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發展旅遊論文結尾

發展旅遊論文結尾

發布時間: 2020-12-03 21:29:15

① 希望高手幫忙關於畢業論文的:旅遊環境持續發展

隨著旅遊活動的蓬勃開展和旅遊資源的不斷開發,傳統旅遊發展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只注重經濟利益而忽視旅遊的社會、生態效益等,已經成為旅遊業進一步發展的嚴重障礙。用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旅遊業,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世界范圍旅遊業關注的焦點。在此背景下,作為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於一身的生態旅遊備受關注。本文就生態旅遊與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作出相關的探討。 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伴隨著旅遊業的迅速發展,各地因過度開發而導致的消耗效應也開始出現並顯示出其潛在的威脅。一方面,旅遊促進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對旅遊景區的粗放式管理,對旅遊環境的污染、對旅遊氛圍的破壞比比皆是,結果導致旅遊的社會經濟和文化作用在減弱,旅遊的消極影響日益顯現,並迅速損害旅遊業賴以存在的環境質量,威脅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對環境的消極影響已經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20世紀90年代,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問題受到國際旅遊組織和旅遊研究領域的廣泛重視。世界旅遊組織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地方規劃指南》,把旅遊可持續發展界定為「指在維持文化完整、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經濟、社會和審美的要求。它能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們提供生計,又能保護和增進後代人的利益並為其提供同樣的機會」。其基本內涵包括以下內容:一是旅遊業發展要以不破壞其賴以生存利用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二是旅遊資源應能承載日益增長的旅遊者數量,動態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三是旅遊業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一)生態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趨勢 生態旅遊的產生是人類認識自然、重新審視自我行為的必然結果,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生態旅遊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環境價值的綜合體現,是以良好生態環境為基礎,保護環境、陶冶情操的高雅社會經濟活動。生態旅遊是最值得開展的旅遊方式,它比較傳統旅遊活動的重要意義在於游覽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當地的民族風俗和傳統文化得以完整地保存,不至於因為旅遊的開發導致當地人文、地理環境的破壞。對於遊客而言,參與生態旅遊活動可以在領略世界各地的原始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風俗和民族文化的同時,又使當地的經濟得以發展,而其原有的一切景色和文化不受絲毫破壞。生態旅遊的提倡,使旅遊者開始關心那些生活在邊遠地區的民族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以及他們世代相傳的特殊文化。 (二)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從生態旅遊的內涵以及效益分析的角度考慮,生態旅遊符合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思想。生態旅遊強調「旅遊的對象不應受到損害」,生態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活動,與傳統大眾旅遊相比,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對旅遊對象的保護。生態旅遊強調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護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和環境,只有把生態旅遊的保護思想融入旅遊開發和管理,旅遊業的發展才能避免曇花一現的結局,使旅遊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實際上生態旅遊本來就是應旅遊業和旅遊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著力解決傳統旅遊無法解決的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業發展中存在的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經濟效益等的衰退問題。生態旅遊的實質就是追求三者之間的平衡協調發展,實現在旅遊發展中生態、經濟、社會三方面效益的統一和綜合效益最大化。所以說發展生態旅遊是旅遊可持續發展的理想選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三)生態旅遊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新觀念 生態旅遊不僅是新的旅遊形態,更是一種先進的旅遊開發管理思想,從而成為指導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觀念。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徵:旅遊活動的質朴性,生態旅遊遊客追求的是對天然的生態環境和古樸的民情民風的感受和品味。旅遊管理的生態化,生態旅遊項目的營造要以生態學思想作為設計、建設和管理的指導思想,也要求遊客的行為符合生態規范。旅遊內涵的科學性,對生態旅遊規劃、開發經營和導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能對環境保護以及生態旅遊者的學習和探索起引導作用。資源利用的永續性,生態旅遊的發展以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為前提,生態旅遊不僅要求旅遊業從業人員和遊客善待生態資源,還要提供幫助,促使旅遊地居民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資源。生態旅遊的發展不僅要滿足當代人的旅遊需求,也要為子孫後代保留足夠的旅遊空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永續利用。 生態旅遊發展中的社區參與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生態旅遊的社區參與就是讓社區居民參與到生態旅遊業中來,讓生態旅遊區與社區共同促進、共同繁榮、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社區參與型的發展道路。 (一)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開發 在生態旅遊規劃和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以謀求旅遊可持續發展。為此,開發旅遊業必須立足本地,讓民眾參與決定他們要做什麼,以及他們想要什麼樣的開發。只有在規劃過程中更多地深入社區,規劃才能被民眾所接受。要想使居民有能力參與生態旅遊的規劃與管理,就有必要提高他們的生態意識和生態保護知識。為此,必須對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使他們明白生態旅遊的價值以及會給他們帶來的利益。 (二)讓居民(社區)參與生態旅遊的經營與管理 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生態旅遊,目的之一就是讓社區居民充分地參與生態旅遊,並從中獲益,以此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因此,應鼓勵當地居民直接地而非間接地參與旅遊業的經營與管理,應從立法方面尊重和保護民眾權益,應明確規定當地民眾參與旅遊業應達到的比率,以此締造雙贏,促進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讓居民(社區)成為環境保護的主體 當地居民是與當地自然歷史和文化資源關系最密切者,也是生態旅遊業的核心成員。也就是說,他們真正掌握本地區歷史文化的價值,是生態旅遊業的促進者。生態環境要真正得到保護,單靠環保部門、旅遊部門甚至旅遊者都是難以奏效的。真正的環境保護主體應是當地居民或社區,應使他們成為當地環境的自覺保護者和管理者。為此,必須在生態旅遊的開發過程中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 (四)對保護區居民的管理必須遵循利益優先原則 利益優先原則即在生態旅遊的開發、建築、經營、管理以及生態資源的保護等方面提供給當地居民優先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從生態旅遊和實際發展中受益,並感到滿足。如此才能說服他們放棄放牧、砍伐、農作等傳統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徹底解決盜獵問題。否則,當地居民為謀生存,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② 寫一篇關於旅遊業的論文3000字左右

