生態旅遊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20世紀70年代,法國國內掀起了建造「第二住宅」的風潮,並開辟人工菜園活動。各地農民積極響應,紛紛推出了農庄旅遊,並組建了全國性質的聯合經營組織。近年,法國人又推出了全新的「農庄旅遊」業,將農業旅遊徹底產業化,全國有1.6萬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以供遊客體驗農家生活樂趣。1988年,法國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並結合此後法國農業經營者工會聯盟、國家青年農民中心和法國農會與互助聯盟等專門農業組織,聯合成立了「歡迎您到農庄來」的聯合經營組織,吸引眾多的遊客前來旅遊。現在,這種農業旅遊能夠為法國農民帶來每年700億法郎的收益,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

(3)西班牙。西班牙是歐洲除瑞士之外山地最多的國家,發展鄉村旅遊有著良好的自然條件。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在1986年前後開始起步,1992年以後快速發展,目前增長速度已經超過了海濱旅遊,成為西班牙旅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西班牙人非常重視鄉村旅遊,有36%的西班牙人的假期是在1000多個鄉村旅遊點度過的。鄉村旅遊使西班牙的農村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也使農村的設施和環境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西班牙農民只佔全國總人口的4%,但農業產值卻很高。過去5年裡,西班牙的鄉村旅遊增長了93%,其中89%的遊客是西班牙本地人。這個數字意味著每年有超過200萬的西班牙人遠離城市到內地的農村旅遊。

(4)美國。在美國,農業旅遊業被稱為是「鄉村旅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之後,旅遊業逐漸成為了世界上發展勢頭最強勁並且持久不衰的產業。而從20世紀70年代後期開始,鄉村旅遊就開始在美國長盛不衰。

這是由於一方面,美國政府發現鄉村旅遊與傳統的工業相比,投入更少,收益卻更大;不需要大量的破壞環境,甚至有助於環境的保護;對於員工的技術要求也相對較低。美國農村一直地多人少,開展鄉村旅遊不僅彌補了農業勞動力的短缺,還能幫助農場主就近推銷農副產品。另一方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對於鄉村生活的獵奇、回歸大自然的心理,越來越多的遊客不滿足於對美國幾個窗口城市的走馬觀花式的游覽,他們更加想要深入了解美國內部地區的文化、歷史、風光。再加上人口普遍老齡化,使得鄉村旅遊在美國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美國的農業旅遊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把發展旅遊業作為振興農業地區經濟的重要手段。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農場主在鄉村旅遊的內容和項目上不斷推陳出新,以吸引更多的遊客。除了採摘果品、飼養小動物、垂釣比賽、露營野炊等傳統活動,還新增了綠色食品展、珍稀動物展覽、農場博物館、鄉村音樂會等活動,引來了源源不斷的遊客。

到了20世紀90年代,全美農業地區經濟普遍下滑,但農業旅遊成了唯一有所增長的領域。根據美國旅遊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46%的美國成年人在2005—2007年間曾參加過鄉村旅遊。在美國夏威夷,2005年全州有4800多座農場從事鄉村旅遊,其產值達到3500多萬美元,其中38%左右來自農產品的直接銷售。

(5)馬來西亞。1985年,馬來西亞根據農業部的計劃,建立了一處農林旅遊區,作為農林示範、農林生態保護,開展農業旅遊參觀。從1992年起,將7月2~9日定為一年一度的「花卉節」,以花卉為主題,發展農業旅遊。隨著花卉生產的興起,以及政府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實現了花卉的基地化、產業化,推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從而吸引了更多的遊客,使馬來西亞旅遊業連年創下佳績。1994年旅遊業外匯收入達到90億馬幣,成為排名第三的產業。1995年,馬來西亞成功舉辦了國際花卉展銷會,成為東南亞地區權威性的國際花卉展。

(6)日本。相對於歐洲,亞洲的農家生態旅遊起步較晚。其中,日本的農業旅遊發展相對較早。其特點在於各地的農場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設立貼心的富有特色的服務設施,以此吸引了大批的國內外遊客。日本的農家旅遊活動豐富多彩,旅行社組織遊客參與春天下農田插秧、秋天收割、捕魚撈蝦、草原放牧、牛棚擠奶等一系列體驗性極強的務農活動。參加的人員有研究人員、學生、職員、公司白領等。

