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和旅遊部行政級別

文化和旅遊部行政級別

發布時間: 2020-12-03 21:27:05

『壹』 市地盟州有什麼區別

現行行政區劃根據中國憲法(1982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省級行政區目前全國省級行政區共31個①23個省②5個自治區③3個直轄市
縣級行政區是中國地方一級行政區域。按中國現行行政區域體制,縣可屬於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屬於市、自治川,也可由省、自治區的派出機構「地區」、「盟」管轄。自治縣是相當於縣的民族自治地方。此外,相當於縣級的行政區域還有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工農區、林區。
市是省、自治區內人口較集中,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較重要的城市。市人民政府為一級地方行政組織。它可屬於省、自治區,稱省(自治區)轄市,相當地區級。也可屬於自治州,或由省、自治區委託其派出機構「地區」、「盟」管轄,稱地(州)轄市,相當縣級。
鄉級行政區中國農村基層行政區域,由縣級行政區管轄
鎮通常是縣行政機關所在地,或是農村工商業較集中的地區。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多將市區范圍劃分為若干區,設立區人民政府。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將其所管轄的地區分為若干街道管理區,設立街道辦事處,作為市轄區人民政府或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
地級行政區地區、自治州、盟是介於省級和縣級行政區域之間的一級行政區域,但是它們的政權性質不完全相同。
一,現行行政區體系
(一)行政區劃的憲法依據
行政區是國家對地方進行管理的空間單元,因此我國行政區的層級與管理方式的確定均源自於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於1954年頒布,此後又於1975年、1978年、1982年分別頒布了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憲法,在此基礎上於1988、1993、1999、2004年進行4次修訂。盡管建國50多年內憲法有了各種內容的修訂,有關行政區劃部分改動很小。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第三十一條 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
憲法規定中國存在省、縣、鄉三級行政區三個行政區。層級中,與省同級別的還有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第四部憲法中出現的特別行政區;與縣同級別的有自治縣、市;與鄉同級別的則有民族鄉、鎮。民族自治區存在自治州,自治州屬介於省、縣之間的行政區。
(二)市管縣與地轄市
地級市的前身是地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初,在50個省級行政區內設置了二百多個「地級行政區」,包括專區、盟等。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1983年推行地級行政區劃改革以前,除了自治州以外,地區、盟等「地級行政區」沒有地方人大,不具備實體行政區的組織機構,屬於虛體行政區,為省級政府的派出機構。20世紀80年代,全國大多數地方實行實三級行政區,將地區由虛體行政區向實體行政轉化。20世紀80年代初期,為了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步伐,推進行政機構改革,中共中央(1982)51號文件發出了改革地區體制,實行「市管縣」體制。此後,地市合並,城市升格,建立市管縣體製成為行政改革的主要取向。1983年3月,江蘇省率先撤銷原來的7個地區,全面推行市管縣體制。改革後,11個省轄市管62個縣、2個縣級市和41個區 。為了推動市管縣體制和行政機構改革的深入,198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又下發了《關於地市州黨政機關機構改革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試行地、市合並」,各省普遍進入推行市管縣體制的高潮。以後,「市管縣」體制實施范圍逐步擴大,並向西部地區和部分欠發達省份轉移。2003年底,全國除港、澳、台和京、滬、津、渝四個直轄市以外的27個省和自治區,都普遍實行了「市管縣」體制。
上世紀80年代之後,「市管縣」體制的發展主要是傳統計劃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的產物。改革進程中,城鄉經濟逐漸實現一體化,一方面農村需要獲得城市在技術力量、智力、信息服務和資金等方面的援助,對城市的依賴性加大;另一方面城市工業化的發展,工業生產迫切需要輻射到農村,保障城市的市場、勞務、原料及副食品的供應。2005年底我國共有地級行政建制333個,其中地級市283個,自治州30個,佔地級行政建制的93.9%。「地轉市」的過程不僅僅是名稱與縣級行政區隸屬關系的變化,實現「地轉市」以後的地級市設立了市人民代表大會,完成了由虛體政區向實體政區的轉化。地轉市之後,在中國行政區中出現了兩類現象:
其一,為憲法所明確的除自治區存在四級實體行政層級之外,全國大多數地區的三級實體政區向四級實體政區轉變,與地級市行政級別相同的地級行政區為:地級市、自治州、地區、盟,其中前兩者為實體政區,後兩者則為虛體政區。截至到2005年底,內蒙古自治區下轄9個地級市、3個盟,為三級行政層級與四級行政層級並存的省級行政區。與內蒙古類似的還有黑龍江12個地級市、1個地區,貴州4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2個地區,西藏1個地級市、6個地區,青海1個地級市、6個自治州、1個地區,新疆2個地級市、5個自治州、7個地區 。
其二,地級行政區的類型繁多,其管理形式幾乎包括除特別行政區地方政府以外的的各個地方政區類型。依據地方行政區的特點,地方政府可分為:
1. 地域型地方政府,設置在兼具農村和城鎮管轄空間的政府。由於中國大部分地方城市化的發展水平相對較低,這種類型的行政區域在設立之初,主要管轄農村。
2. 城市型地方政府,在設立城市的地方分治單位。
3.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建立在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具有自治權利和地位的地方行政單位。
