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旅遊文化
1. 中國古建築的主要類型及其旅遊價值
建築結構
(一)台基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築物,並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較高級台基
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更高級台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台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築採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台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最高級台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築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於最高級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台基上。
(二)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製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 為底的台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三)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 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 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而且開間越 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四)大梁(即橫梁)
架於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製成。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 訪,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 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 》框住,並 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於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 》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 》或( )框起。「( )」被建築家們稱作「包 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七)屋頂(古稱屋蓋)
中國傳統屋頂有以下七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 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 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的結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牆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 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 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 脊交於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 形曲面。
(八)山牆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牆面。常見的山牆還有風火山牆, 其特點是兩側山牆高出屋面,隨屋頂的斜坡面而呈階梯形。
(九)藻井
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 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 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1)居住建築
古代最早的住宅為宮式,後來叫居處,是指人生活起居和進行切戶內工作的處所
最高級的住宅叫寢,皇帝的住所叫燕寢,庶民的居室叫正寢寢的平面是:前室稱堂,後室叫室
四合院式的住宅在漢代(公元前200多年時)就已經很普遍了後來發展為多進的四合院也有多層的重檐塔式,字形和圓形的多層樓房
屬於別墅類的住宅是軒和齋;齋是幽居的房屋,軒是屋頂似半圓形馬車的蓬蓋,是休閑的居所
2)宮殿皇城建築
早在千多年前的周代,皇宮建築就實行六宮六寢制度歷代宮殿建築的平面格局有兩種形式:是周代確立的沿中軸線排列宮寢還有秦漢時確立的兩宮分立的制式(西和二堂南北二宮的成對地布置建築)
周代確立的沿中軸線排列的宮殿型制,也叫朝五門制;前朝後寢,有南向依次設置前朝(皇帝接待貴賓和舉行慶典的場所)中朝(皇帝群臣議政的場所)和燕朝(皇帝寢宮),即生活起居之地,燕朝般有六宮,至少宮;內有御花園)要經過五道門宋代以後各朝都是這樣的平面形式,北京的故宮的設計就是以南京的明代皇宮為藍本的
3)禮制建築
祭祀用的各種壇(祭拜天地封禪拜將,誓師,慶典等等),祭祀祖先的宗廟,皇家為太廟,在皇宮採用左祖右社的布局華表,牌樓,鍾樓,鼓樓,闕樓和陵墓等等還有辟雍,它的職責是宣傳教育(是對民眾行禮樂宣德化的地方)後來成為太學
4)宗教建築
漢代佛教傳入中國(公元1紀),公元3紀佛教流行,後來受到皇家的扶植,規模等的佛寺佛塔遍布中國各地特別是從晉(公元366年)起,開始建造石窟寺,最早是郭煌石窟;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又見大同附近的雲崗石窟等
5)商建築
最早的商建築也是內向的四合院建築物後來變成外向的沿街建築叫市樓,底層是店鋪(前店後坊),樓為住宅
起初是將店鋪集中到指定的坊中,成為固定的集市後來成為線狀的街市前鋪後居,鋪居的混合型建築還出現了騎樓
6)公共建築
多以堂或殿來稱謂,都是立於台基的還有多層的樓和閣等
7)觀景及旅遊建築
有台和觀,都是登高望遠用的,還有樓
在水旁有台觀景的建築叫榭,它本身是射箭用的防衛建築,在園林中有借景的作用船形的建築叫舫接待客人食宿的建築叫館或亭,公路的餐館叫蘆廬也有故居和賢者之居的含義
2. 中國古建築的旅遊價值都有哪些
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1.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歷史悠久,現保存下來的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及革命文物,也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是:有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有反映民族關系史的歷史文物,有宗教聖地和革命紀念地。
2.古代建築。這里說的古建築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樓閣之類的建築。規模一般較大。
3.古城遺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築的重要部分,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的需要和當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許多古城今日雖已殘垣斷壁,但它仍能勾起遊人對歷史的聯想,同時也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價值。
3. 中國古建築及民俗旅遊的文化蘊含
該拆的都拆了,沒復拆的制也毀壞燒掉七七八八了,現在的東西很多是意淫了啊。。。
山區保留的應該還是比較完整吧,例如安徽的徽州,湖南的苗寨,湖北的土家族等等。
中原之地戰亂太多,項羽留下的臭毛病動不動就毀就燒。。。
我們這邊也建了水鄉古城,我感覺不怎麼樣現代味太重,美式事快餐的感覺。。。
建築業沒什麼太多的懷古風格。。
不是青磚瓦房,加木製就是古風了。。。
4. 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景點 最好有古建築的地方有哪裡
安徽歙縣宏村、徽州古建築全、蘇州園林都是不錯的選擇
5. 中國古代建築的旅遊資源主要有哪些
古建築指的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古代民用和公共建築物以及包括民國時期的建築物,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時代性、科學性和藝術性特點。它綜合反映了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所達到的科學技術和文化藝術水平,是當時物質生活生產和精神文明的標志。古代建築不僅是歷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資料,也是觀賞性很強的人文景觀資源。我國古代建築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宮殿建築、工程建築、陵墓建築、民居建築、園林建築和宗教建築等。作為京畿要地,歷代留存的古建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北京的故宮、長城、頤和園、明清皇家陵寢、四合院等,天津的獨樂寺、風情街,河北省的避暑山莊、趙州橋、山海關等。
