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濕地公園旅遊發展
1. 簡述濕地對該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有何作用
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也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 人類文明都是由水系發育的,無論是古巴比倫、古埃及文明,還是中國的古代文明,都起源於河流濕地。歷史上幾乎所有城市的衰亡都是因為水源枯竭或水環境被污染,導致整個城市甚至民族的衰敗。聯合國提出:21世紀是城市的世紀,因為到2010年的時候,世界上將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類迎來了城市的世紀。從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任何一個城市都誕生於水濱,凡是城市,無論大小,都依水而建,城不在大,有水則靈。水系又是現代城市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是城市運輸、貿易、防災、生態、生產、生活等諸多方面的不可取代的載體。城市又是因水而秀,城市景觀最美的部分就是水景。從改善人居環境來看,人類的天性是追求景觀多樣性,天生具有親水性。凡是有水景觀的城市,就是有魅力的城市。獨特、優良的水景觀是城市經濟發展、吸引外部投資,改善人居環境,旅遊振興的基石。水安全是城市健康安全最基本的元素。如果沒有健康的水環境,市民的飲水安全,還有城市災害的防治、人居環境、投資環境的改善都無從談起。城市的水循環又是城市循環經濟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濕地是淡水循環的重要環節,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是解決淡水危機不可分割的部分。不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濕地都是淡水的供應者,所以維持淡水濕地的健康意味著保護淡水供應。為此,《濕地公約》把2003年世界濕地日的主題確定為「沒有濕地就沒有水」。提醒人們關注淡水的同時,也要關注濕地並相信濕地生態系統作為淡水的來源應該是所有水資源整體管理戰略的出發點。保護好濕地的健康,確保淡水資源和大量食物來源的安全,這是保持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
城市和周邊濕地面臨著巨大威脅。事實上,濕地主要的污染都是城市的不合理建設所造成的,許多地方的生態環境破壞大多是城市盲目發展造成的。這是因為城市是人類創造的最龐大、最復雜的人工與生態復合體,是消耗資源和能源的最主要的載體。中國正處在城市化高速發展的階段,越是高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資源的消耗也越厲害。城市濕地作為濕地家族最脆弱、但也是對人類美好家園貢獻最直接的部分正在遭受快速城市化的嚴重威脅和破壞。
全面加強城市濕地保護,維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城市濕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閑游樂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態、環境和社會效益,有效地遏制城市建設中對濕地的不合理利用現象,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近些年來,中國在濕地保護與管理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採取了一系列濕地保護的重大舉措,發布實施「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編制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國家還從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資金投入、工程建設等方面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濕地保護。截至目前中國已建立濕地保護區473處,30處濕地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保護區的面積達5,542萬公頃,使40%的天然濕地及33種國家重點珍稀水禽得到保護。
中國濕地保護事業的發展已經登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進入新的發展時期。隨著濕地保護與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工作的廣泛展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意到有關濕地保護與城市發展等問題,對濕地保護的理念、方針、政策等進行了探討,發表了許多專著、論文及調研報告,舉辦許多學術會議,就濕地保護理論與實踐開展廣泛深入的討論與交流,問題的核心歸納起來即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給濕地在城市安個家」,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是濕地保護最好措施之一。這也是對《濕地公約》大力提倡的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原則的充分體現。
因為城市濕地公園可以把生態旅遊和生態環境教育集為一體,具有濕地景觀兼有物種及其棲息地保護功能的復合體。她的特點是濕地景觀典型,自然風景優美,可供人們觀賞、旅遊、娛樂、休息或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活動。濕地公園的宗旨是,科學合理地利用濕地資源,充分發揮濕地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人們提供遊憩的場所,享受優美的自然景觀。
