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如何發展我國旅遊經濟

如何發展我國旅遊經濟

發布時間: 2020-12-04 21:19:53

❶ 如何促進我國旅遊業的發展

1、豐富旅遊產品結構。
2、促進旅遊產業集群化發展。
3、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4、繼續改善旅遊交通條件 。

❷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如何

近年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比較穩定,但是就今年來說的話,其實全國各地的旅遊發展都並不怎麼好,大多數都是因為疫情這個原因導致的。今年的旅遊業發展就是比較慘淡的,絕大多數時間大家都是不能夠出遊的。

一、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影響,旅遊業發展非常不好。

我們都知道,從今年年初一月份開始一直到六七月份,每個人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出去會被染上新冠肺炎病毒,所以說這一整年旅遊業的發展都並不怎麼好。縱觀整個全球來說,旅遊業的發展都非常不好,因為大家都害怕出去會被感染。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近幾年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情況都是比較平穩的,但是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對此,你有什麼其他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里說一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❸ 新時期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戰略選擇是怎樣

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充分考慮國民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考慮旅遊業的生產力內水平和社會化程度容,以此來制定符合我國特點的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2.旅遊系統結構相協調的原則
按照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旅遊業猶如一個大系統,旅行社業、旅遊飯店業、交通運輸業、文物和園林業、商業和服務業等就是這個大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根據系統論的有關原理,大系統中的各個子系統必須確定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職能,系統的整體利益才能得到維護。從這個原理出發,只有各個子系統(即各地區、各行業、各部門)通力合作,旅遊業這個大系統才能正常運行。因此,在制定旅遊經濟發展戰略時,一定要注意局部與全局的關系,堅持旅遊系統結構相協調的原則。

❹ 如何充分挖掘我國旅遊資源的潛力,大力發展我國的旅遊業

結構調整工作,主要要從3個方面著手。一是要解決經濟生活中「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重復建設問題;二是要大力開拓市場,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繼續抑制通貨膨脹,為加快結構調整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 選擇和確定新的經濟增長點,必須把握5條基本原則:一是要符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有利於經濟增長的集約化;二是市場需求量大,有利於增加有效供給;三是產業關聯度高,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結構升級;四是國際競爭力強,有利於擴大出口創匯;五是投資回收快,有利於形成經濟的良性循環。這5個原則也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本特徵。

❺ 你覺得我國旅遊城市的發展前景如何

從全球經濟體排位第八到今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而旅遊業將是最值得投資的產業。未來十年,大型非旅資本將加速進軍旅遊業,跨行業投資態勢愈發明顯。同時,旅遊企業並購重組和「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旅遊資源將深度整合。

