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政府主旅遊發展規劃

政府主旅遊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 2020-12-03 16:40:44

Ⅰ 鎮政府如何發展旅遊產業

2013年3月26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現場交流會在南昌舉行,農業部鄉鎮企業局局長張天佐介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發展拓展了農業功能,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正成為繁榮農業農村經濟,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拉動國內消費和推動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共有8.5萬個村開展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主體達到170萬家,其中農家樂150萬家;從業人員2800萬,佔全國農村勞動力的6.9%;年接待遊客8億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根據農業部對全國13.5萬家典型休閑農業經營主體的調查,農民占其從業人員的92.4%,其土地產出率每畝接近12000元,是全國農業用地平均產出率的6.2倍,經營休閑農業的農民人均產值5.41萬元,是同期全國農業勞動力人均產值的2.75倍。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目前,鄉村旅遊發展已經初具規模,並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鄉村旅遊開始飛速發展。進入21世紀,鄉村旅遊已進入一個全面發展的時期,旅遊景點增多,規模擴大,功能拓寬,分布擴展,呈現出一個蓬勃發展的新態勢。

Ⅱ 如何定位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

政府主導型:發抄展中國家或從計襲劃經濟轉型的國家旅遊業大多從接待入境遊客起步,交通客運、服務設施和相關消費法規又不完善,為了解決和協調接待入境遊客中面臨的眾多問題,在發展旅遊業的初期,政府必須採取較多的行政干預措施,不僅旅遊主管機構兼有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市場監督和宣傳營銷等眾多職責,甚至直接開發旅遊接待設施、經營國有旅遊企業等。

Ⅲ 政府主導型模式和市場運作模式又怎樣的區別,如果你作為旅遊開發者,你會選哪種模式

市場運作模式是以經濟,資本為主體的模式,也就是重點考慮的是供回求平衡和需求彈性,用最優的答資源配比來經營。政府主導模式則是以政府對於城市發展的綜合考慮來主導消費者行為的模式,讓開發者順應城市發展,也會提供一定的資源。旅遊開發者是很難選擇市場運作模式的,因為旅遊想要做大,一定是和政府的結合,因為做旅遊,對於城市本體,影響有些大,不管是從人流量還是從經濟發展,資本流動,環境建設等等。因此,從市場運作模式開始,發展到不足以影響城市規劃的階段和規模後,做轉型政府主導模式的准備是最好的辦法吧。

Ⅳ 什麼情況下地方政府或企業需要做旅遊規劃

(一)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目的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具有戰略性的指導意義,它明確提出旅遊景區發展的方向、規模、速度和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對策和措施,是旅遊景區發展的基本依據。其目的具體表現為:

發展旅遊經濟。從根本上說,旅遊景區規劃的首要目的就是經濟效益,這是制定旅遊景區規劃的基本出發點和核心思想。旅遊的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大效益中,經濟效益是基礎。

滿足遊客的需求。景區規劃設計的目的是合理地利用旅遊資源,提高旅遊資源的吸引力,突出旅遊景區特有屬性和主題形象,塑造旅遊精品,擴大遊客的滿意程度。

協調好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方面的矛盾。旅遊景區規劃的目的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環境三個方面,或者說體現在如何盡量滿足旅遊者、社區、政府各自所追求的利益上。

(二)旅遊景區規劃設計的意義

旅遊景區規劃設計是旅遊景區發展的綱領和藍圖;旅遊景區規劃是當地發展旅遊業的宏觀指導方針和戰略推進的依據。其意義在於:

確定旅遊景區發展的合理目標。引導當地旅遊業與關聯行業在共同發展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獲取效益,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的提高。

促使各項旅遊要素的相互整合。旅遊要素的整合首先是市場與資源的整合。旅遊景區規劃的意義,在於自覺地、完整地整合社會經濟規劃、物質性規劃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方法,科學合理地確定資源與市場的平衡點;在於調動社會經濟系統中已有的支持力量,或組合、創建新的支持力量,指導和強化有關各方的協同關系。

