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旅遊如何發展
1. 誰能告訴我中國宗教旅遊文化的特點 幫幫忙啦
中國宗教旅遊在我國的旅遊活動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宗教旅遊活動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是一種文化消費活動。是追求一種精神文化上的滿足和審美心理上的愉悅。通過宗教旅遊的現在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應對策略,宗教旅遊的發展趨勢必然是走可持續發展與生態旅遊相結合發展之路。
宗教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作為人類沿革的一種文化沉澱,凝結了人類的智慧和審美創造能力,深刻地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與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世界,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在短期內不會從根本上消除,它決定了宗教將在世界各國長期存在,保護和開發宗教旅遊資源已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長期面臨的任務。同時,中國是一個多宗教並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也是一個宗教旅遊資源大國。在發展旅遊業中,如何執行正確的宗教政策,如何根據各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宗教習俗安排旅遊接待活動,如何保護宗教文化遺產和開發新的可供旅遊者觀光的宗教文化資源,成為中國旅遊界急需解決的重要課題。作為一項特殊的專項旅遊,宗教旅遊的開發不僅是對宗教文化的宣傳,更是對它的保護和傳承。同時,隨著旅遊的大眾化發展,人們的需求不再局限於觀光、商務等旅遊產品,而是有著多樣化的選擇。宗教旅遊追求清凈靈魂,為現代人暫時遠離生活、工作的壓力,澄清心靈提供了一種選擇。單純的節事、觀光和文化內容已涵概不了宗教旅遊的全部,當前諸如宗教旅遊產品單一、宗教旅遊區管理混亂、宗教資源遭受破壞等問題的存在,要求我們正確認識宗教旅遊的涵義、特點,加深對宗教旅遊發展問題的思考。目前我國宗教旅遊資源的開發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而且其中的一些狀況已經嚴重製約了宗教旅遊的發展。我國長期以來的計劃經濟體制在宗教旅遊事務中還有強烈的體現:一方面眾多宗教旅遊設施保護、修繕資金不到位,開發、建設資金缺口更大,甚至很多宗教旅遊設施長期依賴於宗教團體和個人的籌款維持生存
2. 談談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其特色和價值 (篇幅小一點,是一個簡答題)
宗教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影響到人們的思想意識、生活習俗等方面,並滲透到文學藝術、天文地理等領域,是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旅遊既是一種經濟現象,又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現代旅遊是一種大規模的各種文化的交流,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對宗教文化所起的作用,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已越來越受到有關方面的關注,所以,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是密切的,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開發宗教文化資源,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旅遊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宗教文化的繼承、傳播、交流和研究。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
一、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的影響
宗教文化不僅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而且是有特色的、有吸引力的人文旅遊資源,極具旅遊價值,宗教文化資源的利用和開發,有利於形成有特色的旅遊產品,開拓新的旅遊市場,吸引遊客,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各種宗教信徒總數約佔世界人口的60%以上,許多國家都非常重視宗教文化資源的開發,以朝聖、做彌撤和燒香拜佛、考察研究為主要內容,因為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強烈的求知慾望都會轉化為旅遊動機,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宗教聖地如沙烏地阿拉伯的麥加(伊斯蘭教克爾白聖殿)、耶路撒冷(基督教耶穌聖墓教堂、伊斯蘭教阿克薩清真寺、猶太教所羅門聖毆)、伯利恆(猶太教古以色列大衛王的故鄉、傳說中耶穌降生之所)、義大利羅馬、梵蒂岡(世界天主教的中心)都成了國際旅遊業發達的地方。
中國宗教種類齊全,既有土生土長的宗教如道教;也有外來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等;更有受外來宗教影響而產生的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宗教如明教、白蓮教等。僅國務院公布的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各種宗教名勝古跡就有150多處,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與宗教有關的名勝古跡共有3000多處。豐富的宗教文化資源吸引了海內外信徒、專家學者和一般遊客。
佛教文化對中國有著深刻的影響,並逐漸形成了適應中國國情的佛教教規、禮儀和宗派,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寺院、石窟和佛塔,其數量之多、藝術之精、歷史之久是中外馳名的。1987年國務院公布的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就有142座。豐富的佛教文化具有同一性中的差異性、特殊性:如同是佛寺,五台山的宏偉建築與九華山的民舍構造就各具一格;同為雕塑,山西雲岡的石雕和天水麥積山的泥雕、泥塑就表現出兩種不同的藝術技巧。如果進一步分析的話,則會發現佛教的三大建築都會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宗派和不同的地區而顯示出不同的風采。
再以被奉為道教崇拜的神--媽祖為例,每逢媽祖誕辰(農歷三月二十三日)湄洲祖廟內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各地遊客紛至沓來,以台灣最為突出,總要抬著媽祖像回來探親、進香還願。
當然,由於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別的差異,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嚮往的聖地,在宣傳招徠過程中,應當有針對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據宗教文化的特點,豐富旅遊商品,增收創匯是我們應當重視的。如出售各種宗教紀念品,佛教的木魚、進香袋、數珠、雕像,提供齋飯;道教的「八仙過海」、「福祿壽三星」畫幅、介紹宗教名勝古跡的書籍。