在各類古建築中,宮殿建築尤其受到旅遊者青睞,因為歷代的宮殿都是皇帝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是當時最高規格的建築。歷代統治者為顯示其至高無上的尊嚴與權威,滿足其窮奢極欲的享受,傾舉國之財,集國內外之能工巧匠,為自己修建富麗堂皇的豪華宮殿。豐富珍貴的收藏物和與此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等,更使宮殿充滿神秘的色彩。天壇祈年殿(見圖3-1)、故宮是最有代表性的宮殿建築。
天壇祈年殿。
6. 濟瀆廟的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
濟源市濟瀆廟正式榮獲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頒發的第四批「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稱號,成為我省繼登封嵩山古建築群、社旗縣賒店古城之後第三家獲此殊榮的單位。
7. 中國古建築對旅遊的影響
歷史文化名城和古建築旅遊資源
1.歷史文化名城。我國歷史悠久,現保存下來的內歷史文化名城都是不同容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不少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在地面和地下保存著大量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古跡及革命文物,也成為旅遊者嚮往的地方。這些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主要是:有歷代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有反映民族關系史的歷史文物,有宗教聖地和革命紀念地。
2.古代建築。這里說的古建築包括各地王府、地方官署、大型樓閣之類的建築。規模一般較大。
3.古城遺址。古城堡是古代建築的重要部分,是當時社會政治軍事斗爭的需要和當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體現。許多古城今日雖已殘垣斷壁,但它仍能勾起遊人對歷史的聯想,同時也有一定的科學考察價值。
8. 中國古代建築對旅遊有何價值
秦淮風光帶 夫子廟及秦淮風光帶,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地處南京城南,是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一。...在夫子廟還有中國最大的古代科舉考場—江南貢院。 除了這些還有總統府,這里有孫中山先生的辦公室;有金陵48景的莫愁湖,
9. 說明中國傳統建築承載了哪些傳統文化形式,並說明中國傳統建築文化旅遊目的地評定工作的意義
中國建築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一)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
。《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二)單體形象融於群體序列
中國古代的單體建築形式比較簡單,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樣,孤立的單體建築不構成完整的藝術形象,建築的藝術效果主要依靠群體序列來取得。一座殿宇,在序列中作為陪襯時,形體不會太大,形象也可能比較平淡,但若作為主體,則可能很高大。
(三)構造技術與藝術形象統一
中國古代建築的木結構體系適應性很強。這個體系以四柱二梁二枋構成一個稱為間的基本框架,間可以左右相連,也可以前後相接,又可以上下相疊,還可以錯落組合,或加以變通而成八角、六角、圓形、扇形或其他形狀。屋頂構架有抬梁式和穿斗式兩種,無論哪一種,都可以不改變構架體系而將屋面作出曲線,並在屋角作出翹角飛檐,還可以作出重檐、勾連、穿插、披搭等式樣。
(四)規格化與多樣化統一
中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為便於構件的製作、安裝和估工算料,必然走向構件規格化,也促使設計模數化。早在春秋時的《考工記》中,就有了規格化、模數化的萌芽,至遲唐代已經比較成熟。到宋元明三年(1100)編成的《營造法式》,模數化完全定型,清雍正十二年(1734)頒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又有了更進一步的簡化。建築的規格化,促使建築風格趨於統一,也保證了各座建築可以達到一定的藝術水平。