對旅遊景區開發的引導意義。通過預測、宣傳、鼓勵政策、公共資源配置與財政投入等手段,形成旅遊發展的基本條件,影響其他旅遊開發與經營活動的基本走向。旅遊景區規劃的編制與執行,一方面, 將逐步擴大旅遊景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激發遊客的旅遊動機;另一方面, 通過規劃立項,可以有目標地進行招商引資。

對旅遊景區開發的控制協調作用。一方面,通過立法司法、行政條例與規劃監管,並委託其他管理部門(例如工商、城建、公安、環保等部門)協同管理,將旅遊發展的狀況限制在必要的范圍之內,確保各部分發展的同時,旅遊景區的整體效益最佳,並符合全局的、長遠的利益。另一方面, 可以遏制對旅遊資源各自為政的濫開發,杜絕不顧長遠效益的竭澤而漁的行為,使旅遊資源的開發在漸進有序、統一有度和可持續的狀態下進行。旅遊景區規劃的協調作用在於解決在旅遊市場條件下出現的一-系列矛盾,維護生態環境秩序、社會文化秩序和競爭秩序,不斷補充後續動力,以維持或及時恢復旅遊景區運行的穩定性。

Ⅳ 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應該行使何種職能

例如,如何在國際競爭中處於較為有利的位置、獲得較多的市場份額,如何實現和保持我國旅遊業的國際核心競爭力等等問題,是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系列重大課題。全球化時代的一個特點是時空距離的大大縮減,從倫敦到北京也只不過十幾個小時的航空距離。旅遊業的競爭,就是旅遊目的地間的競爭。從某種程度上講,旅遊目的地的競爭趨於全球化,且態勢日趨激烈。 我國旅遊業發展初期,採取了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但在旅遊產業市場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究竟應居於什麼樣的地位、該行使何種職能、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起何種作用成為人們爭論的焦點,值得作深層次的探析。政府對旅遊行業的全面管理工作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中後期進入比較系統和完整的階段,到目前管理的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展。近20年來,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作用經歷了由開拓者向規制者的演進。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特別是在中國已是WTO成員國的情況下,旅遊行業管理手段應該更多地轉向間接引導和宏觀調控,政府部門的作用也應逐步由規制者向協調者過渡。中國各級旅遊行業管理部門必須從管理旅遊經濟微觀環節中抽身出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行政管理的職能集中指向宏觀調控、社會服務和公共管理,把一些屬於企業自治權內的事情交還企業,把一些政府管不好、管不了的事情交由社會管理,真正實現「小政府、大市場」。 二、政府在發展旅遊業中應該發揮的基本職能 在旅遊市場競爭全球化條件下,政府的職能主要是在遵守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通過創建一系列制度安排來規范市場、穩定市場和引導市場發展,並通過提供必要公共產品的形式來彌補市場供應的不足,政府不一定要自己來生產某種產品。可見,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不比市場小,而是具體的分工不同。政府的職能不是要去做大事,而是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政府和市場要做到各就其位、各司其職、各行其權、各得其利、各擔其險,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1.制定一系列發展旅遊業的政策。政府政策的推行會引起社會成員對其切身利益關系的考慮,從而引發其意識和行為的改革。當這種考慮和改變形成群眾意識時,就可能影響社會發展的趨勢,體現政府的政策目的。所以,科學的、經過嚴密論證的法制化政策過程,可以在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形成穩定的促進作用,有利於宏觀調控的規范化運行。政府執行政策具有強制性、直接性、權威性等特點,政府主導推行的過程,也是旅遊業方面的政策地位不斷提升的過程。旅遊業在政府政策推動下呈現出蓬勃的發展勢頭。從長遠看,旅遊業發展需要一個高水平、全方位的集目標、組織、規劃開發、促銷等要素於一體的政策支持體系,從而形成旅遊業發展的最佳環境。 2.制定旅遊總體規劃。旅遊業是由核心旅遊業和輔助旅遊業構成的綜合性產業,其持續發展必須有賴於一個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對其進行必要的規劃、規范、指導和調控。