城市濕地公園是濕地公園的一種類型。發展建設城市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充分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同時滿足公眾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通過社會的參與和科學的經營管理,達到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維持濕地多種效益持續發揮的目標。對改善區域生態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國在濕地公園建設與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經驗。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的需求,一些經濟發達的地區開始建設濕地公園,如廣州肇慶濕地公園、浙江杭州西溪濕地公園、紹興鏡湖城市濕地公園、江蘇泰州濕地公園、福建烏龍江濕地公園、山東榮城濕地公園、銀川翠湖濕地公園、蘭州黃河濕地公園、香港天水圍公園等等,建設中的濕地公園不下十幾處。就整體而言,我國濕地公園建設處於初始階段。規劃建設濕地公園是一項新的工作,牽涉面廣,政策性強,我們既要大膽實踐,又要積極穩妥地做好各項工作,使之統籌有序,積極健康的發展
2. 蒲河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
近日來,遼中蒲河國家濕地源公園規劃獲得省級專家組論證通過,專家組建議上報申請國家級濕地公園。
以「世外桃源·大美遼中」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沈陽國家濕地旅遊文化節暨庄園經濟宣傳推介活動,將在遼中縣國家濕地公園開幕。
3. 城市濕地公園的旅遊開發與濕地保護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
避開自然保護區,不要搞太多的大建築工程,依天然環境建設,以回歸自然,生態農業為主題,凈水、植葦,改善濕地環境,會吸引遊客。
4. 濕地公園的國內案例
隨著我國生態旅遊熱潮的興起,目前,我國已建和擬建的濕地公園已有多處。可見,濕地公園在我國廣闊的發展前景。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認為,濕地公園的建設除了要讓人們欣賞到美麗的景色,還應該在環境保護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的結合當地的地貌特徵、歷史文化、經濟結構等做深度開發。
沙家浜國家濕地公園
常熟沙家浜生態濕地公園始建於1999年,初期佔地500畝。近年來,沙家浜搬遷工業企業,以「原生態、純綠色」為主導,擴種蘆葦,引進不同的古樹名木以及陸水生濕地植物,增加城市「綠肺」功能,現已擴大到266.7公頃,形成了水上游覽生態觀光線、濕地觀光區、生態農業觀光區和垂釣區、采蓮區、休閑區等功能區。園內盛產無公害水產,「陽澄湖大閘蟹」名聞遐邇,還有68種鳥類棲息於此,呈現出勃勃的生機。同時,作為京劇《沙家浜》的發生地,常熟沙家浜鎮還是紅色旅遊精品線和經典景區以及傳統的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在沙家浜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獲批的同時,沙家浜正在進行東擴千畝蘆葦生態濕地工程,該工程將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建成密集種植隔離區、生態鳥島觀賞區、田園風光游覽區、休閑垂釣區、野營區等功能區域,對現有資源進行深入挖掘,使公園內部景點和游覽系統的設計更加符合生態原則.
漢石橋濕地公園
北京漢石橋濕地公園自然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東北部的順義楊鎮地區,北京漢石橋濕地公園自然風景區距北京城區約35公里,北京漢石橋濕地公園自然風景區距首都機場約20公里,北京漢石橋濕地公園自然風景區的總面積1900公頃。
太湖濕地公園
蘇州太湖濕地公園是一個自然與文化相融的個性獨具的原始時尚休閑景區,匯集了生態環境、度假休閑、旅遊觀光、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景區在突出「自然、生態、野趣」的基礎上,融入觀景、人文、休閑和游樂等要素,規劃設計了濕地漁業體驗區、濕地展示區、濕地生態棲息地、濕地生態培育區、水鄉游賞休閑區、濕地生態科教基地、原生濕地保護區等七大功能區,全面展現了現代水上田園的自然生態景觀。 2007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林學、地學、生態、生物、法律、規劃與管理等領域的國內專家對鐵嶺市新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項目進行了考察評估。專家們通過實地考察、審查相關材料、聽取情況匯報和與相關部門的情況交流,一致認為,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將對遼寧省的濕地保護恢復、遼河水污染防治、城市尾水利用以及新農村建設起到示範作用;對遼河中下游地區,特別是對沈陽地區的水生態安全保護,以及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生態恢復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能夠顯著改善鐵嶺市區濕地生態特徵與生態功能,恢復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提高鐵嶺市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支撐能力,以及改善周邊地區的人居環境。同時鐵嶺蓮花湖濕地公園建設還將進一步豐富遼寧省旅遊資源類型,擴大「知性之旅」空間,形成集蓮花湖濕地、新農村建設和鐵嶺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旅遊資源組合,將提高鐵嶺和沈陽區域旅遊資源品位,豐富區域旅遊結構。專家們一致同意將鐵嶺蓮花湖作為國家濕地公園進行建設。
