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華文化帶動旅遊業發展

中華文化帶動旅遊業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03 19:17:00

❶ 中國歷史文化對旅遊業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旅遊資源,其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有助於吸引遊客。

❷ 說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旅行和旅遊行業在歷史上經歷了哪些重要的發展

中國旅遊歷史文化的基礎理論與知識做了扼要介紹,同時做了相關的文化鏈接,以中國旅遊歷史文化中所涉及的中國文化、中國歷史、思想文化、制度文化、民俗文化、傳統藝術文化、器物文化、飲食文化、景觀文化、歷史文化傳媒為內容主線,力求在明確學習目標、增強趣味性、拓展閱讀面、概括章節小結與知識點、鞏固所學知識等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
本書注重突出人文教育,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極強的可讀性和應用性,它不僅是很好的高職高專旅遊類專業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作為旅遊行業不同層次從業人員以及相關各行業人員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的培訓教材,同時也為社會各界讀者提供了一本非常好的文化科普讀物。
目錄編輯本段
第一章中國文化1
第一節文化淵源1
一、什麼是文化1
二、文化發展2
三、文化與旅遊3
第二節中國傳統文化4
一、中國文化4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5
三、中國文化的特點6
第三節中西方文化的差異7
一、中國文化的世界性意義7
二、中國文化對西方文化的影響8
三、東西方文化差異9
思考題10
第二章中國歷史11
第一節重大歷史事件11
一、民族融合11
1?黃帝戰蚩尤12
2?春秋諸侯爭霸12
3?昭君出塞13
4?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13
5?文成公主入藏14
二、政治改革15
1?商鞅變法15
2?王安石變法15
三、思想變遷16
1?百家爭鳴16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7
四、古代戰爭17
1?楚漢戰爭18
2?赤壁之戰18
3?淝水之戰19
五、對外交流20
1?張騫出使西域20
2?玄奘西遊21
3?鑒真東渡22
4?鄭和下西洋22
第二節傑出歷史人物23
一、思想先驅23
1?老子23
2?孔子24
3?孫子24
4?墨子25
5?韓非子25
二、千古帝王26
1?黃帝26
2?秦始皇26
3?李世民27
4?朱元璋27
5?康熙大帝28
三、文壇巨匠29
1?屈原29
2?司馬遷29
3?李白30
4?杜甫30
四、科技英才31
1?魯班31
2?蔡倫32
五、民族英雄33
1?戚繼光33
2?鄭成功34
3?林則徐34
第三節重大科技成果35
一、天文、歷法、地理、醫學35
1?天文方面35
2?歷法方面36
3?地理方面37
4?醫學方面38
二、農業、手工業40
1?農業40
2?手工業41
三、四大發明42
1?造紙術42
2?指南針43
3?火葯43
4?印刷術43
四、古建築44
1?萬里長城44
2?趙州橋45
3?故宮45
思考題46第三章思想文化48
第一節儒家思想49
一、孔子與儒家49
1?孔子其人49
2?孔子學說的主要內容49
二、儒家思想及發展50
1?孟子的「仁政」、「民本」、
「性善」說50
2?漢儒的「三綱五常」51
3?宋明理學51
4?現代新儒學52
三、儒家文化及名勝52
1?儒家文化之精華52
2?儒家名勝53
第二節中國道教55
一、道教的思想淵源——老子與
道家55
二、道教文化56
1?道教的創立與發展簡史56
2?道教經典與標志56
3?道教教義56
4?道教供奉的諸神眾仙57
三、道教名勝58
1?五嶽58
2?道教名山59
3?道教著名宮觀60
第三節中國佛教60
一、佛教概說61
1?佛教的產生61
2?佛教的發展與傳播61
3?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62
二、佛教文化64
1?佛教教義64
2?佛教的經典65
3?佛教諸神65
4?佛教禮儀和主要節日67
三、佛教名勝67
1?佛教四大名山67
2?著名佛寺68
思考題69
第四章制度文化70
第一節職官制度71
一、官制71
1?先秦中央官制71
2?秦漢中央官制72
3?隋唐中央官制73
4?宋元中央官制73
5?明清官制74
二、選官制度74
1?禪讓制度74
2?王位世襲制75
3?軍功爵祿制75
4?察舉與徵辟75
5?九品中正制76
6?科舉制76
三、職官文化鏈接77
1?任用制度77
2?考課制度78
3?勛賞爵位制度79
第二節教育制度80
一、教育的產生80
二、官學80
1?中央官學80
2?地方官學81
三、私學82
1?私學的產生83
2?私學的發展83
四、書院84
1?書院的產生84
2?書院制度的確立84
3?書院制度的官學化84
4?書院制度的勃興與毀禁85
5?書院特質的消失與改制85
第三節法律制度86
一、奴隸法制86
1?夏朝法制86
2?商朝法制86
3?西周法制87
4?春秋戰國法制87
二、封建法制88