❻ 如何建設和發展我國旅遊數據體系

一、體系統一
指標體系要統一。旅遊數據的指標體系必須是全國統一的,這樣才能切實反映整個旅遊行業和各地方發展的現狀和趨勢。如果各省市採用的指標體系不一致,數據將無法進行加總,也就不能反映全國的整體情況,且也無法基於統計數據進行各省之間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例如,如果四川實行一套數據指標體系,湖南實行另一套,北京再實行一套別的指標體系,各個體系互不相同,就不可能兼容。各省區市的數據體系互相打架,勢必直接導致各省區市之間不能進行橫向比較,更談不上測算全國整體的旅遊業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了。
統計指標的名稱、內涵和外延要一致。這就像鐵軌一樣,越南鐵路軌道是只有1米寬的米軌,而我國是1.435米寬的國際標軌,由於我國和越南的鐵軌標准不一樣,我們跟越南的鐵路運輸便無法直接接軌,過境的時候就要卸貨、換車,耽誤事情不說,還容易出錯。統計指標類似鐵路的軌道標准,如果不同省市的標准不一致,相互之間就沒辦法進行有效對接。鐵路尚且可以換軌,但不同標准得出的數據則難以整合。如果31個省區市加兵團各建立一套自己的數據指標,相互之間口徑不同,數據採集的組織方式各異,得到的數據就難堪大用,甚至可能是垃圾數據。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下午就要進行全國培訓。我們要通過培訓,讓大家認識和理解,並最終建立統一的統計指標。
上上下下必須切實認識到旅遊數據的重要性和數據體系統一的必要性。各省市開展旅遊數據工作的情況不盡相同,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現象。有的地方工作基礎比較好,例如四川旅遊委,也有些省市基礎薄弱。有的地方對旅遊數據的重要性認識尚不到位,認為可有可無,無足輕重。在這種情況下做好新時期旅遊工作是很難的。家底不清,情況不明,干到哪裡算哪裡,那就是一支盲目的隊伍,而盲目的隊伍是斷然不能取勝的。我們要認識到旅遊數據的重要性,同時要理解數據體系統一的必要性。這是我們這次培訓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科學適用
指標設置要科學規范。統計指標設置應當有理論支撐。單純的數字是枯燥的,甚至是無意義的,數字要想成為有生命力和有意義的數據體系,離不開理論的指導。這些理論來自於經濟學、社會學以及其它的一些學科,尤其是經濟學。以GDP為例,這一指標是在二戰以後經歷了漫長的、復雜的過程,從國民收入到國內總收入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不是名詞簡單的更替,而是伴隨經濟學的演進而帶來的指標更新。旅遊數據同樣需有經濟學基礎,脫離了經濟含義的數據是不可想像的、無意義的。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統計學是經濟學的分支。數據是理論的產物,同時也是理論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數據生產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因此,國家旅遊局把數據中心放在旅遊研究院,就是希望藉助這個理論研究基地,實現從數字到數據的飛躍、達到理論和數據的結合。
指標構建要符合現實需求。數據指標有理論支撐固然必要,但僅有理論是不夠的,數據還要能夠說明和解釋現實,不能與現實脫節。目前西方經濟學界的理論模型搞得越來越復雜,堆砌了各種數學模型,甚至需要數學和物理學博士轉過來做經濟學,研發模型。理論模型是足夠復雜,足夠神秘了,卻無法解釋華爾街的很多金融現象,這就失去了模型應有的價值。幾年前,一些美國著名高校的經濟專業學生抵制經濟學,部分原因就在於其過於復雜、玄而又玄的經濟學模型距離經濟現實越來越遠。旅遊統計體系的建設要以此為鑒,既要源於理論,但又不能過於理論化,一定要貼近現實,適應現實需要。
旅遊統計指標選取要適當適度,既不能過寬也不能過窄。過於寬泛導致無法實際執行,就像檢查人的身體一樣,一次性全身所有器官所有部位都檢查當然是好的,可有沒有這個條件和必要?非要全面檢查的話,用什麼工具和手段來實現都是問題。同時,過寬的指標可能會帶來過泛的描述,難以呈現旅遊經濟較為細微的方面。反過來,統計指標也不能過窄,過窄的統計指標無法反映產業宏觀狀況,不利於宏觀決策、不利於部門對旅遊產業的全局把握。
三、方法創新
實事求是地說,很少有人會將創新聯繫到統計領域,許多人認為創新只是科技活動。其實不然,數據領域恰恰需要創新。長期以來,由於統計工作在旅遊部門不受重視,認為數據可有可無,數據工作處於邊緣化的位置,導致該領域的創新滯後。其實,數據中心相當於總參謀部的眼睛,事關戰事的成敗。各級旅遊部門一定要真正認識到,統計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也不是一項只用簡單加減乘除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項需要在觀念、方法、手段等方面不斷創新的系統工程。
統計觀念創新。統計和數據並不僅僅是稱謂的不同,後者還包含在內涵、方法等在內的創新進步。41年前,也就是1975年,我作為人民公社的一名統計員,也是最基層的統計崗位,開始從事統計工作的。那時候我國需要從基層了解的經濟社會統計至少有一百多個指標,統計指標設置非常細,可以說包含了當時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公社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的細胞,什麼指標都有,雞、鴨、鵝、豬、禽、蛋全部涉及,甚至有一段時間革命大批判文章也在統計范疇。以插秧為例,插秧報表分旬報和月報。8月1日以前在長江流域要完成插秧的任務,再晚就誤了農時。有的公社注意到瞻前顧後,報表符合邏輯。有的公社則不然,只顧表現工作積極性,不看實際進度,7月10日前就把插秧的田畝報完了,鬧出笑話。秧其實還沒插完,報表就報完成了,這種統計就是拍腦袋出來的。當然,那時的統計是時代的產物,整個理論和方法基礎以及統計手段都是很初級的。過去只講統計,不講數據,兩者之間最大的不同,就是後者在理論和方法上有了很大創新。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將國家旅遊局的統計工作部門命名為數據中心,而不是統計中心。顯然,過去的那套只講統計、不講數據的統計體系在新時期已不再適用。