4. 特別行政區地方政府:按照《憲法》規定,國家在必要時設置的特別行政區。
實行「地轉市」後,由於地級行政區中地域型地方政府管轄區與城市型地方政府管轄區均被冠 「市」名,在同樣地級市的名目之內既存在地域型的管理空間,也存在城市型的管理空間。且以山西省為例,至2005年底這里全部實現了「地轉市」,共有地級市11個,其中省會城市太原市為地級市,以太原城區為中心下轄6區、1市、3縣,屬於城市型地方政府類型;而同為地級市的朔州市下轄2區、4縣,屬於地域型地方政府:長治市下轄2區、1市、10縣,也屬於地域型地方政府。
(三)「市」的多層次性
目前中國行政區中的「市」分為4個層級:省級市、副省級市、地級市、縣級市。
屬於省級市的4個直轄市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副省級市共15個。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國家規定一些大城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享有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但不具備省一級行政級別。設立計劃單列市之初,並未對行政級別做明確解釋。1993年先後共設立計劃單列市16個: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寧波、廈門、濟南、青島、武漢、廣州、深圳、成都、重慶、西安。199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省會城市的計劃單列,計劃單列市只剩6個。同年,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宣布,原先16個計劃單列市行政級別為副省級,包括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和6個計劃單列市,而這些城市統稱副省級城市。1997年,重慶設立直轄市,不再是計劃單列市。現在有15個副省級城市,10個副省級省會城市:沈陽、長春、哈爾濱、南京、杭州、濟南、武漢、廣州、成都、西安;5個非省會城市: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
2005年底全國共有地級市283個,包括城市型與地域型兩類管理空間,一般城市型地級市是非計劃單列市的省會城市和一些省轄市,以內蒙古為例,呼和浩特市是自治區首府,屬於地級市,而包頭、烏海為自治區轄市。也是地級市,這三個地級市同為城市型管理空間。
縣級市屬於地域型管理空間。2005年底全國共有374個縣級市。縣級市一般是地域性地級市政府或地區行署駐地,如新疆伊犁自治州州政府駐地伊寧市是縣級市,阿克蘇地區行署駐地是阿克蘇市。「地轉市」前,地區行署的駐地往往是城市型地級市。實行「地轉市」後,城市型地級市多被分割為區。河北省張家口地區行署駐張家口市,本為地級市,實行「地轉市」之後張家口市區被分割為橋西區、橋東區兩個區,每個區享有縣級行政區的級別。
與縣級市或縣級行政區相關的還有這一級政府駐地的行政層級。一般情況政府駐地是建制鎮。如內蒙古巴林左旗旗政府所在地是林東鎮,湖南省衡陽縣縣人民政府駐西渡鎮,安徽省碭山縣人民政府駐碭城鎮。林東、西渡、碭城都是建制鎮。
鎮與鄉是中國最基層的行政區,區別在於非農人口的數量。總人口在2萬人以下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超過2000人的,可以建鎮;總人口在2萬人以上的鄉,鄉政府駐地非農業人口佔全鄉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建鎮。少數民族地區、人口稀少的邊遠地區、山區和小型工礦區、小港口、風景旅遊、邊境口岸等地,非農業人口不足2000人,有必要也可以設鎮的建制。
(四)行政區體系的復雜性
中國行政區層級的復雜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 二、三級並存。北京市作為直轄市,下轄16個區、2縣,即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朝陽區、海淀區、豐台區、門頭溝區、石景山區、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 、大興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以及密雲縣、延慶縣。城區各區如東城區、西城區、崇文區、宣武區等區,區之下設有街道辦事處,而街道辦事處只是區政府的下設機構,沒有相應的人大,不屬於一級實體政區。直轄市——區——辦事處的行政層級屬於兩級實體政區。朝陽區下轄各鄉稱為「地區辦事處」,等同於城區街道辦事處,為區下設辦事機構,不設人大,也為兩級實體政區。石景山區只轄街道辦事處,也是兩級實體政區。與上述5區不同,海淀區下轄機構中則包括街道、鎮等,鎮等同於鄉,為實體政區,設有鎮人大,屬於三級實體政區。豐台區下轄機構中除街道辦事處還有6個鄉鎮,均設有人大,為實體政區。門頭溝區轄潭柘寺鎮等9鎮4個街道辦事處,鎮設有人大,同樣為實體政區。與海淀、豐台、門頭溝三區相似的是房山區、通州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平谷區、懷柔區以及密雲縣、延慶縣,均為三級實體政區。與北京市雷同的二、三級行政區層級並存現象,在各直轄市中都存在。
2. 三、四級並存。屬於這類行政區除前述內蒙古自治區等,海南省也屬於此類。海南省分三、四級並存為:1)省——地級市——區——鎮。2)省——縣——鄉。海南省下轄的兩個地級市海口市、三亞市都是城市型管理空間,地級市下轄區,區下轄鎮,是為實四級。其它地方是實三級行政區。
3. 四級實體行政區。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部分省區實現 「地轉市」,原來作為虛體政區的地區轉為實體地級市,出現:省——地級市——縣——鄉四級實體政區(見圖1)。
4. 自治州下轄地區。在中國行政區中,屬於此類只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位於祖國的西北邊陲。自治州成立於1954年11月,管轄塔城、阿勒泰兩個地區和10個直屬縣市,首府設在伊寧市,是全國唯一的既轄地區、又轄縣市的自治州。在中國行政區層級中自治州與地區雖然有實體政區與虛體政區的區別,但在行政層級上同為地區級行政區。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新疆在自治區內部將伊犁自治州提升為副省級。
5. 特別行政區。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特別行政區屬隸屬於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一級行政區。