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是旅遊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旅遊業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的根本保證。政府不僅需要制定科學的規劃,更重要的是應按照總體規劃的目標與思路,有計劃、有步驟地發展旅遊業,宏觀調控仍是政府管理旅遊業的重要職能。 3.制定旅遊市場法規、條例和規定。對旅遊業的規制旨在營造健康有序的發展環境,這是宏觀調控的一種根本手段。世界旅遊組織認為,政府旅遊部門在旅遊業中所起的作用,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開拓者階段、規制者階段和協調者階段。我國目前正處於第二階段,即政府主管部門對旅遊業的管理正由直接管理向行業管理轉變。 4.提供公共性服務,收集和發布旅遊信息。目前旅遊市場中介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因此,旅遊產業的許多公共性服務還需要由政府來承擔,這些服務主要包括旅遊市場的宣傳與促銷、旅遊資源的規劃和開發、旅遊服務的評定與檢查、旅遊人才的培訓與考核等。 中國旅遊市場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完全性和不對稱性,導致經營者和旅遊者的某些非理性甚至非法行為的存在。政府可以通過建立旅遊信息系統、強化旅遊服務供應商披露真實信息的義務等途徑來改善這種情況。 5.合理開發與保護當地的旅遊資源,走可持續發展旅遊的道路。旅遊資源的開發必須兼顧旅遊經濟效益、人文效益、環保效益。因此,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各級政府應十分重視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旅遊發展要以不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及其他資源為前提,並能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資金支持,使其得到可持續利用,滿足旅遊者日益增加的多樣化需求,並能保持對未來旅遊者的吸引力,還必須能滿足當地居民長期發展經濟、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 6.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有效地刺激市場。政府投資旅遊市場並不意味著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攬一切,而是通過政府資金啟動社會投資,從而更有效地調控經濟、刺激市場。在旅遊業發展初期,政府利用較強投資促使旅遊業超常發展,能迅速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和供給能力。政府在這方面的角色表現為:一是公共產品的提供者。主要是加快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牽頭開發旅遊線路。二是重大項目的啟動者。政府對重大建設項目的投資可以拉動私人資本的更大投資。三是濃郁氛圍的營造者。主要是通過宣傳促銷活動刺激旅遊動機,擴大旅遊市場。此外,政府可以組織策劃一些影響力巨大的主題活動。如昆明世博會、杭州的西湖博覽會都是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成功範例。 三、政府發展旅遊業存在的誤區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似乎都樂意把旅遊業確立為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龍頭產業。這種政府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定位,是符合時代發展的基本趨勢的。政府力量對於旅遊業的發展無疑十分重要,但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建立和完善,政府在旅遊業中的職能也應得到恰當的界定。WTO的本質是進一步的市場化。加入WTO後,我國還有很多制度、規則、行為與市場經濟不相符,現在要把它們改過來。一些地方在這方面會出現一些誤區,阻礙了旅遊業的健康發展,主要表現在: 1.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宰。沿用計劃經濟下高度集權的領導模式。有些地方仍存在由長官意志代替企業行為,由行政命令代替市場規律,干擾旅遊市場對旅遊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導致決策失誤,旅遊供求失衡,造成很大的浪費。