這次是我們首次採取自助的形式出遊,因此不像從前跟團那樣省時省力,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好在有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快捷的幫助。

首先我們通過網路查詢了旅遊當地的許多相關資料,如天氣情況、景點分布,食宿介紹等等,然後再參考一些去過該地的遊客所寫的游記及相關書籍,再搜集幾個旅行社的出行線路安排,對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個大致了解後,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好相應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體的出行路線。並根據當地天氣准備了所需要的衣物,帶上充足的食品、水、現金和銀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腸胃、跌打酒之類的葯品。OK,一切准備就緒,炎炎夏日,開始我們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們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從柳州到昆明我們先選定了兩趟車,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從乘坐環境來說比較好,但相對較貴。從時間上考慮,我們選擇了後者。由於當時正值學生放假,我們只買到了坐位票。上車時經過一番搏鬥與混亂後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車好長一段時間以後,准備吃飯時才知道,因為人員太多,列車無法正常供應開水,這就使我們所准備的方便麵成了擺設。(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時候最好要買卧輔票,因為能休息一個晚上,精神狀態會好許多。而且卧輔的服務條件相對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車上難以下咽的盒飯的話,最好准備多元化一點的食品。)。忍受著飢腸轆轆,日曬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無數個深遠幽長的隧道,16小後,在隆隆聲不絕於耳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石林火車站。

清晨5點的石林火車站靜謐一片,我們的到來讓它暫時的熱鬧起來。乘坐站外搭客的麵包車我們來到了石林景區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賓館,稍事休息、填飽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區開門後我們便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氣要比柳州涼了許多,帶來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場。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兩個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別有一個是從俄羅斯來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況下居然獨自遊了中國的許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國人的獨立性。