1?秦漢法制88
2?三國兩晉南北朝法制89
3?隋唐法制89
4?宋元法制90
5?明清法制90
三、歷史上的酷刑92
1?梳洗92
2?剝皮92
3?腰斬92
4?五馬分屍92
5?凌遲93
6?縊首93
7?請君入瓮93
8?刖刑和棍刑93
思考題93
第五章民俗文化95
第一節民俗文化95
一、民俗概述95
二、民俗的形成96
三、民俗文化特徵97
第二節服飾文化98
一、服飾文化的歷程和要素98
二、服飾特點99
三、服飾的文化內涵100
第三節節日文化101
一、節日文化概述101
二、文化的特徵及社會功能102
三、中國的主要節日102
第四節信仰與禁忌文化104
一、信仰民族文化105
二、禁忌民俗文化105
思考題108
第六章傳統藝術文化109
第一節傳統書法藝術109
一、漢字110
二、書法源流111
三、文房四寶113
第二節傳統繪畫藝術113
第三節中國傳統音樂藝術115
一、隋朝以前的音樂115
二、隋唐時期的音樂116
三、宋、元、明音樂117
四、清代音樂和西洋音樂的
傳入117
五、近、現代音樂118
第四節傳統舞蹈藝術120
一、中國傳統舞蹈的歷史發展與
沿革121
1?原始社會的舞蹈121
2?奴隸社會的舞蹈122
3?春秋、戰國時期的舞蹈123
4?漢代的舞蹈124
5?兩晉、南北朝的舞蹈125
6?唐代的舞蹈125
7?宋代的舞蹈126
8?明、清的舞蹈127
二、少數民族舞蹈127
三、民族、民間舞蹈的生存與
發展128
第五節中國傳統戲曲藝術129
一、元代雜劇和南戲129
二、明、清時期的戲曲131
思考題132
第七章器物文化134
第一節古代器物134
一、古玉器134
二、古陶瓷器136
三、古青銅器137
四、古錢幣138
第二節中國工藝美術文化138
一、中國工藝美術品概述138
二、工藝美術品特徵139
三、工藝美術品分類140
思考題141
第八章飲食文化142
第一節食文化142
一、烹飪簡史143
1?中國烹飪的起源143
2?中國烹飪的發展144
3?中國烹飪的昌盛145
二、飲食研究對象145
1?中華飲食文化研究的內容145
2?中華飲食文化研究的對象145
3?中華飲食文化研究的分類146
三、風味流派、飲食民俗146
1?八大菜系147
2?民俗、食俗148
3?小吃149
四、筵宴食器150
1?筵宴的特徵類型150
2?食器151
第二節酒文化151
一、有關酒的釀造151
二、說名酒153
三、名酒的評定154
四、酒俗、酒禮155
第三節茶文化156
一、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156
1?茶文化的形成156
2?唐代茶文化的興起157
3?宋代茶文化的興盛158
4?飲茶風氣的鼎盛159
5?中國茶葉再現輝煌160
二、茶文化的內涵162
1?茶道162
2?茶藝164
三、茶葉的製作與名茶165
1?綠茶165
2?紅茶168
3?烏龍茶168
4?黃茶170
5?白茶171
6?黑茶172
7?再加工茶類173
四、茶葉的品飲173
1?茶量174
2?水溫174
3?時間175
4?品茶的禮儀175
五、茶館文化176
1?茶館的形成與發展176
2?風格迥異的現代茶館178
思考題183
第九章景觀文化184
第一節山水文化184
一、概述185
二、山水文化的共性186
1?山水崇拜186
2?山水鑒賞186
3?山水科學186
三、山水名勝187
1?名山187
2?水景觀文化的類型188
第二節建築文化189
一、概述189
1?中國古代建築的本質189
2?中國古代建築的基本特徵190
二、城市建築191
1?旅遊城市類型191
2?城市標志建築191
三、宮殿建築192
1?宮殿沿革192
2?宮殿的布局與陳設193
3?實例簡介193
四、園林建築195
1?中國園林的由來與發展195
2?中國園林的類型195
3?中國園林的特徵196
4?園林的組成要素196
5?造園手法197
五、壇廟建築197
1?壇廟沿革197
2?主要壇廟198
六、陵墓建築199
1?陵墓沿革199
2?陵園建築199
3?地宮199
4?隨(殉)葬品200
5?帝陵200
七、宗教建築201
1?佛教建築201
2?道教建築203
八、民居建築203
1?民居形式特徵203
2?近代鄉土民居類型204
九、橋梁建築204
1?拱式橋204
2?梁式橋205
3?其他形式的橋梁205
思考題205
第十章歷史文化傳媒206
第一節民族語言與漢字206
一、語言文字起源207
二、漢語言文字207
三、民族語言文字209
第二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210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211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
意義211
三、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遺產名錄212
1?民間文學(共計31項)212
2?民間音樂(共計72項)213
3?民間舞蹈(共計41項)215
4?傳統戲劇(共計92項)217
5?曲藝(共計46項)220
6?雜技與競技(共計17項)221
7?民間美術(共計51項)222
8?傳統手工技藝(共計89項)223
9?傳統醫葯(共計9項)226
10?民俗(共計70項)226
四、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28
思考題229
參考文獻231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公共關系與旅遊公共關系2
一、公共關系與旅遊公共關系的含義2
二、公共關系的界定5

