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旅遊業的發展
⑴ 徐州漢城的影響
九里區旅遊業獨來具特色,以兩源漢文化為內涵,歷史文化、名勝古跡與自然風光融於一體。九里有著襟山帶水的自然環境,九里山、玉潭湖相依相連,湖光山色,風景秀美;龜山漢墓雕鑿精細,世界罕見,96年4月,李鵬總理游覽後,欣然題詞:「龜山漢墓,堪稱一絕」;「徐州漢城」不僅是中央電視台的外景基地,而且是全國兩漢的集大城者,具有色高的文化品位和娛樂觀賞效果;距今五百萬年的白雲洞,洞天高闊,傳說神奇;白雲寺雖歷經千年滄桑,但香火不斷;從世界影城好萊塢引進的「太空船」,體現高科技娛樂的驚險神奇,令人留連忘返…… 精粹的兩漢文化和珍貴的歷史遺跡輝耀中華,96年8月在九里區出土的劉和銀縷玉衣,是我國迄今為止最早,最完整的玉衣,具有較高的價值,還有蜚聲海內外的西漢著名散文家經文派經學家劉向墓,九里山古戰場遺址等。有感於九里的綠水青山,自漢至清,一大批文人墨客紛至沓來,西漢散文家劉向,宋代文學家蘇東坡、清代皇帝乾隆等,在九里的山水之間,留下了許多充滿詩情畫意之作。近年來,九里區委、區政府確立了「旅遊帶動」戰略,九里的旅遊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九里的山愈綠,水愈清,景愈美,今日的九里已成為秀麗多姿的旅遊新區。
⑵ 徐州旅遊業現狀
不太景氣 最近雲龍湖 還可以把 龜山漢墓 楚王陵都比較冷清
⑶ 現在徐州旅遊發展的概況
徐州位於東經116.22』,北緯33.43』--34.58』。在江蘇省的西北部,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距南京、濟南、鄭州、合肥皆為300餘公里。
徐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4℃,年降雨量866毫米,無霜期200--220天, 日照2100--2400小時。熱量多於華北,光能優於蘇南。地形以平原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間,海拔19-45米,沂河、沭河、京杭大運河、古黃河穿境而過,駱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兩緣。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6000年燦爛文化。帝堯時建大彭氏國。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 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秦漢時,徐州是楚國的屬地。楚漢相爭時,這里是西楚國的國都。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這里是其親屬的封地。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至1945年正式設市,隸屬江蘇。徐州現轄豐、沛、銅山、睢寧4縣,邳州、新沂2個縣級市,雲龍、鼓樓、泉山、九里、賈汪5區。全市幅員面積11258平方公里,總人口907.98萬人,其中市區面積963平方公里,總人口150萬人。
徐州古稱彭城,具有四千多年的光輝歷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為北國鎖鑰,南國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便為兵家必爭之地。
四千多年的文明史為徐州留下了大量文化遺產和名勝古跡,宛如斜掛於歷史蒼穹中的璀璨星河。其中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為代表的兩漢文化最為奪目,集中體現了古人的非凡創造力和深遂智慧,極具藝術欣賞和考古價值。以雲龍山水、泉山森林公園為中心的風景區風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勝古跡掩映其中,與之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徐州歷來就是鍾靈毓秀、藏龍卧虎之地。中華意經和養生學的鼻祖彭祖,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人傑鬼雄項羽,一代文豪蘇東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們的痕跡。如今的徐州人,正用他們的勤勞智慧書寫歷史的新篇章。高樓聳立,綠草如茵,交織成一道生機勃勃充滿動感的都市風景線。美麗的徐州正張開雙臂熱情地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
⑷ 徐州旅遊景點哪裡好玩
徐州好玩的景點有:
1、徐州九里湖國家濕地公園:
江蘇九里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徐州市主城區西北部,因與九里山組成"湖光山色"而得名,由龐庄煤礦採煤塌陷地而形成。
濕地公園總面積250.62公頃,其中濕地總面積166.49公頃,濕地率達66.43%。濕地類型有河流濕地、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庫塘濕地四類。2015年獲得"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
2、泗水亭:
泗水亭位於徐州市沛縣,漢代開國皇帝劉邦就曾做過「泗水亭長」。泗水亭公園大門內側飛檐下題寫著「千古龍飛地」,這正是古沛的別稱。
除了漢高祖劉邦外,沛縣人還會提到另一位開國皇帝,即明朝的朱元璋,朱元璋的祖籍也是沛縣。南朝宋的開國皇帝是徐州人,還有南唐後主李煜也是這里的人。由此,古沛贏得了龍飛之地的美譽。
3、徐州漢文化景區:
徐州漢文化景區佔地面積1400畝,由核心區和外延區兩部分構成,核心區由獅子山楚王陵、漢兵馬俑博物館、漢文化交流中心、劉氏宗祠、竹林寺、羊鬼山展亭、水下兵馬俑博物館等兩漢文化精髓景點組成,外延區包括漢文化廣場、市民休閑廣場、棋茶園、考古模擬基地、滑草場等景點。
4、梁王城遺址:
梁王城遺址位於江蘇省邳州市戴庄鎮李圩村,京杭大運河傍依而過。是新石器至戰國時代的遺址。1957年,南京博物院考古調查發現了該遺址,經過多次考古發掘,表明該處遺址文化層堆積有四五米深,內涵豐富。
地層堆積從早到晚依次為大汶口文化層、龍山文化層、商周文化層、春秋戰國文化層、北朝—隋文化層以及宋元文化層等,歷史延續約5000年。經過鑽探確定了梁王城城址的始建年代為時期,遺址面積共有100多萬平方米,這里是春秋戰國時期當地的繁華鬧市區域或政治經濟中心。
5、快哉亭:
快哉亭位於徐州中心城區,取名於蘇軾的《快哉此風賦》。宋煕寧十年,蘇軾調任徐州知州後,常約賓朋來此亭避暑賦詩。
一天,蘇軾登城步入新改建的亭內,有人請他命名亭名,蘇揮毫作賦「賢者之樂,快哉此風」,從此,這座陽春亭便易名為快哉亭。快哉亭歷經興廢,清同治十一年徐海道吳世雄重建、清光緒十五年太守桂履真又曾擴建。解放後也曾多次維修。
⑸ 徐州漢文化景區2012-2016年旅遊收入和旅遊人次數是多少
漢文化景區的北側區域是大片竹子圍繞的竹林寺,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中國第一比丘尼、觀音閣、三聖殿、紀念閣、照壁等建築。原先是東晉永和年間為紀念中國的第一個女出家人——西晉末年彭城(徐州)凈檢法師而建,後來屢廢屢建,現在看到的是新建的。漢傳佛教游覽區包括竹林寺內的觀音閣、第一比丘尼紀念堂、南北山門、鍾鼓樓等,展示漢傳佛教的歷史風采。兩大展區的風物,集中體現了漢文化的博大恢宏,構建了「觀漢獅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獨特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