圖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與國家機構系統圖
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國大陸一級行政區共34個,其中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其中283個地級市、17個地區、30個自治州、3個盟;縣一級行政區(包括縣級市)2860個。
(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由於新疆的政治軍事需要,中央決定將進入新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的第一兵團和第二十二兵團全部轉業,就地屯墾戍邊,組建成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疆兵團為受中央政府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雙重管轄,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行國家計劃單列並享有省級許可權的區域。兵團的黨務、行政、司法和稅收事務由自治區分管,而經濟、財政等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給與指導。在統計方面,兵團的人口和面積計入地方政府的統計中(兵團城市除外),國民生產總值等則單獨列出,不計入自治區的數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管理體系主要有兵團、師、團三級,兵團的司令部設在烏魯木齊市。兵團第一政治委員由自治區黨委書記兼任。兵團政治委員和司令員獨立於自治區的黨政軍系統,由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直接任命,行政職級為省級。兵團的師大都與自治區的地級行政區一一對應,由相應的地委書記兼任師第一政委。師另設專職的政治委員和師長,有些師還管理了若干城市,實行「師市」體制。
兵團的團級單位除了普通團外,還有農場、牧場等,一般統稱為「農牧團場」。普通團除了番號外,通常還具有一個稱作鎮的地名,這些鎮不存在政府、人民代表大會等政權機構,僅僅是團場的別稱而已。此外,在兵團總部、各師師部和團場密集的墾區,還設有法院、檢察院等機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計劃單列的特點,使這一組織部分享有行政區的權利,卻又有別於一般行政區,獨立的管轄空間賦予了兵團與行政區一致的固定轄區要素。兵團人員戶口隸屬自治區管轄。兵團各級機構不設人大這一特點,又使它不同於行政區。新疆兵團與新疆自治區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不僅體現在空間交叉、人員雙屬等方面,兵團管轄的四個市,這一特點尤其突出。石河子市、阿拉爾市、五家渠市、圖木舒克市為兵團管轄的4個縣級市,同時也為自治區政府的直轄縣級市,由於這樣的雙重屬性,使這四個市市政府實行與兵團一個黨委領導,領導班子分設,部門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設有市人民代表大會。

『貳』 中國的行政機構有哪些

國務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其組成部門均屬我國行政部門:

1、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2、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3、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務院參事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4、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研究室。

5、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新華通訊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6、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家信訪局、國家能源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文物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2)文化和旅遊部行政級別擴展閱讀:

行政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後果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機關。在中國,有兩類行政機構。

一類是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它們由於其所屬行政機關的級別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政級別,在稱謂上表現為室、科、處、司等。

另一類是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如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等。無論是內部機構還是派出機構,都與行政機關不同,通常不被視為行政主體。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如果法律、法規給予其特別投權,使其在一定范圍內具備了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資格,那麼,它們就成為行政主體。

『叄』 國家旅遊局局長什麼級別

國家旅遊局局長屬於正部級。

國家旅遊局是國務直屬機構,副部級建制,但是其領導的待遇都拔高半級。比如國家旅遊局局長,享受正部級待遇。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國家旅遊局。

文化和旅遊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仍為正部級。

(3)文化和旅遊部行政級別擴展閱讀:

文化和旅遊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遊法律法規草案。

(二)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

(三)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外合作和國際市場推廣,制定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遊。

(四)指導、管理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五)負責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六)指導、推進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息化、標准化建設。

(七)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八)統籌規劃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組織實施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挖掘、保護和利用工作,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發展。

(九)指導文化和旅遊市場發展,對文化和旅遊市場經營進行行業監管,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用體系建設,依法規範文化和旅遊市場。

(十)指導全國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組織查處全國性、跨區域文化、文物、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等市場的違法行為,督查督辦大案要案,維護市場秩序。

(十一)指導、管理文化和旅遊對外及對港澳台交流、合作和宣傳、推廣工作,指導駐外及駐港澳台文化和旅遊機構工作,代表國家簽訂中外文化和旅遊合作協定,組織大型文化和旅遊對外及對港澳台交流活動,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十二)管理國家文物局。

(十三)完成黨中央、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任務。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