❸ 中國十大旅遊城市

2005年中國十大旅遊城市排名及分析報告報告結果顯示:2005年中國十大旅遊目的地城市排名與2004年相比,逐漸趨於穩定,2005年前10名城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成都、武漢、南京、青島以及天津與2004年10強名單完全一致,僅僅是座次略有變化。10強中,大致可以分為四檔來看,具體來說:前兩名北京與上海的超群地位仍然沒有城市可以撼動,屬於當之無愧的第一檔;3-5名中,廣州逐漸下滑,跌出三甲位列第五,杭州、深圳穩中有升,各自前進一位;6-8名排位非常有意思,2004年的南京、武漢、成都變成了2005年的成都、武漢、南京;更有巧合意味的是,9-10名的青島、天津也來湊趣,2004年這一排名剛好是天津、青島。 此次排名主要根據200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e 龍酒店預訂產生的各個城市的訂房間夜總量統計,並參考2005年e 龍度假產品的預訂數據。
作為我國最大的旅遊產品分銷商之一,e龍可以提供國內280個城市的近3100多家星級酒店2-7折的預訂服務,及全球720個目的地的全套度假產品服務等,並擁有強大的資料庫管理支持系統。為了能為我國各地區及城市發展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e龍已連續五年發布年度十大旅遊目的地城市排名及分析報告,並於每年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定時發布「中國熱點旅遊目的地調查報告」。

看點一:若即若離的杭州

杭州:每次看到杭州殺入三甲,都令人不禁想問:什麼時候,杭州才能真正坐穩探花的位置,而不是如定期訪問一般的來了又去,去了又來。近幾年,隨著杭州自身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杭州正逐漸由一個單純的旅遊城市向商務、旅遊齊頭並進的城市轉變。除去「人間天堂」、「文化之邦」、「絲綢之府」、「茶葉之都」、「魚米之鄉」等一堆名頭再來看杭州,很多「硬指標」的良好表現為我們呈現的是一個飛速發展中的杭州: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位,副省級城市第三位,城市競爭力僅次於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居全國城市第五位。吸引了眾多500強企業落戶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對杭州產生的影響正越來越強的顯現,通訊、軟體、集成電路、數字電視、動漫、網路游戲6條「產業鏈」初具規模的杭州正憧憬著一個「天堂矽谷」的誕生。而杭州賴以成名的旅遊產業,也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駕輕就熟的發揮著系統開發、整體規劃的作用,無論是名景點的修葺、維護,還是新景點的引入、開發,都顯得自然、順暢且成效卓著。但始終未能穩固停留在探花位置的事實,似乎總在提醒杭州,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與深刻底蘊,不但需要提升,還需要沉澱。