在日本的岩手縣有一座具有百餘年悠久歷史的民間綜合性大農場,名為小井農場。自1962年以來,農場先後開辟觀光農田40公頃。農場中分立了多個主題的區域,動物農場專門用來飼養各種家禽家畜以供人們觀賞逗玩,同時也可以學習到一定的飼養知識;遊客在欣賞完牧場館擠牛奶的表演以及奶油的加工過程後,還能購買到新鮮出爐的奶製品;別具特色的農具館,展示了各種各樣新奇古怪的農業用具,從日本古代的耕作工具到現代化的機器工具都一一陳列於其中,遊客們能夠在這里了解到日本農業發展的歷史。

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展,在日本也興起了很多的觀光型農庄。人們只需要購買一張門票便能夠在農庄內自由的觀賞各種瓜果蔬菜、花草樹木,同時也有一些農庄提供了採摘樂趣的體驗活動,欣賞之餘還能夠帶走自己採到的新鮮蔬果。

1979年,日本大分縣前知事平松守彥先生提出的以「立足本地,放眼全球,自立自主,銳意創新,培養人才」為基本理念的一村一品運動,經過20多年的不懈努力,振興了大分縣的農村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在這項運動中,很多村莊都將自己的傳統風俗文化作為特色品牌大力宣傳和弘揚,吸引了大批的遊客慕名而來。

近年來,務農旅遊在日本也逐漸升溫。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和秋天的收割為中心,組織遊客去農村體驗農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區的旅遊團還可以參加捕撈虹鱒魚和採集、加工海帶等活動。

(7)韓國。韓國的鄉村旅遊起步比較晚。近幾年,在一些大城市周邊的漁村出現了很多「觀光農園」和「度假鄉村」。這些農園提供城市居民可以休閑、體驗、收獲的活動,滿足了城市人放鬆身心的需求,農民也從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有特色的是,在一些漁村中有規定20人以上的團體遊客在村內的食堂用餐,而零散的遊客則會被分配到經過專業培訓的農戶家中去享受農村式的聚餐,讓遊客吃得開心、吃得健康。這些觀光農園最初多是農民自發組建的。隨著韓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進入城市尋找工作,農村勞動人口下降,僅依靠種植糧食獲得的收入也不斷減少,而很多農戶的一些房屋被閑置。於是,在這樣的契機下,一些農村居民搞起了農家樂一類的鄉村旅遊,讓城裡人來農村吃吃飯、參與勞動,之後收取客人一定的費用。沒想到,這樣的農家旅遊一下受到了城市居民的熱烈歡迎,周末或節假日來農村進行這樣休閑旅遊的人越來越多。由於生意的紅火,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效仿這種形式的農家旅遊,經營著自己的農庄。不久之後,韓國的農業部門也發現了這種旅遊模式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道路,於是大力提倡和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有利於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韓國農村經濟研究院提供的資料表明,韓國農村觀光和民俗市場的規模,2001年約為28400億韓元,到2005年達到了51100億韓元。

6. 生態農業旅遊和農業旅遊以及鄉村旅遊有什麼區別

美麗鄉村應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統籌確定區域的現代特色農業產業,鄉村旅遊資源、文化資料、生態環境,按不同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規模,確定發展重點。生態休閑農業,觀光旅遊農業方面應統籌到美麗鄉村規劃體系中,首先注重產業區域一體化的發展路徑,突出地域特色原則,形成美麗鄉村體系的產業規模效益,達到美麗鄉村生態環境、產業基礎的強有力支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院。 美麗鄉村與生態休閑農業統一規劃核心是要明確生態休閑農業是否成為村鎮體系的產業支撐,其次要確定生態休閑農業產業發展重點內容。在美麗鄉村規劃案例提到落實好生態休閑農業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統籌好區域城鄉統發展,凸顯村鎮特色,確定美麗鄉村體系構建中的空間布局,居住環境、生態環境建設,配套建設等內容。總之,美麗鄉村與生態農業的統一規劃是總體與局部,骨架與內涵的關系,生態農業規劃應結合區域重點合理確定發展內容,融進美麗鄉村規劃。
美麗鄉村與休閑農業一體化規劃,要以區域農業產業基礎為依託,通過合理布局,確定因地制宜的產業發展策略;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以資產為紐帶,以創新為動力,通過產業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前後聯動、要素聚集、機制完善和跨界配置,將農村一二三產業有機整合、緊密相連、一體推進,形成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帶動資源、要素、技術、市場需求在農村的整合集成和優化重組,最終實現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延伸、產業范圍擴大、產業功能拓展和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增加的經營方式-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著力構建區域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7.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樣的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農業旅遊的發展已成氣候,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並且形成了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1)地方政府主導的力度明顯加大。很多地區已經把農業旅遊納入旅遊業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著力進行扶持和培育。還有一些地方出台了專門政策來扶持農業旅遊的發展。從發展過程上看,在農業旅遊發展的初期,政府應該把農業旅遊作為促進農村發展的手段,在資金、宣傳促銷、基礎設施建設、培訓、規劃乃至管理等方面進行適度的干預和扶持;在農業旅遊初具規模後應適時推進農業旅遊的發展模式,即由政府主導型向市場驅動型轉變,逐步使農業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走向市場,鼓勵農民成立相關民間團體、協會等組織以取代政府直接管理農業旅遊的職能,保證農業旅遊的發展能夠真正有利於當地居民的利益和經營者的利益,促進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的統一。