統計手段創新。我們從技術上經歷了從算盤到小計算器,到計算機,再到互聯網的過程。現在已經不是互聯網的初級階段,而是「互聯網+」的時代了。伴隨計算手段的不斷進步,我們在統計手段上也應該有相應的創新。國家旅遊局建設的中國旅遊產業運行建設平台,數據採集不是像過去靠一樣一家一戶的問,而是靠手機信號來測定,這就是新時代的旅遊數據採集的一種方法。這種大數據可能無法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多少位,但確實反映了宏觀發展趨勢,是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必須看到,現在的方法也非盡善盡美,隨著實踐的發展,必然提出新的問題,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
基礎理論創新。我們的數據體系要有理論支撐,這就是基礎理論。實際上基礎理論更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關於中國旅遊對於國民經濟的貢獻,按照統計局給出的數字只有百分之四點幾,不到百分之五。但世界旅遊與旅行理事會(WTTC)給出的數據超過10%。國際平均水平是10%左右,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難道連平均水平都不到嗎?這說明我們的相關統計理論很滯後,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那種初級階段的統計思維和理論水平上。那時在產業之間沒有出現深度融合,而現在經濟高度發達,產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依據傳統的統計思維和統計理論,核算出的統計數字已經不再適用當前的發展實際。以鄉村旅遊為例,農業和旅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產出不應單方面僅歸於農業或旅遊產值。工業旅遊、體育旅遊、教育旅遊等等,都是如此。類似這種情況都需要我們在相關統計理論上進行創新。
四、合作接軌
前面談到現代產業經濟的各種融合,必然要求旅遊統計和旅遊數據要與其他產業接軌,比如要與農業、林業部門的數據接軌,與交通部門的航空、鐵路、公路及水運數據接軌。工業旅遊離不開與工業的合作,搞科普旅遊基地離不開科研系統,旅遊數據收集和加工需要與這些相關部門接軌、建立合作關系。有的省市旅遊產業經濟貢獻率比較准確,而有的則不然,原因就在於沒有做好數據建設的接軌工作。鄉村旅遊數據不僅僅作為農業產值,其中一部分應該歸為旅遊業產出,這就需要旅遊業和農業進行數據接軌。面向產業融合的旅遊數據統計中,沒有一套原封不動的統計體系和統計方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尤其在當今社會分工如此發達的情況之下,更是如此。我們今天推動建設旅遊數據體系一定要從基礎工作做起,尤其需要與相關產業的統計體系建立聯動工作機制。
五、世界眼光
要與世界數據體系對接。目前有些同志尚未認識到旅遊數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數據建設任重道遠。我們的數據工作不僅需要在國內建立統一的體系,更要從一開始就要考慮與國際接軌,否則我們的數據無法在國際舞台上交流和對話,人家聽不懂咱們說的,咱們也不懂人家說的。在建設旅遊數據體系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特殊性,更要考慮國際旅遊數據的一般性,才能實現全球層面的無障礙交流和國際比較。進而揚長避短,更好地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數據支撐,並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要變被動為主動。國際對接不僅僅是為了要無障礙交流和國際比較,更重要的是變被動為主動。我們應當有這個雄心,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在世界旅遊數據領域發出中國的聲音,在指標體系建設上掌握話語權。為此,要有相應的規劃和保障,其中,很重要的是不僅分析我們自己的數據,還要收集、分析甚至發布世界各國的旅遊數據,我們正在醞釀成立一個非政府國際旅遊組織,針對各國的旅遊數據建立收集、分析、發布機制,藉此學習國際經驗,同時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國家和地方的旅遊數據中心建設好了,這項工作就有基礎了。盡管目前看來,此項工程難度巨大,距離實現這一目標路途遙遠,但我認為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用心用心再用心,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做得到。我們一定要有這個雄心和信心!
六、人才保障
以上說了這么多現實的需求和理想的期待,最終都要靠人才來實現。旅遊數據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人才始終是第一位的。首先,我們的人才隊伍需要大大加強,雖然星星之火成為燎原之勢還需時日,但這支人才隊伍要有全國旅遊數據建設者的雄心,同時還要有影響全球旅遊數據的壯志。其次,要有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做支撐。去年開始的「515戰略」中,有一項萬人旅遊英才計劃,可以拿出一定的比例,用於數據人才的培養,為其提供財力、智力和工作平台,等方面的支持。現在要有明確的目標去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從本科、碩士層面就開始培養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所需要的相關人才,可以選取幾個大學進行試點,有目的地培養旅遊數據建設方面的專門人才。