北京、上海:永遠把持第一、第二的北京、上海永遠沒有驚喜留給看榜人,如果真的有一天,榜單最靠前的位置中少了一個北京,或是少了一個上海,不知道我們是應感到遺憾,還是應為之慶幸。

看點二:迂迴前進的成都

成都:作為旅遊城市的成都向來不缺旅遊資源,歷代的名勝古跡,周邊醉人的自然風光,乃至名揚天下的成都美食,均讓人神往。但近年來,令成都聲譽不墜且穩中有升的,似乎是「休閑之都」的雅號。眾多城市白領與小資們總是把成都人的那一份悠閑奉為誓死追隨的無上境界,似乎只要一到了成都,空氣與時光瞬間即可變得柔軟。同時,更具說服力、更直接的一個數據是:2005年,成都接待入境過夜遊客突破50萬人次,同比增長22.36%,旅遊外匯收入1.76億美元,同比增長25.65%;接待國內旅遊者3619.63萬人次,同比增長12.57%;旅遊總收入286.7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53%。如此寵愛一方面得益於「天府之國」的正宗傳承,也得益於成都悄然邁進的綜合實力。不聲不響中,落戶成都的500強企業已經達到100家,「2005年是落戶500強最多的一年,而500強企業達到100,這是一個重要的門檻,這標志著成都市在跨國企業的戰略中擁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成都市外經局有關負責人這樣形容了「滿百」的重要意義。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裡,成都仍有望繼續以西部城市代表乃至第四城的身份再領風騷。而「前進,並穩固自己的位置」也仍然將作為未來幾年中的重要課題繼續考驗成都的耐心。

深圳、廣州:排名在成都之前的深圳、廣州,不乏雄厚的實力,但作為老牌南部城市代表的他們總讓人感覺有點風光不復往日之盛的「低調」,很難說這是被動的無奈還是主觀動力的缺失。無論是廣州還是深圳,似乎總可以輕而易舉的在10強中占據一席之地,但又似乎總沒有搶眼的表現成為備受矚目的明星城市。配合南部城市的務實,保持關注,也許是對廣州與深圳最恰當的態度。

武漢、南京:排名緊隨成都的武漢與南京,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以南京為例,無論是十運會的成功召開還是新南京火車站的落成,都為南京的城市魅力加分不少。

看點三:底氣十足的青島

青島:人們傳統印象中的青島可以用「美麗」二字來形容,青天、碧海的純美畫面完全符合人們對一個海濱城市的想像。這里有最好的海濱浴場,有中國最早的海洋館,更有著名的「海上名山——嶗山」。同樣,與青島的海之魅力同樣著名的是紮根於此的中國名牌企業們,在2005中國自主創新·品牌高層論壇暨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峰會上,青島被授予「中國品牌之都」稱號。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1件、中國名牌產品44種(數量僅次於上海,居全國第二)個、2個中國世界名牌產品的青島,無論是在商務方面,還是在旅遊方面,都顯得底氣十足。青島以第29屆「相約奧運,揚帆青島」奧帆賽為契機,從城市形象、招商引資和旅遊推介等層面展開城市品牌環球推介所取得的成功,極具代表性的彰顯了青島商務、旅遊和諧互動的整合能力。

天津:不缺乏歷史的積淀,也不缺乏旺盛的經濟活力,天津需要為自己打造的,是一張個性與特點更為鮮明的城市名片。

十強之外:西安、重慶以及廈門等城市,正逐步向10強接近,大連、蘇州的排名則出現了小幅度的下滑,10強之外,沒有成色十足令人耳目全新的黑馬,但絕對不乏有足夠能力殺入前十名的實力派。相對於10強中的城市,10強外城市相互間的爭奪似乎更為激烈。

統觀2005年度中國十大旅行目的地城市排名,穩定的格局壓倒了一切,但杭州、成都、青島等城市的表現仍不失亮色。經濟活力與旅遊產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一個城市的魅力或者說綜合實力往往是多方元素的集合,穩中微調的2005細看來頗耐人回味。

附:最近兩年中國各城市訂房間夜量排名比較(TOP10)