以佛教勝地普陀山為例,其針對遊客的類型、特點,結合本地的實際,出售各種各樣反映普陀山風貌的圖像和以觀音菩薩為主的佛像,發揮了獨特的優勢,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利用宗教節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隨著宗教文化的傳播一些宗教節日,由於符合人們心理要求,不僅是信徒的節日,也成了民間流行的節日。基督教的聖誕節、復活節等流行全球,傣族的浴佛節(潑水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其新奇感和神秘感頗具魅力。
宗教音樂藝術以其深邃淡泊的旋律、獨特的風格吸引了人們,特別是佛教音樂、基督教的聖歌聖樂都深受信徒的欣賞,成為舉行宗教儀式和歡慶宗教節日必不可少的內容。
宗教文化也可以通過間接的形式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宗教文化中的許多人物、故事和傳說非常生動,被搬上了電影、電視和文學作品並廣為傳播。如《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唐僧取經的故事和一些風景名勝如火焰山等,《八仙過海》中的道教名山、故事都隨著電視、小說的傳播而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並激起一些潛在旅遊者參加旅遊活動,電影《少林寺》的上映,使其成為廣大武術愛好者和旅遊者必到的地方。
宗教文化對旅遊飯店也有一定的影響。根據旅遊市場的需求顯示出准備投資的飯店以某一國家或某一宗教信仰者佔到相當大的比重時,那麼投資的飯店必須有相適應的設施及膳食供應,絕對不能對客人的宗教信仰和風俗勻慣有所違反和觸犯。所以,在一些有宗教名勝古跡的地區應投資建造符合宗教規定的飯店或房間。
如果在清真寺附近投資建飯店接待伊斯蘭教信徒,而飯店沒有專門供應牛羊肉的膳食設施,也會引起客人的不滿。總之,針對不同宗教信仰的遊客,應提供相應的接待服務。如對穆斯林來說就不能提供由豬肉製作的菜餚;對佛教信徒就應設齋飯;逢「佛成道節」應提供臘人粥;基督教聖誕節時應製作聖誕樹,舉辦聖誕晚會,分送聖誕貿卡等小禮物等等。
3. 什麼是宗教文化旅遊資源
簡單來說 就是以宗教有關的旅遊資源 比如在宗教意義上有重大意義的地區與建築 以及文化習俗等
4. 宗教文化對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有怎樣影響
宗教文化對旅遊消費 行為的影響 禪 宗教文化的
宗教既是一種特定形態的回思想信仰答,
同時是聞名瑕邇的旅遊聖地,而旅遊者前 往這些旅遊
開拓新的旅遊市場,吸引遊客,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
宗教文化也可以通過間接的形式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宗教旅遊業對宗教文化的影響旅遊。。。。
5. 試論宗教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
中國是可以說佛教國度的,千年古建築寺廟很多,可惜大多數以保護古建築為名,來發展旅遊事業,門票很貴。
6. 如何執行有關宗教文化旅遊發展的法規
一、堅決貫徹《憲法》第三十六條關於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的憲章,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公民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並應當在公民中廣泛宣傳這一憲法原則,使其具有極大的權威性,使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真正的切實的保護。
二、中發【1991】6號文件指出:「《中共中央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是指導宗教工作的重要文件,要繼續貫徹執行」。(《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第214頁)在當前宗教方面立法工作滯後,法律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繼續貫徹中共中央【1991】6號文件和中共中央【1982】19號文件,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事務。
三、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一切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都要堅決做到「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宗教活動要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同時宗教界要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制止違反政策和違反法律的行為,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
四、各級國家公務員,包括各級政務類公務員和宗教部門的公務員,要正確把握有關宗教方面的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行政權力,自覺接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和法律的制約。
五、根據中國的國情,加快宗教立法的步伐,建立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宗教事務法律體系,作到在宗教事務工作中有法可依。
7. 談談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其特色和價值
出世和入世的宗教,若是與旅遊相結合時,所表現的價值各不一樣。例回如,西方的教堂答選址近鄰人員聚集近處,是種入世的文化;東方的寺廟和道觀都選在偏遠幽靜處,遠離塵囂,是種出世的文化。經過歷史沉澱,我們聽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教堂的名聲遠超所在地,而東方人們更多的是說某某山某某寺,所在地的名聲超過寺廟。僅是取一方面比較。
8.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有什麼影響
宗教文化為旅遊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宗教文化為旅遊業提供了眾多人文景觀;
宗教文化間接地影響旅遊業及其他方面。
9. 旅遊業的發展對於宗教文化的影響
★積極來:
1、促進宗教文源化的傳播;
旅遊分很多類型,其中宗教旅遊就是一種。選擇宗教旅遊的人很大程度上會促進宗教文化的傳播。
2、有利於宗教文化的傳承;
宗教文化的傳承是很多時候是需要經費的。例如宗教的一些建築的維護、宗教書籍的印刷、宗教文化活動的舉辦等。旅遊業的發展會帶動相應的經濟發展,會給宗教文化旅遊的相應景點帶來可觀的收入。
★消極:
1、對宗教場所的破壞;
眾所周知,觀光旅遊就是到實地去觀看。有些宗教的特色建築如果在旅遊開發時保護不當,很容易在遊客觀光過程中損壞,而這些特色的建築很大一部分都是不可恢復的。因為宗教的建築往往傾注了濃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往往不同的時期的宗教文化總有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很大程度上的載體就是同期的建築,建築一旦被破壞,相應的宗教文化就很有可能消失。
2、對宗教色彩的破壞;
不法分子會利用旅遊的機會,借著宗教文化的幌子做出一些不利大眾的事情,這些也許就會給純凈的宗教文化抹黑了。不過這些行為在現實中還是占很小的比例的。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希望對你有幫助O(∩_∩)O~
10. 宗教文化旅遊資源的旅遊吸引力有哪些
首先:宗教嚮往力
其次:宗教聖地的文化吸引力
再次:宗教聖地的自然吸引力回
再次:宗教建答築的文化吸引力
再次:宗教儀式的文化吸引力
再次:宗教器物和宗教旅遊商品的文化向心力
再次:宗教體驗活動的心理吸引力
最後:宗教旅遊回憶對心理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