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財,即由政府的財政撥款包攬一切,各個行業、各個企業只盯著政府的口袋,或等或靠或要,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喪失了搶占市場的有利時機;或者超越政府財政實力,大包大攬,誤把政府的職能作用理解為政府主幹,即由政府投資興辦並直接管理骨乾的旅遊企業,給予它們各種各樣的優惠與保護,造成事實上的壟斷經營和不公平競爭,限制了市場經濟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 2.政府對旅遊企業干預過多、管得過死。一些地方政府對旅遊企業管得太死,充當一切具體業務的決策者,其結果是政企不分,旅遊企業無法自主發展。政府並不天生是旅遊專家。在實際的工作中,由於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違背了旅遊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僅沒有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反而還阻礙了旅遊業的發展。政府並不是萬能的,那種什麼事情都靠政府解決的觀念已成為旅遊業發展的阻礙,應從這種錯誤觀念中擺脫出來。 3.政府成為部門利益的分享者,把發展旅遊業作為自身利益的伸延。從理論上來講,政府代表著社會整體的利益,它追求的是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事實上,政府由眾多相對獨立的部門組成,它們若追求各自的政績、形象和其他各自相對獨立的利益就會出現誤區。由於旅遊業的綜合性,旅遊業幾乎與政府的各個部門都會有或多或少的聯系。一項旨在改善旅遊公共利益的政策可能對多數政府部門的利益產生影響。因此,旅遊政策的實施與否以及實施效果的大小取決於政府各個部門的權利博弈。與政府其他部門相比,旅遊局擁有的權力較為有限,由此決定了旅遊局缺乏對旅遊產業發展的宏觀調控與駕馭的能力,決定了旅遊產業政策難以落實與實施。 由於以上誤區,使得政府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過多地介人飯店、旅行社等競爭性的旅遊行業,而對於道路、環境等公共領域卻投入不足。總之,無論是旅遊產業在市場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是政府主導型戰略在推行中出現的誤區,都與政府行為是否合理密切相關。市場缺陷要靠合理的政府幹預來彌補,而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更要以合理的政府行為為前提。 四、旅遊業市場競爭全球化進程中政府職能的轉變 旅遊行政管理體制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和保持旅遊市場的高度自由化,具體體現為職能的轉變。政府由現在的對旅遊的經營參與、經營指令、經營指導的角色,過渡到產業服務、市場糾偏、信息發布、市場普遍性原則引導的角色。 要克服以上誤區,科學合理地發揮政府對於旅遊業的職能,就應該實現以下轉向: 1.在行使職能的范圍上,由微觀管理為主轉向以宏觀調控為主,把握好乾預范圍和干預程度。旅遊業是一種涉及面極廣、關聯度極高的綜合性產業,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政府主導」不是「政府主幹」、「政府主財」,也不是「政府主宰」,更不是事無巨細全由政府進行管理。旅遊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的推動、領導和協調,但政府不能直接參與企業微觀的生產經營活動,而要把企業的生產經營權和投資決策權交給企業。要抓大放小,有所為有所不為,把主要精力集中於宏觀調控,作好引導工作,促使旅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把握好乾預的范圍和干預程度。旅遊產業現代化要求政府對旅遊業發展的干預目標僅僅局限於對市場普遍性原則的糾偏和引導。因此,干預的范圍,也就僅僅局限於對經營者的經營、消費者的消費的度內,干預的程度僅僅局限於對市場普遍性原則的糾偏,不幹預市場主體的行為策略、不幹預行為主體的行為細節、不幹預市場主體的行為結果。 2.在行使職能的性質上,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真正實現由人治行政到法治行政的變革。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管理企業的「長官意志」色彩濃厚,不是政府服務企業,而是企業服從於政府,以致旅遊企業在市場面前,往往茫然不知所措,不但沒有抓住良好的發展機遇,反而失去了許多市場機會。面對中國日益成熟的市場經濟和加入WTO對旅遊業的沖擊,政府部門尤其是各級旅遊行政主管部門要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創造一個有利於旅遊發展的大環境,服務於旅遊業。在職能行使的手段上,應由以行政手段為主轉向以法律手段為主,用法律法規而不是「長官意志」管理規范旅遊產業,以避免旅遊管理的隨意性和旅遊發展的不確定性,使旅遊產業在法律法規的規制下獲得持續、穩定的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