石林號稱天下第一奇觀,俗稱「李子箐」,整個景區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等。游覽此地也有一種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內的三個景點,而且還包括一年的會員費(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內持此票來游覽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購買門票了)。如果單游石林的話門票是80元,人多的話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請個導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大約60元左右,保證讓你在充分游覽石林的同時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為主,形成於古生代時期。但這對於我們生長於南方的人來說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這里相對集中一些。步行其間,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間,步步有景,或如利劍,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聯翩,不禁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高處望去,只見一隻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撥地而起,直刺雲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為壯觀。石林間不時有身著民族服裝的導游在為遊客講解,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風情。遠處,似有若隱若無的歌聲傳來,讓人不禁想起傳說中美麗的阿詩瑪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們從望峰亭到雙鳥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復復,兜兜轉轉的花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出了景區大門。從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車經過停靠,最後一班是13點鍾到。我們吃過午餐時間也就正好合適。因為聽說這個期間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緊缺。所以我們通過聯網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車站就把車票買好了。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是最後的6張票了,而且還是昆明站因為旅客太多,加了一節廂的結果。

③ 旅遊影響的論文怎樣結尾

旅遊影響的論文結尾可以從旅遊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交流 人民生活質量方面來進行論述,映輝教育yinghuiyun.com上有很多旅遊相關的範文可以供你借鑒。