2004年 2005年

1 北京 北京

2 上海 上海

3 廣州 杭州

4 杭州 深圳

5 深圳 廣州

6 南京 成都

7 武漢 武漢

8 成都 南京

9 天津 青島

10 青島 天津

一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二 北京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去的皇宮。

三 承德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自康熙四十二年始建,至乾隆五十五年最後完工,歷時八十七年,建樓、台、
殿、閣、軒、齋、亭、榭、廟、塔、廊、橋一百二十餘處,尤以康、乾御題七十二景昭著,
與自然山水相輝映,園中有園,景內有景,構成了一幅千姿百態的立體畫卷。

四 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北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向以「三奇」、「四絕」名冠於世,其
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瓏剔透的怪石、變化無常的雲海、千奇百怪的蒼松,構成了無窮無盡的
神奇美景。黃山一九九零年被列入「世界遺產(文化和自然)」名錄。

五 杭州西湖
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

六 桂林山水
桂林灕江風景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風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旅遊區,千百年來不知陶醉了多
少文人墨客。桂林灕江風景區以桂林市為中心,北起興安靈渠,南至陽朔,由灕江一水相連
。桂林山水向以「山青、水秀、洞奇」三絕聞名中外。其中一江(灕江),兩洞(蘆笛岩、七星岩),三山(獨秀峰、伏波山、疊彩山)最具代表性,它們基本上是桂林山水的精華所在。

七 西安兵馬俑
在驪山北麓,茂密的林木掩映著一組規模宏大、外觀別致的建築,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秦始
皇兵馬俑博物館。

八 蘇州園林
蘇州素以園林美景享有盛名,有謂「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說。

九 長江三峽
長江三峽是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總稱。

十 台灣日月潭
日月潭,中國十大名勝之一,位於台灣中央屬南投縣魚池鄉的水社村。

❹ 簡答題:簡述中國內地七大旅遊文化區域。

1.黃河中下游旅遊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中華民族發祥地、華夏歷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現代政治中心、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風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外旅遊者來華旅遊優先選擇的重點和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創匯基地。北京,陝西,山東省國際旅遊熱點是 北京、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的重點城市。
2.長江中下游旅遊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海外市場源,主要是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歐,北美。 上海、江蘇、浙江的國際遊客接待量和旅遊創匯均居全國前列。
3.華南旅遊區。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個單一的領域 鄰近我國港澳台地區。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華僑和海外華人,對日本、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廣東、福建兩省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佔中國內地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4以上;廣西、海南也都是國際旅遊外匯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省區,每年獲得超過1000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泉州,廈門,福州設在海外遊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亞等10多個城市。
4.西南旅遊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名山大川、大熊貓等珍稀動物觀賞、少數民族風情等都是具有國際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對於外國遊客,魅力。 「天府之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等備受港澳台同胞青睞。國外客源市場主要為日、美、英、法以及鄰近的東盟各國,昆明、桂林、重慶、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
5.東北旅遊區。包括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是鄰近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和朝鮮以及港澳台地區,夏季結合避暑,冬季結合觀賞冰燈等。目前遼寧和黑龍江省每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均已超過1億美元,大連,沉陽,哈爾濱,誰是延邊朝鮮民族超過1000萬次撥入外國遊客人數。
6.西北旅遊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一省三區,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觀,少數民族風情,「絲綢古道」遺址等構成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有日本、美、英、法等歐美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鄰國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在伊斯蘭國家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內蒙古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當地的國際旅遊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7.青藏旅遊區。遊客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文化觀光、科學考察、生態、探險等專項旅遊受到歡迎。