(五)詩情畫意的自然式園林
中國園林講究「巧於因借,精在體宜」,重視成景和得景的精微推求,以組織豐富的觀賞畫面。同時,還模擬自然山水,創造出疊山理水的特殊技藝,無論土山石山,或山水相連,都能使詩情畫意更加深濃,趣味雋永。(六)重視表現建築的性格和象徵涵義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文化層面上表現出三大特點:其一,注重審美性與政治倫理性的高度統一;其二,具有鮮明的人文主義品格,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集中展現;其三,在多樣變化中注重綜合性的整體空間意象。其形式特徵主要表現為:①多以群體組合的形式構成豐富的空間序列,如以十字軸線展開的壇廟建築;以縱軸為主橫軸為輔的民居和宮殿建築;以曲折軸線展開的園林建築。不管哪種展開方式都形成抑揚頓挫,有前序、高潮、尾聲的空間序列。②單體建築造型有一定的規格程式,如殿、亭等形制都由台基、屋身和屋頂組成,同時各部分之間都有一定的比例,尤其是到了清代,這種規格化已達極至。③木結構的梁架組合形式所形成的體量巨大的屋頂,與坡頂、正脊和翹起飛檐的柔美曲線,使屋頂成為中國建築最突出的形式特色。④室內空間處理靈活多變,常用板壁、槅扇、帳幔、屏風、博古架隔為大小不一、富有變化的空間,產生迂迴、含蓄的空間意象。⑤注重建築構件的色彩和裝飾彩繪的表現性,並以此標示等級與功能的差異。中國建築藝術按時間序列可分為秦漢、隋唐、明清、近現代四個階段。①秦漢階段。早在商周時期,中國建築的主要特徵如庭院形式、對稱布局、木樑架結構、單體造型、大屋頂等已初步形成,不過因諸侯割據而南北各異。秦漢時已有雕刻和彩繪,布局舒展、整齊,具有明確的倫理、等級、秩序等內涵,表現出剛健、質朴的風格特色。②隋唐階段。漢末到南北朝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和盛行、南北民族的大融合以及文人士大夫歸隱山林的思想情趣和山水詩、山水畫的出現,使南北朝時期的建築藝術在傳統的理性精神中加入了許多浪漫情調。至唐代終於形成了理性與浪漫相交織的盛唐風貌。宏偉、規整的都城,恢宏舒展的宮殿、壇廟,規模巨大、形制多樣的寺塔、石窟,造型渾厚,裝飾華麗,展示出博大偉美的風格特徵。③明清階段。經五代兩宋城市經濟的發展及各地方文化,乃至蒙古、藏、阿拉伯文化的進一步交融,至清代,中國古代建築藝術走向最成熟的階段。城市街巷規格方整,宮殿陵墓建築定型化,但形制增多,手法多樣。造園藝術空前繁榮。其總體風格是雍容、典麗、嚴謹、清晰。
10. 中國古建築有哪些基本類型在旅遊生活中受關注度比較高的有哪些
一、按單體形式來分,單體建築大體分為殿堂、亭、廊。
①殿堂,基本平面是長方形,也有少量正方形,正圓形,很少單獨出現;
②亭,基本平面是正方、正圓、六角、八角等
形狀,可以獨立於群體之外;
③廊,主要作為各個單座建築間的聯系。殿堂或亭上下相疊就是樓閣或塔。早期還有一種台榭,中心為大夯土台,沿台建造多層房屋,但東漢以後即不再建造。殿堂的大小,正面以間數,側面
以檁(或椽)數區別。漢以前,間有奇數也有偶數,以後即全是奇數,到清代,正面以11間最大,3間最小,側面以13檁最大,5檁最小。間和檁的間距有若乾等級,內部柱網也有幾種定型的排列方式。正面側面間數相等,就可變為方殿,間也可以左右前後錯落排列,出現多種變體的殿堂平面。
二、按屋頂形式來分,可分為硬山建築、懸山建築、歇山建築、廡殿建築、攢尖建築五種形式。
在這最基本的建築形式中,廡殿又有單檐廡殿、重檐廡殿;歇山有單檐歇山、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歇山、大屋檐歇山、卷棚歇山等;硬山、懸山,常見者既有一層,也有兩層樓房;攢尖建築則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形、單檐、重檐、多層檐等多種形式。
①硬山建築
為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的建築。硬山建築是古建築中最普通的形式,無論住宅、園林、寺廟中都有大量的這類建築。
②懸山建築
屋面有前後兩坡,而且兩山屋面懸於山牆或山面屋架之外的建築,稱為懸山(亦稱挑山)式建築。懸山建築稍間的檁木不是包砌在山牆之內,而是挑出山牆之外,挑出的部分稱為「出梢」,這是它區別於硬山的主要之點。
③廡殿建築
廡殿建築屋面有四大坡,前後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條正脊,兩山屋面與前後屋面相交形成四條垂脊,故廡殿又稱四阿殿、五脊殿。