④ 關於旅遊方面的畢業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⑤ 關於旅遊的論文3000字

城市旅遊圈競爭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遊圈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說,城市旅遊圈是否具有競爭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城市旅遊圈競爭力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更多旅遊論文相關範文盡在top期刊論文網。
關鍵詞:旅遊論文
一、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與競爭力要素優化
(一)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類型分析。城市旅遊圈是由跨行政區域的不同城市組成的圈層結構,每個城市所在的行政區域都是一個獨立的利益主體。不同的利益主體意味著各城市之間必然存在博弈行為。博弈的結果則會使城市旅遊圈內部形成三種不同的關系模式:競爭、合作以及介入兩者之間的競合關系。
1、競爭關系。在以行政邊界為單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績,而不是以城市旅遊圈為單位考察區域旅遊整體競爭力的情況下,行政區經濟利益大於圈域經濟利益,各地為爭項目、爭資金等展開激烈競爭便在所難免。
2、合作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具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經濟結構相似或互補的城市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在某一階段、某些方面採取類似「正和游戲」的合作戰略。
3、競合關系。在通常情況下,不同地方之間是一種「正和但可變的游戲」的競爭合作的關系。因為不同地方之間的利益目標不完全一致,它們之間的合作雖然能夠產生價值,但這個價值的總量是與合作的性質密切相關的。
(二)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因素組合。城市旅遊圈內部各地區之間在博弈過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還是競爭,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創造額外價值。預期創造的價值越高,不同地區就越能選擇合作。如果預期創造的價值不多,不同地區就會考慮零和游戲的競爭策略,哪怕形成報復性的惡性循環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遊圈中核心城市(即領導者)的行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發行為不僅能給自己帶來利益,同時也給城市旅遊圈帶來整體利益,它的先發行為雖然可能導致其他地區的直接利益損失,但如果這種先發行為帶來整體利益能夠給其他地區形成溢出效應(即間接利益),而間接利益又大於其他地區所遭受的直接損失,其他地區會選擇合作的態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為,而不採取對抗性競爭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發行為只給自己帶來利益,無法增加整個城市旅遊圈的整體利益,就會導致其他地區的對抗行為;三是帶領者之外的普通參與者的行為方式。在博弈過程中,為了增進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採取先發行動,這種行動同樣會給包括核心城市在內的其他地區帶來競爭和間接利益,並有可能讓這個先發行動者成為新的領導者。
二、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與旅遊競爭力提升
武漢城市旅遊圈是指以武漢為核心旅遊集散地,以孝感、鄂州為副旅遊集散中心,以黃岡、黃石、咸寧、仙桃、潛江、天門等城市為次級旅遊集散中心,即以武漢為首的城市體系為基礎,以武漢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的多個旅遊景區為依託所組成的多層級的空間旅遊合作聯合體。這個聯合體能為遊客一次有效用的出遊活動提供足夠的產品供應。目前,武漢城市旅遊圈作為我國重要旅遊目的地的輪廓已初現。
(一)武漢城市旅遊圈內部關系分析
1、武漢處於絕對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統計年鑒》、《武漢市統計年鑒》的統計數據顯示:武漢城市旅遊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遊人數48.8萬人次,其中武漢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遊人數為41.2萬人次,其他8市僅有7.6萬人次,平均不到1萬人次。這說明武漢城市旅遊圈內,武漢處於絕對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間海外旅遊者的流動並不活躍,武漢的國際旅客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在國際旅遊方面,武漢作為旅遊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缺乏區域旅遊協調的帶動機制。
2、其他8城市處於均質狀態。根據武漢城市旅遊圈9個城市2006年旅遊統計數據,國內旅遊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漢與排名其次的黃岡之間的比值高達11外,其餘相鄰位次城市間的國內旅遊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這表明武漢旅遊業的產業規模在9市中是鶴立雞群,而其他城市旅遊產業發展還處於均質狀態。這表明,城市圈內除武漢之外的各城市間,旅遊發展合作關系淡漠,旅遊發展缺乏層次性,結構較為鬆散。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長期以來該旅遊圈內9城市的旅遊產業發展,都是依靠本市經濟發展水平,依據自己的旅遊規劃進行。各城市旅遊發展的均質狀態,使圈內各城市旅遊發展缺乏層次性,造成旅遊產業結構鬆散,難以形成統一的旅遊形象,影響了武漢城市旅遊圈的品牌建設及市場競爭力。
(二)提升武漢城市旅遊圈競爭力路徑研究
1、旅遊城市體系空間組織優化。發展武漢城市旅遊圈,首先應優化武漢旅遊城市體系空間組織。武漢城市旅遊圈按旅遊地域系統分解為以武漢為中心的一級都市旅遊區、以鄂州為中心的東翼城市旅遊和以孝感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遊副圈。
武漢是整個城市旅遊圈旅遊發展的增長極。我們首先要加快武漢旅遊集散中心的建立,發展都市旅遊,形成武漢都市旅遊區。以武漢這個增長極為中心,以長江黃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為區域旅遊拓展軸線,以點連線帶面,充分發揮出武漢作為一級中心旅遊城市所具備的輻射功能。
以鄂州為中心的東翼城市旅遊鏈,包括黃岡、黃石、咸寧和鄂州四個城市。其中鄂州是區域型旅遊中心城市。這4個城市在接受武漢旅遊輻射功能的同時,應加大彼此之間的旅遊合作,協調開發,構建武漢城市旅遊圈生態旅遊區。
以孝感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遊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門、潛江等4個城市。其中,孝感旅遊經濟最為發達,為本區的旅遊中心城市。該區域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城市化進程相對落後。因此,應首先加快城市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構建4城之間的交通網路,連手開發特色旅遊資源,形成武漢城市旅遊圈楚文化故里旅遊區。由此建立一個空間結構合理的旅遊城市網路體系,會大大加強圈內各城市間的社會經濟聯系,使旅遊合作在武漢城市旅遊圈的不同層面上合理開展,各利益主體的利益得以實現,必定將有力推動城市圈旅遊競爭力的提升。
2、政府主導,統一規劃,推進武漢城市圈旅遊一體化發展。湖北省、武漢政府是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的主導者。有關部門應在優化旅遊城市網路體系的基礎上,加快編制《武漢城市旅遊圈發展規劃》,協調各城市旅遊產業發展,建立良好的競爭合作關系。
3、加強旅遊精品建設,努力實現品牌形象一體化。武漢城市旅遊圈應增強整體吸引力,努力實現品牌形象一體化。武漢城市旅遊圈是一個整體,通過挖掘文化內涵來體現城市體系的特色,盡快形成武漢城市旅遊圈的統一品牌形象,編制出具有武漢城市旅遊圈特色的精品旅遊線路。