❼ 我國旅遊產業產品的現狀如何

我國旅遊業發展的現狀 目前我國旅遊業主要由旅遊代理商、旅遊供應商、旅客三個因素組成。旅遊方式主要分為散客旅遊和旅行社組團旅遊兩種,採用傳統的旅遊接待方式,旅遊中的許多工作是由人的密集勞動來完成的。其特點是:
1.營銷手段以傳統的旅遊營銷方式為主,即通過報紙、電視、雜志等媒介廣告宣傳的手段認同企業根據技術人員自身設想或意願研製產品,但效果往往難盡人意,而且成本高。
2.商品交易旅遊業的商品交易都是通過現金交易完成,顧客隨身攜帶現金,既不安全,也比較煩瑣。
3.聯系方式旅遊接待方式主要通過電話、電報、傳真進行聯系,時間長且費用高。
落後的旅遊管理手段及方式,嚴重製約著我國未來旅遊業的發展,當前,經濟全球化與網路化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信息技術革命與信息化建設正在使資本經濟變為信息經濟、知識經濟,並將迅速改變傳統的經貿交易方式,旅遊經濟在相應地受到了沖擊的同時卻也贏得了發展的機遇。旅遊經濟以其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要求,完全可以適應並有必要走上信息化的道路,這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4、旅行社職能的淡化
旅行社作為中間服務商,主要職能是提供咨詢服務、票務處理、設計和推銷旅遊產品。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旅行社受到沖擊最大,如果它不重新構築生存的基石,那麼它將可能消失。主要表現在:
(1)旅行社的咨詢服務功能將被Internet 的網路的自動查詢所替代。隨著Internet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以及網上資源的豐富和完善,特別是隨著家電的推出,人們可以「在家觀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路自動查詢功能更具體、更直接、更及時地查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遊目的地信息。
(2)旅行社旅遊產品的推銷模式和手段將被網上營銷所替代。 旅行社傳統的廣告宣傳和推銷手段,不僅成本高,而且推廣面也受到限制,如果利用Internet這樣全球性的網路進行產品的營銷,不僅覆蓋面廣,而且成本也低、效果好。網路作為一種新的大眾媒介,有著其他傳媒不可比擬的優勢:全球性,交互性,集文字、聲音、圖像於一身,且修改補充也非常方便。
(3)代理票務的收入將會隨著旅遊預訂系統(CRS)和銀行付款系統(BSP)的完善和推廣而下降。
5.旅遊電子商務的發展
隨著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信息技術的成果正逐步滲透到人們社會生活和生產的各個方面,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務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進入包括旅遊業在內的傳統商務的各個領域。實際上,國際旅遊業電子商務市場的競爭早已步入了跨國界、跨行業的競爭階段,發達國家旅遊業電子商務發展勢頭日趨強勁。調查結果顯示,早在1998年,美國就有近半數的旅行者在網上訂票,有51%的長期旅行者通過英特網獲得旅遊目的地的信息及確認價格、時間等。1999年,國際旅遊業已有2%的收入來源於網上業務,70 %的網民訪問過旅遊站點。據CNN 的數據顯示, 1999 年度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1400億元,其中旅遊業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270億元, 佔全球電子商務銷售總額的20%以上。因此,旅遊電子商務具有無限的潛力,它將成為未來旅遊業營銷的新模式。

❽ 如何更好地促進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

《旅遊法》的出台抄是中國旅襲游發展的里程碑,是眾望所歸,是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結晶,是維護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權益、規范旅遊市場的法律保證。旅遊法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旅遊業進入了全面依法興旅、依法治旅的新階段。
之所以說它是里程碑,因為《旅遊法》對旅遊相關內容都作了明確規定,對促進我國旅遊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它體現了三大特色:綜合法(面廣「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人本法(以保障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為主線)、銜接法(充分與現行法律和國際通行做法銜接)。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旅遊法》將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❾ 分析如何更好的提高我國旅遊經濟

盡管各地都在打旅遊經濟的牌子,都在高喊發展旅遊經濟,卻始終擺脫回不了門票經濟的束答縛,擺脫不了在旅遊旺季射門票的主意。相反,在旅遊產品和旅遊紀念品的開發、旅遊服務水平的提升、旅遊環境的改善、旅遊功能的完善等方面,則始終滿足於現狀,滿足於有人來就行。如此一來,旅遊經濟的含金量怎麼能夠提升,旅遊經濟的發展水平還怎麼能夠提高。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