❺ 中國民俗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在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過程中,除了對其本身文化價值的重視之外筆者認為,還應考慮以下的一些問題:
一、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民俗文化的開發必將干擾民俗文化原有秩序和發展過程,使落後地區受到旅遊者外來文化的沖擊。當地居民思想行為的混亂和盲目仿效追隨將淡化原有文化的特徵,進而在長遠角度上破壞了旅遊資源特徵,從而影響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這種現象在我國的許多地區業已出現,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時尚的現代生活,大多數民俗文化形態逐漸淡出入們的生活,成了人們逐漸遺忘的角落,民俗發展後繼無人,青黃不接,許多已經面臨斷線的危險。還有一些民俗旅遊村落在外界的影響之下,日常生活已面目全非,與外界趨同,掌握傳統的民俗技藝的人也逐漸減少。近期,河南大學做了一次暑期社會實踐調查,他們組織了一個民俗文化考察團,沿黃河流域先後走訪了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和商丘等地,在調查中他們發現,「沿黃」民俗文化的現狀十分令人擔憂。許多人認為,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必然淘汰那些傳統落後的東西,又由於民俗文化的經濟效益在許多地區未被發掘,所以在城市裡,除了有一些公園會定期組織一些民俗節目表演外,而像道情、皮影戲等民俗藝術,目前僅僅有少數老年藝人會表演,有些甚至已經完全滅絕。不難想像,長此以往,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將在我們的忽視之下消失殆盡。
盡管我們知道,民俗是發展變化的,同時民俗文化中也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不健康、不科學的成分,但我們在旅遊開發工作中還是應當盡可能的做到,在認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同時,盡量真實地反映民俗文化,保持其原生態的一面。我們應當認清,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失卻自己的民俗文化特色,也就基本失去了民俗文化的生命力,更無法實現民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二、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內容選擇
民俗文化是一個涵蓋非常廣泛的社會文化構成,它以民間文化和風俗為主體,包括了生產與生活習俗、娛樂競技習俗、歲時節令習俗、禮儀制度習俗、民間文藝等,其內容非常龐雜聿富,在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做到對開發對象的了解,並精心選擇開發內容。當地民俗文化越有特色,與客源地文化習俗差異越大,越能夠產生吸引力,所以,在選擇開發項目時,應主重有特色的部分
三、開發效益的問題
作為一項產業的旅遊業,其開發的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作為旅遊業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民俗旅遊的開發又有它自身的復雜性,一方面他要追求經濟效益,要通過吃、住、行、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另一方面又不能只顧賺錢,使具有文化性的民俗旅遊因商業氣息過濃而影響文化內涵的體現,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平衡,才是我們進行旅遊開發的長遠之計。
在民俗旅遊項目的開發過程中,首先應當選擇恰當的經營管理制度,其次應注重開發地區的區位特徵。民俗文化的旅遊開發應慎選區位,注重開發區域的可進入性和環境狀況,盡量依託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規模都比較大的城市,使景點構成產品組合,優化投資效果。
四、民俗文化旅遊開發的組合狀況
首先,要處理好單一景點與成片的旅遊區之間的關系。一個孤立景點的市場吸引力不大,可進入性也不強,應盡量組合成旅遊線路進行開發。其次,要開發一個理想的民俗文化旅遊勝地,應做到文化、鄉情、景觀三者的和諧統一,這樣才能使遊客從景和物中真正了解文化和鄉情,使旅遊活動更豐富、更真實、更有意義。
最後,旅遊購物也是旅遊開發過程中應當注意的一部分。旅遊購物是旅遊消費中最有彈性的因素,尤其在民俗旅遊中,由於民俗旅遊商品能夠較好的滿足遊客求新求異的心理,又能很好的展現當地的民俗文化,因而其開發是大有可為的。大力發展具有紀念性、工藝性和實用性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濃厚的旅遊商品、食品、服飾和工藝品應當是民俗旅遊開發的一個重點項目。傳統產品要鞏固,新產品要大膽開發,這些必將為民俗旅遊開發的成功提供強大的支持。
總之,民俗旅遊可以說是當代旅遊業發展中的一顆閃亮的明珠,它將以它那傳統、神秘、迷人的風姿為我們展現中華民族的深厚的又化內涵,作為一名旅遊工作者,我們應當使它歷久彌新,不斷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❻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在何日正式掛牌

2018年4月8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在北京掛牌。網友所說的「詩和遠方」,終於正式走到了一起。

據了解,文化和旅遊部主要職責是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工作政策措施,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組織實施文化資源普查、挖掘和保護工作,維護各類文化市場包括旅遊市場秩序,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等。

❼ 中國旅遊最發達的省是哪個要詳細答案,

雲南省,旅遊收入所創GDP最高、成為了中國首個旅遊產業改革的試點省份。記得選我滿意啊

❽ 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會展旅遊業的拉動

一、2008年奧運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
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匡算,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在今後7年間平均每年拉動我國國民經濟增長0.3至0.4個百分點。如果這樣,按中國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10000億美元計算,由舉辦奧運會而帶來的對國民經濟的直接推動每年將超過30億美元。由此可見,舉辦奧運會將給我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促進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 (特別是北京的基礎設施建設)、體育產業、旅遊業等的發展。