5. 耒水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動態
2010年8月23日,湖南省林業廳副廳長柏方敏在鴻林大酒店會議室主持召開了衡陽市耒水國家濕地公園評審會,來自湖南師范大學、衡陽市林業科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衡陽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院等單位的專家參加了評審。耒水國家濕地公園為湘南首個申報的國家濕地公園,對改善我省濕地公園布局偏重於湘北的形勢有重要意義。
2010年9月28日,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規劃處鮑達明處長率專家組對衡陽耒水濕地公園進行了考察評估,並對衡南江口鳥洲濕地資源調查工作進行了抽查、督導。專家組成員包括中國科學院濕地研究中心秘書長與中國科學院濕地生態與環境重點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呂憲國研究員,北京大學工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吳曉磊教授,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鄧學建教授。同時,舉行耒水國家濕地公園評審會,國家林業局濕地管理中心處長鮑達明指出,耒陽市要按照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主體規劃,力爭順利通過最終評審。湖南省林業廳保護處處長陳紅長主持會議。
2010年12月16日,國家林業局評審通過耒水濕地公園為國家級濕地公園。
2011年5月12日,耒陽市委書記袁延文冒雨深入永濟鎮耒水國家濕地公園,實地調研濕地公園建設情況。袁延文要求,各相關部門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統一思想,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抓緊做好耒水國家濕地公園建設 。
2011年,衡陽市開展耒水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工作 。
2012年5月23日,耒陽市召開全市旅遊工作暨創建旅遊強市動員大會,會議指出,要著力抓好蔡倫竹海風景區和牡園生態園、油茶博覽園、蔡倫農業科技園、耒水國家濕地公園 等「一區四園」建設。
2013年9月,耒水國家濕地公園、江口鳥洲自然保護區分別向國家林業局申報了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項目,項目資金分別為1690萬元、1573萬元,耒水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局掛牌成立 。
2013年9月13日,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同意建設耒水國家濕地公園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項目 。
6. 濕地公園適宜旅遊開發嗎怎麼規劃才好有沒有專家給點建議
濕地公園還是可以做旅遊的,就比如杭州西溪濕地公園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不過濕地公園不比其他公園,它對整個城市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開發還是找個專業的規劃設計院咨詢下。推薦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可以看下他們網站或者電話咨詢。
參考資料: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
7. 穎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發展戰略
古人鍾愛西湖,疏浚西湖,並且留下了一首首贊美潁州西湖的詩篇。蘇軾的「西湖雖小亦西子,縈流作態清而豐」,「大千起滅一塵里,未覺杭潁誰雌雄」的詩句,反映了歷史上潁州西湖的名聲與地位。歐陽修對西湖更是情有獨鍾:「築室買田清潁尾」,「獨作茅廬潁水西」,以至終老西湖湖心洲。由於潁州西湖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自然風景、園林建築,使古潁州的政治、經濟地位顯著提高。但自南宋以後,特別是黃河奪淮七百年期間,潁州西湖歷經滄桑,在清末和民國時期,由於黃河的南流泛濫和水利失修,蔣介石炸開花園口,黃河因此改道南流,致使古潁州西湖破壞十分嚴重。
近年來,潁州西湖得到恢復和開發。「踏車而來、圍湖而坐,談古論今,暢沐春風」,潁州西湖再次成為阜陽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去年,阜陽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提出「大西湖」的概念,將潁州西湖風景名勝旅遊開發同濕地保護和生態旅遊發展結合起來,與阜城融為一體,打造區域性的濕地生態、休閑旅遊目的地,帶動旅遊、生態休閑社區等相關第三產業發展,加強生態保護,開展濕地科普教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為落實「大西湖」發展戰略,有關部門從去年開始著手申報潁州西湖國家級濕地公園,開展濕地保護、宣教和生態休閑觀光旅遊。
西湖管委會的同志介紹,濕地公園以濕地景觀為主體,以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為核心,進行合理開發和利用,供人們進行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而發展建設濕地公園,既有利於調動社會力量參與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又有利於發揮濕地多種功能效益,對改善區域生態狀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他特別強調,進行濕地自然生態保護是阜陽西湖之根本。