⑥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論文800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旅遊業的發展不僅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為它們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因此,旅遊業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

據世界旅遊組織今年年初發表的年度報告統計,2002年世界各國和地區入境旅遊人數達7.15億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歐洲入境旅遊人數仍居世界第一位,為4.11億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57.5%。近年來,亞洲旅遊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旅遊業最興旺的地區之一。2002年前往亞太地區的國際遊客達1.31億人次,僅次於歐洲。美洲地區也是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2002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21億人次。非洲的遠古文明和原始風光也開始吸引遊客的視線,去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2410萬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仍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2002年法國接待的外國遊客人數突破了歷史記錄,達7670萬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和義大利,接待人數分別為5130萬人次、4540萬人次和3950萬人次。中國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以及安全的旅遊環境等,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國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3680萬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一度疲軟。從下半年開始,歐洲旅遊業增長較明顯,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長。亞洲一些地區的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世界旅遊組織樂觀地表示,亞洲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將會在今年年底全面復甦。

目前,世界旅遊業正朝著區域化、多樣化趨勢發展。多年來,世界旅遊業主要以歐洲為主體,現在逐漸形成歐洲、亞太地區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遊方式的選擇上,一些國家採取以「新」、「異」取勝的戰略,除一些傳統旅遊項目外,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和網路旅遊等特色旅遊,以其新穎、別致、時代性強和內容豐富多彩等特點吸引遊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由於受世界經濟因素影響,未來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亦將日趨激烈。

如何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吸引更多旅遊者、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旅遊組織法或旅遊基本法、直接投資或減稅、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實行「低門檻」入境和「低門檻」收費政策等,以保證和支持本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⑦ 一篇關於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的論文

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意義
仔細研究發現,在當今的世界經濟地圖上,那些具有國際或區域競爭優勢的產業,大多是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而發展起來。如在美國,汽車產業主要集中於密歇根的底特律;在德國,鋼鐵生產主要集中於多特蒙特、埃森和杜塞爾多夫;在我國,海寧的皮革、東莞虎門的服裝、溫州柳市鎮的低壓電器等等。理論界把這種集聚於某些特定區域,依託比較穩定的分工協作,形成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產業集聚空間稱為產業集聚。當然,產業集聚的這種經濟現象不只限於製造業領域,在服務業中也同樣存在。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服務業也是最大的產業的旅遊業,也不例外同樣也存在著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

一、旅遊業產業集聚

產業集聚是當今產業組織發展的重要特徵之一。美國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在對10個工業化國家的考察中發現,一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特徵。波特指出,產業集聚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基本因素。並認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取決於其產業集聚的競爭力。國外學者Donald (2004)等人根據波特的產業集聚理論從產業鏈和提高競爭優勢的角度來界定旅遊產業集聚,提出了「旅遊競爭集聚」的概念(見圖1),他們認為:旅遊集聚是由有效的旅遊供應鏈組織起來的一系列旅遊活動和旅遊服務,其目的是旅遊目的地所有單位協同作用以便提高目的地的競爭力。