據中國申奧代表團所做出的承諾,北京奧運的整體工程,包括建設奧運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道路、發展通信系統、改善北京的空氣和水的質量,共計投入480億美元。這樣大的投入,必然會帶來非常可觀的產出。僅國際奧委會的轉播權及贊助分成,就可能高達100億元人民幣左右。其他如旅遊業也會獲得新的發展契機。專家預測在准備的6年中,每年旅遊可增加100%,收入增加50億美元。6年共300億美元。合人民幣2500億元,奧運當年翻1倍,為100億美元,這樣算來,僅增加的旅遊收入就超過300億人民幣。舉辦奧運會也將給其他省市帶來巨大商機。比如,將擴建天津機場;又如,奧運會所需要的大量體育器材將在外地生產,北京興建生態環境工程所需要的大量建設材料、設備也將在外地生產,大量的生活消費品也需外地供應,這些都將會對全國各地的經濟起到拉動作用。

二、帶來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
1、有利於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將激勵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於進取;
3、務實的實踐品格與美好的理想相結合;
4、和諧意識將有新的科學內涵;
5、道德修奍將進一步提升。
奧運會在歷史悠久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迅速發展的文明古國——中國舉辦,將促進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國民素質的進一步提高。……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及自我更新是一種推動力量,從而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先進文化的支持,進而有利於促進我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三、當然不可避免會有風險。(比如據說雅典奧運會就虧了。)
不過北京的奧運會可能不會虧。因為有那麼多人 支持,大家都對那場盛會充滿期待。
總的來說,奧運會給中國帶來的現實或長遠的效應不可忽視。必定會促進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❾ 如何利用旅遊讓中華文化「走出去」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文化和旅遊早就越走越近,文旅融合已成現實發展方向。

文化和旅遊部組建後,能有效地消除過去兩部門之間存在的「腸梗阻」,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效協同,實現1+1>2的效果。

❿ 如何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旅遊價值

作為一種傳統民俗文化現象,飲食文化是一種重要的旅遊資源,它能夠滿足旅遊者的多種需要,促進旅遊地的經濟發展,在旅遊產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遊地獨特的飲食文化能夠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是一種旅遊資源。我們將客觀存在於一定地域,對旅遊者具有某種吸引力,能滿足人們旅遊需要的飲食產品以及與之有關的社會文化現象,稱之為飲食文化旅遊資源

(一)可滿足旅遊者口腹之慾
旅遊地的地方飲食,不乏美味,旅遊者對這些美酒佳餚的消費,可滿足其口腹之慾,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悅,從而增加旅遊者在一次旅遊活動中的積極體驗。

(二)地方特色飲食可滿足旅遊者求新、求異和好奇的心理
旅遊者外出旅遊,是希望得到一種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體驗,這是旅遊者最基本的動機。旅遊地的飲食,在旅遊者日常生活中難以得見,即便有人移植而來,或多或少都出現了變異,遠不如原產地那麼原汁原味,因此,旅遊者對這些地方飲食充滿新奇之情。加之許多地方飲食知名度頗高,旅遊者早知其名,這無疑會激發人們希望一探究竟,以償夙願的心情。

(三)飲食文化可滿足旅遊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飲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當地的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條件、歷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響,飲食文化,其實是地域文化在飲食生產、製作、習俗、禮儀等方面的表現,可以說飲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個最佳切入點

(四)很多飲食產品可以作為旅遊購物品
在中國各地林林總總的土特產中,飲食產品佔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種糕點小吃之類。這些飲食產品不僅可在當地食用,還可以供旅遊者攜回,作為旅遊體驗的延續,或者作為禮品贈與他人,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旅遊經歷。而旅遊地將這些土特產加工為旅遊購物品,不僅提升了產品自身的價值,還延伸了旅遊產業價值鏈,更好地發揮了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有利於增加當地的收入。並且,這些飲食產品就是旅遊地的名片和標志物,遊客將之作為禮品贈送給親朋,無疑會提高旅遊地的知名度,這是對旅遊地信息的傳遞和推廣。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