廡殿建築是中國古建築中的最高型制。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這種建築形式常用於宮殿、壇廟一類皇家建築,是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最常採取的形式。如故宮午門、太和殿、乾清宮,太廟大戟門、享殿及其後殿,景山壽皇殿、壽皇門,明長陵棱恩殿等,都是廡殿式建築。在封建社會,廡殿建築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家建築之外,其它官府、衙屬、商埠、民宅等等,是絕不允許採用廡殿這種建築形式的。廡殿建築的這種特殊政治地位決定了它用材碩大、體量雄偉、裝飾華貴富麗,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
④歇山建築
歇山建築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輕盈翹起,玲瓏精巧,氣勢非凡,它既有廡殿建築雄渾的氣勢,又有攢尖建築俏麗的風格。無論帝王宮闕、王公府邸、城垣敵樓、壇壝寺廟、古典園林及商埠鋪面等各類建築,都大量採用歇山這種建築形式,就連古今最有名的復合式建築,諸如黃鶴樓、滕王閣、故宮角樓等,也都是以歇山為主要形式組合而成的,足見歇山建築在中國古建築中的重要地位。
⑤ 攢尖建築
建築物的屋面在頂部交匯為一點,形成尖頂,這種建築叫攢尖建築。攢尖建築在古建築中大量存在。古典園林中各種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圓亭等都屬攢尖建築。在宮殿、壇廟中也有大量的攢尖建築,如北京故宮的中和殿、交泰殿,北京國子監的辟雍,北海小西天的觀音殿,都是四角攢尖宮殿式建築。而天壇祈年殿、皇穹宇則是典型的圓形攢尖壇廟建築。在全國其它地方的壇廟園林中,也有大量攢尖建築。
三、按地區來分,可分為北方風格、西北風格、江南風格、嶺南風格、西南風格、藏族風格、蒙古族風格、維吾爾族風格共8種。
①北方風格。集中在淮河以北至黑龍江以南的廣大平原地區。組群方整規則,庭院較大,但尺度合宜;建築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頂曲線平緩;多用磚瓦,木結構用料較大,裝修比較簡單。總的風格是開朗大度。
②西北風格。集中在黃河以西至甘肅、寧夏的黃土高原地區。院落的封閉性很強,屋身低矮,屋頂坡度低緩,還有相當多的建築使用平頂。很少使用磚瓦,多用土坯或夯土牆,木裝修更簡單。這個地區還常有窯洞建築,除靠崖鑿窯外,還有地坑窯、平地發券窯。總的風格是質朴敦厚。但在回族聚居地建有許多清真寺,它們體量高大,屋頂陡峻,裝修華麗,色彩濃重,與一般民間建築有明顯的不同。
③江南風格。集中在長江中下游的河網地區。組群比較密集,庭院比較狹窄。城鎮中大型組群(大住宅、會館、店鋪、寺廟、祠堂等)很多,而且帶有樓房;小型建築(一般住宅、店鋪)自由靈活。屋頂坡度陡峻,翼角高翹,裝修精緻富麗,雕刻彩繪很多。總的風格是秀麗靈巧。
④嶺南風格。集中在珠江流域山嶽丘陵地區。建築平面比較規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門窗狹窄,多有封火山牆,屋頂坡度陡峻,翼角起翹更大。城鎮村落中建築密集,封閉性很強。裝修、雕刻、彩繪富麗繁復,手法精細。總的風格是輕盈細膩。
⑤西南風格。集中在西南山區,有相當一部分是壯、傣、瑤、苗等民族聚居的地區。多利用山
坡建房,為下層架空的干欄式建築。平面和外形相當自由,很少成組群出現。樑柱等結構構件外露,只用板壁或編席作為維護屏障。屋面曲線柔和,拖出很長,出檐深遠,上鋪木瓦或草秸。不太講究裝飾。總的風格是自由靈活。其中雲南南部傣族佛寺空間巨大,裝飾富麗,佛塔造型與緬甸類似,民族風格非常鮮明。
⑥藏族風格。集中在西藏、青海、甘南、川北等藏族聚居的廣大草原山區。牧民多居褐色長方形帳篷。村落居民住碉房,多為2~3層小天井式木結構建築,外麵包砌石牆,牆壁收分很大,上面為平屋頂。石牆上的門窗狹小,窗外刷黑色梯形窗套,頂部檐端加裝飾線條,極富表現力。□嘛
寺廟很多,都建在高地上,體量高大,色彩強烈,同樣使用厚牆、平頂,重點部位突出少量坡頂。總的風格是堅實厚重。
⑦蒙古族風格。集中在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區。牧民居住圓形氈包(蒙古包),貴族的大氈包直徑可達10餘米,內有立柱,裝飾華麗。□嘛廟集中體現了蒙古族建築的風格,它來源於藏族□嘛廟原型,又吸收了臨近地區回族、漢族建築藝術手法,既厚重又華麗。
⑧維吾爾族風格。集中在新疆維吾爾族居住區。建築外部完全封閉,全用平屋頂,內部庭院尺度親切,平面布局自由,並有綠化點綴。房間前有寬敞的外廊,室內外有細致的彩色木雕和石膏花飾。總的風格是外部樸素單調,內部靈活精緻。維吾爾族的清真寺和教長陵園是建築藝術最集中的兩種維吾爾建築。
旅遊生活中受關注度比較高地古建築有;
1.明清皇宮----北京故宮建築群、沈陽故宮建築群
2.皇帝祭天之所----天壇
3.平遙古城 (山西)
4.麗江古城 (雲南)
5.閬中古城(四川)
6.歙縣古城(安徽)
7.西安城市中有很多保存完整度高的唐代建築,如大雁塔、小雁塔等。
8.河南鄭州附近,安陽,嵩山等等古跡很多
9.江南水鄉烏鎮、蘇州、西塘等地的江南民居。