(2)規范化程度不斷加大。為了進一步推進農業旅遊的規范化發展,質量技術監督局正在著手出台地方標准,為以「農家樂」為龍頭的農業旅遊產品的推出提供了一整套的可操作性較強的規范,為農業旅遊項目走上標准化之路邁出了扎實的一步。

(3)農業旅遊景區(點)的體驗性和參與性越來越強。優美的自然環境、獨特的民俗風情、濃郁的鄉土氣息是農業旅遊的吸引力所在,也是農業旅遊得以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遊客在旅遊中積極參與的願望變得越來越強烈。而在農業旅遊中,增強旅遊項目的體驗性和參與性,正是吸引遊客、提高重遊率的重要手段。江蘇省內的很多農業旅遊區(點)都把體驗性和參與性的旅遊項目作為自己的開發重點,目的就是要增強農業旅遊區(點)的吸引力和增加遊客在農業旅遊區(點)的停留時間。

(4)綜合性農業旅遊景區(點)的比重日益加大。從農業旅遊的發展程度來看,目前國內遊客比較熱衷參與和重遊率較高的農業旅遊形式還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賞農家景、體農家味」為特徵的民俗風情型的農業旅遊,由此可見,大眾所喜聞樂見的農業旅遊模式仍然是以農業觀光和休閑農業為主。但隨著農業旅遊活動的深入開展,各種類型的農業旅遊資源形式紛紛涌現,一些地區在新開發農業旅遊項目的時候也越來越把農業旅遊區(點)的差異化作為一個主要問題來抓,目前農業旅遊的形式已經在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

(5)投資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這些年農業旅遊的發展備受各界關注,都在期待著其有良好的產業發展前景。隨著農業旅遊市場的日益擴大,投資主體日益趨向多元化。既有農民的個體或合夥經營,也有村鎮集體投資經營,還有一些較有實力的公司、集團等也紛紛介入農業旅遊開發中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以及隨之而來的經營管理方式的差異化,使多種類型的農業旅遊區(點)滿足了不同類型旅遊者的需求,為農業旅遊向深度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 關於農業生態旅遊的幾點看法

可以從鄉村旅遊概述、發展的基本原則、鄉村旅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這幾個方面入手。 1、內涵隨著我國聚居環境的擴展以及旅遊業的加速騰飛,在大量的環境建設與旅遊開發實踐中,景觀規劃與旅遊規劃正在走向融合。遠景設計研究院理論與實踐表明,旅遊與景觀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旅遊規劃需要分析時空布局、生態環保、景點建設;景觀規劃同樣需要考慮經濟效益、遊客使用、運營管理。鄉村旅遊景觀規劃需要景觀規劃和旅遊規劃設計的有機融合,是景觀學和旅遊學兩大基礎學科在應用領域的交叉研究。 2、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服從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按農村實際和旅遊經濟規律辦事、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把加強服務放在工作首位 3、存在的問題比如景觀功能缺失、景觀形象模糊、景觀生態破壞嚴重最後再做一個總結就可以了。