二、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現狀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非常的迅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中國旅遊業在未來幾年到十幾年的發展目標,就是向世界旅遊強國邁進,達到和超過現在一流世界旅遊強國的發展水平。建設世界旅遊強國是中國旅遊業發展歷史上的新轉折期。在這一轉折期中國的旅遊業要想實現對旅遊資源的有效整合,提升旅遊業的競爭力,促進其產業集聚式發展是其必然選擇的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已經初現端倪。被譽為拉動中國經濟起飛的「三駕馬車」蘇滬杭、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國內城市群落已經開始了一輪全新的合縱連橫,以建立超級都市圈的方式提升區域競爭力。與之相對應,活躍在三大都市經濟圈內的熱點產業旅遊業,也積極表現著不同程度的一體化發展態勢,並逐漸打破行政區劃的界限,向構建大都市旅遊圈的目標迅速跟進。蘇滬杭長三角旅遊協作區以上海市為龍頭,依靠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和完善的城市旅遊集散功能,率先實現了連橫資源的重新整合和區域旅遊功能要素的配套,一躍成為中國旅遊業最大的經濟產出地。自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面積僅佔中國1%的長三角地區接待海外旅遊者600多萬人次,佔全國的16.53%;旅遊創匯40億美元,佔全國的19.68%;接待國內旅遊者2億4千多萬人次,佔全國的27.66%。廣東省則利用珠三角的城市集群品牌優勢和港澳市場的輻射作用,也爭先做「大旅遊」 的文章,同樣獲得了1260.83億元的豐厚回報,表現了不可替代的大區域旅遊的優勢。目前,泛三角旅遊區域旅遊也逐步形成,旅遊業將會在更大區域和更多企業間集聚。與此同時,一個以京津兩大巨型城市為「雙核」,以河北省的11個城市為衛星環繞的大北京旅遊圈正在加速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旅遊圈將形成 「三足鼎立」之勢。

但是由於我國目前正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舊的體制在一些領域還在繼續發揮作用,旅遊的綜合經濟就同原來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區域管理、行業管理的條塊分割、自成體系分割發生了矛盾。這種矛盾阻礙了旅遊業的行業集聚的形成。所以雖然我國旅遊業的產業集聚化非常的迅速,並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集聚並未最終形成。

三、提高我國旅遊業產業集聚的對策

(一)制定區域旅遊市場開發專項規劃,促進區域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旅遊發展,規劃先行。旅遊發展需要有一個整體的發展思路作為指導,即需要編制一個跨越行政區劃的區域旅遊規劃,對於區域內旅遊發展的方向和目標進行統籌安排。旅遊發展規劃的編制和實施能夠有效整合區域旅遊經濟資源,形成區域旅遊特色,並促進區域內部有序發展、避免出現內部競爭的混亂局面。編制規劃時應立意高遠,站在國內、國際旅遊市場競爭的角度,以提升區域旅遊產業競爭力為導向,通過大思維、大手筆、大創意為旅遊的發展描繪出一幅宏偉藍圖。

⑧ 我寫論文 想寫一個城市的旅遊業發展趨勢與研究 。大綱怎樣列比較好

1、中國旅遊業發展環境分析
1.1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分析
1.2中國旅遊相關產業發展分析
1.2.1國內版旅行社經營情況分權析
1.2.2國內旅遊飯店發展現狀分析
1.2.3我國旅遊交通發展現狀分析
1.2.4中國餐飲業發展狀況分析
1.2.5旅遊商貿業
2、國際旅遊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
2.1總體狀況
2.2重點地區區域市場發展狀況
3、世界旅遊總體需求預測
3.1旅遊市場特點的發展趨勢
4、中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4.1中國旅遊業與國際旅遊強國的比較分析
4.1.1入境旅遊
國內旅遊及總收入
出境旅遊
旅遊住宿和設施
管理體制
5、中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及區域對比分析
5.1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5.2國內旅遊業的地區和市場格局分析
5.3我國東西部地區旅遊產業開發的比較分析
6、旅遊行業的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經濟發展水平
生活方式拉動旅遊消費
國際城市化水平
7中國旅遊業與WTO
7.1 WTO對旅遊業的影響
8 旅遊產業大趨勢
8.1旅遊電子商務的趨勢和市場定位
建設平台
西部旅遊產業跨越式發展面臨的障礙和對策
民營資本進入景區資源
國內旅遊特的新熱點
9、主題公園的特點和發展趨勢
...
覺得有用需要的話可以給我郵箱,我發給你

⑨ 論文最後的總論與展望怎麼寫

總論就是把你寫的文章做一個大概的描述,把你得到的結論,發現的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大概寫一下就可以了.
展望就是把你認為的生態旅遊的未來發展情況寫一下就可以了,要結合你論文的內容寫.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