這年7月,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國家林業局中南林業規劃院、北京師范大學專家教授組成的國家林業局專家考察組對潁州西湖濕地進行了現場考察。在當日下午召開的評審會上,專家考察組組長、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中心鄧侃處長等專家一致認為,潁州西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對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保障城市飲用水源安全以及區域生態安全,改善區域投資環境、完善區域生態旅遊結構,拓展區域生態旅遊空間,促進地方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專家組最後給出的結論是,「從濕地生態系統、濕地景觀與旅遊資源、濕地公園開發建設條件等方面評價,潁州西湖濕地已具備建設國家濕地公園的基本條件」。
那麼,規劃中的潁州西湖國家級濕地公園是什麼樣?西湖管委會的同志介紹,根據潁州西湖的總體規劃,將草河灘塗作為濕地公園的核心保育區;將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作為濕地體驗區、文化觀光區;在景區外沿規劃建設濕地科普宣教區。
8. 我國休閑農業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我國休閑農業興起於改革開放以後,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早期興起階段(1980-1990年)。主版要是靠近城市和景區權的少數農村根據當地特有的旅遊資源,自發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業觀光、舉辦農業節慶活動等,呈現單一的農村觀光特點。
二是初期發展階段(1990-2000年)。主要是靠近大、中城市郊區的一些農村和農戶利用當地特有的農業資源環境和特色農產品,開辦了觀光為主的觀光休閑農業園,開展採摘、釣魚、種菜、野餐等多種旅遊活動。體現觀光與休閑相結合的休閑農業的特點。
三是初具規模階段(2000年- )。主要是融合觀光、休閑、娛樂、度假、體驗、學習、保健等功能,加上各級政府逐步關注和支持,休閑農業初具規模,體現拓展農業綜合功能的特點。
9. 濕地公園的旅遊總體規劃方案怎麼做請給點意見!!
濕地公園的旅遊總體規劃方案怎麼做?
答:濕地公園旅遊規劃應該要內有一套法定的規范程容序,是景區長期發展的綜合平衡、戰略指引與保護控制,從而使其實現有序發展的目標。規劃是為景區的未來發展設計的一個框架,所以這個框架必須是相對長期地、穩定地、必要地。可以從這幾個特性出來來寫方案:
旅遊規劃的綜合性
旅遊規劃的層次性
旅遊規劃的市場性
旅遊規劃的動態性
旅遊規劃的前瞻性
旅遊規劃的可行性
10. 濕地公園旅遊開發從哪些方面著手
濕地是位於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環境下,生長著很多濕地的特徵植物。濕地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與海洋、森林並稱為地球三大生態系統。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遷徙離不開濕地,因此濕地被稱為「鳥類的樂園」。濕地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在濕地公園的開發建設中,應堅持「生態優先、最小干預、修舊如舊、注重文化、可持續發展和以民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濕地資源的利用價值,重點構建生態保護和生態旅遊兩大功能,從而使濕地公園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創造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有以下兩個主要目的:(1)為多種濕地生物提供最大限度地飼養、棲息和繁殖機會。(2)讓參觀者在不破壞保護地價值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野生生物,並在遊憩之餘學習更多有關濕地的知識。因此,在濕地公園的開發中,應以以下幾個方面作為工作重點:一、極致美景提升生態觀光品質在濕地公園觀光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應注重對核心觀景區原真性的保護,將最本真的美景展現給遊客。通過對濕地環境的保護,加強對水生植物的保護,保持良好的環境吸引鳥類到濕地棲息築巢,最終通過極致美景使景區走向高品質的生態觀光。在濕地公園遊憩設置的過程中,要突破靜態式被動觀光的現狀,強化遊憩方式的創新,豐富產品的表現方式,提高參與性、體驗性和互動性,將表面觀光提升至深度遊憩。例如設置濕地觀景廊道等,使遊客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濕地深處的風景,將顏色不同的濕地植物、觀景廊道和自然風景共同構築成優美的天際線和水岸線。二、保護濕地生態環境,保障濕地生物生長濕地生態系統的景觀邊緣效應使其生物種類繁多,為個生態系統的物種提供了良好的繁衍、棲息地,生物資源十分豐富。華漢旅認為,在濕地公園開發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大氣疏闊,做到一定規模,做到便於人們參與,讓都市人群可以在到達濕地公園後瞬間感覺回歸自然。不能夠單純的為了經濟利益擠占濕地面積,通過築樓蓋房發展地產,忽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這往往會造成最後得不償失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