9. 發展我國農家生態旅遊有什麼重大意義

(1)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2008年預計農村人均純收入大約在4500元左右,到2020年人均純收入應該達到10000元左右,這是一個宏偉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農村發展除了「加強農村制度建設」和「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外,「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成為主要途徑。「現代農業」不僅僅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應該是農村生活方式和農業生產觀念的改變。農家生態旅遊恰恰是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的旅遊活動,其依託的資源主要是廣大農村地帶的自然景觀、田園風光和農業資源等,而這些資源的所有者和創造者都是農民。農民可以將一般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轉化為經營性資產,具有投資少、風險小、門檻低、經營靈活的特點。農民作為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三位一體,勞動力與土地、資本相結合,自主經營,創造財富,從農家生態旅遊發展中直接受益,避免了傳統旅遊開發中因土地和資源被佔用而返貧或受益不均的問題。比如雲南梅里雪山下的明永村,本是一個非常貧困的邊遠山區鄉村,梅里雪山景區開發以後,吸引村民參與景區服務,僅通過馱馬運送遊客,每戶年均收入就達1.5萬元,最高的超過4萬元,不僅擺脫了貧困,而且初步走上致富的道路。成都近郊的紅砂村,農民辦起農家生態旅遊,人均收入達5040元。

(2)有利於解決部分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在2003年初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指出:解決「三農問題」,一是要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二是要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三是要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戰略問題,它不僅關繫到農村經濟乃至整體宏觀經濟的發展,也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目前我國雖已有1億多農村勞動力走出農業領域,但仍有2億左右的剩餘勞動力,而且每年還要新增600餘萬。這些剩餘勞動力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技能缺乏、就業競爭力不強。過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可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解農村就業壓力。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業門檻較低,數量多,受經濟衰退影響小,產業帶動功能強。與旅遊業直接相關的行業有24個,間接相關的行業有124個,能吸收較多的勞動力就業。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旅遊業每增加一個就業崗位,能為社會創造6~8個就業機會,乘數效應極大。農家生態旅遊涉及的吃、住、行、游、購需要大批的相關從業人員,這就增加了農民的就業門路,使農業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相比城鎮化轉移,這種轉移還可以解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農田荒廢、農業邊緣化等問題。事實上,農家生態旅遊對農村社會的綜合帶動功能遠遠大於它直接的經濟效益。

(3)有利於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從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看,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對第三產業中的商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帶動一、二產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整個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

我國農村以種植業為主,第三產業比例小,農業經濟效益較低。農家生態旅遊市場的興起,為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過渡架起了橋梁,帶動了種植、畜牧、水產、蔬菜、花卉業的發展,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實現了農業、養殖、農產品加工業、旅遊業之間產業鏈的相互延伸。如昆明西山區團結鄉,利用距昆明市城區較近、生態環境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農家樂」農家生態旅遊。不僅帶動了全鄉糧食、禽蛋、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的流通和銷售,而且培育了一批「綠色養殖業」專業戶,加大了油葵、玉米、水果、蔬菜等新品種和種植現代技術的引進和推廣,促進了袋裝野菜系列旅遊商品的開發和加工,發展了多家醬菜、果品、肉食腌臘加工廠,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向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和深度開發和加工的方向調整和發展。

(4)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2020年將實現「農村經濟體制更加健全,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體制機制基本建立」的目標。中國長期以來實行城鄉分割的二元社會經濟結構,城市和農村「分而治之」,重城市、輕農村,城鄉差別持續擴大,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突出矛盾。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有利於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差別。首先,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提高城鄉間的財富轉移速度。農家生態旅遊的旅遊者主要是城市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城市旅遊者每次的旅遊消費平均在766元左右,按一半費用計算,接待1000人次的旅遊者,就會帶來38萬元的收入,會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城市財富向農村的轉移速度;其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進一步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新農村建設的重點主觀上會推動農村政府對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本身就為農家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而旅遊的可進入性特徵客觀上也要求鄉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獲取的旅遊收入又會反過來促進基礎設施的建設;再次,發展農家生態旅遊能夠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對接。二元的社會經濟結構必然會形成二元的城鄉文化結構。通過發展農家生態旅遊,會加快城鄉居民文化的協調統一,有利於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有利於營造良好的農村人居環境。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對農村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促進了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化了環境。另外,旅遊業的發展也促進了農村傳統民俗文化的回歸與傳承。農村開發旅遊,加強了水土保持,環境治理,帶動了農副業、加工業和服務業的全面發展,特別是在保護、開發利用和傳承民族歷史文化和自然文化方面發揮了十分獨特的作用。如湖南省長沙縣黃興鎮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打造20平方千米的黃興山水園林新型城鎮,切實有效地改變了農村面貌。

10. 發展農業生態旅遊,建設美好世界申論作文

個小孩手拿一個橘子,問:「媽媽,為什麼橘子不能拿來就吃,而要剝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想得到的東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應的勞動。」「那為什麼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訴你,你手中的東西,不能獨自佔有。」
要求: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